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http://m.btfokj.cn/images/okaoyanzuoxi.jpg)
因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專業研究生數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輔導的數量不確定,請加我們顧問的微信進行咨詢和確認,搶先預訂研究生,以免錯失研究生輔導機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是一個不錯的學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請各位準備報考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的同學注意: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研究生錄取分數線(或稱考研分數線)的數據。因為每年都有不少人報考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競爭激烈,所以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研究生的考研人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 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會為大家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的參考書目、考研大綱、研究生招生咨詢電話等聯系方式。希望你考取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網絡空間安全專業研究生,考研是個孤獨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學生好好復習備考,來年上個985/211,實現自己的名校研究生夢想。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http://img.okaoyan.com/成都信息工程大學/3.jpg)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農業信息化的研究生培養方案
學 習 形 式 全日制
培 養 單 位 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一、培養目標和要求
1、培養目標
全日制農業碩士專業學位是與農業相關領域任職資格相聯系的專業學位。農業信息化領域主要為農業技術研究、應用、開發及推廣,農村發展,農業教育等企事業單位和管理部門培養與農業信息化相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層次人才。
2、培養要求
(1)較好地掌握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樹立科學發展觀,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2)掌握農業信息化領域的基礎理論、系統的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的管理、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從事農業信息化領域的研究開發、推廣應用、管理工作的能力,能獨立擔負農業信息化領域的相關工作。
(3)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閱讀本領域的外文資料。
二、專業(領域)方向
1.網絡安全與信息對抗
2.網絡與系統安全
3.移動互聯網及應用
4.云計算與大數據安全
5.物聯網技術及應用
6.物聯網安全
7.嵌入式技術及應用
8.計算機取證
9.網絡輿情
10.量子安全通信
三、培養方式
1.采取校內課程學習和校外實踐研究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實行多學科綜合、寬口徑的培養方式。鼓勵采用頂崗實踐的方式進行實踐研究,實踐研究累計不少于12個月。
2.學位論文實行導師負責制,鼓勵由具有實踐經驗并有高級技術職稱的校內外導師聯合指導。
四、學制與應修學分
1.實行學分制,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最長不超過4年。
2.攻讀全日制農業碩士的研究生,總學分不低于35學分,不高于40學分。其中公共課程學分要求不低于13學分;領域主干課程學分要求不低于8學分;選修課程學分要求不低于7學分;必修環節要求不低于7學分。
同等學力或跨專業攻讀農業碩士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應補修相關領域本科階段的主干課程至少3門,成績不計入總學分。
五、教學計劃
見《2017級全日制農業碩士農業信息化領域教學計劃表(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見附件1)。
六、專業實踐
全日制農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從事不少于12個月的專業實踐,并結合實踐進行論文研究工作。實踐研究的綜合表現考核通過者取得相應學分。
七、學位論文
1.論文選題
論文選題應服務于農業、農村、農民和生態環境建設,論文要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先進性和工作量,能體現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農業技術推廣、農業和農村等問題的能力。
2.論文形式
論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論文、項目(產品)設計、調研報告等。
3.評審與答辯
學位論文的評審應著重考查作者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農業技術推廣、農業和農村實際問題的能力;審查學位論文工作的技術難度和工作量。
攻讀農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必須完成培養方案中規定的所有環節,成績合格,方可申請參加學位論文答辯。
八、畢業與學位授予
完成課程學習及實習實踐環節,取得規定學分,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者,經學位授予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授予農業碩士專業學位,同時獲得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083900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39]網絡空間安全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密碼理論與應用(02)網絡對抗理論與技術(03)量子安全通信(04)計算機取證與司法鑒定(05)物聯網安全(06)硬件安全(07)人工智能安全(08)云計算與大數據安全(09)網絡輿情 | |
招生人數: | 9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1)數學一 ④(807)程序綜合設計 |
|
備 注: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的師資力量
序號 | 姓名 | 性別 | 職稱 | 研究方向 | |
---|---|---|---|---|---|
1 | 陳麟 | 男 | 教授 | 云計算與大數據安全、網絡輿情、網絡對抗理論與技術 | |
2 | 李飛 | 男 | 教授 | 移動互聯網及應用、物聯網技術及應用、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汽車智能與系統安全 | |
3 | 張仕斌 | 男 | 教授 |
量子安全通信、計算機取證、物聯網安全及應用、大數據安全及應用、 移動互聯網安全及應用、網絡對抗理論及應用 |
|
4 | 王燚 | 男 | 教授 |
密碼理論與應用、網絡對抗理論與技術、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物聯網安全、 硬件安全、云計算與大數據安全、網絡輿情 |
|
5 | 甘剛 | 男 | 教授 |
密碼理論與應用、網絡對抗理論與技術、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物聯網安全、 硬件安全、云計算與大數據安全、網絡輿情 |
|
6 | 林宏剛 | 男 | 教授 | 云計算與大數據安全、網絡輿情、網絡對抗理論與技術 | |
7 | 金虎 | 男 | 教授 | 云計算與大數據安全、網絡輿情、網絡對抗理論與技術 | |
8 | 萬國根 | 男 | 高級工程師 | 物聯網安全及應用、大數據安全及應用、移動互聯網安全及應用 | |
9 | 朱西平 | 男 | 教授 | 移動互聯網及應用、物聯網技術及應用、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汽車智能與系統安全 | |
10 | 宋波 | 男 | 教授 | 云計算與大數據安全、網絡輿情、網絡對抗理論與技術 | |
11 | 昌燕 | 女 | 教授 | 量子安全通信、計算機取證、移動互聯網安全及應用、網絡對抗理論及應用 | |
12 | 吳震 | 男 | 教授 |
密碼理論與應用、網絡對抗理論與技術、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物聯網安全、 硬件安全、云計算與大數據安全、網絡輿情 |
|
13 | 王永麗 | 女 | 副教授 | 移動互聯網及應用、物聯網技術及應用、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汽車智能與系統安全 | |
14 | 張路橋 | 男 | 副教授 | 移動互聯網及應用、物聯網安全、硬件安全、云計算與大數據安全 | |
15 | 閆麗麗 | 女 | 副教授 | 量子安全通信、計算機取證、移動互聯網安全及應用、網絡對抗理論及應用 | |
16 | 萬武南 | 女 | 副教授 | 云計算與大數據安全、網絡輿情、網絡對抗理論與技術 | |
17 | 王娟 | 女 | 副教授 | 移動互聯網及應用、物聯網技術及應用、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汽車智能與系統安全 | |
18 | 韓斌 | 男 | 副教授 | 移動互聯網及應用、物聯網技術及應用、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汽車智能與系統安全 | |
19 | 李中志 | 男 | 副教授 |
密碼理論與應用、網絡對抗理論與技術、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物聯網安全、 硬件安全、云計算與大數據安全、網絡輿情 |
|
20 | 秦智 | 男 | 副教授 | 云計算與大數據安全、網絡輿情、網絡對抗理論與技術 | |
21 | 刁仁宏 | 男 | 副教授 | 移動互聯網及應用、物聯網技術及應用、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汽車智能與系統安全 | |
22 | 盛志偉 | 男 | 副教授 | 物聯網安全及應用、大數據安全及應用、移動互聯網安全及應用 | |
23 | 張金全 | 男 | 副教授 | 密碼算法及應用、移動互聯網安全及應用 | |
24 | 李劍 | 男 | 副教授 | 量子安全通信、移動互聯網安全及應用、網絡對抗理論及應用 | |
25 | 王敏 | 女 | 副教授 | 硬件安全、網絡攻防、云計算與大數據安全、密碼理論與應用 | |
26 | 顧見軍 | 男 | 高級工程師 | 數據安全及應用、移動互聯網安全及應用、網絡對抗理論及應用 | |
27 | 王丹琛 | 女 | 高級工程師 | 系統風險評估與態勢分析、基于自動推理的網絡安全技術應用、大數據安全技術及應用 | |
28 | 武志學 | 男 | 教授 |
計算機技術(學術型):云計算與大數據處理、計算機技術(專業學位): 云計算與大數據安全、信息安全(學術型):云計算與大數據安全 |
|
29 | 李斌勇 | 男 | 講師 | 云計算與大數據安全、網絡與信息系統安全、基于網絡的計算機應用技術 | |
30 | 張浩曦 | 男 | 副教授 | 人工智能及數據挖掘、智能感知技術、物聯網技術及應用、物聯網安全 |
