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央民族大學法理學(法律史、憲法學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發布時間:2020-11-24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2021中央民族大學法理學(法律史、憲法學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2021中央民族大學法理學(法律史、憲法學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1中央民族大學法理學(法律史、憲法學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正文

中央民族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初試科目考試大綱
科目代碼:613 科目名稱:法理學(法律史、憲法學)
☆法理學部分:
I.考查目標
1.準確掌握法理學的基礎知識。
2.正確理解法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3.能夠運用法理學的基本理論分析和解決社會實踐問題。
 
II.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是卷一的組成部分,本部分滿分為 50 分;考試時間計入試卷一的整體考試時間。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法理學分值 50 分,其中:2 道簡答題,每題 15 分,小計 30 分;1 道論述題或案例分析
題 20 分。
Ⅲ.考查范圍
一、法學導論
(一)法學的研究對象
(二)法學的歷史
(三)法學的研究方法
二、法理學概述
(一)法理學的對象與性質
(二)中國法理學
三、法的概念
(一)“法”概念的語義分析
(二)法的本質
(三)法的基本特征
(四)法的作用
四、法的淵源、分類和效力
(一)法的淵源
(二)法的分類
(三)法的效力
五、法的要素
(一)法的要素的概念
(二)法律概念
(三)法律規則
(四)法律原則
六、法律體系
(一)法律體系的概念
(二)法律部門及其劃分
(三)當代中國的法律體系
七、權利和義務
(一)權利和義務概念
(二)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八、法律行為
(一)法律行為的概念
(二)法律行為的結構
九、法律關系
(一)法律關系的概念和分類
(二)法律關系的主體
(三)法律關系的客體
(四)法律關系的形成、變更與消滅
十、法律責任
(一)法律責任的概念
(二)法律責任的認定與歸結
(三)法律責任的承擔
十一、法律程序
(一)法律程序的概念
(二)正當法律程序
十二、法的歷史
(一)法的起源
(二)法的歷史類型
十三、法律演進
(一)法律繼承
(二)法律移植
(三)法制改革
十四、法的制定
(一)立法的概念
(二)立法體制
(三)立法過程和立法程序
(四)立法的原則
十五、法的實施
(一)守法
(二)執法
(三)司法
十六、法律方法
(一)法律推理
(二)法律解釋
(三)法律論證
十七、法的價值
(一)法的價值的概念
(二)法的價值體系
(三)法的價值的沖突與整合
十八、法的基本價值
(一)法與秩序
(二)法與自由
(三)法與效率
(四)法與正義
十九、法與經濟
(一)法與生產方式
(二)法與市場經濟
二十、法與政治
(一)法與政治的基本關系
(二)執政黨的政策與法律
(三)法與民主
二十一、法與文化
(一)法與道德
(二)法與宗教
(三)法律文化
二十二、法治
(一)法治的概念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憲法學部分: 
I.考查目標 
憲法學是專業綜合課中考查的科目之一,在法學碩士考試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憲法學
研究憲法的本質和它的運動規律,國家的本質和形式,國家機構的組織、職權和工作制度、
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憲法實施及其保障等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憲法學
的考查目標為:
1.能夠比較系統地掌握憲法學課程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認識憲法產生
和發展的一般規律;
2.正確掌握和準確理解中國憲法學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基本原理;
3.正確運用中國憲法學的基本知識和原理對各種憲法現象進行分析處理和正確評價;
4.能夠結合我國法治建設的實際,綜合運用中國憲法學的基本知識和原理,對我國現
