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做视频在线观看-啪啪99久久综合精品色-啪啪国产-啪啪激情网-成人高清毛片a-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寧波大學海運學院研究生招生

寧波大學考研/保研免費資源:

寧波大學海運學院研究生招生專業

專業課資料

寧波大學優惠價原價選擇
加入購物車立即購買
寧波大學學姐
為你答疑,送資源

【21/22考研群,請加入】

寧波大學海運學院研究生招生是一個不錯的學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會有數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額,研究生報考錄取比在3:1左右,難度中等,部分熱門的研究生專業研究生報考錄取比會更高一點, 海運學院是學校里比較好的一個院系,請各位準備報考寧波大學海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注意,該院系有以上多個專業在招生研究生,歡迎各位同學報考寧波大學海運學院研究生招生。

強烈建議各位準備考寧波大學海運學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學準備一些基本的歷年考研真題、研究生學姐學長的筆記、考研經驗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經驗頻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眾號、考研派APP等產品平臺,里面有不少研究生會免費解答你的考研問題,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寧波大學海運學院研究生招生 海運學院2020年接收推薦免試研究生復試錄取辦法
 
根據《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教學〔2019〕6號)、《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研究生考試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學廳〔2019〕2號)、《寧波大學推薦接收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工作管理辦法》(寧大政〔2019〕107號)和《寧波大學2019年碩士研究生招生復試錄取辦法》文件精神,本著“公平、公正、公開”和“擇優錄取”的原則,結合我院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一、接收政策
(一)申請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品德良好,遵紀守法;
(3)身體健康狀況符合國家和我校規定的體檢要求;
(4)取得所在學校2020年推免資格的優秀應屆本科生;
(5)申請專業符合當年國家規定的報考條件。
(二)接收專業和招生計劃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專業擬接收人數 研究方向碼 研究方向名稱
082300 交通運輸工程 3 00 不區分研究方向
082400 船舶與海洋工程 3 00 不區分研究方向
085900 土木水利 5 01 船舶與海洋工程
086100 交通運輸 2 00 不區分研究方向
(三)申請材料
1、《寧波大學接收推免生政審表》,需考生所在單位蓋章并密封;
2、加蓋學校教務部門公章的本科在校全部課程成績單1份;
3、大學英語六級(或四級)考試證書(小語種的相應水平證書)復印件1份;
4、大學學習期間獲得的各類獎勵證明材料復印件各1份;
5、在校期間取得的學術科研成果(如公開發表論文、出版物等)、發明專利等相關證明材料復印件各1份;
6、至少兩名所報考學科專業領域內的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的書面推薦意見。(僅限直博生提交)
注:考生參加復試時,須向招生學院提交以上材料,并帶上原件以備審驗。
二、復試安排
(一)復試時間、地點安排
 
復試內容 時 間 地 點
專業課筆試 10月14日09:00-11:00 梅山校區海運南樓1409會議室
專業面試、英語綜合能力測試 10月14日13:00開始 梅山校區海運南樓1409會議室
思政考核 10月14日13:00開始 梅山校區海運南樓1403會議室
體檢 10月15日 本部校醫院
 
(二)復試內容
(1)專業課筆試(具體考試科目見寧波大學研究生院官網2020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滿分100;
(2)外語考核包括:外語口試、聽力測試,考核方式為英語交談、閱讀等,滿分100分;
(3)專業面試:包含專業面試和綜合面試,滿分100分;
(4)思政面試:主要考查申請人的思想政治表現、學習工作態度、道德品質及考試誠信等方面。
(5)各環節時間要求:專業筆試時間120分鐘,外語考核和專業面試時間總計15分鐘,思政面試時間為5分鐘左右;
(6)體檢。
(三)復試成績計算辦法
(1)復試成績=(專業課筆試成績+ 外語考核成績+ 專業面試成績)/3;
(2)復試成績計算至小數點后3位,從高到低依次排序。
三、復試名單(實時更新)
 
四、錄取方法
1、在德、智、體諸方面全面衡量的前提下,根據復試成績從高到低依次錄取。
2、體檢、思想政治面試中有一項不合格者不予錄取;復試成績低于60分(滿分為100分)者不予錄取。
五、咨詢及申訴渠道
咨詢渠道:
聯系部門:海運學院研究生辦
聯系人:謝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9541
電子郵箱:xieyinqiong@nbu.edu.cn
通訊地址:浙江省寧波市梅山保稅港區七星南路169號寧波大學梅山校區,海運學院南樓1409室
申訴渠道:
聯系部門:海運學院紀檢委
聯系人:丁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0136
電子郵箱:dingqiaodan@nbu.edu.cn
通訊地址:浙江省寧波市梅山保稅港區七星南路169號寧波大學梅山校區,海運學院南樓1402室
 
