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官網

更新時間:2022-01-29 10:34:49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Add 重慶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重慶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重慶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重慶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重慶大學官網來自重慶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重慶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重慶大學考研報考有用。

重慶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官網:

重慶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重慶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簡介:
重慶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原動力工程系,曾先后更名為熱力工程系、熱能工程學院、動力工程學院))始于1937年的重慶大學工學院機械系動力科,是全國最早的熱科學與工程科研教學研究基地之一。1952年,在重慶大學機械系動力科和西南工業專科學校機械科的基礎上成立重慶大學動力工程系,笪遠綸教授(1936年MIT博士)任首任系主任,首屆四年制熱能動力裝置本科專業開始招生。1961年,首次招收研究生。
在笪遠綸教授的帶領下,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原動力系)老一輩教師如金錫如、趙澤倫、肖達人、周其鑒等以他們先進的教育思想、嚴謹的治學態度和一絲不茍的作風,培養了大批人才,在全國動力工程學科領域中享有很高的聲譽,為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涌現出一批國內外知名度較高、影響較大的專家教授,如辛明道、曾丹苓教授等。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現有“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入選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入選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項目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入選者、重慶市“巴渝學者”特聘教授等。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86名,其中教授39名、博士生導師42名、副教授31名。99%以上教師具有博士學位,75%以上教師具有海外經歷。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曾先后設有電廠熱能動力、熱工儀表及自動化、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制冷與空調低溫技術、核工程與核技術、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等本科專業。1998年以來,按照教育部專業目錄調整,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現有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國家級優勢特色專業)、核工程與核技術、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儲能科學與工程等四個本科專業。
1983年,工程熱物理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工程熱物理獲博士學位授予權;1993年,熱能工程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95年,制冷與低溫技術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97年,動力機械工程獲碩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熱能工程獲博士學位授予權,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獲批;2005年,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獲一級博士學位授予權(覆蓋工程熱物理、熱能工程、動力機械及工程、制冷與低溫工程、流體機械及工程、化工過程機械等六個博士及碩士學位授權點)。1996年,工程熱物理學科被評為省重點學科,2007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2007年,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獲重慶市一級重點學科;2011年,核工程與核技術獲一級碩士學位授予權并獲重慶市重點學科。“低品位能源利用技術及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9年批準立項建設,2012年通過建設期驗收并正式掛牌運行。2017年作為重慶大學智慧能源學科群主干學科進入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
學院現有熱流科學系、熱能與動力工程系、核工程與核技術系、新能源與儲能系、院中心實驗室(其中包括熱動類專業自主創新實驗室、核科學及核技術實驗室、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實驗室)、重慶市熱工重點實驗室,設有工程熱物理、仿真工程、能源與環境、制冷與低溫技術、熱力學及節能技術等5個研究所。學院已發展成為多層次、全方位的熱科學與能源動力工程博士、碩士、本科教學和科學研究基地。
辦學總體思路: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教育規律,以本科教育為基礎,以研究生培養為重點,發揚傳統學科優勢,主動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立足西南、服務全國、面向世界,以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核能科學與技術學科、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為依托,與環境、材料、信息和管理等學科交叉,建設特色突出、國際知名的研究教學型能源動力學院。
發展目標:近期,在清潔能源及低品位能源研究方向達到國內領先的水平并具有一定國際知名度;造就一批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中青年學術骨干;建設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并為實驗室升級做好基礎性準備。中長期,建立特色鮮明的能源轉換利用和新能源開發技術學科體系;建成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建成國內一流的低品位能源利用技術及系統、清潔能源動力系統與新技術創新平臺;建成國家重點實驗室。
 
重慶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聯系方式:
地址:重慶市沙坪壩區沙正街174號 郵編:400044
電話:(023)65102473
傳真:(023)65102473
Email:cte@cqu.edu.cn
 
