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考研參考書目
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中央民族大學考研分數線、中央民族大學報錄比、中央民族大學考研群、中央民族大學學姐、中央民族大學考研真題、中央民族大學專業目錄、中央民族大學排名、中央民族大學保研、中央民族大學公眾號、中央民族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央民族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考研參考書目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獲取相應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試大綱、招考專業、招考目錄等等基本信息,這些內容是進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準備。考生可以從各院校的研招網進行查詢,每年的9月左右就會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計劃。考生應當仔細閱讀相關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專業的名稱相近,內容也比較繁雜,容易混淆或遺漏,考生要仔細區分。另外各大考研網站的相應版塊也會有歷年的招生信息匯總,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考研參考書目信息內總結了各大院校的歷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詢和選擇。最后,考研派的小編預祝各位考研的同學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學校。
研究生為你答疑,送資源
![](http://m.btfokj.cn/images/okaoyanzuoxi.jpg)
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考研參考書目信息網是考生獲取考研信息的最基本、最官方的渠道,該網站會提供各種有關考研的資訊和內容,比如歷年的考研招生計劃、考試計劃、考試內容、考試大綱、考試政策、報錄比、錄取名單、復試名單、復試分數線、推免政策等等內容,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招生信息網提供的信息是最為準確和官方的,是考生進行考研的信息主要來源,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的小編提醒各位考生要時刻關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網,一切信息變動要以該網站提供的內容為主。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考研參考書目信息網會公布研招辦以及各個院系的招生負責人電話,考生在備考過程中遇到問題或疑惑時可以打電話進行咨詢。最后,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的小編預祝各位考研的同學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學校。
![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考研參考書目 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考研參考書目](http://img.okaoyan.com/中央民族大學/3.jpg)
2015年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考研復試分數線及一志愿名單
考生編號 | 姓名 | 報考院系 | 報考專業 | 科目1 | 科目2 | 科目3 | 科目4 | 總分 | 備注 |
100526000000990 | 卜娜娜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社會學 | 66 | 73 | 119 | 125 | 383 | 復試最低控制提高至368分 |
100526000000993 | 寧雨露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社會學 | 67 | 69 | 111 | 137 | 384 | 復試最低控制提高至368分 |
100526000000994 | 張浪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社會學 | 65 | 73 | 127 | 133 | 398 | 復試最低控制提高至368分 |
100526011103298 | 劉文博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社會學 | 72 | 79 | 130 | 143 | 424 | 復試最低控制提高至368分 |
100526011103305 | 劉洋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社會學 | 69 | 75 | 121 | 142 | 407 | 復試最低控制提高至368分 |
100526011103314 | 劉廣青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社會學 | 64 | 68 | 112 | 124 | 368 | 復試最低控制提高至368分 |
100526011103315 | 張丹陽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社會學 | 68 | 65 | 132 | 132 | 397 | 復試最低控制提高至368分 |
100526011103319 | 王曉驍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社會學 | 61 | 71 | 130 | 120 | 382 | 復試最低控制提高至368分 |
100526011103325 | 朱永昆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社會學 | 74 | 66 | 111 | 117 | 368 | 復試最低控制提高至368分 |
100526011103329 | 閆文曦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社會學 | 71 | 68 | 137 | 134 | 410 | 復試最低控制提高至368分 |
100526011103330 | 李楚妍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社會學 | 68 | 75 | 118 | 124 | 385 | 復試最低控制提高至368分 |
100526011103337 | 王明會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社會學 | 66 | 61 | 136 | 135 | 398 | 復試最低控制提高至368分 |
100526011103340 | 劉政鑫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社會學 | 75 | 59 | 111 | 129 | 374 | 復試最低控制提高至368分 |
100526011103341 | 汪虎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社會學 | 74 | 77 | 123 | 117 | 391 | 復試最低控制提高至368分 |
100526011103342 | 王書潔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社會學 | 74 | 78 | 125 | 120 | 397 | 復試最低控制提高至368分 |
100526011103343 | 余丹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社會學 | 64 | 54 | 124 | 136 | 378 | 復試最低控制提高至368分 |
100526011103348 | 候小敏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社會學 | 68 | 68 | 116 | 128 | 380 | 復試最低控制提高至368分 |
100526011103351 | 滕鴻飛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社會學 | 71 | 67 | 125 | 116 | 379 | 復試最低控制提高至368分 |
100526011103354 | 張淑雅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社會學 | 71 | 77 | 127 | 124 | 399 | 復試最低控制提高至368分 |
100526011103355 | 陳婉玲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社會學 | 71 | 75 | 127 | 138 | 411 | 復試最低控制提高至368分 |
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考研專業目錄及考試科目
招生院系 | 民族學與社會學 |
招生專業 | 社會學 |
本專業備注 |
擬招生計劃 |
研究方向 | 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城鄉社會學環境社會學 |
考試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論203日語或202俄語或201英語一617社會學通論818社會學研究方法 |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教師吳楚克介紹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教師吳楚克介紹,簡介如下:吳楚克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學習經歷
1982年畢業于內蒙古師范大學中文系;
1986-1987年,在遼寧大學中文系學習;
1997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獲博士學位;
2002-2004年,在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后留校任教
教學與研究領域
主要講授跨界民族研究、世界文明概論、邊政學研究、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等課程
研究領域為中國邊疆政治學
外訪與講學
2001年,臺灣中正大學訪問學者。
2008年,美國俄勒岡大學訪問學者。
獲獎情況
2006年,《中國邊疆政治學》獲北京市精品教材獎
主持和參加的主要研究課題
2007年主持教育部重大攻關課題“跨界民族與中國地緣安全研究”(2007JZD0004)
2008年“985工程”項目當代蒙古族社會發展比較研究,主持人。
2007年“211工程”項目阿巴嘎旗社會發展研究,主持人、
2005年“211工程”教材研究“中國邊疆政治學”,主持人。
2004年國家東北工程項目“東部蒙古與周邊關系”,主持人。
代表性成果
專著
《科學革命和科技發展戰略》,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4。
《雙贏之路:中國與WTO》,中國工商出版社,1999。
《民族主義幽靈與蘇聯裂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文明論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中國邊疆政治學》,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
《東蒙史述與周邊關系》,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7。
《額濟納與額爾古納社會發展比較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文明與跨文化薪論》,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
合著
《知識經濟全書》,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意義》,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2。
《軟科學概論》,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3。
《跨文化研究探秘》,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6。
《新時期中國企業管理培訓史論》,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
《知識經濟與中國企業發展趨勢》,中國商業出版社,1998。
《畫說共產黨宣言》,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中國少數民族審美意識史綱》,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
