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師范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

更新時間:2022-07-30 10:35:5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南寧師范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
Add 南寧師范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南寧師范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南寧師范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南寧師范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南寧師范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來自南寧師范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南寧師范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你的考研報考有用。

以下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錯誤,可聯系我們進行免費更新或刪除。建議導師將更新的簡歷尤其對研究生招生的要求發送給我們,以便考研學子了解導師的情況。(導師建議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續隨時更新網頁或發布調劑信息。考研派網站和APP流量巨大)查看聯系方式>>

南寧師范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可用 Ctrl+F 進行搜索)

石勇 李志元 羅小鳳 謝娜菲 黃斌 陳敢 伍和忠 廖揚敏 黃桂秋


       黃桂秋,男,壯族,籍貫廣西橫縣,1957年12月出生于廣西武鳴縣馬頭鄉。現為廣西師范學院民族民間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民俗學、宗教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廣西高校文科重點建設民俗學科學術帶頭人。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會員,廣西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廣西少數民族語文學會副會長,廣西壯學會副秘書長,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理事,廣西民族學會理事,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評審委員會特約專家。

研究方向:1、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研究;2、少數民族民間宗教信仰研究;3、民俗旅游文化研究;4、壯族古籍整理及研究


主要課程:(1)本科課程:民間文學概論;神話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學。(2)研究生課程:民間文藝學;民俗旅游學;田野調查方法;世界四大宗教;宗教哲學

論文代表作:
1、《壯族民間么教與布洛陀文化》 《廣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3期

2、《大明山龍母文化與華南族群的水神信仰》 《廣西師范學院學報》 2006年第3期

3、《劉三姐文化的人類學解讀》《河池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學術著作:
1、《水族故事研究》 廣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2、《壯族儀式歌謠與民俗文化》 香港天馬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

3、《壯族么文化研究》(30萬字) 民族出版社2006年

4、《壯族原生型民間宗教考察與研究》(合著)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

5、《布洛陀尋蹤》(合著) 廣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

6、《布洛陀:百越僚人的始祖圖騰》(合著) 外文出版社2005年

7、《龍母·大明山》(合著) 廣西民族出版社2006年

8、《壯族么經布洛陀影印譯注》(1-8卷)(副主編 統纂) 廣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

9、《仫佬族古歌 》(第二主編) 廣西民族出版社2007年

科研項目:
1、廣西少數民族宗教信仰與社會和諧研究 (國家社科課題07XMZ009)

2、壯族巫文化考察與研究 (廣西社科課題06FMZ008)

3、壯族師公文化集成(壯學叢書項目)

成果獲獎:
1、1998年12月獲曾憲梓教育基金會中國中等師范學校優秀教師獎

2、論文《談壯族排歌"排"的藝術》1988年12月獲廣西首屆民間文藝優秀成果獎,1990年1月獲首屆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成果優秀論文獎。

3、著作《水族故事研究》獲廣西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佳作獎,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第二屆學術成果佳作獎。

4、著作《壯族儀式歌謠與民俗文化》獲廣西民間文學(第三屆)優秀成果二等獎。

5、論文《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漢語文的障礙及消除對策》1999年6月獲全國第二屆教學與管理優秀論文評選一等獎

6、民族古籍整理《壯族么經布洛陀影印譯注》(1-8卷)2006年獲第五屆廣西人民政府銅鼓獎。

7、著作《布洛陀尋蹤》(合著)2006年獲廣西第九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8、論文《大明山龍母文化與華南族群的水神信仰》2007年獲南寧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廖揚敏,副教授

論文:

1、《詩經》的韻式與偶句韻成因探索,《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0(1):77-81

2、漢語話題及其范圍研究,《西南民族學院學報》(核心)2002(2):202-206

3、從《老子》的“有”與“無”看現代反義詞研究的缺陷,《廣西大學學報》(核心)2003(2):84-86

4、“馬蹄”源于古臺語質疑,《民族語文》(核心)2003(6):24

5、《老子》反義詞的顯示格式,《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4(2):165-168

