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導師:金正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導師:金正耀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微信,為你答疑,送資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導師:金正耀 正文
姓名:金正耀
性別:男
出生年月:
職稱:教授
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研究方向:專門史.中國青銅器與鉛同位素考古研究
個人簡歷
教育簡歷
1977年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動力工程系化學專業學習,理學學士(1981)
1982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自然科學史專業,導師錢臨照院士.李志超教授,理學碩士(1984)
198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宗教系學習,宗教學專業,導師任繼愈教授,哲學博士(1988)
工作簡歷
1984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先后任副研究員.研究員
2006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科學史與科技考古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1年7月至1992年7月.1993年11月至1994年12月先后任美國Smithsonian Institution 客座研究員
1992年8月至1993年8月日本國立文化財研究所日本學術振興會博士后特別研究員
1996至1998年參與日本國立文化財研究所日本文部省國際共同研究基金項目“中國出土青銅器的自然科學研究”中方主持人
1999年3月至9月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訪問學者
2002年10月至12月美國國立美術館視覺藝術研究中心J. Paul Getty基金訪問教授。
現任國家學術項目《中華大典》常務編委.《理化典》主編
研究方向
專門史.中國青銅器與鉛同位素考古研究
代表性論文目錄
國內部分
[1] 夏商周青銅器鉛同位素示蹤研究數據庫的構建(獨著),質譜學報,2005增刊。
[2] 三星堆銅器金屬成分的幾個問題(獨著),中國文物報,2005年8月12日
[3] 鉛同位素考古研究的可行性問題——淺議《青銅器鉛同位素指示意義的范鑄實驗研究》(獨著),文物保護與考古科技,2005年2期
[4] 中國學者的首篇鉛同位素考古研究論文(獨著),文物保護與考古科技,2004年4期;中國文物報2005年1月14日轉載
[5] 成都金沙遺址銅器研究(第一作者),文物,2004年7期
[6] 論商代青銅器中的高放射成因鉛(獨著),考古學集刊,2004年15輯
[7] 鉛同位素示蹤方法應用于考古研究的進展(獨著),地球學報,2003年6期
[8] 婦丁尊與西周早期青銅禮器的鉛同位素研究(第一作者),文物,2003年10期
[9] 殷商青銅器礦料來源與鉛同位素示蹤應用(合著),廣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4期
[10] 商代青銅器中高放射成因鉛原料的產地問題 — 答齋藤努博士等(獨著),中國文物報,2003年1月17日
[11] 跨入新世紀的中國鉛同位素考古(獨著),中國文物報,2000年11月22日
[12] 中國鉛同位素考古研究的幾個問題(獨著),古代文明研究通訊(北京大學),2000年5期
[13] 二里頭青銅器的自然科學研究與夏文明探索(獨著),文物,2000年1期;中心觀點收入《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研究要覽》(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14] 天馬—曲村遺址西周墓地青銅器的鉛同位素比值研究(第一作者),載鄒衡主編《天馬—曲村》,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年
[15] 三星堆遺物坑青銅器的化學成分和鉛同位素比值研究(第一作者),載《三星堆祭祀坑》,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16] 中國兩河流域青銅文明之間的聯系(第一作者),載《中國商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河南偃師,1995年5月)論文集》,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全文收入《商文化論集》,李伯謙主編《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學術叢書之三》,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17] 商代青銅器中的高放射成因鉛:三星堆器物與沙可樂(賽克勒)博物館藏品的比較研究(第一作者),載《“走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考古學”國際討論會(北京大學,1993年5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18] 廣漢三星堆遺物坑青銅器的鉛同位素比值研究(第一作者),文物,1995年2期
[19] 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青銅器的鉛同位素比值研究(第一作者),考古,1994年8期;又載《新干商代大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20] 戰國古幣的鉛同位素比值研究(第一作者),文物,1993年8期
[21] 書評:介紹《中國冶鑄史論集》,考古,1988年2期
[22] 晚商中原青銅的錫料問題,自然辯證法通訊,1987年4期
[23] 中國金屬文化史上的”紅銅時期”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7年1期;人民大學報刊復印資料《先秦史》1987年6期全文轉載
[24] 晚商中原青銅的礦料來源研究,載方勵之主編《科學史論集》,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87
[25] 晚商中原青銅的礦料來源,載杜石然主編《第三屆國際中國科學史討論會(北京,1984年8月)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
[26] 道教外丹術研究(獨著),任繼愈主編《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宗教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27] <上張安道養生訣論>作者辨誤,道家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1996)論文,道家文化研究,16輯,1999
[28] 鶴與道教,載莫容主編《中國的鶴文化》,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4
[29] 略論道教外丹中的幾種礦物金屬,中國道教,1991年4期.1992年1期
[30] 道教研究進展,哲學研究年鑒,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31] 外丹黃白術,載牟仲鑒等編《道教通論》,濟南:齊魯書社1991
[32] 伏羲女媧神話的文化意象(署名金棹),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90年6期
[33] 唐代道教外丹,歷史研究,1990年2期
[34]《金碧五相類參同契》宋代別本之發現與研究,世界宗教研究,1990年2期
[35] 論東漢道教的特征(署名金棹),中國哲學史學會:中國哲學史研究,1989年4期
[36] 東漢道教的救世思想與醫學(署名金棹),世界宗教研究,1989年1期
[37] 論東漢晚期”國身治同”的政治思想(署名金棹),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1989年1期
[38] 試論道教的起源(署名金棹),哲學研究,1988年11期
[39] 魏晉”服散”頹風與道教信仰,文史知識,1987年5期;又載《道教與傳統文化》,北京:中華書局,1992
[40] 作為一種文化的科學與人類的未來,科學學研究,1987年2期
國外部分:
[41] A Reassertion that the High-radiogenic Lead in Shang Bronzes Originated in South-western China(獨著), China Archaeology and Art Digest, online publication,2004
[42] Early Shang Bronze Art and Highly Radiogenic Lead, E. Childs-Johnson, JIN Zhengyao, Center 23, Center for Advanced Study in the Visual Arts,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DC, USA,2003
[43] SIMS Analysis of Lead Isotope Composition in Ancient Chinese Metallic Artefacts(合著),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 vol.29, Sussax, UK, 2000.08.
