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簡介

發布時間:2020-04-18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成都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簡介

成都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成都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簡介 正文

成都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院/附屬醫院(四川省中醫院)創建于1957年,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四所中醫藥高等院校附屬醫院之一。現已建設成為集醫療、教學、科研、養生、保健、康復“六位一體”的三級甲等中醫院。是國家中醫臨床研究(糖尿病)基地,國家中藥臨床試驗研究(GCP)中心,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國家醫療器械臨床試驗機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項目建設單位,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項目牽頭單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國家中醫藥高級人才培養基地,國家中醫(中醫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國家醫師資格(中醫類別)考試實踐技能考試與考官培訓基地,全國中醫藥繼續教育培訓基地,全國中醫護理骨干人才培訓基地,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臨床藥師培訓基地,四川省中醫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四川省中醫心腦血管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四川省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四川省中醫藥健康服務科技研發中心,四川省中藥藥事管理質量控制中心。是西南地區中醫藥特色突出、臨床學科門類齊全、自主創新能力較強、區域影響力明顯、綜合實力雄厚的中醫醫療中心、科教中心和治未病中心。
醫院占地面積7萬余平方米,建筑面積16萬余平方米,綜合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編制病床3000張,臨床科室43個,醫技科室11個,中醫特色病區38個;專科門診40個,專病門診61個,有400余名專家、教授在門診為病員服務。中醫特色鮮明和中醫優勢突出,2018年門急診量235.5萬人次,年出院病人6萬人次,開展中醫診療技術項目82項,1.5T核磁共振(1臺)、3.0T核磁共振(1臺)、64排128層及16排螺旋CT(共3臺)、X射線血管造影系統、直接數字化放射成像系統、乳腺X射線攝影系統、全自動生化免疫流水線等萬元以上醫療設備2460余臺,設備總值5億元。現有中藥小包裝飲片480種,免煎顆粒395種,直服飲片22種,中成藥410余種。醫院制劑15種劑型,99個品種,其中中藥特色制劑89個。2018年全院門診中藥處方占比71.88%,門診中藥飲片處方比例達50.18%, 充分發揮了“一人一方”臨方加工在中藥治療中的特色,開展的傳統飲片膏方古法熬制,中醫藥臨床優勢持續得到突顯。建立智慧藥房。在線預約掛號、繳費、查詢檢查結果、中藥代煎及配送,通過互聯網+,使患者就醫更加方便。
醫院專科優勢特色突出。有婦科、肛腸科、急診科(重癥醫學科)、內分泌科、眼科5個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6個國家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中醫專業),1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13個省級中醫重點專科,2個四川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1個四川省中醫專科診療中心、5個省級重大疾病防治中心,1個省級治未病中心,8個省級中醫質控中心。是全國中醫眼病醫療中心,全國中醫急癥醫療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中西醫結合急診臨床基地和感染病臨床基地。推拿科、肛腸科、腎病科獲得“2018中國中醫醫院最佳臨床型專科”榮譽稱號,急診(含重癥醫學)科、內分泌科、婦科獲得“2018中國中醫醫院最佳研究型專科”榮譽稱號。引進具有國際先進技術的海扶JC200型聚焦超聲腫瘤治療系統,成立了四川省唯一的“海扶聯合中醫藥治療中心”。成立“心衰中心”,并成為中華醫學會心衰中心建設單位。作為國家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項目——糖尿病及并發癥治療的牽頭單位,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一起開展糖尿病及并發癥的中西醫補充、協同治療。
醫院以重點專科群為依托,向醫聯體成員、對口援助單位輻射延伸。與58家醫院建立協作醫院關系,輻射四川、重慶、山西、廣西、陜西等省。牽頭組建內分泌科、重癥醫學科、眼科、婦科等多個西部專科醫療聯盟,康復科、老年科牽頭在四川省內牽頭專科聯盟。運用我院優勢專科群的優勢,開展基層需要的培訓項目、接待院內參觀、帶教。與成都市36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雙向轉診”,病房延伸。通過我院全科師資力量,不定期開展面向社區基層的培訓項目。同時,我院積極向基層單位下轉康復期的患者,如青羊中醫院、資陽中醫院、金牛區中醫院、邛崍中醫院、中江人民醫院以及周邊的各個社區基層醫療服務中心。
醫院大力實施科教興院戰略,擁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中醫五官科學、中醫婦科學),1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7個四川省重點學科、7個四川省醫學重點學科。現有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專業21個, 三級科研實驗室1個,二級實驗室3個,財政部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科普基地1個。醫院檢驗科是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組織的ISO 15189醫學實驗室認可的檢驗中心,成為省內第三家獲此認可的臨床醫療機構,這標志著醫院已具備了國際標準的質量管理和檢驗能力”
