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簡介

發布時間:2020-05-16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上海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簡介

上海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上海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簡介 正文

上海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的設立是以解決人類健康相關的科學問題為宗旨,以打造一所達到國際高水準的研究型學院為目標。學院地處被譽為中國“藥谷”的張江高科技園區,這里聚集了大量國內外醫藥研發企業,利用張江地區的多學科研究力量和生物醫藥研發優勢,同時從國內外大力引進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優秀人才,積極探索教學、科研、轉化三者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助力建設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培養適應未來生命科學發展的高端研究人才,以及滿足健康醫學需求的新型技術人才。



學校全面采用國際通行的常任教授制度(Tenure track system),截止2020年4月,生命學院已經擁有一支以65名常任教授為主體的教師隊伍,其中正教授7名,副教授16名,助理教授42名。常任教授95%以上具有海外一流高校博士或博士后經歷,形成一支以青年優秀人才為主力、資深教授為核心的金字塔式學術人才梯隊。



學院自2013年依托中國科學院大學招收第一屆碩士研究生,2017年開始獨立招收研究生。截止2019年,已招收碩士研究生1180人,其中400名研究生通過轉博資格考核轉為博士研究生。已畢業碩士研究生172名,博士研究生41名。畢業生全部在國內外一流高校繼續深造或在醫藥行業從業。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學院已建立“碩博連讀”研究生培養基本模式:采用實驗室輪轉方式幫助學生選擇感興趣的學科方向和指導老師,通過課程考核、開題報告、中期考核等方式對學生培養過程進行管理;同時采用嚴格的轉博資格考核(平均轉博率在65%),嚴控博士生質量;著重培養學生成為一名成功的創新型研究人才,使學生具備知識獲取和學術鑒別的能力,具備學術交流和學術創新的能力,能以寬廣的知識儲備和堅實的專業基礎,探索生命科學領域中的重要科學技術問題。


學院現設有生物科學與生物醫學工程兩個本科生專業,從2014年開始招生第一屆本科生。截止2019年,已招收六屆本科生356人,已有兩屆畢業生100人。學院經過綜合考察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培養方案,確定了厚基礎-寬口徑-復合型的國際化培養模式,確立了通識課-數理化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的階梯修課模式,為學生打下堅實的數理化基礎,使學生掌握生命科學和生物醫學工程的基礎知識與前沿動態,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寬闊的多學科交叉視野。從大學二年級開始,鼓勵學生涉足實踐型、研究型訓練,培養良好的技術知識和操作能力,并為優秀學生提供參與高層次研討活動的機會。通過小組討論以及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培養學生的學術交流能力,引導學生進行開放性思考,強化學生的理解與批判能力。2018屆本科生畢業深造率超過70%,2019屆本科生畢業深造率更是高達94%,其中47%出國留學,47%國內讀研。多名學生被哈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康奈爾大學等USNews世界大學排名Top20的高校錄取為博士研究生,并獲得全額獎學金。


學院科研實驗室面積超過10000平米,擁有設備總值3.34億元人民幣,其中100萬元以上儀器設備47臺件。已搭建的分子和細胞生物學平臺、影像平臺及組學分析平臺配備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統、成像分析流式細胞儀、光片成像顯微鏡、透射電鏡、四極桿串聯飛行時間質譜儀、線性離子阱結合軌道阱XL質譜儀等四十余臺先進儀器設備為本學科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服務。學院歷經近7年的發展,科研成果不斷涌現,尤其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論文不斷增長突破,截止2020年4月27日,學院常任教授作為通訊作者在國際頂級期刊所發表論文就有Cell(5篇)、Nature(5篇)、Science(2篇)等。
 
上海科技大學

添加上海科技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上海科技大學考研分數線、上海科技大學報錄比、上海科技大學考研群、上海科技大學學姐微信、上海科技大學考研真題、上海科技大學專業目錄、上海科技大學排名、上海科技大學保研、上海科技大學公眾號、上海科技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上海科技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上海科技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shanghaikejidaxue/yanjiushengyuan_290572.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