《內蒙古民族區域自治與邊疆治理》,遠方出版社,2003。
《阿巴嘎旗五十年》,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美國那些事兒》,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
譯著
《科學革命和科技發展戰略》
《WTO與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
《民族主義幽靈與蘇聯裂變》
《文明論綱》
《中國邊疆政治學》
《阿富汗塔利班恐怖主義―伊斯蘭好戰者對世界其他國家的攻擊》,載《邊疆調研》專刊,2001年第3號,2萬字。(原文載以色列《ICT》2000-6。)
論文
《尹湛納西與〈青史演義〉的美學思想》,《內蒙古社會科學》,1987(6)。
《時代的熱點與美的追求》,《前沿》,1987(5)。
《蒙古小說美學的一顆璀璨明珠》,《前沿》,1988(3)。
《對藝術本質的反思》,《前沿》,1989(2)。
《五四文化革命再思索》,《前沿》,1989(3)。
《關于蒙古族近代思想啟蒙運動的幾個問題》,《內蒙古社會科學》,1990(1)。
《鄂爾多斯式青銅器的美學風格》,《內蒙古社會科學》,1991(1)。(《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全文選登,被評為1992-1993年度省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論民族藝術風格的客觀性》,《前沿》,1991(1)。
《烏蘭察布巖畫的審美歷程》,《內蒙古社會科學》,1992(6)。
《論北方少數民族審美特征的緣起與表現》,《內蒙古社會科學》,1993。
《北方游牧文化的緣起和獨特性》,《內蒙古社會科學》,1994(5)。
《中國革命實踐與社會主義理論》,《內蒙古社會科學》,1995(4)。
《對當代民族主義思潮泛濫的評析》,《內蒙古社會科學》,1996(3)
《蘇聯東歐裂變與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論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7(5)。
《關于民族問題與蘇聯解體關系的再思考》,《教學與研究》,1997(7)
《抓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把握精神文明建設根本》,《北京成人教育》,1997(5)。
《知識經濟與教育、人才制度》,《包頭論壇》,1998(3)。
《知識經濟浪潮中的培訓事業》,《中國培訓》,1998(10)。
《蘇聯中亞加盟共和國走向獨立的原因及影響》,《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6)。
《試論文明多元化與民族多樣化的關系》,《內蒙古社會科學》,2003(4)。
《重新認識西雙版納份地制及其在古代東方專制制度研究中的意義》,《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4)。
《如何以馬克思主義認知邊疆理論的建設與研究》,《前沿》,2003(5)。
《蒙古國在東亞穩定中的地位》,《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4(3)
《邊政與臺灣邊政研究》,《中國邊政》(臺灣),2004(總157期)
《蒙古時局與周邊關系》,《中國邊政》(臺灣),2005(總161期)
《科學發展觀的民族化含義》,《前沿》,2005(9)
《中國疆域問題與中國邊疆學理論建設之關系》,《中國邊政》(臺灣),2006年167期
《北朝鮮非法越界》,《中國邊政》(臺灣),2007年第171期
《試論中國邊疆政治學與邊政學、民族學的關系》,《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從地緣安全的角度理解民族與跨界民族》,《廣西民族研究》,2009年第3期。
《南亞時局與中印關系》,《中國邊政》(臺灣),2009年第177期
《中國國防與邊疆防御問題研究新論》,《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
《現代國家疆域的歷史與民族分裂的關系》,《中國邊政(臺灣)》,2010年第180期。
《從胡耐安、林恩顯到劉學銚:看臺灣邊政研究的大陸情結》,《中國邊政》(臺灣)2010年第182期。
《跨界民族認同意識的“心理適應度”》,《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第一期。
《構筑中國新地緣安全戰略的理論準備與思考》,《武警學院學報》,2011年第三期,5-12頁。
報紙
《盧定橋上的對話》,《中國青年報》,2001-6-30,第2版。
《從額濟納到額爾古納――內蒙邊境考察記》,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1-11-1至12-18日,連載7篇,獲2002年度中國社會科學院“好新聞”獎。
《擺脫對周邊的羈縻懷柔意識》,《環球時報》,2011月1月12日第12版。
《神化“美式自由”=黃粱美夢》,《環球時報》,2011年2月21日第12版。
《興邊富民行動需要關注的真正內涵》,《中國民族報》,2011年3月15日第3版。
《中國人做不了美國夢》,《環球時報》,2011年4月15日,國際論壇版。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教師祁慧軍介紹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教師祁慧軍介紹,簡介如下:祁慧軍
教授 碩士生導師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黨支部書記;
中國俄羅斯研究會理事;
學習經歷
1983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
1987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學院民族理論專業碩士研究生進修班;
教學與研究領域
主要講授中國民族志、中國民族史概論、中國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等課程
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民族社會與文化研究
社會兼職及參與的學術團體
中國俄羅斯研究會理事
講學
《尋找遠去的神鹿》(《百科探秘》欄目科教節目)中央電視臺十臺2007年3月3日14時播出;
中國訪談:民族區域自治55周年》中國政府網2007年3月17日下午14點30分播出;
獲獎情況
《額爾古納俄羅斯族現狀與發展研究》2010年榮獲國家民委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傳統與現代:鄂溫克族牧民的生活》2010年獲中央民族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中國東北民族關系調查研究》2006年度榮獲國家民委調研報告優秀獎;
2006年度榮獲首都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工作者;
《鄂溫克族脫貧奔小康調研報告》于2003年度榮獲國家民委調研報告優秀獎;
合著《中國民族概論》榮獲2002年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主持和參加的主要研究課題
2006年參加中央民族大學“985工程”中國當代民族問題戰略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所屬“民族發展與民族關系問題研究中心的首批課題,祁惠君是《額爾古納俄羅斯族現狀與發展研究》項目的主持人。
2010年7月參與教育部重大攻關課題“邊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征與社會穩定研究”,作為內蒙古調研小組的負責人。
代表性成果
專著
《傳統與現代:鄂溫克族牧民的生活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
合著
《額爾古納俄羅斯族現狀與發展研究》(第一作者),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年
《傳統與現代:達斡爾族農民的生活》(第一作者),中央民族大學出版,2006年
譯著
《作為自省之學的中國人類學——費孝通與柳田國男的學問及方法》,《開放時代》2009年第3期
《日本學者眼中的“蒙古特色飲食”及其發展趨勢》,《駿馬》2009年第4期
《從中國的世界遺產政策看“和諧”在其文化外交中的影響》,《文化遺產》2008年第4期
《蒙古“白食”的民俗學調查與探討》,《滿語研究》2008年1期
參編的著作
《中國民族概論》,中央民族大學出版,2001年
《中國民族志》,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3年
《少數民族與抗日戰爭》
《當代中國的民族工作(上、下)》
發表的主要文章
《蒙古族穆斯林歷史與文化研究概述》,《黑龍江民族叢刊》2010年3期
《中國俄羅斯族民俗游初探》,《黑龍江民族叢刊》2009年2期
《民族學視野下馴鹿鄂溫克人移民與定居的探討》,《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 3期
《額爾古納地區族群關系的歷時與共時考察》,《暨南學報》2009年4期
《人口較少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民族文學研究,2006年 第1期
《內蒙古額爾古納市俄羅斯族經濟和社會發展調查報告》,《黑龍江民族叢刊》,2003年第5期。
《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牧民生產生活現狀的個案研究》《韓蒙經商研究》/2009年第1期
《經濟與政治:從奶牛養殖看內蒙古社會新牧區建設》,《韓蒙經商研究》/2008年第2期
《內蒙俄羅斯族家庭游文化活動背后的經濟意義》,《韓蒙經商研究》/2008年第2期
《中國少數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及思考》,《亞細亞文化研究》第十期(國外刊),2006年
《馴鹿鄂溫克人生態移民的民族學考察》,《滿語研究》2006年1期
《鄂倫春族獵民社區化管理模式的調查和探討》,《滿語研究》2006年2期
《中國俄羅斯族經濟和社會發展調查報告》北方民族,2005年3期
《中國俄羅斯區域文化研究》,《亞細亞文化研究》第九期(國外期刊),2005年
《內蒙古陳巴爾虎旗鄂溫克族牧民社區經濟發展研究》,《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4年2期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教師李勁松介紹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教師李勁松介紹,簡介如下:李勁松,1976年7月生,仡佬族,貴州石阡縣人,旅游經濟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講師
研究方向:旅游經濟、旅游與民族文化、旅游與休閑學、民俗學
聯系電話:13811751002 郵箱:13811751002@163.com
一、教育經歷
1995年9月—1999年6月,在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攻讀 “民族學、人類學與現代化”專業學士學位;
1999年9月—2002年6月,在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攻讀民俗學碩士學位;
2006年9月—2009年6月,在中央民族大學經濟學院攻讀少數民族經濟專業“民族地區旅游經濟發展研究”方向博士學位。
二、課題研究情況
(一)主持課題情況
1.主持寶雞市委托課題:“寶雞市旅游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4);
2.主持呼倫貝爾市委托課題:“呼倫貝爾市少數民族文化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研究”(2013);
3.主持呼倫貝爾市委托課題:呼倫貝爾市旅游產業地企合作與區域合作研究(2013);
4.主持教育部課題“基于旅游人類學視野的人口較少民族反貧困研究——以循化撒拉族和寧蒗普米族為例’(2012);
5.主持新奧集團委托課題:新奧集團海洋旅游發展戰略研究(2012);
6.主持新奧集團委托課題:郵輪旅游發展歷史、現狀與趨勢研究(2011);
7.主持國家標準委課題:標準化在休閑產業發展中的促進作用研究(2011);
8.主持新奧集團委托課題:中國海洋旅游研究(2010);
9.主持山東省旅游局課題“山東省休閑產業評價指標體系研究”(2009);
10.主持山東省旅游局課題“山東國民旅游促進計劃”(2008);
11.主持國家民委重點課題:《廣西彝族仡佬族水族社會歷史調查》的修訂(2005);
(二)作為核心成員參與課題情況
1.國家民委重點課題“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信息資源庫研究”(研究報告總執筆,2014)
2.山西省旅游局課題“山西省長治市旅游發展總體戰略研究(2012);
3.廣西自治區政府課題“廣西人口較少民族經濟社會發展研究”(2010);
4.國家旅游局課題“全國生態旅游發展綱要”(2009);
5.北京市旅游局課題“北京旅游新業態研究”(2008);
6.國家旅游局課題“中國旅游業改革開放30年發展報告”(2008);
