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導師:張新明

發布時間:2021-11-2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導師:張新明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導師:張新明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導師:張新明 正文

[導師姓名]
張新明

[所屬院校]
華南農業大學

[基本信息]
導師姓名:張新明
性別:男
人氣指數:1654
所屬院校:華南農業大學
所屬院系:資源環境學院
職稱:副教授
導師類型:碩導
招生專業: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非全日制)
研究領域:土壤肥力與養分資源綜合管理



[通訊方式]
辦公電話:020-85280295
電子郵件:xmzhang@scau.edu.cn
通訊地址: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路483號

[個人簡述]
個人簡介
張新明,男,1965年2月出生,博士,博士后,副教授,土壤系副主任(2002-2004),土壤系主任(2004-2008)。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培養對象(2002-2005)和土壤學碩士點首席專家助理(2002-2004)。
獲獎榮譽
1.“廣東冬種馬鈴薯高產優質高效栽培關鍵技術集成與推廣應用”成果于2013年8月獲得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一等獎(編號:2012002),排名第2。
2.“廣東冬種馬鈴薯高產優質高效栽培關鍵技術研究、集成與應用”成果于2012年5月通過省科技廳鑒定,排名第三。
3.“荔枝生理監測及營養診斷研究與應用”成果2009年8月獲得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三等獎(編號:2008642),排名第3。
4.“綠色食品荔枝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究與推廣”2008年8月獲得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二等獎(編號:2007258),排名第6。
5.荔枝品質保證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范”2007年7月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編號:B01-3-14-R03),排名第3;
6.“異粒變速控釋肥料制造方法與技術的研究和應用”2007年7月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編號:B01-3-01-R05),排名第5;

[科研工作]
工作經歷
1988.7-1991.5:在河北農科院石家莊果樹所從事果樹生理研究,參加河北省科委“七五”重點項目“滹沱河流域鴨梨葉片礦質營養元素分析標準值的研究”。
作為化驗室主任于1991.5-1995.8期間在河北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從事實驗室管理及土壤植物與肥料分析工作。
1993.04-11:在加拿大的農業部急流試驗站進行了為期7個月的合作研究。
2000.5至今: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從事土壤-植物營養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科研項目
1.1998-2001: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日本自然保護基金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沸石在南方退化坡地綠色食品生產的應用與推廣”(編號:G99014),30萬元。副主持。
2.廣東省主要母質水稻土對磷的吸附與解吸附特性(990719),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000-2002,張新明副教授主持。
3.2002-2004:廣東省攻關項目“有機荔枝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2002A208030201),30萬元。王建武教授主持。張新明副教授排名第三。
4.2001-2003:廣東省“十五”科技重大專項“AA級綠色食品荔枝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批準號:B204),王建武教授主持。張新明副教授排名第三。
5.2003-200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智能復合肥體系及平衡施肥推廣應用平臺的基礎研究”(編號:30270769),36萬元,樊小林教授主持,張新明副教授排名第三。
6.2004.1-2006.12: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生活污水人工濕地處理技術研究(2003C32912),20萬元,崔理華教授主持,張新明副教授排名第六。
7.2003-2005,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主要母質發育水稻土對硅的吸附與解吸特性及其應用研究”(021029),李華興教授主持,張新明副教授排名第三。
8.2003-2005:深圳市農業發展基金項目:“荔枝生理監測及營養診斷研究與應用”,6.0萬元,,張新明副教授主持(橫向課題);
9.2006-2008:垂直流人工濕地不同基質的磷去除效果及其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40571074),39.0萬元,張新明副教授排名第二。
10.2008-2009:廣東省水稻甘蔗配方施肥指標體系研究,廣東省農用地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參加,10萬元;
11.2009.11-2000.11:廣東省水稻甘蔗配方施肥指標體系研究,廣東省農用地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李華興教授主持,排名第2,20萬元;
12.2009.7-2012.7: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與芭田公司合作)“深圳市無公害蔬菜基地養分資源管理專家系統的研制與應用”(JC200903180654A),主持,3.0萬元(合同金額);
13.2009-2013:農業部“現代農業產業(馬鈴薯)技術體系專項(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惠州綜合試驗站”(編號:MATS-zhsyz-26),30.0萬元,曹先維研究員主持,排名第2;
14.2009:芭田和原生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委托項目委托項目:“和原生態測土配肥決策信息系統”,20萬元,參加,徐建波主持,排名第2.
