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術學院研究生導師名單

更新時間:2022-07-30 10:35:17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天津美術學院研究生導師名單
Add 天津美術學院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天津美術學院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天津美術學院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天津美術學院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天津美術學院研究生導師名單來自天津美術學院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天津美術學院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你的考研報考有用。

以下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錯誤,可聯系我們進行免費更新或刪除。建議導師將更新的簡歷尤其對研究生招生的要求發送給我們,以便考研學子了解導師的情況。(導師建議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續隨時更新網頁或發布調劑信息。考研派網站和APP流量巨大)查看聯系方式>>

天津美術學院研究生導師名單:(可用 Ctrl+F 進行搜索)

王慧智 劉文生 于小冬 孫世亮 姜陸 范敏 陳九如 張小莊 唐國樹 李維立 郭振山 陳幼林 薛明 李炳訓 彭軍 任淑賢 張燕云 霍春陽 喻建十 劉翔 蕭朗 王瑞雪 蔣松儒 阮雯


阮雯副教授
1970年生于天津
1995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裝潢藝術設計專業
2000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視覺藝術設計專業設計藝術學碩士
天津包裝技術協會設計委員會會員
主要作品參展與獲獎
2010年招貼設計《超越》入選"2010亞洲聯盟超越設計展"
2009年招貼設計《超越》入選"2009亞洲聯盟超越設計展"
2009年招貼設計《佛》入選"第十一屆天津美術作品展"
2008年招貼設計《城市》入選"2008亞洲聯盟超越設計展"
2008年招貼設計《空間》獲"天津設計藝術優秀作品展"銅獎
2007年招貼設計《灰地球》獲"天津設計藝術優秀作品展"優秀獎
2002年圖形創意《空間》、《無題》入選《韓國亞洲基礎造型作品集》
2001年包裝設計《美國保健食品(VIVIDCUT)》獲"天津設計藝術優秀作品展"銅獎
2000年視覺形象設計《華副宮大酒店》入選《中國設計年鑒》
2000年包裝設計《太陽神男裝系列》入選《中國設計年鑒》
2000年招貼設計《無題》獲"天津市首屆電腦美術設計大賽"三等獎
主要著作及論文
2009年《中國高等美術院校精選教材—視覺傳達設計主干課程·基礎設計》河北美術出版社
2008年《平面設計理論叢書—暢游兩極》河北美術出版社
2008年《高等院校視覺傳達設計系列教材—編排設計》天津大學出版社
2010年論文"淺談平面設計的時代趨勢"發表于《思辨·思進·思遠—天津美術學院設計藝術教育教學研究文集》遼寧美術出版社
2009年論文"神秘的黑"發表于《設計藝術與教育文集》珠江文藝出版社


1979年7月生于天津
2003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裝潢藝術設計專業學士
2006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設計藝術學碩士
天津包裝技術協會設計委員會會員
主要作品參展及獲獎
2010年招貼設計《超越》入選"2010亞洲聯盟超越設計展"
2009年"慶祝建國六十周年—天津彩車設計"(合作)
2009年會徽設計《吉祥鳥》獲"第六屆東亞運動會"一等獎并被采用(合作)
2009年招貼設計《斑斕》入選"第十一屆天津美術作品展"
2009年招貼設計《知覺·亞洲》入選"亞洲聯盟超越設計展"
2009年招貼設計《Open-a》入選"亞洲基礎造型聯合會作品展"
2009年展示設計"PECC博覽會·天津生態城市展區"
2008年"第二十九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足球賽天津賽區城市形象景觀和火炬接力天津城市沿線景觀個性化視覺設計"
2008年招貼設計《超越》入選"首屆亞洲聯盟超越設計展"
2008年視覺形象設計《中國油畫在線網絡有限公司》、《天津市委組織部黨員服務中心》、《天津市意式風情區》
2008年展示設計"天津市紅橋區城市規劃展覽館"、"唐山市城市規劃展覽館"
2007年視覺形象設計《天津市醫中心移植中心》
2006年視覺形象設計《天津市招商引資重大投資項目》獲"天津設計藝術優秀作品展"銀獎。
2006年視覺形象設計《晴朗文化傳播有限公司》、《BlackVelvet黑天鵝絨威士忌》、《華泰苑環境景觀有限公司》
2005年視覺形象設計"延序"入選"青年設計師視覺設計展"并入選《藝術與設計》與《數碼設計》雜志
2005年招貼設計《舞動北京》入選《中國設計年鑒》
2005年版式作品《LG化學產品年報》入選《中國設計年鑒》
2005年視覺形象設計《鼎天文化傳播公司》、《集寧佳泰貨物運輸公司》入選《中國設計年鑒》
2005年視覺形象設計"天津美術學院"(合作)獲"中國品牌大會"金獎
主要著作及論文
2009年《中國高等美術院校精選教材—視覺傳達設計主干課程·展示設計》河北美術出版社
2009年《高等院校視覺傳達設計系列教材—POP廣告設計》天津大學出版社
2010年論文"無聲的售貨員—POP廣告的功能和作用"發表于《思辨·思進·思遠—天津美術學院設計藝術教育教學研究文集》。遼寧美術出版社


