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農業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應用化學系專業介紹

發布時間:2020-04-29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華南農業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應用化學系專業介紹

華南農業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應用化學系專業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華南農業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應用化學系專業介紹 正文

 1.專業簡介
 
      1996年,華南農業大學成立理學院,應用化學系開始建設,至今已有20多年的辦學歷史。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應用化學系于1998年開辦應用化學專業、2004年開辦材料化學專業、2011年開辦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2014年12月,學校院系調整成立材料與能源學院,依托這三個專業分別成立了應用化學系、材料化學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應用化學專業于2005年被評為廣東省名牌專業,2010年被評為廣東省特色專業、2012年被評為廣東省重點學科,2014年被評為廣東省應用型人才示范專業。2000年獲得應用化學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獲得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下設應用化學、工業催化、化學工程、生物化工四個二級學科碩士點;重視課程建設,建有無機及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和基礎化學實驗三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獲得校級教學成果獎5次。
      應用化學系擁有廣東省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現有儀器設備1000余臺件,設備總值1500多萬元,其中大型儀器有液質聯用、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高效制備液相色譜儀、熒光光譜儀、紫外-可見光譜儀、紅外光譜儀、差熱-熱重聯用儀、電化學工作站、光電測試系統、比表面測定儀、激光粒度-Zeta電位測試儀、X-射線粉末衍射儀和微波合成系統等。
      目前,應用化學系擁有職稱、學歷和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F有教職工21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7人、講師5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6人,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 11人,具有出國留學經歷者10人。近5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計劃項目等近30項,科研經費近千萬;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錄的論文150余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近10項,部分研究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
 
2.專業特色(包括科研成果等)
 
      特色一:專業培養目標明確。應用化學專業貼近廣東省新興產業和人才需求,以培養高素質、創新性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注重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鍛煉,注重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實習教學的三位一體化,培養面向珠江三角洲精細化工產業、基于生物質資源綜合再利用的精細化學品制備與應用、化學品分析與檢測方面的的專門人才。
      特色二:學生創新能力顯著。應用化學系重視學生實驗技能、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積極為學生搭建實踐創新能力的平臺,學生每年承擔多項國家級、省級、校級大學生創新項目,發表多篇科研論文,并多次在全國和廣東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廣東省高校大學生化學實驗技能競賽、生化技能大賽等各類科技競賽斬獲佳績。
      特色三:教師專業能力突出。應用化學系教師以“十三五規劃”為目標, 以《廣東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為契機,以市場為導向,緊緊圍繞與農業相關的生命科學、資源環境、農業科學、食品科學等領域,形成了生物無機和有機化學品技術與應用、精細化學品合成與應用、化學品分析與檢測的學科特色。
3.專家介紹:
 樂學義,男,1961年7月出生,博士, 教授,博士生導師。2001年至2006年,理學院副院長和應用化學系主任;2007年至2014年,理學院院長;2001年至今,先后為應用化學碩士點首席專家和應用化學學科帶頭人。現為中國化學會終身會員、并兼任廣東省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化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高等學?;の瘑T會理事、《華南農業大學學報》及《廣東化工》編委等。長期從事生物無機化學、藥物化學、食品科學等交叉學科研究,先后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0余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60多篇,其中80余篇被SCI收錄,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項,作為主要參加人員獲廣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合作出版編著1本。迄今共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近20名。
 
