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做视频在线观看-啪啪99久久综合精品色-啪啪国产-啪啪激情网-成人高清毛片a-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廣東工業大學考研網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考研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考研

廣東工業大學考研/保研免費資源:

相關專業

廣東工業大學優惠價原價選擇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廣東工業大學微信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因為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數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輔導的數量不確定,請加我們顧問的微信進行咨詢和確認,搶先預訂研究生,以免錯失研究生輔導機會。

廣東工業大學是一個不錯的學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請各位準備報考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考研的同學注意: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生錄取分數線(或稱考研分數線)的數據。因為每年都有不少人報考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考研,競爭激烈,所以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生的考研人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 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會為大家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考研的參考書目、考研大綱、研究生招生咨詢電話等聯系方式。希望你考取廣東工業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考研是個孤獨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學生好好復習備考,來年上個985/211,實現自己的名校研究生夢想。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考研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1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第一志愿復試名單公示如下,共計20人,其中環境科學與工程(學術型)20人,環境工程(專業型)0人,申請調劑考試復試名單隨后公示,請各位考生周知。
第一志愿復試名單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2014年碩士招生調劑復試名單公示如下,目前還有少量招生指標,歡迎綜合能力強,有較強科研潛質的考生繼續申請調劑。
調劑復試名單
       2014年全日制碩士生招生擬錄取名單
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擬錄取名單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擬錄取名單
環境科學與工程 [083000]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廣東工業大學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環境生態工程研究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30]環境科學與工程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資源、環境與能源系統分析(02)流域/城市環境生態模擬與管理(03)河湖、近海水環境模擬與生態修復(04)濕地水生態過程與系統健康(05)水質凈化與水污染控制(06)廢水回用與資源能源化(07)污染物環境行為與健康效應(08)環境分析與毒理
招生人數: 11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44)水污染控制工程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66)水資源概論
備  注:
環境科學與工程 [083000]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廣東工業大學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30]環境科學與工程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水資源與環境規劃管理
02.污染物環境行為與健康效應
03.大氣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
04.水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
05.固體廢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
06.污染土壤修復理論與技術
07.環境功能材料
08.環境監測與分析
09.環境安全與應急
招生人數: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44)水污染控制工程
或(859)安全系統工程
備  注:
環境科學與工程 [083000]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廣東工業大學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環境生態工程研究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30]環境科學與工程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 資源、環境與能源系統分析
02. 流域/城市環境生態模擬與管理
03. 河湖、近海水環境模擬與生態修復
04. 濕地水生態過程與系統健康
05. 水質凈化與水污染控制
06. 廢水回用與資源能源化
07. 污染物環境行為與健康效應
08. 環境分析與毒理
招生人數: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44)水污染控制工程
或(866)水資源概論
備  注:
 