王瑞雪講師
1978年8月生于天津
2001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裝潢藝術設計專業學士
2004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設計藝術碩士
天津包裝技術協會設計委員會會員
主要作品參展與獲獎
2010年招貼設計《超越》入選"2010亞洲聯盟超越設計展"
2009年招貼設計《行之意味》入選"第十一屆天津美術作品展"
2008年招貼設計《超越》入選"首屆亞洲聯盟超越設計展"并獲優秀獎
2008年視覺形象設計《地產形象宣傳》獲"08中國設計之星設計藝術大獎賽"優秀獎
2008年藏書票設計《EXLIBRIS》入選"第三十二屆國際藏書票雙年展"
2006年書籍裝幀設計《天津市委宣傳部演講錄匯編》
2006年視覺形象設計《天津大千管業有限公司》獲"天津設計藝術優秀作品展"銅獎
2005年視覺形象設計《晨陽花園》、《惠普化工有限公司》
2005年產品包裝設計《天津市京兆集團》獲"天津設計藝術優秀作品展"銅獎
2004年招貼畫設計《雙刃劍》獲"天津市反腐倡廉公益廣告大賽·平面設計類"三等獎
2004年招貼畫設計《反腐倡廉》獲"冠云杯華北包裝設計大賽"金獎
2003年廣告作品《天津交通臺形象宣傳品》(合作)獲"04天津設計優秀作品大賽"金獎、"冠云杯華北包設計大賽"優秀獎
2002年圖形創意《空間》入選《韓國亞洲基礎造型作品集》
主要著作及論文
2009年《中國高等美術院校精選教材—視覺傳達設計主干課程·平面廣告設計(上)》河北美術出版社
2008年《高等院校視覺傳達設計系列教材—廣告計劃與創意》天津大學出版社
2010年論文"淺談品牌個性形象塑造"發表于《思辨·思進·思遠—天津美術學院設計藝術教育教學研究文集》。遼寧美術出版社
2009年論文"視覺傳達設計的場原理"發表于《設計教育與教學文集》往往珠江文藝出版社


蕭朗,名印缽,字朗,別署萍香閣主人。一九一七年生,北京人。從本世紀四十年代起,先后在北京師范大學、河北藝術師范學院、廣西藝術師范學院任教。現為天津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顧問,系中國當代著名花鳥畫家之一。同時精研繪畫技法,發表過《怎樣畫寫意牡丹》《怎樣畫寫意草蟲》等文章,與友人合著《花鳥畫技法問答》一書,現正編繪《蕭朗課圖畫稿》等著作。
蕭朗自三十年代末拜著名畫家王雪濤為師,隨王雪濤研習書畫達十余年,同時得到齊白石、王夢白、陳半丁等人的教益。一九三八年與畫友在北京舉辦畫展,后多有作品展出和發表,聲譽達于海內外。他的花鳥畫多屬于小寫意畫法,藝術語言洗練自然,形象簡括生動,風格秀潤清雅,色澤豐富多變,淡而不薄,潔凈明艷。注重筆墨的書法情趣和書卷氣息。善于穿構富于詩情的靈境和意象,強調透過鴻蒙之理,將靜穆的觀照與活躍的生命統攝到優美的藝術作品之中。其花鳥題材廣泛,尤以畫雞和各種草蟲為人們所頌揚。


1971年4月生于天津
1995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
2010年獲得同濟大學軟件工程碩士學位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中國圖形圖像學會會員
天津包裝技術協會設計委員會會員
Apple國際認證講師
Adobe認證講師及視頻認證專家
Autodesk3Dmax&Maya認證教育專家
中國商業插畫師認證教師
Adobe全國十佳教師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高級訪問學者
主要作品參展與獲獎
2008年招貼設計《超越》入選"2008亞洲聯盟超越設計展"。
2008年視頻剪輯《飛躍津門》天津電視臺衛視頻道。
2008年欄目包裝《魅力天津》天津電視臺經濟頻道。
2006年插畫作品《密集空間》獲"CCGF大賽"優秀獎。
2005年攝影作品《晨光》獲"Olympus國際攝影大賽中國賽區·風光作品類"銀獎。
2004年3D靜幀作品《Tools》入選"首屆CCGF大賽"并獲"藝術專業委員會獎"。
2003年場景渲染作品《全局光》入選《華人3D作品年鑒》。
2003年攝影作品《千戶苗寨》獲"Canon杯攝影大賽中國賽區·風光作品類"優秀獎。
2000年視覺形象設計《東方之珠KTV娛樂超市》、《萬隆新文化花園地產項目》、《萬隆集團地產項目》、《頂新集團德克士快餐》。
著作與論文
2010年《AdobePhotoshop基本手冊》
2009年《AdobeIllustrator實用手冊》
2007年《視頻非線性編輯FinalCutPro》
2006年《商業插畫技法》

喻建十,別號不動容齋主,1959年生于天津。國家教育部美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市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天津商業大學客座教授。喻建十自幼從外祖父、天津美術學院教授王頌余學習書畫。喻建十畫作,積加處、潑灑處,墨色莫不明凈清整而厚潤,如水之碧,如霜之潔,格高意遠,萬類由心。著有《王頌余教學范圖》《名家說名畫——喻建十說黃慎》《中國畫孤本鑒賞——五百羅漢圖》《書法藝術學》《中國山水畫名家精品集——喻建十》等。

劉文生1956年生于天津。1976年任天津工藝美術學校中國畫教師。1986年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1990年赴日本留學,1994年日本筑波大學日本畫專業大學院畢業,再次獲碩士學位。在日本筑波、東京、大阪、仙臺、福島、琦玉、九州、橫浜等地多次舉辦了個人畫展。2004年歸國。2005年入選中國中青年藝術家精品展。2009年作品《紫藤》獲天津美展銀獎,并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系副主任。

一、個人簡介

在現今的藝術領域,高速成長的信息傳遞,各國的藝術已無疆界,是相通的,人們對藝術的追求也越來越多樣,尤其是在多色彩的運用與研究上,日本要比中國快很多,日本的研究成果給了中國畫的研究一個很好的借鑒啟示。作為多年在日本研究了日本畫的劉文生教授來說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回國后做了題為“藝術道路”的專題講座。這種在藝術教學中多方面的融入,無疑是對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極其有意義。

二、書畫展覽

2005-6-1至2005-8-25參加“中國中青年藝術家精品展”

主辦方:全國美協

2005-11-5至2005-11-11舉辦個展“天津當代國畫新語探索展”

主辦方:大港文化局

2006-1-20至2006-4-1參加“巴黎.中國美術周作品展”

主辦方:中國對外友好協會,全國美協

2006-4-1至2006-4-15舉辦個展“劉文生作品展”