    2021年寧波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復試科目
    考 試 大 綱
    科目名稱:流體力學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題型結構
    1.選擇題;
    2.名詞解釋;
    3.簡答題;
    4.計算題。
    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船舶與海洋工程流體力學》是船舶與海洋工程的基礎課程,主要介紹流體力學的發展歷史,基本原理與方程及其在船舶與海洋工程中運用的課程。要求學生了解流體力學獨特的思維特點和分析推理方法,掌握流體力學基本概念,理解并熟練推導流體力學基本定理及公式,對流體力學的基本理論有較為系統的認識和理解;能初步運用流體力學基本理論知識解決一些相關工程問題;激發學生對流體力學的學習熱情,并對某些相關問題產生進一步深入研究的興趣。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流體力學的研究對象及意義
    第二節 流體的連續介質假設
    第三節 流體的物理性質
    第四節 流體的界面現象與性質
    第五節作用在流體上的質量力與表面力
    第二章 流體靜力學
    第一節流體靜力學基本方程及其應用
    第二節靜止流體對任意曲面的作用力及力矩
    第三節物體在液體中的穩定性
    第三章 流體運動學
    第一節流體圖像的觀察
    第二節描述流體運動的兩種方法
    第三節描述流體運動的基本概念
    第四節連續方程
    第五節流體微團的運動分析
    第六節有旋運動的一般性質
    第七節無旋運動的勢函數
    第八節流函數
    第四章流體動力學基本定理及其應用
    第一節輸運公式
    第二節歐拉運動微分方程
    第三節伯努利積分
    第四節動量方程、動量矩方程及其應用
    第五節旋渦運動基本定理
    第五章勢流理論
    第一節復勢問題的基本方程與邊界條件
    第二節復勢
    第三節平面勢流的基本解
    第四節平面勢流的基本解的疊加
    第五節平面勢流的保角變換法
    第六節奇點映射法
    第七節平面定常繞流物體的受力
    第八節空間勢流問題的解
    第九節物體的非定常繞流
    第十節勢流的動能
    第十一節廣義附加質量
    第六章水波理論
    第一節水波問題的基本方程和定解條件
    第二節平面駐波
    第三節平面進行波
    第四節波群與群速度
    第五節開爾文波系-船波
    第六節波能的轉移及興波阻力
    第七節不規則波的概念
    第七章粘性流體動力學
    第一節應力及廣義牛頓內摩擦定律
    第二節粘性流體運動方程:NS方程
    第三節不可壓縮粘性流動的準確解
    第四節湍流及其運動特征
    第五節雷諾湍流方程
    第六節Prandtl混合長度理論
    第七節圓管內的湍流
    第八節管路的計算
    第八章相似理論
    第一節流動相似及相似準數
    第二節因次分析法
    第三節相似理論及因次分析法的應用
    第九章邊界層理論
    第一節邊界層的概念
    第二節邊界層微分方程
    第三節平板層流邊界層的卜拉休斯解
    第四節邊界層動量積分方程式
    第五節邊界層流動的分離及控制
    第六節圓柱與圓球繞流阻力
    第七節機翼及其空氣動力學特性
    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船舶與海洋工程流體力學》,張亮、李云波,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2021年寧波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復試科目
    考 試 大 綱
    科目名稱:理論力學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題型結構
    1.選擇題;
    2.簡答題;
    3.計算題。
    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理論力學》是一門工科的基礎力學課程、主要考察對理論力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運用理論力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熟練進行剛體的受力分析、靜力學、動力學綜合問題的求解以及運動分析、各運動量的求解。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第一章靜力學基礎
    靜力學公理約束靜力學公理約束、約束性質與種類、約束反力、物體受力分析與受力圖
    第二章 平面基本力系
    平面基本力系的合成與平衡、平面力對點之矩、平面力偶理論
    第三章 平面任意力系
    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考慮摩擦時物體的平衡
    第四章空間力系
    空間力系的合成與平衡、空間力偶、空間任意力系的簡化、平衡方程
    第五章運動學基礎
    運動學基礎、剛體的平移與定軸轉動
    第六章點的合成運動
    點的合成運動、點的復合運動
    第七章剛體的平面運動
    剛體平面運動分解、平面圖形上各點速度、加速度
    第八章質點運動微分方程
    質點的基本定理、質點運動微分方程
    第九章剛體繞定軸轉動微分方程
    剛體繞定軸轉動微分方程、轉動慣量
    第十章達朗貝爾原理
    達朗貝爾原理、動靜法、剛體慣性力系的簡化、動靜法的應用、剛體繞定軸轉動時的動平衡問題
    第十一章動能定理
    動能、動能定理
    第十二章動量和動量矩定理
    動量定理、質心運動定理、動量矩定理
    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工程力學:靜力學•運動學•動力學》,王虎,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2021年寧波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復試科目
    考 試 大 綱
    科目名稱:工程熱力學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2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題型結構
    1.簡答題;
    2.計算題;
    二、考查目標(復習要求)
    《工程熱力學》研究能源轉換、利用,特別是熱能轉換成機械能的原理、途徑、規律及提高轉換效率的方法。主要內容有:熱力學能、功和熱;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的可用性、熵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理想氣體和水蒸氣的性質;熱力過程和熱力循環的分析。課程考試的目的在于測試考生對于工程熱力學相關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運用熱力學基本原理和定律分析計算各種熱力過程和熱力循環并解決實際工程熱問題的基本能力。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如系統、外界、開口系統、閉口系統、絕熱系統、孤立系統、平衡狀態、狀態參數、可逆過程、循環、功和熱等。
    第二部分熱力學第一定律
    熱力學第一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的實質—能量守衡與轉換定律在熱現象中的應用、總能、熱力學能、焓、膨脹功、技術功、熱力學第一定律的第一解析式和穩定流動能量方程式及其應用。
    第三部分理想氣體的性質
    理想氣體的性質:理想氣體和實際氣體的概念、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理想氣體的比熱容和熱力學能、焓、熵的定義、計算;
    理想氣體混合氣體的性質:理想氣體混合物、理想氣體的各種成分表示法、理想氣體的分壓力定律、分體積定律、折合氣體常數和折合摩爾質量、混合氣體的熱力學能和焓、混合氣體的熵。
    第四部分理想氣體基本的熱力過程
    理想氣體的基本熱力過程:定溫過程、定壓過程、定容過程、可逆絕熱(定熵)過程和多變過程的過程方程、參數變化和過程中功及熱量的計算及過程的p-v圖和T-s圖。
    第五部分熱力學第二定律
    熱過程的方向性、熱力學第二定律的表述;卡諾循環和卡諾定理、克勞修斯積分不等式、熵流和熵產、熵方程、孤立系統的熵增原理;作功能力、作功能力損失與熵產和用平衡方程。
    第六部分水蒸氣
    飽和狀態、飽和溫度、飽和壓力、飽和濕蒸汽、干度、三相點、水蒸氣狀態的確定、水的定壓加熱汽化過程及其在p-v圖和T-s上的表示、水蒸氣定壓過程的熱量、水蒸氣絕熱過程的功。
    第七部分氣體與蒸汽的流動
    促使流動速度變化的力學條件和幾何條件、臨界壓力、背壓、絕熱滯止、絕熱溫度和絕熱壓力、絕熱節流。
    第八部分壓氣機的熱力過程
    活塞式壓氣機理論耗功、余隙容積、余隙容積比、容積效率、余隙容積對壓氣機理論耗功的影響、分級壓縮中間冷卻、分級壓縮中間冷卻各級壓力比選擇、分級壓縮中間冷卻壓氣機耗功及熱量。
    第九部分氣體動力循環
    循環分析的一般方法、循環抽象與簡化、標準空氣假設、活塞式內燃機循環抽象與簡化、活塞式內燃機的混合加熱理想循環、定壓加熱理想循環和定容加熱理想循環分析、活塞式內燃機的特性參數:壓縮比、定容增壓比、定壓預脹比及它們對熱效率及循環凈功的影響、活塞式內燃機各種理想循環的熱力學比較;燃氣輪機裝置的抽象與簡化、燃氣輪機裝置的定壓加熱理想循環、循環增壓比和增溫比、燃氣輪機裝置理想循環分析、提高燃氣輪機裝置循環熱效率的熱力學措施。
    第十部分蒸汽動力裝置循環
    朗肯循環、蒸汽初參數對循環熱效率的影響;再熱循環分析。
    第十一部分制冷循環
    逆向循環的經濟性指標及循環進行的條件;壓縮氣體制冷循環、制冷量和制冷系數及循環壓力比的關系、回熱式壓縮氣體制冷循環;壓縮蒸氣制冷循環分析、制冷工質性質表及lgp-h圖、制冷劑的性質。
    第十二部分濕空氣
    未飽和濕空氣和飽和濕空氣、未飽和濕空氣轉變為飽和濕空氣的途徑、露點、絕對濕度、相對濕度、含濕量、干球溫度和濕球溫度及與露點的關系、濕空氣的焓及h-d圖;濕空氣的烘干過程和空調過程。
    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工程熱力學》(第5版),沈維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2021年寧波大學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科目
    考 試 大 綱
    科目代碼、名稱:933理論力學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滿分值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試卷由試題和答題紙組成;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由考點提供)相應的位置上。
    (三)試卷內容結構
    考試內容主要包括物體受力分析與受力圖,任意力系的平衡及力的求解,點的復合運動及剛體的平面運動,達朗貝爾原理,力學普遍定理及其綜合運用。
    (四)試卷題型結構
    1.選擇題
    2.簡答題
    3.計算題
    二、考查目標
    主要考察對理論力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了解靜力學:研究物體在力系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的條件,了解運動學:從幾何觀點研究物體的運動;掌握動力學:研究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與物體運動之間的關系,從而建立物體機械運動的普遍規律,綜合應用動力學普遍定理。
    三、考查范圍或考試內容概要
    第一章靜力學基礎
    靜力學公理約束靜力學公理約束、約束性質與種類、約束反力、物體受力分析與受力圖
    第二章 平面基本力系
    平面基本力系的合成與平衡、平面力對點之矩、平面力偶理論
    第三章 平面任意力系
    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考慮摩擦時物體的平衡
    第四章空間力系
    空間力系的合成與平衡、空間力偶、空間任意力系的簡化、平衡方程
    第五章運動學基礎
    運動學基礎、剛體的平移與定軸轉動
    第六章點的合成運動
    點的合成運動、點的復合運動
    第七章剛體的平面運動
    剛體平面運動分解、平面圖形上各點速度、加速度
    第八章質點運動微分方程
    質點的基本定理、質點運動微分方程
    第九章剛體繞定軸轉動微分方程
    剛體繞定軸轉動微分方程、轉動慣量
    第十章達朗貝爾原理
    達朗貝爾原理、動靜法、剛體慣性力系的簡化、動靜法的應用、剛體繞定軸轉動時的動平衡問題
    第十一章動能定理
    動能、動能定理
    第十二章動量和動量矩定理
    動量定理、質心運動定理、動量矩定理
    參考教材或主要參考書:
    《工程力學:靜力學•運動學•動力學》,王虎,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簡介
 
