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本網由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研究生維護,整理發布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研究生招生信息和研招數據,加學姐微信,可免費咨詢
我們還提供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研究生1對1輔導和考研真題等服務,有問題都可加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研究生微信溝通。
2024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考研分數線(研
2023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考研分數線(研究生復試分數線)...[查看全文]
研究生專業更多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怎么樣
/6.jpg)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怎么樣?
觀點一
中國石油大學就業情況好,而且這所大學,還基本上都去很多大型的石油公司,比如說中石化,中石油,唯一一點不好的,也許是這所學校分配的學生大部分都去比較偏遠的地方,有一句話怎么說來著叫學石油的都是黑人,因為你在校園里學成之后,然后去了工作地方等到你在參加同學聚會的時候,也許你就曬了,你的皮膚就變黑了,成了一個黑人了,在說明石油大學畢業生的條件還是相對來說比較艱苦的吧。
中國石油大學在昌平校區,由北校區和南校區,我在北校區讀石油工程專業,今年大二了,可以說這個專業還是很一般的,他們都說這個專業不好就業,其實就目前來看看我的學哥學姐們就業也沒差哪去,有很多都去了中石油中石化。
學校的面積還是挺大的,而且設施很齊全,有網球場,有體育館,游泳館,還有學生活動中心。離得都挺近,而且周末的時候我一般喜歡打網球,打網球就去學子餐廳去就餐。怎么樣?學子餐廳這個名字挺洋氣的吧,莘莘學子。而且學校還有很多其他少數民族的餐館,比如說川菜,魯菜啦等等,還是比較人性化的。
其實這個學校和山東的那所石油大學差不多。這學校出名也就出名在北京了,所處的位置是北京,也就是地以稀為貴吧。一般情況下,報考石油大學的大部分都是男生,可以說女生就已顯得比較稀罕了,現在我在上高中的時候,我們學校就有兩個上石油大學的那一個去了華東石油大學,山東的那個。去那個石油大學也就是奔著好就業來的,其實上完大學不都是為了參加工作嗎?如果說你想找一個比較好就業,而且工資還比較湊合著學校的話,那么你就來石油大學吧。
觀點二
潤杰公寓,本科住了四年的地方,那個時候2號樓一層二層還不是女生宿舍, 我也住在6號樓,據說唯一一棟男女混寢的,一至三樓住男生,四至六樓住女生~每天最開心的就是上完課奔回潤杰穿梭于食堂之間找吃的,米線、石鍋拌飯,麻辣燙,還有清真的荷葉飯,煎餅至今都是美好的回憶~后來因為學校擴招,食堂全拆變成宿舍,從此再也沒有潤杰食堂,只有門口的小吃一條街(雞蛋灌餅,熏肉大餅,手抓餅,烤冷面,熱干面)~和昌貴大酒樓(我和閨蜜戲稱垃圾堆,哈哈)~基本上就是每學期開學回來大家重復最多的就是,逢開學必漲價,不僅是小吃一條街,學校的食堂也是,剛來的時候老一餐還在,經常在那里吃,好吃又便宜,后來隨著學校的成長,也讓位于活動中心了,現在的一餐,至少我覺得東西不好吃!還貴!不知道伙食補貼都貼哪了~當然二樓的白切雞,剛開的時候,大叔送的排骨湯滿滿的都是誠意;三樓的麻辣香鍋;四樓的小菜都不錯,據說現在四樓也不行了~還有學子的煎餅,也是一絕
學校這幾年樓蓋了不少,為了13年的校慶也是蠻拼,然而,這些樓能正在為學生所用的確實不多,值得一提的就是六級考試,基本上每年都有人在BBS吐槽,六級不能刷分~學校給出的理由是考位不夠,也是夠奇葩,逸夫樓建成了一教退出了歷史舞臺,本以為兩棟綜合樓建好,總該有位置吧,結果變成了辦公樓~圖書館翻新了,座位多了,但是依然不能解決座位緊張~還有一點就是學校人文關懷做的太差了,感覺這些文職人員都是上帝,學生就是孫子,我印象中我就遭遇過一次,大二那年學生卡剛換成現在這樣的,我的卡因為不能用就去網絡中心問,我看一個工作人員,我就走上去說您好,我的卡不能用是怎么回事,您能幫忙看下么?結果那老師半天沒搭理我,我又問了一遍,結果他生氣說,就不會稱呼我一句老師。。。現在的學生求人辦事真沒禮貌~~我當時也是震驚了,我忍!!后來再去網絡中心,基本不找那位。研究生同學吐槽最多的莫過于報賬~也是很心酸的,因為不太了解,不細說~還有一個要吐槽的就是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了,真是就業信息永遠慢人一步~本來就難的求職季,因為他們更難了,現在大家基本不看本校就業指導中心~
位于昌平區的我們,周圍還是有不少好玩的,十三陵呀,蟒山啦,男生同學都喜歡騎行,興起了騎車去十三陵轉兩圈那是分分鐘的事情,同學聚會基本上就是農家樂,和周邊的一些飯店,性價比都挺高;女生嘛就是逛吃逛吃,原先金隅萬科還沒起來,就只能國泰陽光~也是很無趣,后來萬科開業,逛街的同時還能不停地吃,不能更開心~大學第一年還會經常出去玩,后來實在是進城一趟太不容易,能不進城就不去~就在咱大昌平呆著也挺好~
從10年到石大經歷環科轉專業到化工,后來14年繼續本校讀研,見證了母校的一些改變,母校就是一所你能自己黑,但是別人不能黑的家~因為個人原因決定退學轉而出國讀研,退學手續辦完的那一刻,真的是想哭,感覺自己整個人都被拋棄了,但是我想無論我走到哪里,都記得自己是石大人。
觀點三
1 石大的一個極大的劣勢就是校區分散,本科宿舍到南校區第三教學樓,走路接近15分鐘,大多選擇騎車。冬天冷的時候會降低很多同學的自習意向,選擇窩在宿舍。而宿舍區也有自習室,但是硬件措施真的比不了教學區。
2 個人覺得石大教學樓硬件設施算很好的了。圖書館也增加不少單人套的桌椅。但是整體自習素質真的不敢恭維。吃零食丟包裝不帶走都是小事,丟個啃了一半的煎餅果子是幾個意思。更不用談自習秀恩愛花式虐狗的。有些時候看到的真是和小三級差不遠了。都是成年人,該矜持還是矜持點。再有就是大概工科學校吧,有些男生比較不拘小節,夏天穿拖鞋腳又比較味的…上面說的應該別的學校或多或少也有,但是說真的石大雖然地處郊區,實際上是個占地小的不能再小的學校,學生校內自習去處也有限,人員也就顯得集中。這些現象就會屢見不鮮…