學科概況
  環境科學與工程為工學大門類下設的一級學科。主要運用地學、生物學、化學、物理學、醫學、工程學、數學以及社會學、經濟學、法學等多種學科的知識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
  其研究內容包括自然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環境污染防治、環境監測、環境質量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以及系統過程控制等。它對于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社會、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專業培養目標
  掌握環境科學與工程的基礎理論、基本實驗技能和系統的專業知識,了解本領域研究方向和動態,范圍涵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資源化、環境影響評價、可持續發展理論、環境化學、環境微生物與生態學、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催化等。應深入了解所研究課題的現狀及發展動向,能獨立進行課題研究,包括文獻調研、實驗設計、數據采集與分析,能熟練使用計算機進行文字處理、圖形繪制、編程計算及應用軟件開發。
就業方向
  就業去向:
  1、可以考公務員或進事業單位,進環保局或環境監測站,環評公司做環評,企業里做環保相關工作,也可以去污水站或環境公司之類的,在外企做環保技術支持和項目管理,選擇做研發。
  2、到高等院校或研究所從事相關的教學與研究。
  可考證書:
  注冊環保工程師
研究方向
  (01)環境化學
  (02)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
  (03)環境生態學
  (04)環境規劃與管理
  (05)水污染控制技術
  (06)大氣污染控制技術
  (07)固體廢物理處理處置及資源化
  (08)環境監測
  (09)環境健康與安全技術 本科專業: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環境生態工程、安全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點:環境科學與工程。
一、學科概況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在廣東省最早(1983年)招收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現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一級學科碩士點、環境工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點;環境工程、環境科學、環境生態工程、安全工程四個本科專業。環境科學與工程為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環境工程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及廣東省名牌專業,2018年入選廣東省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重點建設學科。專業實驗室面積超6000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000多萬元。
學科現有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健康與污染控制研究院、環境生態工程研究院三個教學科研單位。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規范化校外實習基地20個;廣東省環境催化與健康風險控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教育廳資源綜合利用與清潔生產重點實驗室、廣州市環境催化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固體廢物資源化與無害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光催化技術集成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工業污染場地修復技術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凝練了環境生態規劃與修復、污染物環境行為與健康效應、環境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三大學科方向,圍繞水資源與水環境,廢水、廢氣、固體廢物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環境健康,環境安全組建了六大優勢科研團隊。重點針對國家和廣東省的重大環保需求開展應用基礎及產業化研究,形成了基礎研究-技術研發-成果應用的完整創新平臺體系,著力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及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二、學科發展歷程
1983年環境工程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
1995年環境工程被評為校級重點學科
1996年獲環境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1年環境科學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
2001年獲環境工程專業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3年環境工程被評為廣東省省級扶持學科
2003年獲環境科學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5年獲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5年生物工程(環境生物技術)專業招收本科生
2006年環境工程被評為廣東省省級重點扶持學科
2006年環境工程被評為廣東省名牌專業
2006年資源綜合利用與清潔生產重點實驗室獲教育廳批準
2010年省級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獲教育廳批準
2010年環境工程專業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專業(第六批)
2012年環境科學與工程被評為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
2012年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獲教育部批準
2012年環境化工二級學科博士點
2012年安全工程專業開始招收本科生
2013年環境工程、環境科學進入一本招生
2014年學院整體進入一本招生
2014年環境科學珠江學者崗位設置
2015年進入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行列
2015年教育部高層次人才講座教授(蔡宗葦)
2016年引進中國科學院安太成杰青團隊
2016年廣東工業大學環境健康與污染控制研究院成立
2016年環境生態工程專業招生
2016年環境工程珠江學者崗位設置
2016年廣州市環境催化與污染控制重點實驗室
2016年廣東省固體廢物資源化與無害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7年廣東省光催化技術集成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7年廣東省工業污染場地修復技術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2017年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本土創新科研團隊(安太成)
2018年教育部高層次人才特聘教授(安太成)
2018年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
2018年引進中國工程院楊志峰院士團隊
2018年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生態工程研究院成立
2018年廣東省環境催化與健康風險控制重點實驗室
2018年入選廣東省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重點建設學科
2019年7月環境科學/生態學科進入ESI全球學科排名前1%
三、師資力量
學科現有教職工近100人,其中專任教師83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72人,教授34人、副教授30人,博導20人、碩導64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位,國家杰青5位,國家優青2位等國家級人才25人次;南粵百杰、珠江特聘/青年、創新團隊帶頭人、省級領軍人才、省杰青等省級人才21人次。兼職教授5位(海外院士1位、教育部高層次人才講座教授1位、海外優秀人才1位、珠江學者講座教授2位),客座教授2位。
四、學科方向及科研團隊
1、學科方向一:環境生態規劃與修復(楊志峰院士等18人)
該方向設環境生態規劃、流域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團隊,土壤和地下水環境修復團隊兩個團隊。
1)環境生態規劃、流域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團隊
以“水”為核心,以流域、濕地、濱海、城市等為對象,以維持生態系統健康為目標,從系統層面解決環境生態問題。重點圍繞濕地生態系統構建及調控、黑臭水體污染整治及生態修復、城市生態規劃與安全調控等開展創新研究,為政府宏觀管理及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提供決策依據和工程技術。
團隊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杰青3人次,優青2人次,國家青年高層次人才3人次。曾主持完成第二次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遼河流域綜合規劃、松花江流域綜合規劃、海河流域生態環境恢復水資源保障規劃、黃河流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白洋淀、黃河三角洲、官廳水庫等區域保護與修復、廣州、廈門、北京等城市環境生態規劃;珠江流域水資源多目標調度技術與應用、變化環境下西南河流源區來水-供水-發電-環境互饋博弈協同調控、變化環境下基于水聯網和用水總量控制的水資源配置報童模式和方法;珠江三角洲區域水文要素變異及其水資源響應量化研究、快速發展區域自適應水資源分配與動態水權管理模式研究、珠江三角洲河口區海平面上升咸潮上溯的水資源響應與調控、華南地區劇烈人類活動下枯水徑流特征時空變異性研究。
團隊成員獲得3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排名第一)、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二)、10多項省(部)級一等獎。
2)土壤和地下水環境修復團隊
該團隊依托廣東省工業污染場地修復技術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針對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大科技需求及關鍵問題,開展原創理論和應用技術研究,揭示污染物在土壤與地下水環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學行為及效應,構建健康風險評估與區域預警管控技術體系,研發土壤和地下水風險管控與環境修復技術與裝備,為土壤和地下水區域規劃和污染治理提供科技支撐。
