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

更新時間:2022-07-30 10:34:24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東南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
Add 東南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東南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東南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東南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東南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來自東南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東南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你的考研報考有用。

以下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站,如有錯誤,可聯系我們進行免費更新或刪除。建議導師將更新的簡歷尤其對研究生招生的要求發送給我們,以便考研學子了解導師的情況。(導師建議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續隨時更新網頁或發布調劑信息??佳信删W站和APP流量巨大)查看聯系方式>>。

東南大學研究生導師名單:(可用 Ctrl+F 進行搜索)

劉先覺 吳國新 鐘秉林 齊康 仲德昆 朱光亞 王紅兵 李小平 鮑旭 楊全 魏海坤 戴先中 戴義保 翟軍勇 路小波 蔣珉 梁金玲 蓋紹彥 符影杰 曹鳴 曹進德 黃東 柴琳 郭雷 袁曉輝 夏思宇 夏良正 趙霽 虞文武 談英姿 費樹岷 姜昌金 余玲玲 余星火 周俊 周杏鵬 房芳 金立左 孟正大 邵家玉 嚴洪森 楊俊 李俊 汪崢 張凱鋒 李奇 張亞 陳從顏 陳夕松 李久賢 李新德 宋文忠 吳介一 劉京南 孫長銀 葉樺 盧劍權 達飛鵬 項楠 王金湘 李彬 顧興中 董祥國 陳建松 朱壯瑞 王榮蓉 孫桂芳 齊建昌 彭英 盧熹 黃鵬 胡建中 程潔 殷國棟 仇曉黎 凌新生 張永康 張建潤 易紅 許飛云 許超 幸研 湯文成 孫蓓蓓 倪中華 李普 蔣書運 賈民平 陳南 韓勇 梅姝娥 黃超 侯合銀 胡漢輝 胡小平 林宏志 陳偉達 張玉林 何建敏 楊東輝 李敏 仲偉俊 劉新旺 莊亞明 馮勤超 王文平 陸于平 蔣平 高賜威 陸金鈺 萬春風 周臻 劉建勛 涂永明 方立新 孫遜 王立輝 盛凌振 劉攀 張侃健 李世華 田玉平 王勤 馬旭東 陸榮生 劉海晨 胡濤 劉曉軍 王磊 吳熙 盧毅 湯奕 王蓓蓓 高山 陳歆技 趙劍鋒 徐青山 王海風 萬秋蘭 陸廣香 李揚 陳中 汪昕 孫安 韓重慶 朱筱俊 呂清芳 敬登虎 徐文平 尹凌峰 朱虹 羅斌 楊才千 趙才其 吳京 范圣剛 張晉 秦衛紅 馬軍 吳剛 舒贛平 呂令毅 邱洪興 孟少平 曹雙寅 馮健 郭正興 呂志濤 吳金 陸生禮 陳瑩梅 胡慶生 常昌遠 馮軍 王志功 孫偉鋒 李冰 李文淵 曹爭 李偉 呂建華 倪巍偉 戚曉芳 沈卓煒 徐造林 張柏禮 魏福明 胡平 張乾元 倪進 尹文 程明震 郁火星 于向東 崔天劍 李永春 陳繪 李軼南 張志賢 孫菁 季欣 崔之進 鮑旭東 鄧建明 翟玉慶 何志寧 喻學才 盧愛華 賈鴻雁 黃羊山 田兆耀 徐子方 王華寶 邵文實 喬光輝 劉艷梅 岳瑨 許建良 徐嘉 夏保華 王俊 王玨 田海平 馬向真 馬雷 梁衛霞 范志軍 樊和平 董群 陳愛華 施衛東 江其玟 陳菊花 王錚 虞斌 熊艷艷 管馳明 于虹 楊軍 吳建輝 龍書芹 吉逸 孫立濤 時龍興 尚金堂 秦明 廖小平 李偉華 李杰 黃慶安 胡晨 張雄 葉莉華 肖金標 呂昌貴 朱利 張曉兵 張家雨 惲斌峰 王著元 王春雷 王保平 婁朝剛 李曉華 雷威 顧兵 崔一平 汪崢  李新德  吳介一  柴琳  周海清  夏柱紅 陳藝文 龐侯榮    吳桂平    解希順 洪昆權 楊文星 姚曉燕 唐雁坤 董正高 倪振華 侯凈敏 董帥 薛鵬 呂準 崔鐵軍 蔣維洲 徐慶宇 邱騰 汪軍 王金蘭 徐明祥 李旗 施智祥 翟亞 楊永宏 朱善華 朱麗田 張力 周琛  魏金美 王濤 吳蘭香 陶友公 盛雪梅 錢激揚 馬冬梅 羅天妮 劉克華 黃文英 胡永輝 侯旭 高健 程俊瑜 常天龍 鄭玉琪 鄒長征 朱宏清 袁曉寧 許克琪 李魯 劉須明 陳美華 張一衛 楊洪 駱培成 孔凡 郭玲香 黃凱 婁永兵 鄒志紅 潘曉梅  王作祥  馬全紅  張聞  祝學云  周曉晶  張濤  趙立業  楊波  夏敦柱  吳峻  吳涓 王慧青 王澄非 孫利生 邱實 潘樹國 倪江生 盧榮軍 劉錫祥 劉璟 梁金星 李旭 李會軍 況迎輝 金偉明 金世俊 姜曉彤  黃麗斌 夏蕓 陳炳為 曹乾 張曉 田宏邇 楊紅 衛平民 王燦楠 孟紅 胡朝陽 唐萌 沈孝兵 武鳴 陳曉東 馬永健 袁寶君 王民生 向全永 陳連生 羊海濤 朱鳳才 胡曉舒 朱寶立 汪華 廖鵬 謝耀峰 陳一梅 湯君友 蔡先華 喻國榮 戚浩平 聞道秋 高成發 杜廣印 石名磊 王新定 吳文清 陳小兵 陳先華 張曉春 張永 柴 干  陳大偉  季彥婕 王昊 張國強 陳東良 劉龍柱 章迅 張惠紅 蔡曉波 徐南強 陳瑜 葛麗芹 錢衛平 黃寧平 袁春偉 徐春祥 徐麗娜 夏強 趙祥偉 趙興群 羅守華 陳揚 遲慧梅 肖鵬峰 肖忠黨 汪豐 李志勇  張繼中  張天柱 張宇 何農躍 朱繼軍 孫清江 孫嘯 呂曉迎 呂華 劉全俊 白云飛 王雪梅 王進科 巴龍 萬遂人 顧寧 顧忠澤 陸祖宏 韋鈺 戚曉芳  謝建明 翟玉慶  周 曉 宇  張志政  鮑旭東  羅立民 呂建華  金遠平 蔣嶷川 徐 立 臻 董永強 宋愛波  沈卓煒  曹玖新 徐造林  倪巍偉  漆桂林 羅軍舟  陳漢武 陶 軍 汪蕓 龔儉 丁偉 程光 張小向 徐 亮 吳宏偉 王 峰 石佩虎 李慧玲 江其保 關秀翠 陳文彥 曹婉容 朱道元 周建華 張福保 李必信 薛星美 管 平 劉淑君 高志強 陳 平 劉其林 潮小李 楊全勝 張小松 張寶懷 朱小良 朱光燦 鐘文琪 趙長遂 周克毅 張軍 于向軍 張輝 仲兆平 虞維平 余冉 袁竹林 楊亞平 楊林軍 楊帆 徐治皋 胥建群 許傳龍 熊源泉 肖軍 肖睿 向文國 吳磊 吳新 韋紅旗 王素美 王秋穎 王培紅 王明春 王軍 王曉 田新啟 譚平 宋兆龍 司風琪 宋敏 沈湘林 宋海亮 沈來宏 沈炯 沈劍賢 盛昌棟 沈德魁 潘蕾 呂錫武  呂劍虹  陸勇  李益國  李先寧  劉振祥  李舒宏  梁彩華  梁財  冷偉  冷杉 匡蕘 金保升 黃亞繼 黃石紅 黃 瑛 郭宏偉 歸柯庭 顧璠 葛仕福 葛斌 傅行軍 段鈺鋒 杜 塏 陳永平 董衛 丁維明 陳紹炳 陳九法 陳亞平 程力 陳振乾 程懋華 鄧艾東 蔡亮 陳曉平 周芝庭  羅翔  李健康 王玉娟 任祖平 陳敏華 林曉輝 帥立國 錢瑞明 周忠元 陳云飛 周怡君 趙堅玉 張志勝 田夢倩 劉磊 孫輝 毛玉良 賈方 張赤斌 韓良 李剛 薛澄岐 顏肖龍 史金飛 王興松 蔣全興 鄧小鵬 鄭 磊 陸惠民 成虎 李德智 劉家彬 武雷 張星 杜靜 張建坤 黃有亮 沈杰  李維濱  李啟明  黃娟  李 賀 劉 焱 楊小麗 孫 越 王浩 王景全 宗周紅 丁漢山 劉釗 穆保崗 戴國亮 童小東 龔維明 丁幼亮 馮若強 郭 彤 黃鎮 潘金龍 徐明 張志強 繆長青 陳忠范 徐趙東 葉繼紅 王修信 張建 梁書亭 張繼文 孫 遜 李愛群 周 臻 陳錦祥 王恒華 郭力 韓玉林 韓曉林 董萼良 郭應征 汪曉茜 靳慧 諸葛凈 彭昌海 石邢 李海清 傅秀章 巢耀明 熊國平 馬 進 史永高 徐小東 鮑莉 王靜 李飚 龔愷 俞傳飛

