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科技學院考研招生簡章

發布時間:2018-11-19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2018年安徽科技學院考研招生簡章

2018年安徽科技學院考研招生簡章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18年安徽科技學院考研招生簡章 正文

  一、學校簡介

  安徽科技學院是一所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本科院校。學校始建于1950年,1965年開始舉辦本科教育,2005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安徽科技學院。60多年的櫛風沐雨,一代代安科人潛心耕耘、勵志踐行,薪火相傳、砥礪奮進,學校事業長足發展。現有全日制本科生、碩士研究生17300余人,已累計為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8萬余名優秀畢業生。學校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首批試點單位、全國畢業生就業50所典型經驗高校、安徽省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等。

  學校占地1700余畝,擁有鳳陽校區和蚌埠龍湖校區。鳳陽校區位于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故鄉——明朝中都古城,校園綠樹成蔭,環境幽美;龍湖校區位于蚌埠大學城,毗鄰蚌埠大學科技園、高鐵車站、龍子湖風景區,2017年6月一期建成辦學。學校設施優良,現有8個基礎實驗教學中心、31個專業實驗室和7個學科平臺,教學科研儀器設3館藏紙質圖書115萬冊,電子圖書104萬冊。

  學校現有18個教學院部,70個本科專業,涵蓋工、經、管、理、文、法、農、醫等學科門類,形成了以新興工科和優勢農科為重點,多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應用型學科專業體系。現有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特色專業3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4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3個;擁有省級重點學科6個、特色專業10個。

  學校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業務精湛、學術水平高、敬業精神強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821人,其中教授78人、副教授205人,博士182人、碩士466人。國家級、省級優秀教師9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4人,享受國務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人。省級“115”創新團隊3個,省級教學團隊10個,省級教學名師13人,省級教壇新秀24人。校外特聘教授50人,特聘創業型企業家擔任大學生創業導師65人。

  學校大力推進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近年來,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社科基金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500項,其中省(部)級以上196項。發表學術論文3400余篇,獲市廳級以上科研獎勵57項,獲批專利664項,其中發明專利193項,位居省內同類高校前列。與地方政府、相關企業開展校企、校地產學研合作項目近500項。學校大力實施“國(境)外合作辦學工程”,精心組織“優秀大學生千人留學游學計劃”。先后與美國、韓國、德國和臺灣地區等24所高校建立交流與合作關系。擁有3個國家級中外合作辦學項目、5個省級中外合作辦學校際交流項目。目前國際班在校學生502人,其中86人赴美、韓攻讀學士學位雙學位,另有57名畢業生出國攻讀碩士學位。

  二、培養目標與機制

  農業碩士是與農業技術推廣和農村發展領域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學位。主要為農業技術研究、應用、開發及推廣,農村發展,農業教育等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培養具有綜合職業技能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實行學校、行業、企業聯合培養,通過農業行業主管部門、農業科技型企業全程參與的人才培養體制和產學研合作、協同創新的機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三、招生類別與專業領域

  招生類別:農業碩士

  招生領域:農藝與種業、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畜牧、食品加工與安全、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農業管理。

  學制:2年

  招生人數:約80名(具體專業招生規模以國家下達計劃為準)。

  四、各領域計劃招生人數及聯系方式

  五、相關領域簡介

  (一)農藝與種業領域

  農藝與種業設立于農學院和生命科學學院,2012年開始碩士研究生教育。現有教師88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5人,碩士生導師26人,具有博士學位39人。擁有作物遺傳育種、草學兩個省級重點學科和飼草育種安徽省“115”產業創新團隊;建有國家級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安徽省玉米育種工程技術研究院、安徽省甜葉菊品種繁育與栽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微生物發酵基地、花卉基地、人工氣候室、盆景園、蔬菜種植園和食用菌實習實訓中心等科研與實踐教學平臺;與國內5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及政府部門建立了產學研教合作關系,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11個。近年來,承擔省廳級以上科研項目15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項、省部級項目40余項;培育玉米、飼草、小麥、辣椒、苔干等農作物新品種20個,制定地方標準6項、地方性食用菌標準4項,鑒定微生物菌種2項、地方品種1個,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7項,授權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100多個,公開發表學術論文900余篇,編寫教材、專著35部。

  (二)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領域

  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領域領域設立于資源與環境學院和農學院,是培養在農業資源高效利用、土壤修復、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業廢棄物利用、綠色防控以及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檢測等方面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高級應用型農業現代化人才。本領域2012年開始碩士研究生教育,現有教師3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高級實驗師2人,碩士生導師13人,具有博士學位19人。擁有安徽省生物有機肥創制協同創新中心和植物營養學省級重點學科;建有農業部生物有機肥創制重點實驗室(共建)、安徽省有機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精準施肥技術公共服務平臺、土壤與環境研究中心等科研與實踐教學平臺。與省內外50多家行業、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系,組建了安徽省有機肥產業創新戰略聯盟,建有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7個。近年來,承擔各類科研課題約9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5項,省部級項目40余項;獲市廳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20項、授權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18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近240篇;編寫論著與教材5部。

