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考研資料

發布時間:2016-12-08 編輯:考研派小莉
add 研究生微信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040100教育學考研 》我們搜集了部分040100教育學考研 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可提供有償的040100教育學考研 專業研究生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考研派 okaoyan.com】 為大家提供教育學考研資料,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

教育學考研資料教育學考研資料詳細介紹如下,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教育學》緒論   1、 教育學:(中大00,上海師大03、04,四川04,南師大02,交大02研)  就是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它廣泛存在于人類社會生活之中。人們為了有效地進行教育工作,需要對它進行研究,總結教育經驗,認識教育規律。教育學就是通過對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  2、 教育規律:(華南師大02,武大03研)  所謂規律,它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事物內在的本質性的聯系及其發展變化的必然趨勢。教育規律就是教育內部諸因素之間、教育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具有本質性的聯系,以及教育發展變化的必然趨勢。教育學的任務,就是依照教育的邏輯層次,去揭示教育的各種規律(包括宏觀的和微觀的),并在揭示教育規律的基礎上,闡明教育工作的原則、方法和組織形式等問題,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論上和方法上的依據。   3、 教育學與教育方針政策的不同?  教育學的任務在于揭示教育規律,教育方針政策是人們根據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來的,它是人們主觀意志的體現。作為一種正確的教育方針政策,它是依據科學的教育理論和當時的現實狀況和需要制訂出來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觀規律。盡管如此,教育方針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規律,卻不能代替教育規律。人們只能認識教育規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規律。教育規律與教育方針政策絕不等同的。因此,教育學雖然也要闡明一些教育方針政策的問題,但是,教育的方針政策并不是教育學研究的主要對象和最終依據。如果把闡發、論證教育的方針政策作為教育學的主要任務,就會忽略對教育規律的探討,舍本逐末,最終導致按主觀意志辦教育的錯誤。   4、 教育學與教育經驗匯編的不同?   教育經驗匯編多為教育實踐經驗的匯集,它們還只是表面的、局部的、個別的具體經驗,尚未揭示出教育規律。當然,教育學不能離開教育的實際經驗,經驗之中有規律,我們應當重視教育經驗,將教育的實踐經驗提高到理論高度,從教育經驗中總結出教育規律,以豐富和發展教育學。但是,如果把教育學變成教育經驗匯編,僅僅滿足與教育經驗的介紹,那就會否定教育學是一門科學,這也是錯誤的。   5、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發展歷程)(西南師大03、04研)   (1)教育學的萌芽階段。(自奴隸社會初期開始,在中國經歷了三四千年。代表著作包括《論語》、《學記》,其中《學記》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西方最早的教育學專著是古羅馬昆體良的《雄辯術原理》。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里,所有教育方面的著作,多屬論文的形式,停留在經驗的描述,缺乏科學的理論分析,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因而只可以說是教育學的萌芽或雛形。)   (2)教育學的獨立形態階段。(自17世紀開始,1623年英國學者培根首次將教育學劃分為一門獨立學科。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被認為是最早的具有比較完整體系的教育學著作,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1806年發表的《普通教育學》被認為是第一部現代意義上的教育學著作,標志著教育學已經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在這一階段中,教育學已經具有獨立的形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對教育問題的論述,逐漸從現象的描述過渡到理論的說明,重視教育要適應兒童的身心發展和天性,開始運用心理學的知識來論述教育學問題。但由于歷史局限性,教育理論還未達到真正科學化的地步。)   (3)教育學的發展多樣化階段。(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心理學等經驗學科逐漸興起,這些學科的知識和研究方法,對教育學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自19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教育學,其中最著名和影響較大的有:1861年英國斯賓塞的《教育論》,20世紀初以德國梅伊曼和拉伊為代表的“實驗教育學”,美國實用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等。杜威的教育學說,使西方教育學出現了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教育”學派和以杜威為代表的“現代教育”學派的對立局面。20世紀以來,蘇聯和我國的教育家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對現代教育問題進行研究,出現了一些很有影響的著作,有蘇聯凱洛夫的《教育學》,我國楊賢江的《新教育大綱》等。)   (4)教育學的理論深化階段。(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智力開發和運用成為提高生產效率和發展經濟的主要因素,引起了世界范圍的新的教育的改革,促進了教育學的發展,教育學在理論上日益深化,在內容方面也更加豐富。代表著作有美國布盧姆的 《教育目標的分類系統》,美國布魯納的《教育過程》,蘇聯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蘇聯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馬克思主義教育原理已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學學科建設的指導思想。)  總之,教育學發展過程中存在著“源”與“流”的關系問題。教育學發展的“源”在教育實踐。教育實踐不僅是教育理論的源泉,而且是檢驗教育理論正確與否的標準。教育學是在實踐和理論相互作用、不斷反復中螺旋式上升和發展著的。   