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師范大學電子工程與智能制造學院信息與通信工程的介紹

發布時間:2020-04-1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安慶師范大學電子工程與智能制造學院信息與通信工程的介紹

安慶師范大學電子工程與智能制造學院信息與通信工程的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安慶師范大學電子工程與智能制造學院信息與通信工程的介紹 正文

 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介紹

 
物理與電氣工程學院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于2018年3月獲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成立。
信息與通信工程碩士點依托于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本科專業以及科學計算與信息處理二級學科學位點、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學位碩士點,形成一支結構合理、理論基礎深厚、研究能力強的科研團隊,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學位18人。近5年來,本學科先后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9項、新型實用專利105項,授權軟著31項。教師以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270篇,其中SCI收錄61篇、EI收錄32篇、CSCD收錄72篇。在通信與信息系統方向、信號與信息處理方向、智能計算及其應用方向等領域形成研究特色和優勢。目前招生二級學科方向有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
(一)通信與信息系統
本方向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信息基本理論、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光通信系統等。在信息理論特別是量子信息度量理論,量子信道的產生和測量、量子信道中繼等方面開展了一些創新性研究;采用多頻偏振光外差檢測思想,發展了多載波多進制相位編碼信號的產生方法;開展了金屬微納結構的表面等離激元共振特性及其在單光子探測、痕量物質傳感應用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自然科學基金5項,獲批教育部—中興通訊ICT產教融合創新基地。
(二)信號與信息處理
本方向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電路與系統、信號檢測、信號處理與模式識別、人工智能理論、智能信息處理和控制、機器學習等。在電路測試關鍵技術、抗輻射電路建模與設計、多傳感器數據融合與誤差補償、圖像質量評價、生物信息處理、新能源微網智能調度、仿人機器人情感學習與識別等研究方向取得一批高水平學術成果。近五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省部級科研項目8項,省科技攻關項目2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5項。
通信與信息系統研究方向骨干教授情況簡介:
章禮華教授長期從事信息理論和量子通信的研究,在作為量子信道的量子糾纏態的制備、濃縮及其測量的研究中取得一定的成果。關于量子信道的制備及純化研究獲安徽高校優秀科技成果一等獎,關于光學極化偏振糾纏直接測量的研究或安徽省優秀論文三等獎。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二區論文三篇,先后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主持省自然科學基金、安徽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重點項目、一般項目、高校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重點項目各一項。主講數學物理方法、量子力學、大學物理及實驗、量子信息基礎等課程。
易明芳教授從事金屬微納結構的表面等離激元共振特性及其在單光子探測、痕量物質傳感應用研究。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師從明海教授從事微納光學的相關研究,在東南大學師從崔一平教授從事博士后研究。近些年來,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發表SCI一區2篇、SCI二區1篇、CSCD 2篇、省級3篇;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主持省級自然科學項目1項、江蘇省博士后基金1項; 以第一作者獲得安徽省第七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1項(協會獎,省級,三等獎);多次參加全國物理學秋季學術會議并張貼學術論文;擔任安慶師范大學學報副主編、編委。
占生寶教授長期從事光纖激光產生、放大及非相干合成技術研究,采用多頻偏振光外差檢測思想,發展了多載波多進制相位編碼信號的產生方法。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60678018)的研究工作。主持博士后面上、特別資助項目(批準號:20090461466,201003786),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批準號:1308085MF92),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學重大研究課題(KJ2015ZD28)的研究工作。在《Optics & Laser technology》、《Optics Communications》、《強激光與粒子束》等國內外知名期刊發表相關研究論文11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30余篇),出版論著1部(排名2),專利授權13項;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1次(排名2),碩士學位論文被評為空軍優秀論文,博士論文被評為空軍工程大學優秀論文;并承擔通信原理、激光原理、光通信原理等課程的教學任務。
