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自命題大綱(復試與加試) 正文
2017年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自命題大綱
目 錄
2017年工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復試大綱 1
交通運輸工程(085222) 1
《船舶管理》 1
《結構力學》 1
《土力學》 2
《工程流體力學》 3
《運籌學》 4
《C語言程序設計》 6
2017年工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加試大綱 6
交通運輸工程(085222) 6
《海上交通工程》 6
《工程項目管理》 7
2017年農業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復試大綱 8
養殖(095105) 8
《普通動物學》 8
《養殖水域生態學》 9
漁業(095108) 10
《漁業技術學》 10
《普通生態學》 11
農業機械化(095109) 12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 12
《控制工程基礎》 12
農村與區域發展(095110) 13
《管理學理論應用》 13
《政治學原理》 14
《中國傳統文化》 15
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095111) 15
《管理學理論應用》 15
農業信息化(095112) 16
《微機原理》 16
《數據結構》 19
食品加工與安全(095113) 20
《水產食品加工學》 20
《食品技術原理》 21
設施農業(095114) 22
《普通生態學》 22
2017年農業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加試大綱 23
養殖(095105) 23
《魚類學》 23
《甲殼動物學》 23
漁業(095108) 24
《水生生物學》 24
《計算機基礎》 25
農業機械化(095109) 26
《工程圖學》 26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 26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27
《信號與系統》 28
農村與區域發展(095110) 28
《微觀經濟學》 28
《行政管理學》 29
《文史知識基礎》 31
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095110) 31
《產業經濟學》 31
《行政管理學》 32
《教育學》 34
農業信息化(095112) 35
《計算機科學導論》 35
《C++程序設計》 37
食品加工與安全(095113) 38
《食品分析與檢驗》 38
《食品微生物學》 39
設施農業(095114) 40
《海洋生物學》 40
《計算機基礎》 41
2017年工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復試大綱
交通運輸工程(085222)
《船舶管理》
一、考查目標
《船舶管理》涉及船舶駕駛人員應知應會的崗位職責和必須遵守的安全生產規章、規則以及國際國內相關法律等知識,對保證人員、船舶和海洋環境的安全是極為重要的一環。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船舶駕駛人員崗位職責、各項管理和生產規章制度以及國內和國際關于船舶、船員與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的法規和公約等的精神與要求。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選擇題,分值比例約在40%;名詞解釋,分值比例約占15%;簡答題,分值比例約在30% ;論述題,分值比例約在15% ,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船舶安全管理概論(3%),船舶安全管理相關的國際公約和國內法規(30%),船員管理(15%),船舶出入境與安全管理(15%),海洋船舶防污染管理(20%),海上船舶安全應急(17%)。
三、考試內容及要求
1、船舶安全管理機構、途徑及對象
掌握船舶安全管理的機構和對象。
2、船舶安全管理相關的國際公約
掌握SOLAS公約、STCW公約、MARPOL公約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基本內容。
3、船舶安全管理相關的國內法規
掌握海上交通安全法適用范圍、對船舶與船員要求、安全管理、主管機關職權及法律責任等規定,掌握船員條例基本內容。
4、岸上安全管理
掌握船舶進出港簽證條件、船舶登記與檢驗種類及PSC和FSC主要檢查內容。
5、船上安全管理
掌握船員職責、船上安全管理制度、駕駛臺規則和駕駛、輪機聯系制度,掌握海船船員值班規則基本內容,掌握法定記錄的記載和管理要求。
6、海洋船舶防污染管理
掌握MARPOL73/78、海洋環境保護法、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對船舶防污設備的要求,船舶含油污水排放標準、船舶污染物排放標準,船舶污染海域途徑。
7、海上船舶安全應急
掌握應變部署表內容及編制規定,應變種類及信號,各類應變分工與組織。
《結構力學》
一、考查目標
《結構力學》是交通、水利、土木工程等各工科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它主要討論結構及其構件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等問題。結構力學的任務是根據力學原理研究在外力或其他外界因素作用下結構內力和變形以及結構的組成規律;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對桿件體系的分析能力、計算能力、自學能力和計算說明的表達能力;要求學生通過本課程學習,初步掌握對實際工程的計算簡化、各種計算簡化圖的分析計算方法和各種桿件的組成規律;要做到能算、能畫圖、能分析,為后續的結構類課程打下堅實的理論計算基礎。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本課程考試采用的標準化考試題型,題型為:選擇體(25%)、判斷題(15%)、計算題(60%)三個題型。
2、內容結構
本大綱各章所規定的基本要求、知識點都是考試內容。考試內容要覆蓋到章,并適當突出重點章節,加大重點內容的覆蓋密度。本課程在試卷中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分數比例大致是:“了解”占10%,“理解”占20%,“掌握”占40%,“熟練掌握”占3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平面體系的幾何組成分析
用平面幾何不變體系的基本組成規則分析給定平面體系的幾何構造,判斷其幾何穩定性。
2.靜定結構的內力計算
靜定梁、剛架、桁架、拱和組合結構的內力計算。直桿彎矩圖的疊加法;直桿彎矩,剪力及荷載間的微分關系及增量關系。隔離體平衡法:結點法和截面法以及它們的聯合應用。 多跨靜定梁的計算方法。剛體體系的虛功原理。
3.靜定結構的位移計算
彈性體的虛功原理及平面結構位移計算的一般公式。靜定平面彈性結構因荷載、支座移動、溫度變化和制造誤差而產生的位移計算(單位荷載法) 圖乘法;三角形及標準二次拋物線圖形的面積及形心位置。彈性體系的功的互等定理、反力互等定理和位移互等定理。
4.力法
用力法計算超靜定梁、剛架、桁架、組合結構。上述超靜定結構因荷載、支座移動、溫度變化和制造誤差而產生的內力和位移的計算。對稱性的利用。
5.位移法
等截面直桿的轉角位移方程。用位移法計算剛架和連續梁由于荷載和支座移動產生的內力。對稱性的利用。
6.力矩分配法
用力矩分配法計算連續梁和無側移剛架
7.影響線
用靜力法和機動法作靜定梁和桁架反力和內力的影響線。 用機動法作超靜定梁的影響線。 用影響線求給定荷載下的影響量。
《土力學》
一、考查目標
“土力學”是交通土建工程的一門重要專業課,它主要是利用力學原理、數學方法和實驗手段來研究土的特性、進行工程應用和科學研究。考查考生對土的組成和物理性質、土的滲透性、土中應力分析、土的壓縮與地基沉降計算、土的抗剪強度與地基承載力確定、土壓力計算與土坡穩定分析的掌握情況,并考查考生對土的動力性質的了解程度。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10%)、選擇題(30%)、填空題(30%)、簡答題(30%)、計算題(50%),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土的組成和物理性質(20%)、土的滲透性(10%)、土中應力分析(25%)、土的壓縮與地基沉降計算(30%)、土的抗剪強度與地基承載力確定(30%)、土壓力計算與土坡穩定分析的掌握情況(25%)、土的動力性質(1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土的組成和物理性質
基本要求:掌握土的三相組成、土的物理性質指標、土的物理狀態指標等概念及其應用;掌握土的工程分類方法;掌握相關實驗指標的測定方法。
2、土的滲透性
基本要求:了解土的滲透原理;掌握滲透系數的概念與測定方法。
3、土中應力計算
基本要求:掌握土的自重應力、基底壓力、基底附加壓力、土中附加應力等概念及計算方法,并能結合工程實際進行熟練計算。熟悉各種應力和壓力的分布形態及規律。
4、土的壓縮性與地基沉降計算
基本要求:掌握土的壓縮性概念及壓縮指標量的測定方法;掌握地基的最終沉降量計算;了解應力歷史對地基沉降的影響及地基沉降與時間的關系。能運用本知識進行地基沉降計算應用,能分析地基沉降與時間的關系應用。
5、土的抗剪強度與地基承載力
基本要求:掌握土的抗剪強度及測試方法、土的極限平衡條件、三軸剪切試驗、地基的極限荷載;熟悉十字板剪切等試驗、地基的臨塑荷載和臨界荷載;了解地基的破壞形式、原位測試技術。
6、土壓力與土坡穩定分析
基本要求:掌握土壓力的概念及各種土壓力的計算方法(朗肯土壓力與庫侖土壓力),能進行常見情況下的土壓力計算(如成層土的土壓力計算等),掌握擋土墻設計(重點為重力式擋土墻的設計)、土坡穩定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進行一般應用設計。
7、土動力學
基本要求:熟練掌握土的動力特性相關概念。
《工程流體力學》
一、考查目標
“工程流體力學”是現代力學的重要分支,是“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的專業基礎課。本科目的考試內容主要包括流體及其物理性質,流體靜力學,流體運動學、流體動力學,相似原理和量綱分析,管內流動和水力計算、液體出流,黏性流體力學基礎,氣體動力學基礎等八大部分。要求考生對工程流體力學的基本概念有較深入的了解,能夠熟練地掌握基本方程的推導,并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20%)、選擇填空(20%)、論述題(20%)、計算題(40%)。
2、內容結構
流體物理性質(10%)、流體靜力學(20%)、流體運動學(20%)、流體動力學(24%)、管內流動和水力計算、液體出流(8%)、相似原理和量綱分析(6%)、粘性流體力學(6%)、氣體動力學(6%)。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流體的物理性質
1)流體力學的任務、研究對象、連續介質假設及其適用條件。
2)作用在流體上的力。質量力、慣性力、表面力的含義。
3)流體的主要力學性質。慣性、粘性、壓縮性和熱脹性。
2、流體靜力學
1)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流體平衡微分方程式及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的推導及應用、等壓面含義的理解。
2)流體靜壓強的分布規律。液體靜力學基本方程的推導及應用。
3)壓強計示方式與量度單位。絕對壓強、相對壓強、真空度等概念,壓強的三種量度單位,測壓管水頭的物理含義及計算。
4)流體的相對靜止。掌握流體相對靜止問題遵循的三個原則,并能進行相關計算。
5)液體對平壁的總壓力。熟練掌握解析法和圖解法,注意應用兩種方法的注意事項。
6)液體對曲壁的總壓力。掌握柱面上的總壓力計算、深入理解壓力體的概念。
7)浮力與穩定性。掌握潛體的平衡和浮體的穩定性概念,并能進行相關計算。
3、流體運動學
1)掌握流體質點和空間點概念、拉格朗日法和歐拉法及其兩種表示方法的相互轉換。
2)流體運動的分類、跡線和流線的概念及其微分方程的求解、流管和流量計算。
3)直角坐標系下的連續性微分方程的推導。
4)流場中一點領域內相對運動分析。亥姆霍茲速度分解定理、流體的變形和旋轉。
5)勢流理論和速度勢函數的求解。
6)平面流動和流函數的求解。
4、流體動力學
1)理想流體動力學。歐拉運動微分方程式、伯努利方程、伯努利方程的實際應用、恒定流動的動力定理和動量矩定理。
2)粘性流體動力學。粘性流體的運動微分方程式、量綱分析、相似理論及模型試驗基礎。
5、量綱分析與相似原理
1)量綱和諧原理及瑞利法、 定理。
2)流動相似概念、相似準則。
6、粘性流體力學基礎
1)層流、湍流的概念。
2)湍流的沿程水頭損失。
3)邊界層概念。
4)平板層流邊界層、湍流邊界層和混合邊界層。
5)沿曲面的邊界層及其分離現象。
6)繞流阻力的成分、及其一般分析。
7、氣體動力學基礎
1)氣體狀態方程、連續方程、微分形式的動量方程、能量方程、聲速、馬赫數。
2)氣體動力學函數及其應用。
3)弱擾動在氣流中的傳播。
4)氣流中的壓力波,膨脹波、弱壓縮波、激波。
《運籌學》
一、考查目標
運籌學是管理學各學科專業的主干技術基礎課,要求考生掌握運籌學主要分支的基本概念、基本模型與基本方法,重點是對各種模型與方法的運用。主要內容包括:線性規劃、整數規劃、目標規劃、動態規劃、圖與網絡分析、存儲規劃、決策論、服務系統規劃的基本原理和建模求解等。考生能夠靈活運用運籌學的方法求解各種問題,從應用的角度理解和掌握定量分析的方法和科學決策。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計算題40分(每題10分);應用題45分(每題15分);證明題15分(每題15分)。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基礎模型求解(60%)、建模與應用(40%)。
三、考試內容
1. 線性規劃
線性規劃一般模型;線性規劃的解的幾種情況;線性規劃的標準型;線性規劃的可行解、最優解、基本解等概念及其性質;單純形法的基本原理;線性規劃實際問題建模;單純形表求解線性規劃;線性規劃的對偶關系;線性規劃的對偶性質;線性規劃的對偶理論;對偶關系的經濟解釋;對偶單純形法;靈敏度分析的程序;運輸問題的定義;運輸問題的模型
表上作業法的基本原理;表上作業法求解運輸問題;產銷不平衡問題的求解;運輸模型的應用
2. 整數規劃
整數規劃問題的基本概念,分類與解的特點;指派問題的定義和特點;分支定界法的基本原理;割平面法的基本原理;求解指派問題的匈牙利法的基本原理;分支定界法求解整數規劃;割平面法求解整數規劃;整數規劃的建模與應用;指派問題的求解
3. 動態規劃 ?
