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重慶三峽學院339農業知識綜合一研究生考試大綱

發布時間:2020-12-03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2021重慶三峽學院339農業知識綜合一研究生考試大綱

2021重慶三峽學院339農業知識綜合一研究生考試大綱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1重慶三峽學院339農業知識綜合一研究生考試大綱 正文

    重慶三峽學院2021年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自命題科目
    《農業知識綜合一》考試大綱
    命題方式招生單位自主命題
    試卷滿分150
    考試時間180分鐘
    考試方式閉卷、筆試
    試卷內容結構
    土壤學50分
    植物生理學50分
    農業生態學50分
    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20%-30%
    選擇題0%-20%
    簡答題30%-50%
    論述題20%-30%
    考試目標
    《農業知識綜合一》考試內容主要涵蓋植物生理學、農業生態學、土壤學課程。要求考生掌握植物生理學、農業生態學和土壤學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其發展動態;能夠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解決農業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問題。
    考試內容和要求
    《植物生理學》(第一部分,50分)
    (一)植物水分生理
    考試內容:水勢,細胞的水勢,細胞吸水的方式,根系吸水的途徑和動力,水分運輸的途徑和動力,合理灌溉。
    考試要求:1.掌握植物細胞、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規律;2.了解影響根系吸收水分的因素。
    (二)植物的礦質營養
    考試內容:植物必需的礦質元素,生物膜的基本結構和特性,植物細胞對礦質元素的吸收方式,礦質元素在植物體內的運輸和分布,植物對氮的同化過程,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礎。
    考試要求:1.掌握研究植物必需元素的基本方法;2.熟悉認識植物細胞跨膜轉運、植物根系和地上部吸收礦質元素的規律;3.了解影響根系吸收礦質元素的因素。
    (三)光合作用
    考試內容:光合作用的總反應式和重要性,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光合色素的化學與光學特性,光合作用的原初反應、碳同化的過程,光呼吸的途徑和生理功能,C3、C4、CAM植物的光合特性,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
    考試要求:1.掌握植物吸收、傳遞和轉化光能基本規律;2.熟悉光合碳同化途徑;3.了解影響光合速率的因素。
    (四)植物的呼吸作用
    考試內容:呼吸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系,呼吸作用原理在作物栽培和糧食、果蔬貯藏中的應用。
    考試要求:1.掌握植物呼吸代謝途徑、呼吸電子傳遞途徑的多樣性;2.了解影響呼吸速率的因素。
    (五)植物生長物質
    考試內容:植物激素的種類、生理作用及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種類。
    考試要求:1.掌握植物激素的種類、生理作用及應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種類;2.了解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六)植物生長生理
    考試內容: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和生理生化變化;植物器官生長的相關性;植物生長的向性運動和感性運動。
    考試要求:1.掌握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和生理生化變化;植物器官生長的相關性;植物生長的向性運動和感性運動;2.了解植物生長相關性的原因,植物生長的向性運動。
    (七)植物的生殖生理
    考試內容:植物的春化作用與光周期現象。
    考試要求:掌握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現象的基本理論及其在實踐中的應用。