15.2011-2013:廣東冬種馬鈴薯養分資源管理專家系統的研制與應用(2010B020315022),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5.0萬元,張新明副教授主持。
16.2010.11-2011.11:甘蔗指標體系建設,廣東省農用地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15萬元,張新明副教授主持。
17.2010-2013:廣東冬種馬鈴薯養分資源管理專家系統的研制與應用,惠東縣科技局委托項目,13.0萬元,張新明副教授主持。
18.2010.1.20-2013.12.30:佛山市高明區測土配方施肥與地力評價,佛山市高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委托項目,15.6萬元,甘海華和張新明副教授合作主持。
19.2009-2010:德慶縣測土配方施肥與地力評價,德慶縣農業局委托項目,10萬元,甘海華副教授主持,張新明副教授排名第2.
20.2011-201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多年生能源作物皇竹草草地固碳增匯的土壤生態化學機理”(41073059),經費50萬元,主持人駱世明教授,排名第3。
21.2011.11-2012.11:廣東甘蔗與粵西水稻測土配方施肥指標,廣東省農用地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15萬元,張新明副教授主持。
22.2011.1-2015.12:農業部“現代農業產業(馬鈴薯)技術體系專項(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廣州綜合試驗站”(編號:CARS-10-ES14)(學校經費卡名稱:國家馬鈴薯產業化建設-馬鈴薯惠州(廣州)綜合站),250.0萬元,曹先維研究員主持,排名第2。
23.2012.1-2013.12: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農作物健康低碳栽培與營養調控技術研究與示范”(編號:2012A020100004),100萬元,楊少海研究員主持,張新明副教授排名第三(總經費的12%)。
24.2013.9-2015.8:科技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冬種馬鈴薯高產優質高效栽培集成技術轉化推廣”(編號:2013GB2E000369),60.0萬元(報賬制),張新明副教授(惠東縣奕達農貿有限公司科技特派員)主持。
25.2012.8-2014.8:惠州市科技計劃項目“惠東縣平海鎮馬鈴薯產業技術路線圖的制定與應用”(編號:2012C050014002),15.00萬元,毛振輝鎮長主持,張新明副教授排名第三(總經費的40%)。
發表論文
1.約麥爾?艾買提,馮劍,張新明,楊宏順,阿布都熱伊木?肉孜,全鋒,曹先維.疏附縣馬鈴薯產業開發的可行性分析[J].新疆農業科技.2015(3):3-5.
2.約麥爾?艾麥提,徐鵬舉,張新明,楊宏順,巴拉提?巴克,羅建軍,全鋒,曹先維.不同顏色地膜對馬鈴薯產量等參數的影響研究[J].新疆農業科技.2015(2):53-54.
3.王宗抗,闞學飛,湯敏葉,張新明.添加γ-聚谷氨酸的硝基氮鉀復合肥在小白菜上的應用效果[J].磷肥與復肥,2014,29(4):83-84.
4.程根,劉宏偉,黃美華,溫瑩,鐘曉燕,馮劍,張新明(通訊作者).稻草與鉀肥配合施用對冬作馬鈴薯土壤鉀素的影響[J].廣東農業科學,2015(4):4-8.
5.趙蘭鳳,劉小鋒,官利蘭,程根,張新明((通信作者)).廣東省不同區域菜園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樣性比較[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5,36(1):54-59.
6.官利蘭,伏廣農,徐鵬舉,程根,江浩翔,李旭辰,張新明(通訊作者).養分脅迫對冬作馬鈴薯SPAD值及礦質養分的影響[J].廣東農業科學,2014(11):14-19.
