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考研心得體會
發布時間:2015-10-27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歷史學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考研心得體會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國人民大學 研究生
微信,為你答疑,送資源

微信,為你答疑,送資源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考研心得體會 正文
下面是關于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考研心得體會基本情況,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我第一年考研失敗時總結的教訓。當時緊迫感明顯不足,當學校圖書館讓退柜子的時候,我當時感覺是考研復習就這么結束了啊?幾乎沒什么感覺,當時就感覺這不是好兆頭,如果復習充實的話就不應該是這種感覺。之所以有這種感覺,關鍵是每天一早起來也不著急,到自習室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吃飯什么的浪費時間也很常見,圖書館閉關的時候按時回宿舍,然后也就不再想學習的事兒了。這樣不僅在學習時間上保障不了,而且會形成一種不夠緊湊的學習狀態。這樣是絕對不行的。
我在去年的復習中就有明顯的改善,尤其到了臨考兩個月的時候,幾乎感到讀過每一天都十分的艱難,雖然自己十分喜歡歷史學專業,雖然我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總覺得有無止境的東西要學。但這個時候也會明顯感到艱難,學習就是這樣,任憑你悟性再高、愛好再濃也不可能一路輕輕松松的走向成功,更何況山外有山,我們時時刻刻都要記得扎扎實實的態度才能有進步。
在復習過程中,我覺得首先要有堅定的信念,只有真心熱愛自己所學的學科的時候才能學出成績,因為不像高中時候一樣能大家一起有集體的作息時間和課程安排,所以學習的自主性顯得尤為重要,不然很可能覺得離考試還有幾個月,玩一天沒什么,或者一天少學幾個小時沒什么。其實時間都是在這種狀態下浪費的。這種現像是高考那種復習不會出現的,但考研時期常會發生。
還有就是目標感,第一年考的時候仿佛沒有什么壓力,結果沒考上。我建議同學們有機會利用暑假或寒假去找些兼職工作,這時候才能領會到作為普通大學生中的一員,即便你很有才能,也未必能找到好的工作。所有企業都標榜自己是一個不重視學歷的平臺,而標榜的本身就證明了這種重視是存在的,所以這個時候你的目標感就會更明確了。
每個人會有自己習慣的作息時間。我認為考研期間不必遵循統一的時間表,比如有的人6點起床,24點睡覺,這種就是習慣于早起的人,但有的人就是習慣于熬夜的。8點起床,凌晨兩點睡覺,其實也是一回事。受限于學校的學習時間,比如圖書館如果7點半開館,有些早起的同學可能就得先到教室去自習,然后搬來搬去的。再比如學校十一、二點熄燈,那就沒辦法學到凌晨了。其實我覺得這些到是學習中很大的限制因素。我們不必要去牽就,習慣晚睡的同學可以不在學校里住,但一定要在學校附近,或者也可以在學校不熄燈的教室學習。
說到這里我想起來第一年復習的時候,在北師大參加博仁的面授班的事兒,那時候我們被安排住在北師大研究生宿舍,下課吃過飯后去教室,也就晚上7點鐘左右,到了11點鐘走的時候,教室里的人一個也沒少,第二天11點半走,教室人還是沒少。
政治學習,我覺得那種專門的背記小冊子很不錯,一定要咬牙把無論是馬原、毛中特、近代史還是思修的理論原話背一遍,其實指望最后上考場能完全記住并且剛好用上是不可能的,但在追求一字不差的情況下背記原理的過程中,我們就逐漸掌握了怎樣像政治原理一樣去說話,自己的話也就不會單純是大白話,而是有那種標準化的樣子,使得我們在答題中有一種引用原理和自己的闡述都很專業的感覺。
