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考研科目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1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農碩非全項目,簡單易考
名額不多,免費咨詢

關于《農業專碩 》我們搜集了部分農業專碩 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可提供有償的農業專碩 專業研究生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考研派 okaoyan.com】 為大家提供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考研科目有哪些?,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

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考研科目有哪些?341《農業知識綜合三》—農業(漁業)機械化

《工程力學》科目

一、考查目標

工程力學是農業機械化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本科目的考試內容主要包括靜力學和材料力學兩大部分。要求考生對其中的基本概念有較深入的理解,系統掌握各力學中基本定理和分析方法,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分析計算題,共計50分。

2、內容結構

靜力學占比40%;材料力學占比6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靜力學基本概念與物體受力分析

熟悉靜力學的基本公理,熟練掌握物體受力分析的相關各項內容,尤其要注意二力桿和三力平衡匯交定理。

2、平面力系簡化和力系平衡方程

掌握平面匯交力系的幾何法和解析法;掌握力偶系和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以及求解,包括桁架系統。

3、掌握材料力學的基本假設,桿件的基本變形等概念。

4、掌握桿件在四種基本變形下(軸向拉壓、剪切、扭轉、彎曲)的內力、應力及其強度計算和剛度計算。

四、推薦書目:

1、哈爾濱工業大學理論力學教研室. 理論力學(第八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2、劉鴻文. 材料力學(第六版)[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機械設計》科目

一、考查目標

機械設計為農業機械化領域的學生學習相關機械設備提供必要的設計理論基礎,以研究通用零件的設計原理、方法和機械設計一般規律為目的。要求考生初步掌握通用零部件的特點、應用場合和工作原理,達到合理選用零件類型和初步具備運用手冊設計簡單機械傳動裝置的能力,具有運用標準、規范、手冊和圖冊等有關資料的能力,能夠運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判斷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客觀題(選擇,填空,判斷)15分,主觀題(簡答題,綜合題,改錯題)25分;計算題10分。

2、內容結構

第一篇 總論及其它零、部件(15%),第二篇 聯接(15%),第三篇 機械傳動(35%),第四篇 軸系零、部件(35%)。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考試內容:

機器及零件設計的基本原則,設計計算理論,摩擦、磨損、潤滑等方面的基本知識,螺紋、鍵、花鍵及無鍵、銷和過盈聯接、帶傳動、鏈傳動、齒輪傳動和蝸桿傳動、滑動軸承、滾動軸承、聯軸器與離合器以及軸的各種特點、設計方法和相關基本知識。

2.考試要求:

了解機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及設計準則,機械零件設計步驟,機械零件常用材料及選擇原則;掌握名義載荷,計算載荷和載荷系數的概念。

了解機械零件的應力類型。

了解摩擦狀態、摩擦特性曲線,摩擦及磨損過程,明確潤滑油的粘度、粘溫特性、潤滑的目的和潤滑劑的選用原則。

掌握螺紋參數、聯接螺紋和傳動螺紋的特點,螺紋聯接的類型,螺紋聯接件及其材料,螺紋聯接的結構,螺紋預緊力的控制,螺紋聯接的防松原理和防松方法,螺栓組聯接的設計和螺栓組聯接的受力分析,螺栓聯接的失效形式和計算準則,單個螺栓的強度計算理論和方法,提高螺栓聯接強度的措施。

了解鍵、花鍵及無鍵聯接、銷聯接和過盈聯接的類型、結構、特點和應用。

掌握帶傳動的工作原理,普通V型帶的特點、型號和標準,帶傳動的力分析和應力分析、彈性滑動,帶傳動的失效形式和設計準則,普通V型帶傳動的設計計算方法,帶輪結構、合理設計帶傳動裝置。

了解鏈傳動的傳動特點和應用場合。

掌握齒輪的失效形式和計算準則,齒輪材料選擇和熱處理,直齒圓柱齒輪的受力分析、計算載荷和載荷系數、齒輪齒根彎曲強度和齒面接觸強度計算的理論和分析方法及其應用,分析主要參數對強度的影響和選擇,確定疲勞極限應力,斜齒圓柱齒輪設計計算的要點和受力分析,直齒圓錐齒輪傳動的幾何特點、受力分析和強度計算特點,齒輪傳動的精度選擇和潤滑。

掌握蝸桿傳動的類型和特點,普通圓柱蝸桿傳動的主要參數及其選擇,蝸桿傳動的受力分析、失效形式和計算準則,材料選擇和許用應力,散熱方法,蝸桿、蝸輪的結構、蝸桿傳動的潤滑。

