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導師:劉希偉

發布時間:2021-11-2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教育學
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導師:劉希偉

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導師:劉希偉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導師:劉希偉 正文

[導師姓名]
劉希偉

[所屬院校]
寧波大學

[基本信息]
導師姓名:劉希偉
性別:男
人氣指數:3013
所屬院校:寧波大學
所屬院系:教師教育學院
職稱:教授
導師類型:碩導
招生專業:高等教育學
研究領域:教育歷史與理論、考試制度與科舉學



[通訊方式]
電子郵件:liuxiwei@nbu.edu.cn
通訊地址: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風華路818號教室教育學院信箱

[個人簡述]
劉希偉,男,1981年11月生,山東棲霞人。教育學博士,教授,主要從事教育歷史與理論、考試制度與科舉學研究。博士學位論文《中國歷史上的“高考移民”:清代科舉冒籍研究》,獲2013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學術專著《清代科舉冒籍研究》(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獲《中華讀書報》2012年度“百佳圖書”。在《教育研究》、《教育發展研究》、《比較教育研究》、《中國高教研究》、《課程·教材·教法》、《社會科學戰線》、《清史研究》、《廈門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復印資料《教育學》、《中小學教育》、《教育學文摘》全文轉載或轉摘;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我國新高考招生制度試點改革跟蹤與評價研究”、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后期資助項目“中國科舉考試及其現實觀照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明清時期流動人口異地科舉考試政策研究”、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浙江省高考改革研究”、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項目“浙江省新高考模式研究”、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高考戶籍制’的現實困境與對策研究”等多項課題;入選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