主辦方:三省堂

2006-7-1至2006-8-1參加“水墨,河東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

主辦方:山西省運城市文聯

2007-2-23至2007-2-25參加“2007日本,法國現代美術世界展”

主辦方:日本國際美協等

2008-2-1至2008-5-30參加“2008奧林匹克美術大會”

主辦方:文化部、奧組委

2008-10-1至2008-10-15參加“中國畫名家十人邀請展”

主辦方:天津日報報業集團

2009-2-1至2009-6-5參加“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主辦方:全國美協

2009-2-1至2009-6-5參加“第十一屆天津市美術展覽”

主辦方:天津市美協

2009-4-8至2009-4-18參加“天津當代名家書畫展”

主辦方:香港三石軒藝術有限公司

2009-9-1至2009-10-1參加“環渤海新視線——慶祝新中60周年美術大展”

主辦方:天津市委宣傳部

2010-9-8至2010-9-15參加“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藝術展”

主辦方:夏季達沃斯籌委會

2010-4-16至2010-4-25個展“津派國畫名家作品邀請展”

主辦方:山東菏澤市政府

2011-5-20參加“天津當代中青年國畫作品展”

主辦地點:天津西洋美術館

2011-8-7參加“筆墨時代-兩岸書畫藝術聯展”

主辦地點:臺灣中山紀念堂

2012-5-26參加“著名畫家霍春陽、孫長康、劉文生書畫作品展”

主辦地點:孫長康畫苑

2012-6-9參加“水墨泰山-津魯國畫名家藝術聯展”

主辦地點:山東省美術館

2012-5-12參加“紀念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發表70周年天津美術作品展”

主辦地點:天津美術館

2013-5-27參加“水墨泰山-第九屆中國畫名家提名展”

主辦地點:山東美術館

2013-8-28參加“視覺中國第5回-愛丁堡水墨展”

主辦地點:英國愛丁堡藝術學院

2013-9-8參加“元流善下-當代中國畫青年精英提名展”

主辦地點:天津美術館

2013-10-19參加“水墨泰山-當代中國畫名家精品展作品集”

主辦地點:青島金石美術館

2013-11-21參加“天津市美術學院教師雙年展”

主辦地點: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

2013-12-21參加“師道-名家學術邀請展”

主辦地點:北京一得閣美術館

三、出版著作

2005年10月論文“導師孫其峰先生的教學研究”刊登在《孫其峰與中國畫教學》天津人民出版。

2006年1月《櫻花》等8幅作品發布在《藝術家》(增刊)藝術家編輯部

2007年1月《濃霧》等10幅作品發表于《美術影響》(五十年代名家花鳥卷)今日藝術雜志社。

2007年3月《野葡萄》等28幅作品發表于《寫意花鳥花庫》北京工人美術出版社

2008年1月《秋涼》等16幅作品發表于《當代畫史名家經典作品集花鳥卷》四川美術出版社。

2008年8月《紅梅》等5幅作品發表于《中國當代美術全集》(國畫卷)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8年8月《清池》等5幅作品發表于《水墨中國》北京出版社。

2008年10月發行刊物《當代翰墨名家精品集劉文生》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9年7月《紅葉》等11幅作品發表于《當代畫壇名家畫集(慶建國)-花鳥卷》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9年8月發行刊物《走進畫家劉文生》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9年9月《石亭》等9幅作品發表于《華夏墨韻》河北美術出版社。

2009年9月《紫藤》發表于《北方美術》北方美術編輯部。

2009年9月《落葉》等9幅作品發表于《中國書畫名家(下卷)》中國文聯出版社。

2010年5月作品“秋韻”、“紫藤”發布在《國畫家》第三期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0年5月論文“寫意的平和性”發表于《國畫家》第三期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0年6月論文“寫意的空間性”發表于《中國畫》第26輯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0年6月《蘆花》等16幅作品發表于《中國畫》第26輯人民美術出版社。

2010年9月論文“寫意的抽象性”發表于《北方美術》第三期北方美術編輯部。[1]

霍春陽。1946年出生于河北省清苑縣李莊鄉李莊村,1969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并留校任教至今。歷任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系主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天津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美國內森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大中華學區專家委員會委員、天津畫院院外畫師、天津青年美協顧問、榮獲天津高校名師稱號。現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天津音樂學院、山西師范大學、山西大學、煙臺大學等高校客座教授、擔任北京大學國學社專家顧問。天津市第九屆、第十屆政協委員。

一、人物簡介

霍春陽,1946年生于河北省清苑縣李莊鄉李莊村。1969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留校任教至今。

霍春陽先生70年代中期嶄露頭角,擅長寫意花鳥畫。80年代以后進入創作豐收期,并確立了在當代中國畫壇的地位,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術大展并獲獎。

霍春陽先生創作的大量作品被人民大會堂、中國美術館、毛主席紀念堂、釣魚臺國賓館、中央電視臺等單位及國外博物館收藏,多次出國進行藝術交流,出版個人畫集多種。

霍春陽傾心元、明、清以來的文人畫傳統,經過對中國傳統文化深刻領悟及對自然之美的悉心體味,潛心追求虛靜空靈的藝術境界,以“凈化人的心靈”為創作宗旨,是我國傳統寫意花鳥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

自1976年以巨幅作品《山花爛漫》名聞四方后,霍春陽一直執教于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潛心花鳥畫,成為當代最具代表性的寫意花鳥大家之一。

霍春陽追求畫的意境,用簡約的形象表達出深沉、博大的意境。繪畫中的用筆能傳達情性,線條中輕重緩急的變化,更能呈現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感乃至學識修養。他的畫中能有超凡脫俗的意境,主要得益于自己繼承傳統和文化上的積淀。在霍春陽看來,傳統本身是一個博大的世界,經久彌遠,是精神世界永恒的自由王國。