6、《詩經》和《楚辭》中重言詞詞義演變規律淺談,《詩經叢刊》第九輯,2005(8):

7、“不-”新證,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二輯,北京師范大學民俗文化研究中心,2005(1)

8、“昭昭”釋義指暇,《廣西語言研究》第四輯,2006(12):12-13

9、《中華道藏-道德真經廣圣義》點校本指瑕,2006年中國訓詁學會上宣讀

10、“亭午”與“登對”,2006年12在桂林第五屆廣西語言學會上宣讀

11、“登對”考源,2006年12月,在南寧第11屆粵方言國際學術會上宣讀

課題:

1、《老子》反義詞研究,廣西“十五”規劃研究課題,主持人

2、地方性高師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語言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伍和忠主持的廣西“十一”規劃教改工程項目,參加者

3、漢語與及廣西少數民族語言接觸研究,李錦芳主持的中央民族大學985工程項目,參加者

 


       1984年7月畢業于廣西師范學院(原南寧師范學院)中文系,留校任教。1986年8月北上哈爾濱,在黑龍江大學中文系學習中國古代文學等碩士研究生主要課程。1991年2月下基層鍛煉,到欽州二中擔任中學語文教師,為期一年。1997年3月到廣西大學中文系學習語言學碩士研究生主要課程。1998年晉升副教授。2000年9月赴南京大學中文系做訪問學者,2001年9月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師從柳士鎮先生,2004年6月畢業,獲文學博士學位。2005年晉升教授。曾任廣西師范學院中文系辦公室主任、系副主任,現任文學院院長,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廣西語言學會副會長。曾獲廣西高校優秀共產黨員、廣西語言文字先進工作者、廣西師范學院優秀教師等稱號。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他確定了漢語歷史語法和方言語法的研究方向。開始時,他主要搞現代漢語和語言學理論的教學和研究,根底較淺,他也曾經浮躁過,為謀稻粱而急于發表沒有什么價值的東西。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和前輩學者的影響、教育,他認識到,做學問不能急于發表無關痛癢的論文,不能東拼西湊急于出書,而應該潛心于理論學習,做好學養的積淀,厚積而薄發,真正在自己的研究領域有所開拓,有所創新,有所貢獻。2001年,為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他報讀了南京大學柳士鎮先生的博士研究生,在導師的影響和指導下,他主要做漢語歷史語法方面的研究,從而將教學和研究領域轉向了古代漢語。他充分發揮自己曾從事過現代漢語教學和研究的特長,將共時的研究和歷時的探討結合起來。他對漢語"體"(aspect)范疇歷時發展演變的研究有一定的見解、深度和特色。2003年10月底,他被遴選到香港大學參加第四屆研究生語言學學術會議,論文《中古漢語的"卻"與"了"》在會議上交流并收入會后論文集。其專著《"嘗試"、"經驗"表達手段論》在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2005年在北京出版,前輩專家和師友給予了積極評價,認為"本書充滿理論思辨色彩","第一次甚為全面深入地探討了漢語'嘗試'、'經驗'表達手段的歷時演變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漢語'體'范疇研究中歷時研究方面尚嫌薄弱的缺憾","作者注意采用共時和歷時相結合,漢語與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外語相互印證、比較的研究方法……從方法到材料都有新意"(見該書封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同時,他還把研究的目光投向自己的家鄉方言,發表了《荔浦方言的"著"》、《荔浦方言的"V一下子"與"V一下子看"》、《荔浦方言的"NP1NP1未V1,NP2NP2未V2"句式》、《荔浦方言雙音名詞的AAB式重疊》等論文,并申報了相關課題,將繼續對此作深入、全面的探討。