了解滑動軸承的特點和功用,結構類型,向心滑動軸承的結構、軸瓦結構及軸瓦的材料,形成動壓潤滑的條件和向心滑動軸承形成動壓潤滑的過程。

掌握滾動軸承的基本構造、類型和代號,常用類型的滾動軸承的特點和選擇,滾動軸承的失效形式和計算準則,按基本額定動載荷計算滾動軸承,基本額定壽命、基本額定動載荷的概念,軸承的當量載荷和基本額定壽命的計算,基本額定靜載荷的概念及計算方法,滾動軸承極限轉速的概念及其影響因素,滾動軸承的組合設計,軸承的固定、調整、配合、預緊方法、裝拆、潤滑和密封,設計合理的軸承組合結構。

掌握軸的功用和分類,軸的材料及其選擇,軸的計算準則,軸的強度計算,按扭轉強度、彎扭合成法對軸進行強度計算,軸的結構設計及其設計的基本要求、合理設計方法。

了解聯軸器和離合器的功用,聯軸器的類型和特點,能合理選擇聯軸器的類型和型號,離合器的類型和工作原理,特殊用途的聯軸器和離合器的特性。

四、推薦書目:

1、濮良貴,陳國定,吳立言.機械設計 第九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漁業機械與裝備》科目

一、考查目標

熟悉與漁業生產有關的相關機械裝備和技術,具體包括魚飼料加工機械,食品加工機械、水產養殖機械、漁撈機械和漁船輔助機械等,熟悉現代漁業機械的發展現狀和趨勢。掌握各種漁業機械裝備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設計和計算方法;掌握漁業機械化裝備,運用、維護和管理。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填空題(5分)、選擇題(20分)、判斷題(20分)、名詞解釋與簡答題(5分),共計50分。

2、內容結構

魚飼料加工機械(20%)、食品加工機械(20%)、水產養殖機械、漁撈機械和漁船輔助機械(60%)。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魚飼料加工機械:掌握飼料加工工藝、輸送裝置、飼料粉碎機械、飼料計量與混合機械、飼料制粒機械等機械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2、食品加工機械:掌握物料輸送機械與設備、原料預處理機械與設備、粉碎、均質及混合機械與設備、熱加工機械與設備、食品冷加工機械與設備、成形、擠壓機械與設備、裝料及包裝機械、生化反應設備等常用食品加工機械的結構、工作原理和應用。

3、水產養殖機械、漁撈機械和漁船輔助機械:掌握增氧機械、起網機械、舵機、錨機、起貨機、制冷機械等裝備的結構、工作原理。

四、推薦書目

1. 吳寶遜. 水產養殖機械. 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6.

2. 陳斌. 食品加工機械與設備 第二版.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8.

3. 費千. 船舶輔機 第三版. 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 2008.

905《機械原理》

一、考查目標

本課程主要考查學生對機器機構的結構組成、運動學、動力學和常用機構的分析與設計等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為農業工程與信息技術領域專業(漁業機械化方向)專業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提供必要的專業理論基礎。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一般為:概念題(含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50分,分析作圖題(含分析題、作圖題)50分,計算題50分,共150分。

2.內容結構

機構結構分析約占20分,機構運動分析約占20分,機構力學與機器動力學約占30分,連桿機構及其設計約占20分,凸輪機構及其設計約占10分,齒輪機構及其設計約占20分,輪系及其它約占30分。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緒論

了解機械、機器、機構、構件的基本概念。

2.平面機構的結構分析

了解平面運動副概念及其分類;掌握平面機構運動簡圖繪制,機構具有確定運動的條件,平面機構自由度計算及其應注意事項,平面機構組成原理、高副低代和結構分析。

3.平面機構的運動分析

掌握平面機構速度瞬心求法及其在平面機構速度分析上的應用,掌握矢量運動方程圖解法進行平面機構速度和加速度分析,掌握綜合運動速度瞬心法和矢量運動方程圖解法進行機構的速度分析。

4.平面機構的力分析

掌握構件慣性力的分析計算,運動副中摩擦力的計算,考慮摩擦時的機構力分析,不考慮摩擦時的機構動態靜力分析。

5.機械的效率和自鎖

掌握機械效率的力比值計算方法,串聯、并聯和混聯機構的效率計算,含有移動副、轉動副機構自鎖判斷和計算方法。

6.機械的平衡

掌握剛性回轉件的靜、動平衡原理、方法與計算,平面機構平衡計算。

7.機械的運轉及速度波動的調節

了解作用在機械上的力,掌握機械的等效動力學模型建立與計算,機械運動方程式及其真實運動求解,機械周期性速度波動的調節方法,速度不均勻系數,飛輪設計的基本問題及飛輪轉動慣量的計算。