英語學習自己感覺單詞和真題最重要,其實別的什么專項訓練和模擬題都是精力富裕的情況下的事情了。真正能把十年真題吃透可不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首先掌握單詞,等單詞量達到一定水平就可以去研究真題了,自我感覺要是怎能把真題中的閱讀背下來確實是提高很快的,只可惜這樣難度較大,很難堅持。那就是把每一篇閱讀的意思都記號,把重點句子背下來。每一年真題有哪些難點了然于心,重做一遍該年真題的時候能確保不再出現錯誤。這樣這一年的真題就算拿下了。考研英語1篇完型、4篇閱讀、1篇新題型、1篇翻譯可以看做7篇文章,一篇一篇的看,可以感覺思路清晰。剩下的作文可以專門買個小冊子,那種教各種類型作文怎么寫的小冊子。
專業課歷史學方面,我報考的人民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所以初試是考中國通史內容,不考世界史。中國古代史和近現代史的復習思路明顯不同,古代史基本可以看做六大板塊--先秦、秦漢、魏晉、隋唐、宋元、明清。這六個板塊可以看成六個專題,這樣一塊一塊吃下。整理出每個板塊可考的內容,時間上清楚,邏輯上容易梳理。近現代史板塊沒那么清晰,要劃分的話能劃出十好幾個,但時間跨度小,所以不建議像古代史一樣,應該采取事件式,把每個時間獨立出來整理,再把各個事件相互影響的地方統一來看。因為時間跨度小,所以很多事件都是相互聯系的。所以必須在邏輯上有明確的把握,不然論述題就不好答了。專業課博仁這邊做得很貼心,給發了各高校歷年真題,這個很好,不僅好在發的幾套題本身,關鍵是提供一種思路,我們就是要多看各高校的歷年真題。自己總結好答題思路,不是去死記硬背。我覺得初試復習看一些學術著作也可以,但是要看各種名家寫的關于中國近代史整個時期這樣的著作,而不是關于一個歷史事件的那種著作。比如徐中約著《中國近代史》、蔣廷黻著《中國近代史》、呂思勉著《中國通史》等等,這些書篇幅也并不是很大,是可以在初試前讀一讀的。但像比如專門研究鴉片戰爭啊,太平天國等具體時間的著作就放到初試后去讀比較好了。
我第一年考研失敗時總結的教訓。當時緊迫感明顯不足,當學校圖書館讓退柜子的時候,我當時感覺是考研復習就這么結束了啊?幾乎沒什么感覺,當時就感覺這不是好兆頭,如果復習充實的話就不應該是這種感覺。之所以有這種感覺,關鍵是每天一早起來也不著急,到自習室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吃飯什么的浪費時間也很常見,圖書館閉關的時候按時回宿舍,然后也就不再想學習的事兒了。這樣不僅在學習時間上保障不了,而且會形成一種不夠緊湊的學習狀態。這樣是絕對不行的。
我在去年的復習中就有明顯的改善,尤其到了臨考兩個月的時候,幾乎感到讀過每一天都十分的艱難,雖然自己十分喜歡歷史學專業,雖然我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總覺得有無止境的東西要學。但這個時候也會明顯感到艱難,學習就是這樣,任憑你悟性再高、愛好再濃也不可能一路輕輕松松的走向成功,更何況山外有山,我們時時刻刻都要記得扎扎實實的態度才能有進步。
在復習過程中,我覺得首先要有堅定的信念,只有真心熱愛自己所學的學科的時候才能學出成績,因為不像高中時候一樣能大家一起有集體的作息時間和課程安排,所以學習的自主性顯得尤為重要,不然很可能覺得離考試還有幾個月,玩一天沒什么,或者一天少學幾個小時沒什么。其實時間都是在這種狀態下浪費的。這種現像是高考那種復習不會出現的,但考研時期常會發生。
還有就是目標感,第一年考的時候仿佛沒有什么壓力,結果沒考上。我建議同學們有機會利用暑假或寒假去找些兼職工作,這時候才能領會到作為普通大學生中的一員,即便你很有才能,也未必能找到好的工作。所有企業都標榜自己是一個不重視學歷的平臺,而標榜的本身就證明了這種重視是存在的,所以這個時候你的目標感就會更明確了。