7.國家旅游局專項委托課題“四川汶川災后旅游業發展研究” (2008);
8.浙江省旅游局課題“中國千島湖效應研究”(2007);
9.國家旅游局課題“旅游保險研究”(2007);
10.北京市旅游局課題“北京旅游發展戰略”(2007);
11.國家旅游局課題“旅游與休閑關系研究”(2006);
三、主持和參與制作旅游規劃
(一)主持規劃
1.《呼倫貝爾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規劃(2013—2020)》(2013);
2.《中華民族福文化旅游策劃》(2013);
3.《遼寧北鎮旅游發展總體策劃》(2012);
(二)作為核心成員參與規劃
1.《吉林省吉林市小白山滿文化國家休閑旅游區規劃》(2013);
2.《天津薊縣盤山國家5A級景區營銷策劃》(2012);
3.《山西長治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2011);
4.《山東長島國際休閑度假島發展總體規劃》(2010);
5.《山西運城“關公大苑”修建性詳細規劃》(2010);
6.《山西平遙洪堡村旅游影視基地產業規劃》(2009);
7.《青海海東地區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08);
8.《河北環京津休閑旅游產業帶發展規劃》(2008);
9.《五臺山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07);
10.《蘭考縣旅游文化發展總體規劃》(2007);
11.《運城鹽湖“中國死海”休閑度假區詳細規劃》(2006);
12.《貴州梵凈山彌勒道場修建性詳細規劃》(2006);
四、主持和參與制定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
(一)主持
國家標準:《國民休閑教育導引》(2012)。
(二)參與制定
1.地方標準:《內蒙古自治區生態旅游服務標準》(2008)
2.行業標準:《度假酒店導引、運營和服務標準》(2007);
3.行業標準:《主題酒店導引、運營和服務標準》(2006);
4.行業標準:《商務酒店導引、運營和服務標準》(2006);
五、主要成果
(一)參編教材
魏小安主編.《旅游政策與法規》,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二)專著
1.李勁松.仡佬族風俗志.民族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2.李勁松.仡佬族生育文化.中國人口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三)發表論文
1.李勁松.典型生態環境與中國少數民族服飾.中國環境報,2012年2月12日第5版.
2.李勁松.人口較少民族貧困原因的深層次思考.《民族研究論文集》,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3.魏小安、李勁松.試論旅游扶貧.當代經濟,2009年第1期.
4.李勁松.試論改革開放30年旅游業的定位與功能.當代經濟,2008年12期.
5.魏小安、李勁松.縣域旅游:深化、整合與發展(一) 、(二)、(三)、(四).中國旅游報,2007年6月27日第13版、2007年6月29日第7版、2007年7月4日第13版、2007年7月6日第7版.
6.李勁松.論旅游業在提高扶貧開發水平中的作用.中國旅游報,2008年1月2日第13版.
7.李勁松.論旅游業的發展是對科學發展觀的最好詮釋.中國旅游報,2008年1月2日第7版.
8.李勁松.進一步加強我校的旅游學科建設——魏小安教授訪談.中央民族大學校報,2007年7月9日第3版.
9.魏小安、李勁松.對國人旅游行為與文明旅游的深層次思考(上)、(下) .中國旅游報,2006年10月13日第6版、2006年10月18日第13版.
10.李勁松.中央民族大學學生民族觀情況調查及對策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11.李勁松.道真仡佬族民俗旅游開發研究·民族文化理論與實踐——首屆全國民族文化論壇論文集.民族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12.李勁松.試論道真仡佬族民俗旅游資源及其開發.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
13.李勁松.《中華民族發展史》書評.中央民大校報,2002年3月7日4版.
14.李勁松.中國少數民族年節習俗.參考消息,2002年2月13日第3版
2021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研究方法專業研究生考試大綱
2021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030301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中央民族大學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3]法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3]社會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0不區分研究方向 | |
招生人數: | 25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 ③617社會學通論 ④818社會學研究方法 |
|
備 注: |
2021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030301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中央民族大學
- 招生年份:2021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3]法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3]社會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0不區分研究方向 | |
招生人數: | 25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 ③617社會學通論 ④818社會學研究方法 |
|
備 注: |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教師張曦介紹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教師張曦介紹,簡介如下:張曦
講師 碩士生導師
學習經歷
1986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漢語言文學系;
2000畢業于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獲碩士學位;
2006年畢業于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獲博士學位。
教學與研究領域
主要講授文化人類學、觀光人類學、應用人類學等
研究領域為文化人類學、應用人類學
外訪與講學
2010年10月2-13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British Columbia)
主持和參加的主要研究課題
2001年—2002年 日本豐田財團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印經院及藏族傳統文化研究(集體項目)
2003年---2004年 日本豐田財團 四川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問題研究(個人項目)
2009年---2009年 中國加拿大汶川災后羌族語言文化保護研究計劃PRESERVATIO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QIANG ETHNIC MINORITY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代表性成果
合著
《閱讀與寫作》共著 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1992
《佛教精華故事大觀》共著 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3
《臺灣小說鑒賞辭典》共著 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1994
《中國少數民族飲食文化》(羌族部分)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2001
《中國少數民族風土漫記》(羌族部分)農村讀物出版社 2001
「四川省の環境問題」共著 慶応蕓塾大學出版局 2004
譯著
《蕃語調查記》 譯著 臺灣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1998
主編的著作
《持顛扶危》主編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09
參編的著作
《中國邊疆社會調查報告集成》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
發表的主要文章
“象形文字與直覺思維” 《民族教育研究》增刊號 1991
“關于羌笛來歷思辨”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 1996年第二期
“日本對中國的政府開發援助”《世界經濟》2004年第二期
“開發人類學的開發理論簡述”《民族研究文集》2007
“羌族語言和非物質文化災后重建需求調查項目報告書” 載《持顛扶危》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09
“羌族文化的核心認識” 載《持顛扶危》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2009
“國家援助開發的理念及實踐---以日本對華ODA為例” 《民族研究文集》2009
“生態人類學思想評述” 《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第二期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教師蘭林友介紹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教師蘭林友介紹,簡介如下:蘭林友
教授 博士生導師
學習經歷
1985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
1997在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獲法學碩士學位
2002年在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獲法學博士學位
教學與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為漢人社會研究、公共衛生、人類學理論與方法、旅游人類學、生態人類學
主要講授人類學名著選讀、漢人社會研究、民族志寫作等課程
外訪與講學
2005-2006學年哈佛大學訪問學者。
獲獎情況
“宗族與中國宗族研究范式”、“義序與中國宗族研究范式”(獲中央民族大學2002年度“吳文藻文化人類學獎學金”三等獎);
“村落研究:解說模式與社會事實”(獲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度“吳文藻文化人類學獎學金”二等獎)
主持和參加的主要研究課題
2006年國家艾滋病防治社會動員經費項目:非政府組織與艾滋病干預:娛樂場所老板與性工作者的共同參與(已結項);
2007年中央民族大學十一五骨干教師科研項目:民族旅游的困境與出路——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資源商品化的旅游人類學研究;
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華北滿鐵調查村落的人類學再研究;
2008年第六輪中國全球基金艾滋病項目/2008年國家級配套經費項目:攀枝花市民間對民間的艾滋病干預——非政府組織、娛樂場所老板、性工作者的共同參與(已結項);
2008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華北宗族組織與村落政治:同姓不同宗的本土解說;
2008年中國-默沙東艾滋病合作項目:注射吸毒人群與藥物維持治療:攀枝花市注射吸毒人群藥物維持治療策略推廣的實踐、挑戰及其對策(已結項);
2008年中央民族大學211工程三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族群文化、文化展演與凝視他者——民族風情旅游的人類學研究;
2008年國家艾滋病防治社會動員經費項目:攀枝花市艾滋病定點定時干預模式的實踐與推廣;
2009年第六輪中國全球基金艾滋病:文化敏感性與艾滋病防治:攀枝花市改變目標人群高危行為的地方性干預實踐。
代表性成果
專著
《廟無尋處:華北滿鐵調查村落的再人類學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2006年國家艾滋病防治社會動員經費項目研究報告:《民間對民間的艾滋病干預模式——非政府組織、娛樂場所老板、女性性工作者的共同參與》,2008年1月。