團隊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3人、講師1人。近5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科技部科研院所研究開發專項、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項目等20余項,發表論文10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16件,獲省級科學技術獎2項,廳級科學技術獎3項。
2、學科方向二:污染物環境行為與健康風險削減(安太成教授等20人)
該方向以“環境中污染物特別是大氣污染物”為研究對象,針對典型行業排放污染物的形成、轉化、控制、風險消減等重要科學問題和技術需求,采用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手段,重點開展污染物的形成與轉化機制、污染物的控制機理和技術、污染物的人體暴露與代謝機制及其健康效應、污染物的健康風險消減等基礎和應用研究,相關研究可以促進環境與健康學科的發展,同時也為政府控制污染物提供關鍵理論和技術支持。
團隊現有教授11人、副教授4人、講師1人、大型儀器主管1人、專職管理人員3人。其中海外院士1位、國家杰青/科技部領軍人才/南粵百杰/省創新團隊帶頭人1位、省領軍人才2位、珠江特聘/講座/青年4位、省青年拔尖人才2位、市珠江新星2位。
近5年承擔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本土創新科研團隊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研究團隊項目等30余項,出版英文專著1部,發表SCI收錄論文260余篇,授權專利45件,專利轉讓企業實施6項,轉讓總額260萬元。研究成果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等。
主要研究方向:(1)污染物形成機制研究;(2)污染物遷移轉化機制研究;(3)污染物控制機理與技術研究;(4)污染物區域健康效應及其風險消減研究。
3、學科方向三:環境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寧尋安教授等42人)
環境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方向設固體廢物處理與污染控制、水污染機制與控制、環境安全工程三個團隊。
該方向以“典型工業點源污染控制”為核心,重點圍繞制約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工業廢水、有機廢氣、危險廢物、土壤污染、環境安全等,研發具有顯著效果的創新實用技術,為工業污染控制及環保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1)固體廢物處理與污染控制團隊(寧尋安教授等18人)
針對典型工業固體廢物(含污泥)的減毒減量、工業廢水的深度處理,采用高級氧化、電化學、生物技術、電容去離子、環境催化等技術,開展應用基礎及產業化應用研究。探究典型污染物的降解過程、遷移轉化途徑和控制機理。
團隊現有教授6人、副教授4人、講師8人。最近5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基金重大培育項目、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廣東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高層次人才計劃等縱向項目50多項;污染治理及環境規劃類橫向課題100多項。最近5年發表核心以上論文200余篇,其中SCI 100多篇。出版學術著作5部,授權發明專利25件。研究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湖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等。
主要研究方向:(1)污染物在固/液或固/液/氣微界面的傳質過程、降解/去除途徑及削減機理;(2)污泥深度脫水和減量減毒機理;(3)電子垃圾(卡板)資源化利用;(4)低階尾礦的無害化和資源化;(5)礦山、印染等工業廢水深度處理及其回用;(6)復合型環境功能材料的研制與應用。
2)水污染機制與控制團隊(劉國光、湯兵教授等17人)
該團隊針對廢水及自然水體中重金屬和難降解毒害性有機物的分離及分解去除機制展開研究,重點圍繞過程內部的微觀機制和催化降解去除進行機理探討,描述其過程的物質、能量的傳遞規律,提出過程強化及調控策略,并進行技術研發及工程應用。在水源水質保護、飲用水污染應急處理處置、純水和超純水制備工藝和設備的研發、先進污水處理技術與裝備、河涌污染整治理論與實踐等方面開展了長期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
團隊現有教授8人、副教授4人、講師5人。近5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廣東省教育部產學研結合、廣州市科技攻關項目等30項,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SCI論文150多篇(2區以上70多篇),授權發明專利17件。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2項,廳級科技進步獎2項。
主要研究方向:(1)典型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污染物的環境行為及過程機制;(2)典型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污染物的生物毒性及毒理學;(3)痕量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質譜分析技術;(4)基于質譜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代謝組學分析;5多功能多生境生物反應器的強化機制及運行效能;(6)高效吸附-催化材料的研制與應用;(7)超穩金屬絡合物的催化分解機制與過程強化;(8)水質凈化與超純水制備技術;(9)河涌污染控制與整治技術;(10)膜分離技術關鍵問題研究及應用。
3)環境安全工程團隊(徐文彬教授等7人)
圍繞環境安全、火災與消防工程、防災減災,開展環境風險與應急、職業衛生健康、化學品和化工安全、火災理論與控制、消防關鍵技術和滅火材料、城市生命線風險的基礎理論、技術研發及工程應用等方面的工作。
團隊現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講師4人。近5年承擔科技部國家重點專項研發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科工局和地方財政專項、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等40余項,風險評價與應急等各類橫向課題40余項;項目經費近1億元;發表SCI二區以上論文40篇;授權發明專利25件,有6項發明專利獲產業化應用。
主要研究方向:(1)化學品安全和化工安全引起的環境風險及其應急;(2)建筑火災數值模擬與消防技術、滅火材料和阻燃材料;(3)城市系統生命線和地下管線的脆弱性和系統風險;(4)職業衛生健康。
五、科學研究及產學研
2014-2018年,主持省級以上科研項目130多項、其中國家基金50項(含國家杰青1項、重點1項);到校科研經費超1.2億元;發表SCI論文289篇(二區以上202篇),ESI高引論文9篇;發明專利授權30余項。累計獲得省級以上科研獎勵8項,其中2001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產學研方面的典型案例如下:
(1)安太成教授等在光催化降解VOCs及殺菌消毒方面獲專利授權41件,轉讓6項,已應用于數十項VOCs廢氣治理工程,為三個新三版公司提供了技術支持。
(2)寧尋安教授等研發了印染污泥脫水干化-煤粉摻燒-廢氣處理達標排放工藝技術,成果在東莞超盈紡織、互太(番禺)紡織等公司應用。
(3)林親鐵教授等以腐殖酸、天然礦物為主要原料,采用多級可控變軌球磨加工技術制備兼具重金屬鈍化和土壤改良作用的復合功能材料,相關成果已應用于修復番禺、韶關等地污染土壤,獲得2項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4)許燕濱教授等利用穩恒弱磁場、受限電化學反應及優勢菌劑強化作用提高傳統生物工藝凈化效率,在重金屬污染修復和養殖廢水深度處理方面開展了大量應用研究,其中與廣東益康生聯合將電解強化優勢菌負載生物處理技術成功應用在溫氏集團上百個養殖場。
(5)鐘勝博士自主設計了貴嶼鎮1000噸/年(首期)廢棄IC提取貴金屬生產線,酸耗減少99%以上,從源頭削減了污染。
(6)孫水裕、宋衛鋒教授等完成了廣東凡口鉛鋅礦(1萬噸/日)、南京鉛鋅銀礦(0.5萬噸/日)的廢水處理及回用工程,相關成果“硫化礦電位調控浮選理論與實踐”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1年),后續技術在10多家大型企業推廣應用。
六、國際交流
學院每年選送優秀師生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英國西英格蘭大學、德國不萊梅大學、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愛爾蘭國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臺灣高雄大學、臺灣朝陽科技大學等境外海外高校交換學習、交流進修。
七、學子風采
近5年來,我院學生獲得“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賽一等獎1項,省賽特等獎1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3項;獲得“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賽金獎1項,銀獎2項,省賽金獎5項,獲得第三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賽銅獎1項、省賽銀獎1項,獲得全國高等學校安全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大學生實踐與創新作品大賽一等獎2項和三等獎2項;我院男子籃球隊多次取得學校冠軍,2017年,獲得學校第一屆聯賽冠軍,代表學校參加廣東省大學生冠軍杯邀請賽獲得冠軍。
八、就業前景
近五年本科生就業率均超99%,考研錄取率超14%,均居全校前列。迄今為止,我院為社會培養了6000多名環保專業技術人才,畢業生自主創業人數超過300人,是環保企業家的搖籃。主要分布在廣東省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科研院所、環境監測、環保公司和安全工程公司、大型企業環保和安全、職業衛生管理等部門。畢業生大多已經成為廣東省各級環保部門以及企事業單位的業務骨干,有些走上了市、廳級領導崗位,為廣東省的環保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九、杰出校友
邱冠周院士,1976年畢業于廣東礦冶學院(廣東工業大學前身)地質礦山系選礦專業(環境工程專業前身)。曾任中南工業大學/中南大學副校長,現任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致力于我國低品位、復雜難處理金屬礦產資源加工利用研究,在細粒及硫化礦物浮選分離和鐵礦直接還原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特別是在低品位硫化礦的生物冶金方面做出突出貢獻,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科技專家。先后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2項。2003年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學術帶頭人,2004年、2009年連續兩次擔任生物冶金領域國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擔任2011年第19屆國際生物冶金大會主席,并被推選為國際生物冶金學會副會長。