多階段決策問題;動態規劃的基本概念;動態規劃問題的特征;動態規劃求解多階段決策問題的特點;◎動態規劃的最優性原理、基本方法;動態規劃對實際問題的建模;動態規劃方法的基本步驟;資源分配問題、背包問題、生產存儲問題、排序問題、旅行商問題等類型的動態規劃方法的求解。
4. 圖與網絡分析 ?
圖與網絡的基本概念;最小支撐數;網絡最大流;關鍵路線;最小樹問題的求解與應用;最短路問題的求解與應用;最大流問題的建模、求解與應用;最小費用最大流問題的求解與應用;雙代號網絡圖的繪制;網絡時間參數的計算及關鍵路徑的確定;網絡圖的工期優化和資源優化;網絡圖的最優工期的求解方法。
5. 決策論
不確定決策;風險型決策;收益矩陣;決策矩陣;決策問題的分類;決策的程序;完全信息價值;樣本信息的價值;決策的效用;應用決策樹進行決策分析;不確定性決策問題的分析與應用;風險型決策的問題的分析與應用;決策問題的靈敏度分析與風險分析;貝葉斯公式的應用;效用決策;多目標決策方法及其應用
6. 存儲論 ?
存儲模型的基本概念; 不許缺貨瞬時補充模型的基本原理及應用;不許缺貨生產需一定時間模型的基本原理及應用;允許缺貨瞬時補充模型的基本原理及應用;允許缺貨生產需一定時間模型的基本原理及應用;◎單周期隨機模型的基本原理;多周期隨機模型的基本原理;需求是離散的隨機變量模型的求解與應用;需求是連續的隨機變量模型的求解與應用;(s,S)型存儲策略的求解與應用
7. 目標規劃 ?
目標規劃;目標約束和絕對約束;目標規劃問題的一般模型;目標規劃的基本原理;目標規劃問題的建模;目標規劃的圖解法;目標規劃的單純形法
8. 排隊論
排隊論的基本概念;幾類基本的排隊問題的狀態轉移圖及狀態轉移方程;標準M/M/1模型各指標的計算及應用;標準M/M/C模型各指標的計算及應用
《C語言程序設計》
一、考查目標
C語言作為一門重要的程序設計語言,應用極為廣泛,也因而成為眾多理工類大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對于鍛煉學生的程序設計能力、提升學生的計算機思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課程要求學生掌握C語言的基本語法、部分常用的程序設計思想及最基本的算法。主要內容包括:程序的基本常識、C語言程序的基本構成、基本程序控制結構、基本的數據類型及最常見的計算機算法。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選擇題40分(單選,每小題2分);程序填空題18分(每小題3分);程序閱讀題24分(每小題4分);編程題18分(共3個小題)。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基礎知識(70%)、應用能力(30%)。
三、考試內容
1.基本數據類型
常量與變量;整型、實型和字符型;
2.表達式
算術運算符與算術表達式,混合運算及數據類型轉換,賦值類表達式,逗號運算符及逗號表達式;
3.數據的輸入與輸出
格式化輸入、格式化輸出、字符輸入輸出;
4.分支結構
關系表達式,邏輯表達式,if語句,switch語句;
5.循環結構
for語句,while語句,do-while語句,break和continue語句;
6.數組
一維數組,二維數組,字符數組;
7.函數
函數定義,函數調用,局部變量和全局變量,變量的存儲類別;
8.編譯預處理
不帶參數的宏,帶參數的宏,文件包含;
9.指針
變量與指針,數組與指針,字符串與指針;
10.結構體;
11.位操作及文件操作
文件打開與關閉,文件讀寫,文件定位。
2017年工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加試大綱
交通運輸工程(085222)
《海上交通工程》
一、考查目標
海上交通工程是借用交通工程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來研究海上交通的一門學科,本科目考試內容主要包括海上交通的要素、調查、工具行為、事故分析與評價、仿真、管理等幾部分。要求考生對其中的基本概念有較深入的理解,系統認識海上交通工程內容范疇和組成部分,掌握海上交通的研究的目的、方法、管理等,考查考生具有對海上交通知識的深度認識、理解的能力。
二、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分值比例約在30%;簡答題,分值比例約在70% 。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海上交通要素
掌握海上交通的概念、船舶與駕駛人員特性及關系、海上交通環境要素。
2、海上交通調查
掌握海上調查的目的、方法、內容以及資料的獲取與手段。
3、海上交通實況
掌握船舶密度、航跡、速度的分布與統計方法,理解船舶交通流、交通流量、交通容量的定義、分類、統計方法以及數據整理方法。
4、船舶行為
理解船舶行為的研究要素、定義、方法,掌握船舶領域的定義、模型及發展、動界定義及模型;船舶會遇、避碰行為的定義、研究的意義與內容、統計方法。
5、海上交通事故
了解交通事故調查的內容、定義、分類、目的、意義,掌握事故調查的統計要素、內容及分析方法與應用。
6、船舶交通仿真
理解模型試驗的概念、意義、應用及范圍;掌握數學模型的分類、建立方法、應用;掌握船舶交通仿真的分類、方法,模擬器類型、作用。
7、船舶交通安全評價
理解船舶交通安全評價的含義、意義、評價指標的要素;掌握船舶交通安全評價內容、方法以及預測。
8、船舶交通管理
理解交通管理的概念、功能、規則、信息與決策;掌握船舶報告系統的發展、原則;理解航行的信息發布內容以及設備;掌握船舶交通管理的級別分類、、效益評價。
9、船舶定線
理解船舶定線制與分道通航制的種類、方法、目的;掌握船舶定線制與分道通航制規劃與設計的原則、標準要求等。
10、船舶交通服務系統
理解船舶交通服務系統的概念、目的、責任與義務、內容;掌握船舶交通服務系統的功能以及運行管理
《工程項目管理》
一、考查目標
工程項目管理是工程項目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工程項目投資控制、進度控制、質量控制的基本方法,熟悉各種具體管理方法在工程項目上的應用特點,考查考生是否有效掌握從事工程項目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分值比例約在10%;簡答題,分值比例約在25%;計算題,分值比例約在10%;論述題,分值比例約在55%。
2、內容結構
項目管理的組織理論部分(10%);項目目標控制原理部分(10%);項目目標控制原理部分(10%);項目采購部分(10%);投資控制部分(15%);進度控制部分(15%);質量控制部分(15%);信息管理部分(15%)。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項目管理的組織理論。掌握組織論的基本理論和組織結構模式、管理任務分工、管理職能分工和工作流程組織,掌握工程項目組織結構及其分解、編碼原則,掌握工程項目承發包組織模式,掌握工程項目管理組織結構,掌握工程項目管理方案;了解當前幾種重要的工程項目管理組織模式(工程指揮部、自行籌建等),了解工程項目管理規劃和手冊。
(2)項目策劃。了解項目策劃的基本概念、項目環境調查的分析、項目決策階段目標策劃和項目實施階段目標策劃。
(3)項目目標控制原理。掌握動態控制原理;了解風險管理的基本概念。
(4)項目采購。掌握項目采購的基本原理、基本模式及項目咨詢服務采購、項目工程采購和項目物資采購;了解項目采購的發展趨勢。
(5)投資控制。掌握投資控制的含義、目的,掌握項目前期和設計階段投資控制的意義,掌握投資控制的任務和方法,掌握項目實施階段投資控制的任務與措施;了解項目投資目標論證和分析,了解項目投資規劃的編制。
(6)進度控制。掌握進度控制的含義、目的,掌握進度計劃系統的構成,掌握進度計劃的編制方法,掌握進度控制方法,掌握計算機輔助進度控制;了解總進度目標的論證。
(7)質量控制。掌握項目質量控制目標及控制依據、項目質量體系的建立與運行、項目設計階段質量控制、項目施工階段質量控制、工程項目竣工驗收。
(8)信息管理。掌握項目信息的分析、收集和處理;了解項目管理信息系統。
2017年農業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復試大綱
養殖(095105)
《普通動物學》
一、考查目標
普通動物學為水產學科的專業基礎課程,以研究動物的形態、習性、分類與系統演化為目的,要求考生了解動物學的概念、發展史和動物分類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各類群動物的外部形態、內部結構特征和生活習性,深入了解動物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從低等到高等的演變進化過程。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40%)、填空題(15%)、簡答題(45%),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無脊椎動物(46%)、脊索動物(54%)。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考試范圍:
緒論;原生動物門;多細胞動物的起源;多孔動物門;腔腸動物門;扁形動物門;原腔動物;環節動物門;軟體動物門;節肢動物門;棘皮動物門;脊索動物門;圓口綱;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哺乳綱;
2.考試要求:
(1)動物學的基本概念;種的概念和種的命名;分類的等級;
(2)原生動物門的主要特征;原生動物的分類概括;
(3)動物的個體發育和系統發育;生物發生律
(4)海綿動物門的主要特征;海綿動物的分類概況;
(5)腔腸動物門的主要特征;腔腸動物的分類概況
(6)扁形動物門的主要特征;扁形動物的分類概況;
(7)假體腔動物的共同特征;假體腔動物的分類概況;
(8)環節動物門的主要特征;環節動物的分類概況;
(9)軟體動物門的主要特征;軟體動物的分類概況;
(10)節肢動物門的主要特征;節肢動物的分類概況;
(11)棘皮動物門的主要特征;棘皮動物的分類概況
(12)脊索動物門的主要特征;脊索動物的分類;脊椎動物亞門分類概況
(13)魚綱的主要特征;魚綱的分類概況;
(14)兩棲綱的主要特征;兩棲綱的分類概況;
(15)爬行綱的主要特征;爬行綱的分類概況;
(16)鳥綱的主要特征;鳥綱的分類概況;
(17)哺乳綱的主要特征;哺乳綱的分類概況;
《養殖水域生態學》
一、考查目標
養殖水域生態學是一門以生態學基本原理為基礎,以系統闡述養殖水域非生物環境特點、水生生物和環境間相互關系、養殖水域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水域環境保護等方面基本理論為主要內容的水產養殖領域專業基礎課程。考生應掌握水生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了解養殖水域的各種生物學過程及其變化規律,能夠運用生態學原理來分析養殖生產中發生的技術和理論問題。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選擇題15分(單選,每題1分);名詞解釋15分(每題3分);簡答題30分(每題6分);計算分析題10分(每題10分);論述題30分(每題15分)。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緒論(5%)、生態因子分類及其基本作用規律(15%)、 種群生態學(20%)、群落生態學(15%)、生態系統生態學(20%)、生物生產力(15%)、養殖水域生態系的結構與功能及其保護(10%)。
三、考試內容
1、緒論:要求考生掌握生態學的內容、方法和分科,水域生態學的產生、發展和現狀,生物圈和生態系統,環境和環境因子作用的一般規律等內容
2、生態因子分類及其基本作用規律:要求考生掌握光與光合作用,光譜成分和藻類的色素適應,光對動物的行為和其他生命過程的影響,浮游生物的晝夜垂直移動;水生生物的極限溫度,溫度和水生生物的地理分布,溫度對生長、發育的影響,周期性變溫的生態意義;水域的化學分類,水生生物的水鹽代謝和對鹽度變化的適應能力,鹽類成分的意義和離子的拮抗作用與協同作用;水生生物的呼吸強度和呼吸系數,對呼吸條件變化的適應,窒死現象,氧過量的危害,其他氣體的作用;pH值、懸浮物、底質、水的運動、水壓、水位、水體的容積大小等因子對水生生物的影響等內容。
3、種群生態學:要求考生掌握種群的一般概念,種群結構、種內關系、種群的生長、生態對策、種群量和生物量的變動等內容。
4、群落生態學:要求考生掌握群落的一般概念,種類、營養和時空結構、群落中種間關系、水生生物群落的劃分和適應、群落的演替等內容。
5、生態系統生態學:要求考生掌握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的基本概念,各類微生物在水生態系物質循環中的作用,水中有機質存在形式和數量關系以及轉化和分解特點,腐質的含義及其在生態系中的作用,氮和磷循環的特點等內容。
6、生物生產力:要求考生掌握初級生產力諸因素的生態作用以及浮游植物初級生產力和現存量的時空分布,水生動物的攝食規律和食物能量的轉化規律和轉化效率,決定漁產力的生態因素和漁產力的評估等內容。
7、養殖水域生態系的結構與功能及其保護:要求考生掌握不同類型水域生態系生態環境特征,浮游生物、底棲生物和自游生物,生物生產力及漁業利用,水域的富營養化,漁業施肥,水華和赤潮,毒藻及其防治,移殖和馴化,資源與保護,水污染生態學等內容。
漁業(095108)
《漁業技術學》
一、考查目標