第六輪中國全球基金艾滋病項目2008年國家級配套經費項目研究報告:《性實踐的行為數據品質與艾滋病行為干預——攀枝花市天外天片區的個案研究》,2009年1月。
2008年中國-默沙東艾滋病合作項目研究報告:《心癮之戰,還是心理-社會之戰?美沙酮維持治療脫失問題的人類學研究》,30多萬字,2009年6月。
合著
《穿越時空:中國鄉村人類學世紀回訪》(合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2004年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發展報告》(獨立撰寫子報告:《族群沖突與社會安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2009年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報告》(合著,子報告:《當今民族學/人類學的研究、應用與前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
參編的著作
“九五”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重點教材《人類學通論》(合著),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中國人民大學二十一世紀社會學系列教材《人類學概論》(合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莊孔韶主編《人類學經典導讀》,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發表的主要文章
“義序與中國宗族研究范式”,《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1年第5期摘要轉載)。
“亂七八糟的甜點盒子”,《讀書》,2001年第7期。
“華北村落的人類學研究方法”,《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
“靈魂漂泊與守望家園:我的人類學之路”,《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2年第6期。
“河中的文昌閣”,《讀書》,2003年第2期。
“青春棚敘事”,《讀書》,2003年第5期。
“論族群與族群認同理論”,《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
“山蘭花開,幽香徐徐飄來——評徐桂蘭的《中國育俗的文化疊合》,《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3年第1期。
“村落研究:解說模式與社會事實”,《社會學研究》2004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社會學》2004年第3期全文轉載)。
“論華北宗族的典型特征”,《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追蹤調查再研究模式:研究取向的探討”,《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
“人類學再研究及其方法論意義”,《民族研究》2005年第1期。
“一代宗師駕鶴去,二棲學者應時來?”,《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同姓不同宗:對黃宗智、杜贊奇華北宗族研究的商榷”,《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
“論結構-功能主義理論影響下的親屬制度研究”,載莊孔韶主編《林耀華先生紀念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
“人類學中國話語的反思”,《白色學院學報》,2007年5期。
“小黃山畬族風情村:符號盜用、表述真實與文化消費”,《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
“我國人類學研究的現狀與前瞻”,《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9年第3期。
“性行為數據品質與艾滋病行為干預——P市T社區小姐群體性實踐的的個案研究”,《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4期。
“常在金沙江邊走”,《讀書》,2010年第1期。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教師李麗介紹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教師李麗介紹,簡介如下:李麗
教授 博士生導師
青海師范大學客座教授
學習經歷
1982年畢業于青海民族學院政治系,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1988年獲青海民族學院歷史學碩士學位;
1995年獲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獲法學博士學位;
教學與研究領域
主要講授民族學文獻研究、民族文化產業研究、服飾文化概論等課程;
研究領域為民族學、藏學;
社會兼職及參與的學術團體
青海師范大學客座教授
獲獎情況
2003年,調研報告“青藏鐵路沿線的民族人口遷移與文化適應”獲國家民委科研成果三等獎;
主持和參加的主要研究課題
國家八五規劃課題:《現代化與民族生活方式的變遷》(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日本豐田財團資助項目:《中國藏族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研究》(2007);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我國藏區活佛轉世制度工作現狀與對策研究;
中央民族大學“985”工程子課題:《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研究》;
中央民族大學“211” 工程子課題:《藏醫藥文化產業發展研究》。
代表性成果
專著
《藏族宗教》,巴蜀出版社,2003
合著
《青海蒙古族歷史簡編》,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
《黃河上游地區的歷史與文物》,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譯著
尼泊爾高山谷地的藏族群體,民族譯叢 ,1991(6)
宋代河西藏族與佛教,西北史地,1992(1)
主編的著作
《考古與文物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7
《王輔仁與藏學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參編的著作
《現代化與民族生活方式的變遷》( 國家八五課題 )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現狀調查與研究·土族卷》,民族出版社,2006
《簡明華夏百科全書》,華夏出版社,1998
《馬克思主義祖國觀》,西藏人民出版社、中國藏學出版社,2004
發表的主要論文
東蒙古入遷西海考述——西海蒙古研究之一,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88(2)
簡論西海蒙古與明王朝的關系——西海蒙古研究之二,青海民族研究,1989(1)
明清時期土族地區的流官統治,青海民族研究 ,1991,(2)
《皇清職貢圖》與少數民族服飾習俗,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1(3)
試探清代的撒拉族——兼談撒拉族,青海民族研究,1991(4)
關于土族地區土司制度長期存在的原因,青海社會科學,1992(1)
淺析西海蒙古與藏傳佛教,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2(3)
隆務寺夏日倉八世坐床見聞,中國西藏,1992秋
簡論吐蕃立國的社會基礎,青海民族學院學報,1993(4)
果洛藏族物質民俗述略(上),青海民族研究,1994(1)
果洛藏族物質民俗述略 (下),青海民族研究,1994 (2)
試析果洛藏族的宗教問題 ,青海民族學院學報 ,1994 (3)
論歷史上果洛藏族的尚武精神,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4 (4)
果洛藏區婚姻模式的特點及問題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1996(4)
建構果洛藏區人口與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青海社會科學,1997(1)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博物館館藏臺灣少數民族文物及民族學價值,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2(5)
青木文教——日本西本愿寺派遣的赴藏留學生,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3(3)
20世紀前半期雍和宮藏族高僧秘訪日本始末,北方論叢,2004(2)
河口慧海的入藏活動及對日本藏學的貢獻,西藏大學學報,2004(2)
藏鐵路沿線的民族人口遷移與文化適應,中央民族大學學報, 2004 (6)
20世紀初葉西藏的日本教官矢島保治郎,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05 (1)
清末日本間諜成田安輝西藏潛行活動之考察,清史研究,2005(4)
簡述清代國師章嘉·若必多吉對滿族文化的貢獻,青海民族學院學報 2006(1)
我國藏醫藥產業開發的現狀與對策研究 ,青海民族研究,2007(2)
明代中期東蒙古入居西海及其對蒙藏關系的影響,《民族研究文集》,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
近代日本佛教凈土真宗東、西本愿寺派與中國西藏及藏傳佛教的接觸》,《世界宗教研究》2009 (3)
關于內畫藝術產業化發展模式的探討,《民族研究文集》(2009),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藏傳佛教的活佛轉世及其傳承方式簡述 ,《民族研究文集》(2009),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教師關凱介紹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教師關凱介紹,簡介如下:姓名 關凱
性別 男
出生日期 1969-01-07
籍貫:吉林
教育背景
2006-2009 人類學博士,中央民族大學
2004-2006 哲學碩士(社會科學),香港科技大學
1998-2002 社會學碩士,北京大學
1986-1990 文學學士(法國語言文學),北京大學
工作經驗
2007-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
1990-2007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國際司、政策研究室副處長
研究領域
族群政治、政治人類學、社會發展項目應用研究
國家人才計劃
2013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
研究項目
聯合國人口基金 UNFPA 委托
Case Study o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Increasing Uptake of MCH Behaviors and Uptake of Service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2011)
聯合國兒童基金 UNICEF 委托
Case Study on Social Determinants regarding Newborn Care in Sichuan, Tibet and Gansu (2013)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委托
《極端民族主義言論的網絡傳播、危害及對策研究》(2013)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 委托
《中國少數民族生育狀況及生育政策調整課題研究》 (2015)
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考研經驗分享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教師丁宏介紹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教師丁宏介紹,簡介如下:丁宏
教授 博士生導師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院長
中國民族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中國人類學民族學聯合會常務理事
中國回族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學習經歷
1985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