基本信息

姓 名: 陳漢武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55-11
學 位: 博士
職 稱: 教授
資 格: 博士生導師
行政機構: 計算機科學系
研究方向: 理論計算機科學
電 話: 025-52090912
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
地 址: 南京市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江寧校區)
郵 編: 四牌樓:210096;江寧:211189

個人簡介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Mathematical Reviews”評委
教育部高等學校文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東南大學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學委員會主任委員.
2000年3月獲日本國立山口大學大學院理工學研究科智能情報專業理工學博士學位.
1991.1-1992.6日本太平洋技術咨詢株式會社研修
1995.5-1996.6日本愛知工業大學訪問
1996.7-1997.3日本國立山口大學大學院研究生
1997.4-2000.3日本國立山口大學大學院理工學研究科智能情報專業理工學博士學位課程
1997.9-2000.3山口東京理科大學非常勤講師
2000.4-2003.4任日本IBM中部解決方案株式會社軟件工程師.
參與的研究成果分別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和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參與并完成的研究項目:

日本文部省(No.09640195)“多符號離散通信系統信道編碼與容量特性數理解析的研究”
日本JSPS((C) 11640169)“多符號離散通信系統信道傳輸效率信賴函數及函數特征數理解析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重大研究計劃項目(90412014)"AMS數據計算環境的研究和實現"

主持并完成的研究項目:

日本山口大學地區合作中心VBL“實現信息量子通信基礎技術的理論研究”
日本國家與公司合作項目“航天體外殼輻射溫度實時測試系統(高溫熱分析)”
豐田集團項目"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系統CADSIASE CAM5255的優化"

正在主持的研究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研究計劃項目(60572071)“經典信息與量子信息信道容量的研究”
江蘇省自然基金(BK2007104)"量子可逆邏輯及量子信息計算可視化平臺構建關鍵技術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研究計劃項目(60873101)"量子計算的線路模型描述的關鍵技術的研究"
東南大學教改課題(2006005)"計算機公共課程考試模式改革與題庫建設".

基本信息

姓 名: 吳國新
性 別: 男
出生年月: 1956年5月
學 位: 碩士
職 稱: 教授
資 格: 博士生導師
行政機構: 計算機工程系
研究方向: 計算機網絡及其應用
電 話: 025-83792359
傳 真: 025-83793073
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
地 址: 南京市四牌樓2 號李文正樓(北樓)210室
郵 編: 210096

個人簡介

吳國新,男,東南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計算機網絡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主要從事計算機網絡及其應用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近期研究方向:網絡安全和網絡可信技術、高性能網絡、基于P2P的資源共享技術。

教育經歷

1978.3-1982.1,南京工學院計算機專業本科學生,獲工科學士學位;
1986.9-1989.2,東南大學計算機系計算機網絡方向研究生,獲工科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

1973.6-1975.12,安徽蕪湖市郊西江公社,知識青年;
1975.12-1978.2,安徽蕪湖紅光針織廠,機修工人;
1982.1-1985.8,中國科學院合肥分院計算中心,職工;
1985.9-至今,東南大學計算機系(學院),教師。

出版教材

序號 教材名稱 字數(萬字) 出版社名稱 出版年份
[1] CIMS計算機網絡 30 機械工業出版社 1997
[2] 計算機網絡 30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0
[3] 計算機網絡 34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 計算機網絡(第2版) 35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獲獎情況

[1] 國家教委科技進步2等獎, OSI計算機網絡研究, 1992年, 排名第4.
[2] 電子工業部科技進步3等獎, 基于OSI的軍用計算機網絡應用服務系統研究, 1993年, 排名第2.
[3] 國家科技進步3等獎, 異種中大型計算機遠程OSI網絡, 1995年, 排名第4.
[4] 江蘇省科技進步2等獎, 船舶貨運單證電子數據交換系統, 1995年, 排名第3.
[5] 國家科技進步3等獎, 基于EDI的單證交換系統, 1996年, 排名第3.
[6] 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1等獎, 計算機網絡協議形式技術及其應用研究, 1998年, 排名第4.
[7] 江蘇省科技進步2等獎, 面向制造業的網絡化制造體系結構與機制模型研究, 2005年, 排名第6.