3 沒有通宵自習室。本人并不認為學校該倡導通宵學習。但是一個具備人文關懷的學校必將考慮到少數人的需求。同樣的工科學校,電子科大在自習需求上綜合考慮的更多。不僅有隔離式的個人或多人單間可以申請,還有通宵自習的場所。學校開設通宵自習室,也是為了學生安全。總比在外面的地方要好。
4 實驗的器材真的是…故障時常有。實驗這種實踐性的教學本來在中國填鴨式教育里算很有意思的一部分,但是實驗器材故障真心是蛋疼,尤其還要寫實驗報告。大學物理實踐實驗,電子電工實驗,設備問題倒是不多。但是壞了的導線真是時常有,而且從來不把壞的導線拿走剔除。這應該是實驗管理人員的責任。
就醫的話可能稍微不方便點,昌平也有縣醫院,但是破傷風針沒有脫敏針(過敏體質),另外就是看牙,別的病都能妥善治療。
籃球場足球場都離本科宿舍稍遠。做不到別的學校那種打完球馬上就回宿舍換衣服去下一個場所。也不會有那種下樓投會再上來的隨意。
風景是真的很好,吃的也很好,除了各種飯館,十三陵景區還有采摘,農家樂,燒烤,釣魚等等。班級活動有很大的便利。水果要比城里便宜且好吃。如果你有一輛自行車,開春或者入秋,騎車到水庫的山崗上,到南邵的大橋上,到十三陵的景區里。很美。這是在城里感受不到的自由與愜意。在這里,有輛自行車等于擁有一切。
學校雖然人文關懷做的不咋地,但是有幾個比較能玩的學生搞的樂隊啥的很有意思。生活枯燥程度不取決于你周圍的人,而是你自己想要做什么。學校里大多數人還是比較悶。玩起來也不是很趟亮,可能我所處的集體里糾結小面子的人略多。畢業一年,不知道現在是不是大氛圍還是悶悶的。
官方介紹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一校兩地(北京、克拉瑪依),北京昌平校區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北京市昌平區軍都山南麓,校園總面積496.5畝;克拉瑪依校區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校園占地面積7000余畝。學校是一所石油特色鮮明、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設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1997年,學校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行列;2006年,成為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建設高校。
經過60多年的建設發展,學校形成了石油特色鮮明,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布局。石油石化等重點學科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并在國際上形成了一定影響。據ESI2015年8月更新數據表明,學校有4個學科進入ESI排行前1%,分別是Chemistry(化學)、Engineering(工程學)、Materials Science(材料科學)和 Geosciences(地球科學)。圍繞石油石化產業結構,構建起由石油石化主體學科、支撐學科、基礎學科和新興交叉學科組成的石油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布局,實施了“攀登計劃”、“提升計劃”和“培育計劃”,分別建設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等石油石化優勢學科,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基礎支撐學科,非常規油氣、新能源、海洋油氣工程等新興交叉學科。
學校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任務,堅持“人才培養質量是學校生命線”的理念。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近二十萬名優秀專門人才,為國家石油石化工業的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被譽為“石油人才的搖籃”。學校現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7714人、碩士研究生5538人、博士研究生1142人、留學生800余人(含語言生),在校生總數15000余人。畢業生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普遍歡迎,畢業生就業率持續保持高位。學校堅持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404人,其中教授225人,副教授312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中組部“QR”入選者4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9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5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青年QR”入選者1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項目入選者1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新(跨)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8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3人。現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3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6個。學校堅持引進與培養相結合,通過青年拔尖人才計劃選拔、青年教師成長工程兩條快速成長通道,支持優秀青年教師快速成長,一批優秀青年教師脫穎而出。
