浙江大學醫學院導師:祁鳴

發布時間:2021-10-07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浙江大學醫學院導師:祁鳴

浙江大學醫學院導師:祁鳴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浙江大學醫學院導師:祁鳴 正文


  姓名:祁鳴
  職稱:教授
  學歷:博士研究生
  專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所屬院系:基礎醫學系

  研究方向:
  遺傳與基因組醫學

  個人簡介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興趣是基因突變導致各種疾病的機制以及相對應的個性化治療,尤其對不同突變對藥物/食物/環境因素的反應異同感興趣,并研究基因與運動能力的關系。
  研究手段  
  1.遺傳疾病的家系分析和全基因組GWAS關聯分析,發現/鑒定疾病致病基因和特殊才能基因。
  2.Sanger測序法和NextGeneration高通量平行測序法發現/鑒定/診斷疾病致病基因,研究基因序列突變和表觀遺傳學變異的功能。
  3.基因芯片研究基因拷貝數變異與疾病的關系。
  4.利用Apache、Php和MySQL軟件文獻檢索,建立LOVD疾病基因數據庫。
  5.利用細胞培養基因轉染、轉基因動物和Cre-LoxP系統產生的條件性基因敲除小鼠和敲進小鼠,研究各種臨床病人的基因突變病理機制。

  在開展的課題
  一.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分子機制及心臟性猝死基因檢測
  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臟性猝死是心血管的重大疾病。 心肌離子通道基因突變(長QT間期綜合征/BRUGADA綜合征等)和肥厚性心肌病是導致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臟性猝死的兩種常見類型。在美國,前者發病率約為1/5000,后者甚至更高達1/500。我國目前尚缺乏惡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臟性猝死的詳盡流行病學資料。我們按照國際標準注冊登記家族性和散發性相關病人,通過建立相關全基因(6個離子通道基因,11個心肌結構蛋白基因)篩查診斷臨床服務體系,分析基因型與表型的相關關系,探察中國人群特有的基因突變熱點區域和易感基因多態位點,為進行危險分層及猝死近期預測以及基因組藥物學療效的研究提供基礎。大約有30%的長QT間期綜合征臨床病例和40%的肥厚性心肌病臨床病例無法在已知的相關基因找到突變,提示尚有多個相關疾病基因未被發現,我們計劃用NextGeneration高通量平行測序法繼續探索發現/鑒定這些惡性室性心律失常致病基因。我們利用細胞培養基因轉染、轉基因動物和Cre-LoxP系統產生的條件性基因敲除小鼠和敲進小鼠,開展電生理分析,研究各種心肌離子通道基因突變病理機制。
  二.消化道腫瘤和乳腺癌的分子病理機制
  癌癥與心臟病為人類的主要殺手。遺傳性消化道腫瘤和乳腺癌是遺傳性腫瘤研究的典范。腫瘤發生為體細胞突變過程,基因突變和基因組DNA拷貝數變化為其重要的特征。不利于腫瘤生長的基因(如抑癌基因)可能存在于DNA拷貝數減少的區域;而有利于腫瘤發生、發展的基因(如癌基因)可能存在于DNA拷貝數增加的區域。基因組變異發生于腫瘤的早期,遠遠早于臨床癥狀和形態學改變,同時基因組變異與腫瘤的預后及藥物反應密切相關。通過檢測基因組DNA變異,不僅僅可發現導致腫瘤發生的相關基因及其作用機制,而且還可以進行早期診斷,并指導臨床個體化用藥。提高腫瘤治療療效,并降低毒副反應的發生。
  三、比較基因組雜交芯片技術在產前與新生兒遺傳病診斷中應用
  新生兒中約0.5%存在先天性遺傳病或出生缺陷,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精神負擔。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統計估算,一個智障兒童一生的經濟負擔超過一百萬美元。出生缺陷是影響我國全民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質的重要問題。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將生殖健康相關技術列為科技發展優先主題;2006-2020年國家中長期規劃也將“出生缺陷防治”作為重點領域和優先主題。我國每年約出生80~120萬缺陷嬰兒;造成經濟損失約10億元人民幣。遺傳病是新生兒缺陷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許多先天性出生缺陷往往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早期診斷和預防是目前降低出生缺陷的最有效措施。比較基因組雜交芯片(array-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新技術,結合了芯片和比較基因組雜交技術的優勢,省去了細胞培養和中期染色體制備等環節,提供了快速、簡便、高分辨率的全基因組范圍染色體結構異常檢測的新技術。應用aCGH進行產前診斷,可一次性檢測超過已確定的290多種遺傳疾病,并且可以發現多種遺傳病相關的基因組結構變異,從理論上探討某種遺傳病的發生機制。我們擬建立檢測孕婦外周血游離胎兒DNA的分離和檢測方法,同時設計開發診斷主要遺傳病的芯片,便于在臨床上推廣應用,提供我國控制人口出生缺陷的新手段和新產品。
  團隊人員
  組長:
  祁鳴: 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醫學遺傳學學院院士
  