2021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083900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39]網絡空間安全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密碼理論與應用(02)網絡對抗理論與技術 (03)量子安全通信 (04)計算機取證與司法鑒定 (05)物聯網安全 (06)硬件安全 (07)人工智能安全 (08)云計算與大數據安全 (09)網絡輿情 |
|
招生人數: | 20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1)數學一 ④(807)程序綜合設計 |
|
備 注: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的聯系方式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經濟開發區學府路一段24號
郵政編碼:610225
聯系電話:028-85966953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計算機技術(非全日制)培養方案
學 習 形 式 非全日制
培 養 單 位 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一、培養目標與要求
1.培養目標
以服務四川及西部信息產業發展、地方經濟建設、氣象行業信息化和現代化為目標,培養具有健康心智體魄、良好人文素質、嚴謹科學態度,扎實的計算機硬件、軟件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與方法,良好團隊精神和職業心態,能夠獨立從事計算機領域應用基礎和工程應用研究,并在相關交叉學科進行應用基礎和工程應用研究的高層次信息技術類專門人才。
2.培養要求
(1)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有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身心健康,具有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
(2)掌握計算機技術領域的基礎理論、先進技術方法和手段,在領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獨立從事工程研究、工程設計、工程開發、工程實施和工程管理的能力;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的見解,具備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了解計算機技術領域的國內外發展動態,具有較強自主學習能力、科技實驗能力、一定的創新能力、組織及協同工作能力、系統調控及綜合競爭能力。
(4)具有一定的科研組織能力和企業管理能力。
(5)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閱讀本領域工程應用中所需的外文資料并有一定的外文寫作能力。
二、領域方向
1.網絡安全與信息對抗
2.網絡與系統安全
3.移動互聯網及應用
4.云計算與大數據安全
5.物聯網技術及應用
6.物聯網安全
7.嵌入式技術及應用
8.計算機取證
9.網絡輿情
10.量子安全通信
三、培養方式
1.采用課程學習、實踐教學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
2.課程設置注重厚基礎理論、重實際應用、博前沿知識,著重突出專業實踐類課程和工程實踐類課程。
3.實踐教學是非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中的重要環節,鼓勵工程碩士研究生到企業實習,可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工程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必須保證不少于1年(累計36周)的工程(專業)實踐時間。
4.學位論文研究工作時間應保證不少于1年,學位論文選題應來源于工程實際或具有明確的工程技術背景。
5.研究生實行雙導師制,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校外導師參與工程(專業)實踐過程、項目研究、學位論文等多個環節的指導工作。
四、學制與學分要求
1.學制
計算機技術非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實行學分制,學習年限一般為 3 年,最長不得超過5 年。計算機技術非全日制工程碩士生若提前修滿學分,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德、智、體合格,可提前半年畢業。若因客觀原因不能按時完成學業者,可申請適當延長學習年限,但延長時間不得超過一年。
2.應修學分
學位論文研究工作時間應保證不少于 1 年。總學分不低于 37學分,不高于40 學分,其中學位課程學分要求不低于17 學分,非學位課程學分要求不低于12學分,必修環節8學分。
五、培養思路
計算機技術非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可以采取雙導師制,即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校外導師參與工程實踐、項目研究、學位論文等多個環節的指導工作。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實行多學科綜合、寬口徑的培養方式。
1.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根據行業、職業領域對非全日制計算機技術領域碩士研究生知識與能力的要求,搭建科學合理的課程結構,著重突出專業技能、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
2.為完善研究生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提高專業素養及就業創業能力,增加應用性課程的開設,并與政府、企業、事業等單位合作,開設一些提高學生實踐工作能力的課程,或根據社會需求開設適當的訂單式課程,還可開設與職業資格認證相關的課程。
3.教學內容強調理論性與應用性的有機結合,突出實踐應用;教學過程重視運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實踐、模擬訓練等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研究實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課程學習與實踐教學緊密銜接,課程學習主要在學校完成,實習、實踐在校內或校外工程實踐基地完成。
六、培養標準及實現
1.培養標準
表1 工程碩士(計算機技術)研究生培養標準
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三級指標 | 標準細化描述 |
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知識 | 1.1人文科學基礎知識 | 1.1.1人文科學 |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
1.1.2應用數學類 | 現代數學、組合數學 | ||
1.2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核心基礎知識 | 1.2.1程序設計技術 | Linux體系和編程 | |
1.2.2算法與復雜性分析 | 算法設計與分析 | ||
1.2.3數據庫技術 |
現代數據庫技術 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 |
||
1.2.4操作系統 | 高級計算機系統結構 | ||
1.2.5計算機網絡 |
現代計算機網絡 網絡攻擊與防御 |
||
1.3計算機應用技術的高級知識 | 1.3.1多媒體信息處理技術 | 媒體計算與內容分析 | |
1.3.2智能信息處理技術 | 人工智能 | ||
1.3.3信息安全技術 | 信息安全理論與技術 | ||
2.分析解決工程項目問題的能力 | 2.1工程項目需求與技術發展 | 2.1.1市場調研 | 了解市場 |
2.1.2新技術發現與探索 | 新技術發現與探索 | ||
2.1.3新技術應用方案提出 | 新技術應用方案提出 | ||
2.2工程項目任務解決 | 2.2.1工程項目設計 | 具體設計項目 | |
2.2.2實施工程項目的方法和技術 | 掌握具體的方法和技術 | ||
2.3制定實施工程項目計劃 | 2.3.1任務安排 | 工具工程項目分解任務并進行安排 | |
2.3.2人力資源調配 | 安排人力資源進行工程項目實施 | ||
2.3.3時間進度安排 | 合理安排時間進度 | ||
2.3.4設備應用計劃 | 制定設備應用計劃 | ||
2.3.5開發經費管理 | 合理開發經費管理 | ||
2.4方案的實施、評估與改進 | 2.4.1開發項目方案的實施 | 開發項目方案的實施 | |
2.4.2方案實施過程評估 | 方案實施過程評估 | ||
2.4.3實施結果評價 | 實施結果評價 | ||
2.4.4方案改進 | 根據實際情況對方案進行改進 | ||
2.4.5項目實施總結 | 能對項目的實施過程進行總結 | ||
2.5創新能力 | 2.5.1產品設計的創新 | 產品設計的創新 | |
2.5.2開發的創新 | 開發的創新 | ||
2.5.3系統集成 | 系統集成 | ||
3.有效溝通與交流能力 | 3.1 規范的技術文檔及標準的交流語言 | 3.1.1技術文檔撰寫能力 | 具有閱讀外文專業文獻資料的能力,初步掌握用外語撰寫論文、報告的能力 |
3.1.2口頭表達能力 | 具備簡單的外語交流能力 | ||
3.1.3外語交流能力 | 能用外語進行書面和口頭的交流 | ||
3.2對變化環境的適應性 | 3.2.1能夠靈活處理不斷變化的人際環境 | 能夠靈活處理不斷變化的人際環境 | |
3.2.2能夠適應不同文化、不同區域背景下的工作環境 | 參加企業專家講座 | ||
3.2.3自信且能及時進行自我調節 | 參加學校外籍專家專題講座、國際學術會議、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 ||
3.3團隊合作能力 | 3.3.1自我控制和自我定位,正確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 自我控制和自我定位,正確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 |
3.3.2重視交流,善于溝通,理解尊重他人需求和意愿的能力 | 重視交流,善于溝通,理解尊重他人需求和意愿的能力 | ||
3.3.3具備應對壓力與突發任務的能力 | 具備應對壓力與突發任務的能力 | ||
3.3.4團隊領導和管理能力 | 能在團隊中領導或支配能力,注重團隊凝聚力,顯示領導魅力,能有效協調團隊中各項任務 | ||
3.3.5團隊競爭與協作能力 | 明確各個成員的分工,知道各個環節的前后環節,以及相應環節的銜接人員,善于與其他團隊成員協作、遇到問題能夠分析原因,不推委、樂于幫助其他成員解決問題 | ||
3.4跟蹤世界新技術 | 3.4.1中英文文獻檢索與收集 | 利用工具進行中英文文獻檢索與收集 | |
3.4.2信息歸納與吸收 | 能進行信息歸納,吸收新知識 | ||
3.4.3國際交流與合作 | 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 | ||
3.4.4對新事物的敏感性及終生學習的能力 | 對新事物的敏感性及終生學習的能力 | ||
4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 | 4.1職業道德 | 4.1.1熟悉本行業的法律法規、標準和職業健康安全 | 熟悉本行業的法律法規、標準和職業健康安全 |
4.1.2熟悉企業員工的職業道德規范 | 熟悉企業員工的職業道德規范 | ||
4.1.3所屬職業體系的職業行為準則 | 所屬職業體系的職業行為準則 | ||
4.2職業素養 | 4.2.1積極進取和主動精神 | 能積極主動進取 | |
4.2.2批判性思維 | 有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 ||
4.2.3創造性思維 | 能進行創造性思維 | ||
4.2.4時間和資源管理 | 具有管理實踐和資源的能力 | ||
4.2.5職業規劃 | 能對職業的未來進行規劃 | ||
4.3社會責任 | 4.3.1工程師的社會角色和強烈的責任感 | 了解工程師的社會角色和強烈的責任感 | |
4.3.2行業發展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 了解行業發展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 ||