學校堅持把科學研究作為強校之路,按照“搭建大平臺、承擔大項目、凝聚大團隊、取得大成果、做出大貢獻”的思路,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科研水平。現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級科研創新平臺分室以及20個省部級各類科研創新平臺和17個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重點實驗室分室。石油石化學科研究領域優勢突出,在多個研究領域居國內領先水平,在非常規油氣、新能源等新興研究領域發展迅速。“十一五”以來,學校共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600余項,獲國家級三大科技獎共36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07項。“十二五”期間,學校獲得國家科技獎20項,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有3項;獲得省部級及社會力量科技獎共240項,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有122項。國家級獎勵數在2014年、2015年全國高校通用項目中均排名第10。
學校堅持走“政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道路。2013年10月,教育部與五大石油公司簽署了共建石油大學的協議。學校先后與116個省市區政府、企事業單位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特別是探索建立了產學研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新模式。現有近60家石油石化企業在校設置企業獎助學金;13家石油石化企業在校建立了育才廳;與25家石油石化單位簽署了“訂單式”本科生聯合培養協議;與40家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聯合招收博士后;在130家石油石化企業設立了研究生工作站或聯合培養基地;在100家企業建立了學生實習基地;在67家石油石化企業建立了社會實踐基地。積極探索政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學校與克拉瑪依市聯合建立克拉瑪依工程師學院,與三大石油公司在京研究院聯合建立北京工程師學院,著力實施本科卓越計劃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在高等工程教育領域邁出了新步伐。
學校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通過實施國際化戰略,國際交流與合作領域和范圍不斷拓寬,國際影響不斷擴大。學校與美國、法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等發達國家的85所高校和多家公司建立起了多層次、多領域、多渠道的交流合作關系。與國外大學或公司聯合建設了11個國際聯合研究機構;與厄瓜多爾基多圣弗朗西斯科大學聯合建立了孔子學院;平均每年舉辦或參與近十場國際性學術會議。
學校堅持把加強和改進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學校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堅強保證,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貫穿于學校工作的各方面,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秉承石油文化傳統,形成了石油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氛圍。“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的校風、“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為學為師,立德立言”的教風、“厚積薄發,開物成務”的校訓以及“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愛國奉獻,開拓創新”的石大精神,是石大文化的精髓。2007年,學校以優秀成績順利通過北京市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評估,“肩負歷史使命,培育石油英才”獲得單項獎;2014年,獲得北京市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普通高等學校提名獎。
厚積薄發,開物成務。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中國石油大學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向著“石油石化學科領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的宏偉目標闊步邁進。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怎么樣
/6.jpg)
觀點一