        陳敢(1958),男,漢族,廣西合浦人。1988年畢業于廣西師范學院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1992年湖南師范大學研究生班肄業。1992年入西南師范大學進修,師從呂進先生研究現代詩歌,2003和2007年分別為北京大學和首都師范大學國內高級訪問學者。1988年大學畢業后去湖南省株洲師專中文系任教,1995年調入廣西師范學院,現為文學院副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廣西師范學院華文研究所副所長。并任中國新文學學會理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現代格律詩學會理事。在《外國文學》、《北京大學學報》、《文藝報》等國家權威以及核心期刊發表論文80多篇。
研究方向:中國新詩流派研究;中國現當代文藝思潮研究
主要課程
(1)本科課程:

中國當代文學史;新時期文學;當代文學專題研究

(2)研究生課程:

中國當代文藝思潮研究;當代詩歌流派研究

論文代表作
新詩研究:
①.《誰也不能宣告后現代主義的終結》,《外國文學》,2004年第四期;

②.《中國現代格律詩的回顧與前瞻》,《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一期;

③.《關于詩歌意象與修辭文本模式的創新》,《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8年第二期;

④.《論中國現代格律詩》,《北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國內訪問學者、進修教師論文專刊;

⑤.《略論戴望舒后期詩歌的創造與突破》,《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五期;

⑥.《新詩批評的批評》,《文藝報》,2009年9月3日,第二版;

⑦.《宏偉敘事與瑰麗意象的悲壯史詩》,《文藝報》,2004年4月15日,第四版;

⑧.《兩岸詩峰誰爭奇--沈奇及其感性詩學與節點批評》,《中國詩人》,2004年第四期

散文研究:
①.《散文題材紀實性芻議》,《南方文壇》,1992年第五期;

②.《論散文題材的現代性》,《理論與創作》,2000年第四期;

③.《論新時期女性鄉情散文》,《理論與創作》,1998年第五期;

④.《淺談現代散文的欣賞》,《廣西師院學報》,1988年第三期

學術著作
①.《詩歌審美心理導引》(兩人合著,第一作者),廣西民族出版社,2008年

②.《女性愛情詩論稿》(獨著),廣西人民出版社, 2009年

專業教材
①.《大學語文》,主要撰稿者,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②.《中國當代文學史參考資料》(兩卷本),任副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年

科研項目
①.《中國現代諷刺詩研究》,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合作主持者,2005年9月立項,項目號為AHSK03-04D25,已結題,2008年由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②.《地方院校學科建設和研究生教育體制改革研究--以廣西師范學院為例》,2006年4月立項,主要參與者,2009年8月結項;

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學管理隊伍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廣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為例》,2006年6月立項,項目編號:2009B074,主要參與者,在研課題。


       黃斌2002年畢業于廣西師范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2002年至2004年在廣西示范性高中玉林高中任教;2007年畢業于廣西師范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2010年畢業于上海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2012年晉升副教授,同年獲評為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術型碩士生導師、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學科教學(語文學科)導師。現為南寧市文藝理論家協會廣西師范學院分會副秘書長、廣西寫作學會會員、教育部"國培計劃"語文學科培訓導師。
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創意寫作學、戲劇影視文學、語文學科教學

教育科研
主要課程:
(1)本科課程:基礎寫作、黨政公文寫作、劇本寫作

(2)研究生課程:創意寫作學

學術成果
(1)從熱鬧到門道--以粵劇《老鼠嫁女》為例談傳統戲曲突圍的路徑,戲劇文學,2013年第3期;

(2)鑒賞辭典常銷的背后,出版廣角,2012年第7期;

(3)民族話劇文學的早期探索--以1932-1937定縣戲劇實驗為例,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 ;

(4)藝不分滿漢,曲中兼雅俗--戴全德散曲創作賞析,滿族研究,2012年第2期;

(5)《我儂說詩》版本與藏抄,中國詩學(總第十六輯),2012年6月;

(6)清代宗室詩歌的重要選集-兼談山師藏本《白燕棲詩草》,民族文學研究,2011年第5期;

實踐成果
(1)考研復習材料的擇取與利用,求學·考研,2011年第9期

(2)學術生涯從哪開始----教你如何進行讀研學術規劃,求學·考研,2011年第1期;