對于霍春陽的成功探索,美術界一直評價頗高。當代著名的寫意人物畫家趙星說:“最簡單的一花一草在他的繪畫中,都以境界的營造融入了畫家已有的思想和情懷,這樣的‘因心造境’,顯示了畫家厚重豁達的性格內涵和人格修養。”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著名畫家吳山明說,霍春陽深厚的傳統根基,才使他能夠由傳統而出新,形成有時代特征的個人畫風。美術評論家薛永年更是贊嘆霍春陽“是在物欲膨脹、生態危機的異化威脅中重建著充滿自信的精神家園。”

“霍春陽個人畫展”舉辦期間,他應邀到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做了題為《中國畫筆墨的文化背景》學術講座。霍春陽說:“舉辦講座的目的,就是希望學子們能關注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所以我的研究生必須熟讀《論語》。學生中有人問我,我在中國畫史上最崇尚的畫家是誰?我說,從當時在美院上學,到現在耳順之年,不同時期崇尚的畫家不一樣,最后還是落腳在宋元上,因為它最能體現傳統文化精神。中國畫的文脈不是來自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它來自國學,來自孔子、孟子、莊子……中國畫的根是傳統民族文化。”霍春陽在《雙清圖》題跋中寫道:“興來磨就三長墨,寫得芭蕉和梅花。骨格縱然清瘦甚,品高終不染塵埃。”人們都說畫如其人,也許,這正是霍春陽畫風和人格的最好寫照。

相關教學及學術機構

霍春陽傳統藝術研究會

清華美院霍春陽傳統繪畫研究室

北京鳳凰嶺霍春陽工作室

北京榮寶齋霍春陽工作室

北京霍春陽畫苑

二、藝術貢獻

1946-1999

1946年出生于河北省清苑縣李莊鄉李莊村。

1965年考入天津美術學院。

1969年畢業并留校任教。

1976年與孫其峰先生合作中國畫《山花爛漫》參加第四屆全國美展,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78年在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組作畫。1979年為人民大會堂、釣魚臺國賓館作畫。

1982年參加在法國巴黎藝術沙龍舉辦的中國畫展。

1983年在河北省保定、秦皇島,山東省青島先后舉辦個人畫展。

1984年作品《林間》參加第六屆全國美展。與孫其峰先生在沈陽舉辦二人聯展。

1985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及天津書法家協會,參加由文化部及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以葉淺予先生為首的中國美術家代表團赴香港舉辦當代中國畫展,并進行文化交流活動。

1986年任天津美術學院繪畫系主任。赴美國達拉斯參加得克薩斯建州二百周年慶典,并進行文化交流活動。在山東省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參加首屆全國花鳥展。

1987年參加北京中國文化書院舉辦的進修班,聯合舉辦南北方九人畫展。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常務理事。晉升副教授。

1988年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參加新文人畫展。

1989年赴日本福岡,美國夏威夷進行文化交流。在中國文化書院進修畢業。

1990年參加東方美術交流學會五周年展覽。在北京為天安門城樓作畫《松梅香遠》。為天津機場作畫。

1991年參加在北京中國畫研究院舉辦的花鳥畫邀請展。參加建黨七十周年天津展。參加中國對外展覽公司展覽。參加在香港舉辦的霍春陽、趙松濤、孫克綱、杜滋齡四人聯展。參加全國第七屆花鳥畫展。

1992年任天津美術學院教授,并開始享受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待遇。擔任天津市文聯“文藝新星”評委會委員。創作《秀色秋來重》參加首屆中國畫藝委會舉辦的中國畫展。

1993年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名家研修班進修藝術理論。創作《浩然天地秋》參加全國第八屆美展。

1994年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名家研修班畢業。

1995年任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

1996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_二十世紀下半葉中國畫家叢書》、《新文人畫家作品精選集.霍春陽專集》。1997年由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評為“中國畫壇百杰”。

1998年為人民大會堂小禮堂接待廳作畫《清風高節》。

1999年在天津舉辦“霍春陽畫展”。在煙臺市美術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3

2013年送親筆匾額及籌集資金六十余萬建造了李莊高中的大門及廁所等、。

2000-2013

由文化部藝術司、中國影視音像交流協會、影視傳播中心、北京諾基亞經濟文化發展公司聯合出版發行《中國畫名家技法》系列光盤。由中央美術學院出版名家、名教授經典教學系列片《寫意花鳥技法與創作》,光盤由中國廣播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天津電視臺拍攝播出大型系列書畫專題片《書畫英華·霍春陽的藝術境界》。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霍春陽畫集》。

2001年由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跨世紀杰出中國畫作品集·霍春陽畫集》。由中央電視臺教育臺拍攝《霍春陽花鳥畫》專題片。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出版《名校名教授中國畫賞析·霍春陽專輯》。

2002年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國名家精品集·霍春陽專輯》。

12月,入選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世紀風骨》中國當代藝術50家提名展暨作品集。

2003年入選中國畫家提名展《作品文獻集·花鳥卷》。入選民族出版社出版《東方之韻》2003年中國畫成就展精品集。

2月,入選全國政協舉辦的天津十位畫家進京展及由天津美術出版社出版《天津當代國畫優秀作品展畫集》。

3月,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國畫技法叢書”《梅》、《蘭》、《竹》、《菊》個人專輯。

5月,由中國畫道雜志社出版《感應生命的經緯·霍春陽花鳥畫作品》。

8月,由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時代名家一一靜虛通大道·霍春陽專刊》。9月,入選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當代花鳥畫壇名家作品集》。

12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畫》第一輯刊載“藝通于道、萬象在旁”,霍春陽教授訪談錄。入選長城出版社《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名家研修班創辦10周年優秀作品邀請展作品集》。

2004年當選天津市第十一屆政協委員。入選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畫藝術年鑒》。由天津美院組織到日本及韓國啟明大學等地訪問。由榮寶齋出版社出版、霍春陽著《榮寶齋國畫技法叢書寫意畫范·牡丹》。