7.官利蘭,伏廣農,徐鵬舉,程根,姜煜,張春燕,張新明(通訊作者).廣東省菜園土壤施肥狀況調查與分析[J].南方農業學報,2014,45(3):420-424.
8.高雅麗,劉金山,官利蘭,張新明(通信作者).稀鹽溶液-孔雀綠法測定土壤速效磷的條件選擇[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4,35(2):40-46.
9.郭玉婷,伏廣農(通訊作者),張新明,房欽飛.高州市典型荔枝園施肥狀況調查與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22):9245-9246.
10.郭玉婷,伏廣農(通訊作者),張新明,區君儀.高州市香蕉施肥狀況調查與分析.安徽農學通報,2013,19(20):46-47
11.張新明,伍尤國,徐鵬舉,官利蘭,陳洪,曹先維(通訊作者).平衡施肥與常規施肥對冬作馬鈴薯肥效的比較研究.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3,34(4):475-479.
12.袁濤,吳繼軍,高云超,官利蘭,郭玉婷,程根,張新明(通訊作者).廚余堆肥對土壤典型肥力指標的影響初探.廣東農業科學,2013,40(16):69-72.
13.湯丹峰,張新明(共同第一作者),陳洪,全鋒,伍尤國,曹先維(通訊作者).冬作馬鈴薯的磷素吸收、積累、分配特征研究.熱帶作物學報,2013,34(8):1439-1443.
14.官利蘭,呂東平,羅宏愿,袁嘉銘,張新明(通訊作者).M-DRIS在馬鈴薯幼苗N、P、K養分平衡診斷中的應用.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3,34(4):480-483.
15.官利蘭,張新明,徐鵬舉,程根,江浩翔,李旭辰,伏廣農(通訊作者).廣東省典型菜地土壤肥力調查與質量評價.廣東農業科學,2013,40(14):81-84.
16.徐新超,伏廣農,謝小茜,張新明(通訊作者).農田氧化亞氮排放的主要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廣東農業科學,2013,40(11):171-176.
17.湯丹峰,張新明(合作作者),陳洪,全鋒,伍尤國,曹先維(通訊作者).冬種馬鈴薯的氮素吸收、積累、分配特征研究.熱帶作物學報,2013,34(6):1041-1044.
18.曹先維,湯丹峰,陳洪,全鋒,賀奕明,伍尤國,張新明(通訊作者).高產冬種馬鈴薯的鉀素吸收、積累、分配特征研究.熱帶作物學報,2013,34(1):33-36.
19.陳洪,張新明(共同第一作者),全鋒,曹先維(通訊作者).適于冬作馬鈴薯的氮鉀基追肥分配模式研究.熱帶作物學報,2012,33(8):1384-1388
20.伍尤國,陳洪,全鋒,曹先維,張新明(通訊作者).適宜冬種馬鈴薯的氮鉀化肥種類的篩選研究.廣東農業科學,2012(17):57-59
21.張新明,陳洪,全鋒,袁濤,許巧玲,曹先維(通訊作者).稻草覆蓋量對冬作馬鈴薯產量、商品率及經濟效益的影響.熱帶作物學報,2012,33(5):829-831.