    (八)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考試內容:種子、成果實成熟時的生理生化變化;種子的休眠和調控;植物器官脫落的細胞及生化變化。
    考試要求:1.掌握種子和果實成熟、植物衰老時的生理變化規律;2.了解環境條件對種子萌發、芽的休眠、植物衰老的種種影響。
    (九)植物的逆境生理
    考試內容:植物對逆境的生理生化反應,逆境傷害植物的機理,植物對逆境的適應。
    考試要求:1.掌握植物適應逆境脅迫的生理機制;2.了解各種逆境脅迫對植物造成的傷害,提高植物抗逆性的途徑。
    《農業生態學》(第二部分,50分)
    (一)緒論
    考試內容:1.農業生態學的定義、發展過程及趨勢;2.系統、生態系統和農業生態系統的概念、結構和特點;3.農業生態學的主要任務與研究方法。
    考試要求:1.了解農業生態學的發展過程;2.理解農業生態學的定義、主要任務和研究方法;3.掌握農業生態系統的概念、結構與特點。
    (二)農業的基本生態關系
    考試內容:1.環境和生態因子概念,生態因子的綜合作用,生態因子的限制作用,生物對自然環境的生態適應,生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2.種群的概念和結構,種內和種間關系的類型,種群的生態策略;3.群落的概念,群落的基本特征,群落的組成與結構,群落演替,協同進化;4.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中的能流和物流,物質循環的基本類型;5.景觀的概念、組成和功能,景觀生態學的理論。
    考試要求:1.了解種內和種間關系的類型,生物的協同進化和景觀的概念和功能;2.理解種群、群落、生態系統和景觀的相關概念;3.掌握生物和環境相互關系中的基本規律,種群的生態策略,群落演替的過程和類型,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類型。
    (三)農業生態系統的結構
    考試內容:1.農業生態系統的概念、組成,物種結構的設計原則;2.農業生態景觀與農業生態系統的水平結構,不同自然環境條件對農業生態系統水平結構的影響,農業區位和社會經濟條件對農業生態系統水平結構的影響;3.自然地理位置與農業生態系統的垂直結構,農田立體模式、水體立體模式、養殖業立體模式、農林立體模式;4.農業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食物鏈的類型,食物鏈的結構類型;5.農業生態系統時間結構的含義,作物套作與輪作。
    考試要求:1.了解農業生態系統的組成和類型,農業的區位理論;2.理解農業生態系統的概念,農田、水體、養殖業、農林立體模式類型,杜能農業區位理論,農業生態系統的水平結構和時間結構;3.掌握生態系統結構設計原則,農業生態系統的垂直結構原理,食物鏈與食物網的含義,食物鏈的類型,食物鏈的加環與解列。
    (四)農業生態系統的能流
    考試內容:1.生態系統的輔助能定義、類型和作用,能流結構和水平,可再生能源的種類;2.初級生產中的能量平衡關系,初級生產的能量效率與生產力比較,地球主要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力類型,初級生產力的制約和改善方向;次級生產的能量平衡,次級生產在農業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次級生產的能量轉化效率,次級生產力的影響因子與提高途徑。
    考試要求:1.了解可再生能源的種類,地球主要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力類型,次級生產的能量轉化效率;2.理解輔助能的定義和作用,初級和次級生產力提高的限制因子和改善途徑;3.掌握生態系統中輔助能的特點和能量效率,初級和次級生產力能流途徑和能量平衡關系。
    (五)農業生態系統的物流
    考試內容:1.水循環途徑、農業生產的水平衡和節水措施;2.碳循環途徑、溫室效應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3.氮磷鉀養分元素的循環途徑和特點,農業生產中的氮磷鉀平衡和氮磷鉀養分提高的措施;4.硫循環的途徑和特點,農業生產中的硫平衡以及酸雨的產生與防治;5.污染物流動的途徑,來源以及對農業的影響。
    考試要求:1.了解污染物的來源,流動途徑和對農業的影響;2.理解生態系統中主要的物質循環途徑和特點,溫室效應和酸雨產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3.掌握物質循環的庫與流,氮磷鉀養分在農業生產中的平衡以及提高措施。
    (六)農業生態系統的信息流和資金流
    考試內容:1.農業生態系統的自然信息流,人工信息流;2.資金流的基本構成,資金流與能物流的關系;3.農業生態系統調控機制的基本特點,自然調控、人工調控和社會間接調控。
