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導師:葉延瓊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導師:葉延瓊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導師:葉延瓊](https://img.okaoyan.com/public/3.jpg)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導師:葉延瓊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微信,為你答疑,送資源
![](http://m.btfokj.cn/images/okaoyanzuoxi.jpg)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導師:葉延瓊 正文
[導師姓名]葉延瓊
[所屬院校]
華南農業大學
[基本信息]
導師姓名:葉延瓊
性別:
人氣指數:1967
所屬院校:華南農業大學
所屬院系:資源環境學院
職稱:副教授
導師類型:碩導
招生專業:生態學、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非全日制)
研究領域:農業生態系統服務、生態規劃、GIS
[通訊方式]
電子郵件:llyeyq@scau.edu.cn
[個人簡述]
個人簡介
葉延瓊,女,1976年生,重慶市榮昌縣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于1999年6月獲西南師范大學經濟地理與城鄉區域規劃專業學士學位,2004年6月獲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博士學位。2004年7月進入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生態學系(現調整到資源環境學院生態系)工作,2015年10月-2016年9月到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組織(CSIRO)做訪問學者。主要從事農業生態系統服務、生態規劃、GIS及其應用以及生態旅游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軟科學項目、廣東高校優秀人才創新項目、農業部生態農業重點開放實驗室聯合探索項目、華南農業大學博士啟動項目、以及地方生態農業規劃項目等10余項科研課題。先后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公益性行業科技項目、國際合作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等40余項科研課題。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一項(排名第2)、廣東省農業推廣獎二等獎一項(排名第12)、江門市科學技術獎三等獎一項(排名第4)。參與獲得計算機軟件著作權3項。參編專著8部,已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3篇。
獲獎榮譽
1.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生態規劃的理論、方法及其在新農村建設和生態產業發展中的應用(三等),排名第2
2.江門市科學技術獎:江門市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基地總體規劃(三等),排名第4
3.廣東省農業推廣獎:鴨稻共作生態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集成示范及其推廣應用(二等),排名第12
4.第七屆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生態學專業“五位一體”建設的實踐與探索(二等),排名第3
5.華南農業大學教學成果獎:生態學專業“五位一體”建設的實踐與探索(一等),排名第3
[科研工作]
工作經歷
——2004.7-今進入華南農業大學農學院生態學系(現調整到資源環境學院生態系)工作
——2015.10-2016.9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組織(CSIRO),訪問學者
科研項目
主持的科研項目
: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快速城市化進程對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影響及其空間分異的模擬研究--以廣佛都市圈為例(31300405),2014-2016,23萬元
2.廣東省軟科學項目:幸福廣東農村建設的評價指標體系與對策研究(2011B070300069),2011-2012,2萬元
3.廣東高校優秀人才創新項目:快速城市化對廣佛都市圈農業生態服務功能的影響(LYM09035),2009-2011,3萬元
4.農業部華南熱帶農業環境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現代生態農業與循環農業工程中心開放基金項目:2016-2017,4萬元
5.農業部生態農業重點開放實驗室聯合探索課題:潭江下游(新會段)低洼地生態農業模式研究(2010-LH08),2010-2011,4萬元
6.華南農業大學新學科扶持基金項目: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廣州郊區農田生態系統服務(2008X022):2008-2009,1.5萬元
7.華南農業大學博士啟動基金:廣東省山區農業可持續發展與模式研究,2004-2005,1.5萬元
8.華南農業大學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生態規劃》課程的實踐教學改革探索與思考(JG09128),2009-2011,0.4萬元
9.華南農業大學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項目:關于在生態學本科專業中實施“生態教學”的
10.橫向項目:廣東省(韶關)粵臺農業合作試驗區翁源核心區總體規劃,2012,8萬元