22.劉小鋒,張橋,張新明(通訊作者),趙蘭鳳.廣東省果蔗施肥狀況典型調查與分析.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2,18(11):95-97,122
23.張新明,張洪秀,李水源,譚乾開,曹先維(通訊作者),何露堂.恩平市典型種植戶冬作馬鈴薯施肥狀況調查分析.安徽農業科學,2011,39(36):22286-22288
24.張洪秀,陳洪,曹先維,,楊惠聰,張新明(通訊作者),袁濤,方青.惠東縣冬作馬鈴薯施肥狀況調查分析.廣東農業科學,2011,(22):53-55
25.許巧玲,曹先維,高雅麗,官利蘭,張新明(通訊作者),婁赟,葉淑華.覆土厚度對冬種馬鈴薯還田稻草腐解進程的影響.安徽農業科學,2011,39(27):16595-16597
26.高雅麗,徐新超,伏廣農,賈田,張新明(通訊作者).3種方法對不同土壤類型速效磷測定結果的影響.廣東農業科學,2011,(6):162-164
27.趙蘭鳳,劉妙珍,張新明(通訊作者),李華興.甲亞胺-H法測硼時掩蔽劑的選擇.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1,17(1):43-44
28.張志紅,彭桂香,李華興,蔡燕飛,張新明,趙蘭鳳.生物肥與甲殼素和惡霉靈配施對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生態學報,2011,31(4):1149—1156
29.張志紅,馮宏,李華興,張新明,袁英英.甲殼素降解液防治番茄南方根結線蟲病.中國蔬菜,2010,(16):58-61
30.陳洪,張新明,全鋒,湯丹峰,曹先維(通訊作者).氮磷鉀不同配比對冬作馬鈴薯產量、效益和肥料利用率的影響.中國馬鈴薯,2010,(4):224-229
31.崔理華,游艷萍,張新明,朱夕珍,李雅靜.人工濕地磷吸附飽和基質的化學再生研究.生態環境學報,2010,19(5):1221-1225
32.張俊平,張新明,曾純軍,胡月明.酸雨對生態系統酸化影響的研究進展.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0,29(B03):245-249
33.區偉佳,張新明(通訊作者),李華興,王榮,高雅麗.基于偏最小二乘回歸同時測定阿莫西林和多四環素含量.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0,31(2):15-18
34.鄭國棟,張新明(通訊作者).養分脅迫對荔枝葉片礦質營養的影響研究.安徽農業科學,2008,36(1):244-245
35.鄭國棟,張新明(通訊作者).國內外荔枝營養特性及營養診斷的研究進展.安徽農業科學,2008,36(2):489,538
36.張俊平,朱峰,張新明(通訊作者),王長委,廖宗文.酸性土壤固磷機理研究進展.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8,16(1):229-233
37.張俊平,胡月明(通訊作者),張新明,王長委,劉素萍.模擬酸雨對果園土壤主要形態酸變化的影響研究.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8,16(3):550-554
38.王樹生,閆國敏,張新明(通訊作者),苑保衛,崔紹輝.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有關問題的探討.農技服務,2007,24(10):30-31
39.張新明,張俊平,劉素萍,王長委,劉彥紅.模擬酸雨對荔枝果園土壤磷素等溫吸附與解吸特性的影響.土壤通報,2007,38(05):938-941
40.伏廣農,張新明(通訊作者),曾亞妮,謝永紅,謝世恭和李楚彬.糯米糍荔枝葉片礦質養分含量充足范圍的確定.土壤通報,2007,38(2):291-295
41.張俊平,張新明(通訊作者),王長委,劉素萍,劉彥紅.模擬酸雨對果園土壤交換性陽離子遷移及其對土壤酸化的影響.水土保持學報,2007,21(01):14-17
42.王樹生,范戰勝,張新明(通訊作者).麥玉系統氮素肥料的綜合效應及適宜施氮量的研究進展.安徽農學通報,2007,13(04):58-60
43.張新明,張俊平(合作作者),劉素萍,王長委,劉彥紅.模擬酸雨對荔枝園土壤氮素遷移和土壤酸化的影響.水土保持學報,2006,20(06):18-21
44.HuangLiyuan,LiHuaxing,ZhangXinming,LuWeisheng,LiuYuanjin.SilicateadsorptioninpaddysoilsofGuangdongProvince,China.Pedosphere,2006,16(5):654-659.
45.伏廣農,張新明(通訊作者),曾亞妮,吳智冬.糯米糍荔枝葉片綠度值與全氮含量的關系初探.中國南方果樹,2006,35(4):34-35
46.謝世恭,謝永紅,曾亞妮,伏廣農,張新明(通訊作者).充足范圍法和修正診斷施肥綜合法在荔枝營養診斷中的比較.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6,27(3):12-15.