4.3.3工程師的社會規范 | 掌握成功進行工程實踐所需的職業道德、正直誠信等職業能力 | ||
4.3.4歷史和文化環境 | 了解歷史和文化環境 | ||
4.3.5了解社會焦點和價值觀 | 了解社會焦點和價值觀 |
培養標準實現矩陣(參見《2017級非全日制工程碩士計算機技術領域人才培養標準實現矩陣》),見附件1。
七、知識能力大綱
1.學位課
(1)公共課程
-公共課程包括:自然辯證法概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英語(英語一、英語二)。
-知識能力要求:通過公共基礎課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教育,使學生掌握科學思維方法,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科學創造力,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具備分析和處理科學技術發展中的現實問題的能力;并要求學生掌握好英語,進行本專業的學習、研究,滿足新世紀對高層次人才的要求。
(2)專業基礎課
-專業基礎課包括:高等工程數學、人工智能、算法設計與分析、信息安全數學基礎、應用密碼學。
-知識能力要求:使學生具備數學、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的基礎知識與技能,為以后進一步從事科學計算、工程開發、研究等方面的學習、研究和應用打下基礎。
2、非學位課
(1)專業方向課
-專業方向課包括:現代計算機網絡、現代數據庫技術、軟件工程理論與應用、嵌入式系統開發、計算機仿真、物聯網技術及應用、移動互聯網及應用、信息系統安全、網絡攻擊與防御、實驗技能訓練、計算機前沿專題。
-知識能力要求:使學生掌握計算機領域的軟件開發、嵌入式系統開發、信息系統安全、物聯網等相關技術。同時能在計算機領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掌握信息安全、物聯網等相關應用技術,為學生能在計算機應用領域開展相關工作打下基礎。
(2)自選課程
-自選課程包括:組合數學、隨機過程與排隊論、數據挖掘、計算機取證、信息隱藏與數字水印、Win32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數據恢復技術、側信道攻防技術、無線傳感器網絡、云計算與大數據。
-知識能力要求:使學生熟悉計算機技術專業(領域)中相關數學基礎、網絡安全技術、計算機應用以及軟件質量等方面的專業綜合性知識和技能。
3.必修環節
必修環節包括工程(專業)實踐、科研訓練、專業技能。
(1)工程(專業)實踐:6 學分。
(2)科研訓練:1學分。
(3)專業技能:1學分。
要求查閱不少于 15 篇的中、外文文獻資料,寫出不少于4000 字的學位論文選題的文獻綜述報告,并經導師審核認可后給予1學分。
4.補修課
跨學科專業或同等學力錄取的計算機技術非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必須補修至少3門相應專業本科主干課程,不計學分。
注意: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導師的指導下在離散數學、數據結構、操作系統原理、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原理等6門課程中至少選3門課程。
八、工程(專業)實踐方案
1.培養目標
計算機技術非全日制工程型碩士學位獲得者應樹立實事求是和勇于創新的科學態度,應掌握計算機技術領域較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寬廣的專業知識,擁有良好的職業心態、職業能力和推理能力;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理論,掌握系統的計算機軟硬件、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計算機應用的專門知識,熟悉現代計算機軟、硬件環境和工具,有嫻熟的計算機使用技能,具有獨立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程設計能力,尤其是工程應用能力、項目組織能力;了解計算機學科國內外發展動態,具有較強自主學習能力、科技實驗能力、一定的創新能力、組織及協同工作能力、系統調控及綜合競爭能力,以及分析、表達、解決問題和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培養能適應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科技發展需要的復合式高層次工程技術專門人才;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閱讀本領域工程應用中所需的外文資料并有一定的外文寫作能力。
2.培養模式
(1)計算機技術非全日制工程型碩士研究生的工程(專業)實踐采用“與企業科研合作項目驅動模式”,與企業共同建立學生在企業學習期間的培養體系,學習企業的先進技術和企業文化。
(2)計算機技術非全日制工程型碩士研究生的工程(專業)實踐是導師與企業開展科研合作,學生由有承擔企業項目的導師指導,學生通過參與項目來進行實習,由校企合作雙方對學生的能力及素質進行培養。在實施過程中協同組織學生進行項目設計、開發,派遣學生進駐企業采集需求、交流設計、實施、維護保障(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校內完成校企合作的項目)。
3.培養內容
(1)實踐時間
計算機技術非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必須保證不少于1年(累計36周)的工程(專業)實踐時間,計6學分。
(2)實踐方式
① 按照培養模式,學生在校進入項目參與實際項目的開發過程,工程(專業)實踐可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② 學生第1、2學期在校內學習理論課程,第3、4學期采用雙向選擇方式和“雙導師制”,參與教師科研,與項目合作企業開展聯合培養。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深入工程實際,解決工程問題,并以此為基礎完成學位論文。
(3)實踐內容與要求
① 了解行業及企業文化、管理體系;
② 了解企業生產與社會需求的關系;
③ 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現代科技成果,特別是現代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網絡技術、系統分析與設計技術以及其他信息技術的最新成果的能力;
④ 培養學生研制開發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或新系統的能力;
⑤ 掌握項目開發的具體實施過程,如需求采集、交流設計、實施、維護保障等;
⑥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養成良好工作習慣和團隊合作精神;
⑦ 培養產品開發、生產等過程中人員協調、分工、協作意識與組織管理能力、交流溝通能力。
4.培養要求(須有明確的考核標準、方式)
(1)工程(專業)實踐培養要求及考核標準
工程(專業)實踐培養要求及考核標準見表2或表3(根據實際參與的實踐內容選取)。在學生結束工程(專業)實踐時,項目導師對學生的參與過程進行評價并根據答辯結果共同給出成績。
(2)專業技能培養要求及考核標準
計算機技術非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專業技能包括計算機軟件設計能力、硬件設計能力以及工程項目解決方案能力(各方向導師從中選擇一個要求學生進行學習)。在第5學期末前進行專業技能考核,具體考核內容、考核標準和要求如表4。專業技能考核通過者,可獲得1個學分,方可準予進行學位論文工作。考核如未能通過,可申請參與下一年度的專業技能考核,如通過則延期1年畢業;如仍未通過,則給予退學處理。
表4 非全日制工程碩士(計算機技術)研究生專業技能考核
項目序號 | 項目名稱 | 考核內容 | 考核標準和要求 |
1 | 計算機軟件設計能力 |
(1)基于C語言編程能力的考核; (2)基于Java語言能力的考核; (3)基于.NET程序設計能力的考核; (4)基于關系數據庫設計能力的考核; (5)基于網絡通信協議實現能力的考核; (6)其他軟件設計能力的考核。 |
-考核方式: 學生獨立完成一個小系統程序的設計與實現,參與答辯,答辯在30分鐘內完成。 -考核評分標準: (1)概要設計、詳細設計和相關代碼(50%); (2)演示和答辯(50%)。 |
2 | 計算機硬件設計能力 |
(1)電路原理圖設計能力; (2)PCB板設計能力的考核; (3)MCU編程能力的考核; (4)PLD編程能力的考核; (5)電路測試能力的考核; (6)其他硬件設計能力的考核。 |
-考核方式: 學生獨立完成一個硬件電路小系統的設計,該系統必須包含MCU,可以結合PLD(FPGA芯片)芯片和DSP芯片,必須完成相關的輸入輸出I/O接口設計。學期末,教師檢查實現的系統并組成答辯小組,根據評分標準給出成績。 -考核評分標準: (1)電路圖和PCB圖正確、合理(20%); (2)系統達到設計要求(20%); (3)概要設計、詳細設計和相關代碼規范正確(30%); (4)答辯(30%)。 |
3 | 工程項目解決方案能力 |
(1)用戶需求分析; (2)概要設計方案; (3)詳細設計方案; (4)項目進度設計; (5)項目經費預算。 |
-考核方式: 學生獨立完成一項工程解決方案書、規劃與管理相關方案和報告表(書)的編寫。學期末,教師根據布置題目進行現場匯報答辯,匯報答辯時間為0.5h,并根據評分標準給出成績。 -考核評分標準: (1)相關知識的學習與掌握熟悉程度(20%); (2)項目背景資料調查與收集方法(10%); (3)項目需求分析(10%); (4)方案或報告編寫的內容、質量及規范性(30%); (5)匯報和答辯情況(30%)。 |
6.實踐基地
中國電子科技網絡信息安全有限公司、中國氣象局大氣探測中心、四川省信息安全測評中中心、廣東省信息安全測評中心、珠海信息安全測評中心、四川啟明星銀海科技有限公司、邁普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為賽門鐵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神州數碼思特奇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衛士通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神州綠盟信息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勤智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九、課程體系與培養計劃
參見《成都信息工程大學2017級非全日制工程碩士計算機技術領域教學計劃表》(見附件2)。
十、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一般第4學期內完成,中期考核內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表現、課程學習、專業技能、學術報告和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等環節。
十一、學位論文
1.論文選題
(1)學位論文選題應來源于應用課題或現實問題,必須要有明確的職業背景和應用價值;參考文獻絕大多數是近5年的國內外研究成果(英文文獻至少30%以上,中文核心以上期刊30%以上)。
(2)學位論文選題的研究內容可以是工程技術、產品開發、規劃設計等,研究成果的形式是報告或產品(對于產品開發類的學位論文在答辯時須提供開發的產品,并進行現場調試;對于工程技術研究、規劃設計類的學位論文須提供報告,并有具體、明確的項目依托,在答辯時須提供項目委托單位的驗收報告或使用報告),并要有一定的應用創新或集成創新(能運用一定的理論與技術或算法進行相關應用系統的分析、研究、設計、開發與(仿真)應用,并有比較與分析,說明應用的可行、合理與優勢(創新))。
(3)學位論文要有一定的應用創新或集成創新,能運用一定的理論與技術或算法進行相關應用系統的分析、研究、設計與開發,將理論與技術或算法進行系統研發及(仿真)應用后,應有比較與分析,說明應用的可行、合理與優勢(創新);
(4)要獲得學位論文答辯資格,在校期間須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上發表1篇與學位論文相關的學術論文或獲1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或獲1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