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2012年獲批浙江省重點學科、2013年獲批寧波市第四批重點學科;2003年獲輪機工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2010年獲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專業學位(工程碩士)授予點,2011年獲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下設三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輪機工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與制造、熱能動力與新能源,2018年獲得船舶工程與動力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同年獲批寧波市A類重點學科。
 
本學科是寧波大學“現代海洋科學”學科群的支撐學科,依港涉海的特色學科,緊緊圍繞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與行業進步需求的目標,以“綠色環保”、“安全可靠”、“先進制造”為發展主題,重點發展以下四個優勢研究方向:
 
1.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主要研究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節能減排理論與技術,包括船舶動力裝置能量綜合利用、新能源、節能技術、海洋能源利用、柴油機性能優化與排放控制、船舶柴油機高效低排放燃燒、廢氣凈化、船舶壓載水和艙底油污水處理等。重點突破船舶脫硫、船舶脫硝、除微粒等排氣后處理系統及其與大功率柴油機匹配設計等關鍵技術,船舶天然氣-重油雙燃料混合動力系統優化集成與控制技術、船舶清潔替代燃料新型動力系統優化設計等關鍵技術,基于熱管與熱泵的船舶余熱回收利用技術等。行業積累深厚,技術水平已取得國際領先地位,并實現了產業的規模化應用
 
2.船舶工程安全技術與機電控制:主要研究船舶與機電設備安全運行的理論與技術,包括船舶動力裝置、船舶柴油機等主要關鍵設備和大型機械結構物的狀態監測、故障診斷技術和工程應用等,產生顯著經濟社會效益,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研獎4項。重點突破中低速船舶動力裝備及系統的振動與噪聲控制關鍵技術、海洋橋梁工程結構的健康與安全監測關鍵技術、工廠化海洋漁業設施裝備的機電控制與環境監測關鍵技術。與企業緊密合作,實現了多項成果的轉化應用
 
3.船舶與海洋工程智能設計與制造:主要研究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在波浪中的動力響應、船舶與海洋潛水器操縱性、聲納水下拖曳系統運動姿態控制、海洋工程水下管線鋪設工藝與安全評估、海洋結構湍流渦致振動防治、海洋平臺結構形式與強度、近海樁基極限承載力、海底管線動力學、現代造船模式理論與技術等。重點突破船舶與海洋結構物的載荷與動態響應、改進海洋結構物設計方法,船舶主機、軸系與螺旋槳的優化匹配問題的船舶動力裝置虛擬設計系統,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物的制造生產等技術,獲得了行業內的一致認可與高度評價。
 
4.熱能動力與新能源:主要研究新能源技術涉及的基礎化學、電化學反應、傳遞過程、關鍵材料和裝備、系統集成技術中存在的關鍵科學及技術問題。通過關鍵發電/儲電材料的開發,高性能發電/儲電器件的研制和集成,材料與器件性能的優化和測評等,在新能源和儲能設備的關鍵材料和器件的制備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并形成產業化發展。通過建設集成太陽能、風能、燃料電池、鋰離子電池以及超級電容等多種能源集成的微電網系統,研發基于PLC及總線控制技術的電力驅動和系統集成技術,以實現各個能源裝置能量“獲取、釋放、儲存”的有效管理,實現船用污染減排30%的長遠目標。已成功引入行業內院士及國家高級別人才作為方向負責人,人才與團隊優勢明顯。
 
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簡介
 
交通運輸工程學科2012年被列為省重點學科,2013年獲批寧波市第四批重點學科;2013年通過學科交叉在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下設立“港航技術與管理工程”二級碩士點,2015年獲得漁業設施與裝備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18年獲得交通運輸工程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為省內唯一的交通運輸類碩士學位授權點,同年獲批寧波市重點學科A類;2019年獲批交通運輸工程領域專業學位(工程碩士)授予點。
 