47.馮宏,張新明,李華興等.接種菌劑對堆肥微生物利用碳源能力的影響.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5,26(4):19-22
48.謝世恭,謝永紅,曾亞妮和張新明(通訊作者).診斷施肥綜合法在果樹營養診斷上的應用研究進展.福建果樹,2005,(1):35-37
49.張新明,王建武,樊小林,李秀麗和路俊峰.民眾鎮香蕉園土壤肥力及施肥狀況調查與分析.福建果樹,2004,(4):13-15
50.張新明,劉可星,王建武,陳厚彬.荔枝園土壤肥力特征及其專用肥綜合效應探析.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4,12(4):134-137
51.張新明、李華興,盧維盛和劉遠金.水稻土的標準需磷量對水稻籽粒產量及吸磷量的影響.土壤,2004,36(4):449-451
52.張新明,王建武,陳厚彬和單衛東.增城市荔枝園土壤肥力狀況調查與分析.福建果樹,2004,(2):29-30,
53.吳文良,張新明和宗栓金.桓臺縣麥玉兩熟系統化肥投入及土壤養分資源研究.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3,11(2):67-69
54.周強,王建武,陳厚彬,和張新明.2003.荔枝品種對葉癭蚊和癭螨種群密度的影響.中國生物防治.19(1):44
55.王建武,陳厚彬,周強和張新明.2003.套袋對荔枝果實質量和農藥殘留的影響.應用生態學報.14(5):710-712
56.劉遠金,張新明(通訊作者),李華興等.2002.天然沸石對魚塘水及生活污水的氮磷去除效應.農業環境保護.21(4):331-333
57.張新明、李華興和吳文良.氮素肥料對環境與蔬菜的污染及合理調控途徑.土壤通報,2002,33:471-475
58.張新明,王建武,陳厚彬,等.新興縣荔枝園土壤肥力狀況調查分析.福建果樹,2002,(3):17-18
59.張新明,王建武,陳厚彬,等.新興縣荔枝園施肥狀況調查分析.福建果樹,2002,(2):28-30
60.XinmingZhang(張新明),ShuanjinZongandHuaxingLi.ResidualNitrateNitrogeninDrylandRootingSoilProfile(分會發言).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nvironmentallySustainableAgricultureforDryAreasforthe3rdMillennium,Shijianzhuang,HebeiProvince,2002.9
61.李華興、李長洪、張新明等.沸石對土壤養分生物有效性和土壤化學性質的影響研究.應用生態學報,2001,12(5):743-745
62.李華興,盧維盛,劉遠金和張新明.不同耕作方法對水稻生長和土壤生態的影響.應用生態學報,2001,12(4):553-556
63.李華興、李長洪、張新明等.天然沸石對土壤保肥性能的影響研究.應用生態學報.2001.12(2):313-316
64.張新明、李華興和劉遠金.磷酸鹽在土壤中吸附與解吸研究進展.土壤與環境,2001,10(1):77-80
65.LiHuaxing,ZhangXinming,LiuYuanjin.SoilcomponentsaffectingphosphatesorptionparametersofacidpaddysoilsinGuangdongProvince.Pedosphere,2000,10(4):317-321
66.張新明、李華興和劉遠金.廣東省酸性水稻土磷的解吸與吸附的關系.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39(6A):267-270
67.張新明、李華興和劉遠金.廣東省主要母質發育水稻土對磷的吸附特性.應用生態學報.2000,11(4):553-556
68.張新明、吳文良和崔若立.高產麥田系統氮肥綜合效應研究.生態農業研究,2000,8(4):40-42
69.李長洪、李華興和張新明等.天然沸石的微量元素生物有效性研究.土壤與環境,2000.9(4):298-300
70.LiHuashou,ZhangXinming.Comparisonofeffectsofnaturalzeoliteandorganicmanureonsoilpropertitiesandbananagrowthparameters.In:生態農業理論與實踐(國際研討會)(徐俊如主編),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13-117
71.張新明,全鋒,陳洪,曹先維(通訊作者).2013年廣東省馬鈴薯產業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建議(馬鈴薯產業與小康社會建設[C].在:馬鈴薯產業與小康社會建設(區冬玉和陳伊里主編),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14.179-182