曹玖新,工學博士?,F任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軟件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南大學計算機網絡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和江蘇省網絡與信息安全重點實驗室科研骨干,CCF 高級會員。獲得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系統結構博士學位。主持完成國家“十一五”支撐計劃項目“現代服務業共性技術支撐體系與應用示范工程”中的“服務組合與服務驗證”子項目。作為技術負責人完成了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網絡教育關鍵技術及示范工程”中的“網絡教育系統總體設計與集成”子項目。在《Journal of Parallel, Emergent and Distributed Systems》、《計算機學報》等重要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40多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項、軟件著作權4項,獲得2009年度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證書2009-168)1項,獲得2010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證書2010-J-220-2-01-R03)1項。
所在學科為計算機應用技術國家重點學科,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技術及應用。目前作為主要人員承擔國家“973”項目二級課題“服務可擴展的網絡體系結構描述方法研究(2009CB320501)”和國家“973”項目二級課題“信息服務的聚合與協同(2010CB328104)”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可信可控的服務協同模型及關鍵技術研究(61070158)”的研究。

教學:

從2003起講授本科生主干課程“計算機網絡概論”。講授研究生(軟件學院蘇州)課程“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專利授權和申請:

1. 曹玖新,羅軍舟,毛波,基于圖像處理的釣魚網頁檢測方法,國家發明專利,受理號:200710130809.6,2007年8月17日。
授權號: ZL200710130809.6,2010年1月20日。證書號:第592994號
2. 羅軍舟,曹玖新,朱夏,田田,東方,鄭嘯,基于內容復制的資源負載平衡方法,國家發明專利,受理號:200810156156.3,2008年9月24日。
授權號:ZL200810156156.3, 2011年03月16日。證書號:第746555號
3. 曹玖新,羅軍舟,林加鎮,姚燚,劉永生,孫學勝,協作式垃圾郵件防范方法,國家發明專利,受理號:200910028695.3,2009年1月5日。
授權號:ZL200910028695.3, 2011年04月20日。證書號:第762944號
4. 曹玖新,羅軍舟,孫學勝,劉波, 一種基于新服務集構造的動態服務選擇方法. 國家發明專利,受理號:201010230496.3,2010年7月19日。
5. 曹玖新,羅軍舟,劉永生,劉波,一種基于QoS的多線程Web服務協商方法. 國家發明專利,受理號:201010230488.9,2010年7月19日。

軟件著作權授權:

1. 羅軍舟,曹玖新,徐瑤斌,林加鎮,曲延勝,顧軍,基于Linux的課件制作系統V1.0,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號:2006SR16785,2006年6月10日。
2. 羅軍舟,曹玖新,葛亮,毛波,程杰,顧軍,Windows到Linux的網絡教學資源轉換工 具軟件V1.0,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號:2006SR16786,2006年6月10日。
3. 曹玖新,羅軍舟,林家鎮,王國進,毛波,東方,數字教育資源封裝與驗證工具V1.0,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號:2008SR17995,2008年7月1日。
4. 曹玖新,羅軍舟,劉永生,姚燚,孫學勝,胡波,數字教育資源信息提取封裝工具軟件,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號:2008SR26052,2008年9月1日。

近期發表論文:

1. 楊柳,曹玖新,劉波,時莉莉.基于無偏Q值反饋的社區劃分算法[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1(1):31-36(EI 20111213768305)
2. Cao Jiuxin, Sun Xuesheng,Zheng Xiao,Liu Bo,Mao Bo. Efficient Multi-Objective Services Sel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EEE APSCC 2010.Hangzhou,China,Dec.,603-608.(EI 20111113740230)
3. Cao Jiuxin, Zhang Biao, Mao Bo, Liu Bo. Constraint Rules-based Recovery for Business Transaction. Proceedings of the 2010 Ni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id and Cloud Computing, Nanjing, China, Nov., 2010. 282-298
4. Cao Jiuxin, Liu Yongsheng, Luo Junzhou, Mao Bo. Efficient Multi-QoS Attributes Negotiation for Service Composition in Dynamically Changeable Environments. Proceedings of IEEE SMC 2010, Istanbul, Turkey, Oct., 2010. 3118-3124(EI 20110413608137)
5. 鄭嘯,羅軍舟,曹玖新,宋愛波. 基于發布/訂閱系統的服務QoS信息分發模型.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 2010年6月,47(6):1088-1097(EI 20100412664939)
6. Cao Jiuxin, Yao Yi, Zheng Xiao, Liu Bo. Semantic-based Self-organising Mechanism for Service Registry and Discovery. Proceedings of the 2010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in Design (CSCWD2010), Shanghai, China, March, 2010. 245-250(EI 20111513907746)
7. Cao Jiuxin, Wang Tianfeng, Shi Lili, Mao Bo. Architecture and algorithm for web phishing detection.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 2010, 3. 26:1,43-47 (EI 20102012932846)
8. 姚燚, 曹玖新, 劉波, 孫學勝, 劉永生, 胡波. 基于語義的可擴展web服務注冊與發現機制.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年3月, 40:2,264-269(EI 20102012932805)
9. Cao Jiuxin, Mao Bo, Luo Junzhou. A Segmentation Method for Web Page Analysis using Shrinking and Divid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rallel, Emergent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2010, 25: 2, 93 – 104(EI 20101712883266)
10.Jiuxin Cao, Jingyu Huang, Guojin Wang, Jun Gu. QoS and Preference Based Web Service Evaluation Approach.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id and Cooperative Computing, 2009: 420-426(EI 20095212580916)
11.曹玖新,毛波,羅軍舟,劉波.基于嵌套EMD的釣魚網頁檢測算法.計算機學報, 2009年5月, 32(5):922-929(EI 20092412122858)
12.孫學勝, 曹玖新, 劉波, 胡波, 李和光. 基于多目標優化的服務選擇算法.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年7月,39(4):684-689(EI 20093612289435)
13.Cao Jiuxin, Mao Bo, Luo junzhou. The Self-adaptive Framework of Learning Object Based on Contex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CSSE),Wuhan, China, Dec. 12-14, 2008:941-944(EI 20102312984487)
14.Cheng Jie, Cao Jiuxin, Lin Jiazhen, Liu Bo. A Protection Scheme Based on Online Encryption for Streaming Media. The First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bi-media Computing. Lanzhou, China, July 15-16, 2008: 165-170(EI 20083911599161)
15.Cao Jiuxin, Mao Bo, Luo Junzhou. Self-Adapting and Agent-Based Personalized Courseware Model, IEEE The 21st International Conf. On Advanced In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AINA2007). Niagara, Canada, MAY 21-23, 2007: 695-701(EI 073910826545)
16.Xiao Zheng, Junzhou Luo, Jiuxin Cao. Pat: A P2P based Publish/Subscribe System for QoS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of Web Services. IEE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Services (ICWS 2009), July 6-10, 2009, Los Angeles, USA. 839-846(EI 20094712483678)
17.Xiao Zheng, Junzhou Luo, Jiuxin Cao. A QoS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Service for SOA-based CSCW applications. 2009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MC 2009), October 11-14, 2009,San Antonio, USA. 3687-3692(EI 20100412664939)
18.Bo Liu, Junzhou Luo, Jiuxin Cao, Agent-Based Task Representation and Processing in Pervasive Computing Environ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Mobile Computing, 2010,10:1378-1390(SCI)
19.Junzhou Luo, Fang Dong, Jiuxin Cao. A Novel Task Graph Scheduling Algorithm Based on Dynamic Critical Path and Effective Duplication for Pervasive Computing environ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 2010; 10:1283–1302.DOI:10.1002/wcm.717(SCI 664WF)
20.Junzhou Luo, Zhiang Wu, Jiuxin Cao, Tiantian. Dynamic Multi-resource Advance Reservation in Grid Environment, The Journal of Supercomputing, 29 July 2008, doi:10.1007/s11227-008-0233-x(SCI)
21.伍之昂, 羅軍舟, 宋愛波, 曹玖新. 具有QoS保證的服務資源聯合分配與管理. 軟件學報, 2009年12月, 20(12): 3150-3162(EI 20095312598128)
22.Liu Bo, Luo Junzhou, Cao Jiuxin. A Method of Agent Task Representation and Processing in Pervasive Computing Environment.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Birmingham, UK,July 26-27, 2007: 50-55(EI)
23.Junzhou Luo, Fang Dong, Jiuxin Cao, Aibo Song. A Context-aware Personalized Resource Recommendation for Pervasive Learning. Cluster Computing. June,2010. 13:2, 213-239 (EI 20101912926996)
24.林加鎮,曹玖新,程 杰. 一種新的垃圾郵件樣本采集方法.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3月,38(2):244-248(EI 20082011256151 )