[科研工作]
主要著作和論文:(一)學術專著1.劉希偉,《試點省市高考改革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年12月。2.劉希偉,《清代科舉冒籍研究》,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二)學術論文1. 劉希偉,中國近代博士學位制度探索歷程及失敗原因考論,《教育研究》,2018年2期。2. 劉希偉,異地高考的歷史參照:清代異地科舉考試政策探論,《教育研究》,CSSCI,2015年2期。3. 劉希偉、劉海峰,清代科舉考試中的冒籍問題及其現代啟示,《教育研究》,CSSCI,2012年1期。4. 劉希偉,巴西高等教育肯定性行動探析,《比較教育研究》,CSSCI,2013年9期本文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全文收錄。5. 劉希偉、韓娟、翁靈麗,浙江新高考等級賦分制:學生認可度的實證研究,《教育發展研究》,2017年24期。6. 劉希偉,新試點高考招生制度:價值、問題及政策建議,《教育發展研究》,CSSCI,2016年10期。7. 劉希偉,“高考移民”的新動向與治理策略,《教育發展研究》,CSSCI,2015年Z2期。8. 劉希偉,新時期高考移民身份判定的三重困境,《教育發展研究》,CSSCI,2013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教育學文摘》2013年1期轉摘。9. 劉希偉,中國近代高中會考制度及其現實觀照價值,《課程·教材·教法》,CSSCI,2017年7期。10. 劉希偉,中國本土大學先修課程:三個關鍵問題,《課程·教材·教法》,CSSCI,2014年2期。11. 劉希偉,高考科目改革軌跡與反思:基于選擇性的視角,《全球教育展望》,2017年12期。12. 劉希偉,2006-2009“985工程”高校招生區域公平問題的研究,《中國高教研究》,CSSCI,2010年3期。13. 劉希偉,文化自覺與科舉學研究,《社會科學戰線》,CSSCI,2010年1期。14. 劉希偉,清代人口流動背景下的教育機會沖突——關于土客學額紛爭的考察,《社會科學戰線》,CSSCI,2013年3期。15. 劉希偉,高考40年:科目改革探索歷程及反思,《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17年6期。16. 劉希偉,清代科舉考試中的“賤民”冒考問題,《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CSSCI,2011年3期,《人大復印資料·教育學》2011年11期全文轉載。17. 劉希偉,清代科舉考試中的“異地借考”問題——兼論當今高考借考政策,《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年7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小學教育》2013年1期全文轉載。18. 劉希偉,“高考戶籍制”的歷史鏡像、現實困境與反思,《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CSSCI,2011年11期。19. 劉希偉,高考文理分合的歷史與反思,《大學教育科學》,CSSCI,2010年4期。20. 劉希偉,清代科舉考試中的“商籍”考論——一種制度史的視野,《清史研究》,CSSCI,2010年3期。21. 劉希偉,科舉制的歷史合理性與合法性,《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2009年4期。22. 劉希偉,遼金元科舉制比較研究,《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2008年3期。23. 劉希偉,融匯古今 經世致用——第三屆“科舉制與科舉學”學術研討會綜述,《探索與爭鳴》,CSSCI,2007年9期。24. 劉希偉,清代前期山東鄉試競爭之研究,《東方人文學志》(臺灣),2008年2期。25. 劉希偉,抗戰背景下的公立高校生源省籍分布特征研究——基于1938-1943年相關數據的分析,《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北大核心,2014年4期。26. 劉希偉,聯合招考還是統一招考:博弈脈絡與現實思考,《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年7期。27. 吳根洲、劉希偉,民國時期高中文理分科問題研究,《教育評論》,北大核心,2009年6期。28. 劉希偉,高校招生考試文理分合的百年演進與反思,《考試研究》,2011年3期。29. 劉希偉,論近代留學教育的興起對科舉制的沖擊,《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年11期。30. 劉希偉,中國高等教育“依附發展論”的再審視,《教育與考試》,2010年4期。31. 劉希偉,里昂中法大學究竟為誰而設,《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5期。32. 劉希偉,高校信息公開:教代會制度的重要保障,《杭州市教育工會第八屆調研成果和論文選編》,2011年12月。33. 劉希偉,流動人口隨遷子女“就地高考”問題的挑戰與對策,《招生考試研究》,2012年2期。34. 劉希偉,明代山東進士的區域分布研究,《教育與考試》,2007年6期。35. 劉希偉,試論清代科舉制的分區定額原則,《教育與考試》,2012年3期。36. 劉希偉,科舉時代的流動人口如何“就地應試”——關于寄籍應試政策的探討,《中國考試》,2013年6期。37. 劉希偉,科舉廢止后江南貢院處置過程鉤沉,《教育與考試》,2014年6期。38. 劉希偉,關于浙江新高考改革的若干思考,《教育與考試》,2016年3期。39. 劉希偉,明代流動人口異地科舉考試政策探論,《教育與考試》,2015年4期。40. 劉希偉,清代山東文教地理格局:舉人的區域分布,《山東高等教育》,2015年5期。41. 韓娟、劉希偉,“高考戶籍制”:徹底終結還是有限松綁? 《山東高等教育》,2014年11期。人大復印資料《教育學文摘》2015年1期轉摘。42. 翁靈麗、劉希偉,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地方師范類院校招生對策研究——以浙江省為例,《中國考試》,2016年7期。43. 劉希偉,清代順天科舉考試中的冒籍問題—— 一種關于“考試移民”的歷史追溯,《中國考試》,2012年11期。44. 劉希偉,清代后期山東鄉試競爭之研究,《教育與考試》,2011年5期。45. 劉希偉,清代山東鄉試經費研究,收入劉海峰主編《科舉學的形成與發展》,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46. 劉希偉,第四屆“科舉制與科舉學”學術研討會綜述,《教育與考試》,2008年6期。47. 劉希偉,高等教育如何推進國家與民族的“文化自覺”,《對外經貿教育研究》,2010年1期。48. 劉希偉,科舉、高考與戶籍制度,《中國教育報》,2013年1月14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教育文摘周報》及《鳳凰網》等媒體轉載。49. 劉希偉,被排斥在科舉制之外的人們,《東方教育時報·高招周刊》,2013年6月22日第16版。50. 劉希偉,“天壤之間,當置臣何所?”,《東方教育時報·高招周刊》,2012年5月25日第16版。51. 劉希偉,狀元也冒籍,《東方教育時報·高招周刊》,2013年3月30日第16版。52. 劉希偉,張謇的科舉生涯,《東方教育時報·高招周刊》,2012年3月23日第24版。
其他成果:1.2017年6月,《浙江新高考綜合改革:問題與建議》(內參),獲副省長肯定性批示。2.2013年,博士學位論文《中國歷史上的“高考移民:清代科舉冒籍研究》,榮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3.2014,學術專著《清代科舉冒籍研究》,獲“浙江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第八屆青年優秀成果獎一等獎”。4.2016年,入選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5.2012年,學術專著《清代科舉冒籍研究》(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獲“《中華讀書報》2012年度百佳圖書”。6.2013年,博士學位論文《中國歷史上的“高考移民:清代科舉冒籍研究》獲福建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一等獎。
科研項目:1.國家社科基金管理學青年項目“我國新高考招生制度試點改革的系統跟蹤與評價研究”。2.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后期資助“中國科舉考試及其現實觀照研究”。3.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明清時期流動人口異地科舉考試政策研究”。4.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支持項目。5.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浙江省高考改革研究”。6.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項目“浙江省新高考模式研究”。

[教育背景]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寧波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寧波大學考研分數線、寧波大學報錄比、寧波大學考研群、寧波大學學姐微信、寧波大學考研真題、寧波大學專業目錄、寧波大學排名、寧波大學保研、寧波大學公眾號、寧波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寧波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寧波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寧波大學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ningbodaxue/yanjiushengdaoshi_530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