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經濟貿易學院2020年研究生招生簡介

發布時間:2020-04-21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經濟貿易學院2020年研究生招生簡介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經濟貿易學院2020年研究生招生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經濟貿易學院2020年研究生招生簡介 正文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是1995年6月由原廣州外國語學院(原國家教委直接管理的3所外語院校之一)和原廣州對外貿易學院(原國家外經貿部直接管理的4所外貿院校之一)合并組建的廣東省涉外型重點大學。學校地處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華南地區經濟中心廣州,轄3個校區,總面積2292畝,其中北校區位于白云山北麓,占地939畝;南校區位于廣州大學城,占地1095畝;大朗校區位于大朗,占地258畝。校園內綠樹成蔭,小橋流水,鳥語花香,環境幽雅,空氣清新,是陶冶情操、求學、授業的理想之地。學校是中國恢復研究生制度后較早獲得碩士、博士授予權的單位之一。學校現有1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和7個省級重點學科。擁有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外國語言文學、應用經濟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擁有外國語言文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統計學等1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5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此外,還有國際商務、工商管理、翻譯等11個專業學位碩士點。
一、 學院簡介
經濟貿易學院的前身為廣州對外貿易學院,是全國國際貿易學科協作組發起成員,也是國際貿易學科組常務理事單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應用經濟學為廣東省攀峰重點學科?,F有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下設經濟史、世界經濟、區域經濟學、財政學、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國民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和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九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擁有1個國際商務專業碩士學位點(MIB)。學院擁有一批優秀的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導師,其中大多數導師具有海外博士、博士后或訪學等留學經歷。
二、 博士學位點簡介
(一)國際貿易學
本學科以全國國際商務專業學位研究生教指委委員、經濟與貿易類專業教指委委員、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培養工程”培養對象等高層次人才為骨干,學科團隊的職稱、年齡、學歷、學緣結構合理,成果豐碩。
本學科歷史悠久,跟蹤國際貿易理論前沿,重點探討培育國際競爭優勢和貿易強國建設、外貿轉型升級、統籌國際國內貿易規則和開放型經濟建設等重大問題,注重對外貿易政策研究,形成了鮮明的研究特色及優勢。近年來,先后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打造陸海內外聯運,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關項目“培育我國國際競爭新優勢、建設貿易強國的戰略路徑研究”等重大項目和國家基金項目,產出了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多份調研與決策咨詢報告獲得國家領導人、部委和廣東省領導批示。
(二)區域經濟學
本學科方向以“開放廣東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重大問題為導向,在廣東外向型經濟發展、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空間要素優化配置與廣東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區域創新體系與營商環境優化等領域已奠定堅實研究基礎。近年來圍繞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廣東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舉措,在粵港澳經貿合作與協同發展、廣東自貿區建設及粵港澳大灣區經濟一體化研究方面形成鮮明研究特色。本學科主要優勢在于:依托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和“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創新中心”,擁有一支高水平研究團隊,承擔多項相關領域的國家重大項目與廣東省重大戰略決策咨詢項目,在服務廣東對外開放、廣東經濟轉型升級,以及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等領域提供智庫支持。
(三)產業經濟學
本學科以“開放經濟條件下的產業轉型升級”這一重大問題為導向,聚焦于全球化背景下的產業演進與產業組織變革、服務經濟與產業轉型升級、適應開放經濟新體制的產業政策選擇等領域;以“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重大項目為牽引,研究新常態背景下產業發展態勢與產業結構升級;順應服務業跨國轉移趨勢,關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締造,注重現代服務業理論研究;在開放經濟條件下,研究企業組織變革如何應對產業轉型。致力于服務我國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企業轉型升級以及“走出去”等戰略需求。