[44] Lead Isotope Study of Early Chinese Bronze Objects(第一作者),《第四屆國際金屬史會議(BUMA IV,1998年5月)》,日本金屬研究所1998;又載《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文科學研究(英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45] 商代青銅業的原料流通與遷都問題(獨著),二十一世紀,2002年2月,香港中文大學
[46] 初期中國青銅器の鉛同位體比(第一作者),載平尾良光編《古代東アジア青銅の流通》,東京:鶴山堂,2001年
[47] 中國両河流域青銅文明の間の関係(第一作者),譯載平尾良光編《古代東アジア青銅の流通》,東京:鶴山堂,2001年
[48] 商代青銅器中の高放射成因鉛:三星堆器物とサックラ—美術館収蔵品との比較研究(第一作者),譯載平尾良光編《古代東アジア青銅の流通》,東京:鶴山堂,2001年
[49] 広漢三星堆遺物坑青銅器の鉛同位體比の值に関する研究(第一作者),譯載平尾良光編《古代東アジア青銅の流通》,東京:鶴山堂,2001年
[50] 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青銅器の鉛同位體比の研究(第一作者),譯載平尾良光編《古代東アジア青銅の流通》,東京:鶴山堂,2001年
[51] 戦國古貨幣の鉛同位體比の研究(第一作者),譯載平尾良光編《古代東アジア青銅の流通》,東京:鶴山堂,2001年
[52] 古代中國青銅器の自然科學的研究(合著),載平尾良光編《古代東アジア青銅の流通》,東京:鶴山堂,2001年
[53] 中國二里頭遺跡出土青銅器の化學組成(合著),載平尾良光編《古代東アジア青銅の流通》,東京:鶴山堂,2001年
[54] 中國古代文明をさぐる — 鉛同位體比による研究を中心に(獨著),載馬淵久夫.富永健編《考古學と化學をむすぶ》,日本東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55] 與道教相關的青銅器研究,1998年日本大正大學講演,大正大學綜合佛教研究所年報,No.21,1999
[56] ICP-AES/MSによる研究を中心に中國二里頭遺址出土青銅器之多元素分析,合著,保存科學,東京,1999年38號
主要著作
大陸部分
1.道教與煉丹術論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2.道教與科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3.中國的道教,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1
4.中國道教史,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增訂版),2001
港臺海外部分
1.《道樞逐字索引》,宮澤正順.麥谷邦夫.金正耀,日本京都松香堂,2002
2.《中國の道教》,金正耀著.宮澤正順等譯,東京:平河出版社,1995
3.《道教與科學》,臺灣:曉園出版社,1993
4.《中國的道教》,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香港:商務印書館,1993
近年來國內外學術演講
1.山東大學東方文明研究中心2005年5月12日:鉛同位素考古與商代文明研究,主持人:方輝教授
2.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史研究所2003年11月11日:鉛同位素考古研究的幾個基本問題,主持人:孫淑云教授
3.北京大學考古系2003年3月27日:中國鉛同位素考古研究的最新進展,主持人:孫華博士
4.美國國家地理雜志(National Geographic)2002年12月19日:’Southwest China’ on the History of Shang Bronze Civilization,主持人:Dr. Ellie C. Boettinger
5.美國 Harvard University 2002年12月13日:New Evidence for the Chinese Bronze Making of Shang Era: The Southwest Connection,主持人:Dr. Yun Kuen Lee
6.美國Columbia University 2002年11月16日:Scientific Fact and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What is the Story Behind Them? 主持人:Dr. Feng Li
7.美國 Lehigh University 2002年10月19日:The Discovery of High-radiogenic Lead in Shang Bronzes: A Scientific Fact Leads to a Historical Truth,主持人:Dr. Constance A. Cook
8.美國 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2002年10月14日:The Discovery of Large Native Copper Mine in the Southwest China: Its Significance for Provenance Study of Shang Bronzes;主持人:Dr. Leslie Gertsch
9.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2002年9月16日:滇東北最新地礦發現與重建商代文明史的視野,主持人:林業強教授
添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研分數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報錄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研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姐微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研真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專業目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排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保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公眾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zhongguokexue/daoshi_478271.html
推薦閱讀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學院導師:侯新民
侯新民副教授所在系計算與應用數學系研究方向圖論組合辦公室辦公電話電子郵件個人主頁個人簡介山東鄆城人。年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博士后,同……
日期:10-06 閱讀量:20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學院導師:李書敏
李書敏副教授所在系計算與應用數學系研究方向應用數學辦公室辦公電話電子郵件個人主頁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日期:10-06 閱讀量:20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學院導師:李新