(3)中學作文指導:深入思考生活,收錄于《中學語文教育實踐教程》(陳玉秋編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年)。

學術著作
撰寫了《巧讀·快讀 大家叢書》(林徽因卷),廣西人民出版社,參與撰寫了《明清散曲鑒賞辭典》(趙義山主編,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二書正在出版中。



       謝娜菲,女,廣西師范學院(南寧師范大學)國際文化與教育學院漢語國際教育教研室主任,1996年畢業留校,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始終把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貫穿在工作中,曾多次獲得學校頒發的“優秀共產黨員”“三育人先進個人”“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創優先進個人”“優秀班主任”“優秀實習指導老師”等榮譽稱號。
講授的課程有《世界文學及比較文學》、《東方文學專題研究》、《外國文學史》、《世界文化概論》及留學生聽說讀寫等系列課程。

       羅小鳳,筆名羅雨,女,1980年臘月出生于湖南武岡。詩人,評論家,學者,文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詩歌研究。廣西作家協會會員、廣西文藝理論家協會會員、南寧市文藝理論家協會會員、桂學研究會會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網特約記者。參與編選《中國年度優秀詩歌》《中國詩歌年選》等選本;著有《中國新文學史一百年》教材與"作品導讀"各1本(合著,任副主編)。
個人經歷:
1980年臘月出生于湖南武岡。

2003年9月考入廣西師范大學文藝學專業碩士研究生,2006年獲得文學碩士學位;

2006-2008年于廣西梧州學院從教,擔任寫作教研室主任;

2008年9月考入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師從王光明教授,2011年獲文學博士學位;

2011年7月入廣西師范學院文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擔任中國現當代文學和語文學科教學兩個專業的碩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現當代詩歌研究

出版作品:
參與編寫《中國新文學史》教材與作品導讀各1本(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任副主編;

參與編選《九博士聯合編選中國年度優秀詩歌》《中國詩歌年選》等選本

課題:
(1)主持項目: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930年代新詩對古典詩傳統的再發現傾向研究",項目批準號:12YJC751057;

2013年度廣西教育廳教育改革項目"駐校作家制度:當下高校文學教學改革的新路徑之研究與實踐"。

(2)參與項目(4項):

廣西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廣西70后女性小說家作家群研究)(已結題,項目批準號:06FZW009,主持人:費振剛、鄧玉蓮);

廣西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中國現當代文學中的廣西形象"(在研,項目批準號:11BZW005;主持人:李仰智)

廣西教育廳課題"文化生態視野下的西江文學研究"(在研,項目批準號:201106LX572;主持人:鐘世華 );

廣西梧州學院"2008年度院級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在研,項目批準號:wyjg2008A002;主持人:鄧玉蓮)

獲獎情況:
1.獲第十二次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獲獎論文:《被遮蔽的承傳--五四時期新詩與傳統的關系探察》(省部級,授予單位: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委員會);

2.獲廣西第九屆文藝評論獎三等獎,獲獎論文:《被遮蔽的承傳--五四時期新詩與傳統的關系探察》(省級,授予單位:廣西文聯)

3.獲廣西婦女聯合會"先進性別文化建設"征文賽三等獎,獲獎論文:《"超性別":女性詩歌話語新策略--當下女性詩歌的一種性別策略》(省級,授予單位:廣西婦女聯合會)。

論文代表作:
1.《古典詩傳統的再發現--1930年代新詩的一種傾向》,《文學評論》2012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2期全文轉載,《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13年第4期全文轉載,《新華文摘》2013年第4期"論點摘編"。

2.《被遮蔽的承傳--五四時期新詩與傳統的關系探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1年第1期全文轉載(原載《江漢大學學報》2010年9月)

3.《從非個人化到"感覺"--卞之琳對古典詩傳統中"感覺"的再發現》,《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3年第4期

4.《姿態美學的建構--何其芳對古典詩傳統的再發現》,《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12年第6期