拋去排名不說,身為一個石大學子還是非常擔心石大的未來,畢竟石大在石油領域雖然事最強大的存在,但是短期看來,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新的學科不斷涌現,石油科學所能占到的比重自然也就越來越少,這也是為何石大在石油領域全國第一但是排名卻越來越低的原因之一吧,當然這也是石大應該思考和改良的地方吧,長期看來,如果石油沒了,當新的能源可以取代石油的時候那么石油大學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這也是石大領導該考慮的問題。石大或許必須要轉型了,最近的石油形勢對石大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好事,會加快石油大學的轉型。在我看來,短期之內加強石油相關基礎學科實力,用這些基礎學科來創造更多的發展空間,轉型成為綜合大學或許是一條道路,此外,利用石大的召喚力發展能源學科或許更適合石大現狀,畢竟石油有限,但是這個世界永遠都需要能源,這也要求石大必須在傳統以及新興能源領域都走在前面才行。最后在信息化的時代,加強計算機學科實力個人看來是把握未來發展的戰略要地,希望石大有所突破。當然,變成能源領域全國頂尖精尖學科實力強勁的綜合大學是我的希望。
最后,身邊不少朋友在創業,學生社團工作在我的參與和見證下越來越紅火,學校新招了一批實力強大的海歸科研和任教,北化校區即將成為北京的一部分以緩解北京校區資源緊張的局面,創造更多的發展可能,占地七千畝的克拉瑪依校區今年開始正式招生,學校越來越人性化更加看重對學生需求的滿足,這里的一起的一起都讓我感到,一股力量要從石大古老蒼涼的土地中流動,隨時都可能會迸發出來。
觀點二
潤杰公寓,本科住了四年的地方,那個時候2號樓一層二層還不是女生宿舍, 我也住在6號樓,據說唯一一棟男女混寢的,一至三樓住男生,四至六樓住女生~每天最開心的就是上完課奔回潤杰穿梭于食堂之間找吃的,米線、石鍋拌飯,麻辣燙,還有清真的荷葉飯,煎餅至今都是美好的回憶~后來因為學校擴招,食堂全拆變成宿舍,從此再也沒有潤杰食堂,只有門口的小吃一條街(雞蛋灌餅,熏肉大餅,手抓餅,烤冷面,熱干面)~和昌貴大酒樓(我和閨蜜戲稱垃圾堆,哈哈)~基本上就是每學期開學回來大家重復最多的就是,逢開學必漲價,不僅是小吃一條街,學校的食堂也是,剛來的時候老一餐還在,經常在那里吃,好吃又便宜,后來隨著學校的成長,也讓位于活動中心了,現在的一餐,至少我覺得東西不好吃!還貴!不知道伙食補貼都貼哪了~當然二樓的白切雞,剛開的時候,大叔送的排骨湯滿滿的都是誠意;三樓的麻辣香鍋;四樓的小菜都不錯,據說現在四樓也不行了~還有學子的煎餅,也是一絕
學校這幾年樓蓋了不少,為了13年的校慶也是蠻拼,然而,這些樓能正在為學生所用的確實不多,值得一提的就是六級考試,基本上每年都有人在BBS吐槽,六級不能刷分~學校給出的理由是考位不夠,也是夠奇葩,逸夫樓建成了一教退出了歷史舞臺,本以為兩棟綜合樓建好,總該有位置吧,結果變成了辦公樓~圖書館翻新了,座位多了,但是依然不能解決座位緊張~還有一點就是學校人文關懷做的太差了,感覺這些文職人員都是上帝,學生就是孫子,我印象中我就遭遇過一次,大二那年學生卡剛換成現在這樣的,我的卡因為不能用就去網絡中心問,我看一個工作人員,我就走上去說您好,我的卡不能用是怎么回事,您能幫忙看下么?結果那老師半天沒搭理我,我又問了一遍,結果他生氣說,就不會稱呼我一句老師。。。現在的學生求人辦事真沒禮貌~~我當時也是震驚了,我忍!!后來再去網絡中心,基本不找那位。研究生同學吐槽最多的莫過于報賬~也是很心酸的,因為不太了解,不細說~還有一個要吐槽的就是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了,真是就業信息永遠慢人一步~本來就難的求職季,因為他們更難了,現在大家基本不看本校就業指導中心~
位于昌平區的我們,周圍還是有不少好玩的,十三陵呀,蟒山啦,男生同學都喜歡騎行,興起了騎車去十三陵轉兩圈那是分分鐘的事情,同學聚會基本上就是農家樂,和周邊的一些飯店,性價比都挺高;女生嘛就是逛吃逛吃,原先金隅萬科還沒起來,就只能國泰陽光~也是很無趣,后來萬科開業,逛街的同時還能不停地吃,不能更開心~大學第一年還會經常出去玩,后來實在是進城一趟太不容易,能不進城就不去~就在咱大昌平呆著也挺好~
從10年到石大經歷環科轉專業到化工,后來14年繼續本校讀研,見證了母校的一些改變,母校就是一所你能自己黑,但是別人不能黑的家~因為個人原因決定退學轉而出國讀研,退學手續辦完的那一刻,真的是想哭,感覺自己整個人都被拋棄了,但是我想無論我走到哪里,都記得自己是石大人~
觀點三
1 石大的一個極大的劣勢就是校區分散,本科宿舍到南校區第三教學樓,走路接近15分鐘,大多選擇騎車。冬天冷的時候會降低很多同學的自習意向,選擇窩在宿舍。而宿舍區也有自習室,但是硬件措施真的比不了教學區。
2 個人覺得石大教學樓硬件設施算很好的了。圖書館也增加不少單人套的桌椅。但是整體自習素質真的不敢恭維。吃零食丟包裝不帶走都是小事,丟個啃了一半的煎餅果子是幾個意思。更不用談自習秀恩愛花式虐狗的。有些時候看到的真是和小三級差不遠了。都是成年人,該矜持還是矜持點。再有就是大概工科學校吧,有些男生比較不拘小節,夏天穿拖鞋腳又比較味的…上面說的應該別的學校或多或少也有,但是說真的石大雖然地處郊區,實際上是個占地小的不能再小的學校,學生校內自習去處也有限,人員也就顯得集中。這些現象就會屢見不鮮…
3 沒有通宵自習室。本人并不認為學校該倡導通宵學習。但是一個具備人文關懷的學校必將考慮到少數人的需求。同樣的工科學校,電子科大在自習需求上綜合考慮的更多。不僅有隔離式的個人或多人單間可以申請,還有通宵自習的場所。學校開設通宵自習室,也是為了學生安全。總比在外面的地方要好。
4 實驗的器材真的是…故障時常有。實驗這種實踐性的教學本來在中國填鴨式教育里算很有意思的一部分,但是實驗器材故障真心是蛋疼,尤其還要寫實驗報告。大學物理實踐實驗,電子電工實驗,設備問題倒是不多。但是壞了的導線真是時常有,而且從來不把壞的導線拿走剔除。這應該是實驗管理人員的責任。
就醫的話可能稍微不方便點,昌平也有縣醫院,但是破傷風針沒有脫敏針(過敏體質),另外就是看牙,別的病都能妥善治療。
籃球場足球場都離本科宿舍稍遠。做不到別的學校那種打完球馬上就回宿舍換衣服去下一個場所。也不會有那種下樓投會再上來的隨意。
風景是真的很好,吃的也很好,除了各種飯館,十三陵景區還有采摘,農家樂,燒烤,釣魚等等。班級活動有很大的便利。水果要比城里便宜且好吃。如果你有一輛自行車,開春或者入秋,騎車到水庫的山崗上,到南邵的大橋上,到十三陵的景區里。很美。這是在城里感受不到的自由與愜意。在這里,有輛自行車等于擁有一切。
