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簡介

發布時間:2020-04-28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簡介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簡介 正文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成立于2009年4月,其前身是原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學院辦學條件優越,座落在古樸典雅的5號樓。學院現設有行政管理系、公共政策系、社會保障系和土地資源管理系。2001年開辦行政管理本科專業,2004年開始招收行政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和公共管理專業碩士(MPA),2009年開始招收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2013年開始招收社會保障專業碩士研究生。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隊伍結構合理,擁有一批師德高尚、學術造詣深厚、潛心教書育人的老中青相結合的教師隊伍,近年來,中青年教師迅速成長,逐漸成為學院發展的中堅力量。學院現有教職工66人,其中專任教師54人。專任教師隊伍中正高22人(占41%),副高17人(占32%),具有博士學位的有49人(91%)。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人,珠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珠江學者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廣東省政府決策咨詢顧問委員會專家委員1人,中共吉林省省委第三屆決策咨詢委員1人,廣東省政府應急管理專家2人,全國MPA優秀教師2人,華南理工大學“百人計劃”杰出青年教師1人,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計劃1人,華南理工大學“杰出人才與創新團隊引進計劃”杰出人才2人,華南理工大學“興華學者人才計劃”啟航學者1人,“興華學者人才計劃”青年學者2人,博士生導師21人。“政府決策與社會治理研究團隊”獲批成為廣東省普通高校創新團隊(人文社科)。學院同時還聘請了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省市領導干部擔任兼職教授及MPA校外導師。
 
學院現有公共管理一級學科博士點,設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社會保障、風險治理4個研究方向;有公共管理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有行政管理、土地資源管理、社會保障、教育經濟管理等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有公共管理碩士(MPA)1個專業碩士學位點,2018年公共管理學科獲批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2019年9月獲批公共管理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院現有7個省級研究基地:政府決策與績效評價研究所(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廣東省首批省級智庫)、法治評價與研究中心(與法學院共同組建的省級研究基地)、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廣東省重點培育智庫)、華南理工大學政府績效評價中心(廣東省重點培育智庫)、華南理工大學國家治理研究中心(廣東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廣州特大城市風險治理研究基地(廣州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016年12月,社會治理研究中心成功入選首批中國智庫索引(CTTI)來源智庫,2018年,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百強智庫”,政府績效評價中心也成功入選(CTTI)來源智庫。2019年,廣州市特大城市風險治理研究中心入選中國智庫索引(CTTI)“百強智庫”。學院現有3個校級研究基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研究所、廉政理論研究中心、社會治理創新研究中心。有5個院級研究中心:地方風險治理研究中心、勞動關系研究中心、區域發展與治理評價研究中心、華南土地問題研究中心、社會組織與治理創新研究中心。有電子政務實驗室(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公共決策模擬場景實驗室2個實驗室。
 
近五年來,學院承擔了一大批國家、省部級研究項目,其中鄭方輝教授主持的2011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公眾幸福指數導向下的我國政府績效評價體系研究”,實現了學校在社科領域最高層次項目方面零的突破。王郅強教授先后主持了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傳統危機文化及其現代價值研究”)以及2016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我國社會治理體系構建及其運行機制研究”)。2017年我院承擔國家高等級科研項目創造歷史新高,再次獲批4項國家級重大項目,包括:文宏教授的國家社科專項重大委托課題《社會穩定風險及其對策研究》、鄭石明教授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大氣環境污染區域協同治理研究》、鄭方輝教授和黃巖教授分別獲批的教育部重大攻關課題《我國教育經費績效評價與提升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勞動政策與產業結構調整研究》。2018年,以吳克昌教授為首席專家申報的《新時代我國基層社會治理研究》獲批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也是該年度廣東高校唯一獲批的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2019年,韓瑩瑩教授主持的《人民政協與國家治理體系研究》獲批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攻關項目立項。近五年來,學院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多項,省部級項目70多項。同時學院產出一批有重要影響的學術研究成果和研究咨詢報告。鄭方輝教授的論文《中國法治政府建設進程中的政府績效評價》《財政績效的評價:理念、體系與實踐》《財政收入績效評價:兌現減稅降費政策目標的價值工具》先后被刊登在中國最高水平的綜合類人文社會科學期刊——《中國社會科學》。此外,教師們被《新華文摘》轉載或在《政治學研究》《Policy Studies Journal》等重要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近年來,學院教師先后獲得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獲得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1項;多篇咨詢報告受到國家領導和省領導的重要批示。
 