  (三)畜牧領域

  畜牧領域設立于動物科學學院,2012年開始碩士研究生教育。現有教師44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5人,碩士生導師17人,具有博士學位27人。擁有綠色飼料添加劑和功能性畜禽產品研發省“115”產業創新團隊、畜禽疫病防控與健康養殖省高校科研創新團隊,以及獸醫學和畜牧學2個重點學科。建有家禽疫病防控監測省級重點實驗室、省現代農業牛羊產業技術體術系研發中心、獸醫臨床診療省級示范實習實訓中心、省級農科教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基地、省級SPF實驗動物中心、附屬獸醫院、GMP獸藥廠等科研與實踐教學平臺;與國內外60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長期緊密合作關系,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10余個。近年來,承擔各類科研課題100多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項,省部級項目40余項;獲市、廳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12項、授權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20余項,制定國家行業標準1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500余篇,編寫教材、著作20多部。

  (四)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

  食品加工與安全領域設立于食品與藥品學院,2013年開始碩士研究生教育。現有教師2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碩士生導師4人,具有博士學位5人。擁有農產品加工與貯藏工程省級重點學科和省級食品工程實驗實訓中心;建有安徽省糯米研究中心、安徽省禽產品加工功能研究室等科研與實踐教學平臺。與省內外20多個食品行業和企業單位建立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共建研究生培養基地3個。近年來,承擔各類科研課題30多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國家星火計劃等國家級項目4項,安徽省自然基金、重大專項、科技攻關等省部級項目6項;參與制定企業標準2項,獲市廳級以上科技成果獎1項,授權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30多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二類以上論文近50篇,編寫著作和教材10余部。

  (五)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

  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設立于機械工程學院,2014年開始碩士研究生教育。現有專任教師4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1人,碩士生導師5人,具有博士學位14人。擁有兩個重點學科(車輛工程和機械工程)和三個研究所(車輛工程、機電工程和農業機械與智能裝備研究中心);建有1個省級示范實訓中心、1個省級開放中心單位工程訓練中心和1個省級汽車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等實踐教學平臺。與省內外30多家機械行業或企業單位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建立安瑞科壓縮機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和機電技術教育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2個省級校外工程實踐教育基地,共建研究生培養基地1個。近年來,學院主持省廳級以上科研課題30多項,其中省部級以上項目9項,每年獲授權國家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40多個,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0余篇,主編或參編教材專著23部。

  (六)農業管理領域

  農業管理領域設立于管理學院和財經學院,2014年開始碩士研究生教育。現有專任教師7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5人,碩士生導師7人,具有博士學位6人。擁有省級教學團隊2個,安徽省教學名師2人,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視頻公開課和大規模在線示范課程5門;建有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和經管實驗實訓中心等實踐教學平臺。與省內外15企業單位建立人才培養合作關系。近年來,承擔各類課題70余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課題3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課題7項,其他省部級項目38項;獲市廳級以上科研、教研成果獎勵10多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二類以上期刊近100篇,編寫專著和教材15部。

  六、報考條件

  報名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人員,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二)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三)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我校規定的體檢要求。

  (四)考生學業水平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舉辦的成人高等學歷教育應屆本科畢業生)及自學考試和網絡教育屆時可畢業本科生,錄取當年9月1日前須取得國家承認的本科畢業證書。

  2.具有國家承認的大學本科畢業學歷的人員。

  3.獲得國家承認的高職高專畢業學歷后滿2年(從畢業后到錄取當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以及國家承認學歷的本科結業生,符合根據本單位的培養目標對考生提出的具體業務要求的人員,按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4.已獲碩士、博士學位的人員。

  在校研究生報考須在報名前征得所在培養單位同意。

  七、報名程序

  (一)報名包括網上報名和現場確認兩個階段。所有參加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生均須進行網上報名,并到報考點現場確認網報信息、繳費和采集本人圖像等相關電子信息。

  (二)考生報名前應仔細核對本人是否符合我校的報考條件,確認完全符合后再進行網上報名。考生須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報名。網上報名時間為2017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網上預報名時間為2017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三)網上報名填寫報考信息時注意事項:

  1、考生考前只填報一個招生單位的一個專業;

  2、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的人員,應按要求如實填寫學習情況和提供真實材料;

  3、考生要準確填寫個人信息,對本人所受獎懲情況,特別是要如實填寫在參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等國家教育考試過程中因違規、作弊所受處罰情況。對弄虛作假者,將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辦法》嚴肅處理;