本學科主要開展高級駕駛輔助船舶通航安全與環境風險評估系統、船舶航行安全與應急管理、服務供應鏈優化、港口集疏陸路交通信息化管理與控制、港口與國際航運管理等方面的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設立以下四個穩定的學術方向:
 
1.載運工具運用和交通安全保障:主要研究交通運輸系統中載運工具、人和環境等綜合系統的安全保障和環保節能技術。在海上和道路交通領域通航安全、環保節能技術、溢油事故應急處置、車輛防撞與報警系統、應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果。該方向具有基礎研究和實踐應用緊密結合的優勢,未來最有希望在主航道通航安全保障和智能調度、基于大數據的交通系統評估技術等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主要研究交通運輸系統的信息化與智能化,在道路交通信息采集與處理、交通流誘導與信號控制、道路交通流建模與控制、公交資源配置優化與智能調度、停車場資源配置優化與智能引導、集裝箱碼頭資源配置優化與智能調度等方面具有明顯特色和相對優勢。未來將在交通流仿真與信號控制、公共交通網絡規劃與運營管理、智能停車系統以及集裝箱碼頭調度優化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
 
3.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主要研究交通運輸系統規劃決策與管理的理論與方法,在交通運輸基礎發展規劃、港口碼頭規劃建設、港口集疏運系統建設發展、水路運輸管理現代化、港口生產運作與管理、港口供應鏈管理等領域形成和具備鮮明的研究特色和研究優勢。未來可能取得的突破為水路運輸智能化管理、港口生產柔性化運作與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4.港航物流工程與管理:重點研究港口空間布局與協同的理論方法、班輪航線優化模型與算法、港航運輸與陸路集疏運物流系統一體化運營、港航物流大數據挖掘、一帶一路倡議下港口投資決策等。未來本學科方向以港口整合、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穩步推進的背景下,在港口資源整合方式與途徑、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港航運輸需求與供給均衡分析、港口物流供應鏈模式創新和智慧港口建設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碩士點介紹
[ 作者:院辦管理員  來自:本站原創本站原創  更新時間:2013-11-25  點擊數:1919   ]
 
 
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學位授予點是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下設輪機工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港航技術與管理工程三個二級碩士點,培養船舶工程、港航技術領域高層次研究人員。學科點有正高職稱8人,其中博導4人(上海交大、哈工大、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吉林大學),博士20人,省重大科技專項專家組成員2人,省塊狀經濟轉型升級服務組首席專家1人,浙江省151第二層次1人。近5年教師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160余項,其中國家863科技計劃項目、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等10余項,國家級、省部級項目20項。獲各級各類獎項15項,其中與協作單位合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獲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寧波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本學位點主要培養以下四個領域的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1)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主要研究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節能減排理論與技術,包括船舶動力裝置能量綜合利用、新能源、節能技術、海洋能源利用、柴油機性能優化與排放控制、船舶柴油機高效低排放燃燒、廢氣凈化、船舶壓載水和艙底油污水處理等。
(2)船舶工程安全技術與機電控制:主要研究船舶與機電設備安全運行的理論與技術,研究船舶動力裝置、船舶柴油機、船舶輔機、船舶電站等主要關鍵設備的運行參數狀態自動監測和過程控制,研究大型機械結構物的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理論和工程應用等。
(3)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與制造:主要研究船舶設計新理論與新方法;船舶制造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船機制造新技術;船舶阻力、推進、操縱性、耐波性等方面理論、方法及應用技術;多體撓性結構系統的水彈性響應、海洋管線結構多體系統幾何非線性動力響應、海洋浮體系泊系統的流體非線性機理等。
(4)港航技術與管理工程:主要研究港口與航道安全、船舶航行安全、航海通信與信息化技術、航海智能技術與系統、海上應急相關的管理和處置理論技術;港口經營和管理技術與方法、國際航運管理理論與方法等。
輪機工程碩士點是2003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碩士學位授予點。
近5年來,本學位點以寧波市重點學科為平臺,承擔了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軟科學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寧波市重點科技計劃項目等各類項目40余項,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1項、寧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廳市獎項5項;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獲發明專利授權9項。
擁有較好的科研條件,形成了二個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
(1)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主要研究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節能減排理論與技術,包括船舶動力裝置能量綜合利用、新能源、節能技術、海洋能源利用、柴油機性能優化與排放控制、船舶柴油機高效低排放燃燒、廢氣凈化、船舶壓載水和艙底油污水處理等。
(2)船舶工程安全技術與機電控制:主要研究船舶與機電設備安全運行的理論與技術,研究船舶動力裝置、船舶柴油機、船舶輔機、船舶電站等主要關鍵設備的運行參數狀態自動監測和過程控制,研究大型機械結構物的狀態監測、故障診斷理論和工程應用等。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碩士點是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權自主設置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2012年開始招生。
近五年來,本學位點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寧波市重點科技計劃項目等各類項目30余項,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擁有較好的科研條件和試驗平臺,形成了二個研究方向:
(1)船舶與海洋結構物流體力學性能:船舶與海洋工程結構動態響應:主要研究船舶結構的外載荷與流體動力響應;船舶在波浪中的操縱性研究;艦船結構在波浪中的動力響應;海洋潛水器空間運動與操縱性;聲納水下拖曳系統運動姿態控制;遙控潛水器強非線性耦合運動;船舶結構的有限元分析技術,船舶水彈性分析理論;海洋工程浮式結構系泊動力學與安全評估;深海抗風浪網箱結構形式與系泊系統極值動力特性;海洋結構湍流渦致振動防治;海洋平臺結構形式與強度;近海樁基極限承載力;海底管線鋪設工藝。
(2)船舶與海洋結構物結構設計及可靠性:主要研究現代造船模式理論與技術;海洋平臺與特種工程船舶的設計理論與方法;深海開發通用技術;面向船舶全生命周期的綠色設計方法與技術;船舶節能減排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突發事故應急決策與防治體系;海洋工程環境生態修復技術研究。
港航技術與管理工程碩士點是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權自主設置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2012年開始招生。
該學位點緊貼浙江、寧波港口和航運發展的實際,近5年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等各類項目100余項,擁有較好的科研條件和實驗平臺。學位點學術氣氛濃厚,學術交流頻繁,有多位國內外著名學者擔任講座教授和兼職教授。共有教師35人,其中正高職稱8名(其中包玉剛講座教授2名),副高職稱9人。已經形成了五個較穩定的研究方向:
(1)現代航運與交通技術:以船舶運用為中心,圍繞安全環保航行、航海通信與信息控制技術,研究船舶通航技術、船舶環保駕駛技術、航海自動化技術、現代航運信息技術等。
(2)現代港口管理工程:以港口為核心,研究現代港口運作與管理技術、港口與航道的安全工程、港口裝卸與防污染技術、港口生產組織優化、港口資源優化配置、港口信息化技術等。
(3)國際航運管理:以國際航運管理為核心,研究船隊規劃與航運生產組織優化、集裝箱多式聯運系統優化、集裝箱運價指數生成與技術等。
(4)海上交通工程:以船舶為核心,研究船舶航行安全、船舶避碰理論與技術、海上安全與環境管理、船舶操縱與通航環境分析、海上應急管理技術等。
(5)港口集疏運系統規劃與管理:以提高港口集疏運系統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為目標,對其規劃設計與運營管理的前沿領域及實踐問題展開研究。
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碩士點是201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專業學位授予點。主要培養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船舶工程安全技術與機電控制、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與制造、港航技術與管理工程等四個領域的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
培養方式:在職非脫產學習,學制2.5年。
招生對象:具有船舶及港航工作背景的符合國家工程碩士招生標準的在職人員。
報考信息:本碩士點從2012年開始招生。每年7月左右報名(具體以國家規定為準,下同),10月底全國統一入學考試,12月左右學校復試,春季入學。
 