本學科擁有省級文科重點研究基地“粵商研究中心”、省港澳辦大灣區研究基地“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省決策咨詢研究基地“國際服務經濟研究中心”,長期跟蹤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演進與產業組織變革,服務于“一帶一路”戰略、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以及廣東企業國際化戰略。本學科有1名青年珠江學者,5名“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近年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獲得國家級重大重點課題2項,國家級一般項目10余項;提交決策咨詢報告16份,獲中央政治局常委批示1份,政治局委員批示2份,省市政府領導批示10份。
、碩士學位點簡介
(一)經濟史
經濟史碩士學位點擁有碩士生導師3人,其中教授2人,具有博士學位3人。本學位點的特色和優勢:將計量經濟史研究與經濟理論前沿相結合,立足解決現實經濟發展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利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對已有文獻中缺失的關鍵數據進行測算,并對經濟學說的邏輯結構重新檢驗,澄清或修正某些經濟理論的前提假設和結論,為我國制定貿易政策、貨幣政策與建設中國市場經濟理論提供歷史經驗與理論基礎。近五年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縱向與橫向項目10余項,出版學術著作3部,并在《管理世界》、《中國經濟史研究》、《經濟學動態》等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獲教育部全國高校人文社科獎一項。學科帶頭人劉巍教授的計量經濟史研究有獨到建樹,在經濟學理論的補充和修正方面有諸多探索。
(二)世界經濟
世界經濟碩士學位點擁有碩士生導師6人,其中教授3人,具有博士學位6人。本學位點的特色和優勢:將世界經濟研究、西方經濟學研究同中國經濟現實相結合,立足解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問題。主要研究歐洲一體化進程、美國與加拿大等國的宏觀經濟政策、東盟及亞洲主要國家的經濟合作機制、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同時借鑒西方經濟學對制度變遷、經濟轉型中的政府定位、宏觀經濟政策的分析方法,結合拓展傳統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范疇,為解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的重大問題提供國際比較與理論支撐。近五年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縱向與橫向項目50余項,出版學術著作10余部,并在《經濟研究》、《世界經濟》等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80余篇。學科帶頭人張昱教授擔任廣州國際商貿中心重點研究基地主任,至今出版學術專著3部,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成果多次獲省市獎項。
(三)區域經濟學
區域經濟學碩士學位點歷史悠長,師資力量雄厚、研究特色鮮明?,F有碩士生導師8人,其中教授5人,具有博士學位8人。經過長期積累,已經在產業轉移與區域經濟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粵港澳經貿問題研究、城市化與城市群經濟等領域形成研究特色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方向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縱向、橫向項目3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6部,多篇學術論文發表在Applied Economics等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同時,學術團隊還積極參加政府決策咨詢項目研究,為廣東省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學科帶頭人劉力教授在《南開經濟研究》、《國際貿易問題》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出版專著和教材3部,主持完成多項省部級項目;李鐵立教授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和邊境效應研究領域見長、在Applied Economi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主持完成多項廣東省政策研究和外經貿轉型升級研究項目。
(四)財政學
財政學專業學科建設歷史悠久。從廣東省財稅中專到廣東省財稅??茖W院再到并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財政學專業走過了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積累了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廣泛的學科發展人脈,在廣東省財稅領域享有較高的學術地位。目前,財政學碩士學位點擁碩士生導師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名,具有博士學位6人。此外,還有5名在廣東省財稅部門從事實踐工作的專家被聘為兼職碩士生導師,為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學位點的特色與方向為:一是緊密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借鑒和吸收國外的理論成果,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政基礎理論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二是圍繞財政經濟工作中的重點、熱點、難點問題,以創新的意識,扎扎實實地開展形式多樣的調研活動,進行政策研究,積極探索財政改革與發展的新思路;三是著重對省以下財稅體制改革中的重大問題進行跟蹤研究,如預算制度改革、農村稅費改革、自貿區稅收制度等,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近五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等課題30余項,在《管理世界》、《財貿經濟》等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