漁業技術學是農業推廣碩士研究生的一門主要專業課,要求考生掌握海洋捕撈作業中主要漁具的漁業特點、捕魚原理、漁具結構原理和裝配技術及捕撈操作技術,初步具備海洋漁具的設計、改進及研究能力,它包括主要海洋漁具拖網、圍網、刺網、定置網、對網和釣具等類的漁業特點、捕撈原理、各類漁具的分類、漁具結構、制作及裝配,以及各漁具的操作技術、生產技能、調整方法及各類漁具的設計原理。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20%)、簡答題(50%)、敘述題(30%),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拖網、圍網、對網漁具漁法(55%)、刺網、定置網、釣漁具漁法(35%)、其他小雜漁具(1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一)拖網漁具漁法
掌握拖網漁業的特點、捕魚原理,了解拖網的分類及其作業適應性和國內外拖網發展狀況、動向,和拖網的結構原理,掌握拖網網圖繪制方法、識別和核對技術,拖網的制作及裝配,拖網的捕魚技術,起放網的操作和調整技術,了解拖網設計原理和步驟,能進行一定初步的拖網具設計。
(二)圍網漁具漁法
掌握圍網漁業的特點、捕魚原理,了解圍網的分類及國內外圍網漁業發展狀況,掌握圍網網具結構原理及制作裝配技術,圍網的操作技術,了解圍網設計原理和步驟,進而對圍網進行設計計算。
(三)刺網漁具漁法
掌握刺網漁業的特點和捕魚原理,了解刺網的種類和網具結構原理,掌握刺網漁業的操作技術,了解刺網的設計原理。
(四)定置網漁具漁法
了解定置網的生產概況,掌握定置網網具結構和捕撈技術,了解網具設計原理和張網漁業現狀及管理。
(五)對網漁具漁法
了解對網的生產概況,掌握對網網具結構和捕撈技術特點,了解網具設計原理和編織方法。
(六)釣具漁具漁法
掌握釣具捕魚原理及其分類,釣具的結構及其裝配,了解世界金槍魚釣漁業,掌握魷釣技術,同時用力學知識對釣具能進行分析和作業調整。
(七)其他小雜漁具漁法
掌握我國沿岸、近海的一些陷阱類、籠壺類、耙刺類等小雜漁具結構特征及其捕撈操作技術,了解小雜漁具設計原理和裝配方法。
《普通生態學》
一、考查目標
普通生態學是水產學科的專業基礎課程,以研究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為目的,其內容主要包括個體生態學、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生態系統生態學。考生應了解生態學基礎知識,掌握生態學基本研究方法,利用生態學基本原理分析資源、人口和環境等社會問題。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選擇題20分(單選,每題1分);名詞解釋20分(每題2分);簡答題30分(每題6分);論述題30分(每題15分)。
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緒論(5%)、生物與環境(20%)、 種群生態學(20%)、群落生態學(15%)、生態系統生態學(25%)、應用生態學(15%)。
三、考試內容
1、緒論
1)生態學定義
2)生態學研究對象
3)生態學的分支學科
4)生態學的研究方法
5)生態學的發展趨勢
2、有機體與環境
1)生態因子概念及其分類
2)環境因子(溫度、水、光照、溶解鹽類、溶解氣體等)對生物的影響及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3)利比希最小因子、限制因子與耐受性定律
3、種群生態學
1)種群的概念及特征
2)種群的結構及增長模型
3)物種遺傳變異和選擇
4)物種形成
5)生物的生態對策
6)種內關系
7)種群的動態及其調節
4、群落生態學
1)群落的概念及其特征
2)群落的結構及動態
3)種間關系及其特征
4)生物群落的演替
5、生態系統生態學
1)生態系統的一般特征
2)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信息傳遞
3)地球上生態系統的主要類型及其分布
6、應用生態學
1)水域生態系統的生物生產
2)人口、環境、資源問題
3)生物多樣性與保育
4)水域的富營養化和赤潮
5)生態系統服務理論
農業機械化(095109)
《機械制造技術基礎》
一、考查目標
考查考生掌握機械制造技術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對機械制造領域的最新發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根據不同的要求正確地選擇加工方法和常用設備,具有分析和解決機械制造實際問題和制訂工藝規程的基本能力。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選擇題20分;填空題10分;判斷題:10分;分析計算及作圖題:60分。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金屬切削機床、金屬切削原理及常用刀具(約25%);機械加工工藝和裝配工藝設計(約25%);機床夾具設計基礎(約20%);加工精度與統計分析(約20%); 機械加工表面質量(約10%)
三、考試內容
1、金屬切削機床、金屬切削原理及常用刀具:典型金屬切削機床基礎知識,切削加工基本知識、常用刀具基本知識。
2、機械加工工藝設計:機械加工工藝路線的擬定,工序設計,工藝尺寸鏈的分析與計算,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藝,工藝過程的技術經濟分析,提高機械加工生產率的工藝措施。
3、機床夾具設計基礎:工件定位、夾具原理,定位誤差的分析與計算,定位方式、定位元件、定位裝置、夾緊機構。
4、加工精度與統計分析:工藝系統的幾何精度對加工精度的影響,工藝系統受力變形對加工精度的影響,工藝系統受熱變形對加工精度的影響,加工誤差的綜合與統計分析,保證和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徑。
5、機械加工表面質量:零件表面質量對使用性能的影響,影響加工表面質量的工藝因素及改善措施,影響表面層力學物理性能的工藝因素及改善措施,機械加工過程中的振動,提高表面質量的途徑。
6、裝配工藝:保證裝配精度的方法,裝配尺寸鏈的分析與計算。
《控制工程基礎》
一、考查目標
控制工程基礎是自動化類、機械制造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必修課,本課程重點學習經典控制理論,它是以傳遞函數為基礎,研究單輸入─單輸出定常控制系統的分析和設計問題,要求學生熟悉自動控制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線性控制系統的時域分析法和頻域分析法,掌握線性控制系統的校正方法。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選擇題:30分;簡答題:20分;綜合分析及計算題:50分,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控制系統的基本概念及數學模型:約占20%;線性系統的時域分析法:約占40%;頻域分析法:約占30%;線性系統的校正方法:約占1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控制系統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統的基本控制方式、控制系統的分類、反饋控制系統的基本組成。
2、線性系統的數學模型:數學模型的建立方法、傳遞函數的定義和性質、典型環節的傳遞函數、控制系統的框圖及其化簡方法。
3、線性系統的時域分析:典型輸入信號的拉氏變換、控制系統時域響應的性能指標、一階系統的暫態響應、二階系統的暫態響應、二階系統性能指標的計算、線性系統的穩定性、勞斯穩定判據及應用、開環傳遞函數、閉環傳遞函數、穩態誤差計算。
4、線性系統的頻域分析:頻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典型環節的頻率特性、典型環節Nyquist圖和Bode圖的繪制、開環系統Nyquist圖和Bode圖的繪制、從Bode圖求系統開環傳遞函數、Nyquist穩定判據、應用Nyquist穩定判據判別系統的穩定性、相角裕度和增益裕度的定義及計算。
5、線性系統的校正:校正基本概念、線性系統的PID控制規律。
農村與區域發展(095110)
《管理學理論應用》
一、考查目標
本《管理學理論應用》考試大綱適用于浙江海洋學院2009年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專業考試科目考試(復試)。要求考生深刻理解管理與環境的相互影響,從深層次把握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活動中的管理含義,認識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掌握現代管理理論學說的要義,通過案例分析與訓練具備解析管理實踐活動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選擇題(多選)(20%)、簡答題(15%)、論述題(35%)、案例分析題(30%)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總論(15%)、計劃(20%)、組織(25%)、領導(25%)、控制(10%)、現代新型管理理論(5%)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總論
1)管理的本質;管理的價值體系;管理的功能
2)管理與環境。組織的外部、內部環境分析;跨國公司的環境與發展;經濟和管理的全球化
3)主要管理流派及其學說思想評價。企業管理理論演進過程及背景剖析;經典管理思想形成基礎分析
2、計劃與決策
1)計劃的特征
2)計劃的分類
3)重大經濟、社會和科技計劃與決策案例分析
4)計劃決策方法
3、組織
1)組織與環境
2)組織與技術
3)柔性組織的特點
4)新型企業組織結構的應變能力
4、領導
1)激勵理論
2)領導理論
3)權變理論
4)群體領導
5)公司治理結構中的領導關系
5、控制
1)控制標準和種類
2)控制技術和方法
3)管理控制的案例分析
6、現代新型管理理論
1)技術創新管理
2)知識經濟和知識管理
3)跨文化管理
《政治學原理》
一、考察目標
《政治學原理》是行政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主要研究國家政權及其運作。要求考生了解國家的起源、本質和職能,國家形式,國家結構,研究國家內部的政黨、民族問題以及政治發展、政治文化、 國際政治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國際國內的政治事件。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選擇題(20%)、名詞解釋(30%)、簡答題(30%)、論述題(20%);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國家總論(20%)、國家形式與結構(20%)、政黨與政治團體(20%)、政治發展(15%)、民族(10%)、國際政治(15%)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國家總論
1)國家的產生,國家的本質和職能
2)國家的歷史類型及其更替
3)資本主義民主及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
2、國家形式與國家機構
1)國家形式的含義及基本內容
2)當代世界政體的種類
3)國家機構的基本理論,當今主要的國家機構種類
3、政黨與政治團體
1)政黨的概念、特征和功能
2)無產階級政黨的特征、歷史地位,黨的領導方式
3)政治團體的概念,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團體的作用
4、政治發展
1)政治發展的實質
2)政治發展的途徑
5、民族
1)民族問題的重要性
2)社會主義國家的民族問題
6、國際政治
1)國際政治的含義,國際政治與國內政治的區別與聯系
2)國際政治的行為主體
3)國際政治格局及其趨勢
《中國傳統文化》
一、考查目標
主要考察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知識的掌握,對中國文化的總體特點的理解。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20%)、簡答(40%)、論述(40%)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中國文化的總體特征(20%)、中國哲學的總體特點(15%)中國傳統美德的特點(10%)中國古典文學的人文精神與藝術魅力(15%)、中國古代宗教——佛教與道教(20%)、中國古代教育(5%)中國醫藥學與養生學、中國飲食文化的特色(5%)傳統建筑的主要類型及其文化內涵、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1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中國文化的總體特征
2、中國哲學的總體特點
3、中國傳統美德的特點
4、中國古典文學的人文精神與藝術魅力
5、中國古代宗教——佛教與道教
1)佛教傳入與發展
2)道教的興起與發展
3)佛教、道教與傳統文化
6、中國古代教育
1)中國古代學校的發展與演變
2)傳統教育與傳統文化
7、中國醫藥學與養生學
1)主要的中醫學派
2)中醫養生學派與養生理論
8、中國飲食文化的特色
9、傳統建筑的主要類型及其文化內涵
10、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095111)
《管理學理論應用》
一、考查目標