① 發表的論文必須是以學生為第1作者,獲得的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的專利權人必須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獲得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的著作權人必須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② 發表的論文必須是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上發表的且與本學科相關的學術論文,如果發表的學術論文如果是錄用文章,必須有該文章的錄用通知和版面費發票,這兩者務必一致(注:鑒于國外部分高水平學術論文不需繳納版面費,則只以錄用通知為準,但必須經學術分委員會認定)。
2.論文形式
(1)學位論文及研究成果應具有創新性,達到非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授予學位論文的水平與要求。
(2)學位論文須符合國家工程碩士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學校關于各種內容與形式學位論文的標準與要求。
(3)學位論文須獨立完成,要體現研究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評審與答辯
(1)學位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應至少有2名相關行業實踐領域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
(2)學位論文撰寫規范按學校的有關要求執行。
十二、畢業與學位授予
非全日制工程碩士(計算機技術)研究生完成規定學分的學習,學位論文答辯通過后,學院將申請人的有關學位申請材料報送校學位委員會辦公,校學位委員會對學位申請人進行全面審查和綜合評價,以不記名投票方式表決,做出是否授予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決議。校學位委員會頒發由國務院學位辦統一印制的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證書。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計算機技術(全日制)培養方案
學 習 形 式 全日制
培 養 單 位 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一、培養目標與要求
1.培養目標
以服務四川及西部信息產業發展、地方經濟建設、氣象行業信息化和現代化為目標,培養具有健康心智體魄、良好人文素質、嚴謹科學態度,扎實的計算機硬件、軟件與應用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與方法,良好團隊精神和職業心態,能夠獨立從事計算機領域應用基礎和工程應用研究,并在相關交叉學科進行應用基礎和工程應用研究的高層次信息技術類專門人才。
2.培養要求
(1)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有科學嚴謹和求真務實的學習態度和工作作風,身心健康,具有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
(2)掌握計算機技術領域的基礎理論、先進技術方法和手段,在領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獨立從事工程研究、工程設計、工程開發、工程實施和工程管理的能力;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的見解,具備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了解計算機技術領域的國內外發展動態,具有較強自主學習能力、科技實驗能力、一定的創新能力、組織及協同工作能力、系統調控及綜合競爭能力。
(4)具有一定的科研組織能力和企業管理能力。
(5)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閱讀本領域工程應用中所需的外文資料并有一定的外文寫作能力。
二、領域方向
1.網絡安全與信息對抗
2.網絡與系統安全
3.移動互聯網及應用
4.云計算與大數據安全
5.物聯網技術及應用
6.物聯網安全
7.嵌入式技術及應用
8.計算機取證
9.網絡輿情
10.量子安全通信
三、培養方式
1.采用課程學習、實踐教學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
2.課程設置注重厚基礎理論、重實際應用、博前沿知識,著重突出專業實踐類課程和工程實踐類課程。
3.實踐教學是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中的重要環節,鼓勵工程碩士研究生到企業實習,可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工程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必須保證不少于1年(累計36周)的工程(專業)實踐時間。
4.學位論文研究工作時間應保證不少于1年,學位論文選題應來源于工程實際或具有明確的工程技術背景。
四、學制與學分要求
1.學制
計算機技術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實行學分制,學習年限一般為 3 年,最長不得超過4 年。計算機技術全日制工程碩士生若提前修滿學分,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德、智、體合格,可提前半年畢業。若因客觀原因不能按時完成學業者,可申請適當延長學習年限,但延長時間不得超過一年。
2.應修學分
學位論文研究工作時間應保證不少于 1 年。總學分不低于38學分,不高于40 學分,其中學位課程學分要求不低于18 學分,非學位課程學分要求不低于12學分,必修環節8學分。
五、培養思路
計算機技術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可以采取雙導師制,即以校內導師指導為主,校外導師參與工程實踐、項目研究、學位論文等多個環節的指導工作。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實行多學科綜合、寬口徑的培養方式。
1.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根據行業、職業領域對全日制計算機技術領域碩士研究生知識與能力的要求,搭建科學合理的課程結構,著重突出專業技能、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
2.為完善研究生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提高專業素養及就業創業能力,增加應用性課程的開設,并與政府、企業、事業等單位合作,開設一些提高學生實踐工作能力的課程,或根據社會需求開設適當的訂單式課程,還可開設與職業資格認證相關的課程。
3.教學內容強調理論性與應用性的有機結合,突出實踐應用;教學過程重視運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實踐、模擬訓練等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研究實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4.課程學習與實踐教學緊密銜接,課程學習主要在學校完成,實習、實踐在校內或校外工程實踐基地完成。
六、培養標準及實現
1.培養標準
表1 工程碩士(計算機技術)研究生培養標準
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三級指標 | 標準細化描述 |
1.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知識 | 1.1人文科學基礎知識 | 1.1.1人文科學 |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
1.1.2應用數學類 | 現代數學、組合數學 | ||
1.2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核心基礎知識 | 1.2.1程序設計技術 | Linux體系和編程 | |
1.2.2算法與復雜性分析 | 算法設計與分析 | ||
1.2.3數據庫技術 |
現代數據庫技術 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 |
||
1.2.4操作系統 | 高級計算機系統結構 | ||
1.2.5計算機網絡 |
現代計算機網絡 網絡攻擊與防御 |
||
1.3計算機應用技術的高級知識 | 1.3.1多媒體信息處理技術 | 媒體計算與內容分析 | |
1.3.2智能信息處理技術 | 人工智能 | ||
1.3.3信息安全技術 | 信息安全理論與技術 | ||
2.分析解決工程項目問題的能力 | 2.1工程項目需求與技術發展 | 2.1.1市場調研 | 了解市場 |
2.1.2新技術發現與探索 | 新技術發現與探索 | ||
2.1.3新技術應用方案提出 | 新技術應用方案提出 | ||
2.2工程項目任務解決 | 2.2.1工程項目設計 | 具體設計項目 | |
2.2.2實施工程項目的方法和技術 | 掌握具體的方法和技術 | ||
2.3制定實施工程項目計劃 | 2.3.1任務安排 | 工具工程項目分解任務并進行安排 | |
2.3.2人力資源調配 | 安排人力資源進行工程項目實施 | ||
2.3.3時間進度安排 | 合理安排時間進度 | ||
2.3.4設備應用計劃 | 制定設備應用計劃 | ||
2.3.5開發經費管理 | 合理開發經費管理 | ||
2.4方案的實施、評估與改進 | 2.4.1開發項目方案的實施 | 開發項目方案的實施 | |
2.4.2方案實施過程評估 | 方案實施過程評估 | ||
2.4.3實施結果評價 | 實施結果評價 | ||
2.4.4方案改進 | 根據實際情況對方案進行改進 | ||
2.4.5項目實施總結 | 能對項目的實施過程進行總結 | ||
2.5創新能力 | 2.5.1產品設計的創新 | 產品設計的創新 | |
2.5.2開發的創新 | 開發的創新 | ||
2.5.3系統集成 | 系統集成 | ||
3.有效溝通與交流能力 | 3.1 規范的技術文檔及標準的交流語言 | 3.1.1技術文檔撰寫能力 | 具有閱讀外文專業文獻資料的能力,初步掌握用外語撰寫論文、報告的能力 |
3.1.2口頭表達能力 | 具備簡單的外語交流能力 | ||
3.1.3外語交流能力 | 能用外語進行書面和口頭的交流 | ||
3.2對變化環境的適應性 | 3.2.1能夠靈活處理不斷變化的人際環境 | 能夠靈活處理不斷變化的人際環境 | |
3.2.2能夠適應不同文化、不同區域背景下的工作環境 | 參加企業專家講座 | ||
3.2.3自信且能及時進行自我調節 | 參加學校外籍專家專題講座、國際學術會議、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 ||
3.3團隊合作能力 | 3.3.1自我控制和自我定位,正確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 自我控制和自我定位,正確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 |
3.3.2重視交流,善于溝通,理解尊重他人需求和意愿的能力 | 重視交流,善于溝通,理解尊重他人需求和意愿的能力 | ||
3.3.3具備應對壓力與突發任務的能力 | 具備應對壓力與突發任務的能力 | ||
3.3.4團隊領導和管理能力 | 能在團隊中領導或支配能力,注重團隊凝聚力,顯示領導魅力,能有效協調團隊中各項任務 | ||
3.3.5團隊競爭與協作能力 | 明確各個成員的分工,知道各個環節的前后環節,以及相應環節的銜接人員,善于與其他團隊成員協作、遇到問題能夠分析原因,不推委、樂于幫助其他成員解決問題 | ||
3.4跟蹤世界新技術 | 3.4.1中英文文獻檢索與收集 | 利用工具進行中英文文獻檢索與收集 | |
3.4.2信息歸納與吸收 | 能進行信息歸納,吸收新知識 | ||
3.4.3國際交流與合作 | 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 | ||
3.4.4對新事物的敏感性及終生學習的能力 | 對新事物的敏感性及終生學習的能力 | ||
4職業道德與社會責任 | 4.1職業道德 | 4.1.1熟悉本行業的法律法規、標準和職業健康安全 | 熟悉本行業的法律法規、標準和職業健康安全 |