一級學科代碼及名稱:0830環境科學與工程            管理單位: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一、研究方向
本學科按一級學科培養,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環境化學;
2、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
3、環境生態學;
4、環境規劃與管理;
5、水污染控制技術;
6、大氣污染控制技術;
7、固體廢棄物處理及資源綜合利用;
8、環境監測。
二、課程設置
本課程設置適合“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設的二級學科(代碼):
1.環境科學(083001);2.環境工程(083002)。
類別 課程
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擬定
任課教師
備注
學位課 213001 自然辯證法概論  18 1 政法學院 劉國建
   熊志軍
 
213402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36 2 政法學院 黃蓉芳
謝迪斌
 
216001 第一外國語基礎部分(英語)  60 2  秋 外國語學院 朱和平
外籍教師
 
216002 第一外國語基礎部分(英語)  60 2 外國語學院 朱和平
外籍教師
 
207001 第一外國語專業部分(英語)  16 1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湯兵
宋衛鋒
 
211804 數值分析  32 2 應用數學學院 彭世國  
207003 環境生物技術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許燕濱
賓麗英
 
207205 高等環境化學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劉國光
馬曉國
 
207026 膠體與界面化學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袁斌
謝光炎
 
207004 環境流體力學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顏幼平
何曉川
 
非學位課 207310 污染控制化學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劉國光
徐文斌
 
207030 現代環境分析化學 32 2 實驗教學部 馬曉國
余煜棉
 
207308 污染生態原理與控制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徐文彬
尹光彩
 
非學位課 207187 城市環境規劃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羅建中
徐文彬
 
207408 地下水污染原理與控制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徐文彬
羅建中
 
207188 環境影響評價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徐文彬
湯兵
 
207183 環境風險評價與案例分析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寧尋安
林親鐵
 
207203 環境法規與管理學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寧尋安
戴文燦
 
207311 現代檢測技術 32 2 實驗教學部 余煜棉
董奮強
 
207021 環境信息系統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孫水裕
湯兵
 
207204 水處理藥劑專論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袁斌
謝光炎
 
207309 綠色化學與清潔生產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劉國光
劉千鈞
 
207317 環境工程學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湯兵
宋衛鋒
 
207312 水處理新技術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羅建中
袁斌
 
207184 大氣污染化學與物理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李彥旭
黃海濤
 
207313 工業廢氣處理新技術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陳凡植
李彥旭
 
207185 能源利用與大氣污染控制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李彥旭
黃海濤
 
207315 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新技術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孫水裕
何曉川
 
207314 環境工程實例與技術經濟分析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謝光炎
孫水裕
 
207017 物理化學分離工程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孫水裕
寧尋安
 
207316 環境系統工程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顏幼平
何曉川
 
207027 河流污染整治理論與技術 32 2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羅建中
寧尋安
 
216302 第二外國語(日語) 32 2 外國語學院 王雪梅  



216300 文獻閱讀與選題報告         / 1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指導教師  
216301 學術活動、實踐活動   / 3 環境科學與
工程學院
/  
發表論文: 按授予學位要求,公開發表與學位論文相關學術論文至少1篇
 


環境健康與污染控制研究院:
 
教授:安太成(國家杰青、教育部高層次人才)、敖志敏、李桂英、Wonyong Choi(兼職教授、韓國院士)、王少彬(珠江學者客座教授)、王保強(珠江學者客座教授)、余應新、姬越蒙、王萬軍、陳江耀
 
副教授(高級工程師):劉宏利、高艷蓬、溫美成、楊彥
 
講師:熊舉坤、馬盛韜、趙偉娜、林欽浩
 
環境工程系:
 
教授(研究員):寧尋安、湯兵、袁勇、付豐連、黃海濤、羅建中、宋衛鋒、顏幼平、孫健
 
副教授(副研究員):陳文松、謝武明、王玉潔、張亞平
 
講師(工程師):白曉燕、路星雯、喬慶霞、張祥丹、鐘勝、何峣、王逸
 
環境科學系:
 
教授:蔡宗葦、林親鐵、劉國光、呂文英、袁斌
 
副教授:陳智鋒、戴文燦、劉千鈞、尹光彩、謝光炎、馮義平
 
講師(工程師):管秀娟、王孝武、姚琨、祁增華、陳平
 
安全工程系:
 
教授:徐文彬
 
副教授:劉愛華、張孝春
 
講師:戴康、李迪迪、羅權兵、莊依杰
 
環境生態工程系:
 
教授:許燕濱、肖榮波、杜青平、李萍
 
副教授:楊佐毅
 
講師:賓麗英、李磊、熊開容、王鵬
 
實驗中心:
 
