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關系學院法律系師資隊伍

發布時間:2020-04-24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國際關系學院法律系師資隊伍

國際關系學院法律系師資隊伍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國際關系學院法律系師資隊伍 正文

吳慧,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國際法專業法學博士,國際關系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北京國際法學會會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北京市高校教學名師,荷蘭萊頓大學訪問學者。
主講課程:國際法、國際熱點問題與國際法。
研究方向:國際法理論問題,國際海洋法,國際爭端的解決。
主要學術成果:專著《國際海洋法法庭研究》,參著國家級規劃教材《國際法》、《國際法學》等,發表“北極爭奪戰的國際法分析”、“香港的締約權以及條約在香港的法律地位”、“從國際法角度看《公共采購示范法》的性質和作用”、“保障中國國家安全的法律體系”等學術論文數十篇,主持或參加多項國家級課題和省部級課題。多次指導學生參加Jessup模擬法庭競賽、國際人道法競賽等活動,取得優異成績。
 
畢雁英,國際關系學院法律系教授,法律系黨總支書記、法律系主任,國際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國家安全與政府法治研究所所長,兼任國家社科基金結項評審專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評審專家等學術兼職。
研究方向:國家安全法、行政法學、行政訴訟法
教育背景:1989-1993年,就讀于黑龍江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獲哲學學士學位;1998-2001年,就讀于黑龍江大學法學院,獲得法學碩士學位(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方向);2004-2008年,就讀于北京大學法學院,獲法學博士學位(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方向);2014-2015年,耶魯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
工作經歷:1993-2004年,黑龍江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法學部任教;2008年至今,國際關系學院法律系任教。
研究課題:曾經主持社科基金項目“政府履職行為懈怠的重新界定及其治理”、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項目“行政程序法典化研究”、“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相關法律規范的完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十三五”重大項目“中國特色依憲治國和法治政府建設研究”子課題“法治政府的標準與建設途徑”;2016年中國法學會雙百課題“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依法維護國家安全”主要執筆人;北京市教改共建項目“模擬法庭的課程化改革”;“行政立法責任研究”;“行政權力架構中的行政立法程序” 等多個研究課題。曾經參與宣傳干部行為規范研究,“公立高等學校相關法律問題研究”;“行政執法與行政程序研究”;“公共治理領域的軟法問題研究”;“公法基礎理論研究”等多個研究課題。接受委托主持起草行政規章兩部、參與起草、修改法律、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七部。近年來比較持續而集中關注的課題包括:國家安全法治的發展與實踐;行政不作為的界定與治理;法治政府指標建設。獲級部優秀教師、最受學生歡迎教師等多項榮譽.    
學術成果(時間逆序):
(一)專著
1. 姜明安等合著《行政程序法典化研究》(法律出版社2016年9月)撰寫第三章“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則”;
2. 獨著《憲政權力架構中的行政立法程序》(法律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
3. 湛中樂等合著《公立高等學校法律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11月),撰寫第六章“公立高等學校與教師”;
4. 姜明安等合著《行政程序研究》,200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撰寫“行政合同程序”與“行政指導程序”部分;
5. 袁曙宏等合著《體系化是統一公法學創立的標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撰寫“體系化是統一給法學創立的標志”;
6. 羅豪才等合著《軟法與公共治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撰寫“社會公法中的軟法責任——一種對軟法及其責任形式的研究”部分。
(二)中文論文
1. 《駛入發展高速路的中國國家安全法治》,載《國際安全藍皮書——中國國際安全研究報告》(2017年卷),(社科文獻出版社2017年6月);
2. 《政府采購糾紛的救濟》,載《中國政府采購》 2016年1期;
3. 《行政不作為的司法治理研究》,《行政法論叢》(第19卷);
4. 《中國國家安全法制的重構》,載《國際安全藍皮書——中國國際安全研究報告》(2016年卷)(社科文獻出版社2016年7月);
5. 《國家安全立法進展及走向分析》,載《國家安全藍皮書:中國國家安全研究報告(2014)》(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5月);
6.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變遷探析》,載《國際安全研究》2014年第5期;
7. 《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整治“四風”》,載《中國紀檢監察報》(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部 主管),2013年11月8日法紀周刊;
8. 《法治之路通往中國夢》,載《中國紀檢監察報》2013年7月5日,法紀周刊第7版;
9. 《暴雨沖刷下的行政應急機制反思》,載《中國紀檢監察報》2013年8月30日,法紀周刊;
10. 《國家安全地方立法綜述》,載《2012年中國國家安全概覽》(時事出版社2013年7月);
11. 《學術判斷之司法審查強度》,載《教育行政訴訟理論與實務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13年7月);