1991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并留校任教
1995-1998年在職攻讀博士研究生
1998-1999年吉爾吉斯斯坦國立大學作訪問學者
2006-2007年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作訪問學者
教學與研究領域
主要講授伊斯蘭文化、社會性別研究、宗教人類學等課程
主要從事民族、宗教文化研究
社會兼職及參與的學術團體
中國民族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中國人類學民族學聯合會常務理事
中國回族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外訪與講學
1996-1997年在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從事考察、研究工作
1998-1999年在吉爾吉斯斯坦人文大學東方學系講授“中國文化”
獲獎情況
《東干文化研究》,2000年獲國家民委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
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
《中亞五國民族文化綜論》,2006年獲國家民委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
獲評中央民族大學2008-2009學年本科課堂教學效果“十佳教師”稱號
《民族學導論》,2009年獲北京市高等學校精品課程(項目負責人)
主持和參加的主要研究課題
中亞五國民族宗教研究,留學人員回國啟動基金,2001年,主持人
中亞五國伊斯蘭教現狀及對我國新疆地區的影響,國家民委研究中心委托項目,2001年,主持人
伊斯蘭教與中國穆斯林民族的現代化進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02年,主持人
當代西北穆斯林社會中的婦女問題研究,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項目,2004年,主持人
中亞新疆籍維吾爾人華僑華人研究,國家民委督察司委托項目,2009年,主持人
少數民族傳統信仰與實踐對婦幼健康的影響,聯合國人口基金會項目,2009年,主持人
代表性成果
專著
《阿拉伯人》,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1997年
《東干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
《中國回族》(俄文),比什凱克“伊麗木”出版社,1999年
《中亞五國民族文化綜論》,民族出版社2003年出版,2003年
《俄羅斯對中亞民族發展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北極民族學考察筆記》,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年
合著
《回族》(馬啟成、高占福、丁宏),民族出版社,1995年
《中國伊斯蘭文化類型與民族特色》(馬啟成、丁宏),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年
《百年中國穆斯林》(丁宏、張國杰),寧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2002年
譯著
《亞瑟兒.十娃子生活與創作》,寧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
主編的著作
《民族研究文集》,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
《回族、東鄉族、撒拉族、保安族民族關系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
發表的主要文章
從《古蘭經》看伊斯蘭教的婦女觀,載《探索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年
析回族“經堂教育”,載《民族教育研究》1992年第1期
回族文化與回族教育,載《民族、宗教、歷史》,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3年
民族認同意識與回族的形成和發展,載《寧夏社會科學》1995年第6期,轉載于《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1996年第2期。
西道堂模式,載《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6年第5期
回族的族源(俄文),載《青苗》(哈薩克斯坦)1998年6月版
回族婦女與回族文化,載《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
東干學與東干學研究,載《回族研究》1998年第2期
試論東干人使用語言特點
――兼論東干語與東干文化傳承,載《民族研究》1998年第4期
東干文與東干語,載《西北民族研究》1999年第2期
談“宗教人類學”,載《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
中國婦女人類學研究管窺,載《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回族作家張承志(俄文),載《吉爾吉斯斯坦的東干學》,比什凱克“伊麗木”出版社2000年
東干人命名習俗考略,載《內蒙古社會科學》2000年第6期
關于白彥虎之復議,載《回族研究》2001年第1期
東干人與伊斯蘭教,載《世界宗教研究》2001年第1期
從西北邊疆穩定角度談中亞五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的重要性,載《民族大家庭》2001年第1期
從跨文化比較角度談東干文化研究的價值,載《世界民族研究》2001年第4期
談回族研究中的性別意識,載《回族研究》2002年第3期
從回漢民族關系角度談加強伊斯蘭文化研究的重要意義,載《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中國回族及其語言特點(俄文),載《絲綢之路上的學者對話》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伊麗木出版社2002年
回族婦女問題研究,載《中國文化與女性》,香港萬海語言出版社,2003年
東干族與回族文化的比較研究,載《史事探索》,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
從新疆穩定角度談中亞五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的重要性,載《新疆研究文論選》,民族出版社,2003年
回族的境外族群――中亞東干族,載《回族社會經濟文化研究》,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
從回族文化認同看伊斯蘭教與中國社會相適應問題,載《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
從東干族反觀回族的文化認同,載《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試論中亞五國的民族文化復興運動,載《民族研究文集》(國際交流卷),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
當今中亞五國被世人廣泛關注的幾個問題,載《民族研究文集》(國際交流卷),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
東干族伊斯蘭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載《宗教與民族》,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
少數民族海外華人研究的思考――兼談東干人的“文化中介”意義,載《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6年第2期
回族文化遺產,載《中國少數民族文化遺產集粹》,云南教育出版社,2006
東干語的走向,載《回族研究》,2007年第4期
從宗教人類學視角談回族的飲食禁忌,載《地域社會與信仰習俗――立足田野的人類學研究》,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年
文化、性別與回族社會,載《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第3期
個人潔凈與社會公德意識,載《中國穆斯林》2010年第1期
朝覲者的心路――關于儀式的討論,載《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030301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專業信息
- 所屬院校:中央民族大學
- 招生年份:2020年
- 招生類別:全日制研究生
- 所屬學院: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所屬門類代碼、名稱:[03]法學
- 所屬一級學科代碼、名稱:[03]社會學
專業招生詳情
研究方向: | 00不區分研究方向 | |
招生人數: | 26 | |
考試科目: | ①101思想政治理論 ②201英語一或202俄語或203日語 ③617社會學通論 ④818社會學研究方法 |
|
備 注: |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教師蘇發祥介紹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教師蘇發祥介紹,簡介如下:蘇發祥、男,藏族,1964年8月出生于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習經歷
1986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
1989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學院藏學研究所,獲藏學碩士學位。
1996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獲法學博士學位。
1989-1993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工作。
1996年后留校任教至今。
教學與研究領域
主要講授民族學導論、民族學理論和方法、民族學前沿、藏族社會與文化研究、西藏及喜馬拉雅山民族志研究等。
主要從事民族學、藏學研究。
外訪與講學
2014.8-2015.7,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中美福布賴特訪問學者。
2006.10-2007.10,英國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系、倫敦大學亞非研究學院、教育部公派訪問學者。
2003.7-2004.8,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中歐亞系、訪問學者。
2002.8-2003.7,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哈佛燕京訪問學者。
2001.1-3,日本福岡亞洲及太平洋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2008年以后,多次隨“中國藏學家代表團”出訪歐洲、美洲、非洲和亞洲相關國家。
獲獎情況
國家民委領軍人才(2014)
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2010)
北京市師德標兵 2010
北京市“四個一工程”理論人才2008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6)
“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4)
首屆“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1999)
“霍英東教育青年基金獎”(1997)
主持和參加的主要研究課題
1.Tibet and Tibetans in the Image of the West. 中美福布賴特資助項目,2014-2015.
2.民族學學科與北京市和諧社會構建,北京市教改項目,2013-2016.
3.“西南少數民族生態文化研究”(承擔西藏部分),社科基金重點項目,2010-2013.
4.“我國民族政策六十年回顧與反思”,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新增基本科研業務費重大項目。
5.“西藏鄉村社會的傳統、變遷與承繼”,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0-2014.
6.“公共產品對西藏農村傳統生活的影響”,中央民族大學自主科研項目,2009-2013.
7.“邊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征與社會穩定研究” (承擔西藏部分),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2008-2011.
8.“西藏民族關系研究”、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211工程”子項目、2006.