1月,由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畫研習范本《梅、蘭、竹、菊畫譜》。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

畫》中國當代國畫藝術叢刊刊載——中國的藝術精神霍春陽。就任天津文史研究館館員。

5月,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大器叢書》霍春陽繪畫作品。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當代著名畫家個案研究·霍春陽寫意花鳥》。天津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書畫藝術家·霍春陽作品》。

6月,人選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水墨心象——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作品集》。

9月,由山花文藝出版社出版、霍春陽編著《河北老年大學統編教材——寫意花鳥畫基礎。

11月,獲“黃賓虹獎”并人選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黃賓虹獎獲獎畫家作品集》。

2005年出版中國郵政明信片《當代書畫名家霍春陽專輯》。《國畫家》增刊《賢林問道——霍春陽》。《翰墨名家》刊載二十一世紀最具實力藝術家系列專訪——霍春陽集。由天津電視臺拍攝并播出《文苑點擊》——霍春陽評說張其翼與梁崎的藝術成就。由天津電視臺拍攝并播出《中國畫教學系列片》16部。由山東電視臺拍攝并播出霍春陽專題片——《道心禪意》。入選由山東電視臺公共頻道、山東文化音像出版社聯合攝制,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十五規劃》重點選題——當代中國書畫家精品圖庫。人選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筆墨在當代——2005中國畫名家邀請展作品集》。

1月,人選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名家小品集》第三集。

2月,《中國典藏》雜志社出版《藝海精英霍春陽》。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到印度采風。3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畫》第六集大家、藝術、人生——霍春陽專輯。

4月,《中國書道》雜志社出版《水墨平臺》——霍春陽專輯。

5月,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藏畫——中國當代花鳥畫經典名家專輯·霍春陽卷》。《書與畫》刊載“寫意花鳥畫家霍春陽”。

6月,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名畫典藏》霍春陽專輯。獲中國《美術》編輯部頒發的中國畫終身成就獎。

7月,《水墨前沿》刊載。“淡遠沖和、妙造天籟”——當代畫壇中堅霍春陽。

8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當代最具升值潛力的畫家·霍春陽專輯》。《美術報》畫家周刊刊載“獨步畫壇”——霍春陽繪畫思想述略。

9月,由中國畫廊聯盟出版《巨匠之門》——霍春陽研究。作為世界華人著名美術家代表參加“環球和平之旅走近聯合國”六十周年慶典活動。

10月,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當代中國畫名家四條屏畫選》。由中央電視臺教育頻道拍攝并播出霍春陽專題。

11月,《世界華人精英》刊載霍春陽撰文《感應生命的經緯》及畫作。

12月,入選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當代畫史——名家經典作品集》花鳥卷。《中國藝術市場》第六期“前沿人物”介紹霍春陽專題。《收藏》雜志刊載——經典名家霍春陽及其畫作。就任美協天津分會副主席、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

2006年1月,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中國畫二十三家霍春陽專集》。由中國書畫雜志社出版《書畫人物霍春陽》。由中華博覽雜志社出版《藝術人生霍春陽》。

2006年1月8日——2006年1月24日,由天津美院組織到日本訪問。

2月,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中國畫家出訪印度南部和斯里蘭卡。由中央電視臺拍攝并播出“霍春陽的花鳥畫”。

4月,由香港中華書局出版《霍春陽畫集》并在津舉辦贈書儀式。

2008年7月,《當代美苑》雜志刊載,當代逸品——霍春陽的花鳥藝術及畫作。

2009年4月17日,清華美院書畫高研班霍春陽傳統繪畫工作室成立,霍春陽先生來北京講學拉開序幕。

2010年9月15日,在北京成立霍陽春傳統藝術研究會。

2012年5月,在呼和浩特蒙寶齋舉辦【靜虛】霍春陽、霍巖作品展覽。

10月,由助教劉貞麟帶隊,有清華美院高研班的同學一起赴額濟納采風,看胡楊林,收獲頗豐。

2012年12月1日,在霍春陽研究會舉辦【問道】霍春陽學術觀摩展覽,中央2套、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都對此作了大篇幅報道。

2012年12月8日,在上海朵云軒舉辦個人展覽。

2013年3月6日,清華美院霍春陽傳統繪畫高研班第十期開學。累計學生兩百余人。“霍家班”在全國名聲日隆。

2013年5月5日,北京鳳凰嶺美術館“著手成春”霍春陽作品展覽。

三、藝術風格

1、不求繁蕪

在當代花鳥畫領域,天津美院國畫系主任霍春陽以其簡淡沖和、虛靜空靈的畫風贏得普遍贊譽。他的作品多取材于傳統的蘭、竹、梅、荷等題材,這些題材并不新,而且歷代都不乏精品,在此基礎上畫出時代特征與畫家自己的個性來,其難度可想而知。

霍春陽在他30多年的創作實踐中,固守“以淡寓濃,以簡寓繁,以疏寓茂,以輕寓重”的創作理念,結合自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參悟,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畫風,為畫界所賞。他的作品不求繁蕪,不重尺幅,寥寥數筆,一桿勁竹、幾株蘭草便躍然紙上,給人一派幽遠沉靜、古雅端莊之美。美術評論家梅墨生在評價他的畫時說:“相對于如今那些滿紙莫名其妙的滿塞的‘黑畫’,張揚的縱橫涂抹的‘大’作,我品嘗到了一種平淡幽遠的意境寄托。”1969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的霍春陽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便嶄露頭角,為畫界所重視。上世紀80年代以后,他的創作進入成熟期,并確立了在當代中國畫壇的地位。此次入選“當代國畫優秀作品展———天津作品展”,霍春陽精心創作了十幾幅作品。京津兩地的評論家觀后普遍反映,畫家在固守傳統文化精神的同時,不斷開掘自身的藝術深度,已經在原有畫風的基礎上,更加成熟了。

