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師范大學傳媒與影視學院導師:劉行芳

發布時間:2021-11-22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江蘇師范大學傳媒與影視學院導師:劉行芳

江蘇師范大學傳媒與影視學院導師:劉行芳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江蘇師范大學傳媒與影視學院導師:劉行芳 正文


劉行芳 ,男,1953年2月出生,湖北省天門市人,先后就讀于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 信息傳播學院,文學(新聞學)碩士,先后任天門日報總編輯,長江開發報新聞部主任,淮陰師范學院信息傳播與技術系副主任,現為徐州師范大學信息傳播學院新 聞系主任,教授,南京師范大學大眾傳媒與農村發展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分會理事,廣播電視專業委員會理事。
近五年來分別在現代傳播、當代傳播、新聞知識、新聞前哨、新聞愛好者、傳媒觀察、安徽大學學報、淮陰師范學院學報、中國高新區、世紀橋等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已出版學術專著有:《網絡傳播導論》(28 萬字,2002年湖北辭書出版社出版)、《西方傳媒與西方新聞理論》(48萬字,2004年新華出版社出版)、《實用新聞編輯學教程》(30萬 字,2006年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新聞法治與新聞倫理》(40萬字,2007年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參加編寫學術著作1部:《媒介素養通 論》,(任副主編,2007年中南大學出版社出版)。
近年來主持的主要課題有: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課題《蘇北實現“兩個率先”信息保障研究》,徐州師范大學教育教學重點課題《實用型本科專業培養模式研究》。
近年來獲得的主要科研成果獎項有:全國廣播電視協會二等獎一項,全國媒體產業化發展與新聞理論創新二等獎一項,徐州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三等獎一項。

一、劉行芳教授參加全國主要學術會議清單

新世紀首屆新聞策劃學術研討會,2001.6,武漢,華中科技大學
新聞評論學術研討會,2002.10,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新聞與傳播教育分會廣播電視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學術研討會,2003.11,北京廣播學院
全國高校傳播學理論研討會,2003.10,上海,華東師范大學
全國高校骨干教師新聞史培訓班,2004.7,北京廣播學院
全國高校新聞院系負責人三項學習研究班,2004.9,北京,中宣部、教育部
全國師范院校、省屬高校新聞學科發展研討會,2004.11,南京師范大學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五屆四次理事會,2004.11,西安,陜西師范大學
美國新聞與大眾傳播教育研討班,2005.10,北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全國廣播電視農村服務年征文頒獎暨研討會,2005.12,浙江海寧,中國廣播電視協會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五屆五次理事會,2005.10,烏魯木齊,新疆大學
全國第六屆新聞輿論監督學術研討會,2006.12,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江蘇區研討會,2007.6,南京師范大學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六屆一次理事會,2007.8,中國人民大學
2007中國傳播學高端學術研討會,2007.8,南昌,江西師范大學
大眾傳媒與農村發展學術研討會,2007.9,南京師范大學
新聞傳媒與社會發展論壇,2007——中國新聞業發展現狀與趨勢論壇,2007.9,中國人民大學
全國廣播電視研討會及第二屆廣播電視新聞教育年會,2007.11,華中科技大學
全國新聞輿論監督第七屆學術研討會,2007.12,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二、劉行芳教授2002年以來公開發表的主要學術論文

1.《論我國都市報的特質》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 2002.4
2.《張揚形式的魅力——我國電視節目改版初探》,現代傳播 2002.2
3.《發揮信息傳播在高新區第二次創業中的作用》,中國高新區 2002.7
4.《電視節目的國際視野和平民視角》 社會觀察 2003.3
5.《論媒介對輿論的軟引導》 淮陰師范學院學報 2003.6
6.《以平民視角鑄就核心競爭力》 現代傳播 2003.5
7.《理性看暗訪》 傳播學研究集刊 2003.1
8.《“期待視界”、“使用滿足”與課堂教學改革》 中國當代教育 2004.3
9.《應該強化西方新聞理論的研究》 傳播學研究集刊 2004.2
10.《論網絡世界的道德失范與重構》 現代傳播 2004.4
11.《應當賦予傳媒充分的自由裁量權》 安徽大學學報 2004.1
12.《圖書塑造美國精神》,書界,2004.3
13.《報紙如何應對網絡傳播挑戰》 當代傳播 2005.6
14.《媒介素質與信息互動:廣電服務農村必須解決的兩個前提》 獲獎作品選,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15.《關于實施創造性教育的幾點思考》 中國當代教育 2005.5
16.《論周恩來以人為本的報刊思想》 學習研究周恩來文萃,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4月版
17.《付費采訪辨析》,當代傳播,2006.3
18.《和諧社會語境下傳媒功能再認識》,現代傳播,2006.4
19.《中國動慢,前途漫漫》,傳媒觀察,2006.12
20.《論和平崛起理念下的國際傳播》,新聞知識,2007.1
21.《涉農媒介素養辨析》,新聞前哨,2007.4
22.《新農村建設,期待大眾傳媒助力》,新聞愛好者,2007.5
23.《周恩來以人為本新聞思想初探》,世紀橋,2007.3
24.《報刊公益:現狀、問題及對策》,新聞愛好者,2007.10
25.《大力培育職業精神:我國新聞教育的緊迫任務》,邁入21世紀的中國新聞教育,中南大學出版社,2007.7
26.《依靠制度保障農民信息需求》,當代傳播,2008.1