9.“東西方文化交流視野中的《西藏生死書研究》”,國家留學基金委、2006-2007.
10.“西藏社會變遷研究—以拉薩蔡公堂為例”,教育部回國人員科研啟動資助項目、2005.
11.“當代中國西藏地方的社會文化變遷研究”,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6-2009。
12.“非藏族學生學習藏語文的模式及其意義探索”,北京市教改立項、2005-2009。
主要著作:
1.《藏族與周邊民族文化交流史》(譯著),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
2.《人類學視野中的安多藏區研究》(譯文集),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3
3.《藏族》,寧夏人民出版社,2012.
4.《安多藏族牧區社會文化變遷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
5.《歷輩達賴喇嘛》,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
6.《歷輩班禪額爾德尼》,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
7.《西藏民族關系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8.《蒙藏委員會檔案中的西藏事務》(合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9.《札什倫布寺訪問記》(譯著),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
10.《藏族歷史》,巴蜀書社,2003.
11.《伸向雪域的魔爪—從波格爾入藏到第一次侵藏戰爭》,中國藏學出版社,2002.
12.《清代治藏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1999、2001.
主要論文(2000年以來):
1.記1949年前的蒙藏委員會,《西藏統一戰線》,2014.6.
2.論西藏鄉村社會的疾病觀及其村民的求醫行為—以西藏南木林縣艾瑪鄉牛村為例,《西北民族研究》,2014.4.
3.論藏傳佛教寺院與村落的互惠共生關系—以西藏南木林縣艾瑪鄉牛寺與牛村為例,《社會學評論》,2014.5.
4.論西藏牧區社會變遷對高原生態的影響—以藏南牧區為例,《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3.
5.文化研究的開拓者,民族教育的耕耘人—丹珠昂奔教授與民族學研究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4.1.
6.保爾·聶圖普斯基及其《拉卜楞寺:一個位于內亞邊界地方的藏傳佛教社區,1709-1958》,《西藏民族學院學報》 2013.6.
7.論民國時期北平蒙藏學校的建立及影響 ,《青海民族研究》 ,2013.4.
8.論當代西藏鄉村社會的醫療體系及其特點—以堆龍德慶縣那嘎村為個案 ,《中國藏學》,2013.4.
9.論藏族牧民定居化模式及其特點—以甘肅省瑪曲縣、青海省果洛州為個案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 2012.4.
10.《喜馬拉雅山的佛教村莊——拉達克桑斯噶爾地方的環境、資源、社會與宗教生活》介紹 ,《西藏民族學院學報》, 2012.2.
11.從現金收入初探拉薩郊縣農民的經濟生活現狀—以堆龍德慶縣那嘎村和林周二村為例 ,《中國藏學》,2011.2.
12.阿里克斯·馬凱及其編著的《西藏歷史》,《西藏民族學院學報》 2011.1
13.論公共產品對西藏傳統農村生活的影響 ,《中國藏學》, 2011,1.
14.允禮與藏傳佛教,《中國藏學》,2009.1.
15.牛奶分離器與傳統藏族游牧文化的影響,《中國藏學》,2009.4.
16.甘南牧區基礎教育的現狀及其研究,《民族教育》2009.1
17.海外藏人社區的文化人類學研究及其特點,《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9.4
18.《當代美國藏學研究的主要內容、特點及其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民族問題研究》,2007.5
19.《論隆吐山戰役及其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6(1)
20.《藏族傳統寺院教育中的師生關系及其對現代教育的啟發》,《西北民族學院學報》,2006.6.
21.《記王輔仁先生二三事》,載《王輔仁與藏學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22.《扎基寺木匾考釋》,《西藏研究》,2005.3.
23.《中央民族大學藏學學科的歷史、現狀與前瞻》,《民族教育研究》,2005.4.
24.《甘孜州巴塘縣民族教育事業調查研究》,載《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5.
25.《“人為朋友死”》,《福音》2004,5.美國洛杉磯。
26.《簡述清朝民族管理機構的形成及其演變》,《西北民族學院學報》,2002.2.
27.《評<彰所知論>對堪研究》,《中國學術》,2002,4.
28.Religion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and Its Roles In Modern Society, 2003.6,美國夏威夷,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研究年會論文。
29.Civilizations from outside into Lhasa in 17-19th century, 2005.3,文化多樣性國際研討會、北京.
主要譯文:
1.《關于西藏巨石文化的注釋》,《藏學譯文集》 (17),西藏人民出版社,2010,拉薩.
2.《喇嘛大譯師傳?無垢水晶寶串》譯注,載《王輔仁與藏學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
3.《大倉熱巴作為朝圣者的非凡經歷》,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05,(2,3)
4.《策旺諾布出使拉達克記》,《藏學譯文集》(15),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拉薩.
5.《論拉薩魯康的佐欽壁畫》,《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02,(3)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考研聯系方式
院系所名稱 | 辦公區位 | 聯系方式 | 聯系地址、郵編、接收人 |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 文華樓東區13層 | 68932779 |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27號 100081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研究生與科研管理辦公室 |
2018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考研參考書目
![](http://m.btfokj.cn/uploads/allimg/190823/14342AA2-0.jpg)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教師李海軍介紹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教師李海軍介紹,簡介如下:1981年8月生,漢族,山西人,理學博士,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郵箱:Lindavy@163.com
教學與研究領域
主要講授課程:社會統計學、社會研究方法、體質人類學等。
主要研究領域:民族學、體質人類學。
主要教育經歷
2009年2月-2010年2月,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以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訪問學者)的身份赴美國密歇根大學留學1年。
2007年9月-2010年7月 中國科學院大學 體質人類學專業 獲博士學位。
2004年9月-2007年7月 中國科學院大學 體質人類學專業 獲碩士學位。
1999年9月-2004年7月 山西醫科大學 預防醫學系 獲學士學位。
社會兼職及參與的學術團體
中國民族學學會會員,中國考古學會會員,中國解剖學會人類學分會委員。
獲獎情況及人才項目
2014年,入選國家民委“中青年英才培養計劃”(網址:http://rss.seac.gov.cn/col/col8159/index.html)。
2015獲中央民族大學“先進工作者”稱號。
2011年論文獲林耀華民族學與社會學獎勵一等獎。
2008年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朱李月華優秀博士生”獎。
2007年獲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三好學生”榮譽稱號。
指導的本科生、研究生及學生獲獎情況
2016年指導的研究生學位論文順利通過答辯(武明芳:貴州長角苗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民族學研究)。
2016年指導的本科學位論文(衛馨桐:陜西漢中地區漢族婚禮中的禮物往來——以桔園鎮升仙村為例)獲得中央民族大學“優秀畢業論文”獎勵。
2011年指導的本科學位論文(劉思遙:東北農村地區薩滿醫療現象的調查與分析)獲得中央民族大學“優秀畢業論文”獎勵。
2012年指導的本科生創新項目獲得立項(危琪、李緒陽等:廣西桂林地區瑤族“收驚”儀式的調查及象征意義分析——以巖口村為例。級別為國家級)。
近些年田野調研情況
2014年擔任中央民族大學研究生暑期社會實踐導師團成員。
2015年7月,帶領2013級民族學本科生在云南省大理市洱源縣茈碧鄉松鶴村開展了20天的彝族文化、留守兒童調研。
2014年7月,帶領2012級民族學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在貴州省六枝特區梭嘎鄉開展了20天的長角苗民族文化、民族教育、留守兒童調研。
2012年7月,帶領2010級民族學本科生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松多藏族鄉松多村,及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街子鎮、孟達鄉等開展了一個月的民族文化調研。
2011年7月,帶領2008級民族學本科生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東溝鄉大莊村、洛少村和塘拉村開展了一個月的土族文化、民族教育調研。
主持的研究課題
2015年獲得:中央民族大學教改立項:民族學專業實習考核方式多樣化探索與本科學術論壇建設,課題負責人。
2012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41102015):中國古人類下頜骨的三維重建與形態變異分析,課題負責人,2012.1-2014.12。已結項。
2012年獲得: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青年項目(12LSC013):北京周口店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人下頜骨研究,課題負責人,2012.7-2014.6.30。已結項。
2012年獲得:北京市支持中央在京高校共建項目之教改項目:體質人類學實驗室、數據庫的建設與人才培養,課題負責人。已結項。
近年來部分研究成果
人類學視野下的貴州長角苗研究,民族出版社。預計于2016年底前出版,主編之一。
《法醫學》(主編:喬世明),全國高等院校規劃教材,任副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7月。
李海軍, 李勁松, 張秉潔. 青海撒拉族側面部幾何形態測量分析. 人類學學報, 2015, 34(4): 528-536. (11月)
李海軍, 徐曉娜. 青海土族和藏族側面部輪廓形狀及其變異: 基于標志點的幾何形態測量分析. 科學通報, 2014, 59(16): 1516–1524. (6月) 該研究成果在Eurekalert平臺以英文發布,網址如下: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4-07/scp-aot070114.php
李海軍. 中國現代人群下頜骨前部形態及變異. 人類學學報, 2012, 31(2): 164-175. (5月)
李海軍, 張全超, 朱泓. 近7000年來中國北方人群下頜骨尺寸變化及意義. 科學通報, 2012, 57(4): 258-266. (2月).