    考試要求:1.了解農業生態系統信息聯系的方式,信息和生態系統進化的量度概念和計算;2.理解人工信息流和自然信息流的區別,農業生態系統調控的層次和類型;3.掌握資金流的概念,資金流與能物流的基本關系,農業生態系統的調節控制特點。
    (七)農業資源與區域環境
    考試內容:1.農業資源的概念與分類,開發利用和保護;2.自有和公共資源利用的生態經濟規律;3.我國的農業氣候區劃以及氣候對農業結構的影響;4.農業生態系統的診斷與評價。
    考試要求:1.了解我國農業氣候區劃,氣候對農業的影響,農業生態系統的診斷與評價方法;2.理解農業資源的分類,可更新資源與不可更新資源的合理利用;3.掌握資源利用的兩個生態經濟規律。
    (八)農業發展的生態軌跡
    考試內容:1.農業起源和發展階段;2.世界各國對自然農業、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的探索;3.我國的傳統農業和未來農業發展道路。
    考試要求:1.了解農業起源和各個發展階段,我國傳統農業的經驗;2.理解各國對未來農業探索的類型和我國生態農業的選擇與發展。
    (九)生態農業的模式與技術體系
    考試內容:1.生態農業模式的概念;2.生態農業模式與技術體系的分類,包括緩解生態制約、實現循環、減少肥料和農藥的使用和減少激素和獸藥的使用;3.生態農業模式的適用性和區域典型生態模式。
    考試要求:1.了解各地典型的生態農業模式;2.理解生態農業模式的概念,生態農業模式與技術體系的類型和特點;3.掌握中國農業常用的生態農業模式與技術體系。
    《土壤學》(第三部分,50分)
    (一)土壤學概況
    考試內容:1、土壤的基本概念;2、土壤的主要功能;3、近代土壤學科的發展及主要觀點。
    考試要求:1、了解土壤在地球表層系統中的重要作用,在農林業生產和人類社會中的重要性;2、掌握土壤、土壤基本物質組成等概念;3、了解世界土壤科學發展史的主要代表性學派及其基本觀點。
    (二)土壤礦物質
    考試內容:1、土壤礦物質的元素組成和礦物組成;2、層狀硅酸鹽粘土礦物,非硅酸鹽粘土礦物;3、土壤粘土礦物的分布規律。
    考試要求:1、了解原生礦物組成,次生礦物組成;2、掌握土壤物質的主要元素組成和硅鋁鐵率3、重點掌握鋁硅酸鹽粘粒礦物的構造特征,粘粒礦物晶架內的同型異質替代(同晶替代)。
    (三)土壤有機質
    考試內容:1、土壤有機質的來源、含量及組成;2、土壤腐殖質的形成、性質;3、土壤有機質對土壤肥力的影響,在生態環境中的作用,土壤有機質管理。
    考試要求:1、了解土壤有機質的來源;2、掌握礦化過程、腐殖化過程的概念;3、了解腐殖質形成的兩個階段,及合成腐殖質所需的基本材料4、掌握土壤有機質的養分,保肥性能,以及促進團粒結構形成等方面的重要性。
    (四)土壤生物
    考試內容:1、土壤生物組成,包括土壤微生物種群、土壤微生物指標及其表征;土壤動物;土壤中的植物根系;2、影響土壤生物的環境因子,包括溫度、水分、pH、氧氣和Eh等
    考試要求:1、了解土壤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概念;2、掌握環境條件變化對土壤生物的影響;3、掌握菌根對植物吸收養分和水分的影響。
    (五)土壤水、空氣和熱量
    考試內容:1、土壤水的類型劃分及有效性,水分含量表示方法,水分含量測定方法;2、土水勢及其分勢,土壤水吸力,土壤水能態的定量表示,土水勢測定,水分特征曲線;3、土壤空氣的組成和運動、土壤通氣性;4、土壤熱量來源;5、土壤溫度變化規律、影響土壤溫度的因素及土壤溫度的調節。
    考試要求:1、掌握土壤水含量的表示方法:重量百分數,容積百分數,土壤水貯量,土壤水含量的測定方法,土壤水類型;2、掌握土水勢及其定量表示,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吸力與土壤當量孔徑,土壤水分特征曲線,滯后現象等概念;3、掌握土壤-植物-大氣連續體(SPAC)概念及永久萎蔫點的概念;4、了解土壤空氣的組成和含量及其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六)土壤的形成發育過程
    考試內容:1、成土因素;2、地質大循環,生物小循環,基本成土作用,主要成土過程。
    考試要求:1、掌握成土因素對土壤形成的綜合作用;2、掌握主要成土過程,特別是典型地帶性土壤的形成過程;3、掌握地質大循環和生物小循環及其對土壤形成和營養元素循環的影響;4、掌握土壤剖面、發生層、土體構型及診斷層的概念。
    (七)土壤結構與力學性質
    考試內容:1、土壤粒級、土壤密度與容重、土壤孔隙;2、土壤機械組成與質地,不同質地土壤特性與改良;3、土壤結構體,團粒結構、土壤結構改良;4、土壤耕性及其影響因素。