正在主持的項目:

1、國家自然基金 可信可控的服務協同模型及關鍵技術研究 (61070158)
2、完成科研項目:
1、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SOA服務組合與驗證(2006BAH02A24-7)
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子課題負責人曹玖新
2、國家“十五”科技攻關專題,開放式中小學網絡教育資源庫建設的關鍵技術及應,(2005BA115A01-2),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負責人羅軍舟和曹玖新
3、網格計算中全局資源描述、管理和調度方法研究 (9209002182), 2004.01至05.12,東南大學 課題,負責人曹玖新
4、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子課題,數字教育資源集成與共享(2006BAH02A24- 4)
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子課題負責人羅軍舟和曹玖新
5、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課題,網絡教育系統總體設計與集成,
(2001BA101A12) 2002.01至2005.12,技術負責人
6、江蘇省高技術研究項目,主動式安全防范系統的研究(BG2004036)
2004年6月至2006年7月,2006年12月31日通過了江蘇省科技廳組織的項目驗收, 項 目負責人羅軍舟。(排名第二)
7、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數字身份技術的研究與開發,40萬,2007年1月至 2008年 12月,項目負責人羅軍舟。(排名第三)
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網絡與信息安全”中的一個項目,大規模網絡分 布式管理模型的形式化描述、分析與評價(90604004),33萬,2006年01月至 2008年12月,項目負責人羅軍舟。(排名第三)
9、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可信可控網絡體系的研究(BK2007708),2007年06月至2009年12月,項目負責人羅軍舟。(排名第六)

基本信息

姓 名: 王紅兵
性 別: 男
學 位: 博士
職 稱: 教授
資 格: 博士生導師
行政機構: 計算機科學系
研究方向: 軟件工程與理論
電 話: 025-52090861
傳 真: 025-52090880
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
地 址: http://wscomposition.seu.edu.cn/hbw/index.html
郵 編: 210096

個人簡介

王紅兵,東南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導,博士。IEEE會員,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十幾個國際會議的程序委員會委員(如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s Computing,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Services 等) ,多個國際雜志的審稿人(IEEE Transactions on Services Comput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等) 。主持或參與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項目。

主要研究方向:

服務計算(Web 服務應用,服務匹配,服務組合,面向服務的軟件架構,服務計算的理論基礎)。
2003.12-2004.3赴香港大學作訪問學者,與香港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進行Web services合作研究。
2005年開始與加拿大University of Ontari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OIT)和香港城市大學進行Web service技術的合作研究。
2008.3-2008.4,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訪問學者。
我們開發的WS-CDL執行引擎軟件( http://wscomposition.seu.edu.cn/hbw/index.html ),為國際上第一個成功研發的系統。改變了Web服務組合技術的應用現狀,即僅有語言WS-CDL但沒有執行引擎的現狀。在服務計算領域的重要國際會議和重要雜志發表論文20余篇,論文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者引用。

在研項目:

Web服務組合模型與算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7.1~2009.12)。


姓名:俞傳飛 性別:男
職稱:副教授 學院:建筑學院

研究方向:建筑設計及其理論、數字化建筑及其設計、建筑數字信息集成與應用

俞傳飛,男,1972年1月生,2002年在東南大學建筑系獲建筑設計及理論方向博士學位,2002-2004年任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博士后,2004至今任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現兼任建筑系四年級設計教學組長、建筑系副系主任。

十余年來一直專注于數字化技術影響下建筑及其設計的發展與相關專業走向,在數字化建筑與設計、建筑數字信息集成及其應用、數字化技術與建筑師行業運作的互動關系等方面進行相關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主持/參與多項縱向科研和橫向設計工程項目,積累了豐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經驗,在學術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已在國內核心學術期刊、國外高等級學術會議上發表二十余篇相關論文,2007年參編建筑學專業指導委員會推薦本科生教材《數字化建筑設計概論》,2008年出版專著《數字化信息集成下的建筑、設計與建造》。曾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主持博士后研究計劃項目“數字化技術在建筑建構(工藝)領域的影響及應用發展研究”(2002-2004),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計算機集成建筑系統(CIBS)的基礎性研究工作”(項目編號50378047,2004-2006),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目前還參與“基于普及運算互動媒體的可調適性建筑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0908041,2009.01-2011.12)的研究工作。

自2006年起帶領碩士研究生開展相關設計與研究工作,已指導完成多篇相關數字技術與建筑學專業研究的碩士學位論文:“數字技術應用前后不規則形態建筑發展比較分析”(葉財華,2009);“當代不規則形態建筑抽樣數據比較研究”(柏靈芝,2009);“交流·生成——數字技術影響下建筑設計信息交流的若干變化”(魏長才,2010)等。

現主持開設本科四年級課程“數字化技術與建筑”及研究生選修課程“數字化建筑”,指導建筑系本科四年級設計課程中的城市設計、大型公建及學科交叉方向課題。2009-2010年間主講公開學術講座“從文本到數字化空間”(2009)、“媒介的轉換-數字化媒介影響下的建筑設計表現”(2010)。曾多次榮獲東南大學教師獎教金,指導學生作業及競賽作品多次獲獎并參加國內(國際)建筑作品學生作業展。

專著、論文

專著 / 譯著 / 編著
[1]?? 著. 數字化信息集成下的建筑、設計與建造[M]. ISBN 978-7-112-09621-3.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8.
[2]?? 俞傳飛 參編. 數字化建筑設計概論[M]. 李建成、衛兆驥、王詁 主編. ISBN 978-7-112-09116-4.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7.
[3]?? 俞傳飛 譯. 布拉德. 密 著. 戶外空間設計[M]. ISBN 7-5381-4645-8. 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