12. 《誰來保障我們的呼吸安全》,載《綠葉》2013年第7期;
13. 《略談生態文明保護視野下的<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改》,載《綠葉》2013年第9期;
14. 《政府信息,讓群眾看得到聽得懂》,載《中國紀檢監察報》,2013年10月11日;
15. 《研討式教學在法學特色專業教學中的運用》,載《建設特色高校 培養創新人才》(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
16. 《怎樣判定行政不作為》,載《中國紀檢監察報》2012年5月4日,法紀周刊;
17. 《考試評分行為應納入司法審查》,載《法制晚報》,2012年4月19日法家論壇;
18. 《“釣魚執法”收集的證據為何不合法》,載《中國紀檢監察報》2012年2月17日,法紀周刊;
19. 《豐富和完善法治文化》,載《中國紀檢監察報》2012年1月6日,法紀周刊;
20. 《行政立法不作為成立的條件》,載《法制周報》2011年6月2日,法治湖南論壇;
21. 《社會治理中的標準規制》,載《法學雜志》2011年第12期;
22. 《公立高等學校教師的法律身份及與學校糾紛的解決》,載《通過章程的大學治理》(中國法制出版社2011年11月);
23. 《完善標準規制 提升政府監管能力》,載《中國紀檢監察報》2011年8月12日,法紀周刊;
24. 《群體性事件的性質及其根源分析》,載《江南社會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
25. 《食品安全中的行政不作為之責》,載《綠葉》2011年第5期;
26. 《行政立法程序的制度模式及其價值取向》,載《公法研究》,第九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27. 《行政立法不作為責任研究》,《法學雜志》2010年第8期;
28. 譯文:《大阪大學章程》,載《大學章程精選》(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出版);
29. 《論地方自治——兼談日本地方自治制度的啟示》,《未名日本論叢》(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
30. 《野生動物資源是否屬于有限自然資源》,載《野生動物》2009年第5期;
31. 《行政責任主體理論檢討》,《北方法學》2007年第6期;
32. 《行政程序對財產權的保障》,《法治論叢》(上海政法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本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憲法學、行政法學》2007年第11期全文轉載;
33. 《以行政公務人員責任為中心的行政責任主體理論構建》,載《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法律問題》(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
34. 《抽象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審查——從“禁摩令”案件談起》,《未名法學》創刊號,2007年第1期;
35. 《論高校教師的法律身份及其與學校糾紛的解決機制》,載《大學自治、自律與他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
36. 《信息權力的博弈:透明與不透明之間的平衡——<尋求權力的真相:信息策略與管制政策的制定>評介》(合作撰寫,第一作者),載《行政法論叢》第九卷,法律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
37. 《教師法律身份及其與學校糾紛的解決》,載《中國高等教育》2005年第19期;
38. 《憲法如何保障權利》,載《活力》2005年第6期;
39. 《兩大法系司法審查制度之趨同發展》,《行政論壇》2003年第1期;
40. 《加強行政立法監督是完善行政立法的關鍵》,《行政論壇》2002年第5期;
41. 《建構完善的憲法監督保障制度》,《理論探討》2000年第5期;
42. 《行政程序立法思考》,《行政論壇》2000年第4期;
43. 《論領導者法治意識價值取向及目標模式》,《理論探討》1998年第3期。
(三)英文論文
1. Experimental Approach of Chinese Legislation Model: From Passive Response to Institutional Desig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LEGISLATION(October 2015 online),Volume 3, Issue 2, 2015.
(四)編著
1. 姜明安、畢雁英主編、統稿《人民司法·案例重述》(行政法卷2011-2015)(法律出版社2017年3月);
2. 姜明安主編《行政訴訟法教程》(第二版)(中國法制出版社2015年6月),副主編統稿,撰寫案例分析部分;
3. 姜明安主編、畢雁英副主編《黨員干部法治教程》(中國法制出版社2014年4月),副主編、統稿,撰寫第一章“法治的一般原理”;
4. 姜明安、畢雁英主編、統稿:《法律規則的提煉與運用:人民司法•案例重述》(行政卷)(法律出版社2012年1月);
5. 王貴松主編《行政與民事爭議交織的難題》(法律出版社2005年出版),撰寫“法官與判決”;
6. 張敬禮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實施條例講座》(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8月),撰寫兩章;
7. 姜明安、畢雁英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教學案例》(面向21世紀課程教學案例系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撰寫第一章至第四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8. 編寫《政府法治案例分析》,撰寫約10萬字,并協助審稿和統稿,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年出版;
9. 《憲法學》副主編,撰寫約6.8萬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10. 主編:《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撰寫約2.1萬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11. 《國家賠償法》副主編,撰寫約1.8萬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12. 《法學概論》副主編,撰寫約2萬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聯系方式:
通信地址:100091國際關系學院法律系
電子郵件:yanyingbi@126.com
 
