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學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簡介

發布時間:2020-06-11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西安理工大學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簡介

西安理工大學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西安理工大學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簡介 正文

西安理工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源于1972年我校設置的半導體器件與物理專業,是我國為促進半導體工業的發展、早期設置的少數半導體類專業之一。1973年開始本科招生,1998年正式開始電子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招生,2007年獲批陜西省特色專業,2009年獲批為“國家特色專業”,2017年入選陜西普通高校“一流專業”建設項目。本專業依托的學科1990年獲得首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000年獲得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獲批設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2011年獲批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輪學科水平評估中被評為B-(百分位30%-40%)。
本專業擁有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國家示范基地、陜西省軍民兩用集成電路設計中心、陜西省新型半導體功能材料與設備工程研究中心等多個省級以上平臺。經過多年積淀,已穩固地形成了新型半導體材料與器件、集成電路設計、光電子器件與技術、電磁理論與數值計算等四個穩定且具特色的人才培養方向。目前本專業工程教育認證申請已被受理,本專業以工程教育認證為契機,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新型、綜合化、全周期工程教育理念,緊密圍繞學校發展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以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積極推進工程教育改革,探索主動適應新技術發展趨勢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能夠從事各種電子材料的制備與表征、半導體元器件的設計與制備、集成電路的設計及驗證等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人才教育和生產管理等工作并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創新精神的工程技術和項目管理人才。
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致力于培養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及相關領域的工程師,使其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半導體分立器件和集成電路的設計、制造、測試及應用等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人才教育和生產管理等工作,能夠成長為合格的工程技術和項目管理人才。
本專業畢業生就業5年左右能達到下列目標:
培養目標1:能夠適應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工程技術的發展,綜合應用工程知識和專業知識,對復雜工程問題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
培養目標 2:具有工程創新能力,能夠跟蹤行業先進技術,利用現代工具從事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的產品設計、開發和制造;
培養目標 3:具備健康的身心以及良好的人文素養,遵守職業道德,具有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項目實踐中綜合考慮法律、環境與可持續性發展等因素影響,堅持公眾利益優先的原則;
培養目標 4:具有團隊意識和管理知識,能夠在多學科團隊或跨文化環境中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
培養目標 5: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意識,能夠通過持續學習,不斷提升專業能力以適應行業發展。
主干課程
C語言程序設計、電路及電路實驗、模擬電子技術及實驗、數字電子技術及實驗、高頻電子線路、電子工程物理基礎、半導體物理、半導體器件物理、半導體綜合實驗、半導體集成電路、半導體工藝、集成電路設計技術及實踐、電力半導體器件原理及設計、光電子技術、半導體材料、電磁場與波、高頻電子線路、信號與系統。
畢業條件
本專業學生畢業最低學分要求為194分,其中包括:
1、必修課164個學分;(其中包括 12.5個學分為不計費學分,但必須完成。包括思政課6個課外學分,創新學分2學分,入學教育、社會實踐、公益勞動、畢業鑒定四門課共4.5學分)。
2、院級選修課18個學分;
3、校級選修課12個學分,其中至少6個學分為A(人文社科)類;
本專業對畢業生知識和能力的要求:
1、工程知識: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用于解決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領域復雜工程問題;
2、問題分析: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電子科學與技術系統中的復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
3、設計/開發解決方案:能夠設計針對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復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能夠綜合運用電子科學與技術理論和技術手段設計滿足特定需求的半導體器件、集成電路和工藝流程,并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實驗方法、數學方法等科學方法,對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復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模型建立、實驗設計、數據分析與解釋等,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結論;
5、使用現代工具:能夠針對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復雜工程問題,選擇與使用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術工具,對復雜工程問題進行預測與模擬,并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與社會:能夠基于工程相關背景知識進行合理分析,評價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工程實踐和復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應承擔的責任;
7、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夠正確理解和認識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8、職業規范: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的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規范,履行責任;
9、個人和團隊: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
10、溝通:能夠就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復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
11、項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工程實踐中應用;
12、終身學習: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
就業領域:
本專業畢業生能夠適應電子科學與技術相關領域發展需要,能夠在半導體分立器件和集成電路的設計、制造、測試及應用等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人才教育和生產管理等工作。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激光技術、材料技術、航天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生物技術等涉及國家戰略性新興領域的工作。畢業生就業領域涵蓋電子科學與技術領域各類企業單位(如半導體集成電路制造、封裝、測試企業,電力電子器件研發生產企業,其它高新技術企業等)和國家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如科研院所、教育機構)等。
學生畢業5年后事業發展預期:
本專業畢業生在畢業5年左右的職業定位、職業領域、職業特征和職業能力預期如下:
職業定位:工程項目的負責任人、工程項目的業務骨干、工藝工程師、設計工程師等;
職業領域:半導體器件和集成電路設計、制造、測試及應用等領域;
職業特征:電子行業產品的研發、設計、制造、測試及管理等工作;
職業能力:獲得中級職稱或在相當于中級職稱的重要崗位上工作。
西安理工大學

添加西安理工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西安理工大學考研分數線、西安理工大學報錄比、西安理工大學考研群、西安理工大學學姐微信、西安理工大學考研真題、西安理工大學專業目錄、西安理工大學排名、西安理工大學保研、西安理工大學公眾號、西安理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西安理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西安理工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xalgdx/yjsy_336512.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