4.1.2熟悉企業員工的職業道德規范 | 熟悉企業員工的職業道德規范 | ||
4.1.3所屬職業體系的職業行為準則 | 所屬職業體系的職業行為準則 | ||
4.2職業素養 | 4.2.1積極進取和主動精神 | 能積極主動進取 | |
4.2.2批判性思維 | 有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 ||
4.2.3創造性思維 | 能進行創造性思維 | ||
4.2.4時間和資源管理 | 具有管理實踐和資源的能力 | ||
4.2.5職業規劃 | 能對職業的未來進行規劃 | ||
4.3社會責任 | 4.3.1工程師的社會角色和強烈的責任感 | 了解工程師的社會角色和強烈的責任感 | |
4.3.2行業發展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 了解行業發展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 ||
4.3.3工程師的社會規范 | 掌握成功進行工程實踐所需的職業道德、正直誠信等職業能力 | ||
4.3.4歷史和文化環境 | 了解歷史和文化環境 | ||
4.3.5了解社會焦點和價值觀 | 了解社會焦點和價值觀 |
培養標準實現矩陣(參見《2017級全日制工程碩士計算機技術領域人才培養標準實現矩陣》),見附件1。
七、知識能力大綱
1.學位課
(1)公共課程
-公共課程包括:自然辯證法概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英語(英語一、英語二)。
-知識能力要求:通過公共基礎課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教育,使學生掌握科學思維方法,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科學創造力,在理論聯系實際的基礎上,具備分析和處理科學技術發展中的現實問題的能力;并要求學生掌握好英語,進行本專業的學習、研究,滿足新世紀對高層次人才的要求。
(2)專業基礎課
-專業基礎課包括:高等工程數學、人工智能、算法設計與分析、信息安全數學基礎、應用密碼學。
-知識能力要求:使學生具備數學、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的基礎知識與技能,為以后進一步從事科學計算、工程開發、研究等方面的學習、研究和應用打下基礎。
2、非學位課
(1)專業方向課
-專業方向課包括:現代計算機網絡、現代數據庫技術、軟件工程理論與應用、嵌入式系統開發、計算機仿真、物聯網技術及應用、移動互聯網及應用、信息系統安全、網絡攻擊與防御、實驗技能訓練、計算機前沿專題。
-知識能力要求:使學生掌握計算機領域的軟件開發、嵌入式系統開發、信息系統安全、物聯網等相關技術。同時能在計算機領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掌握信息安全、物聯網等相關應用技術,為學生能在計算機應用領域開展相關工作打下基礎。
(2)自選課程
-自選課程包括:組合數學、隨機過程與排隊論、數據挖掘、計算機取證、信息隱藏與數字水印、Win32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數據恢復技術、側信道攻防技術、無線傳感器網絡、云計算與大數據。
-知識能力要求:使學生熟悉計算機技術專業(領域)中相關數學基礎、網絡安全技術、計算機應用以及軟件質量等方面的專業綜合性知識和技能。
3.必修環節
必修環節包括工程(專業)實踐、科研訓練、專業技能。
(1)工程(專業)實踐:6 學分。
(2)科研訓練:1學分。
(3)專業技能:1學分。
要求查閱不少于 15 篇的中、外文文獻資料,寫出不少于4000 字的學位論文選題的文獻綜述報告,并經導師審核認可后給予1學分。
4.補修課
跨學科專業或同等學力錄取的計算機技術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必須補修至少3門相應專業本科主干課程,不計學分。
注意: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導師的指導下在離散數學、數據結構、操作系統原理、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原理等6門課程中至少選3門課程。
八、工程(專業)實踐方案
1.培養目標
計算機技術全日制工程型碩士學位獲得者應樹立實事求是和勇于創新的科學態度,應掌握計算機技術領域較堅實的理論基礎和較寬廣的專業知識,擁有良好的職業心態、職業能力和推理能力;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理論,掌握系統的計算機軟硬件、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計算機應用的專門知識,熟悉現代計算機軟、硬件環境和工具,有嫻熟的計算機使用技能,具有獨立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程設計能力,尤其是工程應用能力、項目組織能力;了解計算機學科國內外發展動態,具有較強自主學習能力、科技實驗能力、一定的創新能力、組織及協同工作能力、系統調控及綜合競爭能力,以及分析、表達、解決問題和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培養能適應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科技發展需要的復合式高層次工程技術專門人才;掌握一門外國語,能夠閱讀本領域工程應用中所需的外文資料并有一定的外文寫作能力。
2.培養模式
(1)計算機技術全日制工程型碩士研究生的工程(專業)實踐采用“與企業科研合作項目驅動模式”,與企業共同建立學生在企業學習期間的培養體系,學習企業的先進技術和企業文化。
(2)計算機技術全日制工程型碩士研究生的工程(專業)實踐是導師與企業開展科研合作,學生由有承擔企業項目的導師指導,學生通過參與項目來進行實習,由校企合作雙方對學生的能力及素質進行培養。在實施過程中協同組織學生進行項目設計、開發,派遣學生進駐企業采集需求、交流設計、實施、維護保障(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校內完成校企合作的項目)。
3.培養內容
(1)實踐時間
計算機技術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在學期間,必須保證不少于1年(累計36周)的工程(專業)實踐時間,計6學分。
(2)實踐方式
① 按照培養模式,學生在校進入項目參與實際項目的開發過程,工程(專業)實踐可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② 學生第1、2學期在校內學習理論課程,第3、4學期采用雙向選擇方式和“雙導師制”,參與教師科研,與項目合作企業開展聯合培養。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深入工程實際,解決工程問題,并以此為基礎完成學位論文。
(3)實踐內容與要求
① 了解行業及企業文化、管理體系;
② 了解企業生產與社會需求的關系;
③ 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現代科技成果,特別是現代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網絡技術、系統分析與設計技術以及其他信息技術的最新成果的能力;
④ 培養學生研制開發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或新系統的能力;
⑤ 掌握項目開發的具體實施過程,如需求采集、交流設計、實施、維護保障等;
⑥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養成良好工作習慣和團隊合作精神;
⑦ 培養產品開發、生產等過程中人員協調、分工、協作意識與組織管理能力、交流溝通能力。
4.培養要求(須有明確的考核標準、方式)
(1)工程(專業)實踐培養要求及考核標準
工程(專業)實踐培養要求及考核標準見表2或表3(根據實際參與的實踐內容選取)。在學生結束工程(專業)實踐時,項目導師對學生的參與過程進行評價并根據答辯結果共同給出成績。
(2)專業技能培養要求及考核標準
計算機技術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專業技能包括計算機軟件設計能力、硬件設計能力以及工程項目解決方案能力(各方向導師從中選擇一個要求學生進行學習)。在第5學期末前進行專業技能考核,具體考核內容、考核標準和要求如表4。專業技能考核通過者,可獲得1個學分,方可準予進行學位論文工作。考核如未能通過,可申請參與下一年度的專業技能考核,如通過則延期1年畢業;如仍未通過,則給予退學處理。
表4 全日制工程碩士(計算機技術)研究生專業技能考核
項目序號 | 項目名稱 | 考核內容 | 考核標準和要求 |
1 | 計算機軟件設計能力 |
(1)基于C語言編程能力的考核; (2)基于Java語言能力的考核; (3)基于.NET程序設計能力的考核; (4)基于關系數據庫設計能力的考核; (5)基于網絡通信協議實現能力的考核; (6)其他軟件設計能力的考核。 |
-考核方式: 學生獨立完成一個小系統程序的設計與實現,參與答辯,答辯在30分鐘內完成。 -考核評分標準: (1)概要設計、詳細設計和相關代碼(50%); (2)演示和答辯(50%)。 |
2 | 計算機硬件設計能力 |
(1)電路原理圖設計能力; (2)PCB板設計能力的考核; (3)MCU編程能力的考核; (4)PLD編程能力的考核; (5)電路測試能力的考核; (6)其他硬件設計能力的考核。 |
-考核方式: 學生獨立完成一個硬件電路小系統的設計,該系統必須包含MCU,可以結合PLD(FPGA芯片)芯片和DSP芯片,必須完成相關的輸入輸出I/O接口設計。學期末,教師檢查實現的系統并組成答辯小組,根據評分標準給出成績。 -考核評分標準: (1)電路圖和PCB圖正確、合理(20%); (2)系統達到設計要求(20%); (3)概要設計、詳細設計和相關代碼規范正確(30%); (4)答辯(30%)。 |
3 | 工程項目解決方案能力 |
(1)用戶需求分析; (2)概要設計方案; (3)詳細設計方案; (4)項目進度設計; (5)項目經費預算。 |
-考核方式: 學生獨立完成一項工程解決方案書、規劃與管理相關方案和報告表(書)的編寫。學期末,教師根據布置題目進行現場匯報答辯,匯報答辯時間為0.5h,并根據評分標準給出成績。 -考核評分標準: (1)相關知識的學習與掌握熟悉程度(20%); (2)項目背景資料調查與收集方法(10%); (3)項目需求分析(10%); (4)方案或報告編寫的內容、質量及規范性(30%); (5)匯報和答辯情況(30%)。 |
6.實踐基地
中國電子科技網絡信息安全有限公司、中國氣象局大氣探測中心、四川省信息安全測評中中心、廣東省信息安全測評中心、珠海信息安全測評中心、四川啟明星銀海科技有限公司、邁普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為賽門鐵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神州數碼思特奇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都衛士通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神州綠盟信息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勤智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九、課程體系與培養計劃
參見《成都信息工程大學2017級全日制工程碩士計算機技術領域教學計劃表》(見附件2)。
十、學位論文
1.論文選題
(1)學位論文選題應來源于應用課題或現實問題,必須要有明確的職業背景和應用價值;參考文獻絕大多數是近5年的國內外研究成果(英文文獻至少30%以上,中文核心以上期刊30%以上)。
(2)學位論文選題的研究內容可以是工程技術、產品開發、規劃設計等,研究成果的形式是報告或產品(對于產品開發類的學位論文在答辯時須提供開發的產品,并進行現場調試;對于工程技術研究、規劃設計類的學位論文須提供報告,并有具體、明確的項目依托,在答辯時須提供項目委托單位的驗收報告或使用報告),并要有一定的應用創新或集成創新(能運用一定的理論與技術或算法進行相關應用系統的分析、研究、設計、開發與(仿真)應用,并有比較與分析,說明應用的可行、合理與優勢(創新))。
(3)學位論文要有一定的應用創新或集成創新,能運用一定的理論與技術或算法進行相關應用系統的分析、研究、設計與開發,將理論與技術或算法進行系統研發及(仿真)應用后,應有比較與分析,說明應用的可行、合理與優勢(創新);