重慶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發展歷程:
1937   重慶大學工學院機械系動力科成立;
1952   在重慶大學機械系動力科和原西南工業專科學校機械科的基礎上成立重慶大學動力工程系;招收首屆四年制熱能動力裝置專業本科生;
1955   熱能動力裝置專業改為五年制;
1958   重慶大學外語教研室并入動力系;中共動力系總支委員會成立;
1959   招收內燃機專業本科生;前蘇聯學者別林斯基來系舉辦熱力網研修班;
1962   內燃機專業在調整中撤銷;
1966   文革開始,工、軍宣隊進駐,停止招生;
1972   恢復動力工程系,招收首屆工農兵學員;熱工儀表及自動化專業開始招生;
1977   恢復全國統一招生,設電廠熱能動力工程專業,學制四年;外語教研室調回基礎部;內燃機專業相關教職工調往機械系;
1978   工、軍宣隊撤離;工程熱物理專業招收首屆碩士研究生;
1979   動力系熱工儀表及自動化專業與其它系的兩個專業一起組建成立重慶大學自動化系(現為重慶大學自動化學院);
1981  工程熱物理本科專業開始招生;動力工程系更名為熱力工程系;
1982  工程熱物理獲碩士學位授予權;重慶大學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成立;
1985   熱能工程本科專業開始招生;
1992   熱能工程獲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3   制冷與空調本科專業開始招生;電廠熱能動力工程獲碩士學位授予權;“火電廠微機仿真工作站的開發及應用”項目獲國家教育委員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996   工程熱物理被評為省重點學科;制冷與低溫工程獲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8   動力機械及工程獲碩士學位授予權;熱力工程系更名為熱能工程學院;
1999   獲準成立熱工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2000   熱能工程學院更名為動力工程學院;
2001   學院成為全國動力工程領域工程碩士教育培養協作組組長單位;
2002  “先進能源動力技術及系統”成為國家“十五”“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擴展表面強化傳熱機理與特性研究”獲重慶市自然科學二等獎;“鋁電解預焙槽煙氣焙燒啟動方法及裝置”獲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熱力發電廠》教材獲能源部優秀教材一等獎;
2003   熱能工程獲博士學位授予權;建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2005   獲國家“985工程”“清潔能源動力系統與新技術研究中心”創新平臺建設;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獲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
2006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獲準為重慶市一級重點學科;“十五”“211工程”子項目通過驗收;《工程熱力學》、《熱力發電廠》、《泵與風機》教材被列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2007  工程熱物理獲準為國家重點學科;熱能與動力工程本科專業獲準重慶市特色專業;核工程與核技術本科專業開始招生; “冷風射流機研制及其在機加工中的應用”獲重慶市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2008   “清潔能源動力技術與新技術”列入學校 “十一五”“211工程”國家立項計劃;“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獲準國家級特色專業;
2009   “低品位能源利用技術及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獲批立項建設;“清潔能源動力系統與新技術” 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進入立項指南;
2010  “清潔能源動力技術與新技術”列入學校“十一五”“985工程”重點建設計劃;
2011  核工程與核技術獲一級碩士學位授予權點;完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
2012 “低品位能源利用技術及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過驗收并掛牌運行;
2013  “燃料電池中多相能質傳遞與電化學反應的相互作用機理”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毛細結構材料內流動及熱質傳遞理論”獲重慶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三維內肋管強化傳熱技術研究及應用” 國家能源科技進步二等獎;“能源與動力電氣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獲國家級實驗教學中心;
2015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獲重慶大學一流學科重點支持;
2017  作為重慶大學智慧能源學科群主干學科進入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
2018  動力工程學院更名為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
 
專業名稱 分數線 2022擬招生
教育學 2021:345(50/50/150) 2
漢語國際教育 2021:350(50/50/85/85) 10

教育學 [040100]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重慶大學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外國語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課程論(英語)(02)教學論(英語)
(03)比較教學論
招生人數: 4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11)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
④(--)無
備  注: 1.復試科目:①英語聽力、口語;②專業綜合筆試;③專業面試。 2.同等學力等加試科目:①中國教育史;②心理學。
教育學 [040100]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重慶大學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外國語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4]教育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1]教育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 課程論(英語)02 教學論(英語)03 比較教學論
招生人數: 8
考試科目: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論② 201 英語一③ 311 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④ -- 無
1.復試科目:①英語聽力、口語;②專業綜合筆試;③專業面試。
2.同等學力等加試科目:①中國教育史;②心理學。
備  注:

添加重慶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重慶大學考研分數線、重慶大學報錄比、重慶大學考研群、重慶大學學姐微信、重慶大學考研真題、重慶大學專業目錄、重慶大學排名、重慶大學保研、重慶大學公眾號、重慶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重慶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重慶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