本《管理學理論應用》考試大綱適用于浙江海洋學院2009年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專業考試科目考試(復試)。要求考生深刻理解管理與環境的相互影響,從深層次把握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活動中的管理含義,認識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掌握現代管理理論學說的要義,通過案例分析與訓練具備解析管理實踐活動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選擇題(多選)(20%)、簡答題(15%)、論述題(35%)、案例分析題(30%)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總論(15%)、計劃(20%)、組織(25%)、領導(25%)、控制(10%)、現代新型管理理論(5%)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總論
1)管理的本質;管理的價值體系;管理的功能
2)管理與環境。組織的外部、內部環境分析;跨國公司的環境與發展;經濟和管理的全球化
3)主要管理流派及其學說思想評價。企業管理理論演進過程及背景剖析;經典管理思想形成基礎分析
2、計劃與決策
1)計劃的特征
2)計劃的分類
3)重大經濟、社會和科技計劃與決策案例分析
4)計劃決策方法
3、組織
1)組織與環境
2)組織與技術
3)柔性組織的特點
4)新型企業組織結構的應變能力
4、領導
1)激勵理論
2)領導理論
3)權變理論
4)群體領導
5)公司治理結構中的領導關系
5、控制
1)控制標準和種類
2)控制技術和方法
3)管理控制的案例分析
6、現代新型管理理論
1)技術創新管理
2)知識經濟和知識管理
3)跨文化管理
農業信息化(095112)
《微機原理》
一、考查目標
“微機原理”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專業課,主要介紹了構成微型計算機系統的內部結構和所涉及的外圍芯片。其內容以微機為核心,先介紹CPU的基本原理,工作方式和發展技術;接著對編程所使用的匯編語言進行介紹;然后對構成微機系統所用到的外圍系統逐章介紹,包括存儲系統,總線系統,外圍可編程接口芯片,常用外部設備。考生應抓住上述主線,以微處理器為核心,學習硬件系統,編出軟件系統。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填空題20分(1分/空);選擇題30分(2分/題);簡答題20;典型接口芯片的編程題30分。
2、內容結構
微型計算機概述(10%)、匯編語言指令與編程(15%)、串行接口(15%)、并行接口(10%)、定時器(10%)、存儲器系統(5%)、總線技術(5%)、常用外部設備(5%)、中斷技術(5%),基本概念(20%)。
三、考試內容
1、微型計算機概述
1)計算機的分類
2)微型計算機的發展
3)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4)計算機的工作過程
5)微型計算機的組成與配置
6)微型計算機的硬件系統
7)微型計算機的性能指標
8)多媒體計算機系統
2、計算機中信息的表示
1)計算機中數的表示
2)數制及轉換
3)數的編碼及表示
4)數的運算
5)文字信息的編碼
6)西文字符的編碼
7)漢字字符的編碼
3、微型計算機CPU
1)微處理器的原理與組成
2)微處理器的基本結構
3)微處理器的工作原理
4)8086/8088微處理器結構
5)8086的總線時序
6)8086最小模式與最大模式
7)8086存儲器系統
8)80286到80486微處理器
9)Pentium微處理器
10)64位微處理器
4、微型計算機存儲器系統
1)存儲器的類型和特點
2)存儲器結構和存儲容量計算
3)主存儲器
4)隨機存取存儲器
5)只讀存儲器
6)高速緩沖存儲器
7)外部存儲器
8)硬盤存儲器
9)光盤存儲器
10)虛擬存儲器
5、匯編語言基礎
1)8086指令格式
2)指令流水線和并行控制
3)8086的尋址方式
4)8086的指令系統——數據傳送類指令
5)8086的指令系統——算術運算類指令
6)邏輯運算和位移循環指令
7)8086的指令系統——串操作指令
8)8086的指令系統——控制轉移類指令
9)程序控制指令
10)偽指令
11)宏指令
6、匯編語言程序設計
1)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
2)程序設計的基本步驟
3)順序結構程序設計
4)分支程序設計
5)循環程序設計
6)子程序設計
7)DOS系統功能調用
7、數據傳送方式
1)CPU與外設之間的數據傳送方式
2)程序控制傳送方式
3)中斷傳送方式
4)DMA傳送方式
5)中斷方式
6)中斷控制器 8259A
7)直接存儲器存取方式
8)DMA控制器8237A
8、 總線與接口技術
1)總線概述
2)總線的分類和功能
3)接口的基本概念
4)接口的功能及結構
5)I/O接口的硬件分類與發展
6)端口編址方式與地址編碼方法
7)串行和并行接口技術
8)串行通信接口
9)并行通信接口
10)模擬接口技術
11)D/A接口技術
12)A/D接口技術
9、 接口芯片
1)8251A不同工作方式的特點和工作初始化
2)8251A不同工作方式的應用設計與編程
3)可編程并行通信接口8255A不同工作方式的應用設計與編程
4)可編程計數器/定時器 8253A不同工作方式的應用設計與編程
10、 常用外部設備
1)鍵盤
2)鼠標器
3)掃描儀
4)數碼相機
5)輸出設備
6)圖形卡與CRT顯示器
7)液晶顯示器LCD
8)打印機
9)聲音卡
10) 視頻卡
《數據結構》
一、考查目標
數據結構是計算機專業的一門綜合性基礎課程,是學科的核心課之一。它是在離散數學、程序設計后,以C語言為工具研究數據的邏輯結構、存儲結構及其數據抽象的方法。是編譯原理、操作系統、數據庫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課程的重要基礎。課程目標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了解和掌握數據抽象的方法和意義,并根據數據對象的特征,選擇合適的存儲結構以及相應的算法。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選擇題40分(單選,每題2分);名詞解釋10分(每題2分);簡答題30分(每題5分);算法設計題20分(每題10分)。
2、內容結構
線性表(15%)、棧和隊列(5%)、串(5%)、數組與廣義表(5%)、樹和二叉樹(20%)、圖(20%)、查找(10%)、內部排序(20%)。
三、考試內容
1、線性表
1)理解并掌握線性表的邏輯結構和順序存儲結構;
2)掌握線性鏈表,循環鏈表,雙向鏈表的鏈式存儲結構及實現算法;
2、棧和隊列
1)熟練掌握棧的定義、基本操作和實現算法;
2)掌握應用棧來實現表達式求值;
3)熟練掌握隊列的定義、基本操作和實現算法;
4)熟練掌握鏈式存儲結構實現的鏈隊列;
5)熟練掌握順序存儲結構實現的循環隊列。
3、串
1)熟練掌握串的定義、邏輯結構及基本操作;
2)掌握串的存儲結構;
3)掌握模式匹配的定義及基本算法。
4、數組和廣義表
1)掌握數組的定義和運算;
2)熟練掌握數組的順序存儲結構及特殊矩陣的壓縮存儲;
3)熟練掌握十字鏈表表示的稀疏矩陣;
4)理解并掌握廣義表的定義、存儲結構。
5、樹和二叉樹
1)熟練掌握樹的結構定義及基本操作;
2)熟練掌握二叉樹的結構定義及基本操作;
3)熟練掌握二叉樹的性質及存儲結構;
4)能熟練應用前序,中序,后序遍歷二叉樹;
5)熟練掌握樹的存儲結構,樹與二叉樹的相互轉換、森林與二叉樹的相互轉換,樹的遍歷算法;
6)掌握哈夫曼樹及其應用。
6、圖
1)熟練掌握圖的定義和術語;
2)熟練掌握圖的鄰接矩陣表示法,鄰接表表示法;
3)熟練掌握圖的深度優先搜索和廣度優先搜索算法;
4)理解生成樹,最小生成樹的概念;
5)熟練掌握構造無向圖的最小生成樹的算法;
6)熟練掌握拓撲排序和構造關鍵路徑的算法;
7)能快速求出從某個源點到其余各頂點的最短路徑。
7、查找
1)熟練掌握順序查找,折半查找,分塊查找的算法;
2)掌握二叉排序樹,平衡二叉樹;
3)了解哈希表的定義,哈希函數的構造方法及處理沖突的方法;
8、內部排序
1)熟練掌握直接插入排序,希爾排序及算法;
2)熟練掌握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及算法;
3)熟練掌握簡單選擇排序及算法;
4)了解二路歸并排序的算法。
食品加工與安全(095113)
《水產食品加工學》
一、考查目標
“水產食品加工學”是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的專業課之一,研究水產食品加工的基本理論及水產食品加工技術。本課程要求學生掌握水產原料的利用特性、品質變化、保鮮技術及主要水產制品的加工原理與技術。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填空題(20%)、名詞解釋(30%)、簡答題(30%)、論述題(20%),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水產原料的利用特性約占5%,水產食品的加工原料營養成分約占5%,魚體死后變化約占15%,鮮度保持方法和低溫加工約占30%,魚貝類的色香味約5%,水產干制品約占5%,水產腌制品及水產調味料占10%、水產罐頭食品5%、魚糜及魚糜制品約占20%。
三、考試內容
1、緒論
水產食品和水產食品加工學的基本概念;水產食品的主要功能;水產加工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2、水產食品原料
水產食品原料的主要種類;水產食品原料的特性;魚貝類的肌肉組成;水產食品原料的營養成分;魚貝類死后變化的三個階段;水產品的保活和保鮮原理及方法;魚貝類的主要色素種類;魚貝類的主要氣味成分;魚貝類的主要成分呈味;海藻的化學成分。
3、水產品低溫保鮮與加工
水產品低溫保鮮的原理和方法;水產品的冷卻保鮮的種類及其原理;水產品微凍保鮮的種類及其原理;水產品冷凍保鮮的方法及其原理;影響凍藏水產品質量的因素;解凍的要求及其與保鮮的關系;常見的冷凍水產品加工工藝。
4、干制水產食品
水產品干制原理;水產食品的干制過程;水產品的干制方法;調味干制品工藝;干制品的保藏與劣變關系。
5、水產腌熏制品
水產品腌制加工的原理與方法;水產品在鹽漬過程中的變化及影響因素;煙熏加工原理;熏制的過程與方法。
6、冷凍魚糜和魚糜制品
魚糜制品加工的基本原理;魚肉的化學組成和凝膠形成能的關系;魚糜制品的彈性形成機理;魚糜制品加工的主要輔料及添加劑;魚肉蛋白質的冷凍變性及防止方法;冷凍魚糜的生產工藝及要點;水產模擬食品概念;模擬蟹肉的加工工藝流程。
7、水產罐頭食品
水產罐頭食品的罐藏容器種類;罐頭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水產罐頭的基本加工工藝;水產罐頭的殺菌方式。
8、海洋動物水解蛋白
海洋動物水解蛋白的基本概念;海洋動物蛋白酶解反應的基本條件控制;水產品生產氨基酸調味基料的基本工藝。
參考書目:《水產食品加工學》 夏松養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8年出版
《食品技術原理》
一、考查目標
食品技術原理為食品學科的專業基礎課程,是研究食品加工和保藏的一門科學,它的主要任務是探討食品資源利用、原輔材料選擇、保藏、加工、包裝、運輸以及上述因素對食品質量、貨架壽命、營養價值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響。
要求考生掌握最基本的食品保藏和加工的專業知識,熟練掌握各類食品加工技術原理,了解食品加工高新技術原理和發展趨勢。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選擇題(單選)(20%)、判斷題(20%)、簡答題(30%)、論述題(30%),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物理技術對食品的處理(35%)、生化技術對食品的處理(35%)、包裝與保藏技術(10%)、食品貯藏與貨架壽命(10%)、食品感官評定技術(1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物理技術對食品的處理
1)食品的低溫處理和保藏
2)食品的熱處理技術
3)食品的干燥
4)食品的輻射保藏
5)物理技術處理食品的新進展
2、化學技術和生物學技術對食品的處理
1)食品的鹽制和糖制
2)食品的煙熏
3)食品防腐劑、抗氧化劑和食品涂膜劑(保鮮劑)的應用
4)發酵技術和酶技術
3、食品的包裝與保藏
1)食品包裝概論
2)食品包裝材料及容器
3)食品包裝技術
4、食品貯存的穩定性與貨架壽命
1)食品質量與貯藏之關系
2)食品質量變化的規律
3)食品貨架壽命及其預測
4)貯存過程中穩定性的數學模型
三、參考教材
1、趙晉府. 食品技術原理[M].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曾慶孝. 食品加工與保藏原理[M]. 化學工業出版社
設施農業(095114)
《普通生態學》
一、考查目標
“普通生態學”是生物、農業學科的專業基礎課程,以研究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為目的,其內容主要包括個體生態學、種群生態學、群落生態學、生態系統生態學。考生應了解生態學基礎知識,掌握生態學基本研究方法,利用生態學基本原理分析資源、人口和環境等社會問題。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填空題(20%)、名詞解釋(20%)、簡答題(32%)、論述題(28%),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緒論(4%)、生物與環境(10%)、種群生態學(28%)、群落生態學(22%)、生態系統(20%)、應用生態學(16%)。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緒論