李新副教授所在系計算與應用數學系研究方向計算幾何辦公室辦公電話電子郵件個人主頁個人簡介李新,男,年月生,湖北黃岡人,博士,副教授。于年和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獲得學士和……
日期:10-06 閱讀量:20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學院導師:梁興
梁興教授所在系計算與應用數學系研究方向微分方程辦公室辦公電話電子郵件個人主頁個人簡介:::::,::,(:),,,,,,,:,,,,,,,,,,,,,,,,,,:,,,,:……
日期:10-06 閱讀量:20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學院導師:劉利剛
劉利剛教授所在系計算與應用數學系研究方向計算幾何辦公室辦公電話電子郵件個人主頁個人簡介劉利剛,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于年在浙江大學獲得應用數學博士學位;……
日期:10-06 閱讀量:20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學院導師:寧吳慶
寧吳慶副教授所在系計算與應用數學系研究方向應用數學辦公室辦公電話電子郵件個人主頁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日期:10-06 閱讀量:20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學院導師:童偉華
童偉華副教授所在系計算與應用數學系研究方向計算幾何辦公室辦公電話電子郵件個人主頁個人簡介童偉華,男,年月生于浙江省衢州市。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學習信息與計算科學專……
日期:10-06 閱讀量:20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學院導師:王毅
王毅教授所在系計算與應用數學系研究方向應用數學辦公室辦公電話電子郵件個人主頁個人簡介年月生于安徽貴池。年月于中國科技大學數學系獲博士學位;年月年月芬蘭赫爾辛基圖爾庫大學作博……
日期:10-06 閱讀量:20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學院導師:夏銀華
夏銀華副教授所在系計算與應用數學系研究方向科學計算辦公室辦公電話電子郵件個人主頁教學情況有限元方法(主講)數學系研究生周四學時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
日期:10-06 閱讀量:20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學院導師:徐巖
徐巖教授所在系計算與應用數學系研究方向科學計算辦公室辦公電話電子郵件個人主頁個人簡介徐巖,江蘇徐州人。年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獲計算數學博士學位,導師舒其望教授。年月留校……
日期:10-06 閱讀量:20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學院導師:楊周旺
楊周旺副教授所在系計算與應用數學系研究方向應用數學辦公室辦公電話電子郵件個人主頁個人簡介楊周旺(),男,福建省福安人。年從福建省寧德地區民族中學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就……
日期:10-06 閱讀量:20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學院導師:張舉勇
張舉勇特任副教授所在系計算與應用數學系研究方向計算幾何辦公室辦公電話電子郵件個人主頁個人簡介年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系獲得學士學位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計算機工程學院獲得……
日期:10-06 閱讀量:20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學院導師:張夢萍
張夢萍教授所在系計算與應用數學系研究方向科學計算辦公室辦公電話電子郵件個人主頁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日期:10-06 閱讀量:20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學院導師:周世哲
周世哲特任副教授所在系計算與應用數學系研究方向計算幾何辦公室辦公電話電子郵件個人主頁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日期:10-06 閱讀量:20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學院導師:徐俊明
徐俊明教授所在系計算與應用數學系研究方向圖論組合辦公室辦公電話電子郵件個人主頁個人簡介徐俊明,男,年月生,安徽省潛山縣人。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運……
日期:10-06 閱讀量:20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學院導師:舒其望
舒其望教授所在系計算與應用數學系研究方向科學計算辦公室辦公電話電子郵件個人主頁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日期:10-06 閱讀量:20 -
中國科技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導師:王東進
王東進(),男,漢族,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年月生于安徽淮南。主要從事微波、毫米波理論與技術領域的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和中……
日期:10-06 閱讀量:20 -
中國科技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導師:李衛平
李衛平于年高考恢復后第一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無線電系級。他于年獲得中國科技大學學士學位后立即赴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研究生,于年獲得斯坦福大學電機工程碩士學位,于年獲得斯坦福……
日期:10-06 閱讀量:20 -
中國科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導師:宋偉
宋偉,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業方向:知識產權創新管理學術簡歷:年北京理工大學本科畢業,獲學士學位;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獲……
日期:10-06 閱讀量:20 -
中國科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導師:羅匡
羅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法學教授專業方向:法學、哲學學術簡歷: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畢業后分至青海日報社任理論編輯。年調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任教。曾任科大哲學社會科學部副主任、信息……
日期:10-06 閱讀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