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導師:劉發林

發布時間:2021-10-06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中國科技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導師:劉發林

中國科技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導師:劉發林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國科技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導師:劉發林 正文


  基本信息:
  劉發林,男,籍貫河北贊皇縣,1963年7月3日生于河北邢臺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先后于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工學學士和碩士、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微波通信等方面的科研、教學與技術開發工作。曾在日本東北大學作訪問學者,2001年入選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獎勵多項。主講本科生課程《非線性電子線路》和研究生課程《毫米波通信技術》等。

  學習與工作履歷:
  1980.09-1985.07,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現電子工程系)本科生,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5.09-1988.06,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無線電系(現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研究生,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9.09-2004.05,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在職博士研究生、工學博士
  1988.06-1990.1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助教
  毫米波器件,子系統與測量技術
  1991.01-1995.06,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講師
  等離子體測試用毫米波干涉儀、毫米波測速雷達
  1995.07-2001.12,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高級工程師
  衛星移動通信網及相關微波毫米波調制技術、微波與激光的相互作用、無輻射介質波導器件與子系統等
  2002.01-至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研究員
  衛星移動通信網與關鍵技術、微波與激光的相互調制與通信應用、無輻射介質波導耦合、微波功放與數字預失真技術等
  其中:
  1997.10-1998.10,日本東北大學電氣通信研究所訪問學者無輻射介質波導耦合與調制
  1999.04-2004.04,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微波毫米波工程研究中心 副主任
  2004.04-2009.0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 常務副主任/執行主任
  2009.03-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副院長

  科技研發:
  近年來,主持或參加包括863計劃、973項目、移動通信重大專項、中科院知識創新項目、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項目等10余項,涉及毫米波器件與雷達前端技術、毫米波儀器頻率擴展與測量技術、衛星組網通信關鍵技術、微波通信、微波成像、精確制導技術等。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獎勵。發表論文80余篇,其中SCI、EI索引30余篇。目前主要研究方向為:微波電磁場問題的數值分析方法、衛星移動通信與鏈路關鍵技術、光與微波的相互作用及其通信應用、微波功放與新型濾波結構等。

  獲獎與專利:
  1991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8 毫米照射雷達鎖相源
  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毫米波儀器的頻率擴展技術
  1997年,鐵道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毫米波駝峰測速雷達
  1998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毫米波線性調頻連續波雷達前端與目標模擬器
  1994年,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T?CL-2型駝峰測速雷達

