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醫學院導師:黎明濤

發布時間:2021-10-0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中山大學醫學院導師:黎明濤

中山大學醫學院導師:黎明濤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山大學醫學院導師:黎明濤 正文


  姓名:黎明濤  性別:男  職稱:教授  
  學院:醫學院  最后學歷: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神經元凋亡及其信號轉導,帕金森病機制與治療新靶標,蛋白質組學

  個人簡介: 黎明濤,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藥理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醫學院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主任,廣東省普通高校蛋白質組學轉化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1996年于中山大學獲得藥理學博士學位,1999年赴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從事2年博士后工作。長期從事藥理學與分子神經生物學研究,主要研究領域是神經元凋亡及其信號轉導,帕金森病機制與治療新靶標,蛋白質組學。其研究成果對于揭示神經退行性疾病發生的本質并尋找、確立藥物靶點,從而進一步達到有效防治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目的具有重要意義。

  2001年回國后,黎教授獲得985和211學科建設經費共1300多萬元,組建了設備完善、運行高效、梯隊合理的分子神經生物學實驗室(位于中山醫學院科技樓十樓西1044),擁有完成分子生物學實驗和帕金森病治療新靶標研究所需的先進儀器設備。此外,黎教授作為負責人2002年組建了廣東省第一家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并長期開展轉化醫學研究,逾180項臨床課題獲益;依托此平臺,黎教授申請并獲得2011年度“廣東省普通高校蛋白質組學轉化醫學重點實驗室”,從而填補了中山大學藥理學國家重點學科一直沒有重點實驗室的空白。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位于何母太樓10樓,詳情請見。

  近年來,黎教授獲得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B類杰青、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政府聯合資助基金、廣東省自然團隊項目等二十多項基金資助,在研的項目總經費達1000多萬元。此外,黎教授還以第一完成人獲得了獲得2011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教育部)一等獎和2011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勵一等獎。
  
  黎教授課題組近年來發表了40余篇SCI論文,其中黎教授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J Neurosci,Mol Cell Biol,J Biol Chem, Proteomics和 Neuropharmacology等國際核心雜志發表了19篇文章,并在Drug News Perspect上發表了相關專題綜述。

  重要學術研究成果與貢獻:黎教授工作主要集中在闡明神經元凋亡的信號轉導通路,揭示帕金森病(PD)的發病機制以及確立新的藥物靶標。率先證實了JNK是PD治療的新靶標(Wang et al., 2004, Neurosci Res; Wang et al., 2004, Drug News Perspect),從源頭上尋找、篩選、確立了dp5、ATF3和caspase-3是JNK/c-Jun的促凋亡靶基因(Ma et al., 2007, J Biol Chem; Mei et al., 2008, Neuroscience; Song et al., 2011, Neurosci Lett),并且揭示了“c-Jun/ATF2 dimer結合在ATF位點上激活促凋亡靶基因表達”這一規律(Yuan et al., 2009, Mol Cell Biol)。最近新發現在PD小鼠模型中c-Jun和ATF2選擇性在黑質易損部位的TH陽性神經元中激活,為下一步研究JNK-c-Jun通路介導PD發生的機制提供理論基礎,為確立PD治療新靶標提供了科學依據。
  
  黎教授首次發現PKA、CaMKII在不同的模型中分別介導GSK-3β的Ser9磷酸化(Li et al., 2000, Mol Cell Biol; Song et al., 2010, J Biol Chem),從而促進神經元存活, 最近又報道Ser9/Ser389位點的磷酸化抑制神經元死亡時蛋白酶Calpain切割GSK-3β (Ma et al., 2012, J Biol Chem)。 此外,還率先證實GSK-3是PD治療新靶標(Wang et al., 2007, Neuropharmacology),提出以“JNK/GSK-3為靶治療PD”的新思路,進而提出以單一藥物同時阻斷這兩個關鍵的促凋亡蛋白這一“一石二鳥”的治療策略,并尋找到能有效同時抑制JNK/c-Jun和GSK-3的化合物(Xie et al., 2004, Neurosci Lett),為PD治療藥物研發指出新的方向。

  此外,黎教授還率先利用蛋白質組學方法,從源頭尋找神經元凋亡時calpain的新底物,成功鑒定出12個已經報道的和7個尚未報道的、新的calpain底物蛋白質,其中CRMP-3和CRMP-4被calpain切割后的產物具有促神經元凋亡作用(Liu et al., 2009, Proteomics), 為確立calpain做為神經退行性疾病治療靶標奠定了基礎。

  最近,黎教授報道BH3-only促凋亡轉錄因子Bim的轉錄上調不是由已經報道的c-Jun FOXO1/3a, B/C-Myb等介導,而是由轉錄因子Egr-1直接轉錄激活Bim的表達,從而觸發了神經元凋亡的發生(Xie et al., 2011, J Neurosci)。這一新發現隨即解開了GC富集(G-C rich)DNA抑制劑光輝霉素(Mithramycin A)和色霉素(Chromomycin)為什么能夠保護神經元這一謎團,即:這類藥物正是通過直接抑制Egr-1對Bim基因的轉錄激活而發揮神經保護作用。這一成果,不僅為確立Egr-1/Bim作為神經退行性疾病治療的靶標提供了更充分的科學依據,而且對探索GC富集DNA抑制劑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學術論著與教材: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 通訊作者

1. Ma S, Liu S, Huang Q, Xie B, Lai B, Wang C, Song B, and Li M#. Site-specific phosphorylation protects GSK-3β from calpain-mediated truncation of its N- and C-termini. J Biol Chem. 2012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22496446

2. Xie B, Wang C, Zheng Z, Song B, Ma C, Thiel G, and Li M#. Egr-1 transactivates Bim gene expression to promote neuronal apoptosis. J Neurosci.2011; 31:5032-5044

3. Song B, Lai B, Zheng Z, Zhang Y, Luo J, Wang C, Chen Y, Woodgett J, and Li M#. Inhibitory phosphorylation of GSK-3 by CaMKII couples depolarization to neuronal survival. J Biol Chem.2010;285:41122-34.

4. Yuan Z, Gong S, Luo J, Zheng Z, Song B, Ma S, Guo J, Hu C, Thiel G, Vinson C, Hu CD, Wang Y, Li M#. Opposing roles for ATF2 and c-Fos in c-Jun-mediated neuronal apoptosis. Mol Cell Biol. 2009;29:2431-2442.

5. Liu W, Zhou XW, Liu S, Hu K, Wang C, He Q, Li M#. Calpain-truncated CRMP-3 and -4 contribute to potassium deprivation-induced apoptosis of cerebellar granule neurons. Proteomics. 2009;9:3712-3728.
 

中山大學

添加中山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中山大學考研分數線、中山大學報錄比、中山大學考研群、中山大學學姐微信、中山大學考研真題、中山大學專業目錄、中山大學排名、中山大學保研、中山大學公眾號、中山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山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中山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zhongshandaxue/daoshi_475020.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