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大學中歐旅游與文化學院/寧波大學昂熱大學聯合學院導師:馮革群

發布時間:2021-11-2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寧波大學中歐旅游與文化學院/寧波大學昂熱大學聯合學院導師:馮革群

寧波大學中歐旅游與文化學院/寧波大學昂熱大學聯合學院導師:馮革群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寧波大學中歐旅游與文化學院/寧波大學昂熱大學聯合學院導師:馮革群 正文

[導師姓名]
馮革群

[所屬院校]
寧波大學

[基本信息]
導師姓名:馮革群
性別:男
人氣指數:1840
所屬院校:寧波大學
所屬院系:中歐旅游與文化學院/寧波大學昂熱大學聯合學院
職稱:副教授
導師類型:碩導
招生專業:人文地理學

[通訊方式]
電子郵件:fenggequn@nbu.edu.cn

[個人簡述]
學歷:陜西師大地理學士;東北師大地理碩士;德國基爾大學人文地理學博士;研究領域:城市和區域發展,國際旅游和世界地理。教育和科研理念:“教育不是痛苦地死記硬背和機械教條,也不只是為個人謀生所需做準備,而是盡可能地將我們的智慧道德技術和美感傳承給最多的人,以增進人類對生命的理解控制美化和享受”(摘自威爾·杜蘭的《世界文明史》)。應該教人學會不斷發現自我探索未知,觀察體驗周圍環境,追求真善美,提升自我,主宰自我人生,達到理解世界的最高智慧和領略人生的高遠境界。是通過將自己的愛好專業日常生活和人生幸福融會貫通,讓人活得更加充實豁達幸福。所謂的科學研究,必須是在強烈好奇心和問題意識的基礎上,從自身出發的觀察體驗交往思考讀書學習和表達方式。是認識這個世界和自我的一種方式。好的學術,是研究者通過最嚴謹的學術方式,將個人志趣生命體驗日常生活和社會關懷融入所從事的研究領域,最終以學術的方式呈現出來。這個法則,適用于任何專業和領域。追求世界上最高的人生和學術境界,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科研工作]
主要著作和論文:發表學術論文1. 區域科學及艾薩德教授的介紹, 《西北大學學報》, 19932. 區域科學與西北地區開發,編譯,《國土開發與管理》, 19943. 圖們江地區工業地域開發構想, 《西北大學學報》, 19954. 西北城市發展的研究分析,區域開發及城市發展論文集, 19965. 德國統一后的經濟空間結構變化,《人文地理》, 19966. 港澳臺地區的經濟合作三角區,區域經濟合作論文集, 20007. 上萊茵地區的邊境合作區介紹,《世界地理研究》, 20018.上萊茵地區的邊境合作的啟示,《外交學院學報》,20019.Globalization und die Regionale Entwicklung in Afrika, Geographisches Institut, Universitaet zu Kiel, 200310. The Tumen River Delta and the TRADA, Geographische Notiz, 200411.東南亞海嘯地震的警示,中國21世紀經濟導報,200512 地理學研究邊境地區綜述,《世界地理研究》,200513.西方學者研究邊境地區綜述,《經濟地理》,200514. 德國大學景觀生態的教學介紹,《世界地理研究》,200515. Feng, Gequn (2002): Erkl?rung regionaler Entwicklungsunterschiede Chinas, Institut für Regionalforschung, Universit?t Kiel, Deutschland.(譯:中國區域發展差異的理論闡釋,德國基爾大學經濟系區域研究所,2002年6月)16. Feng, Gequn (2003): Cross Border Cooperation, the EuroRegion Upper Rhine, a Model for the Tumen-Project in Northeast Asia? Institute of Geography, Bern University,Switzerland.(譯:邊境區合作: 歐洲上萊茵河與東北亞圖們江合作的模式對比,瑞士伯爾尼大學地理系,邊境區研究論壇,2003年2月)17. Feng, Gequn (2003): Interkulturelle Konflikt und Verst?ndigung- Eigene Erfahrung in Deutschland, Fachhochschule Stralsund, Stralsund, Deutschland.(譯:多文化沖突與交流-個人經驗分析,德國斯特拉松德科技大學管理系,2003年6月)18.歐洲區域發展的地區差異收斂與發散,中歐區域發展合作研討會,中國國家信息中心,2005年3。19.人文地理學的發展進展,全球華人地理學術會議論文,北京大學,2005年8月。20. Beijing Case, an Informal City?, Goethe Institut Beijing, 2005,1121. 德國魯爾工業區變遷及其經驗啟示,《世界經濟地理》,2006.322.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the Upper Rhine Eureregion, a model for the Tumen Project in Northeast Asia?》,《Baltic and East European Studies》2006.923. 德國旅游地理學發展回顧與展望,《旅游學刊》2006.1124. 中國出境旅游市場組織機構的挑戰與任務,《旅游學刊》2007.525.全球背景下非正規城市發展狀態,《規劃師》2007.1126.歐盟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與政策效果,《世界地理研究》2008.327. 德國市民花園的建設與發展,《國際城市規劃》2008.128. 中國戶籍制度對城鄉勞動力流動的阻礙,CATO 研究報告,2008.1129. 歐盟區域政策評價,《德國、歐盟、世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130. The Yangtze River, a Tourism Destination?, in《River Tourism》,CABI Oxfordshire, 2009.331. 中歐不同文化背景下休閑與旅游行為比較,《休閑評論》,第1輯,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11,327-33532.德國文化策略與行動,《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德國與中德關系》(劉立群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2月,Pp328-339.33. 社會轉型階段的鄉土地理研究,《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指導研究生論文), 129-132,2011,334. Green Book of China’s Tourism 2011: China’s Tourism Development Analysis and Forecast, 201135.