教授:‍‍馬曉國、劉敬勇
 
副教授(高級實驗師):呂松、鄭莉、牛艷
 
講師(實驗師):黃紹松、李中陽、林美強、陳鵬程
學校:廣東工業大學
專業:工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年級:2019
招生人數:-
招生狀態:正在招生中
合作導師:何頴,2014年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博士學位,2014-2017年新南威爾士大學講師,2017年廣東工業大學“百人計劃”特聘教授,現任環境生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具體研究方向:納米材料在天然水體中的遷移轉化及毒理研究;納米材料環境污染控制技術開發與應用;高級氧化技術與脫鹽技術。已發表sci文章30余篇,其中environ.sci.technol.與waterres20余篇。發表論文詳情參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di_he4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生態工程研究院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楊志峰教授于2018年創立,其建設秉持高起點和高目標,劍指國際科研創新前沿,并積極服務于國家和地方的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環境工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點。環境工程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及廣東省名牌專業;環境科學與工程為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并入選廣東省高等教育“沖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重點建設學科。研究院已經聚集了一批卓越的科技領軍和創新人才,形成了具有國際視野的高水平科研團隊,已有院士、杰青、長江學者、優青等10余人。研究院與國內外環境生態領域的知名院校、科研機構和sci期刊有著長期而緊密的合作關系,在科研合作、研究生聯合培養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
研究方向:
1.納米顆粒環境遷移轉化
2.鐵系材料地下水修復
3.新型高級氧化技術開發
招收條件:
1.考研總分300分以上且單科確保過國家線,有數學考研成績;
2.本科期間學過四大化學(無機,有機,物化,分析化學);
3.具有良好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通過國家英語6級考試;
4.動手能力強,本科期間積累一定研究經驗。
5.本科畢業于雙一流大學或具有雙一流學科大學。
獎助學金
(一)學校統一標準
1.國家助學金0.8萬元/學年。
2.一等獎學金1.2萬元/學年,二等獎學金0.8萬元/學年,三等獎學金0.6萬元/學年。第一年為新生獎學金,100%覆蓋所有入學報到新生(按報考情況確定等級,一等獎學金比例不低于20%,二等獎學金比例不低于30%,優先考慮第一志愿;第一年推免生直接認定為一等獎學金)。第二年開始以學術成果評定,其中一等獎學金20%、1.2萬元/年,二等獎學金30%、0.8萬元/年,三等獎學金30%、0.6萬元/年。
3.碩士生入選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育計劃”第一年可以獲得1萬元獎學金(被錄取的學術型推免生全部入選該計劃;另外獲得優勢重點學科資助2萬元);特別優秀者學校將提供10萬元/年的經費資助前往國外高水平大學聯合培養1-2年。
4.績點最高者,第一年將優先推薦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萬元。
(二)導師額外獎勵
1.基本獎勵:第一學年1.2萬元,分12個月發放,每月800元;第二年開始以學術成果進行評定發放,金額為800-2000元/月。
2.成果獎勵:發表sci(scie)收錄的國際期刊雜志論文,一區獎勵3萬元,二區獎勵2萬元,三區獎勵0.8萬元,四區獎勵0.3萬元。授權中國發明專利0.3萬元/件,授權國際發明專利1.0萬元/件。
研究生科研提升與聯合培養計劃
優秀碩士生二年級即可申請學校拔尖創新人才計劃(碩博連讀),進入博士階段后,推薦到國外一流大學或者著名研究所聯合培養。
聯系方式:
請將個人簡歷及本科成績單發送至郵箱:di.he@gdut.edu.cn
 
環境科學與工程 [083000] 學術學位

專業信息

所屬院校:廣東工業大學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所屬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8]工學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30]環境科學與工程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01)水資源與環境規劃管理(02)污染物環境行為與健康效應(03)大氣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04)水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05)固體廢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06)污染土壤修復理論與技術(07)環境功能材料(08)環境監測與分析(09)環境安全與應急
招生人數: 20
考試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44)水污染控制工程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
③(302)數學二
④(859)安全系統工程
備  注:

領域代碼及名稱:430130或085229環境工程       管理單位: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一、研究方向:
方向名稱 內容簡介
1.水污染控制與凈水技術與工程 水污染控制新理論、新技術和新工藝,廢水處理與回用、水資源利用與保護。
2.大氣污染控制與廢氣凈化技術與工程 大氣污染控制新理論、新技術和新工藝,工業廢氣及粉塵治理技術、方法及新設備的研究及開發。
3.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技術與工程 二次資源的回收與綜合利用的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技術的開發,城市垃圾與工業固體廢物的資源化與零排放的理論與工藝研究。
4.環境生態修復技術與工程 區域性生態環境的整治與管理、重金屬和有機物污染的生態過程、效應與評價技術,水環境修復技術與評價、河流生態修復、湖泊水庫水環境污染修復、濕地污染修復、地下水污染修復等內容。
5.環境監測技術 環境監測新理論、新技術的研究及開發及采樣技術、微量組分富集以及分析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6.環境規劃與管理 環境規劃及管理的新理論、新模式的研究及其應用,包括環境預測分析新方法、環境功能區劃及環境目標制定方法。
 

二、課程設置
類別 課程
編號
課程名稱 學時 學分 開課學期 開課單位 備注
學位課 316001 第一外國語基礎部分(英語) 48 3 第1學期 外國語學院  
307001 第一外國語專業部分(英語) 32 2 第2學期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313001 自然辯證法概論 32 2 第1學期 政法學院  
314004 數值分析 32 2 第1學期 應用數學學院  
307003 環境生物技術 32 2 第1學期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307205 高等環境化學 32 2 第1學期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307206 界面與膠體化學 32 2 第1學期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307004 環境流體力學 32 2 第1學期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非學位課 307317 環境工程學 32 2 第1學期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307310 污染控制化學 32 2 第1學期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307311 現代檢測技術 32 2 第2學期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307312 水處理新技術 32 2 第1學期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307313 工業廢氣處理新技術 32 2 第2學期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307315 固體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新技術 32 2 第1學期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307309 綠色化學與清潔生產 32 2 第2學期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307314 環境工程實例與技術經濟分析 32 2 第2學期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307316 環境系統工程 32 2 第2學期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307021 環境信息系統 32 2 第2學期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307030 現代環境分析化學 32 2 第1學期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307405 能源利用與大氣污染控制 32 2 第2學期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非學位課 307027 河流污染整治理論與技術 32 2 第2學期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307407 城市環境規劃 32 2 第2學期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307408 環境影響評價 32 2 第2學期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必修環
313401 信息檢索與知識產權 16 1 第1學期 政法學院  
307300 文獻閱讀與開題報告 / 1 課程學習合格后 導師組安排  
307400 實踐活動 1年 4 第3至4學期 導師組安排 全日制學生
研究生中期檢查
 
注:1.學生應獲得總學分不少于32學分,其中學位課17學分,非學位課由導師指導學生選學或按教學點統一選定。
2.開課學期按新生入學時計為第1學期。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環境科學與工程     專業代碼:077600     門類/類別:理學     學科/類別:環境科學與工程