三、劉行芳教授2002年以來出版的學術著作

《網絡傳播導論》,湖北辭書出版社 2002.2 獨立,25萬字
《西方傳媒與西方新聞理論》 新華出版社 2004.7 獨立,48萬字
《實用新聞編輯學教程》,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6,獨立,30萬字
《媒介素養通論》,中南大學出版社,2007.5,副主編,本人寫作8萬字
《新聞法治與新聞倫理》,鄭州大學出版社,2007.9,主編,40萬字

四、劉行芳教授2001年以來的獲獎情況(教學任務全部完成,每年都超額完成任務)

2001年獲年度優秀,2002年10月提前晉升一級工資;
2002年3月被評為淮陰師范學院優秀共產黨員;
2003年被評為淮陰師范學院第二屆教學標兵;
2004年7月被評為2003~2004度三育人先進個人;
2005年6月被評為淮陰師范學院第三屆教學標兵。
2005年5月,專著《西方傳媒與西方新聞理論》被評為淮陰師范學院2004年度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4年3月,主持淮陰師范學院重點建設課程《當代新聞采訪學》通過合格評估;
2005年6月,論文《報紙如何應對網絡傳播挑戰》獲新疆記協、當代傳播“傳媒產業發展與傳媒理論創新高峰論壇論文”二等獎;
2005年11月,論文《媒介素質與信息互動:廣電服務農村必須解決的兩個前提》獲中國廣播協會“廣播電視服務農村年”征文二等獎。

四、劉行芳教授近幾年來承擔的課題

1.2004年,《當代新聞采訪學》,校級重點課程建設項目,獲資助0.5萬元,已結題。
2.2005年,《交叉學科本科教育模式研究——以廣播電視新聞學為例》,校級重點教育教學課題,獲資助0.8萬元,已結題。
3.2006年,《蘇北實現“兩個率先”信息保障研究》,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課題,獲資助2萬元,已完成。
4.其他項目獲資助8萬元。

五、劉行芳教授主要社會兼職

1.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與傳播學教育分會理事
2.中國廣播電視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
3.南京師范大學大眾傳媒與農村發展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4.《新聞愛好者》特邀理事

六、劉行芳教授獲得的主要獎項

2001年被評為校級年度優秀工作者。
2002年被評為校級優秀共產黨員。
2003年3月被評為學校第二屆教學標兵。
2004年7月被評為2003~2004度校級三育人先進個人。
2005年6月被評為校第三屆教學標兵。
2005年5月,專著《西方傳媒與西方新聞理論》被評為校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4年3月,主持校級重點建設課程《當代新聞采訪學》通過合格評估。
2005年6月,論文《報紙如何應對網絡傳播挑戰》獲當代傳播“傳媒產業發展與傳媒理論創新高峰論壇論文”二等獎。
2005年11月,論文《媒介素質與信息互動:廣電服務農村必須解決的兩個前提》獲中國廣播電視協會“廣播電視服務農村年”征文二等獎。
2006年被評為校級先進工作者。
2007年12月,《實用新聞編輯學教程》獲徐州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政府獎三等獎。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聯系方式>>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江蘇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江蘇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江蘇師范大學報錄比、江蘇師范大學考研群、江蘇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江蘇師范大學考研真題、江蘇師范大學專業目錄、江蘇師范大學排名、江蘇師范大學保研、江蘇師范大學公眾號、江蘇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江蘇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江蘇師范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江蘇師范大學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jiangsushifandaxue/yanjiushengdaoshi_553557.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