實法律現象和法治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II.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是卷一組成部分,本部分滿分為 50 分;考試時間計入試卷一整體考試時間。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第一部分憲法基本理論,約 20 分;第二部分憲法基本制度,
約 20 分;第三部分憲法實施,約 10 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簡答題,1 小題,共 10 分;論述題,1 小題,共 20 分;分析題,1 小題,共 20 分。
Ⅲ.考查范圍 
第一部分 憲法基本理論 
一、憲法的概念
憲法的涵義及特征;憲法的本質;憲法的種類及其特點。
二、憲法的歷史發展
憲法的產生和發展歷程;憲法的發展趨勢;舊中國憲法的產生和演變;新中國憲法產生
和發展以及我國憲法的發展趨勢。
三、憲法的制定
憲法制定權的概念、性質、基本特征,憲法制定權的界限;制憲權主體和制憲機關的概
念、區別與聯系;憲法制定的程序。
四、憲法的基本原則
憲法基本原則的特征和作用;人民主權原則、基本人權原則、權力制約原則和法治原則
的含義、歷史發展和其在各國憲法中的體現。
五、憲法淵源、憲法形式與憲法結構
憲法淵源和形式的概念、分類;成文憲法結構的內容。
六、憲法規范
憲法規范的概念及特征;憲法規范的要素、種類與憲法規則的邏輯結構;憲法規范的效
力和變動。
七、憲法關系
憲法關系的含義及特征;憲法關系的主體、客體和內容。
八、憲法的價值與作用
憲法價值和作用的概念和特定;憲法的基本價值與核心價值;憲法的規范與社會作用。
九、憲法觀念與憲法文化
憲法觀念的含義、歷史發展和作用;憲法文化的概念、類型和結構。
十、憲法與憲政
憲政的內涵及其與憲法的關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憲政的條件和模式。
第二部分 憲法基本制度 
一、國家性質
國家與國家性質的概念;國家性質的決定性因素;國家政權的階級歸屬;國家基本經濟
文化制度。
二、國家形式
政體與政權組織形式的概念、種類和意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國
家結構形式的概念、種類和決定因素;民族區域自治;特別行政區;國旗、國徽、國歌和首
都。
三、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公民基本權利和自由度保障及其界限;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方面的權利和自由;公民
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公民的社會、經濟、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權利;特定人的權利;我國
公民的基本義務;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特點及其行使原則。
四、選舉制度
選舉制度的概念、產生發展和作用;選舉制度的基本原則;選舉的民主程序;對代表的
監督和罷免。
五、國家機構
國家機構的概念和分類、組織與活動原則;代議機關;國家元首;行政機關;審判和檢
察機關;軍事領導機關。
六、政黨制度
政黨的概念、特征、歷史發展及地位作用;憲法與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
作制度。
第三部分 憲法實施 
一、憲法實施及其保障
憲法實施的概念、方式、特點和原則;憲法實施和憲法實現的關系;憲法實施的條件、
過程和保障;憲法實施的評價。
二、憲法解釋
憲法解釋的含義、分類及必要性;憲法解釋機關;憲法解釋的原則、方法和程序。
三、憲法修改
憲法修改的含義及必要性;憲法修改的限制;憲法修改的方式和程序。
四、違憲審查制度
違憲審查的概念、特征和主要模式;違憲責任;建立中國特色的違憲審查制度
五、憲法秩序
憲法秩序的含義和構成;憲法秩序的實現及實現的因素分析。
☆法律史部分: 
I.考查目標
中國法律史專業基礎綜合考試是涵蓋中國歷史上主要的法律、立法和司法的機構及其運
作、以及相關的法律思想的基礎課程考試。要求考生系統掌握中國法制史以及中國法律思想
史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并在此基礎上能夠靈活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理論問題和實際問
題。
 II.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是卷一組成部分,本部分滿分為 50 分;考試時間計入試卷一整體考試時間。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由于中國法制史為法學本科生的專業必修課,中國法律思想史為法學本科生的專業選修
課,所以試卷中以中國法制史考題為主,同時有部分中國法律思想史的考題。
 四、試卷題型結構
簡答題 2 小題,每小題 15 分,共 30 分 
分析論述題 1 小題, 20 分
Ⅲ.考查范圍
 第一部分:中國法制史
 【考查目標】
 1.準確掌握中國法制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