學校雖然人文關懷做的不咋地,但是有幾個比較能玩的學生搞的樂隊啥的很有意思。生活枯燥程度不取決于你周圍的人,而是你自己想要做什么。學校里大多數人還是比較悶。玩起來也不是很趟亮,可能我所處的集體里糾結小面子的人略多。畢業一年,不知道現在是不是大氛圍還是悶悶的。
官方介紹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一校兩地(北京、克拉瑪依),北京昌平校區坐落在風景秀麗的軍都山南麓,北京校區校園占地面積700余畝;克拉瑪依校區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校園占地面積7000余畝。學校是一所石油特色鮮明、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設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1997年,學校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行列;2006年,成為國家“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項目建設高校。2017年,學校進入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全面開啟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征程。
經過60多年的建設發展,學校形成了石油特色鮮明,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布局。石油石化等重點學科處于國內領先地位,并在國際上形成了一定影響。根據ESI 2018年5月更新的數據,學校有4個學科進入ESI排行前1%,分別是Chemistry(化學)、Engineering(工程學)、Materials Science(材料科學)和Geosciences(地球科學)。圍繞石油石化產業結構,構建起由石油石化主體學科、支撐學科、基礎學科和新興交叉學科組成的石油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布局,實施了“攀登計劃”、“提升計劃”和“培育計劃”,分別建設石油與天然氣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等石油石化優勢學科,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等基礎支撐學科,非常規油氣、新能源、海洋油氣工程等新興交叉學科。
學校始終把人才培養作為根本任務,堅持“人才培養質量是學校生命線”的理念。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為國家培養了近二十萬名優秀專門人才,為國家石油石化工業的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被譽為“石油人才的搖籃”。學校現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7676人、碩士研究生5620人、博士研究生1253人、留學生455人,在校生總數1.5萬余人。畢業生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普遍歡迎,畢業生就業率持續保持高位。
學校堅持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深入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464人,其中教授239人,副教授374人,博士生導師286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挪威國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1人,“QR”創新人才長期項目入選者5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0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9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座教授1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5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4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QR” 青年項目入選者2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項目入選者2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新(跨)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9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4人。現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個,教育部、國家外國專家局“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簡稱“111計劃”)4個,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4個,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6個。學校堅持引進與培養相結合,通過青年拔尖人才計劃選拔、青年教師成長工程兩條快速成長通道,支持優秀青年教師快速成長,一批優秀青年教師脫穎而出。