0859 土木水利專業碩士學位
 
04 船舶與海洋工程
 
船舶與海洋工程是201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領域。
 
本學位點有正高職稱教師18名,博導11名,碩導41名。擁有挪威科學院院士1名,國家專家3名,浙江省級專家1名;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人選第二層次人員1名、第三層次培養人員5名;交通部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1名,浙江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名,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人員1名、寧波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人員1名,寧波市領軍和拔尖人才第一層次人選1名、第二層次人選1名、第三層次人選1名。
 
近5年來,本學位點以浙江省重點學科為平臺,承擔了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軟科學計劃項目、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寧波市重點科技計劃項目等100余項,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寧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廳市獎項5項;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市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獲發明專利授權18項,國家財政部和省財政廳專項實驗室各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擁有“浙江省船用動力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浙江省船用動力企業研究院”、“智能監測與控制實驗中心”、海底電纜研究中心”、“寧波國際航運研究院”等5個高級別平臺,具有較好的科研條件。
 
本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領域形成了以下5個方向:
 
(1)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主要研究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節能減排理論與技術,包括船舶動力裝置能量綜合利用、新能源、節能技術、海洋能源利用、柴油機性能優化與排放控制、船舶柴油機高效低排放燃燒、廢氣凈化、船舶壓載水和艙底油污水處理等。
 
(2)船舶工程安全技術與機電控制:主要研究船舶與機電設備安全運行的理論與技術,研究船舶動力裝置、船舶柴油機、船舶輔機、船舶電站等主要關鍵設備的運行參數狀態自動監測和過程控制,研究大型機械結構物的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理論和工程應用等。
 
(3)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與制造:主要研究船舶設計新理論與新方法;船舶制造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船機制造新技術;船舶阻力、推進、操縱性、耐波性等方面理論、方法及應用技術;多體撓性結構系統的水彈性響應、海洋管線結構多體系統幾何非線性動力響應、海洋浮體系泊系統的流體非線性機理等。
 
(4)港航技術與管理工程:主要研究港口與港口集疏運體系,通航安全、港航物流與信息化技術、智能港航系統與技術、海上應急相關的管理和處置理論技術;港口經營和管理技術與方法、國際航運管理理論與方法等。
 
(5)熱能動力與新能源: 主要研究液化天然氣、天然氣-重油雙燃料、以及新型燃料(如可燃冰、氫氣)在低中高速船舶柴油機中的高效燃燒過程,船舶熱量強化換熱與梯級利用,新型高效的船舶輔助設備,船舶高效儲換能技術,船舶尾氣顆粒物與NOx、SO2超低排放控制技術,研究燃料電池、新型二次電池、風能、太陽能、波浪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技術中涉及的基礎化學、電化學反應、傳遞過程、關鍵材料和裝備、系統集成技術中存在的關鍵科學及技術問題。
 
楊國華教授: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方向負責人,博士,博士生導師,浙江省重點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負責人,浙江省“151”第二層次人才,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評審專家、教育部科技獎勵評審專家、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環保專項)專家組成員,中國能源學會理事。主要從事能源高效利用與燃燒污染物控制理論與技術。主持完成國家863計劃項目1項,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1項,國家九五攻關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5項,正在承擔國家重點研發項目1項。獲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2010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2009年度寧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浙江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3項,獲發明專利授權20項,培養研究生獲浙江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篇。出版著作4部,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錄20多篇。
 
馮志敏教授:船舶工程安全技術與機電控制方向負責人,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擔任浙江省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寧波市突出貢獻專家等榮譽稱號。主要研究領域為船舶動力裝置振動與控制、海洋結構工程及裝備、漁業設施與裝備的狀態監測、過程控制與故障診斷等。近年來主持和承擔國家科研項目3項,部省級項目6項。在《中國機械工程》、《農業機械學報》、《振動與沖擊》等國家核心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錄25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浙江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2項,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26名,獲浙江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校卓創學位論文等8篇。指導研究生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等銀獎、銅獎2項。
 
陳振雷教授: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與制造方向負責人,博士,博士生導師,中組部國家創新類特聘專家、寧波大學教授。曾任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發動機事業部高級工程師、三一重機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發動機研究院副院長、試驗檢測中心副主任。研究領域:發動機、挖掘機等高端制造CAE仿真與試驗檢測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包括船舶與海洋工程機械的結構強度、流場、噪音虛擬仿真與試驗檢測,工程問題質量提升與成本控制解決方案,工程機械節能減排解決方案。現承擔省工業支撐計劃等3項政府項目,產學研合作單位包括三一重機、三一重起、三一動力、玉柴動力、山東巨明、寧波方太、龍口中宇、寧波軌道交通等十余家大中型企業,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發動機研發CAE云計算服務中心開發、發動機CAE仿真與測試研究、工程機械節能減排解決方案研究等。多次獲得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總工程師獎等技術發明獎及相關專利, 回國后獲得江蘇省雙創人才、浙江省特優專家等榮譽。在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及三一重機有限公司期間參加或負責了多款發動機研發,均取得成功。完成的發動機數字化樣機CAE仿真專家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完成的三一重機液壓挖掘機整機(含工作裝置、平臺、下車)強度分析CAE仿真流程,突破了挖機設計僅依賴測試的成本高、周期長的弊端,達到了節約成本、提升質量、縮短研發周期等目標,該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6年5月入職寧波大學以來完成或正在完成11個橫向課題,在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等刊物上發表4篇SCI論文,在《寧波大學理工版》、《機械強度》、Materials Science Forum、《巖土工程技術》等刊物發表論文8篇。
 