2、簡淡沖和

霍春陽作品所形成的簡淡沖和、虛靜空靈之美,來自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領悟和對自然之美的悉心體味。他告訴記者,中華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畫的傳統哲學思想也非常豐富,這些都是當代畫家汲取不盡的營養。作畫不單是為了再現自然的原生態,而是要從道德、哲學的高度去關照自然,要帶給觀者更深層次的藝術啟迪。“藝術是凈化人心靈的東西”,畫家除了要在技法上不斷提高外,還要注重自身藝術品格的修養,潛心充實自己的思想,不被外物所左右,使自己的心能夠靜下來,這樣才能畫出更高的境界。

霍春陽所追求的,正是中國畫傳統哲學思想中的精華所在。他在不斷的玩味、揣摩中終于用自己的作品對這種思想做了最好的注解。

“在前人面前,我們永遠是小學生。”霍春陽說。

面對傳統,霍春陽虔誠地吸納。面對自然,霍春陽又能以當代人的感受去悉心體味,這是他的作品既有傳統,又富當代意味的重要原因。他吸納傳統,最終表達的還是當代人的審美趣味。“每個畫家對待自然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和前人相比,我的情感自然具有當代性。”和別人相比,他似乎不夠關心那些宏大的、刺激的場景,他關心的是自然細微之處的美,向隅的梅花、池塘一角的殘荷,這些清幽的景色讓他沖動,讓他的作品具有了自己的情味。

3、平淡境界

國畫藝術大師霍春陽做客中國網·濱海高新訪談時表示“平淡是一個大的境界”。平淡是很難的,平淡是一個大的境界,也是人生的精神追求。從這一點上講,能夠使精神平淡下來,那是經過整個的生命體驗,那是人淡如菊。為什么要崇尚君子,崇尚菊花,菊花是善于處后、處下的,這是一種境界。善于處后就是說,沒有一種平淡的心,他不會善于處后的。從這一點上來說就是,能夠處后、處下的人,才能夠沉靜下來,能夠靜下來,才能夠淡下來。如果能使人的心情淡下來,他就不會有任何愁的事情,更不會有任何的怨恨,這樣來講,在人的精神生活里面是一種精神歸宿了。

藝術追求

考察霍春陽先生的繪畫藝術,我們不得不先從傳統文人畫的發展及其特征入手。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后期,霍春陽先生曾被列入新文人畫代表畫家的行列,但并沒有得到畫家本人的認可。因為,在當時的新文人畫的思潮中,其藝術主張存在著很多值得商榷的問題。可以說,新文人畫的論點是難以成立的。霍先生曾說:“文人畫哪還有新舊之分?如果視舊為沒有生命的死的東西,那我們至今還學什么元四家、四王、四僧呢?!”他主張只有老老實實地畫傳統,才能從學古人中著己之地。縱觀霍春陽先生的作品,早期用筆以書趣風神勝,中期似以飄逸恣肆勝,而后期則已愈發趨向理法和意境,雖大有隨心所欲不逾矩之意,但始終與傳統文人畫一脈相承。其間流露的并不是老的舊的東西,相反,一股時代氣息夾帶著濃濃的書卷氣撲面而來,這些無不顯現著畫家對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哲學、筆墨和情感內涵的深深了悟。

1、彼此不覺之謂神

“文人畫”作為中國美術史上的一個重要現象,在宋以后幾乎占據了畫壇的主導地位。在其后漫長的演變過程中,他的哲學內涵,也因為承認了“道”的客觀存在及其規律性,承認了“心”的物質因素和其可調節性,承認了“性”與“天”的統一性以及在文化上體現的完美性而日趨豐富。明董其昌說:“畫之道所謂宇宙大乎手者,眼前無非生機。”說明繪畫一旦掌握了天地大理,便掌握了創作的自由!于是“應目會心”和“澄懷觀道”成為了繪畫創作的重要方法論;清代的石濤也將“一畫”作為“萬象”的最根本的法則,主倡對萬事萬物“深入其理,曲盡其態”,以求達到“畫可從心”的自由創作境界。所以從哲學的角度,中國文人畫的最根本的內涵是以莊子的“自由”思想和由此而展開的審美關系。霍春陽先生對此三昧獨有體悟,他說:“中國畫講究通過物態形象、筆墨境界表達主體對形而上的宇宙之道、人生之道的認知和體驗。”他認為,自由的創作源于“心”中要有一個“境界”,即一個人的精神所達到的萬物歸以的“無我”之境。這種境界是永恒的,是老子的“得道”,是莊子的“心齋”、“坐忘”。觀霍春陽先生的作品,于許多微妙處洋溢著他的“心齋”,這種空虛的心境,穿行在他的筆下苦心經營的百卉靈禽間。正所謂“虛室生白”,“唯道集虛”,只有“虛”,才能實現對“道”的觀照,才能“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而聽之以氣”。霍先生的“聽之以氣”,即以氣運化畫面的構圖,以及枝葉的穿插向背,從而獲得老莊的自由境界。所以他的畫尚簡以求不俗,“畫以簡貴為尚。簡之入微則洗盡塵渣,獨存孤迥。”孤迥為何?又是“心齋”也。他以“抱一而為天下式”的心態應對目中之物,心中之物。他的“觀”很特別:“觀自然之道無所觀,不觀之以目,而觀之以心,心深微而無所見,故能照自然之性。”“觀”的一切準則都是為了通過最自然的方式達到最必然結果,“無我”之境,或稱為“神”。對于“神”,古往今來皆用于品評,而霍老師卻用于經營。他說:“彼此不覺之謂神。”“覺”,大概可以解釋為察覺、覺悟,是用心感悟的意思。但是,用心感悟之心是變化無窮的,對畫面對象要做到“彼此不覺”,這是一種何等的秩序啊,這可能就是霍春陽先生追求的“道”吧。

