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科技大學智能技術與工程學院簡介

發布時間:2020-06-12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重慶科技大學智能技術與工程學院簡介

重慶科技大學智能技術與工程學院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重慶科技大學智能技術與工程學院簡介 正文

智能技術與工程學院簡介
 
重慶科技大學智能技術與工程學院發端于1972年學校所辦電氣化專業,至今已有40余年辦學歷史,依托于計算機系、軟件工程系、物聯網系、信息工程中心而組建。由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支持,重慶科技大學與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深度合作共建的重慶市首批人工智能類學院;是全國首批教育部-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計算機類專業系統能力培養試點基地”、重慶市“十佳服務外包”人才培養基地、重慶市物聯網產業協會副理事長單位和教培專委會副理事長單位、重慶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產業創新聯盟副理事長單位。
學院現有專任教師54人。其中海外巴渝學者6人,教授7人、博士19人(海歸博士3人),重慶市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百名工程技術高端人才1人,具有海外留學經歷17人。另有來自合作辦學單位等企業的工程師團隊15人。學院辦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軟件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4個本科專業,有智慧安全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向1個,全日制在校學生1300余人,國際留學生50余人。
學院下設綜合辦公室和學生管理辦公室(團總支),計算機系、物聯網系、軟件工程系、信息工程中心等4個系(中心)以及重科-中興通訊學院。
學院教學儀器設備總值3000余萬元,建有軟件工程實驗室、計算機組成原理實驗室、網絡系統集成實驗室、網絡安全實驗室、智能油氣田物聯網實驗室、云計算與大數據實驗室、嵌入式系統實驗室等近20個;建設有全天候開放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實驗室,有校外實踐基地20余個。
學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大教育教學平臺與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先后承擔國家級教改項目11項,出版國家或行業規劃教材10余本,建設有《數據結構與算法》國家級雙語示范課程。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5項。
近年來,學院承擔國家級項目10余項,省部級項目50余項。出版專著和教材10余部,SCI/EI檢索論文100余篇,主辦(協辦)國際學術會議13次。與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研究院、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微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重慶京天能源集團公司等合作,聚焦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物聯網工程等領域,獲省部級科技獎8項,授權專利50余件,研發成果成功應用于60多家企事業單位。
建有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冶金性能檢測與裝備、流程工業在線分析與控制、在線分析與大數據利用、半導體智慧照明與應用等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教育部-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擁有省部級科研創新團隊1個,校級科技創新團隊3個。
學院堅持“學生為中心,學習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國際工程教育理念,與新西蘭Unitech理工學院、韓國國立昌原大學、英國愛伯斯特維斯大學、加拿大勞里埃大學等國外著名大學建立了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合作關系,聯合開展“2+2”,“3+1”模式人才培養;構建“萬千百十、一專一賽”等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依托“大學生黨員服務中心”、“大學生創新創業協會”、“程序設計算法協會”,“物聯網協會”等學生社團,群策群力落實三全育人。學生在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重慶市程序設計大賽、軟件與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大賽、“互聯網+”創新創業競賽等全國科技競賽活動中屢創佳績,學生參賽獲獎數量和質量均位于重慶市高校前列。畢業生遍及全國各地的冶金、石油、機械、電子、電力、化工及IT等行業,年均就業率大于95%,表現出踏實肯干、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等特點,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好評。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肩負新的歷史使命,學院以推進強本建碩、打造學科特色、擴大合作開放、合力造就名師、凝煉大學文化為重點,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努力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早日建成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學而不懈奮斗!

重慶科技大學

添加重慶科技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重慶科技大學考研分數線、重慶科技大學報錄比、重慶科技大學考研群、重慶科技大學學姐微信、重慶科技大學考研真題、重慶科技大學專業目錄、重慶科技大學排名、重慶科技大學保研、重慶科技大學公眾號、重慶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重慶科技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重慶科技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zqkjxy/yjsy_337967.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