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水文學及水資源學科介紹

發布時間:2020-04-23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水文學及水資源學科介紹

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水文學及水資源學科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水文學及水資源學科介紹 正文

河海大學水文水資源學院水文學及水資源學科介紹
學科門類:工學(08)、一級學科:水利工程(0815) 
一、學科總體概況
        1952年,著名水文學家劉光文教授等在華東水利學院(河海大學前身)創建了我國第一個水文學及水資源學科。1981年首批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1988年被批準為國家重點學科(全國唯一),1990年獲得世行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的資助,1993年建成水資源開發利用國家專業實驗室,1996年列入“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專門議案,在我校設立國際水文水資源及環境培訓與研究中心,2001年批準設立水資源開發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2年再次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并列入“十五”“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2004年批準設立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2005年獲批建設水資源高效利用與工程安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經過幾代人六十多年的努力,我校的水文學及水資源學科形成了十分顯著的優勢:學科特色顯著、學科梯隊完整、學科平臺基礎雄厚。近幾年來,新理論新技術不斷地注入本學科,對本學科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在工程水文學基礎上開辟了水資源水文、環境水文、地貌水文、生態水文、數字水文等新的學科領域、發展方向和生長點。在開拓新領域的同時,始終將水文的傳統“測、報、算”作為本學科的優勢和強項。鑒于該學科雄厚的實力和領先的學術水平,在2002年教育部組織的學科評審中,本學科綜合實力再次位居全國第一。另外,國家教育部高教司立項的“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本科專業教學規范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補充標準由本學科負責制定,這從另一側面反映出我校“水文學及水資源”學科的領先地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水文物理規律模擬及水文預報:研制適用于不同流域條件的流域水文模型;研制具有較高精度的實時洪水預報系統;考慮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影響下流域徑流形成機理研究;利用雷達測雨、衛星遙感等多源空間信息,在數字流域平臺上發展和改進新安江模型;建立考慮地形、植被等下墊面非均勻性的網格型流域水文模型,研究反映大氣-陸面-水文相互作用機理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同位素水文應用研究。
        2.水文不確定性理論及應用:以概率統計、灰色理論和分形等不確定性理論為支撐,解決水災害防治所面臨的科學和生產問題。考慮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影響工程水文計算方法研究;估算可能最大暴雨和可能最大洪水;不同流域下墊面條件下古洪水信息提取及應用;防洪和干旱風險分析和管理、洪水保險;氣象-水文-水力學中的隨機模型與確定性模型耦合方面的應用研究。
        3.水資源系統理論與可持續利用:水庫群防洪、發電及綜合利用優化調度研究;采用大系統多目標優化理論,開展跨流域調水、地表地下水合理配置、水量水質聯合調控研究;面向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水資源合理配置模式和水資源大系統多目標風險決策理論與方法研究;水資源高效利用理論與方法研究;流域和區域水資源規劃理論與方法研究;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研究。
        4.生態水文與環境水文:研究水文情勢變化與生態系統演變之間的關系,分析水環境條件變化對生態系統的影響,開展水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應用研究;水資源與水生態環境綜合規劃;水利工程的生態環境效應分析。研究大型平原河網地區水量、水質聯合模擬的動力學模型;研究污染物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遷移轉化規律。
5.水文信息理論與技術:結合我國實際,開展在特殊條件下的水文數據采集技術的研究;水文站網規劃的理論和方法;應用3S技術,進行流域下墊面特征值的提取和應用。
三、學科隊伍情況
        水文學及水資源學科有一支理論基礎深厚、實踐經驗豐富的老、中、青相結合的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隊伍,現有教學和科研人員60多人,其中教授30多人,副教授21人,85%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4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6人,中青年領軍人物1人,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各6人,江蘇省教學名師2人。
 
四、科研條件與科研成果
        本學科的科研條件優越,通過“九五”、“十五”和“211工程”建設,購置了一定數量的軟硬件設備,2004批準設立主要依托于本學科的水文水資源與水利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些科研基地為本學科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0年以來主持與承擔近1000多項國家重點基礎發展規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和直接服務于國民經濟建設的科研項目,經費總額達3.3億元,在國內外核心刊物及重要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2600多篇,出版專著和教材40多部,獲省部級以上獎40多項,國家科技進步獎6項。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如下:(1)實時洪水預報調度理論與方法:利用數字化手段深入研究了流域產匯流基本規律,研究了實時洪水預報調度系統,成果已被國家防總、三峽總公司、太湖流域和全國150余座大中型水庫采用;(2)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水文循環及水資源的影響:建立了與區域氣候模式嵌套的網格化大尺度水文模型,并首次應用該模型模擬、評估淮河流域水資源動態變化;定量分析了中國北方地區人類活動對不同時空尺度地表水資源的影響及河川徑流演變的驅動力;(3)污染物質在土壤及水環境中遷移轉化規律研究:探索了有機污染物在土壤及水環境系統中生物降解的基本規律,研究了水和溶質在有大孔隙的多孔介質中運移轉化的規律性,研究氮、磷等物質在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環境中遷移轉化的機理。
五、人才培養
        本學科積極進行水文水資源專業課程設置及培養模式的改革,注重學生的培養質量,擴大辦學規模,力圖將本學科建成為我國水文學及水資源領域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成為世界上有較大影響的水文學及水資源教育中心。2000年以來,累計共培養博士和碩士生近2000名。此外,還接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世界氣象組織(WMO)的委托,為30多個國家培養近200多名高級水文水資源及水環境人才。
六、學科發展前景
        以“世界一流、水文特色”為目標,堅持“科學引領、應用驅動”宗旨,本學科將緊密跟蹤與引領學科發展動態,積極投身國家水利事業,秉承學科優勢和特色,繼續保持水文學及水資源國家重點學科在國內的領先地位,力爭在本世紀中葉躋身國際領先水平。
河海大學

添加河海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河海大學考研分數線、河海大學報錄比、河海大學考研群、河海大學學姐微信、河海大學考研真題、河海大學專業目錄、河海大學排名、河海大學保研、河海大學公眾號、河海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河海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河海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hehaidaxue/yanjiushengyuan_256107.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