  簡介:
  1982年于華南師大獲生物學學士學位;師從談家楨/劉祖洞,
  1985年于上海復旦大學獲遺傳學于生物工程學碩士學位;
  1986年考取CUSBEA第5期赴美,
  1991年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獲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
  1998年畢業于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醫學遺傳學主任專修班,經全國統考獲取美國臨床分子遺傳學執業執照。歷任美國羅切斯特大學醫學院病理與臨床檢驗系助理教授、副教授,
  1999年入選為美國醫學遺傳學學院院士,
  2006年曾任美國哈佛大學遺傳與基因組學中心顧問,分子醫學實驗室代理主任。
  目前為浙江大學遺傳與基因組醫學實驗室主任、教授,中科院北京基因組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美國羅切斯特大學醫學院病理與臨床檢驗系兼職副教授。2007年獲浙江省“錢江人才”資助。全國基因健康產業專業委員會首席專家、國際人類基因變異組計劃中國區總協調人、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基因診斷國際標準專家組成員,《Human Mutation》和《ANE》等國際雜志編委,并為多種國際雜志審稿。

  論文:
  Yu Zhang, Bingxi Chang, Songnian Hu, Duenmei Wang, Quan Fang, Xianyong Huang, Qiang Zeng, Ming Qi, (2008)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nd haplotype of four genes encoding cardiac ion channels in Chinese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arrhythmia. A.N.E. 13(2):180–190.
  Goldenberg I, Moss AJ, Peterson DR, McNitt S, Zareba W, Andrews ML, Robinson JL, Locati EH, Ackerman MJ, Benhorin J, Kaufman ES, Napolitano C, Priori SG, Qi M, Schwartz PJ, Towbin JA, Vincent GM, Zhang L. (2008) Risk factors for aborted cardiac arrest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children with the congenital long-QT syndrome. Circulation. 117(17):2184-91.
  Goldenberg I, Moss AJ, Bradley J, Polonsky S, Peterson DR, McNitt S, Zareba W, Andrews ML, Robinson JL, Ackerman MJ, Benhorin J, Kaufman ES, Locati EH, Napolitano C, Priori SG, Qi M, Schwartz PJ, Towbin JA, Vincent GM, Zhang L.(2008) Long-QT syndrome after age 40. Circulation. 117(17):2192-201.
  PING YU, YANGSHUN GU, FAN JIN, RONGRONG HU, LILI CHEN, XIAOYI YAN, YUEHONG YANG, and MING QI (2008). Ala546Asp and Arg555Trp Mutations of TGFBI Gene and Thei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 Two Large Chinese Families with Granular Corneal Dystrophy Type I. Genetic Testing, 12(3): 421-425
  Kaput J, Cotton RG, Hardman L, Watson M, Al Aqeel AI, Al-Aama JY, Al-Mulla F, Alonso S, Aretz S, Auerbach AD, Bapat B, Bernstein IT, Bhak J, Bleoo SL, Blöcker H, Brenner SE, Burn J, Bustamante M, Calzone R, Cambon-Thomsen A, Cargill M, Carrera P, Cavedon L, Cho YS, Chung YJ, Claustres M, Cutting G, Dalgleish R, den Dunnen JT, Díaz C, Dobrowolski S, dos Santos MR, Ekong R, Flanagan SB, Flicek P, Furukawa Y, Genuardi M, Ghang H, Golubenko MV, Greenblatt MS, Hamosh A, Hancock JM, Hardison R, Harrison TM, Hoffmann R, Horaitis R, Howard HJ, Barash CI, Izagirre N, Jung J, Kojima T, Laradi S, Lee YS, Lee JY, Gil-da-Silva-Lopes VL, Macrae FA, Maglott D, Marafie MJ, Marsh SG, Matsubara Y, Messiaen LM, Möslein G, Netea MG, Norton ML, Oefner PJ, Oetting WS, O'Leary JC, de Ramirez AM, Paalman MH, Parboosingh J, Patrinos GP, Perozzi G, Phillips IR, Povey S, Prasad S, Qi M, Quin DJ, Ramesar RS, Richards CS, Savige J, Scheible DG, Scott RJ, Seminara D, Shephard EA, Sijmons RH, Smith TD, Sobrido MJ, Tanaka T, Tavtigian SV, Taylor GR, Teague J, Töpel T, Ullman-Cullere M, Utsunomiya J, van Kranen HJ, Vihinen M, Webb E, Weber TK, Yeager M, Yeom YI, Yim SH, Yoo HS; Contributors to the Human Variome Project Planning Meeting. Planning the human variome project: the Spain report. Hum Mutat. 2009 Apr;30(4):496-510.
  Richard G. H. Cotton, Aida I. Al Aqeel, Fahd Al-Mulla, Paola Carrera, Mireille Claustres, Rosemary Ekong, Valentine J. Hyland, Finlay A. Macrae, Makia J. Mara?e, Mark H. Paalman, George P. Patrinos, MingQi, Rajkumar S. Ramesar, MSc, Rodney J. Scott, Rolf H. Sijmons, María-Jesu ´s Sobrido, Mauno Vihinen; and members of the Human Variome Project Data Collection from Clinics, Data Collection from Laboratories and Publication, Credit and Incentives Working Groups. Genet Med 2009:11(12):843–849.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浙江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浙江大學考研分數線、浙江大學報錄比、浙江大學考研群、浙江大學學姐微信、浙江大學考研真題、浙江大學專業目錄、浙江大學排名、浙江大學保研、浙江大學公眾號、浙江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浙江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浙江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浙江大學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zhejiangdaxue/daoshi_481295.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