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導師:楊軍林

發布時間:2021-10-05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導師:楊軍林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導師:楊軍林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導師:楊軍林 正文


  姓名:楊軍林  性別:男  職稱:教授  
  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最后學歷: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脊柱側彎的診療及并發癥的處理;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保守及手術治療

醫療專長:
 
  從事骨科臨床科研工作25余年,目前專攻于脊柱畸形的診療,精于脊柱側彎、駝背后凸畸形、成人退變性脊柱側彎矯正和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診治,目前每年主刀完成脊柱畸形手術100臺以上。建立國內首家多單位、多科室合作的脊柱側彎臨床科研中心,2010年與廣東省青基會聯合成立全國首個專項治療脊柱側彎的慈善基金——新苗基金,并將中心建成新苗基金脊柱側彎治療的唯一基地。目前中心已完成了大量嬰幼兒、青少年、成人及老年退變性脊柱側彎矯形病例,連續三年在脊柱側彎手術量上位居全省第一,并于2010年使我院脊柱外科側彎手術量突破150例,位居全國全國前列。并在此基礎上獲得多項全國第一:1.80%特發性脊柱側彎手術不輸血;2.突破呼吸功能<30%不能手術的禁區;3.建立全國首家具有SSEP,MEP,DNEP,Trigger EMG聯合的術中誘發電位監測系統,保證術中脊髓神經安全。在嬰幼兒脊柱側彎、青少年脊柱側彎、重度脊柱側彎和老年退變性側彎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于國內外有較大的影響力,主持完成多項國家教委及廣東省重科技點攻關課題及分課題,發表相關文章30余篇,獲得國家專利兩項,廣東省及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兩項,三等獎五項,并多次受邀在國內外專業學術會議上進行演講或授課。長期于美國華盛頓巴恩斯醫院脊柱外科學習,并多次與丹麥Arhus大學、日本、臺灣、香港大學等多家頂級脊柱側彎中心進行脊柱側彎相關學術交流和訪問,并建立了定期疑難病例會診制度和脊柱側彎數據庫。先天性髖關節脫位診治方面,在國內首創超聲診斷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并首創選擇性深度擴臼術治療治療先天性髖脫位,隨訪10余年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國內廣大同行和患者的認可。對骨科各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特別是腰椎間盤突出癥、椎管狹窄癥、腰椎滑脫癥、頸椎病、脊柱骨折并截癱和脊椎腫瘤等骨科疾病的外科治療都有較深的造詣。  

科研基金

(一)以第一作者主持包括國家自然等基金課題8項
(1)主持“骨髓間充質干細胞(MSC)的分化調控差異對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AIS)致病機理的研究“課題,32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1.1~2013.12,編號:81071439
(2)主持“低齡兒童脊柱側凸分節段定量定向去旋轉的生長棒系統研制”課題,3萬,編號:2008B030301114,現課題正順利進行。
(3)參與香港大學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關于“脊柱側彎手術矯形的動物模型開發”課題的合作 2007.6始,課題現正進行中。
(4)主持“組織工程骨的研究開發及相關產品的產業化” 分課題(2007),7萬,編號2004z1-e003,現研究順利進行。
(5)主持“選擇性深度擴臼術治療發育性髖脫位的基礎及臨床研究”課題,文件號:中博基字[2005]12號,1萬,中國博士后基金(2005-2007),完成。
(6)分課題主持“陳舊性舟狀骨骨折微創治療的器械及方法研究",(“創傷救治技術與器械及方法研究”,廣東省重點攻關項目,負責單位:廣東省創傷救治科研中心)廣東省科委重點攻關課題分課題(2000-2002),完成。該課題采用微創器械,使BMP更加準確注入舟狀骨骨折端又可以減少骨折端的血液循環,有利于促進骨折的愈合,大大減少了陳舊性舟狀骨骨折引起的殘疾人數,為該疾病的治療提供了更簡便可靠的方法,解決了臨床上傳統舟狀骨骨折治療后,骨愈合困難、療效差等難題;
(7) 主持“廣東城市新生兒髖疾病發病現狀及發病因素研究”,廣東省科委重點攻關課題(1999-2001),完成。該項目的完成對廣東省1萬余名新生兒進行DDH的普查,早期發現DDH患兒近百名,并早期給予治療,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同時課題對廣東DDH的發病因素進行了系列研究,并提出了完善的預防措施,對該疾病的有效預防和控制奠定了基礎;
(8) 主持“同種異體骨圈椎體融合器臨床研究”,廣東省科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998-2000),完成。此項目研制的"骨圈椎體融合器"1997年獲國家專利一項,專利號:ZL96236772.9,并已經臨床推廣,獲得了良好的經濟及社會效益,并獲2002年廣東省科技成果二等獎、2003年全軍醫療成果二等獎。