每個人會有自己習慣的作息時間。我認為考研期間不必遵循統一的時間表,比如有的人6點起床,24點睡覺,這種就是習慣于早起的人,但有的人就是習慣于熬夜的。8點起床,凌晨兩點睡覺,其實也是一回事。受限于學校的學習時間,比如圖書館如果7點半開館,有些早起的同學可能就得先到教室去自習,然后搬來搬去的。再比如學校十一、二點熄燈,那就沒辦法學到凌晨了。其實我覺得這些到是學習中很大的限制因素。我們不必要去牽就,習慣晚睡的同學可以不在學校里住,但一定要在學校附近,或者也可以在學校不熄燈的教室學習。
說到這里我想起來第一年復習的時候,在北師大參加博仁的面授班的事兒,那時候我們被安排住在北師大研究生宿舍,下課吃過飯后去教室,也就晚上7點鐘左右,到了11點鐘走的時候,教室里的人一個也沒少,第二天11點半走,教室人還是沒少。
政治學習,我覺得那種專門的背記小冊子很不錯,一定要咬牙把無論是馬原、毛中特、近代史還是思修的理論原話背一遍,其實指望最后上考場能完全記住并且剛好用上是不可能的,但在追求一字不差的情況下背記原理的過程中,我們就逐漸掌握了怎樣像政治原理一樣去說話,自己的話也就不會單純是大白話,而是有那種標準化的樣子,使得我們在答題中有一種引用原理和自己的闡述都很專業的感覺。
英語學習自己感覺單詞和真題最重要,其實別的什么專項訓練和模擬題都是精力富裕的情況下的事情了。真正能把十年真題吃透可不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首先掌握單詞,等單詞量達到一定水平就可以去研究真題了,自我感覺要是怎能把真題中的閱讀背下來確實是提高很快的,只可惜這樣難度較大,很難堅持。那就是把每一篇閱讀的意思都記號,把重點句子背下來。每一年真題有哪些難點了然于心,重做一遍該年真題的時候能確保不再出現錯誤。這樣這一年的真題就算拿下了。考研英語1篇完型、4篇閱讀、1篇新題型、1篇翻譯可以看做7篇文章,一篇一篇的看,可以感覺思路清晰。剩下的作文可以專門買個小冊子,那種教各種類型作文怎么寫的小冊子。
專業課歷史學方面,我報考的人民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所以初試是考中國通史內容,不考世界史。中國古代史和近現代史的復習思路明顯不同,古代史基本可以看做六大板塊--先秦、秦漢、魏晉、隋唐、宋元、明清。這六個板塊可以看成六個專題,這樣一塊一塊吃下。整理出每個板塊可考的內容,時間上清楚,邏輯上容易梳理。近現代史板塊沒那么清晰,要劃分的話能劃出十好幾個,但時間跨度小,所以不建議像古代史一樣,應該采取事件式,把每個時間獨立出來整理,再把各個事件相互影響的地方統一來看。因為時間跨度小,所以很多事件都是相互聯系的。所以必須在邏輯上有明確的把握,不然論述題就不好答了。專業課博仁這邊做得很貼心,給發了各高校歷年真題,這個很好,不僅好在發的幾套題本身,關鍵是提供一種思路,我們就是要多看各高校的歷年真題。自己總結好答題思路,不是去死記硬背。我覺得初試復習看一些學術著作也可以,但是要看各種名家寫的關于中國近代史整個時期這樣的著作,而不是關于一個歷史事件的那種著作。比如徐中約著《中國近代史》、蔣廷黻著《中國近代史》、呂思勉著《中國通史》等等,這些書篇幅也并不是很大,是可以在初試前讀一讀的。但像比如專門研究鴉片戰爭啊,太平天國等具體時間的著作就放到初試后去讀比較好了。
中國人民大學
添加中國人民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中國人民大學考研分數線、中國人民大學報錄比、中國人民大學考研群、中國人民大學學姐微信、中國人民大學考研真題、中國人民大學專業目錄、中國人民大學排名、中國人民大學保研、中國人民大學公眾號、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國人民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zhongguorenmindaxue/jingyan_23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