5.《"來自靈魂最本質的聲音"--吉狄馬加詩歌中靈魂話語的建構》,《民族文學研究》2011年第6期

6.《追蹤詩的精靈--詩學家吳思敬淺論》,《文藝爭鳴》2012年5月刊

7.《論壯族作家馮藝的散文藝術》,《民族文學研究》2013年第2期

8.《"晚唐詩熱"現象的詩學啟示透析》,《南方文壇》2011年第3期

9.《新世紀以來廣西的新詩發展傾向與困境探察》,《南方文壇》2012年第2期

10.《震出來的詩潮--從《詩刊》"抗震救災詩專號"及"地震詩潮"看詩歌的社會功能與藝術功能之關系》,《詩刊》2009年5月上半月等

專家評語:
謝冕評語:

羅小鳳是一位創作、評論和學術研究同時并舉的全面發展的新學者,以突出的創作成就和富于個人"發現"的學術成果成為"80后"中成績突出的優秀者。

吳思敬評語:

她的現當代文學,尤其是現當代詩歌研究與創作,已取得可喜的成就,并開始被學術界所矚目,這是很難得的。

費振剛評語:

"80后"博士羅小鳳不僅研究與評論詩歌,自己也創作詩歌,以其數十篇公開發表的論文、評論和數百篇的文學作品顯示了其多方面的杰出才華。

        賓恩海,男,1965年8月出生,廣西全州縣人。1982年7月考入廣西師范大學中文系,1986年7月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1999年9月至2000年7月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跟隨指導老師溫儒敏教授完成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課程學習。1994年、2002年、2004年先后在河南大學中文系、蘇州大學文學院、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參加國家教育部舉辦的高等學校“中國現當代文學”中青年骨干教師培訓班和“新世紀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與創新”高級研討班學習結業;1995年9月被廣西人事廳、廣西教委授予“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教師”榮譽稱號。1997年1月獲廣西師范學院第二屆優質課獎。1997年4月出席"廣西首屆百名青年作家創作會"。現為廣西師范學院重點骨干教師、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等學校教師資格專家審查委員會委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魯迅研究學會會員。現任廣西師范學院文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在權威期刊《文學評論》(北京)、《學術月刊》(上海)和核心期刊《北方論叢》《思想戰線》《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以及《臺灣詩學季刊》《聞一多研究集刊》等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全文轉載2篇。
一、主要研究方向:中國現代文學的文化特征,魯迅作品與思想。
主要學術獎項:學術著作《中國現代文學的文化闡釋》獲得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頒發的廣西第十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學術論文《對現代文學研究的“職業化”傾向的反思》獲得第八屆廣西文聯“文藝評論獎”二等獎、學術論文《略論魯迅的詩人氣質》獲得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評選三等獎。為本科生開設的課程: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中國當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中國現代文學專題研究;魯迅研究;中國現代文學流派研究;魯迅《野草》研究;中國現代文學問題與方法;中國現代文學名著研究。為碩士研究生開設的課程: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方法論;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概論;中國現代文學的文化闡釋。
二、為留學生開設的課程:中國現代文學簡史;中國書法;高級漢語口語。
三、學術著作《中國現代文學的文化闡釋》(獨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4月。(北京《文藝報》、上海《文匯讀書周報》、《廣西大學學報》、《廣西日報》、《南方文壇》和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現當代文學文摘卡》“新書架”先后發表文章評介其學術專著,為學術界所矚目。)
四、專業教材  1、《中國現代文學流派概論》(個人編著),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2、《中國現代文學學習指導》(合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年)。
3、《中國現代文學》(合編,山東大學出版社,1992年)。
4、《中國現代文學教程》(任副主編,天津教育出版社,1993年)。