生態學的概念和內容;生態學的學科特點;生態學與其它分支學科的關系;生態學的發展簡史。
2、生物與環境
環境與生態因子;生物與環境關系的基本原理;生物與光的關系;生物與溫度的關系;生物與水的關系;生物與土壤的關系。
3、種群生態學
種群的概念;種群的時空結構;種群的數量增長與動態變化;種內競爭與密度調節;種間的相互作用;種群的進化與選擇;種群對環境的適應。
4、群落生態學
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基本特征;群落種類組成和數量特征,群落物種多樣性和種間關聯;群落結構特征;干擾與群落動態;空間異質性與群落結構;群落動態變化;群落分類與排序;主要生物群落類型與分布。
5、生態系統
生態系統概念;生態系統空間結構與時間結構;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生態系統初級生產、次級生產和分解;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生態系統的發展與動態變化;生態系統中的信息流;自然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生態系統穩定性與生態平衡;生態系統功能與服務。
6、應用生態學
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全球變化;自然資源的概念與分類;農業生態問題與生態農業;人口增長及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社會、經濟、生態的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
2017年農業碩士研究生入學統一考試加試大綱
養殖(095105)
《魚類學》
一、考查目標
考查考生對魚類學的基本概念,魚類的基本形態特征、魚類分類、生態和生理等基本知識認知情況和掌握程度,即對魚類的外部分區、特征、形態測定,以及內部的骨骼、消化、神經、生殖、泌尿等系統器官和組織的認知和掌握程度,以及對于魚類分類基本知識和技能的考查。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判斷題(30%) 、填空題(20%)、名詞術語解釋(15%)、問答題(35%),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緒論(10%左右)、形態學部分(70%左右)、 分類學部分(20%左右)
三、考試內容
1、緒論
6)魚類學的相關概念及其定義;
7)魚類學的發展簡史。
2、魚類形態學部分
4)魚類的外部分區、體型、頭部器官和鰭等外部形態,以及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
5)皮膚、腺體、鱗色素細胞和發光器等皮膚衍生物的結構和機能等;
6)骨骼、肌肉、消化、呼吸、血循環、神經、泌尿及生殖器官、系統的構造和功能。
3、魚類的分類學部分
6)魚類分類學相關的基本知識;
7)21個目魚類的分類基本方法和檢索表編寫技能。
《甲殼動物學》
一、考查目的
考生對甲殼動物學的基本理論認識,蝦蟹類苗種繁育基本原理及其方法的認知,以及對我國和世界蝦蟹類養殖的概況掌握情況,對全球主要經濟蝦蟹類養殖概況的了解以及全球蝦蟹類增殖情況的認知。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10%)判斷題(20%)、問答題(25%)、論述題(45%),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緒論(20%)、蝦蟹類苗種繁育基本原理和通用技術(25%)、蝦蟹類養成基本原理和通用技術(20%)、蝦蟹類養殖的主要模式及主要經濟蝦蟹類的養殖(25%)、蝦蟹類的增殖(10%)。
三、考試內容
1、緒論
1)甲殼動物學的基本概念及相關定義;
2)甲殼動物學的生物學特征及其研究歷史。
2、蝦蟹類苗種繁育基本原理和通用技術
1)苗種繁育場的選址、設計和建造;
2)育苗用水的處理;
3)親體的培養、產卵與孵化;
4)環境因子的調控;
5)餌料的選擇與投喂。
3、蝦蟹類養成基本原理和通用技術
1)養殖池塘的選址、設計和建造;
2)池塘的消毒處理;
3)池塘生態學和池塘生態系統的建立;
4)池塘水質和底質的調控方法。
4、蝦蟹類養殖的主要模式及主要經濟蝦蟹類的養殖
1)蝦蟹類養成的主要模式;
2)養殖技術與管理;
3)高位池養殖模式的特點;
4)池塘混養與綜合利用;
5)池塘養成的病害防治;
6)主要經濟蝦類的養殖;
7)主要經濟蟹類的養殖。
5、蝦蟹類的增殖
1)蝦蟹類增殖的基本理論;
2)蝦蟹類增殖的種類、目的和手段;
3)增殖放流的生態評價。
漁業(095108)
《水生生物學》
一、考查目標
考查考生對水生生物的基本概念,各門水生生物基本形態特征、分類、生態和分布等基本知識認知情況和掌握程度,要求考生認識和掌握其形態構造、體制、生殖、生態和經濟意義;同時要求考生掌握分類系統類型和分類方法、尤其要掌握與漁業有關的或常見的生物種類的分類及生命機理。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基本概念內容約占20%,形態構造、體制、生殖、生命活動機理及分類內容約占45%,水生生物生態分布及經濟意義35%。
2、內容結構
判斷題30分,占30%,名詞解釋30分,占30%,簡述題40分,占40%,共計100分。
三、考試內容
1.考試范圍:
緒論,藻類、維管束植物門、原生動物門、腔腸動物門、輪蟲動物門、環節動物門、軟體動物門和節肢動物門等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生態和經濟意義等。
2.考試要求:
各門水生生物的相關概念、形態構造、體制、生殖、生態和經濟意義;同時,掌握水生生物的分類方法,尤其要掌握與漁業有關的,或常見的水生生物種類的分類、態分布和經濟意義。
《計算機基礎》
一、考查目標
大學計算機基礎屬于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第一層次課程,因此要求考生掌握在信息社會里更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所必須的計算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具有較為深刻的“計算機文化意識”。考查內容包括信息與信息系統,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工作原理,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和計算機安全基礎知識。應用能力部分主要包括Windows XP操作系統、Office2003辦公軟件(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Access)的使用。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選擇題20分(單選,每題1分);填空題20分(每題2分);判斷題10分(每題1分);敘述題50分(每題10分)。
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基礎知識(60%)、應用能力(4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信息與計算機
信息、信息社會、信息處理、信息技術、信息系統的概念和特點,信息技術的應用等基本概念與基礎知識。計算機的誕生、發展、分類、特點、性能指標和應用領域。
2、信息表示與數字化
計算機內信息的表示與存儲,二進制及幾種常用進位計數制之間的轉換;常用字符的ASCII碼,漢字在計算機中的表示,漢字的輸入編碼及分類,機內碼、國標碼、區位碼、字形輸出碼的概念與關系。
3、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硬件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存儲器的種類,存儲容量、地址、位、字節、KB、MB、GB、TB等概念;計算機的軟件系統,系統軟件與應用軟件的概念;指令與程序、存儲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程序設計語言、語言處理程序等基本概念,軟件開發的方法。
4、常用計算機軟件的使用
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幾種常見的微機操作系統;文件、文件夾和路徑的基本概念;Windows XP的功能和特點;Windows XP的使用;辦公自動化的概念;Office 2003辦公軟件的使用。
5、數據的組織與管理
關系數據庫的基本概念;Access軟件的基本使用,創建數據查詢(使用SQL語句)。
6、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網絡和Internet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網絡的功能、分類、拓撲結構和體系結構,TCP/IP協議;局域網的構成,網絡互聯設備,域名和IP地址;接入Internet的基本方法,Internet的基本服務(WWW、FTP、E-mail、telnet)使用 FrontPage2003制作網頁以及用IIS構建網站。
7、信息系統及其安全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病毒的危害、種類、特點、防治方法,計算機網絡的安全;計算機職業道德以及計算機軟件的知識產權保護基本知識。
農業機械化(095109)
《工程圖學》
一、考查目標
"工程圖學"是工科各專業必修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之一。考生應比較系統的了解或理解“工程制圖”中的基本知識、正投影基礎、工程形體常用表達法、機械圖等部分的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掌握或熟練掌握上述各部分的基本方法,應理解各部分知識結構及知識的內在聯系;應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形體分析能力,能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解決工程上的實際問題。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選擇題20分;填空題10分;判斷題:10分;綜合分析及作圖題:60分。
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制圖基礎知識(國標機械制圖):約占10%;畫法幾何:約占20%;尺寸標注:約占10%;機件表達:約占30%;標準件:約占10%,零件圖,約占20%。
三、考試內容
1、制圖基礎知識:繪圖儀器與工具的使用;圖幅、比例、字體、圖線的規定;斜度與錐度表示;圓弧連接的作圖;平面圖形的分析與畫法。
2、畫法幾何:投影法的基本知識;點投影;直線投影;平行兩直線、相交兩直線、兩直線成直角、交叉兩直線的判斷;平面的投影;平面的分類判斷(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一般位置平面);基本立體的畫法(棱柱、棱錐、圓柱、圓錐、球);基本立體的表面上取點、線;圓柱、圓錐、球的截交線;利用表面求點法和輔助平面法求解兩特殊位置回轉體(圓柱、圓錐、球)的相貫線;組合相貫線。
3、尺寸標注:平面圖形、組合體、零件圖的尺寸標注。
4、機件表達:掌握形體分析法和線面分析法;根據立體圖繪制三視圖;根據兩個視圖繪制出第三視圖或補所缺的圖線;掌握標準視圖、向視圖、局部視圖、斜視圖、剖視圖、斷面圖、簡化畫法等畫法。
5、標準件:掌握螺紋的五要素;內、外螺紋的規定畫法;內、外螺紋旋合時的畫法;螺紋代號的含義與其標注;三種螺紋連接件(螺栓、螺柱、螺釘)的裝配圖畫法;
6、零件圖:能夠解釋表面粗糙度代號、公差帶代號的含義;能閱讀零件圖,并回答一般的設計及工藝問題。
《互換性與技術測量》
一、考查目標
本課程是機械類各專業的技術基礎課,具有聯系設計類課程與制造工藝類課程的紐帶作用,也有從基礎及其他技術基礎課教學過渡到專業課的橋梁作用。本課程主要考查學生了解公差配合基本原則及應用、常用的測量方法和測量器具的基本知識以及看懂圖樣、標注公差、選擇測量、處理測量結果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判斷、選擇題(14%)、填空題(24%)、簡答題(32%)、計算題(30%)。
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公差配合基本知識、常用零部件的公差標準及特點(40%)、計量器具的測量方法、測量誤差和數據處理方法(20%)、光滑量規及工作尺寸計算(15%)、形位公差及公差原則(25%)、其他(5%)。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掌握公差與配合的基本術語、定義、圖解和選用。了解互換性的原則、公差體系及制定原則。
2.掌握常用計量器具的測量方法和常用術語,了解我國長度量值傳遞系統和量塊的標準,初步熟悉測量誤差和數據處理方法。
3.掌握形狀和位置誤差的評價準則,掌握各類形狀和位置公差的定義及其選用,掌握公差原則及應用。