期刊論文
[1]?? . 想象.增值.質變——數字化技術應用在建筑領域的階段性劃分[J]. 華中建筑, 2001(4):45-46.
[2]?? . 技術的微笑——論數字化手段對建筑市場業務的影響[J]. 新建筑, 2001(6):24-27.
[3]?? . 無人棲居的建筑·沒有甲方的建筑師:——虛擬建筑師和虛擬建筑在實踐領域的探討[J]. 華中建筑, 2001,19(6):12-15.
[4]?? . 界限的消融——試論數字化時代建筑設計及其表現關系的嬗變[J]. 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 2003(3):16-20.
[5]?? . 在形式之外——試論數字化時代建筑內涵的變化[J]. 新建筑, 2003(4):41-43.
[6]?? . 分化與整合——數字化背景(前景)下建筑及其設計的現狀與走向[J]. 建筑師, 2003(1):30-32.
[7]?? , 韓慧卿, 俞傳飛. 計算機集成建筑系統(CIBS)的構想[J]. 建筑學報, 2003(8):41-43.
[8]?? . 布爾邏輯與數字化思維——試論數字化條件下建筑設計思維特征的轉化[J]. 新建筑,2005(3):50-52.
[9]?? . 我們為什么要如此建造?——數字技術時代建筑的新敘事方式[J]. 新建筑, 2008(3):24-27.
[10], 劉歌青, 譯俞傳飛. 建筑信息模型游戲系統——一種促進可持續性設計和教學的新嘗試[J]. 新建筑, 2008(3):28-31.
[11]魏長才, 俞傳飛. 網絡媒介影響下建筑相關問題初探[J]. 青島理工大學學報, 2009,30(5):59-63.
[12]葉財華, 俞傳飛. 開放兼容 集約高效——鎮江南徐新城區行政中心規劃與設計回顧[J]. 華中建筑, 2009(6):89-94.
[13]毛浩浩, 俞傳飛. 序列的重組·空間的幻化——試分析比較電腦游戲空間與實體空間的超鏈接特性[J]. 建筑與文化, 2009(9):108-109.
[14]柏靈芝, 俞傳飛, 嚴懷達. 設計模式的數字化轉變——磯崎新近期作品分析[J]. 城市建筑, 2009(4):101-102.
[15]俞傳飛, 韓崗. 從圖解到影像——當代數字媒介對建筑設計表現的影響及其應用[J]. 城市建筑, 2010(6):18-20.

會議論文
[1]??? Yu Chuanfei. Less or More ?——Not just the Problems about the Use of Digital Techniques in our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An International Forum –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Regionalism under the Trends of Globalization, Jiangsu·Nanjing, 2003:
[2]??? 俞傳飛, 內容·方法·手段——設計與建造的數字化融合及其對建筑數字技術教學的影響, 2006年全國高等學校建筑院系建筑數字技術教學研討會論文集, 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6:
[3]??? Chuanfei Yu, From Instrument to Interface, Digit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2007 CAADRIA (Computer 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Asia), Southeast University Press, Nanjing, China, 2007:
[4]??? Chuanfei Yu, A New Way of Storytelling in Today's Architecture, 2007 ISAMA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he Arts, Mathematics, and Architecture), Texas A&M University, USA, 2007:
[5]??? 俞傳飛, 手段與方法的取舍和定位——再談設計媒介變遷對建筑教育的影響, 2007(北京)國際建筑教育大會論文集,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7

主持 / 參與研究實踐項目

縱向科研項目
[1]??? 主持博士后研究計劃項目“數字化技術在建筑建構(工藝)領域的影響及應用發展研究”,2002-2004;
[2]???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計算機集成建筑系統(CIBS)的基礎性研究工作”( 50378047),2004-2006;
[3]??? 主持東南大學博士科研啟動項目“數字化技術在建筑專業教育中的影響與應用研究”,2005~2007
[4]???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普及運算互動媒體的可調適性建筑研究”(50908041),項目負責人:虞剛,2009-2011)
[5]??? 參與東南大學教學改革項目“建筑設計課程評價體系及教學管理模式的研究” ,項目負責人:錢強、龔愷,2005-2007;
[6]??? 參與高等理工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項目編號304),開放·交叉·融合——走向可持續發展時代的土建類綜合創新人才培養和基地建設,項目負責人:王建國 錢強等,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國家高教司,2005-2010

橫向設計項目
[1]??? 北京圣福華國際經濟商貿中心規劃及建筑設計(總建筑面積:655,440M2 ,北京市亦莊高新技術開發區),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2002
[2]??? 中國國家博物館改擴建工程概念設計方案(總建筑面積:150,000 M2 ,中國北京),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2003-2004
[3]??? 北京亦莊企業文化公園規劃及建筑設計(用地規模:73.13公頃),2003
[4]??? 北京西郊賓館改擴建項目前期策劃及初步方案(總建筑面積:58,000 M2 ),2004
[5]??? 湖北美術學院新校區總體規劃及單體建筑設計投標第二名,東南大學建筑學院,2006
[6]??? 鎮江市南徐新城區新行政中心城市設計及建筑設計投標第一名中標實施(總建筑面積:100,000 M2 ,江蘇鎮江南徐新城區),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東南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2007
[7]???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05醫院改擴建規劃及建筑設計投標方案,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東南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2008

榮譽、獲獎
[1]??? 參與項目“南京市秦淮區門東地區規劃及建筑設計方案”(東南大學建筑學院)獲2005年第二屆中國威海國際建筑設計大獎賽優秀獎,2005
[2]??? 2005-2006年度“東南大學建筑設計院”獎教金,東南大學教育基金會,2006
[3]??? 2007-2008年度東南大學“焦廷標獎”獎教金,東南大學教育基金會,2008
[4]??? 指導學生競賽作品“海上之門”獲得現代杯大學生設計競賽二等獎(一等獎空缺),2008
[5]??? 2009-2010年度“東南大學建筑設計院”獎教金,東南大學教育基金會,2010

當前承擔課程
[1]??? 本科四年級,數字化技術與建筑,2005年至今;
[2]??? 碩士研究生,數字化建筑,2005年至今;
[3]??? 本科四年級,建筑設計2008年至今;
[4]??? 本科一年級,建筑設計基礎,2004年至2008年。


姓名:龔愷  性別:男
職稱:副院長 學院:建筑學院

研究方向:建筑設計及其理論

龔愷 男 1962年5月7日出生
籍貫:江蘇省常州市
現為東南大學建筑系教授、碩士生導師

1978年9月-1980年7月 在江蘇省常州中學就讀,高中畢業
1980年9月-1984年7月 在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建筑系就讀,本科畢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4年9月-1987年3月 在東南大學建筑系建筑歷史與理論專業就讀,研究生畢業,獲建筑學碩士學位
1987年4月-現在???????? 在東南大學建筑系任教
1993年9月-1994年7月 在瑞士ETH大學建筑系進修
1996年10月-1997年1月在美國ALABAMA A&M大學作訪問學者
1998年3月-現在???????? 在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就讀在職博士研究生