2、瘦勁方通神

在中國繪畫史上,重要的畫家和代表作品都出自文人畫家之手,而非純粹的職業畫家。其重要原因就是因為文人創造和掌握了文化,它使得繪畫的高度能與文化發展的高度相并行。這里有一個重要的媒體——書法。文化的表達方式和傳承方式都離不開文字,漢文字和文化含量幾乎成為傳統文化的重要根基。在文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書法藝術,更使得漢文字成為具有無限抽象又具有無限內涵的形式載體。文人掌握了漢字,便使得漢字與文化、漢字與書法、書法與線、線與用筆、用筆與繪畫形成了藝術與文化的完美結合。于是乎,繪畫藝術在世界上文人的手中變成了不可逾越的創作高峰。線,也就成為文人畫家宣泄情感,塑造形象,舞文弄墨的主旋律。

霍先生的繪畫相當程度地承繼了“線語言”的造型原則和表達方式,緊緊抓住“筆墨”這一語言體系,從文化的角度,深入到筆墨的內部,用筆墨傳達畫家本人對宇宙、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認識。霍春陽先生在總結用筆時說:“繪畫中的骨法用筆關乎畫家的表達能力,也能傳達情性。線條中的輕重緩急的變化,更能呈現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感乃至學識修養。”所以他在用筆的變化時,更著重于畫面上的物象與線的關系。他畫蘭花,常常與石頭合在一起,用石頭磊落、蒼勁、靈透的特征襯托出蘭花的纖弱、舒展和搖曳,二者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了蘭花的性格;他畫蘭花,方圓左右,縱橫上下,雖寥寥幾筆,但陰陽剛柔俱應,尤其在蘭葉的穿插上,用筆若斷若連,意到筆不到,似緩似急,有種舉重若輕的感覺。于線條的輕重變化中,傳達著他的思想和學養。

在霍春陽先生的筆墨語言中,筆和墨是交相響應的。他似不贊成“大潑彩”和“大潑墨”,認為筆墨是不應該分家的。霍先生之用筆,于素尺方寸間蘊達著力度,這樣墨不離筆,看得出是為畫者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功力所控制的,正所謂“瘦勁方通神”,有力度方可筆下出神而達韻。

而于用“墨”,霍春陽先生說,墨法就是水法。要憑感覺,靠經驗。他提出了用墨要有體積和厚度的概念。他在用墨的時候,不是常人用的平涂和拉的方法,他在實踐中摸索出了“揉墨法”。他所說的“墨要有體積和厚度的概念”,就是在“揉墨”中體現的。通過“揉”,在毛筆與宣紙層層疊加中,墨的層次和變化盡顯其中。當年黃賓虹前輩總結的用墨七法,把積墨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使得其作品墨華飛動,渾厚華滋,在厚厚的積墨里呈出了“亮墨”。霍春陽先生的揉墨畫法也是自有心得,把用線疊加變為以墨反復與紙揉磨。他畫的梅干,就是通過渴筆和渴墨,把行筆的力度和速度控制得恰到好處。把用筆與用墨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墨代色,正是“墨不礙色,色不礙墨”。對墨的把握,使得霍春陽先生的作品單純、簡約,達到了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這樣“意足不求顏色似”,亦是畫者本色也。在霍先生的畫中,我們找不到古人摒棄的那些浮、軟,沒有骨氣、沒有神韻的“浮筆漲黑”。每一點墨到紙上都似是游動的、透氣的,干而不燥,濕而不浮,輕松但不輕飄,靈動而暗沉內力,筆輕意重,有光彩,有活力。

3、無異言而生清凈心

“情感”是文人畫的本質特征之一。文人畫作為載體,歷來都承載了文人志士的自我心性和社會情感。他們常以筆代言,抒發胸懷,籍此作為言情達性的工具。正如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稱《詩經》、《周易》、《離騷》以及自己的作品為“大抵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文同曾向蘇軾表露:“吾乃學道未至,意有所不適,而無以遣之,故一發于墨竹。”而蘇軾畫古木竹石,只為一抒“胸中盤郁”之氣。八大山人自題其畫曰“墨點無多淚點多”,想其筆端,涕淚濡紙,他的寂寞無可奈何之境可堪一斑。大多數文人這種“凡物不得其平則鳴”的心態其原因多發乎“情性”二字,這種情懷在文人畫中經過近千年的錘煉,已經成為他們表達思想,訴說情懷的必由之路。于是更多的藝術家在對現實的無奈之余把精神轉向了山林,轉向了禪佛,轉向了超然于世,出現了大批的山人和居士,他們把追求絕對的精神寄托變成了他們畢生的生活理想和奮斗目標從而偏離了現實。

但“情感”并非超驗的概念,作為人們對現實的一種評價性的反映,它在不同的畫家身上體現的卻也不同。在霍春陽先生的畫中,我們很少看見那種憤世嫉俗的冷漠和天老地荒的蕭條。他的情懷正如他的名字:“春陽”,一如春天里的朝陽般溫暖平和。他的情,是“靜”不是“憤”,是“境”而非“荒”。他說:“藝術首先要凈化自己”、“去掉一切私心雜念和浮躁氣”、“只有保持了純正純潔、質樸的心態,才會排除世俗的污染,只留清氣滿乾坤”。他一直追求“無異言而生清凈心”。只有不求異言,才能清凈下來,才能進入一種“去留無意,寵辱不驚”的境界。在歷代文人的心目中,荷花是高潔的象征。其“濯清漣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美好形象,賦予了畫家取之不盡的靈感。霍先生筆下的荷花,雖多秋荷,但少有殘敗之象,正是“秋荷獨后時,搖落見風姿”。他畫蓮蓬,題道:“蓮籽得時依舊長,文禽無事等閑來。”一派悠哉游哉澹澹的景象躍然筆端。他在創作中踐行著自己的人生理想,人格的修煉和鍛造健康的心態成為他藝術實踐的重要過程。記得霍先生在他的《雙清圖》題跋中寫道:“興來磨就三長墨,寫得芭蕉和梅花。骨格縱然清瘦甚,品高終不染塵埃。”表現出了一個文人不入俗流、我之為我的品格。