  部分學術論文:
  [1]劉發林,“多模廣義S參數端口連接降階通用方法及應用,”《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20卷7期,pp63-67,1998年7月。
  [2]Falin Liu,Wataru Chujo and Tsukasa Yoneyama,“Miniaturized Wideband NRD-Guide Coupler,”Proceedings of China Japan joint Meeting on Microwaves ’98,pp94-97,Beijing,Aug.,1998.(Best paper prize).
  [3]Falin Liu,“A Unified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a Category of H-plane Discontinuiti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rared & mm-waves,19(8),pp1103-1112,Aug.1998.
  [4]劉發林,“波導E面偏置金屬插片寬帶濾波器,”《微波學報》,14卷4期,pp324-329,1998年12月。
  [5]劉發林,中條涉,米山務,“NRD波導中多種彎波導之間的耦合特性,”《紅外與毫米波學報》,19卷2期,pp149-152,2000年4月。
  [6]Falin Liu,Shanjia Xu,Yijian Sheng,“An Alternate Method for Analysis of Waveguide Loaded Cavity,”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25(4),pp283-285,May 20,2000.
  [7]劉發林,徐善駕,“波導E面濾波器的寬帶化設計,”《紅外與毫米波學報》,19卷4期,pp293-296,2000年8月。
  [8]Falin Liu,Weidong Wang,Weidong Chen,Yijian Sheng,“Coupling of NRD-guide Filled with Low Permittivity Dielectric between Waveguid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rared & mm-waves.21(8),pp1331-1340,Aug.2000.
  [9]Falin Liu,Shanjia Xu,Weidong Chen,“An Efficient Circuit Parameter Extraction Method of Waveguide Discontinuities,”2000 IEEE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on Circuits and Systems,(APCCAS2000),pp189-192,Tianjin,December 4-6,2000.
  [10]張海忠,王東進,劉發林,“適于中國的移動衛星通信系統星座設計方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30卷6期,pp666-670,2000年12月。
  [11]劉發林,陳衛東,盛奕建,王東進,“通道化無輻射介質波導(NRD)的耦合,”《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23卷1期,pp42-44,65,2001年1月。
  [12]劉發林,徐善駕,“波導不連續性的加速收斂算法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31卷4期,pp476-481,2001年8月。
  [13]Falin Liu,Shanjia Xu,“E-Plane Waveguide Filters with Partially Filled Dielectrics for Wide Bandwidth,”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31(3),pp175-177,Nov,2001.
  [14]劉發林,徐善駕,“波導不連續問題分析中基函數對收斂性能影響的研究,”《電子學報》,30卷3期,pp339-342,2002年3月。
  [15]陳衛東,徐善駕,王東進,劉發林,“毫米波LFMCW雷達調頻非線性剩余頻差的估計,”《紅外與毫米波學報》,21卷4期,pp245-250,2002年8月。
  [16]李吉浩,劉發林,王東進,丁俊章,“光纖/無線系統誤碼率的模型與性能改進,”《光電子•激光》,14卷10期,pp1043-1046,2003年10月。
  [17]Falin Liu,Weidong Wang,Lingyun Zhou,Qingguo He,“Compact NRD-Guide Switch by using Schottky Barrier Diod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rared & mm-waves.Vol.24,No.9,pp1531-1538.Sep.2003.
  [18]郭圓月,王東進,劉發林,“衛星光網絡中微波/光波雙層路由技術方案,”《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40卷4期,pp113-119,2004年7月。
  [19]童卓,王東進,劉發林,“低軌衛星通信多普勒頻移的快速精確估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34卷2期,pp190-195,2004年4月。
  [20]郭圓月,王東進,劉發林,丁俊章,“寬帶衛星網微波副載波光調制系統方案,”《上海交通大學學報》,38卷5期,pp688-692,2004年5月。
  [21]郭圓月,三木哲也,王東進,劉發林,“多協議副載波/波長標簽交換技術方案,”《電子與信息學報》,26卷8期,pp1300-1305,2004年8月。
  [22]黃和,王東進,劉發林,“Ka波段移動衛星信道的綜合模型及誤碼率分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35卷3期,pp346-353,2005年6月。
  [23]楊健,劉發林,“基于六端口技術的FMCW雷達,”《現代雷達》,2005年10期,pp23-26,2005年10月。
  [24]鄭偉,陸廣華,陳衛東,劉發林,“線性度校正的新方法與系統應用”,《火控雷達技術》,34卷4期,pp12-15,2005年12月。
  [25]丁俊章,王東進,劉發林,王國濤,“衛星通信副載波交換網絡的一種資源分配策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36卷5期,pp481-485,2006年5月。
  [26]葉揚,劉發林,“超寬帶時變移動信道下的尺度-時延分集接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37卷2期,pp113-118,2007年2月。
  [27]李霆,王東進,劉發林,“小波變換的SAR原始數據網格編碼量化壓縮算法,”《現代雷達》,2008年5期,pp53-56,2008年5月。
  [28]李霆,王東進,劉發林,“基于SPIHT的動態感興趣區域編碼算法,”《數據采集與處理》,2008年03期,pp294-299,2008年5月。
  [29]徐山,劉發林,“基于六端口技術的雙頻PD雷達多目標檢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39卷2期,pp137-141,2009年2月。
  [30]張勝,劉發林,馬云飛,“基于互補開口環諧振器的超寬帶低通濾波器,”《固體電子學研究與進展》,2009年2期,pp 210-214,2009年6月。
  [31]Jun Ding,Falin Liu,“Novel Tag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with Adaptive Grouping,”Wireless Sensor Network.Vol.1,No.5,pp475-481.Dec.2009. 
  [32]尤覽,劉發林,“無線傳感器網絡波束合成的影響因素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40卷4期,pp406-411,2010年4月。
  [33]Tao Ni,Falin Liu,“A New Impedance Match Method to improve efficiency of LINK with Chireix Combiner,”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Vol 52,No.6,pp1418-1421,2010.06.
  [34]丁瑤,劉發林,朱志臻,“基于六端口技術的雙頻連續波雷達,”《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7卷4期,pp499-506,2010年7月。
  [35]Tao Mei,Jinlian Guo,Xian-Sheng Hua,Falin Liu,AdOn:toward contextual overlay in-video advertising,”Multimedia Systems,Vol 16,No 4-5,pp335-344,Aug.2010.
  [36]倪濤,劉發林,“一種用于ET功放的數字預失真方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41卷2期,pp116-120,2011年2月。
  [37]Y.Ding,Y.X.Guo and F.L.Liu,“High Efficiency Concurrent Dual Band Class-F and Inverse Class-F Power Amplifier,”IET Electronics Letters,Vol 47,No 15,pp847-849,Jul 2011.
  [38]尤覽,丁瑤,楊光,劉發林,“采用寄生補償的高效率逆F類GaN HEMT功率放大器,”《微波學報》,27卷5期,pp50-54,2011年10月。
  [39]Cao Huang,Falin Liu,“A distributed class-based alternative routing and a congestion control architecture for LEO satellite network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pp 121-129,Jul-Dec Issue,2011.
  [40]M.S.Chen,F.L.Liu,H.M.Du,and X.L.Wu,“Compressive Sensing for Fast Analysis of Wide-Angle Monostatic Scattering Problems,”IEEE Antenna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Vol 10,pp1243-1246,2011.11.
  [41]黃操,劉發林,“面向LEO衛星網的顯式TCP方法,”《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9卷1期,pp76-80,2012年1月。
  [42]Yao Ding,Yong-Xin Guo,Lan You,and Fa-Lin Liu,“Concurrent Dual Band Class F Power Amplifier with Novel Harmonic Control Network,”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Vol 54,No.3,pp707-711,2012.03.
  [43]Guang Yang,Wei Liu,Falin Liu,Sheng Zhang,“A Cascaded Triplet SIW Filter ,”Microwave Journal,Nov 2012.

  專業委員會:
  《微波學報》編委,《雷達學報》編委
  中國微波學會委員,中國微波學會毫米波與亞毫米波專業委員會委員

類別 招生專業 研究方向
碩士學位研究生 080904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電磁場數值方法,微波毫米波理論與技術
081001 通信與信息系統 微波通信、衛星通信
博士學位研究生 080904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電磁場數值方法,微波毫米波理論與技術
    

  安徽省合肥市四號信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電子工程與信息科學系
  郵政編碼:230027
  電話:0551-63607432 63603942
  Email:liufl@ustc.edu.cn

  *如果發現導師信息存在錯誤或者偏差,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系,以便進行更新完善。

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錯誤,可聯系我們進行免費更新或刪除。建議導師將更新的簡歷尤其對研究生招生的要求發送給我們,以便考研學子了解導師的情況。(導師建議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續隨時更新網頁或發布調劑信息??佳信删W站和APP流量巨大)聯系方式

添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研分數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報錄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研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姐微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研真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專業目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排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保研、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公眾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zhongguokexue/daoshi_478411.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