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建立龔愷設計工作室(GKStudio)

研究
1998年-2000年 中國傳統村落比較研究(香港特區政府支助),與香港中文大學建筑學系合作研究(已結題)
2001年-2003年 建筑設計基礎教學和課程發展的合作研究,與香港中文大學建筑學系合作研究
2002年????????? 城市空間集約化及其整合設計技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要合作者
地震、建筑、預案地震災害的建筑預案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項目2008ZCYJ31周暢3
常州城市空間景觀規劃研究
2008江蘇省城鄉建設系統優秀勘測設計二等獎常州市規劃局 0230

專著、論文
?專著
南京工業建筑遺產現狀分析與保護再利用研究龔愷、黃玲玲等教授北京規劃建設2011/1,總136期全國
結構“柱”在建筑語境中的“異規”操作胡博、龔愷教授建筑與文化2011/2,總83期全國
換乘模式對高鐵客運站空間設計的影響初探武宏偉、龔愷教授城市建筑2010/8,總71期全國
南京工業建筑遺產改造調查與研究——以1865創意產業園為例龔愷、吉英雷教授建筑學報2010/12全國
持續探索和創新的東南大學建筑設計教學王建國、龔愷教授南方建筑2010/6,總140全國
走出老城南——2010八校聯合畢業設計作品龔愷等教授139230專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北京ISBN 978-7-112-12408-4(19657)2010.8
關于建筑學專業辦學國際化的思考與實踐
——以東南大學建筑學院為例王建國、龔愷教授中國大學教育-總第221期,2009年1月全國
“內”與“外”的改造——對澳門歷史文化街區的一次城市更新設計龔愷教授城市建筑-2009-2 No.53全國
肌理作用下的建筑形態操作申世明、閔銘、龔愷教授建筑與文化 2009-2/3 No.60全國
祭奠勇士的容器——悉尼、堪培拉、墨爾本Anzac紀念空間分析研究吉英雷、龔愷教授建筑與文化 2009-2/3 No.60全國
計算機參數化建筑設計中的語義與語法胡宏、龔愷教授建筑與文化 2009-6 No.63全國
研究的設計 設計的研究龔愷教授建筑與文化 2009-7 No.64全國
同一軀殼中的雙生與雙關閔銘、申世明、龔愷教授新建筑 2009/4全國
文化建筑展開之思考龔愷教授城市建筑 2009年 第9期全國
天津濱海新區夏季達沃斯永久會址城市設計——2009八校聯合畢業設計作品曾堅、許懋彥、龔愷等教授339630專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北京ISBN 978-7-112-11397-2(18655)2009.12
S—MA0.建筑中空間的三維疊合周曉文、龔愷教授建筑師-總第131期,2008年2月全國
空間構形與路徑選擇丁順、龔愷教授山西建筑 2008年 第02期地方
鄉土語境下的博物館設計龔愷、烏再榮教授城市建筑-2008-9 No.48全國
文化遺產集群式分布中主體的保護規劃策略
——以黟縣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為例申世明、閔銘、龔愷教授小城鎮建設-2008-12 No.234全國
關于拼貼的設計——從繪畫、雕塑到建筑陳君、龔愷教授建筑與文化 2008-12 No.58全國
走進EXPO2010
——2008七校聯合畢業設計作品黃一如、許懋彥、龔愷等教授0352010專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北京ISBN 978-7-112-08178-3(14132)2008.11土建類
南方地區文物保護與水環境治理胡振鵬、曹國慶、龔愷等教授 15030專著江西人民出版社南昌ISBN978-7-210-03839-92008.8土建類
古老埃及陵墓的數字建構和保護艾比塔、龔愷教授東南大學學報:英文版-2007:23(2)-250-254全國
GIS在蘇州旅游河道規劃中的應用研究白小松、龔愷教授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7(3)-19-22地方
青巖古鎮的空間形態淺析黃珂星、葛淮京、龔愷教授小城鎮建設-2007(1)-81-84全國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建筑系一年級設計教學研究 設計的啟蒙龔愷等教授0126390專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0ISBN 978-7-112-09535-3(16199)200710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建筑系二年級設計數學研究
空間的操作龔愷等教授0126710專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0ISBN 978-7-112-09532-2(16196)200710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建筑系三年級設計教學研究
專題·階段·整體龔愷等教授0123610專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0ISBN 978-7-112-09533-9(16197)200710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建筑系四年級設計教學研究設計工作室龔愷等教授0127550專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0ISBN 978-7-112-09534-6(16198)200710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聯合教學成果選龔愷等教授0139590專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0ISBN 978-7-112-09536-0(16200)200710
設計師必讀龔愷等教授01184100譯著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0ISBN 978-7-5345-5249-6200701
走近798
——六校聯合畢業設計許懋彥、龔愷等教授0243010專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0ISBN 978-7-112-09518-6(16182)200709


主編--《徽州古建筑叢書--棠樾》--東南大學出版社,1993年
主編--《徽州古建筑叢書--瞻淇》--東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
主編--《徽州古建筑叢書--漁梁》--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
主編--《徽州古建筑叢書--豸峰》--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主編--《徽州古建筑叢書--曉起》--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參寫《中國古代建筑史》第四卷《元明建筑》--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年
合編--《小城鎮中心設計》--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
全國著名高校建筑系學生優秀作品選(一年級)--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年
譯著--《安藤忠雄作品集02、03》, 臺灣圣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
譯著--《世界景觀設計---城市公園》,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


代表實踐項目
2001年 獲江蘇省住宅設計佳作獎
2001年9月 蕪湖市市政中心(公園)設計獲二等獎(最高獎)
2001年 南京市地稅局辦公大樓設計獲江蘇省優秀優秀設計二等獎
2002年??? 鎮江市老干部活動中心設計獲江蘇省優秀優秀設計三等獎

當前承擔課程
三年級\四年級建筑設計、畢業設計

概況


姓名:李飚  性別:男
職稱:副教授 學院:建筑學院

研究方向: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建筑生成設計(Architectural Generative Design)、 建筑數控制造、建筑物理計算(Architectural Physical Computing)

全國建筑數字技術教學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建筑設計教研組副教授;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數字技術建筑運算與應用實驗室主任。

1997年至今任教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建筑設計課程,2004.9.至2005.10.攻讀瑞士聯邦理工大學(ETHZ)高級碩士學位,獲高級碩士(MAS)學位。2008.2.獲博士學位,2009年博士論文獲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獎,2010年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系統從事數字技術前瞻性應用的教學與研究。目前,每年在瑞士聯邦理工大學從事四個月的數字技術教學、及相關博士后科研工作。已在國內核心學術期刊、國外高等級學術會議上發表二十余篇相關論文,2007年參編建筑學專業指導委員會推薦本科生教材《數字化建筑設計概論》。曾參與國家自然(或社會)科學基金3項,目前主持校級預研基金1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現擔任本科四年級建筑設計及數字技術學科交叉課程,研究生必修課程“建筑設計與數字技術”教學,指導建筑系本科五年級畢業設計課程。多次榮獲東南大學教學獎,指導學生作業多次獲省級或國家級獎。

專著、論文
專著/譯著/編著
主編:趙辰, 李飚: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建筑系三年級設計教學研究:專題·階段·整體,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 李飚:參編. 數字化建筑設計概論[M]. 李建成、衛兆驥、王詁主編. ISBN 978-7-112-09116-4. 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7.