近5年來,承擔國家重大專項、攻關計劃、支撐計劃、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省部級、廳局級科研項目414項,其中高質量完成“97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重大研究計劃等,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4項;獲省、市以上科技進步獎19余項,其中2013年“糖尿病微血管病變中醫癥效基礎與臨床循證研究”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特等獎,填補省內12年無特等獎的空白;獲專利59項;發表學術論文3089篇, SCI收錄期刊及核心期刊論文817篇;培育省級科研創新團隊7個;在國家級、省級學會擔任理事、專委會委員380人。有力推動了醫院向研究型醫院轉變。
作為成都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院,承擔本科生(含5+3一體化)、研究生、留學生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等教學工作。有14個教研室,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臨床醫技中心,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中醫學、中西醫臨床),2個一級博士授位點(中醫學、中西醫結合),7個博士授位點;20個碩士授位點;3個博士后流動站(中醫內科學、中醫急診學、中醫眼科學),培養了全國第一個中醫婦科學博士和中醫五官科學博士。2017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審核評估審查指導,中西醫結合進入B序列,為中醫學進入國家“雙一流”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校博士研究生108余名,碩士研究生1144余名,本科生和長學制學生人數3300余名。同時醫院還設有一所省屬全日制中等中醫類職業學校——針灸學校,在校學生10000余人。
醫院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顯著。醫院在崗職工2269人,其中高級職稱390人,國醫大師3人,全國名中醫2人,全國中醫藥類高等學校教學名師1人,醫院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6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醫中藥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新藥評審專家16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學技術管理專家2人;有四川省十大名中醫12人,四川省衛生計生首席專家8人,首屆四川省衛生計生領軍人才7人,四川省醫學終身成就獎3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8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27人,四川省名中醫124人;博士生導師50人,碩士生導師230人,造就了一支技術力量雄厚、實力強大的醫教研人才隊伍。
以建立名老中醫工作室為載體,全面實施中醫藥的繼承、發展、創新工作。先后建設各類國家級傳承工作室21個,其中,國醫大師工作室2個,全國名中醫工作室2個,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15個,全國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2個。
隨著中醫藥“一帶一路”國際化傳播與推廣的不斷深入,醫院對外交流與合作也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對外教育方面,先后為30多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5000多名中醫藥、針灸、推拿專業人才。常年在醫院短期學習的境外學生保持在300人左右,接待了來自美國、德國、葡萄牙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來訪者5000余人次。不斷推進中醫藥國際醫療合作,獲批成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四川)。近年分別在黑山共和國首都波德哥里察、德國巴伐利亞州里德林市、在白俄羅斯戈梅利州成立分院。2017年中國-黑山中醫藥中心掛牌運營,成為歐洲第二所中醫藥中心。
醫院先后獲得全國示范中醫院、全國衛生系統行業作風建設先進集體、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全國中醫藥應急工作先進集體等一系列榮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省中醫院)始終堅持公益方向,正朝著建設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院而不懈努力奮斗!
成都中醫藥大學

添加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成都中醫藥大學考研分數線、成都中醫藥大學報錄比、成都中醫藥大學考研群、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姐微信、成都中醫藥大學考研真題、成都中醫藥大學專業目錄、成都中醫藥大學排名、成都中醫藥大學保研、成都中醫藥大學公眾號、成都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成都中醫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成都中醫藥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chengduzhongyiyaodaxue/yanjiushengyuan_252440.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