8.平面連桿機構及其設計

熟悉平面連桿機構的特點,掌握平面四桿機構的類型、基本型式及其演化,掌握平面四桿機構具有曲柄的條件及幾個基本概念,掌握平面連桿機構設計的基本問題和平面四桿機構設計。

9.凸輪機構及其設計

了解凸輪機構的應用和分類,推桿的運動規律;理解凸輪機構反轉原理;掌握凸輪機構運動循環及基本術語,從動件常用運動規律特性分析和使用選擇,利用圖解法和解析法設計凸輪輪廓曲線,凸輪機構基本尺寸的確定。

10.齒輪機構及其設計

熟悉齒輪機構應用和分類;掌握齒廓嚙合基本定律,漸開線及其性質、漸開線方程;了解漸開線齒廓嚙合特點;掌握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結構、基本參數及其幾何尺寸計算,漸開線標準直齒圓柱齒輪嚙合傳動,齒輪范成加工原理、根切現象、最少齒數;了解齒輪變位加工原理,變位齒輪基本概念、變位齒輪幾何尺寸及其變位傳動;熟悉平面斜齒圓柱齒輪齒廓曲面形成、嚙合特點、當量齒輪、重合度和幾何尺寸計算;熟悉直齒圓錐齒輪、蝸桿蝸輪的結構、嚙合傳動與幾何尺寸關系。

11.輪系及其設計

熟悉輪系及其分類;掌握定軸輪系傳動比的計算,周轉輪系的傳動比計算,復合輪系結構分析和傳動比的計算;掌握行星輪系各輪齒數的確定條件和行星輪數的選擇。

12.其他常用機構

了解棘輪機構、槽輪機構、凸輪間歇運動機構、不完全齒輪機構、螺旋機構、萬向聯軸節的工作原理、結構、運動特點。

四、推薦書目

1.孫桓等(主編). 機械原理(第8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

906《電工電子學》

一、考查目標

電工電子學是一門研究電工技術和電子技術理論與應用的技術基礎課程,具有基礎性、應用性和先進性等特點,是高等學校工科非電類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課程理論性強、概念抽象,與各個專業領域都密切相關,涉及的基礎理論和知識面十分寬廣、綜合水平高。主要學習交直流電路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三相異步電動機的轉矩與機械特性、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和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等。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一般工程問題的能力,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其他課程和開展科學研究打下扎實的電工電子理論基礎。

二、試卷結構

1、題型結構

選擇題30分(3分/題);填空題30分(2分/空);分析計算題90分(10-15分/題)。共計150分。

2、內容結構

電路基本定律及分析方法(40分)、電路的暫態分析(15分)、正弦交流電路及三相交流電路(25分)、三相異步電動機(15分)、模擬電子技術基礎(30分)、數字電子技術基礎(25分)。

三、考試內容和要求

1、電路基本定律及分析方法

電路分析的基本定律及常用分析方法,包括基爾霍夫定律(KCL和KVL)、電源等效變換法、支路電流法、疊加定理、戴維寧定理等

2、電路暫態分析

一階電路的時間常數、零輸入響應、零狀態響應等暫態過程的基本概念,換路定則,三要素分析法求解一階暫態電路的響應。

3、單相正弦交流電路及三相交流電路

單相正弦交流電的有效值、阻抗等基本知識,掌握正弦交流電路的相量分析計算方法。三相交流電的線電壓、相電壓、線電流、相電流等基本概念,星型與三角形兩種連接方式及其特點,會進行三相電路的有關分析計算。

4、三相交流異步電動機

三相異步電動機的基本構造和工作原理,有關機械特性及啟動、調速、停車的控制方法,控制電機常規電路。

5、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二極管、三極管等基本電子元件與使用特性,基本放大電路的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直流穩壓電源,集成運算放大電路的應用,直流電源。

6、數字電路基礎

脈沖與數字的概念,門電路的邏輯功能,組合邏輯電路的化簡、分析,觸發器原理和邏輯功能。

四、推薦書目

1、秦曾煌.電工學(上冊)(下冊)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農學考研

本文來源://m.btfokj.cn/nongxue/nyzs_797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