Li Haijun, Zhang Quanchao, Zhu Hong. The size variation and related implications of mandibles in northern China in the past 7000 year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2, 57(4): 387-394. (SCI) (2月)
李海軍. 青銅鐵器時代新疆人群下頜圓枕研究. 邊疆考古研究, 2012, 第1期, 第11輯: 433-438. (8月)
Li Haijun, Wu Xiujie, Li Shenghua, Huang Weiwen, Liu Wu. Late Pleistocene human cranium from Jingchuan, Gansu provinc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0, 55 (11): 1047-1052. (SCI) (4月)
Liu Wu, Wu Xiujie, Wang Steven L, Li Haijun. The pelvis of Late Pleistocene hominin from Liujiang, South China: Its body size, body shape and encephalization. L’anthropologie, 2010, 114: 543-563. (SCI) (11月)
李海軍. 人類下頜骨形態變異研究概況. 自然科學進展, 2009, 19 (12): 7-13. (12月)
李海軍, 吳秀杰, 李盛華, 黃慰文, 劉武. 甘肅涇川更新世晚期人類頭骨研究. 科學通報, 2009, 54 (21): 3357-3363. (11月)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教師施琳介紹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民族學系教師施琳介紹,簡介如下:施琳
教授 博士生導師
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
中國世界民族學會常務理事
學習經歷
1991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經濟系,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1998年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經濟研究所民族經濟專業,獲法學碩士學位;
2001年于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獲法學博士學位;
曾是美國休斯敦大學訪問學者、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后。
教學與研究領域
主要講授經濟人類學、專業外語、廣義民族學、企業管理、發展經濟學等課程
主要從事經濟人類學、民族經濟學和世界族裔發展問題研究
社會兼職及參與的學術團體
中國世界民族學會常務理事
外訪與講學
1999-2001年休斯頓大學亞美研究中心訪問研究
2005年7-8月,加拿大里賈納大學進修雙語教學
獲獎情況
《論發展經濟學的發展――從西方發展經濟學到中國民族經濟學》1996年獲國家民委優秀成果二等獎
《關于云南省紅河州的田野調查與思考》,獲得國家民委2002年度調研報告優秀獎;
主持和參加的主要研究課題
1994年“八五”重點項目《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市場經濟發展研究》子課題《論發展經濟學的發展》;
2001-2003年:南開大學博士后研究項目《論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多型態” ―西部民族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 獲得國家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二等獎),并且獲得2003年南開大學優秀博士后獎勵;
2002年:《關于云南省紅河州的田野調查與思考》,獲得國家民委2002年度調研報告優秀獎;
2003-2006年: 中央民族大學“十五”科研項目《美國族裔問題研究》;
2004-2008年:國家民委重點科研項目《國外族群、種族及民族理論研究》;
2005-2007年,211重點項目《中國西部地區民族關系現狀與發展趨勢研究》(主要參加者);
2006-2009年:中央民族大學與地方橫向聯合項目《紅河發展模式研究》;
2006-2009年,985課題《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研究》(主要參加者);
2009-2011年:主持211科研項目《美國非洲裔熱點問題研究》。
2010-2013年:主持橫向項目《經濟人類學應用研究: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市場民族志調研》。
代表性成果
專著
《論發展經濟學的發展――從西方發展經濟學到中國民族經濟學》,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4年出版。
《經濟人類學》,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
《發展經濟學與亞洲的“發展戲劇”》,寧夏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主編的著作
《當代中國著名民族學家百人小傳》,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
《美國族裔概論》,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
參編的著作
《民族經濟學教程(修訂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參編并撰寫3章。
發表的主要文章
《論文化--民族文化與市場文化》,《民族研究》,1995年第1期;
《差異、差距與不平衡發展》,《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8年第3期;
《縱橫于民族學的研究天地》,《黑龍江民族叢刊》1999年第2期;
《論美國經濟人類學的歷史理論源流》,《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SEA與新廣義經濟人類學的興起》,《寧夏社會科學》2001年第2期;
《論美國經濟人類學的誕生與早期發展》,《民族研究》2002年第2期;
《美國經濟人類學與中國研究》,《黑龍江民族叢刊》2003年第3期;
《經濟人類學中跨學科趨勢的強化》,《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第6期;
《經濟人類學理論前沿綜論》,《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論中國民族經濟學之路》,《黑龍江民族叢刊》2006年第1期;
《論美國族裔問題研究—理論綜述與發展前瞻》,《黑龍江民族叢刊》2007年第2期;
《論經濟人類學重要的重要研究主題》,《黑龍江民族叢刊》2008年第2期。
《紅河發展模式研究――少數民族區域經濟“多型態”發展的典型案例》,《民族研究文集(2008)》,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歡樂精神與憂郁氣質并存的抗爭文化――美國非洲裔文化初探》,《民族研究文集(2009)》,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
《經濟人類學在中國》,《民族研究文集(2009)》,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
《從甲骨遺存到“漢字之都” ――略論古都安陽漢字資源的保護與產業化開發》,《民族研究文集(2010)》,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
《淺析美國非洲裔的歷史文化及其保護》,《民族研究文集(2010)》,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
社會學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專業介紹
專業點分布
專業院校排名
序號 | 學校代碼 | 學校名稱 | 評選結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學 | A+ |
2 | 10002 | 中國人民大學 | A+ |
3 | 10284 | 南京大學 | A |
4 | 10003 | 清華大學 | A- |
5 | 10246 | 復旦大學 | A- |
6 | 10280 | 上海大學 | A- |
7 | 10052 | 中央民族大學 | B+ |
8 | 10055 | 南開大學 | B+ |
9 | 10183 | 吉林大學 | B+ |
10 | 10251 | 華東理工大學 | B+ |
11 | 10269 | 華東師范大學 | B+ |
12 | 10487 | 華中科技大學 | B+ |
13 | 10558 | 中山大學 | B+ |
14 | 10019 | 中國農業大學 | B |
15 | 10294 | 河海大學 | B |
16 | 10335 | 浙江大學 | B |
17 | 10384 | 廈門大學 | B |
18 | 10486 | 武漢大學 | B |
19 | 10511 | 華中師范大學 | B |
20 | 10027 | 北京師范大學 | B- |
21 | 10034 | 中央財經大學 | B- |
22 | 10053 | 中國政法大學 | B- |
23 | 10422 | 山東大學 | B- |
24 | 10533 | 中南大學 | B- |
25 | 10691 | 云南民族大學 | B- |
26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學 | B- |
27 | 10213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C+ |
28 | 10345 | 浙江師范大學 | C+ |
29 | 10357 | 安徽大學 | C+ |
30 | 10610 | 四川大學 | C+ |
31 | 10651 | 西南財經大學 | C+ |
32 | 10673 | 云南大學 | C+ |
33 | 10285 | 蘇州大學 | C |