11.橫向項目:廣東博羅羅浮山養生谷立項報告書與可行性報告,2013,8萬元
發表論文
1.YanqiongYe,Jia’enZhang#,LiliChen,YingOuyang,PremParajuli,Dynamicsofecosystemservicevaluesinresponsetolandscapepatternchangesfrom1995to2005inGuangzhou,SouthernChina,AppliedEcologyandEnvironmentalResearch,2015,13(1):21~36
2.葉延瓊,章家恩,陳麗麗,秦鐘,趙本良.廣東省1996-2012年農業用地碳匯效應及時空變化特征,水土保持學報,2014,28(5):139-146
3.葉延瓊,章家恩,陳歡.基于旅游生態足跡的??谑新糜慰沙掷m發展評價與分析,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2(5):19-26
4.葉延瓊,章家恩,陳麗麗,趙飛.《旅游生態學》課程的教學設計與改革探索,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4,24(2):118-121
5.葉延瓊,章家恩,陳麗麗.佛山市順德區土地利用變化及社會經濟發展對生態系統服務的影響,生態科學,2014,33(5):872-878
6.葉延瓊,章家恩,趙本良,秦鐘.廣東果園生物多樣性利用與生態農業模式概述,廣東農業科學,2014,(5):26-31
7.章家恩,葉延瓊.提升研究生原創力的學術生態建設探討,高等農業教育,2014,(5):24-28
8.梁開明,章家恩,趙本良,葉延瓊,孔旭暉.河流生態護岸研究進展綜述,熱帶地理,2014,34(1):116-112,129
9.何銘謙,章家恩,葉延瓊,陳麗麗.廣州市大刀沙島嶺南水鄉農業生態園總體規劃研究,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2(5):27-31
10.趙本良,章家恩,梁開明,孔旭暉,葉延瓊,蘇貽娟.廣州市典型河涌生態堤岸的調查分析及改進對策,生態科學,2014,33(2):390-395
11.吳睿珊,章家恩,梁開明,趙本良,葉延瓊,陳麗麗.生態堤岸的構建設計及其生態服務功能評價探討,生態科學,2014,33(1):173-181
12.蔣艷萍,呂建秋,葉延瓊,周聰,付肖軍,陳敏慧.廣東水產行業生態養殖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基于珠海市白蕉鎮的水產業調查,廣東科技,2014,(9):12-15
13.葉延瓊,章家恩,李逸勉,李韻,吳睿珊.1992-2010年廣東省水稻主要病蟲害發生動態及防控措施,湖北農業科學,2013,52(15):3544-3549
14.葉延瓊,李韻,章家恩,李逸勉,秦鐘.GIS支持下的廣東省水稻種植生態適宜性評價,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9(2):131-137
15.葉延瓊,章家恩.廣東柑桔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中國果業信息,2013,30(4):9-13
16.葉延瓊,章家恩,秦鐘,李逸勉,李韻.廣東省水稻產業發展規劃探討,江蘇農業科學,2013,41(3):1-5
17.葉延瓊,章家恩,陳麗麗,梁開明,吳睿珊.廣州市水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生態學雜志2013,32(5):1303-1310
18.葉延瓊,章家恩,李逸勉,李韻,吳睿珊.基于GIS的廣東省農業面源污染的時空分異研究,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3,32(2):369-377
19.羅宇萍,葉延瓊,章家恩.廣東省農民旅游發展的SWOT分析及市場開發策略,生態科學,2013,32(1):120-125
20.李逸勉,葉延瓊,章家恩,李韻.廣東省水稻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中國農學通報2013,29(20):73-82
20.章家恩,駱世明,秦鐘,葉延瓊,趙本良.農科生態學系列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的實踐與探索,大學教育,2013,(8):121-124
21.吳睿珊,章家恩,陳麗麗,葉延瓊,李逸勉,李韻.汕頭市河玉圍現代農業生態示范區總體規劃研究,南方農業學報,2013,44(9):1589-1594
22.趙本良,章家恩,秦鐘,葉延瓊,羅明珠.生態學專業大學生科技創新的模式與對策探討——以華南農業大學生態學專業為例,大學教育,2013,(2):61-63
23.趙本良,章家恩,葉延瓊,秦鐘.班主任在本科人才培養中的作用與經驗體會,大學教育,2013,(4):76-77
24.葉延瓊,章家恩,秦搖鐘,李逸勉,李搖韻.佛山市農田生態系統的生態損益,生態學報,2012,32(4):4593-4604
25.何銘謙,章家恩,羅明珠,宋春秀,趙本良,葉延瓊,嚴家躍.基于GIS的廣東地區福壽螺的潛在時空分布及對稻田的危害風險,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2,33(3):288-295
26.章家恩,駱世明,葉延瓊,秦鐘,趙本良.生態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實踐——以華南農業大學生態學專業為例,大學教育,2012,1(11):86-89
27.葉延瓊,李逸勉,章家恩.城市化過程中廣州市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變化.應用生態學報,2011,22(6):1523-1530.
28.葉延瓊,章家恩,呂建秋,等.廣東省荔枝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中國農學通報,2011,27(3):481-487.
29.章家恩,葉延瓊,魏立華,等.汕頭牛田洋現代農業生態示范區總體規劃研究.熱帶地理,2010,30(4):413-418.
30.葉延瓊,章家恩,魏立華,等.佛山市三水區現代農業生態園區發展規劃與建設對策.生態科學,2010,29(4):395-399.