論文
[1] 李飚:智能建筑主要內部空間設計淺析,新建筑,03/2000,ISSN 1000-3959,CN 42-1155/TU,P42-44.
[2]????? 趙辰、韓冬青,吉國華、李飚:以建構啟動的設計教學,建筑學報,5/2001,? P.33
[3]????? 韓冬青、趙辰、李飚、童滋雨:階段性.專題性.整體性-——東南大學建筑系三年級建筑設計教學實驗,新建筑,4/2003, P61.
[4]????? 李榮、李飚:傳統民居的建造啟示,南方建筑,總第92期,4/2003.,P74-75
[5]????? 李榮、李飚:以建構啟動的建筑設計教學的實驗與思考,華中建筑,第22卷,12/2004, P115-117.
[6]????? 李飚:“數字鏈”生成藝術的CAAD教學——以“X-Cube”為例介紹ETH-CAAD課程教學實驗,南方建筑,總第113期,ISSN 1000-0232, CN44-1263, 9/2006, P103-105
[7]????? 李飚:生成建筑設計合作教學實踐初探,南方建筑,總第116期, ISSN 1000-0232, CN44-1263, 12/2006, P122-125.
[8]????? 李飚:建筑設計生成藝術的應用實驗,新建筑,03/2007,ISSN 1000-3959,CN 42-1155/TU,P22-24.
[9]????? 李飚,錢敬平:建筑設計生成方法教學研究——“ceilingMargin”生成工具工程實踐,新建筑,03/2008,ISSN 1000-3959,CN 42-1155/TU,P17-23.
[10] 李飚 , 李榮:建筑生成設計方法教學實踐,Teaching Practice on Generative Architectural Design 建筑學報,3/2009,
[11] 李飚,錢敬平: "keySection"建筑生成方法研究,Research on Simple Generative Algorithms for Generating “keySection” 新建筑,02/2009,ISSN 1000-3959,CN 42-1155/TU.
[12] 李飚,錢敬平:"細胞自動機"建筑設計生成方法研究——以"Cube1001"生成工具為例,新建筑,Search on Architectural Generative Design Methods on Model of CAS: Taking “Cube1001” as an Example 03/2009,ISSN 1000-3959,CN 42-1155/TU.
[13] 李飚,華好:建筑數控生成技術“ANGLE_X”教學研究,建筑學報,Search Architectural Generative and CNC-milling Techniques in Teaching of “ANGLE_X” 10/2010
[14] 李飚:專題訓練與綜合,2003年建筑教育國際論壇,中國南京,12/2003,東南大學出版社,ISBN 7-81089-859-0,P203-206.
[15] Li Biao, Odilo Schoch:Computer Aided Housing Generation with Customized Generic Software Tools,第五屆中國城市住宅研討會,中國香港,11/2005,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ISBN 7-112-07847-4, P723-728.
[16] Li Biao: A Generic House Design System Based on Multi-Agents, CAADRIA2007, Digit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 Asia, Nanjing China, ISBN 978-7-5641-0925-7, P183-190.
[17] Li Biao, Li Rong and etc.: A Generative Tool Based on Multi-Agent System, CAADRIA2008, Beyond Computer-Aided Design,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 Asia, Chiang Mai Thailand, ISBN 978-974-672-290-2, P335-342.
[18] Li Biao, Li Rong: Teaching of Generative Design and Its Profound Influence, eCAADe 26, Proceedings of the 26th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Computer 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Europe, Architecture ‘in Computro’, Integrating Methods and Techniques, Antwerpen, Belgium, ISBN 978-0-9541183-7-2, P77-84.
[19] Li Biao, Li Rong and etc.: Optimal Organization of Architectural Spaces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s, CAADRIA2009, Between Man and Machine,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 Asia, Taiwan, ISBN 978986018080-0, P653-661.

主持/參與研究實踐項目
[1]????? 參與完成“基于數字技術的城市空間規劃設計方法”(代號5023801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第六;
[2]????? 參與完成“實物期權條件下的公共資源交易問題研究”(代號:08BJY060),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第三;
[3]????? 在研“基于普及運算互動媒體的可調試性建筑研究”(代號:5090804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第二;
[4]????? 主持“基于多智能體系統的建筑功能與形態計算機生成方法”(代碼:KJ2009344),校級自然科學預研基金
[5]????? 主持“基于復雜系統的建筑空間程序生成及數控制造”(代號:5107807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6]????? 主持瑞士聯邦理工大學《Searching Urban Plann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ity District Based on CAAD Generative Approach 》(基于CAAD生成手段的中國傳統城市區域規劃研究)博士后研究項目。

榮譽、獲獎
[1]????? 東南大學優秀教學工作獎,2002
[2]????? “晶藝杯”大學建筑設計優秀學生作業獎指導,2003
[3]????? 江蘇省學生優秀畢業設計獎指導,2007
[4]????? 2009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大尺度城市空間設計數字化方法研究》
[5]????? 2009年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獎
[6]????? 2010年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

當前承擔課程
[1]??? 本科四年級,建筑設計課程,2006年至今;
[2]??? 本科五年級,畢業設計課程,2007年至今;
[3]??? 碩士研究生課程,建筑學與數字技術,2006年至今


姓名:王靜  性別:女
職稱:副教授 學院:建筑學院

研究方向:建筑設計與理論

全國建筑數字技術教學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建筑設計教研組副教授;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數字技術建筑運算與應用實驗室主任。

多年來一直在國內外從事建筑設計和研究工作,主持或參與了多項大型工程的建筑設計工作,積累了大量的建筑設計工作經驗,在日本工作期間取得日本國一級注冊建筑師資格。在科研方面,一直從事建筑技術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研究,尤其針對建筑結構形式及材料對建筑設計的影響方面進行著持續的研究,先后發表相關論文十余篇,專著一本,譯著一本。2007年與方立新副教授等人共同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并獲得批準(多元化趨勢下建筑師結構選型策略的調整與重建研究,項目號50778037),重點研究目前多元化建筑形勢下的建筑結構選型方法和生態建筑設計方法,該研究在結構選型與生態建筑研究方面與本項目相關聯。在教學方面分別擔任本科四年級的建筑設計教學和研究生教學任務,2003年成為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以來,帶領研究生進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在工程實踐方面,近年來主持多項大型建筑設計及規劃設計項目,項目內容涉及城市設計、商業街區、科研建筑、文教建筑、遺產保護建筑等多方面。

