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大學資源環境工程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簡介

發布時間:2020-06-04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武漢理工大學資源環境工程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簡介

武漢理工大學資源環境工程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武漢理工大學資源環境工程學院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簡介 正文

1、專業簡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是以人地關系相關理論為基礎,從人文、生態、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運用“3S”技術及地理分析方法,研究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的空間合理配置與優化的專業,涉及地理學、生態學、城鄉規劃學及管理學等多個領域,具有基礎性與應用性相結合的特點。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是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主要服務于城鄉規劃建設、土地資源利用與管理、房地產與旅游開發、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行業對空間信息采集、分析和應用等專業知識與技術方法的需求。涉及到全國主體功能區和城鎮體系規劃等基本國策的制定,以及城市的更新改造和社區建設,都離不開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人才。我校于1999年開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2012年依據教育部新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更名為“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已為城鄉規劃、國土資源開發、房地產管理等相關企事業單位輸送了1200余名專業技術人才。目前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等國外大學建立了3+2的聯合人才培養模式(獲美國碩士學位)。
2、專業培養方案
培養目標: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立足于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規劃建設的實際需求,培養掌握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的相關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基本方法和實踐技能,適應能力強、實干精神強、創新意識強,具有較好的國際視野與合作能力,能夠在規劃、國土、房地產、交通、環境等行業從事研究、設計、應用和管理工作的卓越人才。
核心課程: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區域分析與規劃、城鄉規劃原理、城市詳細規劃、土地評價與土地管理、區域分析與規劃、遙感原理與應用、空間分析、地理信息系統概論。
特色課程:國土規劃、景觀規劃與管理、房地產管理、城市地理學、區域資源與環境監測、虛擬現實與仿真。
3、專業特色與優勢
專業實力: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成立于1999年,目前有專業教師19人,其中高級職稱比例達79%,博士學位比例達85%,具有國外留學訪問經歷比例達68%,并且有8人入選武漢理工大學“15551”人才工程。教師先后獲得“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湖北省教學成果三等獎”等教學和科研獎勵10余項,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30余項,申請和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0余項,為專業人才培養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科研和規劃實踐經驗。
本專業建設有“空間信息采集實驗室”“三維虛擬仿真實驗室”“區域規劃實驗室”和“生態與景觀規劃實驗室”四個專業實驗室,配備有三維激光掃描儀、無人機、3D打印機、地理大數據與智能計算云平臺、水上機器人、數字化繪圖儀等先進實驗設備。此外還設立有廬山、秭歸(三峽)和巴東三個野外實習基地,并且與“武漢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武漢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間規劃研究中心”“湖北省國土測繪院”“光谷北斗”“中地數碼”等知名企事業建立了穩定合作關系,為高質量人才的培養創造了優越的實習實踐環境。
培養特色:
(1)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空間信息技術與城鄉規劃實踐的有機融合。
本專業突出基于GIS的空間信息技術應用優勢,學生除了掌握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領域的基本理論和實踐知識外,還會學習“3S”、地理大數據、虛擬現實與仿真、人工智能等現代空間信息技術,并能夠利用相關技術手段開展經濟、社會和環境等領域的調研、分析、保護、規劃和管理工作,為國土空間的開發利用和優化配置提供科學依據,促進城鄉和諧發展。
(2)通過課外實踐、科技創新和規劃項目等活動促進學生的素質培養和全面發展。
本專業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鼓勵并引導學生參加各類課外實踐、科技創新和規劃項目。學生先后獲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近60項,參加包括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GIS應用技能大賽、以及中國高校地理科學展示大賽在內的各類全國性競賽,獲得包括全國總冠軍在內的各類獎項30余項。
4、學生畢業發展情況
就業情況:
2019屆本科畢業生中,就業率為100%,這其中,80%從事與專業相關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且多為新興技術產業。近30%學生在政府部門或事業單位工作。
單位性質:民營及股份制企業就業比例最高,占比達80%,其次為事業單位,占比達20%。
地域流向:就業地域主要在湖北省、浙江省,其中湖北省就業人數最多,占比40%。
行業分布:畢業生就業主要集中在信息產業,占比達40%。
知名企業:中建三局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武大吉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超圖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等。
升學情況:
近3年在讀本科生國際化交流比例8.3%,畢業后攻讀境外學位項目比例8.3%。2019屆畢業生升學與出國(境)共12人,其中國內升學10人,出國(境)2人,分別占比41.6%、8.3%。免試推薦研究生比例為8.3%。
國內升學去向:2019屆畢業生主要進入武漢大學、天津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以及武漢理工大學等“雙一流計劃”建設高校深造,共計9人,占升學總人數的90%。
出國(境)去向:國際化交流和境內外深造高校包括英國帝國理工學院、英國卡迪夫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等高等學府。
優秀學生與杰出校友:
優秀學生代表:
朱可欣,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1601班學生,中共黨員,本科四年課程平均成績91分,專業排名第一,連續三年獲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和“校三好學生”榮譽稱號,積極參與科技創新活獲得全國高校采礦實踐作品大賽國家三等獎,大學生節能減排大賽校級三等獎。曾任院體育部副部長、班級班長、學委,此外還積極參與志愿活動與體育競賽項目,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現已保送至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攻讀碩士研究生。
張夢菡,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1701班學生,中共黨員,曾獲國家獎學金和“校三好學生標兵”榮譽稱號,入學以來平均學分績點91.5;連續兩年擔任團支部書記,所在團支部曾獲得“校優秀團支部”“校優秀班集體”等榮譽稱號;曾獲學院專業技能大賽一等獎、“兗州中材杯”武漢理工大學第十二屆環保創意作品大賽三等獎、第一屆大學生自然資源科技作品大賽優秀作品獎、“南方測繪杯”第十一屆全國高等學校大學生測繪科技論文大賽二等獎。
杰出校友代表:
江文,武漢市工程咨詢部城建項目處,經濟師、注冊咨詢工程師,先后獲得湖北省科技廳重大科學成果獎、湖北省工程咨詢協會省級一等獎、中國工程咨詢協會國家級一等獎等獎勵,曾獲得中共武漢市發改委直屬機關黨委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朱文超,鄭州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管委會規劃建設局局長,鄭州市第十一屆黨代會代表。組織編制《中牟縣城鄉總體規劃(2016—2030)》、《鄭州汽車城汽車服務業博覽園概念性規劃和城市設計》、《鄭州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園總體規劃(2016—2030)》等項目近100項,曾獲中牟縣十大優秀青年、鄭州市城鄉規劃工作先進個人、河南省村鎮規劃工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獲河南省優秀城鄉規劃一等獎、河南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城鄉規劃設計二等獎等多項獎勵。
武漢理工大學

添加武漢理工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武漢理工大學考研分數線、武漢理工大學報錄比、武漢理工大學考研群、武漢理工大學學姐微信、武漢理工大學考研真題、武漢理工大學專業目錄、武漢理工大學排名、武漢理工大學保研、武漢理工大學公眾號、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武漢理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武漢理工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wuhanligongdaxue/yanjiushengyuan_316289.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