專業介紹

沈陽大學為例
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2011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點,2012年通過“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成為擁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建立了完善的碩-博和留學生培養體系。
本學科堅持強化特色、突出重點,瞄準國內外學科的前沿,結合地方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環境保護技術的需求,立足遼寧,輻射全國,以解決區域(遼沈地區)重大生態環境問題為目標,以城市、農村、礦區水-土污染環境介質為研究對象,應用生態學原理,結合環境工程措施開展科學研究,為我國生態環境科學研究提供原始積累,為地方環保提供高新污染控制技術和方法,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環境改善與區域環境可持續發展培育高水平科研創新應用型人才。
本學科共有專任教師4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28人;教授11人,占教師總數的28%;副教授22人,占教師總數的55%;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8人,占教師總數的95%。人才層次上長江學者1人,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1人,遼寧省優秀專家1人,遼寧省攀登學者1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7人,5人獲遼寧省青年學者成長計劃支持;并于2010年和2014年分別獲得遼寧省教育廳高校創新團隊項目資助。
近五年來本學科共承擔十二五重大水專項、973子課題、國家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各級科研課題170項,累計科研經費8500余萬元。共發表各級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SCI/EI論文50余篇, CSCD論文60余篇,授權專利32項,出版專著5本。多次獲遼寧省科技進步獎、沈陽市科技進步獎。

專業點分布

大連大學 沈陽大學 沈陽化工大學 大連工業大學 長春理工大學 哈爾濱商業大學 上海海洋大學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南昌航空大學 東華理工大學 中山大學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專業院校排名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60 所,本次參評57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55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3 清華大學 A+
2 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 A+
3 10247 同濟大學 A+
4 10001 北京大學 A
5 10027 北京師范大學 A
6 10284 南京大學 A
7 10335 浙江大學 A
8 10005 北京工業大學 A-
9 10055 南開大學 A-
10 10056 天津大學 A-
11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A-
12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A-
13 10294 河海大學 A-
14 1035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A-
15 10561 華南理工大學 A-
16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B+
17 10246 復旦大學 B+
18 10251 華東理工大學 B+
19 10286 東南大學 B+
20 10384 廈門大學 B+
21 10422 山東大學 B+
22 10423 中國海洋大學 B+
23 10486 武漢大學 B+
24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B+
25 10491 中國地質大學 B+
26 10532 湖南大學 B+
27 10558 中山大學 B+
28 10610 四川大學 B+
29 10611 重慶大學 B+
3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學 B+
31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B+
32 10010 北京化工大學 B
33 10019 中國農業大學 B
34 10108 山西大學 B
35 10151 大連海事大學 B
36 10183 吉林大學 B
37 10255 東華大學 B
38 10269 華東師范大學 B
39 10280 上海大學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學 B
41 10290 中國礦業大學 B
42 10299 江蘇大學 B
43 10337 浙江工業大學 B
44 10497 武漢理工大學 B
45 10596 桂林理工大學 B
46 10732 蘭州交通大學 B
47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B-
48 10022 北京林業大學 B-
49 10079 華北電力大學 B-
50 10112 太原理工大學 B-
51 10270 上海師范大學 B-
52 10295 江南大學 B-
53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B-
54 10403 南昌大學 B-
55 10406 南昌航空大學 B-
56 10476 河南師范大學 B-
57 10533 中南大學 B-
58 10619 西南科技大學 B-
59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B-
60 10700 西安理工大學 B-
61 10710 長安大學 B-
62 10712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B-
63 11414 中國石油大學 B-
64 10002 中國人民大學 C+
65 10016 北京建筑大學 C+
66 10058 天津工業大學 C+
67 10145 東北大學 C+
68 10291 南京工業大學 C+
69 10307 南京農業大學 C+
70 10332 蘇州科技大學 C+
71 10359 合肥工業大學 C+
72 10361 安徽理工大學 C+
73 10427 濟南大學 C+
74 10559 暨南大學 C+
75 10730 蘭州大學 C+
76 11799 重慶工商大學 C+
77 11845 廣東工業大學 C+
78 10004 北京交通大學 C
79 10011 北京工商大學 C
80 10082 河北科技大學 C
81 10252 上海理工大學 C
82 10292 常州大學 C
83 10298 南京林業大學 C
84 10353 浙江工商大學 C
85 10386 福州大學 C
86 10429 青島理工大學 C
87 10459 鄭州大學 C
88 10495 武漢紡織大學 C
89 10504 華中農業大學 C
90 10530 湘潭大學 C
91 10593 廣西大學 C
92 10613 西南交通大學 C
93 11035 沈陽大學 C
94 10057 天津科技大學 C-
95 10126 內蒙古大學 C-
96 10150 大連交通大學 C-
97 10191 吉林建筑大學 C-
98 10216 燕山大學 C-
99 10240 哈爾濱商業大學 C-
100 10264 上海海洋大學 C-
101 10357 安徽大學 C-
102 10394 福建師范大學 C-
103 10426 青島科技大學 C-
104 10538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C-
105 10564 華南農業大學 C-
106 10602 廣西師范大學 C-
107 10635 西南大學 C-
108 10697 西北大學 C-
109 10708 陜西科技大學 C-
110 11065 青島大學 C-
111 11078 廣州大學 C-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環境科學與工程     專業代碼:083000     門類/類別:工學     學科/類別:環境科學與工程