肖君擁,教授,碩士生導師,國際關系學院教代會執委,湖南師范大學法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博士;曾任湖南大學法學院講師、法治與人權研究中心秘書,曾赴美國喬治城大學完成博士后研究項目,歷任法律系講師、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系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法學會信息法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市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
主講課程:憲法學、法理學、國際人權法等。
研究方向:憲法基礎理論、人權法。
主要學術成果:著有《人民主權論》、《憲政原論》、《社區矯正的理論與制度》等著作,出版《國際人權法講義》、《干部法律讀本》等教材、編著10余部,在《光明日報》、《中國法學》、《法律科學》等發表憲法、人權法等專業論文50余篇,在美國發表英文論文1篇,主持和參與完成多項科研(教研)課題,其中包括數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數次應邀出席人權法、移民法等國際性學術會議。
 
馬民革,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學教研室主任,國際關系學院法律顧問,中國人民大學刑法學專業法學博士。
主講課程:刑法分論,國際刑法,刑事訴訟法。
研究方向:中國刑法,國際刑法,刑事訴訟法。
主要學術成果:發表論文“叛逃罪的理解與適用”、“我國刑事訴訟中的人權保障問題研究”、“論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罪”、“論誘騙證券投資者買賣證券罪”等。主編或參編《刑事案例訴辯審評——貪污罪》等多部著作。
 
李秀娜,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法專業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博士后,美國邁克喬治法學院訪問學者,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師。中國國際經濟貿易法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國際法學會文化創意產業法律委員會理事。
主講課程:國際私法、WTO法律制度、經濟法、勞動法等。
研究方向:國際私法、國際組織法、國際投資法。
主要學術成果:出版專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知識產權保護》;出版《國際經濟法》等教材七部;公開發表論文“應對分時度假信用危機的法律思考”、“世界貿易組織法學方法論問題芻議”、“法經濟學視角下的我國國內游導游執業危機解決路徑研究”、“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使用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等二十余篇學術論文;參與地方標準制定一項;主持完成和主要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局委辦級等各級各類項目二十余項。
 
 
謝菁菁,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實踐教學教研室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法專業法學博士。
主講課程:國際經濟法、國際商事仲裁、國際法、國際模擬法庭。
研究方向:國際經濟法。
主要學術成果:專著《國際保理中應收賬款轉讓問題研究》,合著《法律盡職調查指要》,參與撰寫《國際商事仲裁法》、《國際經濟法》等教材,發表論文《外國保理商跨境服務的法律壁壘》、《國際商事仲裁中的意思自治與司法審查》等。參與多項省部級課題的研究,多次指導學生參加Jessup模擬法庭競賽、國際人道法競賽等活動,取得優異成績。
 
王孔祥,國際關系學院法律系,教授,碩士生導師,湖北人,2005年畢業于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獲法學博士學位,奧地利格拉茨大學訪問學者(2010年1月-2011年1月,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美國瑪瑞艾塔大學訪問學者(2016年9月-12月,校際合作交流)。主要從事國際法、國際人權法和國際問題等的教學和研究。共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獨著3部、合著多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二項,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一項,參與多項課題的研究。
電子郵箱:Wkx025@163.com
 
