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學科簡介

發布時間:2020-05-26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學科簡介

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學科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溫州醫科大學藥學院學科簡介 正文

1.藥學學科介紹:
 
學院擁有藥學一級博士點,藥理學碩士點1988年獲批,藥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011年獲批,藥學專業被評為國家特色專業、浙江省優勢專業,藥學學科先后入選省重中之重一級學科、省一流學科A類,目前已形成微生物與生化藥學、藥物化學、藥劑學、藥理學和藥物分析學五個學科方向。2012教育部學科評估居全國高校藥學學科并列第11名。經過多年的建設,本學科形成以下三個特色研究方向:①微生物與生化藥學:長江學者李校堃教授為學科帶頭人,圍繞以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系列為代表的基因工程和蛋白質藥物,開展了上游構建、中試、突變與改構、化學修飾和藥理藥效學研究,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蛋白質藥物研發體系,多項候選新藥進入臨床前和臨床研究。②藥物化學:國家優青梁廣教授為方向帶頭人,本方向是藥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分子藥理學學科的交叉,在化學生物學和藥物設計方面形成了交叉學科的特色和優勢,側重于藥物新靶點的發現和新藥設計。③藥理學:錢江學者譚毅教授為方向帶頭人,以中美糖尿病并發癥研究所和分子藥理學教研中心為主要支撐,在生長因子類藥物藥理機制、糖尿病并發癥相關藥物機制、生殖毒理學等領域形成特色和優勢。目前藥學學科在國內形成了較大的影響力,特別是重組蛋白藥物研究方向國內國際上知名。學科始終堅持產學研結合的發展理念,積極進行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利用科研項目先后建立了浙江格魯斯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4個和實訓大藥房2個,積極與行業企業共建產學研聯盟,建立了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臺,為多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
 
本學科現有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47人,具有海外留學背景的教師29人,擁有國家萬人計劃、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QR、國家優青、全國優秀教師、浙江省特級專家、錢江學者、省QR等一批高層次人才。
 
近五年承擔國家新藥創制重大科技專項3項、國家自然基金共70項,課題總經費達2500萬元以上。以第一署名單位發表SCI論文200余篇,其中在Cell Metabolism、Curculation、Mol Cell等影響因子10分以上期刊發表論文11篇,授權發明專利25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在FGF蛋白藥物和藥理學研究方面已經形成了世界知名、全國領先的研究方向。建設有浙江省生物技術制藥工程重點實驗室、國家新藥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制劑工程研究基地等省部級平臺,實驗室合計約7500平方米,設備總計8500余萬元。
 
 
 
 
 
 
 
 
 
 
 
 
2.中藥學學科介紹
 
溫州醫科大學中藥學學科于在2006年獲得中藥學一級學科碩士點,成為本校第四個一級學科學位點,2010年獲得中藥學專業型碩士學位點,2012年臨床中藥學成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學科建有浙南特色中藥重點實驗室,形成了以“國家QR”、“省QR”為首的高層次人才隊伍,獲得了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二等獎在內的一批高層次科研成果。本學科建設的溫莪術種植基地,是“浙八味”道地藥材中第一個通過國家GAP認證的基地,也是全國首個由高校主導的GAP基地。近年來在中藥規范化種植與產品開發、天然產物化學與活性物質基礎、中藥藥理藥效與新藥開發、中藥活性成分的化學生物學研究、中藥分析與組學研究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本學科立足浙南道地中藥材的種、制、成的全系列研發和實踐,依托藥學院的浙江省重中之重學科和省一流學科的學科平臺,利用醫科大學豐富的附屬醫院資源,形成了具有地域優勢和特色研究領域:天然產物化學與活性物質基礎、中藥藥理藥效與新藥開發、中藥規范化種植與產品開發、中藥活性成分的化學生物學研究、中藥分析與組學研究。隨著國家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文件的頒布實施,學校在“十三五”學科規劃中,將進一步加大支持中藥學科的各方面的軟硬件建設,進一步提升該學科的特色發展,到2020年學科排名進入全國中藥學學科前15%,擁有中藥學一級學科博士點。
 
本學科先后近年來中藥學學科老師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等32項、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7項等,縱向科研經費2000余萬元,另外橫向科研經費500余萬元。發表論文及專著:共發表論文近兩百篇,其中影響因子大于5.0的20余篇,大于3.0的論文近百篇;獲授權發明專利16項。獲授權發明專利6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浙江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 學科方向
 
中藥規范化種植與產品開發:中藥學學科團隊帶領合作社成功于2009年通過溫莪術藥材規范化種植的國家藥監局GAP認證,并于2014年通過第二個品種溫郁金的GAP認證,為當地政府和農戶拿下兩個GAP證書,服務了溫州種植溫莪術的幾十萬農戶,使溫莪術溫郁金原料質量得到有效保障,已產生間接經濟效益5000千余萬元;同時服務當地企業,進行了以莪術油為代表的溫郁金藥品、食品和保健品的全系列產品開發。
 
天然產物化學與活性物質基礎:依托浙南中藥特色資源和溫州臨近東海的海洋資源,側重于浙南中草藥和東海藻類中的天然有效成分的分離、鑒定、藥效評價和藥理機制研究,以期發現新的候選藥物結構新骨架、新先導物,為尋找先導化合物提供物質基礎。
 
中藥藥理藥效與新藥開發: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開展具有中醫藥特色的中藥治療高血壓、高脂血癥、高粘血癥、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藥理學研究,完善或形成能反映中藥治療心血管疾病特色的、基礎與臨床應用相結合的現代中藥新藥研發模式,創新理論,已形成較好中藥新藥研發成果和國內外學術影響力。獲得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中藥活性成分的化學生物學研究:側重于中藥有效藥物新靶點的發現和新藥設計,一方面結合國際分子生物學和分子藥理學研究前沿,利用新的蛋白、信號通路和分子機制來構建篩選測試體系、發現可能的藥物新靶點,利用計算機輔助技術和虛擬篩選技術等設計新的小分子化合物,進一步合成、篩選和發現新的候選藥物;另一方面,利用特異性的中藥衍生小分子為探針,探索新的分子機制和信號通路,為藥物設計提供新的靶點和參考。本學科方向是中藥化學、藥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分子藥理學學科的交叉,復合了多學科的人才隊伍,相互合作,形成了交叉學科的特色和優勢,目前已發表SCI百余篇,其中影響因子5.0以上的論文13篇,獲得授權專利9項,獲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二等獎1項,兩個化學1.1類候選新藥進入臨床前研究階段。
 
中藥分析與組學研究:運用基于蛋白質質譜的蛋白質組學和基于600M NMR的代謝組學為工具,研究中藥藥物分子的藥效、毒性及其體內代謝調控機制。研究不同生理病理狀態下復方中藥對腎臟、腦神經遞質等代謝物的變化,闡述疾病的病理機制及藥物作用機制。目前已發表SCI近50篇。
 
 
溫州醫科大學

添加溫州醫科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溫州醫科大學考研分數線、溫州醫科大學報錄比、溫州醫科大學考研群、溫州醫科大學學姐微信、溫州醫科大學考研真題、溫州醫科大學專業目錄、溫州醫科大學排名、溫州醫科大學保研、溫州醫科大學公眾號、溫州醫科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溫州醫科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溫州醫科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wenzhouyikedaxue/yanjiushengyuan_302531.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