6、怎樣運用歷史法、調查法、實驗法去研究教育問題?   常用教育學的研究方法就是“你掉屎桶”→歷史法,調查法、實驗法、統計法。你掉進屎桶就知道方法了。   (1)歷史法:就是要從事物發生和發展的過程中去進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實質和發展規律。   歷史法的研究步驟:①史料的搜集②對史料的鑒別③對史料進行分類   運用歷史法研究教育問題時要注意:①要堅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對教育問題的研究應當與一定歷史條件下的政治、經濟、哲學、倫理思想等聯系起,全面地去進行考察與分析。②要把歷史分析和階級分析結合起來。③要正確處理批判與繼承的關系。   (2)調查法:就是通過調查了解教育情況、研究教育問題的基本方法。  教育調查分為:全面調查、重點調查、抽樣調查和個案調查。  調查法工作步驟:①確定好調查的目的②選擇適當的調查對象③擬定調查提綱④計劃好調查步驟和方法。   經常采用的調查的方法:觀察、談話、問卷   (3)實驗法:一般是自然實驗法即在教育活動的自然狀態下進行的實驗,不是在專門的實驗室里進行的實驗,可以叫教育實驗法:是研究者根據對改善教育問題的設想,創設某種環境,控制一定條件,所進行的一種教育實踐活動。  教育實驗法一般分為以下三種:單組實驗法、等組實驗法、循環實驗法。  教育上的實驗,在實驗前應進行周密地考慮,精心設計,作出周詳的方案,進行科學的預測和假定,要把假定建立在對歷史、現狀的周密調查研究上,假定實驗后效果一定比之前效果有顯著優點,否則將對實驗者發生難以彌補的損失。實驗的每一步,都要及時記錄并長期保存。實驗結束后應寫出詳細報告。
奮斗2011年 2010-02-27 14:28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   1、教育的概念:(南開04,武大02、04,東北04,交大01研)   廣義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進人的知識技能,影響人的思想品德,增強人的體質的活動,不論是有組織或是無組織的,系統或零碎的,都是教育。狹義的教育是指專門的學校教育,是指根據一定社會的現實和未來的需要,遵循年輕一代的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受教育者獲得知識技能,陶冶思想品德、發展智力和體力的一種活動,以便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適應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需要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人。   廣義與狹義教育的區別?(西南師大03研)廣義上的教育是自人類產生以來就有的教育,而狹義上的教育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再結合各自概念來回答。   2、 簡評 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武大03研)   (1)教育的質的規定性(北航03研)指對教育本質的探討。教育的本質屬性就是根據一定社會的需要所進行的培養人的活動,或者說是培養人的過程。人們在表明教育的本質屬性時,基本上是從兩個側面來表述其內涵的:一是從教育者培養人的過程來談,如教育是培養人、造就人、訓練人的過程;一是從受教育者身心發展變化來談,如教育是發展、是生長、是對生活的適應、是經驗的積累與重新組合、是個體社會化的過程。總之,對教育的普遍的本質的概括,都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活動的統一,都是教育者促使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過程。   (2)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是新一代身心發展的工具,教育對人的發展細分起來,應有三層涵義:(上海師大03研)   第一,人是人,人不是動物,人生下來就帶來了人在進化、在歷史進程中沉淀下來的歷史的烙印。年老一代為了維持和延續人們的社會生活,使新生一代更好地從事生產勞動和適應現存的社會生活,就把積累起來的生產斗爭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傳授給新生一代。因此,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長和社會生活延續和發展所不可缺少的手段,為一切人、一切社會所必需。   第二,人的本質不僅是它的自然實體,人還是社會的實體。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既要體現社會的要求,又要促進人的身心發展,它是一個統一的活動過程。   第三,人在其現實性上,又是社會關系的總和。教育這一社會現象,它與其他社會現象的區別,就在于它是培養人的活動,它要解決的特殊矛盾,是受教育者個體與社會之間的矛盾,這個轉化的過程就是個體社會化的過程。   在中外教育史上,盡管對教育的解說各不相同,但卻存在著一個共同的基本點,即都把教育看作是培養人的活動,這是教育區別于其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3、 為什么說教育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南師大02研)   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它產生于社會生活的需要,而歸根到底產生于生產勞動。  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長和社會生活的延續與發展所必不可缺少的手段,為一切人、一切社會所必需。從這意義上說,教育是人類永恒范疇,與人類共始終,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積累的知識越來越豐富,教育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也就越來越顯著。

添加芒果教育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教育學考研芒果學姐”,關注【教育學考研芒果學姐】微信公眾號,在教育學考研芒果學姐微信號輸入【以南京師范大學為例: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真題、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分數線、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報錄比、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考研群、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學姐微信、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排名】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芒果教育學考研公眾號 教育學考研芒果學姐公眾號

教育學考研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jiaoyuxue/jiaoyuxue_48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