學科帶頭人王麗婭是中國城市金融學會理事會理事、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李傳喜教授在“國際稅收”和“稅務稽查”方面有獨到建樹,在國內財稅理論界和實務界享有較高聲譽。
(五)產業經濟學
產業經濟學學位點的特色與優勢為:研究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產業發展態勢與產業結構升級;順應服務業跨國轉移趨勢,關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締造,注重現代服務業理論研究;研究產業轉型升級背景下的企業戰略變革。本學位點擁有碩士生導師13人,其中教授7人,具有博士學位13人。近五年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課題30余項,在《經濟學季刊》、《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等發表論文70余篇。本學位點并擁有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粵商研究中心,為國內該研究領域唯一省級基地。
學科帶頭人隋廣軍教授曾為國家重點學科產業經濟學科召集人,出版《產業演進及其微觀基礎研究》等著作8部,兼任中國工業經濟學會副理事長。
(六)國際貿易學
國際貿易學是我校的傳統學科,辦學歷史悠久,學術團隊有良好分工協作的傳統,擁有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創新中心、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際經濟貿易研究中心、國際服務外包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國際服務外包研究院。國際貿易學碩士學位點擁有碩士生導師22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人,具有博士學位17人。該學位點的特色與優勢為:致力于國際貿易理論創新和對外經濟貿易政策研究,積極探討粵-港-澳經貿關系、廣東與東盟經貿合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等問題,并積極探索開放型經濟、對外經貿競爭力、轉變外貿增長方式和促進經濟發展等現實問題,為政府外經貿決策、企業貿易實務和“走出去”提供咨詢。近五年承擔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課題70余項,在《國際貿易問題》等期刊發表論文120余篇,獲教育部全國高校人文社科獎一項。
學科帶頭人陳萬靈教授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主持兩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關項目;李曉峰教授于韓國慶熙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長期從事國際貿易理論與跨國經營方面的研究。
(七)勞動經濟學
勞動經濟學現有碩士生導師2名,均具有博士學位。勞動經濟學設置三個研究方向:一是就業促進理論與政策研究。二是人力資本理論研究。本研究方向結合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國際貿易學等學科,在相關問題上開展交叉研究,形成人力資本與貿易增長研究、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增長研究、人力資本與產業轉型研究等優勢特色研究方向,通過交叉研究實現就業促進理論與政策研究創新。三是工資與收入分配理論研究。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是在開放經濟條件下研究國際貿易、FDI以及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中國勞動者工資和收入分配的變化規律與特點。
學科帶頭人張建武教授長期從事勞動經濟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主持國家級、省部級研究課題30余項,發表學術研究論文50余篇。
(八)國民經濟學
國民經濟學現有碩士生導師2名,均具有博士學位。國民經濟學設置三個研究方向:一是宏觀經濟運行與管理,致力于研究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擴大對外開放與國內經濟增長、生產率提升、勞動就業及收入分配的關系、以及區域經濟的不平衡發展與相關政策協調;二是致力于經濟體制創新與經濟發展趨勢、經濟結構轉型、結構變化內在規律和發展因素各種內在關系的研究;三是開放發展戰略與政策,致力于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研究國際貿易、外商直接投資、對外直接投資與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問題,以及企業“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合作的戰略選擇問題。
學科帶頭人姜巍教授近幾年主持省部級項目3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教育部重大項目4項,出版個人專著1部、在《改革》、《國際貿易問題》、《國際經貿探索》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
(九)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現有碩士生導師2名,均具有博士學位。本學位點設置三個研究方向:一是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及規劃,包括協調發展研究、區域可持續發展規劃以及項目選址和產業空間分析等;二是資源與環境經濟數量研究,包括資源與環境經濟數理化和量化模型研究、環境價值和污染損害核算、決策支持研究以及國際比較等;三是低碳經濟研究,包括碳核算、碳減排、碳定價、碳交易、成本分析和低碳發展研究等。本領域學術團隊與歐盟國家、澳大利亞和聯合國相關機構有長期的合作關系,近年來在SSCI和SCI國際權威刊物和聯合國下屬機構發表論文20余篇。本領域培養的研究生面向政府宏觀管理部門、環保與資源管理部門、統計機構、國內外高校和科研機構、評估咨詢機構和其他企事業單位。