34 | 10319 | 南京師范大學 | C |
35 | 10427 | 濟南大學 | C |
36 | 10635 | 西南大學 | C |
37 | 10672 | 貴州民族大學 | C |
38 | 10712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C |
39 | 10730 | 蘭州大學 | C |
40 | 10166 | 沈陽師范大學 | C- |
41 | 10217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C- |
42 | 10418 | 贛南師范大學 | C- |
43 | 10542 | 湖南師范大學 | C- |
44 | 10681 | 云南師范大學 | C- |
45 | 10742 | 西北民族大學 | C- |
社會學考研院校
基本信息
專業介紹
專業點分布
專業院校排名
序號 | 學校代碼 | 學校名稱 | 評選結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學 | A+ |
2 | 10002 | 中國人民大學 | A+ |
3 | 10284 | 南京大學 | A |
4 | 10003 | 清華大學 | A- |
5 | 10246 | 復旦大學 | A- |
6 | 10280 | 上海大學 | A- |
7 | 10052 | 中央民族大學 | B+ |
8 | 10055 | 南開大學 | B+ |
9 | 10183 | 吉林大學 | B+ |
10 | 10251 | 華東理工大學 | B+ |
11 | 10269 | 華東師范大學 | B+ |
12 | 10487 | 華中科技大學 | B+ |
13 | 10558 | 中山大學 | B+ |
14 | 10019 | 中國農業大學 | B |
15 | 10294 | 河海大學 | B |
16 | 10335 | 浙江大學 | B |
17 | 10384 | 廈門大學 | B |
18 | 10486 | 武漢大學 | B |
19 | 10511 | 華中師范大學 | B |
20 | 10027 | 北京師范大學 | B- |
21 | 10034 | 中央財經大學 | B- |
22 | 10053 | 中國政法大學 | B- |
23 | 10422 | 山東大學 | B- |
24 | 10533 | 中南大學 | B- |
25 | 10691 | 云南民族大學 | B- |
26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學 | B- |
27 | 10213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C+ |
28 | 10345 | 浙江師范大學 | C+ |
29 | 10357 | 安徽大學 | C+ |
30 | 10610 | 四川大學 | C+ |
31 | 10651 | 西南財經大學 | C+ |
32 | 10673 | 云南大學 | C+ |
33 | 10285 | 蘇州大學 | C |
34 | 10319 | 南京師范大學 | C |
35 | 10427 | 濟南大學 | C |
36 | 10635 | 西南大學 | C |
37 | 10672 | 貴州民族大學 | C |
38 | 10712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C |
39 | 10730 | 蘭州大學 | C |
40 | 10166 | 沈陽師范大學 | C- |
41 | 10217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C- |
42 | 10418 | 贛南師范大學 | C- |
43 | 10542 | 湖南師范大學 | C- |
44 | 10681 | 云南師范大學 | C- |
45 | 10742 | 西北民族大學 | C- |
社會學研究生院校排名
序號 | 學校代碼 | 學校名稱 | 評選結果 |
1 | 10001 | 北京大學 推薦閱讀:(社會學錄取分數線) | A+ |
2 | 10002 | 中國人民大學 推薦閱讀:(社會學錄取分數線) | A+ |
3 | 10284 | 南京大學 推薦閱讀:(社會學錄取分數線) | A |
4 | 10003 | 清華大學 | A- |
5 | 10246 | 復旦大學 推薦閱讀:(社會學參考書目) | A- |
6 | 10280 | 上海大學 推薦閱讀:(社會學錄取分數線) | A- |
7 | 10052 | 中央民族大學 推薦閱讀:(社會學考試大綱) | B+ |
8 | 10055 | 南開大學 | B+ |
9 | 10183 | 吉林大學 推薦閱讀:(社會學參考書目)(社會學錄取分數線) | B+ |
10 | 10251 | 華東理工大學 推薦閱讀:(社會學參考書目) | B+ |
11 | 10269 | 華東師范大學 推薦閱讀:(社會學錄取分數線) | B+ |
12 | 10487 | 華中科技大學 | B+ |
13 | 10558 | 中山大學 推薦閱讀:(社會學錄取分數線) | B+ |
14 | 10019 | 中國農業大學 推薦閱讀:(社會學考試大綱) | B |
15 | 10294 | 河海大學 推薦閱讀:(社會學參考書目) | B |
16 | 10335 | 浙江大學 | B |
17 | 10384 | 廈門大學 | B |
18 | 10486 | 武漢大學 推薦閱讀:(社會學錄取分數線) | B |
19 | 10511 | 華中師范大學 推薦閱讀:(社會學錄取分數線) | B |
20 | 10027 | 北京師范大學 | B- |
21 | 10034 | 中央財經大學 | B- |
22 | 10053 | 中國政法大學 | B- |
23 | 10422 | 山東大學 | B- |
24 | 10533 | 中南大學 | B- |
25 | 10691 | 云南民族大學 | B- |
26 | 10698 | 西安交通大學 | B- |
27 | 10213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C+ |
28 | 10345 | 浙江師范大學 | C+ |
29 | 10357 | 安徽大學 | C+ |
30 | 10610 | 四川大學 | C+ |
31 | 10651 | 西南財經大學 | C+ |
32 | 10673 | 云南大學 | C+ |
33 | 10285 | 蘇州大學 | C |
34 | 10319 | 南京師范大學 | C |
35 | 10427 | 濟南大學 | C |
36 | 10635 | 西南大學 | C |
37 | 10672 | 貴州民族大學 | C |
38 | 10712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C |
39 | 10730 | 蘭州大學 | C |
40 | 10166 | 沈陽師范大學 | C- |
41 | 10217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C- |
42 | 10418 | 贛南師范大學 | C- |
43 | 10542 | 湖南師范大學 | C- |
44 | 10681 | 云南師范大學 | C- |
45 | 10742 | 西北民族大學 | C- |
排名 | 學校名稱 | 等級 | 排名 | 學校名稱 | 等級 | 排名 | 學校名稱 | 等級 |
1 | 北京大學 | A+ | 7 | 華中科技大學 | A | 13 | 廈門大學 | A |
2 | 中國人民大學 | A+ | 8 | 華中師范大學 | A | 14 | 北京師范大學 | A |
3 | 清華大學 | A+ | 9 | 南開大學 | A | 15 | 河海大學 | A |
4 | 南京大學 | A+ | 10 | 武漢大學 | A | 16 | 吉林大學 | A |
5 | 中山大學 | A | 11 | 復旦大學 | A | |||
6 | 上海大學 | A | 12 | 華東理工大學 | A | |||
B+等(24個):華中農業大學、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福建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西南大學、云南大學、蘭州大學、蘇州大學、中南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安徽師范大學、山東大學、鄭州大學、貴州民族學院、湖南師范大學、云南民族大學、山東理工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南京農業大學、長春工業大學、浙江師范大學 |
||||||||
B等(24個):安徽大學、廣西民族學院、哈爾濱工業大學、四川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西北師范大學、貴州大學、濟南大學、東北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山西師范大學、云南師范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中南民族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福州大學、廣西大學、陜西師范大學、山西大學、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央財經大學、黑龍江大學 |
||||||||
C等(16個):名單略 |
|
|
|
|
1 | 北京大學 | 5★ | 86 |
2 | 中國人民大學 | 5★ | 86 |
3 | 華中師范大學 | 5★ | 86 |
4 | 清華大學 | 5★ | 86 |
5 | 上海大學 | 4★ | 86 |
6 | 南京大學 | 4★ | 86 |
7 | 中山大學 | 4★ | 86 |
8 | 復旦大學 | 4★ | 86 |
9 | 華中科技大學 | 4★ | 86 |
10 | 武漢大學 | 4★ | 86 |
11 | 廈門大學 | 4★ | 86 |
12 | 華東師范大學 | 4★ | 86 |
13 | 河海大學 | 4★ | 86 |
14 | 吉林大學 | 4★ | 86 |
15 | 南開大學 | 4★ | 86 |
16 | 中國農業大學 | 4★ | 86 |
17 | 華東理工大學 | 4★ | 86 |
18 | 中央民族大學 | 3★ | 86 |
19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3★ | 86 |
20 | 西安交通大學 | 3★ | 86 |
社會學考研考什么
社會學專業研究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