信號與信息處理研究方向骨干教授情況簡介:
江巨浪教授長期以來一直從事計算機圖形學、數字圖像分析與處理的研究。在數字圖像增強與恢復、真實感圖形繪制技術等研究方向取得一批高水平學術成果。以第一作者在《電子學報》、《中國圖象圖形學報》、《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學報》等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被SCI、EI收錄10篇。論文《保持圖像亮度的局部直方圖自動均衡算法》獲得安徽省自然科學論文二等獎(排名第一),中國知網搜索被引114次。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主持并完成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安徽省教育廳自然科學重點項目2項、安慶市產學研重點項目1項。講授《數字圖像處理》、《Matlab語言與計算仿真》本科生課程,講授《人工神經網絡及應用》、《計算機視覺》研究生課程。培養研究生10人,畢業7人。
張杰教授主要從事光電工程、機電一體化等領域的研究,發表研究論文30余篇,主持省科技攻關項目2項,教育部示范基地建設項目3項,省工程技術中心建設項目4項(校方負責人),省質量工程及教研項目8項,省廳級自然基金項目3項。榮獲安徽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第1)、三等獎(排名第1),軟件著作權3件。長期擔任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光學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共培養專業碩士研究生12人,已經畢業8人,擬承擔機械電子、機器人等方向的人才培養任務。
劉全金教授從事機器學習、信息處理的研究。在高維數據特征選取、基因芯片圖像處理方面取得一批研究成果,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3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檢索1篇,EI檢索7篇。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持并完成教育廳重點項目和一般項目各1項、安徽省重點實驗室開放項目1項。主持并完成省級重點教研項目《基于CDIO工程教育思想的電子信息專業教學改革探索》,發表相關教研論文10余篇。講授《通信系統原理》、《MATLAB語言與計算仿真》和《C語言程序設計》等課程。
智能計算及其應用研究方向骨干教授情況簡介:
申傳勝教授近年來主要從事計算物理、統計物理與復雜系統等領域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提出復雜網絡上動力學粗粒化理論和模擬方法,高效地研究了復雜網絡上平衡態和非平衡體系的相變和臨界現象,發展復雜網絡上多尺度動力學過程的理論和前向流采樣方法,首次研究了復雜網絡上均相和非均相成核動力學,提出抑制種群網絡上流行病爆發的一種有效策略。在Physical Review E、Journal of Statistical Mechanics、Europhys. Lett.、Chaos、Physica A、中國科學、物理學報、中國物理快報等上發表論文28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省級項目2項,2016年獲安徽省優秀自然科學論文三等獎。講授復雜網絡、蒙特卡洛模擬方法、信息技術等課程,教學認真、效果優秀,曾獲安徽省省級教壇新秀獎。
董甲東教授長期從事于機械設計、機械設備維護、管理和教學及培訓工作,主持康明斯柴油機、小松系列、CAT系列工程機械的維修和管理工作;1999年參與三峽工程4號ROTEC塔帶機安裝工作,編寫的《ROTEC塔帶機使用與維護》教材用于機電專業教學和葛洲壩集團技師及高級技師培訓工作。先后主持、參與多項省級科研項目,發表二十余篇科研、教學論文。多次受安徽省經信委委托,作為專家,參與企業新產品鑒定工作;現為安慶市兩化深度融合專家庫成員。主講機械設計、機械故障診斷和計算機網絡等本科、研究生課程。
江善和教授主要從事群體智能計算理論、新能源控制技術及電力系統規劃與優化調度。發表研究論文30余篇,其中SCI一區1篇,二區3篇,EI收錄 14篇,1篇SCI論文入選全球3%高被引論文。主持安徽省高校省級自然科學研究項目4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863計劃子課題4項。授權專利8件。榮獲中國商業聯合會全國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安徽省第七屆、第八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承擔自動控制原理、系統辨識與自適應控制等課程教學任務。

安慶師范大學

添加安慶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安慶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安慶師范大學報錄比、安慶師范大學考研群、安慶師范大學學姐微信、安慶師范大學考研真題、安慶師范大學專業目錄、安慶師范大學排名、安慶師范大學保研、安慶師范大學公眾號、安慶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安慶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安慶師范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aqsfxy/yjsy_250686.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