專業介紹

北京化工大學為例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包括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兩個二級學科。我校于1998年獲得“環境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開始招收環境工程方向研究生。2003年獲得“環境科學”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得“環境工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和“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獲得“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環境工程”學科被評為北京市重點學科。現設有“北京高校環境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工程研究中心”和學校四大中心之一的“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并與化工學科一起建有“膜分離過程與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全系現有教學科研人員25人,其中雙聘院士1人、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學位者21人,占教師數的84%,有海外學習背景者15人。現有在讀博士研究生10多人、碩士研究生160多人、外國留學生2人。
通過學校“211工程”三期和“985特色平臺”的重點建設,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和較好的條件。現建有“環境工程專業實驗室”,可為水污染控制、固廢處理與利用、大氣污染控制、環境監測與評價等方向提供較好的實驗和研究條件。在北校區建有“北京高校環境污染控制與資源化工程研究中心”,為研究成果的工程轉化提供了平臺和基地。近年來,科學研究取得了顯著進步,在研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中美國際合作項目、環保部和農業部公益項目、土資源部項目、農業部研究項目、教育部重點研究項目和橫向課題等,年科研經費逾千萬元。近些年來,在國內外發表了多篇SCI收錄的高質量的研究論文(包括國際頂級期刊Science),出版教材專著10多本,其中有4本獲北京市精品和“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此外,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分別與美國加州大學、華盛頓州立大學、北卡州立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英國女王大學等國外知名高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包括開展合作研究、聯合培養研究生等。

專業點分布

北京化工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天津城建大學 天津理工大學 河北科技大學 燕山大學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太原科技大學 內蒙古大學 大連大學 沈陽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沈陽理工大學 大連交通大學 沈陽化工大學 大連工業大學 吉林建筑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上海海洋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河海大學 南京工業大學 浙江工商大學 浙江工業大學 安徽工業大學 安徽師范大學 安徽工程大學 安徽建筑大學 華僑大學 南昌航空大學 東華理工大學 華東交通大學 濟南大學 青島理工大學 山東農業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河南理工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武漢工程大學 武漢紡織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 中山大學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陸軍勤務學院 重慶交通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貴州大學

專業院校排名

08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60 所,本次參評57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55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3 清華大學 A+
2 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 A+
3 10247 同濟大學 A+
4 10001 北京大學 A
5 10027 北京師范大學 A
6 10284 南京大學 A
7 10335 浙江大學 A
8 10005 北京工業大學 A-
9 10055 南開大學 A-
10 10056 天津大學 A-
11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A-
12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A-
13 10294 河海大學 A-
14 1035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A-
15 10561 華南理工大學 A-
16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B+
17 10246 復旦大學 B+
18 10251 華東理工大學 B+
19 10286 東南大學 B+
20 10384 廈門大學 B+
21 10422 山東大學 B+
22 10423 中國海洋大學 B+
23 10486 武漢大學 B+
24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B+
25 10491 中國地質大學 B+
26 10532 湖南大學 B+
27 10558 中山大學 B+
28 10610 四川大學 B+
29 10611 重慶大學 B+
3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學 B+
31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B+
32 10010 北京化工大學 B
33 10019 中國農業大學 B
34 10108 山西大學 B
35 10151 大連海事大學 B
36 10183 吉林大學 B
37 10255 東華大學 B
38 10269 華東師范大學 B
39 10280 上海大學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學 B
41 10290 中國礦業大學 B
42 10299 江蘇大學 B
43 10337 浙江工業大學 B
44 10497 武漢理工大學 B
45 10596 桂林理工大學 B
46 10732 蘭州交通大學 B
47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B-
48 10022 北京林業大學 B-
49 10079 華北電力大學 B-
50 10112 太原理工大學 B-
51 10270 上海師范大學 B-
52 10295 江南大學 B-
53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B-
54 10403 南昌大學 B-
55 10406 南昌航空大學 B-
56 10476 河南師范大學 B-
57 10533 中南大學 B-
58 10619 西南科技大學 B-
59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B-
60 10700 西安理工大學 B-
61 10710 長安大學 B-
62 10712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B-
63 11414 中國石油大學 B-
64 10002 中國人民大學 C+
65 10016 北京建筑大學 C+
66 10058 天津工業大學 C+
67 10145 東北大學 C+
68 10291 南京工業大學 C+
69 10307 南京農業大學 C+
70 10332 蘇州科技大學 C+
71 10359 合肥工業大學 C+
72 10361 安徽理工大學 C+
73 10427 濟南大學 C+
74 10559 暨南大學 C+
75 10730 蘭州大學 C+
76 11799 重慶工商大學 C+
77 11845 廣東工業大學 C+
78 10004 北京交通大學 C
79 10011 北京工商大學 C
80 10082 河北科技大學 C
81 10252 上海理工大學 C
82 10292 常州大學 C
83 10298 南京林業大學 C
84 10353 浙江工商大學 C
85 10386 福州大學 C
86 10429 青島理工大學 C
87 10459 鄭州大學 C
88 10495 武漢紡織大學 C
89 10504 華中農業大學 C
90 10530 湘潭大學 C
91 10593 廣西大學 C
92 10613 西南交通大學 C
93 11035 沈陽大學 C
94 10057 天津科技大學 C-
95 10126 內蒙古大學 C-
96 10150 大連交通大學 C-
97 10191 吉林建筑大學 C-
98 10216 燕山大學 C-
99 10240 哈爾濱商業大學 C-
100 10264 上海海洋大學 C-
101 10357 安徽大學 C-
102 10394 福建師范大學 C-
103 10426 青島科技大學 C-
104 10538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C-
105 10564 華南農業大學 C-
106 10602 廣西師范大學 C-
107 10635 西南大學 C-
108 10697 西北大學 C-
109 10708 陜西科技大學 C-
110 11065 青島大學 C-
111 11078 廣州大學 C-

077601環境科學與工程

基本信息

專業名稱:環境科學與工程     專業代碼:077601    門類/類別:理學     學科/類別:環境科學與工程

專業介紹

鄭州大學為例
據鄭州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網消息,2015年鄭州大學077601環境科學考研專業目錄及考試科目已發布,詳情如下:
專業代碼、名稱及研究方向 指導教師 招生人數 考試科目 備  注
015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237(科學學位219人,專業學位18人)    
077601環境科學                   
01生物質可再生能源利用研究 張瑞芹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②201英語一③606數學(理)④927環境化學          理工兼收,授理學學位,(考試時需攜帶函數計算器)
02節能減排研究            張瑞芹  
03環境化學與污染防治研究  韓潤平  
冶保獻  
韓華云  
秦文華  
張瑞芹  
高鏡清  
翟贇璞  
燕啟社  
張長森  
劉永剛  
李鐵生  