一、 主持課題研究:
1、 “全球治理視角下的網絡安全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
2、 “互聯網治理中的國際法問題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3、 2016年度國際關系學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經費”國家級項目預研項目“《網絡安全法》的制定與完善研究”。
4、 2015年度國際關系學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經費”國家級項目預研項目“網絡安全立法的國際比較研究”。
5、 2014年度國際關系學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經費”校級科研特色培育項目“新時期網絡安全的國際合作研究”。
6、 2014年度中國人權研究會課題研究項目——《聯合國人權主流化趨勢對我參與國際人權合作的利弊分析》(資政課題)。
7、 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江蘇省群體性事件防治研究”。
二、 著作:
1、 《互聯網治理中的國際法》,法律出版社2015年3月(獨著)。
2、 《國際人權法概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4月(獨著)。
3、 《國際人權法視野下的人權教育》,時事出版社2008年4月(獨著)。
4、 《國際法與國內法關系研究----以國際法在國內的適用為視角》,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4月版(參編)。
三、 2007年以來發表論文:
“評《國際法適用于網絡戰的塔林手冊》”,《現代國際關系》2015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國際法學》2015年第9期全文轉載)。
“運用國際法基本原則治理互聯網”,《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1月16日,第693期;
“網絡安全的治理路徑探析”,《教學與研究》2014年第8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國家安全專輯》2014年第9期全文轉載)
“后‘棱鏡門’時代的網絡安全:‘去美國化’漸成氣候”,《中國信息安全》2014年第7期。
“南海九段線”之法理探析,《法治研究》2014年第5期。
“美國在關塔那摩監獄的法律分析”,《法治研究》2014年第4期。
“國際化的互聯網治理論壇”,《國外理論動態》2014年第3期。
“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罪探析——<網絡犯罪公約>與我國立法之比較”,《人民司法 應用》2014年第1期。(第二作者)
“網絡安全的國際合作機制探析”,《國際論壇》2013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4年第1期“論點摘要”收錄)
“應在聯合國框架內開展網絡安全的國際合作”,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2013-08-05 15:54http://theory.gmw.cn/2013-08/05/content_8512121.htm。
“案例教學法在國際法教學中的運用――國際法院有關民族自決權的案例評析”,《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年第8期。
“計算機網絡攻擊的法律規制”,《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13年第3期。
“互聯網審查及其評價標準探析”,《網絡法律評論》2013年第16期。
“西方‘人的安全’理論與實踐評析”,《東南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
“平民參與網絡戰的法律問題及其規制”,《法治研究》2013年第5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國際法學》2013年第7期全文轉載)
“新《國際電信規則》與網絡安全之法律分析”,《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3年第4期。
“國際人權法的里程碑:《維也納宣言與行動綱領》,《法治研究》2013年第2期。
“區分原則在網絡戰中的適用”,《國際安全研究》2013年第1期。
從國際法視角解析“為制裁而承認的理論”,《國際法研究》2012年第7卷,第3-4合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西方回應型法對我國民事司法改革的影響”,《江蘇社會科學》2012年第4期。
“國際禁止地雷運動中的非政府組織”,《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
“聯合國安理會1267號決議評析”,《東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國際法學》2011年第5期全文轉載)
“國家人權機構與人權教育――-韓國國家人權委員會的實踐及其啟示”,《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1期(第9卷)。
“信息戰時代的區分原則”,《東南法學》2010年第1輯
“《國家人權行動計劃》與人權教育”,《人權》2010年第1期。
“強行法與公正審判權的沖突——聯合國安理會1267號決議評析”,《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國際法學》2010年第7期全文轉載。(本文榮獲江蘇省法學會第二屆論文評選二等獎(2011年))
“‘釣魚式執法’違反基本的行政程序”,《中國審判》2009年第11期。
“信息戰中的中立原則”,《法學評論》2009年第5期。
“對制定綜合性空間法公約的思考”,《2008年空間法學年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大學在我國人權教育中的作用”,孫世彥主編:《中國大學的人權法教學——現狀與展望》,科學出版社2009年6月版,第154-162頁。
“試論國際法的‘公共物品’屬性”,《河北法學》2009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國際法學》2009年第5期全文轉載)。
“試論人權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人權》2008年第6期。
“藤森引渡案中的國際法問題”,《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從國際法角度析空間武器問題”,《河北法學》2007年第6期。
“西班牙與烏克蘭空間立法比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年第3期。
四、 其他已發表論文
“拉美國家領土爭端中的國際仲裁”,《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
“與國際接軌的中國外層空間法學——評賀其治著《外層空間法》”,《空間法評論》第一卷(“外層空間法的現狀與展望”),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版,第205-210頁。
“國際外層空間法與國內外層空間法的關系”,《中國航天》2006年第11期。
“從國際法視角看和平崛起”,《河北法學》2005年第5期。
“反恐‘戰爭’中的國際法問題”,《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太空軍備競賽對外層空間法的挑戰”,《武漢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主辦《軍控與裁軍》2005年第3期全文轉載)。
“美國‘國別人權報告’之國際法評析”,《政法論叢》2005年第3期。
“國際人權法的適用模式分析”,《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國際法在美國的適用淺析——兼論國際法與國內法的關系”,《國際法學》2005年第1期。
“胸懷法意,情系人權——訪最高人民法院萬鄂湘副院長,大法官”,《人權》2004年第6期。
“西方國家的對外援助:理論與實踐的分析”,《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11期(中國人民大學資料復印中心《國際政治》2005年第2期全文轉載)。
“‘國際刑事法院規約’若干問題淺析”,《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海洋擴張與大陸擴張之歷史比較”、《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3年第6期。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相互關系的歷史啟示”,《社會主義研究》2002年第12期。
“‘三農問題’的現狀及前景”,《武漢大學學報》2001年第6期。
“城市化偏好與農村現代化”,《學術界》2001年第2期。
(以上均為第一作者)
“論國際刑事法院的管轄權”,《武漢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國際法與構建和諧世界的相關探析——中國國際法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綜述”,《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年第5期,56-59。(第二作者)
 
