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理學院凝聚態物理學學科介紹

發布時間:2020-04-23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河海大學理學院凝聚態物理學學科介紹

河海大學理學院凝聚態物理學學科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河海大學理學院凝聚態物理學學科介紹 正文

一、學科簡介
凝聚態物理學是研究由大量粒子(原子、分子、離子)組成的凝聚態物質結構間的相互作用和粒子的運動規律、動力學過程以及它們與物理性質之間聯系的學科。凝聚態物理學的研究領域包括固體物理、晶體物理、金屬物理、半導體物理、電介質物理、磁學、固體光學性質、低溫物理與超導電性、高壓物理、稀土物理、低維物理、介觀物理、缺陷與相變物理、納米材料、非晶物理、準晶、也包括液晶物理、液體物理等軟凝聚態物理。凝聚態物理學的特色是基礎研究與技術應用有著緊密的聯系,在當今世界的高新科技領域起著不可替代的關鍵性作用,是材料、信息、能源等重要工業發展的基礎。近年來凝聚態物理學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和技術日益向相鄰學科滲透、擴展,深刻地影響著當前高新技術中的帶頭領域(如新型功能材料、信息技術以及生物技術等)的發展思路和方向。
我校凝聚態物理專業碩士點設置于2007年(并于當年開始招生),是應用物理本科教育的繼續和提升。主要有納米材料的設計與計算、納米材料的光電特性、薄膜材料的電磁特性等研究方向。在注重物理基礎研究的同時,發展應用物理特色,著力于培養物理應用能力與前沿科學研究素質兼具的專門人才。
二、培養目標
通過本學科相關領域的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使學生達到既具有凝聚態物理學堅實的基礎理,又具有較寬的知識面,較系統地掌握本學科相關領域的專門知識,技術和方法,能夠解決科學研究或實際工作中的具體問題。能較熟練地掌握一門外語,能夠進行外文文獻的閱讀和寫作。具有從事本學科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教學、工程、技術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三、主要研究方向
1、納米光電子技術(Nano-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2、納米材料的設計及計算研究(Design and Calculation Research of Nanomaterials)
3、納米材料制備及物性表征(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Research of Nanomaterials)
4、薄膜物理 (Thin Film Physics)
5、固體磁性(Magnetism in Solids)
四、學制和學習年限
攻讀學術型碩士學位的標準學制為3年,實行彈性學制,最長不超過5年(包括休學時間,在職學習的可延長1年)。
五、學分要求和課程設置
碩士生課程總學分為28學分,其中學位課程為18學分,非學位課程為10學分,另設教學環節。
所有課程學習一般應在入學后1年內完成。
對缺少本學科前期專業基礎的研究生,在完成本學科規定學分的同時,導師應根據具體情況指定研究生補修前期的專業課程2-3門,并將補修課程列入研究生培養計劃,但不計入本學科必須的總學分。
六、教學環節
1.個人學習計劃
碩士研究生入學后,應在導師或導師組的指導下,在規定的時間內按照培養方案和學位論文工作的有關規定,結合研究方向和本人實際情況制定個人培養計劃,其中學習計劃2個月內提交,一經確定,要切實執行,不得隨意變動。
2.學術活動
碩士研究生學術活動包括參加國內外專業學術會議、專家學術講座,以及以學院為單位組織的研究生學術研討活動等。申請學位論文答辯前必須參加10次以上的學術交流活動,博士生導師講座至少5次,公開的學術報告(論文開題報告除外) 至少做1次,由指導教師負責對其學術報告效果進行考核。碩士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必須填寫《河海大學碩士研究生參加學術活動登記本》,由主辦活動的單位或主講專家簽署意見,做學術報告由指導教師負責對其學術報告效果進行考核,答辯前送交學院研究生教學辦公室。
3.實踐活動
實踐形式包括助學、助管、助教、生產實踐、社會實踐等,各項實踐活動的累計時長要達到1周,并由導師對學生實踐環節的時長和效果進行考核和評價。
4.文獻閱讀與綜述
碩士研究生閱讀本專業文獻的篇數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獻不少于60%,并撰寫讀書報告,讀書報告篇幅不少于3000字。指導教師應重視研究生的文獻閱讀工作,加強對文獻閱讀的指導與考核。文獻閱讀綜述報告書面材料須經指導教師審核后交學院存檔備查。
七、論文工作
碩士學位論文研究工作必須經過論文選題、論文計劃及開題報告、中期檢查、學術論文、論文預審、論文評閱、論文答辯等環節。
1.論文選題
論文選題應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通過廣泛的文獻閱讀和學術調研等前期工作,確定研究的主攻方向。一般應在課程學習結束之前開始準備,論文選題前應系統地查閱國內外文獻,了解國內外有關研究情況,對文獻資料作出分析和評述。
2.論文計劃及開題報告
論文選題后應制訂論文工作計劃,并在碩士研究生入學后的第三學期作論文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是學位論文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碩士生學位論文開題時間應在第3學期完成。學位點根據選題情況,成立由3-5名導師組成的審查小組,聽取研究生匯報,對論文選題的可行性進行論證,分析難點,明確方向,以保證學位論文按時完成并達到預期結果。
3.論文中期檢查
碩士論文工作進行到中期,由碩士研究生向指導教師和有關專家作論文中期報告,匯報論文工作進展情況,提出下一階段的計劃和措施。應在校內公開舉行學術報告會,報告會由指導教師聘請本研究領域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職稱(或相當職稱)的專家參加(不少于3人),并進行審議,報告會由指導教師主持。與會專家應對報告提出中肯意見和建議,論文中期報告通過后應形成書面材料,經指導教師和與會專家審查后交學院備案。
4.學術論文
具體按照《河海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工作管理辦法》有關文件執行。
5.學位論文
本專業的碩士學位論文要求能對凝聚態物理某一研究領域的現狀和發展有廣泛深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自己的見解;掌握該研究領域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有關技能;要有相當的工作量和一定的階段性新結果;分析要論據充分,有一定的新見解。
在學位論文工作開展期間,每隔2-4周,研究生應在在一定范圍內報告論文進展情況,導師、指導小組及有關人員參加,幫助碩士生分析論文工作進展中的難點,及時給予指導,促進論文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
研究生獨立完成學位論文撰寫后,應聘請本專業有影響的專家學者進行評閱。學位論文評閱通過后,可組織答辯,答辯通過后方能授予碩士學位。
學位論文是培養研究生掌握科學研究方法,具有獨立研究能力的重要環節。碩士研究生在開展論文工作期間應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學位論文應用漢語撰寫,字數為5萬字左右。論文應立論正確、數據可靠、推理嚴謹、層次分明、文字簡練、說明透徹。論文格式按《河海大學博士(碩士)學位論文編寫格式規定》執行。
河海大學

添加河海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河海大學考研分數線、河海大學報錄比、河海大學考研群、河海大學學姐微信、河海大學考研真題、河海大學專業目錄、河海大學排名、河海大學保研、河海大學公眾號、河海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河海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河海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hehaidaxue/yanjiushengyuan_256838.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