專業院校排名

本一級學科中,全國具有“博士授權”的高校共 60 所,本次參評57 所;部分具有“碩士授權”的高校 也參加了評估;參評高校共計 155 所(注:評估結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學校代碼排列)。
序號 學校代碼 學校名稱 評選結果
1 10003 清華大學 A+
2 10213 哈爾濱工業大學 A+
3 10247 同濟大學 A+
4 10001 北京大學 A
5 10027 北京師范大學 A
6 10284 南京大學 A
7 10335 浙江大學 A
8 10005 北京工業大學 A-
9 10055 南開大學 A-
10 10056 天津大學 A-
11 10141 大連理工大學 A-
12 10248 上海交通大學 A-
13 10294 河海大學 A-
14 10358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A-
15 10561 華南理工大學 A-
16 10008 北京科技大學 B+
17 10246 復旦大學 B+
18 10251 華東理工大學 B+
19 10286 東南大學 B+
20 10384 廈門大學 B+
21 10422 山東大學 B+
22 10423 中國海洋大學 B+
23 10486 武漢大學 B+
24 10487 華中科技大學 B+
25 10491 中國地質大學 B+
26 10532 湖南大學 B+
27 10558 中山大學 B+
28 10610 四川大學 B+
29 10611 重慶大學 B+
3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學 B+
31 1070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B+
32 10010 北京化工大學 B
33 10019 中國農業大學 B
34 10108 山西大學 B
35 10151 大連海事大學 B
36 10183 吉林大學 B
37 10255 東華大學 B
38 10269 華東師范大學 B
39 10280 上海大學 B
40 10288 南京理工大學 B
41 10290 中國礦業大學 B
42 10299 江蘇大學 B
43 10337 浙江工業大學 B
44 10497 武漢理工大學 B
45 10596 桂林理工大學 B
46 10732 蘭州交通大學 B
47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B-
48 10022 北京林業大學 B-
49 10079 華北電力大學 B-
50 10112 太原理工大學 B-
51 10270 上海師范大學 B-
52 10295 江南大學 B-
53 1030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B-
54 10403 南昌大學 B-
55 10406 南昌航空大學 B-
56 10476 河南師范大學 B-
57 10533 中南大學 B-
58 10619 西南科技大學 B-
59 10698 西安交通大學 B-
60 10700 西安理工大學 B-
61 10710 長安大學 B-
62 10712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B-
63 11414 中國石油大學 B-
64 10002 中國人民大學 C+
65 10016 北京建筑大學 C+
66 10058 天津工業大學 C+
67 10145 東北大學 C+
68 10291 南京工業大學 C+
69 10307 南京農業大學 C+
70 10332 蘇州科技大學 C+
71 10359 合肥工業大學 C+
72 10361 安徽理工大學 C+
73 10427 濟南大學 C+
74 10559 暨南大學 C+
75 10730 蘭州大學 C+
76 11799 重慶工商大學 C+
77 11845 廣東工業大學 C+
78 10004 北京交通大學 C
79 10011 北京工商大學 C
80 10082 河北科技大學 C
81 10252 上海理工大學 C
82 10292 常州大學 C
83 10298 南京林業大學 C
84 10353 浙江工商大學 C
85 10386 福州大學 C
86 10429 青島理工大學 C
87 10459 鄭州大學 C
88 10495 武漢紡織大學 C
89 10504 華中農業大學 C
90 10530 湘潭大學 C
91 10593 廣西大學 C
92 10613 西南交通大學 C
93 11035 沈陽大學 C
94 10057 天津科技大學 C-
95 10126 內蒙古大學 C-
96 10150 大連交通大學 C-
97 10191 吉林建筑大學 C-
98 10216 燕山大學 C-
99 10240 哈爾濱商業大學 C-
100 10264 上海海洋大學 C-
101 10357 安徽大學 C-
102 10394 福建師范大學 C-
103 10426 青島科技大學 C-
104 10538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C-
105 10564 華南農業大學 C-
106 10602 廣西師范大學 C-
107 10635 西南大學 C-
108 10697 西北大學 C-
109 10708 陜西科技大學 C-
110 11065 青島大學 C-
111 11078 廣州大學 C-

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基本信息:
考生在報考專業前一定要非常了解自己報考的專業以及學校,越考在這邊搜集了專業的相關信息,僅供參考。
專業名稱:環境科學與工程    專業代碼:077600    門類/類別:理學    學科/類別:環境科學與工程

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考研 推薦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購買指南 發貨信息 關于我們 - 研究生兼職庫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

    購買流程

    找到要考的專業或資料

    方法一:選擇學校->學院->專業

    方法二:查找功能

    點擊瀏覽招生簡章+資料詳情

    通過招生簡章了解本專業需要的資料

    查看資料詳情了解資料要點

    點擊購買或加入購物車

    支付方式:支付寶

    填寫付款信息并付款

    請確認聯系人、聯系方式和收貨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貨,可查詢快遞信息

    若有疑問,可聯系在線學姐

    學姐聯系方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合|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 | 久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欧美另类精品 | 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 | 国产1000部成人免费视频 | 悠悠影院欧美日韩国产 | 亚洲综合成人网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福利资源网站免费看 | 在线观看一级毛片 | 国产伦久视频免费观看 视频 | 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 | 米奇777第四久久久99 | 综合在线视频 | 国产手机在线视频放线视频 | 毛片手机在线观看 | 国产美女做爰免费视频软件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成人欧美视频 | 中文字幕国产欧美 | 免费特黄一级欧美大片在线看 | 韩国精品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 久久福利青草精品资源站免费 | 成年日韩片av在线网站 | 国产精品区牛牛影院 | 成人免费看黄 | 亚洲综合91社区精品福利 | 99re伊人 | 欧美日韩不卡在线 | 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经典一区二区 | 在线观看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 m | 亚洲伦乱 | 亚洲成综合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九九成人免费视频 | 步兵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