學院治學嚴謹,秉承“博學慎思明辨篤行”的校訓,堅持高素質、“三創型(創新、創造、創業)”、具有國際視野的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著力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近年來,學生取得各類可喜的成績:我院師生主要參與撰寫的調研報告榮獲第十一屆“挑戰杯”特等獎,得到溫家寶總理的親筆批示和廣東省委汪洋書記的充分肯定;09級研究生閆嘉駿榮獲廣東省志愿者金獎;胡冰玉等同學的畢業論文獲評廣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以2013級研究生王海同學為核心創始人的比逗創業團隊獲評2015年華南理工大學“十大感動人物”,并取得創業大賽廣東省冠軍、全國冠軍的好成績。
 
學院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與羅格斯大學、克利夫蘭大學、代爾夫特理工大學、香港教育大學、香港嶺南大學等建立了常態化的雙邊交流機制。2011年開設公共管理專業國際班,與羅格斯大學、克利夫蘭大學開展“2+2”聯合培養。到目前已派出44名本科生到上述兩校開展聯合培養,學習期滿符合兩校學位授予要求的同學均已獲得我校的畢業文憑及兩校的學士學位。
 
學院大力發展MPA教育,著力培育MPA特色,生源質量和培養水平處于全國高校前列。我院與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羊城晚報社合作共建的聯合培養基地分別于2014年、2018年入選廣東省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2012年MPA教育順利通過了教指委組織的合格評估,2018年我院MPA學位點通過全國首次專業學位水平評估,專家們對我校的MPA教育辦學水平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認為“華工的MPA教育辦得很好,充分體現了985大學的水平”。MPA學生不乏杰出代表:2010屆MPA研究生姜桂根的學位論文榮獲全國第四屆MPA優秀論文獎,MPA畢業生陳蕓、盧俊龍的學位論文榮獲全國第八屆MPA優秀論文將;2007屆畢業生彭彬因出色的志愿者服務工作榮獲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銅獎、廣東志愿服務銀獎和廣東省第十二屆青年五四獎章,并被推薦為廣東省第十一屆黨代會代表;2013屆畢業生畢軍于2013年4月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光榮稱號;2014屆畢業生莫雙聞于2019年5月被授予第二十一屆廣東省青年五四獎章。在文體活動方面,MPA學子表現優異,我院MPA羽毛球隊連續獲得第二屆、第三屆全國MPA羽毛球友誼賽團隊一等獎及季軍。
 
10多年來,學院為國家特別是華南地區輸送了大批公共管理人才,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有1300多名行政管理專業本科生順利畢業,約1000名研究生(含100多位廳處級領導干部)獲得了碩士學位,將近2000名MPA研究生(含單證和雙證)獲得了公共管理碩士學位。
 
目前,學院共有各級各類在校生1624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含單考班)182人,MPA碩士生1090人,博士生27人,全日制本科生325人。
 
近年來,學院以學術公管、和諧公管建設為主線,堅持“學科立院、學術興院、人才強院”,以創新學術成果、提升人才質量、增強社會服務功能為基本任務,不斷創新機制,凝練方向,正朝著建設高水平、有影響的學院而努力奮斗。
華南理工大學

添加華南理工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華南理工大學考研分數線、華南理工大學報錄比、華南理工大學考研群、華南理工大學學姐微信、華南理工大學考研真題、華南理工大學專業目錄、華南理工大學排名、華南理工大學保研、華南理工大學公眾號、華南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華南理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華南理工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huananligongdaxue/yanjiushengyuan_262043.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