在當代,似乎更多的畫家僅僅是講情感而已,卻少有大情感者,這不僅是缺乏傳統文化底蘊的表現,也是在把藝術創造與人生修養的結合上缺乏認識的表現。從霍春陽先生的“寫意”中可以看出,在他的畫面上融進了他對《周易》的理解,不僅有寫,還有“經營”。眾所周知,《周易》表現的是宇宙萬物的秩序,是本質性的規律。霍先生將創作情感引入到萬物的秩序中,就是將小我融進大我,又以大我體現自我,從情意“悟處”著手,去營造屬于他自己的精神和情感領地。這種自我意識的覺醒和內斂的情性落在創作上,就表現為主觀融合客觀,以情感再創意象,“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最簡單的一花一草在他的繪畫中,都以境界的營造融入了畫家己有的思想和情懷,這樣的“因心造境”,顯示了畫家厚重豁達的性格內涵和人格修養。

中國人的思維特征是整體性的思維,即用所有的感官去感悟大千世界中的一切生命,然后再在“圓”的體系中宏觀地把握最本質的東西。霍春陽先生的成功,其因素是多方面的,天分,勤奮,認識力、經驗、環境等等,雖不可或缺,然更多的還是有賴于他對中國傳統真正內涵的理解和認識,他深悟所謂“珍珠雖小,鑒包六合;鏡子再大,所照必偏”的道理,以為惟有圓,才能通,惟有通,才能天人合一,才能創作出自己達情順性的作品,使自己的藝術有源有流。創作如此,做人亦如此,這也許就是霍春陽先生一生崇尚的藝術狀態和生活準則吧。

天津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基礎專業研究生導師介紹:張燕云
2015-05-13 14:22  
 

張燕云
    天津美術學院設計基礎部研究生導師。
    亞洲基礎造型學會會員、天津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業設計學會會員、天津市水彩研究
會會員。榮獲《中國當代大學生藝術作品年鑒》最佳指導老師。
    作品:解讀畢加索--《自畫像--夜》赴韓國參加基礎造型學會秋季學術大會“亞細亞 四個國國際作品展”并收入作品集發表,作品《干與潤》同上;作品《潤 · 山水》兩幅,赴臺灣參加基礎造型學會春季學術大會“亞細亞,國際作品展”;作品系列《潤 · 山水》兩幅,赴韓國參加基礎造型學會春季學術大會“亞細亞,國際作品展”;作品《渴》等3幅參加韓中日教師作品交流展;作品《Modern》韓國基礎造形學會春季展覽;作品《年三十兒》全國高等美術院校水彩作品展覽榮獲優秀獎并發表;作品《Thangka Image》2013亞洲基礎造形聯合學會天津大會作品展。    
    主要學術論文:《素描與表象運動》、《簡論基礎課與專業的同一方向性》、《平面設計形式元素的幾個教學點》、《辨析素描教學的心理現象》、《關于設計基礎教學中如何構建“創造性設計思維”的思考》《素描教學改革中的重要環節》、《心本與物本》等發表在國內重要的專業刊物上。
個人作品

 《干與潤——系列1》

《解讀畢加索——夜》                                                             

《·脊· 》                                                   

《·蹣· 》                                                                         

《moderm》地球的躁動之一                                                  

《moderm》地球的躁動之二                                                  

《moderm》地球的躁動之三

《moderm》地球的躁動之四                                                  

 寫生《小女孩》                                                           

《山村女娃》

《年三十兒》

天津美術學院服裝染織設計專業研究生導師介紹:任淑賢
任淑賢
2015-11-03 13:43  
 

任淑賢
1955年4月出生,天津美術學院服裝染織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形象設計考評員。
1983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染織系(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獲文學學士。曾任天津市服裝研究所服裝設計師。從事服裝設計與設計理論和服裝立體造型與結構研究,主要擔任女裝設計、童裝設計、立體裁剪、畢業設計課程的教學。多次參加職業裝、展會禮儀服裝、演出服裝設計,有三本著作出版和二十余篇論文發表。
出版著作: 
《服裝效果圖基礎技法》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室內軟裝飾設計與制作》合著。天津大學出版社 
《服裝立體造型——創意與實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發表論文: 
《成衣設計與創意設計的互動》發表在《21世紀中國高等美術院校藝術設計教學經典.服裝.染織藝術設計》 
《從服飾看文化傳統的潛在影響》發表在《設計教學論文集》 
《走出立體裁剪的誤區——服裝立體造型之我見》發表在 《天津美術學院教師論文集》 
《服裝塑造與設計創意同行——推動服裝設計創新的內在力量》發表在《北方美術2008第2期》
《淺談市場經濟下織染設計教育的走向》在2008年全國紡織品設計大賽暨理論研討會獲優秀論文獎
《服裝構造方式與造型特征》發表在《設計藝術與教育論文集》
設計作品: 
2011年 平面設計作品 《太陽花系列1-4》 入選《2011年亞洲超越展》
2010年 纖維作品 《陽光物語》 入選《第七屆亞洲纖維藝術展》 
立體造型作品 《無結構小禮服》 入選《2010中國首屆服裝造型展》
平面設計作品 《虎年民俗系列1-4》 入選《2010年亞洲超越展》
2008年 纖維作品《向蒙德里安致敬》 入選《絲的記憶-----中日纖維藝術展》
2006年 服裝作品《禮服系列設計》 入選《天津美術學院百年校慶展覽》
個人作品

2006年 雞尾酒會裝

立裁作品

立裁作品

立裁作品

立裁作品
 

天津美術學院

添加天津美術學院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天津美術學院考研分數線、天津美術學院報錄比、天津美術學院考研群、天津美術學院學姐微信、天津美術學院考研真題、天津美術學院專業目錄、天津美術學院排名、天津美術學院保研、天津美術學院公眾號、天津美術學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天津美術學院考研信息或資源

天津美術學院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