鄭彭軍教授:港航技術與管理工程方向負責人,高層次回國人員,博士,博士生導師,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客座教授。寧波市領軍和拔尖人才第一層次人才,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專家組成員,交通部通航安全評估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評審專家。主要從事智能交通、智慧物流和港航技術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安全與環境風險評估、物聯網港航技術應用、水產品供應鏈、交通應急管理及智能交通系統評價等。現承擔歐盟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863子課題1項,國家海事局、浙江海事局、政府等橫向課題80余項。回國前曾主研和參與完成英國工程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EPSRC)等基金項目3項:歐盟(EC)項目5項,英國交通部(DFT)和工業界資助項目9項。獲浙江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省航海科技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發表研究論文120多篇,大多被SCI、EI或ISTP收錄,包括在交通領域頂尖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發表論文。
 
袁金良教授:熱能動力與新能源方向負責人,博士,博士生導師。曾任瑞典隆德大學能源科學系全職教授,現任寧波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博士生導師,兼任英國海洋工程及科技學會會士、教育部海洋工程類指導委員會委員、船舶機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省特聘專家、寧波“3315高端創新團隊”負責人,世界海事大學和中科院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和博士生導師,新能源和傳熱傳質領域重要國際雜志副主編、編委等。研究內容為新能源利用和儲能關鍵技術研究,包括燃料電池、新型二次電池等新能源利用和儲能設備的關鍵材料和器件的制備技術、流-固耦合力學、性能標定和多尺度數字仿真技術、系統集成和性能強化技術等。回國前,完成了歐盟研究基金會高級(Europen Research Council Advanced Grant, ERC) 基金項目1項,主持了瑞典研究基金會(Swedish Research Council)基金等國家級項目7項。項目資金總額累計200多萬歐元。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項目、寧波“3315高端創新團隊”等項目。針對新能源動力系統中多物理場和化學反應的強耦合的復雜過程,已開發不同尺度的研究和設計方法,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的研究成果。其開發的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成果經常被國際同行用作基準解來進行驗證和校核。在世界頂級期刊發表高水平SCI論文140余篇,出版專著2部、合著2部;Web of Science他引平均80次/年;在ESI “燃料電池模擬”領域的多個主題被列為國際頂尖作者。已經培養了6名博士后、10名博士生、8名副博士,多已晉升為高級職稱。獲得了包括瑞典瓦倫堡基金會獎、國際SCI期刊的優秀編輯獎、最佳論文獎在內的諸多獎項和榮譽。
 
本工程碩士專業學位領域的畢業生可以在船舶、航運、海事、海洋工程、機電、能源、環保、熱能動力、新能源等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設計、制造、管理等工作。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海運學院
 
聯系人:謝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9541  傳真號碼:0574-87605311
 
郵編:315211 E-mail:xieyinqiong@nbu.edu.cn
0861交通運輸(專業碩士學位)
 
交通運輸是2019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專業碩士學位點,交通運輸工程學科依港涉海優勢顯著,以航運和港口為核心,水陸并舉,為省內唯一的交通運輸類省重點學科。擁有與交通運輸工程學科排名第一的東南大學等聯合創建的“現代城市交通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國家道路交通管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分中心等高級別平臺。
 
學位點主要開展高級駕駛輔助船舶通航安全與環境風險評估系統、船舶航行安全與應急管理、服務供應鏈優化、港口集疏陸路交通信息化管理與控制、港口與國際航運管理等方面的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工作。學位點現有4個研究方向:(1)交通安全與環境;(2)載運工具運用工程;(3)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4)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
 
學位點現有教授11名、副教授9名、講師22名,其中博士27名、碩士16名。近5年學科成員主持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38項,年均科研經費858.2萬元,發表學術論文172篇,被SSCI、SCI、EI收錄112篇,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3項,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1項,國家規劃教材1部;學科的國際化師資比例、留學生占比、全英文國際化課程比例等均處省內領先。
 
鄭彭軍教授:學位點負責人兼交通安全與環境方向負責人,高層次回國人員,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客座教授。寧波市領軍和拔尖人才第一層次人才,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專家組成員,交通部通航安全評估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評審專家。主要從事智能交通、智慧物流和港航技術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安全與環境風險評估、物聯網港航技術應用、水產品供應鏈、交通應急管理及智能交通系統評價等。現承擔歐盟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863子課題1項,國家海事局、浙江海事局、政府等橫向課題80余項。回國前曾主研和參與完成英國工程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EPSRC)等基金項目3項:歐盟(EC)項目5項,英國交通部(DFT)和工業界資助項目9項。獲浙江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省航海科技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發表研究論文120多篇,大多被SCI、EI或ISTP收錄,包括在交通領域頂尖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發表論文。
 
馮志敏教授: 載運工具運用工程方向負責人,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擔任浙江省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寧波市突出貢獻專家等榮譽稱號。近年來主持承擔國家級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6項。在《中國機械工程》、《農業機械學報》、《振動與沖擊》等國家核心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錄25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浙江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2項,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獎2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26名,獲浙江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校卓創學位論文等8篇。指導研究生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等銀獎、銅獎2項。
 
姜桂艷教授: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方向負責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依托國家科技攻關重大項目課題、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與面上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目標導向課題、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項目等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排名第二、第四和第四)、省部級科技科學技術一等獎2項(均排名第四)和二等獎2項(排名第四和第六)以及省級教學一等獎1項(排名第二),發表學術論文136篇(其中SCI和EI收錄89篇),獲得發明專利4項。
 
劉桂云教授: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方向負責人,博士,教授,教育部高等學校交通運輸與工程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水路運輸與工程教學指導分委會委員,浙江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層次人員、寧波市“領軍和拔尖人才培養工程”第二層次培養人員、寧波市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帶頭人。主要從事港口現代化管理、港口物流管理、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近幾年,主持及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基金、省重點軟科學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10余項、政府部門及企業委托的科研項目100余項,核心期刊發表論文50余篇,出版專著2部。獲“全國先進生產力理論與實踐成果獎著作獎”一等獎1項 “中國港口科技獎”三等獎1項、浙江省航海科技獎一等獎1項,獲政府批示2項。
 