 
      劉曉瑭,女,1969年生,教授,碩士生導師。2005年6月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無機化學專業,獲理學博士學位;2004年9月至今在華南農業大學工作,先后任職副教授、教授。2015.4-2016.5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物理系訪學。2015.3至今擔任廣東省化學會應用化學委員會副主任。目前,主要在納米材料和無機光電材料的制備和應用等方面開展研究工作,主持國家基金面上項目、省科技計劃項目等8項,以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近15篇;培養畢業研究生9名,在讀4名,獲得廣東省優秀碩士論文1篇;指導本科生獲得廣東省挑戰杯等獎項。
劉柏平,男,1966年3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88和1996年分別獲浙江大學化學工程專業學士、博士學位,1988至1991年任中石化岳陽石化總廠環氧樹脂廠技術員、助理工程師,1996至1999年任浙江大學化工系講師,1999至2005年任日本國立北陸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材料科學系助理教授,2005至2006年任日本國立北陸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材料科學系特任副教授,2005年1至4月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TH)訪問學者,2006至2017年任華東理工大學校特聘教授,2008年獲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資助。擔任中國石油集團公司聚乙烯催化劑與工藝工程中試基地技術委員會委員(2015-)、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電氣絕緣與熱老化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2015-)、“華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編委會編委(2009-2017)、“Polyolefins Journal”國際編委會編委(2012-)。緊緊圍繞國家重點發展的新材料技術領域,長期從事“配位聚合催化機理和高性能高分子合成及其應用”研究,開發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如聚烯烴、尼龍12、脂肪族聚碳酸酯等及其合成用催化劑核心技術。主持國家、省部級及國內外石化企業項目4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170多篇,其中SCI論文100余篇,引用1400余次,申請和授權專利15項,其中國際PCT專利5項,授權美國專利2項、中國專利2項,編寫或參編著作4部。作為第四完成人,于2011年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迄今共培養博士研究生20余名、碩士研究生80余名。
劉英菊,女,1978年生,教授,博士生導師,應用化學系系主任。2005年6月畢業于湖南大學化學生物傳感與化學計量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分析化學博士學位;2005年7月至今在華南農業大學工作,先后任職副教授、青年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2011.3-2012.3在日本東北大學環境研究科和原子分子材料科學高等研究機構訪學,入選2012年廣東省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2016年度廣東省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2015.3至今擔任廣東省化學會分析化學委員會副主任。目前,主要在生物傳感器、儀器研制等方面開展研究工作,近5年主持國家基金面上項目、青年基金、省科技計劃項目、省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項目等10余項,以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近30篇;培養畢業研究生5名,獲得廣東省優秀碩士論文1篇,2名研究生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出國攻讀博士學位;指導本科生獲得廣東省生化技能大賽、廣東省挑戰杯、全國挑戰杯等各種獎項。
 湯日元,男,1980年12月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15年至今任華南農業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應用化學系專業主任。2017年入選華南農業大學“丁穎人才”重點培養對象。長期從事有機小分子的合成與應用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機化學反應技術開發及其在合成藥物和有機功能小分子中的應用;農用化學品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現代儀器分析技術與應用研究。作為主要完成人,獲得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排名6)、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排名2)和溫州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各1項(排名2)。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省、廳級項目8項。在Nature, JACS,ACIE, Chem. Commun., Chem. Eur. J., Adv. Synth. Catal., J. Org. Chem.等刊物發表SCI論文60多篇,SCI引用1200余次,申請和授權專利8件。迄今共培養碩士6名。
  李春遠,男,1978年11月生,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天然藥物化學方面的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微生物及昆蟲共附生微生物生理活性天然化合物的提取分離、生物效價、結構修飾及其在農業和醫藥領域的應用;微生物代謝產物及食品成分的檢測與分析。共主持國家、省部及市廳級項目10多項,在國內外相關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多篇,SCI收錄30多篇。申請和授權發明專利5項。合作出版教材及專著3部。迄今共培養碩士研究生10名。
周家容,女,1965年12月生,教授,碩士生導師。1987年畢業于成都科技大學(現四川大學)分析化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于廣東工業大學應用化學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1987-1992年在西南農業大學基礎部任教,1992-2006年在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化學系任教,2006年調入華南農業大學。主要講授過普通化學、物理化學、無機及分析、基礎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儀器分析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有機-無機雜化功能材料、天然產物化學。主持和參加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廳高等教育研究項目10余項。近年來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20余篇。曾獲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獎,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第二)。
  肖勇,男,1980年生,博士,副教授(青年教授),碩士生導師。2003年9月—2006年6月在暨南大學獲無機化學碩士學位,2012年9月-2014年12月在華南農業大學獲農業生物環境與能源工程博士學位;2006年7月-2012年1月留校進入暨南大學化學系工作,2012年2月-2014年12月在華南農業大學理學院應用化學系工作,2015年1月-至今在華南農業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應用化學系工作;2016.10-2017.10在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燃料與能源技術研究院訪學,入選2012年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校級培養對象,2014年華南農業大學青年骨干教師,2015年5月被聘為青年教授。主要從事生物質碳基材料、碳納米材料及復合材料的可控制備及性能研究,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開放實驗室基金等項目,迄今已在ACS Appl. Mat. Interfaces, ChemSusChem, J Power Sources, Int J Hydrogen Energy, Carbon等國際重要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60余篇。
 
 
 
4.學生前景(畢業學生去向)
 
      2016屆畢業生18人繼續深造,報考院校包括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廈門大學等。
      2016屆畢業生3人赴美國、澳大利亞和香港學習。
      2016屆畢業生就業地區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區。主要就業單位: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立白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中糧集團、廣東食品進出口集團公司等行業龍頭企業或大型國企。  

華南農業大學

添加華南農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華南農業大學考研分數線、華南農業大學報錄比、華南農業大學考研群、華南農業大學學姐微信、華南農業大學考研真題、華南農業大學專業目錄、華南農業大學排名、華南農業大學保研、華南農業大學公眾號、華南農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華南農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華南農業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huanannongyedaxue/yanjiushengyuan_264214.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