(二)以項目主持人獲得的廣東省、軍隊科技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5項
2003年“同種異體骨圈椎體融合術的基礎及臨床應用研究”獲廣東省科學技術成果二等獎
2003年“同種異體骨圈椎體融合術臨床應用研究”獲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
2001年“創傷性假性動脈瘤肌洞法的建立研究”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1999年“新生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病因及診斷研究”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1998年“新生兒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的病因研究” 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7年“新生兒髖關節脫位超聲診斷標準的臨床研究” 獲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1997年“新生兒髖關節脫位超聲診斷的臨床研究”獲軍隊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三)獲得國家專利2項
1、"廣東城市新生兒髖疾病發病現狀及發病因素調查"結題后,項目組聯合廣東省婦幼醫院應用B超對上萬例新生兒進行發育性髖關節脫位普查,早期發現發育性髖關節脫位130余例,并給予早期干預,獲得了良好的經濟及社會效益。此項目研制的"可調式外展固定架"2000年獲專利一項,專利:ZL 00227811.1,已在臨床推廣,其良好的矯正效果,廉價的治療費用獲得了廣泛認可。
2、"同種異體骨圈椎體融合術的基礎及臨床應用研究"、"同種異體骨圈椎體融合術臨床應用研究"分別獲得2002年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3年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此項目研制的"骨圈椎體融合器"1997年獲國家專利一項,專利號:ZL96236772.9,并已經臨床推廣,獲得了良好的經濟及社會效益。

(四)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專著30余篇:
(1) 黃紫房,楊軍林,朱青安等。《角棒與圓棒在椎弓螺釘系統中抗旋轉能力的生物力學比較》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11年
(2) 楊軍林,黃紫房,李佛保等。《板棒系統與釘棒系統在重度脊柱側凸矯形中的應用及效果》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1年
(3) 張宇奇,楊軍林。《下行神經性誘發電位在脊柱矯形手術中的應用》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11年
(4) 楊軍林,謝超凡,謝紅波。《脊柱側彎患兒椎體旋轉測量方法的進展》中華小兒外科雜志 2010年第31卷7期:550-554。
(5) 楊軍林,黃紫房,謝超凡。《低齡兒童脊柱側彎肺功能研究進展》 中華小兒外科雜志 2010年第31卷5期:387-389。
(6) Zhi-Guo Zhang1, Junlin Yang1, Shing-Chow Chan,Keith Dip-Kei Luk1, Yong Hu1.《Time-frequency component analysis of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in rats》BioMedical Engineering OnLine. 2009,8:4. ISSN1475-925X.
(7) 李明…楊軍林。《脊柱畸形精要》特發性脊柱側彎Lenke分型部分的翻譯。2009年
(8) 陳欲光,李佛保,楊軍林(通訊作者)等。《經顱電刺激運動誘發電位和皮層體感誘發電位在脊柱側凸手術中聯合監護的觀察研究》中華骨科雜志 2009年第29卷第1期。
(9) 楊軍林,李軍,廖威明等。《廣東地區11132例新生兒髖關節發育不良》中華關節外科雜志 2008年第2卷第4期.
(10) 楊軍林,李軍,廖威明等. 廣東地區11132例新生兒髖關節超聲測量. 中華關節外科雜志 2008年8月第2卷第4期 399-406
(11) 王洪武…楊軍林。《腫瘤微創治療技術》骨肉瘤章節編寫,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
(12) 楊軍林; 張美超; 趙衛東; 王永勝; 彭成宏; 肖學軍; 王維; 鐘世鎮. 骨圈對椎弓根釘系統負載影響的三維有限元分析. 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5年第23卷第3期 313-315
(13) 楊軍林; 王永勝; 彭成宏; 肖學軍; 費志軍; 肖進; 范柳賓; 王維; 王宏. 不同方式椎間植入皮質骨圈的生物力學評價. 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05年第15卷第7期 447
(14) 楊軍林; 費志軍; 王永勝; 肖學軍; 王娜. 巨大型神經鞘瘤致股骨破壞一例報告. 中華骨科雜志 2005年7月第25卷第7期 442-443
 

中山大學

添加中山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中山大學考研分數線、中山大學報錄比、中山大學考研群、中山大學學姐微信、中山大學考研真題、中山大學專業目錄、中山大學排名、中山大學保研、中山大學公眾號、中山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中山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中山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zhongshandaxue/daoshi_475222.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