4.了解表面粗糙度評定參數,掌握表面粗糙度的標注及參數值的選擇原則。
5.掌握滾動軸承內、外徑公差帶及其特點,掌握滾動軸承精度等級及其配合的選用原則。
6.掌握各類光滑極限量規的設計,重點是量規的尺寸計算,了解選用通用計量器具的基本原則和步驟。
7.掌握公制普通螺紋、鍵、花鍵、圓錐結合的公差配合及選用,了解螺紋的分類及主要幾何參數,了解螺紋、鍵、花鍵、圓錐配合的檢測。
8.掌握圓柱齒輪加工誤差的來源及齒輪誤差項目的分組、定義、影響因素,掌握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等級的選用、標注,了解齒輪副誤差和檢測項目,了解齒輪檢驗組的誤差項目的分組及選用原則。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
一、考查目標
單片機原理及應用是電氣信息類專業的主干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單片機的基本原理、編程方法及設計方法,學會單片機實際應用系統的設計開發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創新意識,為從事電子電氣自動化設計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選擇題:30分;簡答題:30分;綜合分析及計算題:40分,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單片機基本結構與工作原理:約占20%;單片機匯編指令系統:約占20%;單片機匯編語言編程:約占20%;單片機C語言編程:約占20%;單片機片內基本結構與操作原理,約占10%。單片機接口技術:約占1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單片機基本結構與工作原理。了解單片機基本結構 、I/O端口及應用特性、存儲器操作方式;理解內部結構和引腳功能、程序復位及中斷入口地址、所有SFR的意義及特點。
2、單片機匯編指令系統。掌握單片機指令系統和應用方法;重點掌握51系列單片機的尋址方式和指令格式,掌握111條指令的使用方法。
3、單片機匯編語言編程。掌握單片機匯編語言應用程序設計的一般格式、分支結構程序、循環結構程序、子程序結構程序等。
4、單片機C語言程序設計。掌握單片機C語言的一般格式、數據類型、運算符和表達式、語法結構;掌握單片機C程序設計的一般方法,能編寫單片機C程序。
5、單片機基本單元結構與操作原理。掌握定時器/計數器、中斷系統、串行口的基本結構與操作方式;重點掌握定時器、中斷及串行口的C編程方法。
6、單片機接口技術。理解單片機RAM、ROM、并口等外設擴展的基本原理,掌握外設的尋址及編程方法。
《信號與系統》
一、考查目標
信號與系統是電氣信息類專業的主干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建立起信號及線性系統的基本概念,掌握線性時不變系統的概念,掌握傅里葉變換、拉普拉斯變換方法及其在通信、控制領域的應用技巧,為后續專業學習及從事信號處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選擇題:30分;簡答題:30分;綜合分析及計算題:40分,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連續時間信號的時域分析與波形變換:約占20%;連續時間線性系統的基本特性及表示方法:約占20%;傅里葉變換:約占30%;拉普拉斯變換:約占10%;傅里葉變換的應用:約占10%;拉普拉斯變換的應用:約占1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連續時間信號的時域分析與波形變換。掌握信號的描述、分類、運算及分解方法;理解階躍信號、沖激信號等特殊信號的特點;掌握線性時不變等重要概念。
2、連續時間線性系統的基本特性及表示方法。掌握線性時不變系統微分方程的建立方法,理解零輸入響應、零狀態響應、單位沖激響應等,掌握卷積積分的概念及其計算方法。
3、傅里葉變換。理解周期信號的傅里葉級數;理解卷積定理和抽樣定理的含義;掌握周期和非周期信號的傅里葉變換、頻譜及頻譜密度的求解方法。
4、拉普拉斯變換。理解拉普拉斯變換的定義、收斂域及基本性質,掌握用拉普拉斯變換法分析電路的方法,重點掌握由傳遞函數零、極點分布分析頻響特性的方法。
5、傅里葉變換的應用。基本要求是針對通信系統;理解無失真傳輸、理想低通、帶通濾波、系統的物理可實現性等概念;了解脈沖編碼調制、頻分復用與時分復用在通信系統中的應用。
6、拉普拉斯變換的應用:要求針對一階或二階控制系統,應用拉普拉斯變換求解傳遞函數,會根據傳遞函數分析線性控制系統的穩定性。
農村與區域發展(095110)
《微觀經濟學》
一、考查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考查,使學生對微觀經濟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有一系統全面的了解,基本應達到下列要求:1)準確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2)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各種分析方法。3)引導學生形成對現實經濟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4)為學生畢業后從事工作打下相應的理論基礎。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選擇題(20%)、名詞解釋(20%)、簡答題(20%)、計算題(40%)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供給與需求(20%)、消費者均衡(20%)、生產者均衡(20%)、不完全信息(10%)、外部性(10%)、公共物品(10%)、政府與市場(10%)。
三、考試內容及要求
1、考試內容:
1)需求和供給:需求、需求量和需求曲線;供給、供給量和供給曲線;需求彈性、供給彈性;均衡產量和均衡價格
2)消費者行為理論:消費者偏好和無差異曲線;消費者均衡分析;價格效應和需求曲線
3)生產理論:生產函數、邊際生產力遞減規律、邊際技術替代率遞減規律;生產者均衡分析;生產成本分析
4)市場結構分析:完全競爭市場、壟斷市場、不完全競爭市場
5)生產要素理論:生產要素需求分析;生產要素供給分析;生產要素市場均衡分析
6)風險與資產選擇:風險偏好;風險分散;風險資產;風險理論應用
7)一般均衡與福利經濟理論:一般均衡分析;福利經濟學基礎;帕累托最優與經濟福利
8)不完全信息:信息不對稱;激勵機制;信號顯示
9)外部經濟:外部成本和外部收益;干預方案;產權與科斯定理
10)公共產品:公共產品的特征和生產;公共產品的均衡;需求顯示
11)政府與市場:資源配置與市場失靈;政府失靈;尋租
2、考試要求:
基本要求:系統把握微觀經濟學的體系結構,理解微觀經濟學的基本概念,掌握微觀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能夠解釋分析實際問題。
《行政管理學》
一、考查目標
《行政管理學》為公共管理學科專業基礎課,是以研究政府對國家政務和社會事務進行有效管理的一門科學。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公共行政的一般原理、行政環境、行政職能、行政組織、行政領導、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監督、人事行政、機關行政、行政改革等基本理論,以充分認識行政管理規律,為以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概念題(20%)、簡述題(30%)、案例分析題(24%)、論述題(26%);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緒論、行政環境(5%)、政府職能(10%)、行政體制(15%)、行政組織(10%)、行政領導(10%)、人事行政、機關行政(15%)、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監督(15%)、公共財政(5%)、法治行政(5%)、行政方法、行政效率、行政改革(1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緒論
重點掌握:行政與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的特點與作用;公共行政學的含義和特點。
一般掌握:公共行政學的產生與發展。
一般了解:中國公共行政學的研究與發展;公共行政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2、行政環境
重點掌握:行政環境的含義、特點;一般行政環境與公共行政;具體行政環境與公共行政。
一般掌握:行政環境的類型
一般了解:行政環境的作用
3、政府職能
重點掌握:政府職能的含義和特點;市場失效、政府失效、政府干預;我國政府職能的轉變。
一般掌握:政府職能的類型;政府基本職能。
一般了解:新中國政府機構的沿革。
4、行政體制
重點掌握:行政體制的含義;行政體制的特點;行政體制的作用
一般掌握:中央政府體制;地方政府體制;中央與地方權力關系體制;行政區劃體制。
5、行政組織
重點掌握:行政組織理論;行政組織結構。
一般掌握:行政組織的類型;行政組織的作用。
一般了解:行政組織理論的新發展。
6、行政領導
重點掌握:行政領導的含義和特點;行政領導的權力與責任;行政領導的素質與能力。
一般掌握:行政領導的作用;行政領導的類型與產生方式;行政領導理論。
7、人事行政
重點掌握:人事行政的含義、特點和原則;人力資源的含義與特點;國家公務員制度。
一般掌握:人事行政機關;從人事行政到人力資源管理。
一般了解: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
8、機關行政
重點掌握:機關行政的含義;信息技術在機關管理中的應用。
一般掌握:機關行政的任務與作用;機關行政的主要內容。
一般了解:信息技術對機關管理的作用。
9、行政決策
重點掌握:行政決策的含義和特點;行政決策的原則與類型。
一般掌握:行政決策的作用;行政決策體制;行政決策參與。
一般了解:行政決策程序。
10、行政執行
重點掌握:行政執行的含義與特點;行政執行步驟;行政評估的含義與作用。
一般掌握:行政執行的原則與作用;行政評估的原則與方法;行政評估的內容。
11、行政監督
重點掌握:行政監督的含義與特點;行政系統的內部監督;行政系統的外部監督。
一般掌握:行政監督的原則與作用;行政監督的類型。
12、公共財政
重點掌握:公共財政的含義;政府采購。
一般掌握:公共財政的職能。
一般了解:公共預算與決算的管理;稅收、財政支出。
13、法治行政
重點掌握:法治行政的特點;行政立法的含義和原則;行政法規與行政規章;行政措施、依法行政。
一般掌握:人治、德治和法治;法制行政與法治行政。
一般了解:行政立法的程序。
14、行政方法
重點掌握:行政方法的含義與特點
一般掌握:行政方法的作用;現代行政方法。
一般了解:傳統行政方法。
15、行政效率
重點掌握:政效率的含義與特點;公平與效率的關系。
一般掌握:理解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公共行政的價值與目標;行政效率的測定。
16、行政改革
重點掌握:行政改革的含義和原則;行政改革的發展趨勢。
一般掌握:行政改革的取向、發達國家的行政改革;行政改革的阻力、動力與對策。
《文史知識基礎》
一、考查目標
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史知識的初步了解,考查學生對漢字、古代天文歷法、官制、法制、禮儀、節慶與民俗等文史基本知識的基本認識和理解。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選擇題(單選)(20%)、名詞解釋(15%)、簡答題(35%)、論述(30%)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漢字基本知識(15%)中國古代天文、歷法(15%) 中國古代節慶、民俗(15%)中國古代禮儀(15%)中國古代官制(20%) 中國古代法制(20%)。
三、考試內容
1、漢字基本知識
2、中國古代天文、歷法
1)星宿
2)節氣和紀年
3、中國古代節慶、民俗
4、中國古代禮儀
5、中國古代官制
1)中央官制
2)地方官制
6、中國古代法制
參考文獻:譚家健:中國文化史概要(增訂版), 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095110)
《產業經濟學》
一、考查目標
本《產業經濟學》考試大綱適用于浙江海洋學院2016年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專業考試科目考試(加試)。要求考生深刻理解產業組織理論、產業結構理論、產業關聯理論、產業規制與產業發展理論、產業政策理論,從深層次把握產業發展的規律及產業的政策調控。掌握產業經濟學的要義,通過案例分析與訓練具備解析產業實踐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20%)、簡答題(30%)、論述題(25%)、案例分析題(25%)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緒論(10%)、產業組織理論(25%)、產業結構理論(20%)、產業關聯理論(20%)、產業規制與產業發展理論(15%)、產業政策研究(1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產業及其分類