歐洲城市旅游的發展基礎、現狀和趨勢;《休閑評論》第三輯(龐學銓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11月,頁碼172-176.36. 城市休閑制約與健康條件研究,《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2,137. 港口城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以德國港口城市漢堡為例,《浙江海洋經濟論文集》,2012,338. 非正規聚落的彈性機制分析— 以城中村為例,《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指導研究生論文), pp 120-126, 2012.439. 國際游客對寧波旅游景點的空間感知和行為,《休閑評論》,2014.640. 寧波本土連鎖超市發展探析,《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指導研究生論文),Pp 98-102,2014,41.走向美好城市的六大戰略, 《國際城市規劃》,2015年第6期,P1-442.全球化背景下宜家空間擴散路徑和模式研究,《世界地理研究》(指導研究生論文)2015年第4:50-5943.“對中國城市社會空間轉型的解讀:從單位空間向社區空間”, 《城市規劃》,2016年第1期。44. 日常生活的城市,《城市與區域規劃研究》,2016年第2期45.新型城市化下的浙江省城際競爭力差異比較,《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指導研究生論文),2017年第2期 。46. 村民本位視角的空心村影響再認識—基于鄂東南石下村的案例調查《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指導研究生論文),2018年第5期。47.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Urban Neighborhood in a Spatial Perspective. Die Erde. 2018 (Forthcoming)專著《Grenzueberschreitende Zusammenarbeit: die EuroRegio Oberrhein, ein Model fuer das Tumen Projekt?》,ISBN 3-8325-0246-7, Berlin, Logos Verlag, 270S. 2003 (德文)(第1作者)《中歐雙向國際出入境游客行為分析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ISBN— 9787514144352,北京,2014年(第1作者)。《人文地理學導論》,科學出版社,北京,2018年(即將出版)(第3作者)
其他成果:
科研項目:課題項目1. 參加”陜西省文化景觀地理調查“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由趙榮教授主持),1995。2.參加”中國重點自然保護區生物和社會資源情況“,世界銀行項目(與國家林業部、陜西省林業廳合作),成果:“佛坪大熊貓秦嶺自然保護區生物和社會資源概況”(馮革群英文編譯,共計五篇,分佛坪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太白山自然保護區,翠華山風景保護區以及生物調查方法等篇章)1996-1997。3. 參加“China Outbound Tourism”, unterstützt vom Wissenschaftsministerium Mechlenburg-Vorpommern und vom Tourismusverband Mecklenburg-Vorpommern (von Prof. Dr. Wolfgang Arlt geleitet), 2003. Ergebnis (Vorl?ufig): www.auf-nach-mv.de(譯:德國梅克倫堡前波莫瑞中國旅游項目開發策劃,由梅堡州科學研究部與旅游協會贊助。課題主持人:Prof. Dr. Wolfgang Arlt. 馮革群:網頁策劃兼翻譯,階段性成果:北德風光-梅堡州,度假年2003。見網頁 www.auf-nach-mv.de。4.參加德國魯爾區工業地域轉型,生態修復,循環經濟與高新產業園區發展項目,20035.主持“國際邊境地區研究”,寧波大學人才基金項目,2004-2006 (結題)6.主持“邊境地區與合作研究:中國和歐洲之間的對比”,教育部留學回國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05054,經費3萬元,2005-2007(結題)7.主持“歐洲邊境地區合作發展與我國長三角區域合作的對比”,浙江省教育廳項目,項目編號20051626,經費1萬元,2005-2007(結題)8.參加“Beijing Case(北京城市發展現場)”項目,德國文化部和北京歌德學院項目,2005,7-2005,11,www.beijingcase.org(結題)9. 主持“中歐之間國際出入境游客行為分析研究”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08BJY2008129, 經費9萬元(結題)10. 參加“中國高端游客在德國自駕旅游”項目,德國戴姆勒-奔馳公司項目2012年12月完成 (英文;結題)11. 參加“中國游客赴德國的購物旅游行為研究”項目,德國麥琴根政府HOLY AG (OCM)項目(德文;結題)13. 主持“轉型社會背景下中國社區空間景觀研究”項目,寧波大學校重點學科項目支助,2013-2014年。14. 參加“中國游客赴阿聯酋和海灣周邊國家的旅游行為研究”項目,德國漢堡“出境旅游研究所”項目(英文;結題),2015年。

[教育背景]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更新或錯誤,請聯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聯系方式

添加寧波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寧波大學考研分數線、寧波大學報錄比、寧波大學考研群、寧波大學學姐微信、寧波大學考研真題、寧波大學專業目錄、寧波大學排名、寧波大學保研、寧波大學公眾號、寧波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寧波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寧波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寧波大學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ningbodaxue/yanjiushengdaoshi_530356.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