    考試要求:1、掌握國際制土壤質地分類標準;2、掌握砂土、壤土、粘土的理化特性,了解土壤質地層次性及不同質地土壤的利用改良;3、理解和掌握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土壤的物理機械性、粘結性、粘著性、可塑性、塑性值、土壤耕性、土壤結持性、土壤堅實度。
    (八)土壤膠體表面化學
    考試內容:1、土壤膠體表面類型,比表面和表面積,表面電荷和電位;2、離子吸附,陽離子靜電吸附,陽離子交換,陽離子專性吸附。
    考試要求:1、掌握土壤膠體、永久電荷、可變電荷等概念;2、掌握交換性陽離子和陽離子交換作用,陽離子交換作用的特征,影響陽離子交換能力的因素,土壤陽離子交換量,土壤的鹽基飽和度。
    (九)土壤溶液化學反應
    考試內容:1、土壤酸性、堿性的形成;2、土壤酸度的強度指標和數量指標,土壤堿性指標,土壤酸度的影響因素與調節;3、土壤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體系,氧化還原指標,土壤氧化還原的因素影響與調節;4、土壤酸堿性和氧化還原狀況對生物、養分有效性及有毒物質積累的影響。
    考試要求:1、了解活性酸、潛性酸、交換性酸度、水解性酸度等概念;2、掌握土壤堿度的概念,衡量土壤堿度的指標,堿性土的成因;3、掌握土壤緩沖性能概念及產生緩沖性能的原因,影響緩沖能力的因素;4、了解土壤反應對土壤微生物及植物生長的影響,了解土壤反應和養分有效度之間的關系。
    (十)土壤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考試內容:1、土壤碳素循環的基本概念,土地利用方式對碳循環的影響,土壤碳素循環與全球變化;2、土壤氮素循環的基本概念,土壤氮素的獲得,土壤氮素轉化,土壤氮素損失的環境效應、土壤氮素調控;3、土壤磷的形態、固定與機制、磷流失途徑與環境效應;4、土壤中硫、鉀、微量元素的形態、循環轉化及影響因素
    考試要求:1、掌握土壤碳循環,土壤碳與全球變化的關系;2、掌握有機態氮和礦化過程,硝化過程,生物脫氮過程、化學脫氮過程,銨態氮的晶穴固定作用,氮的同化作用,土壤氮形態狀況及調節原理;3、掌握土壤中磷的含量,磷的形態及影響因素。
    (十一)土壤肥力與養分管理
    考試內容:1、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土壤養分的生物有效性;2、土壤養分的供應與遷移過程
    考試要求:1、掌握土壤肥力的概念及其與土壤養分、土壤生產力的區別與聯系;2、了解土壤養分在土—液、土—根界面上的轉化、移動的主要控制機理。
    (十二)土壤污染與修復
    考試內容:1、土壤污染的基本概念,土壤背景值,土壤自凈作用,土壤環境容量;2、土壤污染的主要類型,重金屬污染,有機污染,固體廢棄物,放射性污染,點源污染,面源污染;3、土壤組成、酸堿性和氧化還原狀況對污染物的影響;4、土壤污染的防治與治理
    考試要求:1、掌握土壤污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類型;2、掌握土壤污染的主要類型、原因、防治及治理途徑。
    (十三)土壤質量與農產品安全
    考試內容:土壤質量的概念
    考試要求:掌握土壤質量的概念。
    (十四)土壤退化與生態恢復
    考試內容:1、土壤退化的概念及分類;2、我國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及退化的現狀,防治及治理措施。
    考試要求:1、掌握土壤退化的基本概念;2、掌握我國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及退化的現狀,防治及治理措施。
    參考書目
    王小菁,《植物生理學》(第8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駱永明,《農業生態學》(第三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7
    黃昌勇,《土壤學》(第三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備注
重慶三峽學院

添加重慶三峽學院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重慶三峽學院考研分數線、重慶三峽學院報錄比、重慶三峽學院考研群、重慶三峽學院學姐微信、重慶三峽學院考研真題、重慶三峽學院專業目錄、重慶三峽學院排名、重慶三峽學院保研、重慶三峽學院公眾號、重慶三峽學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重慶三峽學院考研信息或資源

重慶三峽學院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zqsxxy/cksm_386942.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