2、產業組織理論
1)產業組織;企業與產業
2)市場與競爭;
3)馬歇爾沖突
4)SCP范式
5)沉沒成本
3、產業結構理論
1)產業結構
2)影響和決定產業結構的因素
3)產業結構的演變規律
4)產業結構優化
4、產業關聯理論
1)產業關聯
2)投入產出分析法
3)產業的關聯關系
4)產業的波及效果
5、產業規制與產業發展理論
1)產業規制
2)產業發展
3)產業發展規律與周期
4)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
6、產業政策研究
1)產業政策及其分類
2)產業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
《行政管理學》
一、考查目標
《行政管理學》為公共管理學科專業基礎課,是以研究政府對國家政務和社會事務進行有效管理的一門科學。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公共行政的一般原理、行政環境、行政職能、行政組織、行政領導、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監督、人事行政、機關行政、行政改革等基本理論,以充分認識行政管理規律,為以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概念題(20%)、簡述題(30%)、案例分析題(24%)、論述題(26%);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緒論、行政環境(5%)、政府職能(10%)、行政體制(15%)、行政組織(10%)、行政領導(10%)、人事行政、機關行政(15%)、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監督(15%)、公共財政(5%)、法治行政(5%)、行政方法、行政效率、行政改革(1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緒論
重點掌握:行政與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的特點與作用;公共行政學的含義和特點。
一般掌握:公共行政學的產生與發展。
一般了解:中國公共行政學的研究與發展;公共行政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2、行政環境
重點掌握:行政環境的含義、特點;一般行政環境與公共行政;具體行政環境與公共行政。
一般掌握:行政環境的類型
一般了解:行政環境的作用
3、政府職能
重點掌握:政府職能的含義和特點;市場失效、政府失效、政府干預;我國政府職能的轉變。
一般掌握:政府職能的類型;政府基本職能。
一般了解:新中國政府機構的沿革。
4、行政體制
重點掌握:行政體制的含義;行政體制的特點;行政體制的作用
一般掌握:中央政府體制;地方政府體制;中央與地方權力關系體制;行政區劃體制。
5、行政組織
重點掌握:行政組織理論;行政組織結構。
一般掌握:行政組織的類型;行政組織的作用。
一般了解:行政組織理論的新發展。
6、行政領導
重點掌握:行政領導的含義和特點;行政領導的權力與責任;行政領導的素質與能力。
一般掌握:行政領導的作用;行政領導的類型與產生方式;行政領導理論。
7、人事行政
重點掌握:人事行政的含義、特點和原則;人力資源的含義與特點;國家公務員制度。
一般掌握:人事行政機關;從人事行政到人力資源管理。
一般了解:人力資源管理的作用。
8、機關行政
重點掌握:機關行政的含義;信息技術在機關管理中的應用。
一般掌握:機關行政的任務與作用;機關行政的主要內容。
一般了解:信息技術對機關管理的作用。
9、行政決策
重點掌握:行政決策的含義和特點;行政決策的原則與類型。
一般掌握:行政決策的作用;行政決策體制;行政決策參與。
一般了解:行政決策程序。
10、行政執行
重點掌握:行政執行的含義與特點;行政執行步驟;行政評估的含義與作用。
一般掌握:行政執行的原則與作用;行政評估的原則與方法;行政評估的內容。
11、行政監督
重點掌握:行政監督的含義與特點;行政系統的內部監督;行政系統的外部監督。
一般掌握:行政監督的原則與作用;行政監督的類型。
12、公共財政
重點掌握:公共財政的含義;政府采購。
一般掌握:公共財政的職能。
一般了解:公共預算與決算的管理;稅收、財政支出。
13、法治行政
重點掌握:法治行政的特點;行政立法的含義和原則;行政法規與行政規章;行政措施、依法行政。
一般掌握:人治、德治和法治;法制行政與法治行政。
一般了解:行政立法的程序。
14、行政方法
重點掌握:行政方法的含義與特點
一般掌握:行政方法的作用;現代行政方法。
一般了解:傳統行政方法。
15、行政效率
重點掌握:政效率的含義與特點;公平與效率的關系。
一般掌握:理解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公共行政的價值與目標;行政效率的測定。
16、行政改革
重點掌握:行政改革的含義和原則;行政改革的發展趨勢。
一般掌握:行政改革的取向、發達國家的行政改革;行政改革的阻力、動力與對策。
《教育學》
一、考查目標
1.準確識記教育學的基礎知識。
2.正確理解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3.能夠運用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分析教育理論與實踐問題。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單項選擇題( 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判斷題( 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簡答題( 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案例分析(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論述題(2題中選作1題,共20分)。
2.內容結構
緒論(5%),教育及其產生與發展(5%),教育與人的發展(8%),教育與社會的發展(7%),教育目的(5%),教育制度(5%),課程(15%),教學(25%),德育(15%),教師與學生(10%)
三、考查內容
1緒論:教育學概述
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教育學的研究任務、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2.教育及其產生與發展
教育的概念 、 關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觀點 、教育的發展
3.教育與社會發展
教育的社會制約性(生產力\政治經濟制度\文化\科學技術\人口對教育發展的影響和制約)、教育的社會功能(經濟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人口功能)
4.教育與人的發展
人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其對教育的制約
人的身心發展的主要特點(發展的順序性;發展的階段性;發展的差異性;發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發展特點對教育的制約、人的身心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學校教育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作用
5.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概念、教育目的確立的依據、我國教育目的的精神實質、全面發展教育的構成
6.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概念、學制的概念與要素、、學制確立的依據、現代學制的類型、中國的學制發展、現代教育制度改革
7.課程
課程的概念、課程類型、課程編制(泰勒原理、課程計劃、課程標準與教材)、課程目標、課程實施、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8.教學
教學的概念、教學原則、教學組織形式、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9.德育
德育概念、德育任務、我國學校德育的基本內容、德育原則、德育方法、德育模式
(道德認知發展模式;體諒模式)
10.教師與學生
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與途徑、教師的權利與義務、學生及學生觀、學生的權利和義務、師生關系處理。
農業信息化(095112)
《計算機科學導論》
一、考查目標
“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目的在于并對計算機學科的系統化和科學化進行闡述。其內容主要包括計算機的基礎知識、計算機體系結構、操作系統、網絡計算、程序設計與算法分析、信息系統、軟件工程、圖形學和可視化計算、智能系統、離散結構等專業知識點以及與信息技術有關的社會人文知識。考生應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法論產生的背景、定義、內容和意義;了解計算學科的歷史,計算學科的定義、根本問題;了解計算學科中的抽象、理論和設計三個過程及其內在聯系;掌握計算學科各主要領域的基本內容及其相應的課程設置、數學方法、系統科學方法、社會和職業問題等內容,為讀者正確認知計算學科提供方法,為今后深入學習計算機課程作鋪墊。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選擇題20分(單選,每題1分);解答題60分(每題10分);論述題20分(每題10分)。
2、內容結構
概述(5%)、計算機基礎知識(5%)、計算機體系結構(10%)、操作系統(10%)、網絡計算(10%)、程序設計與算法分析(10%)、信息系統(10%)、軟件工程(10%)、圖形學和可視化(10%)、智能系統(5%)、離散結構(10%)、社會和職業問題(5%)。
三、考試內容
1、 概述
5)計算機的產生和發展階段
6)計算機系統
7)計算機的應用領域和發展趨勢
8)計算學科概述
9)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知識體系
2、 計算機基礎知識
1)數值數據
2)非數值數據
3)數據的機器編碼
4)數字邏輯與數字系統
3、 計算機體系結構
1)微型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2)存儲系統組織結構
3)輸入/輸出系統
4)計算機系統的分類
5)高性能計算機
6)并行計算機
7)網絡計算機
8)分布式系統
9)多媒體計算機
4、 操作系統
1)操作系統概念
2)操作系統的歷史
3)操作系統的功能
4)操作系統的分類
5)操作系統的一些基本概念及組成
6)操作系統的體系結構
7)主流操作系統簡介
8)操作系統的新發展
5、 網絡計算
1)通信與組網
2)計算機網絡
3)Internet和TCP/IP協議
4)網絡管理
5)移動通信與無線上網
6)網絡安全機制
7)網格計算導論
6、 程序設計與算法分析
1)程序設計基礎
2)程序設計方法
3)數據結構
4)算法分析基礎
5)編譯原理
7、 信息系統
1)信息系統概述
2)數據庫系統概述
3)關系數據庫
4)數據庫查詢語言SQL
5)關系數據庫設計
6)數據庫管理
7)常用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
8)數據庫新發展
8、 軟件工程
1)軟件工程概述
2)軟件開發模型
3)軟件開發方法
4)軟件質量評價和保證
5)質量度量模型
6)軟件復雜性
7)軟件項目管理
8)軟件可靠性
9)軟件評審
10)軟件容錯技術
11)軟件工程環境
9、 圖形學和可視化
1)圖形學基本概念
2)圖形系統
3)計算機視覺和可視化
4)圖形用戶界面
5)人機交互
6)虛擬現實
10、 智能系統
1)人工智能系統概述
2)知識表示及推理
3)搜索技術
4)自然語言處理
5)智能計算
6)機器學習
11、 離散結構
1)離散結構的研究對象及主要內容
2)數理邏輯
3)集合論
4)代數結構
5)圖論
6)離散概率
7)數值分析
8)運籌學
9)數學建模與計算機模擬
12、 社會和職業問題
1)計算的社會背景
2)計算機與道德
3)基于計算機系統的風險與責任
4)知識產權
5)隱私與公民自由
6)計算機犯罪
7)哲學框架
《C++程序設計》
一、考查目標
“C++程序設計”課程的目的在于使學生理解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思想,掌握一門高級程序設計語言,在熟悉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與方法的基礎上,進而學會利用 C++ 語言解決一般應用問題,并為后續的專業課程奠定程序設計基礎。其內容主要包括類和對象部分的知識。考試應了解C與C++的區別和兼容性,掌握C++的語法特性;理解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基本原理,包括類、對象、類之間的關系、繼承和多態性等關鍵要素以及其關鍵語法特性——類;掌握用C++編寫面向對象程序的一般方法;了解VC++編程環境。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選擇題20分(單選,每題2分);判斷題10分(每題1分);讀程序寫結果及改錯30分(每題5分);程序填空20分(4個程序,每空2分);編程題20分(2題)。