 2.正確理解和分析中國歷代法制發展的主要內容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3.能夠運用中國法制史的理論知識分析古代經典案例和當代的各種法律問題。
一、夏商的法律制度
(一)中國法律的起源
(二)天罰與神判
(三)禹刑、湯刑
二、西周時期的法律制度
(一)“以德配天”、“明德慎罰”思想
(二)西周的禮與刑
(三)西周的婚姻制度(七出、三不去、義絕)
(四)西周的契約制度(質劑、傅別)
(五)西周的刑法原則與刑事政策
三、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律制度
(一)春秋時期成文法運動
(二)李悝與《法經》
(三)戰國時期的變法與立法活動
(四)商鞅變法
四、秦代的法律制度
(一)秦代的法律形式
(二)秦代刑罰體系
(三)秦代的司法審判制度
五、漢代的法律制度
(一)漢代的法律形式
(二)春秋決獄、引經決獄
(三)文景帝的刑罰改革
(四)漢代刑事司法原則的發展
六、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法律制度
(一)法律儒家化
(二)準五服以制罪
(三)存留養親
(四)重罪十條
(五)八議入律
(六)刑罰體系的改革
(七)主要法典的編纂及發展演變規律
七、隋唐的法律制度
(一)《開皇律》
(二)《唐律疏議》
(三)唐律里的刑法適用原則
(四)唐律的基本精神和歷史影響
(五)唐代的司法制度
八、宋遼金元時期法律制度
(一)宋代法律形式的變化
(二)宋代的民商經濟立法
(三)宋代的司法制度
(四)遼金元的法律特征
九、明代的法律制度
(一)明代法律思想的轉變
(二)明代法律形式的創新
(三)明代的重典治國、重典治吏
(四)明代的特務司法
(五)明代的會審制度
(六)明代中央與地方司法機構的發展變化及其意義
十、清代的法律制度
(一)《大清律例》
(二)清代的司法制度
(三)清末的預備立憲
(四)清末變法修律
(五)清末禮法之爭
(六)《大清現行刑律》與《大清新刑律》
(七)會審公廨與領事裁判權
十一、中華民國時期的法律制度(上)
(一)中華民國時期的憲政立法發展脈絡
(二)三民主義理論與五權憲法
(三)中華民國時期司法制度的創新(行政法院、審檢合署、四級三審)
(四)六法全書
 十二、中華民國法律制度(下)
(一)革命根據地的憲法性文件
(二)《中國土地法大綱》
(三)馬錫五審判方式
(四)人民調解制度
第二部分:中國法律思想史
【考查目標】
 1.掌握中國法律思想史的基礎理論知識。
2.了解中國古代法家、儒家以及道家等法律思想對中國古代法制的影響。
一、起源時期的法律思想
(一)夏商時期的神權法思想
(二)西周的禮治思想
二、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律思想
(一)春秋時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
(二)儒家法律思想
(三)墨家法律思想
(四)道家法律思想
(五)法家法律思想
三、秦漢至明清時期的法律思想
(一)董仲舒的法律思想
(一)朱熹的理學思想
(二)王陽明的心學思想
(三)王安石的變法改革思想
(四)張居正以法繩天下的思想
(五)明清之際啟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四、中國近現代時期的法律思想
(一)洋務派的法律思想
(二)戊戌變法時期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三)辛亥革命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法律思想
第三部分:綜合部分
【考查目標】
整體把握中國法制縱向發展的歷史及其基本特征、分析發展演變的原因及其影響。
一、中華法系
二、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中國傳統法律文化
三、中國古代法典編纂體例的發展演變
四、中國古代的罪名體系和刑罰體系的發展演變
五、儒家思想對中國古代身份制度和婚姻家庭繼承制度的影響
六、中國古代司法體制和審判制度發展演變的特點
七、中國近現代獨立司法體制的建立與發展
八、少數民族法律文化對中國古代法制發展的影響
中央民族大學

添加中央民族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中央民族大學考研分數線、中央民族大學報錄比、中央民族大學考研群、中央民族大學學姐微信、中央民族大學考研真題、中央民族大學專業目錄、中央民族大學排名、中央民族大學保研、中央民族大學公眾號、中央民族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央民族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中央民族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zhongyangminzu/cankaoshumu_379692.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