學校堅持把科學研究作為強校之路,按照“搭建大平臺、承擔大項目、凝聚大團隊、取得大成果、做出大貢獻”的思路,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科研水平。現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級科研創新平臺分室以及20個省部級各類科研創新平臺和18個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重點實驗室分室。石油石化學科研究領域優勢突出,在多個研究領域居國內領先水平,在非常規油氣、新能源等新興研究領域發展迅速。“十二五”以來,學校共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194項,獲國家級三大科技獎共28項、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有6項;獲得省部級及社會力量科技獎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89項,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的有232項。國家級獎勵數在2014年、2015年全國高校通用項目中均排名第10,在2017年全國高校通用項目中排名第7。
學校堅持走“政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道路。2013年10月,教育部與五大石油公司簽署了共建石油大學的協議。學校先后與124個省市區政府、企事業單位簽訂了全面合作協議,特別是探索建立了產學研聯合培養人才的新機制、新模式。現有近76家石油石化企業在校設置企業獎助學金;13家石油石化企業在校建立了育才廳;與25家石油石化單位簽署了“訂單式”本科生聯合培養協議;與40家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聯合招收博士后;在155家石油石化企業設立了研究生工作站或聯合培養基地;在100家企業建立了學生實習基地;在67家石油石化企業建立了社會實踐基地。積極探索政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學校與克拉瑪依市聯合建立克拉瑪依工程師學院,與三大石油公司在京研究院聯合建立北京工程師學院,著力實施本科卓越計劃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在高等工程教育領域邁出了新步伐。
學校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通過實施國際化戰略,國際交流與合作領域和范圍不斷拓寬,國際影響不斷擴大。學校與美國、法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等發達國家的170多所高校和多家公司建立起了多層次、多領域、多渠道的交流合作關系。與國外大學或公司聯合建設了11個國際聯合研究機構,與厄瓜多爾基多圣弗朗西斯科大學聯合建立了孔子學院。學校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與“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外高校、企業和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2017年學校入選北京市外國留學生“一帶一路”獎學金項目;獲批“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入選首批北京市“一帶一路”國家人才培養基地項目。
學校堅持把加強和改進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學校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堅強保證,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貫穿于學校工作的各方面,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秉承石油文化傳統,形成了石油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氛圍。“實事求是、艱苦奮斗”的校風、“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為學為師,立德立言”的教風、“厚積薄發,開物成務”的校訓以及“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愛國奉獻,開拓創新”的石大精神,是石大文化的精髓。2007年,學校以優秀成績順利通過北京市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評估,“肩負歷史使命,培育石油英才”獲得單項獎;2014年,獲得北京市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普通高等學校提名獎。
厚積薄發,開物成務。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中國石油大學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向著“石油石化學科領域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的宏偉目標闊步邁進。
更新時間:2018年6月1日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研究生招生網
- 學校網址:www.cup.edu.cn/
- 研究生院網址:www.cup.edu.cn/graduate/zhaosheng/zhaoshengdongtai/
- 聯系電話:010-89733075??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VR全景航拍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