(4)要獲得學位論文答辯資格,在校期間須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上發表1篇與學位論文相關的學術論文或獲1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或獲1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
① 發表的論文必須是以學生為第1作者,獲得的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的專利權人必須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獲得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的著作權人必須是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② 發表的論文必須是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上發表的且與本學科相關的學術論文,如果發表的學術論文如果是錄用文章,必須有該文章的錄用通知和版面費發票,這兩者務必一致(注:鑒于國外部分高水平學術論文不需繳納版面費,則只以錄用通知為準,但必須經學術分委員會認定)。
2.論文形式
(1)學位論文及研究成果應具有創新性,達到全日制工程碩士研究生授予學位論文的水平與要求。
(2)學位論文須符合國家工程碩士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學校關于各種內容與形式學位論文的標準與要求。
(3)學位論文須獨立完成,要體現研究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評審與答辯
(1)學位論文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成員中,應至少有2名相關行業實踐領域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
(2)學位論文撰寫規范按學校的有關要求執行。
十一、畢業與學位授予
全日制工程碩士(計算機技術)研究生完成規定學分的學習,學位論文答辯通過后,學院將申請人的有關學位申請材料報送校學位委員會辦公,校學位委員會對學位申請人進行全面審查和綜合評價,以不記名投票方式表決,做出是否授予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的決議。校學位委員會頒發由國務院學位辦統一印制的工程碩士專業學位證書。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信息安全專業的介紹
信息安全(二級學科)(全日制,招生代碼:812Z1,2011年獲批)信息安全學科是計算機、電子、通信、數學、物理、生物、法律、管理及教育等學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門交叉學科。我院在多年的學科發展過程中,這些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形成了以扎實的計算機應用技術、信號與信息處理根底為依托,以計算機學科特色為支撐,以密碼理論為研究基礎,以密碼與硬件技術、信息處理相結合的硬件信息安全和密碼分析為特色。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已經形成了密碼理論與應用、網絡對抗理論與技術、量子安全通信、計算機取證、物聯網安全、硬件安全、云計算與大數據安全、網絡輿情等穩定的研究方向。
信息安全學科碩士學位獲得者應樹立實事求是和勇于創新的科學態度;掌握信息安全的基礎理論、系統專門知識和必須的專業技能;熟悉信息安全學科國內外發展動態,具有較強的分析、表達、解決問題和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了解信息安全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具有獨到的創新性的科研思路與見解,較強的自學能力、科技實驗能力和一定的創新能力;畢業后能夠勝任在網絡與信息安全有關領域的理論與應用研究、工程設計、技術開發和高等院校的教學工作,成為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信息安全高級專門人才。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信息安全的研究生培養方案
學 習 形 式 全日制
培 養 單 位 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一、培養目標
以服務四川及西部信息安全產業發展、地方經濟建設、國家網絡安全發展戰略為目標,培養具有健康心智體魄、良好人文素質、嚴謹科學態度、扎實基礎理論,良好團隊精神和職業心態,能夠獨立從事信息安全領域科學研究和工程應用研究,并在信息安全相關交叉學科進行科學研究和工程應用研究的高層次信息技術類專門人才。
二、研究方向
1、網絡安全與信息對抗
2、量子安全通信
3、計算機取證
4、物聯網安全
5、硬件安全
6、云計算與大數據安全
7、網絡與系統安全
8、網絡輿情
三、培養方式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采用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相結合,導師個別指導和導師團隊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法。具體要求如下:
1.加強導師、導師團隊及任課老師對碩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做到教書育人,使學生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2.導師應根據信息安全專業培養方案的要求,結合碩士生本人的基礎和特長,制定出課程學習階段和論文研究階段具體的培養計劃;
3.對信息安全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既要注意理論基礎知識的傳授,更要加強實踐動手能力的鍛煉;要適當安排自學,積極開展學術討論和實驗研究活動;既要充分發揮導師、導師團隊及任課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調動學生個人的才能和積極性;認真貫徹啟發式和因材施教的原則;
4.結合社會對信息安全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培養多類型、多規格的信息安全專業碩士生,以增強本專業碩士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四、學制與應修學分
1.學制
本專業學制為3年。碩士生若提前修滿學分,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德、智、體合格,可提前半年畢業。若因客觀原因不能按時完成學業者,可申請適當延長學習年限,但延長時間不得超過一年。
2.應修學分
學位課程學分要求18學分,非學位課程學分要求不低于12學分,必修環節2學分,總學分不低于32學分,不高于40學分。
五、教學計劃
見《成都信息工程大學2017級全日制學術型碩士信息安全專業教學計劃表》(見附件)。
六、考核方式
1.學位課程均以考試方式進行考核,以百分制評定成績;非學位課采用考試或考查方式進行考核。
2.實行中期考核制度,學院于研究生入學后的第四學期對培養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現、課程學習、必修環節、學位論文開題完成情況進行考核。
七、科研能力與水平及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按照我院信息安全專業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的要求及實際情況,本專業碩士研究生除滿足《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申請學位應取得學術成果的基本要求》的要求外,還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1.科研能力與水平的基本要求
了解信息安全學科國內外發展動態,具有較強自主學習能力、科技實驗能力、一定的創新能力、組織及協同工作能力、系統調控及綜合競爭能力;系統地掌握信息安全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基本方法和必須的專業技能,具備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的見解,取得新的成果,對相關的學術研究動態要有系統性的了解。
2.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學位論文工作是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碩士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或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全面訓練,是培養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的信息安全專業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環節。
(1)學位論文選題應注重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學位論文應反映本人獨立完成的工作成果與新見解。學位論文的理論研究要有根據,有必要的理論分析與實驗結果,即應站在一定的理論高度上,運用基礎理論來分析研究相關問題,并對研究的理論或算法應用有仿真實驗(應用),仿真實驗(應用)有場景,仿真實驗(應用)分析、比較要有參照物,同時要有對應的圖(表)說明。
(2)學位論文的選題應力求和國家或省部級科研項目以及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較大影響或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研究項目接軌。碩士生應在入學的第三學期末之前在導師或導師團隊的指導下確定學位論文題目,提交學位論文選題的文獻綜述,完成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未獲通過者允許兩個月內補作一次,仍未通過者作退學處理。
(3)學位論文的參考文獻絕大多數須是近5年的國內外研究成果(英文文獻至少50%以上,中文核心以上期刊50%以上)。
3.本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要獲得學位論文答辯資格,在校期間必須在科技核心以上的期刊上發表1篇學術論文,具體要求如下:
(1)學生必須有1篇以第1作者發表的學術論文;
(2)發表的論文必須是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上發表的且與本學位論文相關的學術論文;
(3)發表的學術論文如果是錄用文章,必須有該文章的錄用通知和版面費發票,這兩者務必一致(注:鑒于國外部分高水平學術論文不需繳納版面費,則只以錄用通知為準,但必須經學術分委員會認定)。
八、學位論文撰寫和學位論文答辯
1、學位論文撰寫
學位論文應反映作者掌握本學科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反映作者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業技術工作的能力,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見解、獲得新結果。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術論文,使用規范的語言,嚴格按照《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格式》撰寫并打印。學位論文字數3.5萬字左右,應包括:題目、摘要、關鍵詞、目錄、引言、正文、參考文獻、英文摘要等。
2、學位論文答辯
碩士學位論文答辯、碩士學位申請及學位授予審批按照《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碩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相關規定實施相關工作。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聯系方式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聯系方式:蘇玲 028-85966953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083900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39]網絡空間安全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1(全日制)密碼理論與應用 02(全日制)網絡對抗理論與技術 03(全日制)量子安全通信 04(全日制)計算機取證與司法鑒定 05(全日制)物聯網安全 06(全日制)硬件安全 07(全日制)人工智能安全 08(全日制)云計算與大數據安全 09(全日制)網絡輿情 |