葉景山,副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碩士。
主講課程:法律邏輯學、犯罪學、犯罪心理學、心理學概論。
研究方向:犯罪學、犯罪心理學。
主要學術成果:參與編寫《偵察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反間諜情報偵查心理探究》等著作,發表“腐敗現象的心理分析”、“大學生自我同一性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推行社區矯正,構建社會和諧”等多篇論文。
 
姜小蕾,講師,北京大學法律史專業法學碩士。
主講課程:外國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婚姻家庭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研究方向:外國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婚姻家庭法學、法理學。
 
孫沛成,講師,中國人民大學民商法專業法學博士。
主講課程:商法,經濟法。
研究方向:商法、經濟法。
主要學術成果:專著《崩潰與重建——佟柔民法思想的形成及演變》,發表論文“佟柔民法調整對象理論淵源考”、“私法的能與不能——薩利文訴紐約時報案評析”、“民法的第三條道路”、“類型侵權行為法研究”、“物權法:詮釋與過度詮釋”、“中國民法經濟法論戰初考”等。
 
 
李丹,講師,先后獲得北京大學法學學士、法學碩士,美國紐約大學法學碩士,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兼任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私法研究所副研究員,曾在三家國際律師事務所及一家國內律師事務所工作,具有中美兩國律師資格。
主講課程:民法、物權法、合同法、公司法、證券法。
研究方向:民商法、經濟法。
主要學術成果:在學術刊物上先后發表中英文論文7篇,主持部級課題1項。
 
祖博媛,講師,中國政法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法學博士。
主講課程:行政法學、行政訴訟法學、國內模擬法庭等。
研究方向:行政法學、女性主義法理學、體育法學。
主要學術成果:《虛幻的平等——離婚法改革的修辭與現實》(參譯),《法律診所》(參編),《體育博彩的法律保障比較研究》(合著)等。承擔多項課題的研究工作,如“國務院行政執法監督條例”、“福建省行政執法條例”等。
 
施亞芬,講師,北京師范大學訴訟法專業法學博士。
主講課程:證據法、國內模擬法庭。
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學、證據學。
主要學術成果:在學術刊物上先后發表論文 16 篇,曾獲得第一屆陳光中訴訟法學優秀博士論文獎。
 
李文杰,男,中共黨員,講師。國際法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北京國際法學會理事。
主講課程:國際法、環境法。
研究方向:國際法基本理論、國際海洋法。
主要學術成果:主持或參與國家、省、校級課題多項。參編《海洋法》、《法律碩士案例教程》及《南海爭端及其解決法律問題研究》等教材和專著多部。在《社會科學》、《當代法學》、《太平洋學報》、《中國國際法年刊》及《中國海商法研究》等核心期刊發表“‘初步反對的權利’研究及在我國海洋糾紛中的運用”、“海上執法中使用武力行為的國際法剖析”等論文多篇,部分轉載于《法學文摘》與《人大復印報刊資料》。
 
 
郭世杰,男,漢族,國際關系學院法律系講師,北京大學刑法學博士,“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項目”聯合培養博士,留學回國人員,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2012-2013) 
研究方向:中國刑法理論與實踐。
主講課程:刑法總論、刑法分論。
科研成果:在《中國刑事法雜志》、《人大法律評論》等期刊發表獨著、譯著論文數十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一篇;副主編、編著、參著著作四部;主持全國人大法工委委托課題一項,主持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一項,參與河南省社科聯調研課題一項。
證書、榮譽:法律職業資格證書A證(2007),留學回國人員證明(2013),北京大學“三好學生標兵”、“創新獎”、“寥凱原獎學金”等,鄭州大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獎學金”等,“優秀碩士畢業論文”(2010,魯嵩岳教授指導),“優秀本科畢業論文”(2007,馬松建教授指導),等。
工作經歷:曾在北京理工大學、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2017年調入國際關系學院法律系任教。
 
 
國際關系學院

添加國際關系學院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國際關系學院考研分數線、國際關系學院報錄比、國際關系學院考研群、國際關系學院學姐微信、國際關系學院考研真題、國際關系學院專業目錄、國際關系學院排名、國際關系學院保研、國際關系學院公眾號、國際關系學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國際關系學院考研信息或資源

國際關系學院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guojiguanxixueyuan/yjsy_257397.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