學科帶頭人符淼教授近幾年主持國內省部級以上項目5項、境外研究課題3項,在Applied Geography等SSCI國際期刊上發表論文8篇,在《經濟學(季刊)》等國內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為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愛爾蘭環保局和國內政府機構提供研究報告多篇。
、課程設置、學術活動和實踐教育
(一)課程設置
學術型研究生課程設置注重經濟學基礎理論學習和經濟學研究方法的訓練,課程體系既參考了國際化標準現代經濟學課程設置,也結合了國內研究生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主要開設了高級微觀經濟學、高級宏觀經濟學、高級計量經濟學、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中級計量經濟學、數理經濟學、經濟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等。以上大部分課程授課教師均為校內中青年學術骨干,部分課程引進國外知名大學教授授課。如我院云山講座教授(美國西弗杰尼亞大學)姚豐博士主講《高級計量經濟學》等。
(二)學術活動
為適應我校“研究型”和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學院為研究生開展學術性活動和實踐性活動。學術性活動有:參加海內外著名專家學者講座、廣東省或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研究生學術論壇、經濟貿易學院舉辦的各種學術沙龍和國內外學術研討會。學校提供一定的經費資助研究生參加國內外學術研討會
(三)實踐教育
實踐性活動有:赴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廣東國際經貿發展中心、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實習。這些活動滿足了不同學生偏好,是培養研究生應用能力的有效措施。
五、研究生培養質量
(一)研究多次獲國家級、省級和校級獎勵
近五年來,學院學術型研究生在《Emerging Markets Finance&Trade》、《經濟研究》、《國際貿易問題》、《經濟社會體制比較》等刊物上發表論文300余篇。多人次榮獲國家級、省級和校級獎勵,16位學術型研究生獲得國家獎學金;4篇學位論文獲廣東省優秀碩士論文,其中2014年度為應用經濟學科廣東省內獲此榮譽最多的院校;11人獲南粵優秀研究生稱號;1人獲廣東省優秀學生稱號,每學年20余人次獲校級獎勵。
(二)畢業繼續深造攻讀博士學位
我院碩士研究生積極深造,近五年應屆畢業生考入國內一流經濟學科院校近20人,主要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對外經貿大學以及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等知名海內外高校。
(三)近三屆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就業情況
近三屆我院學術型碩士研究生一次性就業率平均高達100%,主要就業地區集中在廣州、深圳及省外;主要就業行業分布在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等金融行業及行政、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
六、國際治理創新研究生項目
2017年,我校國際治理創新研究院、研究生院、國際交流處、經貿學院等多個部門通力合作,與美國馬里蘭大學聯合創辦了“國際治理創新碩士研究生”項目,項目由國家留學基金委立項,每年全額資助10名研究生前往美國一流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國際治理創新研究生項目以熟悉國際管理知識、把握國際發展趨勢、強化戰略布局能力、樹立全球領導意識為培養目標,為我國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和全球經濟治理,培養既了解中國國情,又通曉國際規則,熟悉國際政治、外交、法律、經濟和管理的復合型高端人才。我校對該項目采用“2+1+1”的創新性的人才培養模式,面向全校所有專業的碩士生進行選拔,前兩年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習、第三年在美國馬里蘭大學學習,將分別獲得兩所大學的碩士學位。第四年部分優秀畢業生,將有機會被推薦到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以及美國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等實習工作半年到一年。
目前該項目主要由國際治理創新研究院和我院承擔相關管理工作。近兩年來我院9名碩士研究生通過筆試、面試等程序成功從數百名報名的學生中突圍,獲得留基委資助赴美國馬里蘭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添加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考研分數線、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報錄比、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考研群、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姐微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考研真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專業目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排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保研、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公眾號、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guangdongwaiyumaoyidaxue/yanjiushengyuan_254096.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