31.章家恩,葉延瓊,駱世明,等.江門市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基地總體規劃研究.南方農村,2010,(3):7-11.
32.葉延瓊,章家恩,何銘謙,等.新豐縣現代生態農業發展總體規劃.貴州農業科學,2010,38(4):216-219.
33.葉延瓊,章家恩,何銘謙,等.發達地區都市農業園規劃研究——以廣州番禺橋南街草河村規劃為例.江西農業學報,2010,22(4):179-182.
34.章家恩,葉延瓊,叢艷國,等.陽東縣農業發展總體規劃與農業結構調整思路探討.中國農學通報,2010,26(12):397-402.
35.章家恩,葉延瓊,魏立華,等.廣東汕頭潮南臺灣農民創業園總體規劃思路探討.臺灣農業探索,2010,(3):8-12.
36.葉延瓊,章家恩,何銘謙,等.佛山市高明區現代農業生態園建設總體規劃設計.廣東農業科學,2009,(12):195-198.
37.葉延瓊,章家恩,駱世明,等.海南龍浩生態農業示范園的總體規劃思路.湖南農業科學,2009,(12):126-130.
38.秦鐘,章家恩,葉延瓊.生態學野外實習教學改革探討.安徽農業科學,2009,37(34):17216-17217.
39.葉延瓊,章家恩,肖紅生,等.生態規劃課程的實踐教學改革探索與思考.In李大勝主編,華南農業大學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PP328-331.
40.葉延瓊,秦鐘,章家恩,等.廣東省1949-2006年糧食生產的時序變化研究.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9,17(4):765-769.
41.葉延瓊,章家恩,秦鐘,趙本良.公共選修課《聚落地理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廣東科技,2009,(12):113-114.
42.秦鐘,章家恩,駱世明,葉延瓊.基于系統動力學的廣東省循環經濟發展的情景分析.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9,17(4):800-806.
43.章家恩,駱世明,秦鐘,葉延瓊,趙本良.我國高校生態學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方向探討.應用生態學報,2009,20(7):1630-1634.
44.葉延瓊,秦鐘,章家恩,肖紅生.梅州市產業結構優化與土地資源配置研究.安徽農業科學,2008,36(34):15174-15176.
45.秦鐘,章家恩,駱世明,葉延瓊.我國能源消費與CO2排放的系統動力學預測,2008,16(4):1043-1047.
46.葉延瓊,章家恩.廣州市土地利用變化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影響研究.生態科學,2008,27(2):119-123.
47.葉延瓊,章家恩,秦鐘.珠江三角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評估指標體系及方法探析.安徽農業科學,2008,36(8):3398-~3399,3402.
48.葉延瓊.梅州市經濟結構現狀及調整對策.熱帶地理,2006,26(3),259-263.
49.葉延瓊,陳國階.兩種不同生態區劃方法在岷江上游地區中的應用與比較.生態學報,2006,26(7):2174-2182.
50.葉延瓊,陳國階.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人口與可持續發展.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6,16(2):22-25.
51.葉延瓊,陳國階.GIS支持下的岷江上游流域景觀格局分析.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6,15(1):112-115.
52.葉延瓊,劉邵權,陳國階.都江堰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現狀、問題及對策.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5,(3):80-811.
53.YeYan-qiong,ChengGuo-jie.LandscapeChangesinWenchuan—aMountainousCountyinSichuanProvince,China.WuhanUniversityJournal.2005,10(4):707-712(EI收錄).
54.TuJian-jun,ChenYong,YeYan-qiongetal.TheUpperMinRiverBasin—AKeyEthno-culturalCorridorinChina.MountainResearchandDevelopment,2005,25(1):25-29.
科研創新
1.軟件著作權:廣東省水稻產業生態發展規劃專家系統,2014,排名第3
2.軟件著作權:廣東省典型生態農業模式優化配置專家系統,2014,排名第3
3.軟件著作權:福壽螺信息管理系統,2014,排名第6
[教育背景]
——1995.9-1999.6西南師范大學(現西南大學)經濟地理與城鄉區域規劃專業,獲學士學位
——1999.9-2004.6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自然地理學,獲理學博士學位
華南農業大學
添加華南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華南農業大學考研分數線、華南農業大學報錄比、華南農業大學考研群、華南農業大學學姐微信、華南農業大學考研真題、華南農業大學專業目錄、華南農業大學排名、華南農業大學保研、華南農業大學公眾號、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華南農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華南農業大學考研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華南農業大學.png)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kyp.jpg)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huanannongyedaxue/yanjiushengdaoshi_534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