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科概況介紹

發布時間:2020-04-29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科概況介紹

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科概況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科概況介紹 正文

學科概況

昆明理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科起源于1997年批準設置的“生物工程”本科專業和2000年批準設置的“制藥工程”本科專業。2004年,獲批準設置 “植物學”、“微生物學”和“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三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并開始在“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的“環境生物學”博士培養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2006年,獲“生物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和藥物化學二級學科碩士點;2008年,獲“生物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010年獲“制藥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2011年,申請 “環境生物學”和“環境醫學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獲批準設置;2017年,申請獲得“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同年“生物學”省級博士后流動站獲批準建設。2019年獲“生物學”國家級博士后流動站。目前,學院的形成了本科到碩士、博士、博士后的人才培養體系,學科涵蓋生物學、藥學、生物工程制藥工程的理學、醫學、工學領域,并與生物化工、環境工程等相互之間形成良好的學科交叉融合。多年來,學院以培養云南大健康生物產業發展建設急需的高端生物、醫藥學人才為目的,秉承昆明理工大學工科背景特色,針對云南、西部地區的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開展研究工作,為相關產業輸出了大量優秀的人才。
學科定位
生物學學科結合云南生物資源特點,主要開展靈長類轉化醫學、分子診斷、生物資源開發利用、應用微生物、生物轉化與煉制、細胞信號傳導、植物營養與基因工程、神經分子生物學、衰老與腫瘤分子遺傳學、生物信息學等方面的研究。立足云南,服務全國,結合本專業所處工科院校的優勢,充分利用云南省動植物與微生物資源優勢,開展基礎及應用基礎研究,服務云南省人才培養、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成為支撐云南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優勢與特色
云南是我國生物多樣性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之一,是全球生物物種高富集區和世界級的基因庫,野生近緣種和民族遺傳資源豐富,具有雄厚的以生物資源促進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巨大的開發利用潛力。我們以建成國際一流的靈長類轉化醫學中心為目標,以人類重大疾病的靈長類動物模型及致病機理、干細胞與再生醫學、靈長類遺傳與基因組學和靈長類神經生物學為重點研究方向,通過產學研結合,努力培育打造具有云南特色和優勢的科技創新制高點,促進我省以非人靈長類動物作為技術平臺的生物醫學技術研究及其產業化應用。
培養目標
結合云南的生物資源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及學校的發展實際,以及生物產業發展、生物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對人才需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具有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能力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畢業生具有良好的人文修養和科學素養,具有社會責任感、法制觀念和創新意識,掌握生命科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并具有創新地開展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相關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的能力,服務于生物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建設的需求。
學科方向設置
設置植物學、動物學、生理學、微生物學、神經生物學、遺傳學、發育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十個二級學科。主要包括以下6個特色學科研究方向:靈長類轉化醫學、分子診斷和分子病毒學、生物資源開發利用、細胞信號傳導、應用微生物、生物轉化。
靈長類轉化醫學
帶頭人季維智為我校特聘教授。該研究團隊在靈長類靶向基因修飾和干細胞維持與定向分化方面擁有國際領先且獨具優勢的技術。2014年和2015年,代表這兩個領域國際最新技術的研究成果分別在Cell和Cell Stem Cell發表,其中基因靶向修飾技術成為2014年度十篇最具影響力文章之一,并入選2014和2015年度十大科技進展。靈長類干細胞成果的發表為深入探討干細胞多能性和組織、器官的再生提供了可靠的基礎。證實了靈長類胚胎干細胞具有全能性,可產生嵌合體,為靈長類干細胞臨床應用奠定了理論基礎。
主要研究內容:基因修飾技術在靈長類動物中的應用與優化;基因修飾技術構建人類重大疾病的靈長類動物模型;靈長類干細胞多能性與組織工程;干細胞的基因修飾和替代性治療;干細胞治療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傳染病流行病學和分子診斷
以重大傳染病分子病因研究為基礎,以分子診斷技術與產品開發為目標,開展云南省主要傳染性疾病分子流行病學研究和相關分子診斷技術開發,為疾病的早期診斷、遺傳咨詢、個體化醫療以及個性化預防提供研究基礎和技術支撐。已闡明了云南省多種傳染性疾病病原體的分子流行病學特點,發現并命名多個云南省獨特存在病毒新基因型、亞型與重組,找到云南省多種病毒從東南亞傳入的直接依據。
該方向主要研究內容:重大傳染病分子流行病學、病毒型肝炎治療新技術及病毒微進化研究和傳染病感染的宿主與環境因素研究;傳染性疾病實驗室診斷標準物質、耐藥菌快速檢測技術和傳染病病原體分子分型技術的研究與產品開發。
生物資源開發利用
(1) 圍繞三七、石斛、天麻、燈盞花、滇重樓等云南道地藥材,開展藥材功能基因組、中藥活性成分、道地藥材分子育種、分子藥理及代謝組學研究,制定道地藥材質量標準并進行新藥研發。力爭將該方向建成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中藥資源研究開發和保護利用科研平臺,初步形成面向云南省,輻射東南亞的中藥資源研發體系,成為云南藥材資源的基礎理論研究基地、技術轉化基地、中藥材人才培養和對外合作交流基地。(2) 進行云南年青煤(褐煤、泥炭)資源的高效綜合利用研究,包括腐植酸類物質和褐煤蠟系列產品的制備純化工藝、精制加工工藝、化學成分、生物活性、質量控制研究及產品研發研究;(3) 以核桃為代表的木本糧油、以仙人掌、三七、百合為代表的藥用、食用及花卉植物的開發利用研究。
細胞信號傳導
(1)利用功能蛋白組學的方法,系統識別RAF激酶的結合蛋白,力爭找到診斷和治療肺癌新靶標,闡明肺癌的分子發病機理;(2) 以G蛋白偶聯受體分子探針為平臺,以受體熒光共振能量轉移基線波動為指標,對有鎮靜安神、促睡眠作用的中藥進行全方位的篩選,為研發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促睡眠新藥奠定基礎。
應用微生物
開展極端環境微生物的種質資源收集和應用、生物多樣性及其特征研究。包括嗜冷及嗜熱微生物的資源分布、種群多樣性、基因組特征分析及噬菌體功能基因的克隆表達研究,探索低溫和嗜熱微生物的適應性機制及其在生物技術上的應用價值。此外,還對益生菌的基因組學,轉錄組學及代謝組學進行研究,對其益生特性加以優化和改良,研制益生菌健康食品及藥品。
生物轉化
主要從事微生物代謝工程研究,開展木質纖維素和海藻酸等生物質的微生物降解、酶的作用機理、降解產物在細胞內的代謝及代謝調控機理的研究,構建工程菌,高效分解生物質并轉化能源、生理活性物質等有用產物。

昆明理工大學

添加昆明理工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昆明理工大學考研分數線、昆明理工大學報錄比、昆明理工大學考研群、昆明理工大學學姐微信、昆明理工大學考研真題、昆明理工大學專業目錄、昆明理工大學排名、昆明理工大學保研、昆明理工大學公眾號、昆明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昆明理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昆明理工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kunmingligongdaxue/yanjiushengyuan_264113.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