2、內容結構
C++基礎知識約占15%;引用、函數重載和內聯函數內容占約20%;對象與類約占40%;類關系,繼承與虛函數約占20%;動態內存分配、異常處理內容約占5%。
三、考試內容
1)C++與軟件開發:了解C++語言的發展歷史、C和C++語言關系、C++語言中一些重要的面向對象理念。
2)C++入門、基本程序設計:掌握C++ 數據類型、變量聲明和使用、操作符使用、鍵盤輸入和屏幕輸出;掌握if和switch條件分支語句、三種循環控制方法;掌握指針的使用。
3)函數:掌握函數基本概念;掌握引用、函數重載和默認參數;了解內聯函數 。
4)數組、結構與枚舉:掌握數組的使用;掌握函數中傳遞數組的方法;掌握字符串的處理;了解文件中數據的讀取,掌握結構和枚舉類型的聲明;函數間結構類型參數的傳遞方法。
5)類與對象:掌握類聲明、對象的創建、構造函數、析構函數、操作符重載、對象數組、指針和類。
6)類之間的關系:理解對象模型和類的使用、掌握“有”關系和“使用”關系的實現。
7)繼承與多態性:掌握單繼承基礎、構造和析構函數、多態和虛函數。
8)高級C++編程:掌握動態內存分配、了解異常處理、高級編程初步。
食品加工與安全(095113)
《食品分析與檢驗》
一、考查目標
《食品分析與檢驗》是食品加工與安全專業的主干專業課程之一。食品分析就是專門研究各類食品組成成分的檢驗方法及有關理論,進而評定食品品質的一門技術性學科。該課程主要內容有:介紹食品分析基本知識、食品營養成分的分析、食品添加劑的分析及食品的感官鑒定等。考生應掌握熟悉食品分析的基本方法及其發展方向;了解食品分析的性質、任務、內容和作用;學會運用物理、化學、生物化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對食品的主要成分、含量和有關工藝參數進行檢測。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15%)、填空題(25%)、判斷題(10%)、簡答題(30%)、論述題(20%),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樣品的采取、制備、處理與保存、水分、灰分(45%)、酸度、脂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45%)、其他(1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緒論
了解食品檢驗與分析的性質、任務和作用,掌握食品檢驗與分析的內容,熟悉分析方法及發展方向。
2、樣品的采取、制備、處理與保存
了解樣品的采取、制備、處理與保存的意義,掌握采樣、樣品的概念及樣品的預處理方法,熟悉樣品的采集、制備及保存方法
3、水分的測定
了解水分的作用、存在狀態及水分測定的意義,掌握水分測定常用方法干燥法、卡爾•費休法(碘量法)的原理及方法,熟悉蒸餾法測定水分的原理及方法。
4、灰分的測定及灰化方法
了解灰分測定的意義,掌握總灰分的測定原理和方法,熟悉水溶性灰分、水不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測定方法。
5、酸度的測定
了解測定酸度的意義,食品中有機酸的種類與分布,掌握食品中的總酸度、揮發酸度、有效酸度(pH值)的概念及測定方法,熟悉食品中有機酸的分離與定量常用的方法。
6、脂類的測定
了解脂類的測定意義,掌握索氏提取法脂類測定的原理及方法,熟悉其他脂肪測定的方法及各方法的適用范圍。
7、碳水化合物的測定
了解碳水化合物的測定意義,掌握總糖和還原糖的常用測定方法,熟悉可溶性糖類的提取和澄清的方法。
8、蛋白質的測定
了解蛋白質測定的意義,掌握凱氏定氮法的原理及方法,熟悉蛋白質其它測定方法的原理。
9、重金屬的測定
了解重金屬的測定意義,熟悉常見重金屬的測定方法。
10、食品添加劑的的測定
了解食品添加劑的測定意義,熟悉常見食品添加劑的測定方法。
參考書目:《食品分析》 ;無錫輕工大學與天津輕工業學院合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
《食品微生物學》
一、考查目標
食品微生物學是研究微生物與食品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是微生物學的一個分支,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既有理論性也有應用性。重點掌握微生物的主要類群形態結構與功能、殺菌技術、微生物營養與生長、微生物的在食品生產中的開發利用,腐敗微生物與食源性病原微生物。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5題(20分)、單項選擇題10題(20分)、多項選擇題10題(30分)、問答題3題(30分),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微生物形態結構(20%)、微生物的營養與代謝(20%)、微生物生長與控制技術(10%)、微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10%)、微生物生態(10)、腐敗微生物(20%)、食源性病原微生物(1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緒論
1)微生物的特點
2)微生物學的主要奠基人
2、食品微生物學技術
殺菌技術
3、微生物形態結構
1)細菌和形態、結構,細菌群體形態
2)放線菌的形態構造、繁殖與群體特征
3)酵母菌的形態和構造、繁殖方式與生活史
4)真菌的孢子與菌落特征
5)病毒的形態結構、特點、病毒的繁殖過程,亞病毒的類型
4、微生物的營養與代謝
1)微生物的六大營養要素
2)微生物的營養類型
3)培養基的配制原則、類型與應用
4)化能異養微生物和自養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產能途徑
5)次生代謝的概念
6)微生物發酵代謝中的調控
4、微生物生長與控制
1)測定生長繁殖的一般方法
2)微生物的同步生長及典型生長曲線4個時期的特點及應用
3)連續培養,分批培養,及其各自的優、缺點
4)影響微生物生長的主要因素
5)理解滅菌、消毒、防腐的基本概念,控制有害微生物的常用方法及原理。
5、微生物資源的開發利用
1)微生物菌體食品的類別
2)主要應用微生物酶的類別
3)微生物保健食品的定義及保健類微生物應具備的特征
4)微生物多糖的種類
5)微生物產生的調血脂血糖物質主要種類
6、微生物的生態
1)生物膜的概念及形成過程
2)微生物種群關系的主要類型
3)食品環境中極端微生物類型
4)釀造食品可能發生的霉菌毒素及細菌毒害
7、腐敗微生物
1)引起食品腐敗的基本條件
2)食品腐敗的鑒評方法類別
3)微生物引起食品腐敗的機理
4)鮮乳自然腐敗的幾個階段
5)食品保藏技術
8、食源性病原微生物
1)食物中毒的概念與分類
2)主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種類、特點與發病癥狀和原因:沙門氏菌、大腸埃希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肉毒梭菌、黃曲霉毒素
3)食品衛生學細菌指標
4) 檢測大腸菌群的食品衛生學意義
設施農業(095114)
《海洋生物學》
一、考試目標
全面了解學生在本科階段對基礎海洋生物(主要門類的外部形態、內部結構、生活習性、系統分類、演化等基本概念;常見種類的認知;海洋環境、命名規則、學名、檢索等相關術語)的掌握程度,提示今后學習的重點、要點,促進學習。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18%)、單選或多選選擇題(15%)、是非題(10%)、填空題(10%)、選擇(填空)題(15%)、簡答題(10%)、論述題(22%),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緒論部分為占15%,海洋藻類占10%;無脊椎動物占50%;脊索動物占25%。
三、考試內容
分緒論、海洋藻類、無脊椎動物及脊索動物四個部分。
1、緒論部分 重點為一些基本概念、術語解釋
主要內容包括海洋生物學的定義及研究內容、研究簡史,生物分類系統;生物命名基本規則(書寫、命名規則、優先律、同物異名);海洋環境(潮間帶、近海、大陸架);生態類型(底棲、浮游、游泳、固著、附著、穴居、洄游);分類階元(界、門、綱、目、科、屬、種);生物多樣性及保護。
2、海洋藻類部分 重點浮游藻類(微藻、單細胞藻類)定生性藻類(大型、多細胞藻類)
主要內容包括藻類的基本定義、主要特征(基本結構)、生態類型、生態意義;初級生產力、海洋牧場含義;主要門類的代表種及生活史;赤潮的定義、成因、分類及防治等基本概念。
3、無脊椎動物部分 包括原生動物、海綿動物(多孔動物)、腔腸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棘皮動物,重點為腔腸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
主要內容為各門的主要特征及相關術語、主要代表種、經濟及生態意義、生活史(系統發生);分類檢索表閱讀及分析。
4、脊索動物部分 包括“橋梁動物”、圓口綱、軟骨魚綱、硬骨魚綱、爬行綱、哺乳綱。重點為軟骨魚綱、硬骨魚綱。
主要內容為各類動物的主要特征、形態術語、各綱形態分類依據、生態類型、主要代表種;瀕危物種評估及保護的相關機構、理論。
《計算機基礎》
一、考查目標
大學計算機基礎屬于計算機基礎教學的第一層次課程,因此要求考生掌握在信息社會里更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所必須的計算機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具有較為深刻的“計算機文化意識”。考查內容包括信息與信息系統,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工作原理,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和計算機安全基礎知識。應用能力部分主要包括Windows XP操作系統、Office2003辦公軟件(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Access)的使用。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選擇題20分(單選,每題1分);填空題20分(每題2分);判斷題10分(每題1分);敘述題50分(每題10分)。
共計100分。
2、內容結構
基礎知識(60%)、應用能力(4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信息與計算機
信息、信息社會、信息處理、信息技術、信息系統的概念和特點,信息技術的應用等基本概念與基礎知識。計算機的誕生、發展、分類、特點、性能指標和應用領域。
2、信息表示與數字化
計算機內信息的表示與存儲,二進制及幾種常用進位計數制之間的轉換;常用字符的ASCII碼,漢字在計算機中的表示,漢字的輸入編碼及分類,機內碼、國標碼、區位碼、字形輸出碼的概念與關系。
3、計算機系統
計算機硬件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存儲器的種類,存儲容量、地址、位、字節、KB、MB、GB、TB等概念;計算機的軟件系統,系統軟件與應用軟件的概念;指令與程序、存儲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程序設計語言、語言處理程序等基本概念,軟件開發的方法。
4、常用計算機軟件的使用
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幾種常見的微機操作系統;文件、文件夾和路徑的基本概念;Windows XP的功能和特點;Windows XP的使用;辦公自動化的概念;Office 2003辦公軟件的使用。
5、數據的組織與管理
關系數據庫的基本概念;Access軟件的基本使用,創建數據查詢(使用SQL語句)。
6、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網絡和Internet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網絡的功能、分類、拓撲結構和體系結構,TCP/IP協議;局域網的構成,網絡互聯設備,域名和IP地址;接入Internet的基本方法,Internet的基本服務(WWW、FTP、E-mail、telnet)使用 FrontPage2003制作網頁以及用IIS構建網站。
7、信息系統及其安全
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病毒的危害、種類、特點、防治方法,計算機網絡的安全;計算機職業道德以及計算機軟件的知識產權保護基本知識。
浙江海洋大學
添加浙江海洋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浙江海洋大學考研分數線、浙江海洋大學報錄比、浙江海洋大學考研群、浙江海洋大學學姐微信、浙江海洋大學考研真題、浙江海洋大學專業目錄、浙江海洋大學排名、浙江海洋大學保研、浙江海洋大學公眾號、浙江海洋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浙江海洋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本文來源:
http://m.btfokj.cn/zhejianghaiyangdaxue/cankaoshumu_208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