五、學術論文代表作 (一)中國現代文學的文化特征研究方面1.《對現代文學研究的“職業化”傾向的反思》,權威期刊《文學評論》(北京)2007年第3期。2.《中國現代散文的文化特征谫論》,權威期刊《學術月刊》(上海)2007年第3期。3.《政治文化與茅盾30年代的小說創作》,核心期刊《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11期。4.《試論聞一多詩歌的文化特征》,武漢大學《聞一多研究集刊》1997年第1、2期(總第8輯)5、《文學研究的另一種視角:陳平原〈小說的書面化傾向與敘事模式的轉變〉》,核心期刊《北京大學學報》(2000年S1期)。6.《馬克思主義悲劇觀的一個歷史課題:與拉薩爾的分歧》,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1995年第1期全文轉載。7.《朱自清語文教育思想初探》,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中學語文教學》1995年第11期全文轉載。8.《"吾生愛慟哭之朦朧":李金發愛情詩之研究》,《臺灣詩學季刊》第37期(2001年11月)(二)魯迅作品與思想研究方面1.《論魯迅[野草]的生命意識》,核心期刊《北方論叢》2006年第3期。2.《魯迅[野草]的現代主義因素探析》,核心期刊《思想戰線》2006年第5期。3.《略論魯迅的詩人氣質》,核心期刊《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7期。4.《試論魯迅小說與中國傳統文化》,核心期刊《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7年第1期。5.《試論魯迅小說與故鄉的民間文化》,核心期刊《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年第6期。
六、科研項目 1、《另一種思想姿態:朱自清新探》(主持人),廣西師范學院青年教師科研基金項目,項目起止時間為1999年1月至2000年6月。2、《中國現代散文的外來影響研究》(主持人),廣西教育廳科研項目,項目起止時間為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3、《政治文化與中國三十年代小說》(主持人),廣西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研究課題,批準號為04FZW005,項目起止時間為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4、《中國新詩的興起發展與外來影響的關系研究》(主持人),廣西教育廳科研項目,項目起止時間為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5.《新題材歷史小說的敘事范疇研究》(主要成員),2011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西部項目),批準號為11XZW013,項目起止時間為2011年7月1日至2014年7月1日。6.《中國現當代文學中的“廣西形象”》(主要成員,排名第二),2011年度廣西“十二五”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為11BZW005,項目起止時間為2011年2月28日至2013年2月28日。
七、成果獲獎 1、1993年2月,個人承擔完成的《中國現代文學課程教學的改革》,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高校教學成果校級二等獎。2、1993年7月,學術論文《周作人〈烏篷船〉旨趣芻議》榮獲廣西中國文學學會1990年--1993年度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3、2000年8月,學術論文《略論劉云若〈春風回夢記〉的文化形象和文化理想》,榮獲廣西師范學院"新世紀學術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4、2004年10月,學術論文《略論魯迅的詩人氣質》,榮獲第三屆廣西青年學術年會優秀論文評選三等獎。5.2008年,學術著作《中國現代文學的文化闡釋》獲得由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頒發的廣西第十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著作類)。6.2010年,學術論文《對現代文學研究的“職業化”傾向的反思》獲得第八屆廣西文聯“文藝評論獎”二等獎。6、演講、板書方面曾勇奪校級大賽一等獎。在硬筆書法創作方面尤喜好自我任意揮灑,用筆飛揚飄蕩,自成一格,1988年參加全國第四屆鋼筆書法大賽榮獲青年組優勝獎,此后30多次在全國書展與大賽中獲獎。現任中國當代硬筆書法家協會理事,其硬筆書法作品和傳略已收入《中國硬筆書法家辭典》(浙江大學出版社,1990年)《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3年)等。有部分詩歌作品《秋樹與小河》《雪吟》《黃昏》《心血》《冬日不寂寞》等與隨筆《關于橄欖樹》《說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也談周揚、周立波系周瑜后裔》《論【廢都】》《悼我的老師伍純道教授》《寂寞的笑容:胡適“整理國故”芻議》《尋找朱自清子女們的背影》等在《中國校園文學》《蘆笛》等報刊上發表。