72.曹先維,張新明,陳洪,全鋒,田廣業,賀春喜,羅建軍,趙普艷.南方冬作區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和技術特點及需求分析[C].在:馬鈴薯產業與小康社會建設(區冬玉和陳伊里主編),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14.170-178
73.曹先維,張新明,陳洪,全鋒,羅建軍,趙普艷,田廣業,賀春喜,張培康.冬閑稻田馬鈴薯豐產優質栽培技術[C].在:馬鈴薯產業與農村區域發展(陳伊里和區冬玉主編),哈爾濱:哈爾濱地圖出版社,2013.320-328
74.曹先維,陳洪,全鋒,張新明.2012年廣東省馬鈴薯產業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建議[C].在:馬鈴薯產業與農村區域發展(陳伊里和區冬玉主編),哈爾濱:哈爾濱地圖出版社,2013.111-112
75.王宗抗,張新明(通訊作者),緱武龍,趙蘭鳳,張志紅,李華興.生物復混肥的速效氮磷鉀養分釋放規律研究[A]第四次全國土壤生物和生物化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158-161
76.蔡燕飛,李華興,張新明.關于高等教育大眾化下教育質量的思考.In:新世紀初本科教學改革與實踐(羅錫文主編,ISBN7-5359-3797-7/Z?35),廣東科技出版社,2004,48-51
77.喻建剛,郭玉婷,張新明(通訊作者).利用Excel組合圖表達雙層次局部與整體的關系—以異粒變速控釋肥養分釋放曲線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23):340-341.
78.喻建剛,張新明(通訊作者),樊小林,劉芳,張立丹.以集中訓練強化提升農科類研究生操作技能——以植物營養學專業為例.安徽農業科學,2014,42(5):1569,1572
79.劉小鋒,趙蘭鳳,張新明(通訊作者),馮宏.《土壤學》綜合性實驗教學模式探討.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2(16):156-157,教改論文
80.趙蘭鳳,張新明,李華興,胡偉.淺談提高土壤農化分析實驗課教學質量與效果.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1,17(1):184-185
81.張新明,趙蘭鳳,謝恩.提高《土壤農化分析》課堂教學質量的探析?.安徽農學通報,2009,15(21):175-176
82.張新明,李華興.關于農科院校涉農專業雙語教學的探討.In:新世紀初本科教學改革與實踐(羅錫文主編,ISBN7-5359-3797-7/Z?35),廣東科技出版社,2004,325-327
83.劉遠金,李華興,張新明等.提高“土壤學”實驗教學質量的措施和體會.In:加強實踐教學工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羅錫文主編,ISBN7-5623-2131-0),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91-93
84.張新明參編.珠江三角洲耕地質量評價與利用(廣東省土壤肥料總站編著,ISBN978-7-109-11773-0),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109-122.
科研創新
張新明,曹先維,陳洪,全鋒.“廣東冬作馬鈴薯養分資源管理專家系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登記號:2013SR032463),2013.4.

[教育背景]
1985年7月畢業于河北農業大學農學系土壤農化專業,,獲農學學士學位;
1988年7月在北京農業大學土化系植物營養與施肥專業畢業,獲農學碩士學位;
1998年7月于中國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土壤專業畢業,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8.7-2000.5:在華南農業大學生物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博士后工作。
華南農業大學

添加華南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華南農業大學考研分數線、華南農業大學報錄比、華南農業大學考研群、華南農業大學學姐微信、華南農業大學考研真題、華南農業大學專業目錄、華南農業大學排名、華南農業大學保研、華南農業大學公眾號、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華南農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華南農業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huanannongyedaxue/yanjiushengdaoshi_534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