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簡介

發布時間:2020-04-18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成都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簡介

成都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成都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簡介 正文

成都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成立于1987年,現由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內經、方劑學、醫史各家、傷寒、金匱、溫病、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生物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病理生理學、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等教研室和科研創新中心、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名家學術傳承中心組成,涵蓋中醫基礎、中西醫結合基礎和西醫基礎三個學科群。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科研實驗室2個,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7個,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2個。  
 
             學院先后涌現了一大批中醫理論功底深厚、學術影響深遠、醫史文哲皆通的中醫名家,如:李斯熾、吳棹仙、鄧紹先、宋鷺冰、陸聞鴻、李克光、孔健明、李介明、王廷富、郭仲夫、鄭孝昌、陳治恒、陳潮祖、郭子光、張之文、張家錫、盧崇漢、張家禮、鄧中甲等;同時,還擁有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中西醫結合基礎專家,如:宋熙、李述宗、潘祖禹、匡調元、周邦靖、姚鳴春、李永義、黃秀鳳、駱永珍、祝彼得等。學院現有正高級職稱23人,副高級職稱37人,先后有首屆國醫大師1名、首屆全國名中醫1名、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教師10名、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8名,四川省名中醫18名,四川省教學名師1名,四川省中醫藥學術技術帶頭人12名,四川省衛生廳學術技術帶頭人6名,研究生導師65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1人),業已形成一支水平過硬,年齡梯隊合理的高素質師資隊伍。
 
學院不斷加強學科建設,現有博士學位授予點6個,碩士學位授予點10個。擁有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方劑學、溫病學、中西醫結合基礎、金匱要略),3個省級重點學科(方劑學、中醫臨床基礎、中西醫結合基礎),1個國家級教學團隊(方劑學),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方劑學)、3門省級精品課程(金匱要略、溫病學、中醫基礎理論)、1門四川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方劑學)。學院現為全國多個一級學會專委會會長、副會長單位,四川省中醫藥學會中醫基礎理論、方劑學、仲景學說、溫病與感染病、醫學文獻專委會主任委員單位,四川省微生態學會主任委員單位。  
 
             學院注重教學改革、科研創新。目前,學院共承擔教改課題70余項,承擔國家“973”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課題80余項,部省級等各級各類科研項目500多項。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6項,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
 
學院傳承發展中醫藥,注重傳統中醫人才培養,充分發揮學科和師資優勢,開設有中醫學(5+3一體化)中醫傳統加強型特色人才班,致力于培養具有牢固中醫從業信念、深厚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堅實的中醫理論和中醫經典知識功底、熟練的中醫臨床技能、熟練的中醫辨證論治思維方法、較高的中醫臨床診療水平和研究能力的中醫基礎和臨床特色人才。
 
             展望未來,機遇與挑戰并存。基礎醫學院全體教職員工將繼續堅定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把學院建成特色鮮明的一流基礎醫學院而不懈奮斗!
成都中醫藥大學

添加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成都中醫藥大學考研分數線、成都中醫藥大學報錄比、成都中醫藥大學考研群、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姐微信、成都中醫藥大學考研真題、成都中醫藥大學專業目錄、成都中醫藥大學排名、成都中醫藥大學保研、成都中醫藥大學公眾號、成都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成都中醫藥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成都中醫藥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chengduzhongyiyaodaxue/yanjiushengyuan_252408.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