  4、報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考生,應為高校學生應征入伍退出現役,且符合碩士研究生報考條件者。考生報名時應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并按要求填報本人入學、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

  5、考生應按要求準確填寫個人網上報名信息并提供真實材料。考生因網報信息填寫錯誤、填報虛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試、復試或錄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八、資格審查

  學校對考生報考信息和現場確認材料進行全面審查,并重點核查考生填報的學歷(學籍)信息,確定考生的考試資格。考生填報的報名信息與報考條件不符的,不得準予考試。

  現場確認學歷(學籍)核驗未通過的考生,學校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提供權威機構出具的認證報告后,再準予考試。

  學校在審查考生資格時,如發現偽造證件應通知公安機關并配合公安機關暫扣相關證件。

  九、考試

  (一)初試

  1、初試時間

  12月23日上午8:30-11:30思想政治理論

  12月23日下午14:00-17:00外國語

  12月24日上午8:30-11:30業務課一

  12月24日下午14:00-17:00業務課二

  2、初試地點

  在考生所在省市招生辦確定的初試地點考試。

  3、初試科目

  全國統一考試科目為思想政治理論、外國語,思想政治理論分值100分,外國語分值100分。業務課試卷由我校自行命題,每門課程分值均為150分。各門課程考試均為筆試,考試時間為3小時。

  (二)復試

  我校將結合本年度研究生招生計劃和報考生源情況,原則上以不低于120%的比例進行差額復試,復試時間及要求見我校研究生教育網。

  我校將依據教育部有關政策自主確定并公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要求和接受其他招生單位“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考生調劑的初試成績要求。

  復試內容主要包括外語、專業素質、綜合素質和能力,對考生的學科背景、專業素質、外語口語水平、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等進行全面考試。復試成績不合格的考生不能錄取。

  根據教育部和教育廳有關文件規定,研究生資格審查在復試中進行,我校將在復試前對考生的居民身份證、學歷學位證書、學歷學籍認證報告、學生證等報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資格進行嚴格審查,未進行資格審查或審查不符合規定的考生,不予復試。

  對弄虛作假者,不論何時,一經查實,即按有關規定取消報考資格、錄取資格或學籍。

  同等學力參加考試的考生須加試兩門本學科主干課程作為是否錄取的依據之一,加試方式為筆試,兩門加試課程中有任何一門不及格的不能錄取。

  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赴外漢語教師志愿者”等項目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考生,3年內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初試總分加10分,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高校學生應征入伍服義務兵役退役,達到報考條件后,3年內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考生,初試總分加10分,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在部隊榮立二等功及以上,符合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考條件的,可申請免試(初試)攻讀碩士研究生。

  參加“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項目服務期滿、考核稱職以上的考生,3年內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初試總分加10分,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十、體檢

  參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聯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號)要求,按照《教育部辦公廳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乙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號)和我校有關規定執行。

  體檢工作由我校指定二級甲等以上醫院進行。

  十一、收費標準及獎助體系

  (一)收費標準

  參照有關文件精神,收費標準為學制年限內每生每學年為8000元。

  (二)獎助體系

  1、國家獎學金

  每年依據省主管部門下達指標進行評審推薦,碩士研究生每生2萬元。

  2、國家助學金

  全日制研究生每學年均可獲得6000元/生,覆蓋面為100%。

  3、學業獎學金

  學校設立研究生學業獎學金,在兩年基本學習年限內分兩次評定,每學年評審一次,設三個等級。一等獎學金10000元/人,覆蓋面為25%;二等獎學金8000元/人,覆蓋面為50%;三等獎學金6000元/人,覆蓋面為25%。

  4、“三助一輔”崗位津貼

  學校根據需要設立助教、助管、助研、輔導員助理等崗位,并根據助教、助管、助研崗位性質的不同給予300-900元/月的崗位津貼。

  5、企業冠名獎學金

  部分領域設置企業冠名獎學金,根據學生表現情況,給予500-1000元/月的獎勵。

  6、新生獎學金

  第一志愿報考我校并被錄取的考生,入學后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一次性獎勵5000元,其他考生一次性獎勵2000元。

  十二、其他

  單位代碼:10879

  通訊地址:安徽鳳陽東華路9號安徽科技學院東區中辦公樓211室

  郵編:233100

  學校網址:

  研究生教育網址:

  聯系人:張老師0550-6732373

安徽科技學院

添加安徽科技學院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安徽科技學院考研分數線、安徽科技學院報錄比、安徽科技學院考研群、安徽科技學院學姐微信、安徽科技學院考研真題、安徽科技學院專業目錄、安徽科技學院排名、安徽科技學院保研、安徽科技學院公眾號、安徽科技學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安徽科技學院考研信息或資源

安徽科技學院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ahkjxy/zsjz_153153.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