李志元(1967.12~ ),筆名斯如,漢族,重慶市榮昌縣人。當代詩人、作家、詩歌評論家。先后就讀于西華師范大學(原四川師范學院)、西南大學(原西南師范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北京師范大學,獲博士學位。有流浪、經商及任中學教職等經歷。熱愛寫作,著有詩集《夜游神之歌》、《且》,中篇小說《土地》、《種子》、《懸崖》,隨筆集《那個年代,這個年代》,學術專著《當代詩歌話語形態研究》等。1998年移居南寧。現為廣西師范學院文學院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
1.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新詩
2.開設課程
(1).本科課程:《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中國新詩史》、《當代詩歌話語形態研究》。
(2).研究生課程:《中國現代詩學》、《當代文學學術前沿問題研究》。
3.論文:

(1).《燃燒遠遠不只是一次命名》,《關于一個詩人》,百花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

(2).《對非份之想的反問和反制》,《詩歌報月刊》1997年第5期。

(3).《不容忽視的新詩形式問題》,《重慶日報》1997年9月10日“文學評論”專欄。

(4).《誰在說話》,《東方晨報》1998年3月10日副刊。

(5).《舌頭的自治:“第三代詩”品質重審》,《中外詩歌研究》1998年第3輯。

(6).《幽居·身體·想象力集中營》,《今日文壇》2001年秋之卷。

(7).《終極的現代性與身體》,《烏江文學季刊》2001年第1期。

(8).《嘴唇在四季熏風中發亮》,《重慶經濟報》2002年8月25日副刊。等
4.著作:

(1).《當代詩歌話語形態研究》,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7月版。

(2).《文學家的故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版。

(3).《低詩歌批判》,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07年11月版。

5.專業教材:

《新中國文學史》(上、下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11月版,撰寫“詩歌”專章,約100000字。

6.科研項目:

(1).《中國當代探索詩歌的語言研究》,廣西師范學院青年教師科研基金項目。

(2).《市場經濟與中國新詩》,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科研項目。

(3).《廣西網絡化文學發展及其生產、傳播與消費》,廣西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

7.獲獎:

(1).2000年5月被評為1999年度廣西師范學院優秀班主任。

(2).2000年9月被評為1998-2000學年度廣西師范學院“三育人”先進個人。

(3).2006年10月,詩作《風中的四月》獲得由國際漢語詩歌協會和《詩潮》雜志社聯合主辦的首屆全國高校詩歌大獎賽一等獎。

(4).2008年12月,論文《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詩歌敘事》獲得廣西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5).2010年11月被評為2010年度廣西師范學院工會工作積極分子。


 


        石勇,1991-1995年在廣西師范學院中文系學習,獲學士學位。1998-2001年在廣西大學中文系學習,專業為古籍整理,導師滕福海教授,獲文學碩士學位。
研究方向:文字學,訓詁學,古籍整理。
主要課程:(1)本科課程:古代漢語,中國漢字學,訓詁學。(2)研究生課程:訓詁學
論文代表作:
  1. 郭錫良主編《古代漢語》指瑕,廣西語言研究(第三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 家居什物詞源淺探,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5.2
  3. 重新審視"右文說",廣西語言研究(第四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4. 從同源詞定義的嬗變同源語研究理論的進步,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7.1
  5. 略論柳州得名及柳江名稱沿革,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3
  6. 戴欽生平及著作考,廣西社會科學2007.5
  7. 試析《如夢令》"爭渡"的音義,閱讀與寫作2005.4
  8. 《蘭亭集序》中的異文辨析,閱讀與寫作2009.1
學術著作:《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參加整理,中華書局2010《戴欽詩文集校注》,巴蜀書社2011
專業教材:《漢語學習與應用》(教師用書),語文出版社2005
南寧師范大學

添加南寧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南寧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南寧師范大學報錄比、南寧師范大學考研群、南寧師范大學學姐微信、南寧師范大學考研真題、南寧師范大學專業目錄、南寧師范大學排名、南寧師范大學保研、南寧師范大學公眾號、南寧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南寧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南寧師范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