楊忠振教授: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方向負責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日本廣島大學客座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入選者。曾任Tamano Concultant Co.,Ltd研究員,日本名古屋產業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大連理工大學交通規劃研究所所長,大連海事大學交通運輸管理學院科研副院長和交通規劃研究所所長,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美國倫斯勒理工學院和日本名古屋大學高級訪問學者。2017年作為“浙東學者”被引進到寧波大學,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物流學會常務理事、國際學術期刊Maritime Economics and Logistics(SSCI)編委、交通運輸工程學報(EI)編委、中國系統工程學會港航經濟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世界航運經濟學家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ritime Economics)正會員、東亞交通研究會(EASTS)會員,以及國內外交通工程、運輸經濟、港航運輸與物流等領域多家權威交通學術刊物論文評審專家。主要從事交通運輸設施規劃、交通運用管理、區域物流與綜合運輸系統設計、港口規劃與生產調度優化管理、綜合運輸網絡分析、城市物流、交通環境負荷和商業設施規劃選址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承擔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商業中心空間分布及其對城市交通影響的基礎分析”、“道路交通環境負荷分析模型及削減對策的基礎研究”、“大型企事業外遷下的城市圈土地利用與交通運輸系統優化研究”、“港口管理與運營的理論與方法”),2項教育部博士點項目(“交通設施規劃新方法研究”、“集裝箱港口腹地劃分理論研究”)、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200多項城市港航物流與交通管理部門的科研項目。在國內外交通領域學術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Transport Policy, Maritime Policy and Management, Maritime Economies and Logistics,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hipping and Transport Logistics、《管理科學學報》、《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和《中國航海》等上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SSCI、SCI論文50余篇,EI論文30余篇。出版著作《通規劃理論研究前沿》、《購物中心選址及其交通影響評價》、《公交導向開發策略及其在大連市的應用研究》。在港航運輸與港航物流經濟管理領域,個人學術業績國際排名第五(2017年韓國仁荷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聯合統計報告)。獲得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遼寧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第4屆錢學森城市學金獎“城市交通問題”征集評選活動優秀獎、第十五次中國物流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2009年國際航運經濟學家學會(IAME)年會最優秀論文獎等。
 
本學位點的碩士畢業生可以在港口、航運、交通、海洋工程、海事、船舶、機電、能源、環保等領域的行業管理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設計、制造、管理等工作。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海運學院
 
聯系人:謝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9541
 
傳真號碼:0574-87605311
 
郵編:315211
 
E-mail:xieyinqiong@nbu.edu.cn
0824船舶與海洋工程(一級學科學位點)
 
船舶與海洋工程是201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2012年獲批浙江省重點學科。
 
本學位點有正高職稱18名,博導11名,碩導41名。擁有挪威科學院院士1名,國家專家3名,浙江省級專家1名;浙江省“新世紀151人才工程”人選第二層次人員1名、第三層次培養人員5名;交通部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1名,浙江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名,浙江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人員1名、寧波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人員1名,寧波市領軍和拔尖人才第一層次人選1名、第二層次人選1名、第三層次人選1名。
 
近5年來,本學位點以浙江省重點學科為平臺,承擔了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軟科學計劃項目、浙江省科技計劃項目、寧波市重點科技計劃項目等100余項,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寧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廳市獎項5項;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市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獲發明專利授權18項,國家財政部和省財政廳專項實驗室各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擁有“浙江省船用動力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浙江省船用動力企業研究院”、“智能監測與控制實驗中心”、海底電纜研究中心”、“寧波國際航運研究院”等5個高級別平臺,具有較好的科研條件。
 
學位點現有4個學科方向:
 
(1)輪機工程:形成了兩個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包括:能源利用與環境保護:主要研究船舶與海洋工程領域的節能減排理論與技術,包括船舶動力裝置能量綜合利用、新能源、節能技術、海洋能源利用、柴油機性能優化與排放控制、船舶柴油機高效低排放燃燒、廢氣凈化、船舶壓載水和艙底油污水處理等。
 
船舶工程安全技術與機電控制:主要研究船舶與機電設備安全運行的理論與技術,研究船舶動力裝置、船舶柴油機、船舶輔機、船舶電站等主要關鍵設備的運行參數狀態自動監測和過程控制,研究大型機械結構物的狀態監測、故障診斷理論和工程應用等。
 
(2)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與制造:主要研究船舶設計新理論與新方法,船舶制造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船機制造新技術,船舶阻力、推進、操縱性、耐波性等方面理論、方法及應用技術,多體撓性結構系統的水彈性響應、海洋管線結構多體系統幾何非線性動力響應、海洋浮體系泊系統的流體非線性機理等。
 
(3)港航技術與管理工程:主要研究港口與港口集疏運體系,通航安全、港航物流與信息化技術、智能港航系統與技術、海上應急相關的管理和處置理論技術,港口經營和管理技術與方法、國際航運管理理論與方法等。
 
(4)熱能動力與新能源:主要研究液化天然氣、天然氣-重油雙燃料、以及新型燃料(如可燃冰、氫氣)在低中高速船舶柴油機中的高效燃燒過程,船舶熱量的換熱強化與梯級利用,新型高效的船舶輔助設備,船舶高效儲換能技術,船舶尾氣顆粒物與NOx、SO2超低排放控制技術,燃料電池、新型二次電池、風能、太陽能、波浪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技術中涉及的基礎化學、電化學反應、傳遞過程、關鍵材料和裝備、系統集成技術中存在的關鍵科學及技術問題。
 
楊國華教授:學位點負責人兼輪機工程方向負責人,博士,博士生導師,浙江省重點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負責人,浙江省“151”第二層次人才,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評審專家、教育部科技獎勵評審專家、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環保專項)專家組成員,中國能源學會理事。主要從事能源高效利用與燃燒污染物控制理論與技術。主持完成國家863計劃項目1項,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1項,國家九五攻關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5項,正在承擔國家重點研發項目1項。獲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2010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2009年度寧波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浙江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3項,獲發明專利授權20項,培養研究生獲浙江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2篇。出版著作4部,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錄20多篇。
 
馮志敏教授: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現擔任浙江省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省重點學科“船舶與海洋工程”機電控制方向負責人。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寧波市突出貢獻專家等榮譽稱號。主要研究領域為船舶動力裝置振動與控制、海洋結構工程及裝備、漁業設施與裝備的狀態監測、過程控制與故障診斷等。近年來主持和承擔國家科研項目3項,部省級項目6項。在《中國機械工程》、《農業機械學報》、《振動與沖擊》等國家核心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錄25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8項。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浙江省科技進步二、三等獎2項,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浙江省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26名,獲浙江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校卓創學位論文等8篇。指導研究生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等銀獎、銅獎2項。
 