|
招生人數: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1數學一 ④807程序綜合設計 |
|
備 注: | 筆試: 數據結構 同等學力加試: ①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②操作系統 全日制統考:9 全日制推免:1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物聯網技術的研究生培養方案
學 習 形 式 全日制
培 養 單 位 網絡空間安全學院
一、培養目標
以服務四川及西部信息產業發展、地方經濟建設、氣象行業信息化和現代化為目標,培養具有健康心智體魄、良好人文素質、嚴謹科學態度、扎實基礎理論,良好團隊精神和職業心態,能夠獨立從事物聯網技術領域科學研究和工程應用研究,并在物聯網相關交叉學科進行科學研究和工程應用研究的高層次信息技術類專門人才。
二、研究方向
1.物聯網軟件技術
2.物聯網工程及應用
3.工控系統與物聯網安全
4.車聯網及安全
5.云計算與大數據
6.移動互聯網及應用
7.嵌入式系統及應用
三、培養方式
本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采用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相結合,導師個別指導和導師團隊集體培養相結合的方法。具體要求如下:
1.加強導師、導師團隊及任課老師對碩士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做到教書育人,使學生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
2.導師應根據物聯網技術專業培養方案的要求,結合碩士生本人的基礎和特長,制定出課程學習階段和論文研究階段具體的培養計劃;
3.對物聯網技術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既要注意理論基礎知識的傳授,更要加強實踐動手能力的鍛煉;要適當安排自學,積極開展學術討論和實驗研究活動;既要充分發揮導師、導師團隊及任課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調動學生個人的才能和積極性;認真貫徹啟發式和因材施教的原則;
4.結合社會對物聯網技術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培養多類型、多規格的物聯網技術專業碩士生,以增強本專業碩士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
四、學制與應修學分
1.學制
本專業學制為3年。碩士生若提前修滿學分,并通過學位論文答辯,德、智、體合格,可提前半年畢業。若因客觀原因不能按時完成學業者,可申請適當延長學習年限,但延長時間不得超過一年。
2.應修學分
學位課程學分要求18學分,非學位課程學分要求不低于12學分,必修環節2學分,總學分不低于32學分,不高于40學分。
五、教學計劃
見《成都信息工程大學2017級全日制學術型碩士物聯網技術專業教學計劃表》(見附件)。
六、考核方式
1.學位課程均以考試方式進行考核,以百分制評定成績;非學位課采用考試或考查方式進行考核。
2.實行中期考核制度,學院于研究生入學后的第四學期對培養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現、課程學習、必修環節、學位論文開題完成情況進行考核。
七、科研能力與水平及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按照我院物聯網技術專業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的要求及實際情況,本專業碩士研究生除滿足《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申請學位應取得學術成果的基本要求》的要求外,還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1.科研能力與水平的基本要求
了解物聯網技術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具有較強自主學習能力、科技實驗能力、一定的創新能力、組織及協同工作能力、系統調控及綜合競爭能力;系統地掌握物聯網專業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基本方法和必須的專業技能,具備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的見解,取得新的成果,對相關的學術研究動態要有系統性的了解。
2.學位論文的基本要求
學位論文工作是碩士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碩士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或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全面訓練,是培養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的物聯網技術專業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環節。
(1)學位論文選題應注重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學位論文應反映本人獨立完成的工作成果與新見解。學位論文的理論研究要有根據,有必要的理論分析與實驗結果,即應站在一定的理論高度上,運用基礎理論來分析研究相關問題,并對研究的理論或算法應用有仿真實驗(應用),仿真實驗(應用)有場景,仿真實驗(應用)分析、比較要有參照物,同時要有對應的圖(表)說明。
(2)學位論文的選題應力求和國家或省部級科研項目以及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較大影響或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研究項目接軌。碩士生應在入學的第三學期末之前在導師或導師團隊的指導下確定學位論文題目,提交學位論文選題的文獻綜述,完成開題報告。開題報告未獲通過者允許兩個月內補作一次,仍未通過者作退學處理。
(3)學位論文的參考文獻絕大多數須是近5年的國內外研究成果(英文文獻至少50%以上,中文核心以上期刊50%以上)。
3.本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要獲得學位論文答辯資格,在校期間必須在科技核心以上的期刊上發表1篇學術論文,具體要求如下:
(1)學生必須有1篇以第1作者發表的學術論文;
(2)發表的論文必須是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上發表的且與本學位論文相關的學術論文;
(3)發表的學術論文如果是錄用文章,必須有該文章的錄用通知和版面費發票,這兩者務必一致(注:鑒于國外部分高水平學術論文不需繳納版面費,則只以錄用通知為準,但必須經學術分委員會認定)。
八、學位論文撰寫和學位論文答辯
1.學位論文撰寫
學位論文應反映作者掌握本學科堅實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專門知識,反映作者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業技術工作的能力,對所研究的課題有新見解、獲得新結果。學位論文必須是一篇系統完整的學術論文,使用規范的語言,嚴格按照《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格式》撰寫并打印。學位論文字數3.5萬字左右,應包括:題目、摘要、關鍵詞、目錄、引言、正文、參考文獻、英文摘要等。
2.學位論文答辯
碩士學位論文答辯、碩士學位申請及學位授予審批按照《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碩士學位授予工作細則》相關規定實施相關工作。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的介紹
學院設有信息安全、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信息對抗技術等4個本科專業,從2004年開始招收信息安全專業本科生,是國內最早招收信息安全本科生的高校之一。現有在校本科生2000余人,是目前國內招收信息安全本科生規模最大的高校。學院有2個一級學科、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招收網絡空間安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技術全日制學術型學位研究生、計算機技術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
學院注重專業建設,專業建設卓有成效。信息安全專業是四川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四川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應用型示范專業。網絡工程專業是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四川省特色專業。物聯網工程專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
學院大力加強學科建設,學科建設成效顯著。2017年,學院網絡空間安全學科獲批四川省首批“一流學科”建設。2018年,學院獲批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
學院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雄厚。現有專任教師50多名、兼職教師10多名,其中:教授14名,副教授15名,博士30多名,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生導師30名。專任教師中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5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2人。聘有包括中科院鄭建華院士、電子科技大學秦志光教授、原成都市國家保密局局長劉勇在內的多名高層次專家為我院兼職教授。
學院積極開展科學研究,科研成果豐碩。學院建有網絡安全技術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成都市信息安全保密重點實驗室、成都市商用密碼技術研究院等科研平臺,正在籌建“新一代密碼技術與系統安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近三年,學院年均到賬科研經費近1000萬元,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網絡空間安全重大專項、國家242信息安全計劃、四川省網絡安全重大專項、四川省人工智能安全重大專項、四川省重點研發計劃、四川省科技支撐計劃等項目30多項,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2項,獲得黨政密碼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武警部隊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發表學術論文150多篇,其中被SCI/EI檢索論文60余篇,獲得授權發明專利4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130余項。