陳振雷教授: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與制造方向負責人,博士,博士生導師,中組部國家創新類特聘專家、寧波大學教授。曾任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發動機事業部高級工程師、三一重機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發動機研究院副院長、試驗檢測中心副主任。研究領域:發動機、挖掘機等高端制造CAE仿真與試驗檢測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包括船舶與海洋工程機械的結構強度、流場、噪音虛擬仿真與試驗檢測,工程問題質量提升與成本控制解決方案,工程機械節能減排解決方案。現承擔省工業支撐計劃等3項政府項目,產學研合作單位包括三一重機、三一重起、三一動力、玉柴動力、山東巨明、寧波方太、龍口中宇、寧波軌道交通等十余家大中型企業,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發動機研發CAE云計算服務中心開發、發動機CAE仿真與測試研究、工程機械節能減排解決方案研究等。多次獲得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總工程師獎等技術發明獎及相關專利, 回國后獲得江蘇省雙創人才、浙江省特優人才等榮譽。在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及三一重機有限公司期間參加或負責了多款發動機研發,均取得成功。完成的發動機數字化樣機CAE仿真專家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完成的三一重機液壓挖掘機整機(含工作裝置、平臺、下車)強度分析CAE仿真流程,突破了挖機設計僅依賴測試的成本高、周期長的弊端,達到了節約成本、提升質量、縮短研發周期等目標,該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16年5月入職寧波大學以來完成或正在完成11個橫向課題,在《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等刊物上發表4篇SCI論文,在《寧波大學理工版》、《機械強度》、《Materials Science Forum》、《巖土工程技術》等刊物發表論文8篇。
 
鄭彭軍教授:港航技術與管理工程方向負責人,高層次回國人員,博士,博士生導師,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客座教授。寧波市領軍和拔尖人才第一層次人才,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專家組成員,交通部通航安全評估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評審專家。主要從事智能交通、智慧物流和港航技術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智能交通系統、通航安全與環境、物聯網港航技術應用、水產品供應鏈等。現承擔歐盟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863子課題1項,國家海事局、浙江海事局、政府等橫向課題80余項。回國前曾主研和參與完成英國工程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EPSRC)等基金項目3項:歐盟(EC)項目5項,英國交通部(DFT)和工業界資助項目9項。獲浙江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省航海科技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發表研究論文130多篇,大多被SCI、EI或ISTP收錄,包括在交通領域頂尖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發表論文。
 
袁金良教授:熱能動力與新能源方向負責人,博士,博士生導師。曾任瑞典隆德大學能源科學系全職教授,現任寧波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博士生導師,兼任英國海洋工程及科技學會會士、教育部海洋工程類指導委員會委員、船舶機電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省特聘專家、寧波“3315高端創新團隊”負責人,世界海事大學和中科院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和博士生導師,新能源和傳熱傳質領域重要國際雜志副主編、編委等。研究內容為新能源利用和儲能關鍵技術研究,包括燃料電池、新型二次電池等新能源利用和儲能設備的關鍵材料和器件的制備技術、流-固耦合力學、性能標定和多尺度數字仿真技術、系統集成和性能強化技術等。回國前,完成了歐盟研究基金會高級( Europen Research Council Advanced Grant, ERC ) 基金項目1項,主持了瑞典研究基金會( Swedish Research Council )基金等國家級項目7項。項目資金總額累計200多萬歐元。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項目、寧波“3315高端創新團隊”等項目。針對新能源動力系統中多物理場和化學反應的強耦合的復雜過程,已開發不同尺度的研究和設計方法,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的研究成果。其開發的研究方法和取得的成果經常被國際同行用作基準解來進行驗證和校核。在世界頂級期刊發表高水平SCI論文140余篇,出版專著2部、合著2部;Web of Science他引平均80次/年;在ESI “燃料電池模擬”領域的多個主題被列為國際頂尖作者。已經培養了6名博士后、10名博士生、8名副博士,多已晉升為高級職稱。獲得了包括瑞典瓦倫堡基金會獎、國際SCI期刊的優秀編輯獎、最佳論文獎在內的諸多獎項和榮譽。
 
本學位點的碩士畢業生可以在船舶、航運、海事、海洋工程、機電、能源、環保、熱能動力、新能源等領域的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科研、設計、制造、管理等工作。
 
聯系地址:寧波大學海運學院
 
聯系人:謝老師
 
聯系電話:0574-87609541
 
傳真號碼:0574-87605311
 
郵編:315211
 
E-mail:xieyinqiong@nbu.edu.cn

添加寧波大學學姐,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之家”,關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之家微信號輸入【寧波大學考研分數線、寧波大學報錄比、寧波大學考研群、寧波大學學姐、寧波大學考研真題、寧波大學專業目錄、寧波大學排名、寧波大學保研、寧波大學公眾號、寧波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寧波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寧波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之家公眾號

關于我們

以下資料由寧波大學海運學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團隊整理提供,其團隊成員覆蓋各個院系,專門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題和高分筆記、題庫等資料。

專業課資料作為考研核心資料,部分專業重題概率極高,必須吃透,反復復習。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學長一對一輔導的,也可聯系我們安排。

考研派網站,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臺,資料有任何問題,均可向我們投訴,我們會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團隊解決問題,保障同學們的權益。

最新購買

    手機商城

    掃描二維碼,更便捷的購買資料

    不僅有商品,還有更多資訊和活動

    購買流程

    找到要考的專業或資料

    方法一:選擇學校->學院->專業

    方法二:查找功能

    點擊瀏覽招生簡章+資料詳情

    通過招生簡章了解本專業需要的資料

    查看資料詳情了解資料要點

    點擊購買或加入購物車

    支付方式:支付寶

    填寫付款信息并付款

    請確認聯系人、聯系方式和收貨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貨,可查詢快遞信息

    若有疑問,可聯系在線學姐

    學姐聯系方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男男 | 国产美女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操操操 | 成年人在线网站 | 久久综合色88 | 91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软件 | 美女成人网| 日韩成人中文字幕 | 久久久全国免费视频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激情站 | 不卡一区在线观看 | 日本特黄aaaaaaa大片 | 97影院理论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 国产区 在线观看 | 成年人免费黄色 |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 毛片网站大全 | 国产精品李雅在线观看 | 一区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 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 欧美xxxx性xxxxx高清视频 | 视频网18免费 | 高清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 欧美做a一级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做爱毛片 | 欧美精品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7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 成人观看的视频三级 | 日本暖暖视频在线播放 | 欧美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人 | 亚洲免费视频一区 | 在线精品自拍 |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 | 欧美大尺度xxxxx视频 | 99九九精品免费视频观看 | 天堂8中文在线 | 免费永久国产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