學院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教改成效突出。學院每學年末面向全校選拔在網絡安全方面有特長的學生組成“信息安全實驗班”,著力培養學生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工程實踐能力,學院從2006年開始在國內率先舉辦信息安全技術大賽,打造了“三葉草”、“道格”等在國內網絡安全領域知名的學生社團,形成了以賽促學的人才培養機制,近三年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獲得國家級獎項30余人次、省部級獎項60余人次。學院出版了系列教材30余本,建成省級精品課程2門,獲得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
面向未來,學院將繼續以人才培養為根本,大力加強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力爭為服務國家網絡強國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維護國家安全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網絡空間安全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專業介紹
專業點分布
專業院校排名
序號 | 學校代碼 | 學校名稱 | 評選結果 |
1 | 10290 | 中國礦業大學 | A+ |
2 | 10358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A+ |
3 | 10460 | 河南理工大學 | A- |
4 | 10533 | 中南大學 | A- |
5 | 10704 | 西安科技大學 | A- |
6 | 10003 | 清華大學 | B+ |
7 | 10007 | 北京理工大學 | B+ |
8 | 10008 | 北京科技大學 | B+ |
9 | 10291 | 南京工業大學 | B+ |
10 | 11414 | 中國石油大學 | B+ |
11 | 10147 |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 B |
12 | 10361 | 安徽理工大學 | B |
13 | 10424 | 山東科技大學 | B |
14 | 10491 | 中國地質大學 | B |
15 | 10611 | 重慶大學 | B |
16 | 10004 | 北京交通大學 | B- |
17 | 10112 | 太原理工大學 | B- |
18 | 10145 | 東北大學 | B- |
19 | 10488 | 武漢科技大學 | B- |
20 | 10497 | 武漢理工大學 | B- |
21 | 10010 | 北京化工大學 | C+ |
22 | 10059 | 中國民航大學 | C+ |
23 | 10288 | 南京理工大學 | C+ |
24 | 10534 | 湖南科技大學 | C+ |
25 | 10555 | 南華大學 | C+ |
26 | 10561 | 華南理工大學 | C+ |
27 | 10110 | 中北大學 | C |
28 | 10141 | 大連理工大學 | C |
29 | 10143 |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 C |
30 | 10219 | 黑龍江科技大學 | C |
31 | 10251 | 華東理工大學 | C |
32 | 10148 |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 | C- |
33 | 10292 | 常州大學 | C- |
34 | 10426 | 青島科技大學 | C- |
35 | 10459 | 鄭州大學 | C- |
36 | 10674 | 昆明理工大學 | C- |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考研分數線、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報錄比、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考研群、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學姐、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考研真題、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專業目錄、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排名、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保研、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公眾號、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考研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成都信息工程大學.png)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https://img.okaoyan.com/gzh/kyp.jpg)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推薦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參考書目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QQ群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難嗎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考試科目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研究生分數線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研究生一對一輔導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研究生輔導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輔導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參考書目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信息安全工程學院網絡空間安全保研夏令營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信息安全工程學院網絡空間安全保研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信息安全工程學院網絡空間安全保研細則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信息安全工程學院網絡空間安全保研條件
- 西安交通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黑龍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北京郵電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貴州師范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河北師范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中山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石家莊鐵道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杭州師范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中國科學院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天津理工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東南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大連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中國科學院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北京交通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大連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哈爾濱工業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湖北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南京郵電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西安郵電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北京理工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海南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北京理工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東南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廣州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重慶郵電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海南師范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長春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北京印刷學院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西南石油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湖北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中國科學院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電子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南京理工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北京郵電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貴州師范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西北工業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河北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青島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華南理工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北方工業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北京理工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四川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中國科學院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考研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網絡空間安全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templets/howdefault/public/images/xiaodian.png)
![](/templets/howdefault/public/images/appxiazai.png)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