背景
?學歷?? 碩士
?職業經歷 日本國一級注冊建筑師
1985-1988:東南大學建筑系,獲碩士學位
1988-1991:河南省建筑設計研究院,任建筑師
1992-1998:日本,壽建筑設計事務所.榮光建設株式會社,任建筑師
1998.2: 取得日本國一級注冊建筑師資格
2002-:???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職業事務 (指社會兼職等)
日本建筑師協會會員

專著.論文
?專著
《日本現代空間與材料表現》,王靜,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
譯著:《建筑師的20歲》,王靜,王建國,費移山,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論文和書中章節
1.王靜,技術.材料.建筑:《室內設計與裝修》雜志2000年2期P38-43
2.王靜,信息時代的玻璃材料:《室內設計與裝修》雜志2000年3期P60-65
3.王靜,從結構支撐到結構表現的鋼鐵材料:《室內設計與裝修》雜志2000年5期P60-65
4.王靜,高科技表現與鋁合金材料:《室內設計與裝修》雜志2000年7期P38-43
5.王靜,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交匯的木材:《室內設計與裝修》雜志2000年9期P56-59
6.王靜,追求空間意識的混凝土材料:《室內設計與裝修》雜志2000年12期P50-55
7.王靜,集成材技術與現代木造空間:《建筑師》雜志2004年1期P78-83
8.王靜,日本鋼鐵建筑中的結構造型表現:《建筑師》雜志2004年3期P27-32
9.王靜,現代玻璃幕墻構造技術與造型特點:《建筑師》雜志2004年6期P31-36(《中國建筑裝飾裝修》雜志于2006年2月刊轉載,P166-169)
10.王靜,現代空間設計中的技術與材料:《室內設計與裝修》雜志2005年7期P114-115
11.侯建芬.王靜,現代木結構建筑技術的發展與空間應用特征(第二作者):《室內設計與裝修》雜志2006年1期P110-113
12.李燕.王靜,現代竹材技術及其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第二作者):《城市建筑》2007年8期
13.曾飛.王靜,疊加與融合——恩里克.米拉利斯建筑中的場地,《城市建筑》2009年4期

代表實踐項目
南京南捕廳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規劃深化設計
江西省靖安森林防火預警監測信息中心建筑設計
香全湖國際旅游度假中心規劃與建筑設計
張家港楊舍風情街小區建筑設計
寧波東錢湖地區建筑風格研究
南京通信技術研發基地建筑設計
曲阜五馬祠商業街改造設計
建湖節能燈展示中心建筑設計
宜興周鐵鎮詳細規劃設計
新疆特克斯縣雙語中學規劃與建筑設計

當前承擔課程
四年級.建筑設計


姓名:鮑莉  性別:女
職稱:副教授 學院:建筑學院

研究方向: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可持續發展的人居環境研究、建筑設計方法論、開放建筑理論與設計

1995年在東南大學建筑系獲建筑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輔助建筑設計;1998年赴瑞士聯邦高等工業大學(ETH)建筑系進修,1999~2000年任該校助教并攻讀學位,2000年獲瑞士聯邦高等工業大學建筑學碩士學位(Dipl. NDS ETHZ in Architecture), 研究方向為設計方法論;2007年完成博士學位論文《Tongli:The Anatomy of an Urban System in Jiangnan Region》(同里:江南傳統城鎮系統模式解析),獲該校Dr. Tech.博士學位。1995年留校任教至今,歷任講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及教學組長,現兼任建筑系三年級設計教學組長、建筑系副系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為可持續發展的城鎮人居環境、建筑設計方法論和開放建筑理論與設計,近年來致力于城鎮系統研究、綠色住區研究與實踐、既有建筑綠色改造的設計與技術的研究。1995年碩士論文《計算機輔助高效住宅空間設計》是國內最早開展住宅設計與數字技術相結合的研究;1996年參與主編的《計算機輔助建筑設計》是數字技術與建筑領域國內最早的專著;1998-2001年在瑞士蘇黎世聯邦高等工業學院做訪問學者期間,結合西方的理論與方法對“中國傳統人居環境持續發展”進行研究,并于2007年獲瑞士蘇黎世高等工業學院博士學位;2000-2002年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可持續發展住宅及生態技術集成研究》(50078011)的分項與設計研究;2009年10月完成由日本松下電器研究開發(中國)有限公司委托的《歐美發達國家綠色住宅技術在中國的適應性研究》,積極推進校企合作與產學研結合,將綠色低碳理論研究與住宅設計相結合,就先進的生態技術在中國居住建筑中運用及運行效果做了詳盡的定量分析;2011年起開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建筑熱濕解耦環境控制原理及方法研究》(51036001/E0608)分項研究:“實現熱濕負荷最小化的建筑設計方法與理論研究”。目前已在國內核心期刊和重要國際國內學術會議上發表多篇論文,出版譯著2本(其中《城市住宅設計》(譯著)獲第21屆華東地區優秀科技圖書獎),主編教材出版2本,參編5本。

注重教學與生產科研相結合。自2006年起帶領碩士研究生開展相關設計與研究工作,已完成相關碩士論文:綠色建筑設計的自然通風技術策略研究 ——以長江中下游夏熱冬冷地區為例(羊燁,2010);工業遺存建筑的自然光環境適宜性改造洪沛竹,2010);BIM技術在工業化住宅全生命周期中的應用(顧鵬,2011)等。

注重科研與生產相結合。十多年來參與、主持了多項工程實踐,包括公共建筑設計、住區規劃與設計、村鎮規劃及城市設計等。已完成的潤揚大橋綜合管理樓設計獲2007第6屆上海國際青年建筑師作品展評建成類一等獎;西安大明宮小區設計獲得過首屆國家康居工程示范小區一等獎;揚州新能源生態住宅小區規劃設計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生態小區示范工程;實施中的鎮江歷史街區西津渡鎮江銀山門地塊建筑設計及建筑群綠色生態技術整合設計為集成適宜性綠色低碳技術試點項目,獲2011年江蘇省建筑師杯一等獎。

現主持開設本科三年級課程“建筑設計”、“建筑設計及理論”、“建筑認知實習”課程及研究生 “建筑設計”、“國際聯合教學”。為建筑設計國家級精品課程和國家級教學團隊主要成員,曾多次榮獲東南大學優秀教學工作獎及教師獎教金,指導學生作業及競賽作品多次獲獎并參加國內(國際)建筑作品學生作業展。

專著、論文

專著/譯著/編著
[1]?? 衛兆驥,鮑莉,雷建著.計算機輔助建筑設計.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1995.7.
[2]?? BAO Li.THE TONGLI EXPERIMENT- II, Function and Meaning in Chinese tow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ETH-Zurich, Switzerland, 1999.5.
[3]?? BAO Li. Virtual Village - Building a Future, Habitat Group, ETH-Zurich, Switzerland, 2000
[4]?? 丁沃沃,鮑莉主編. 空間的操作——東南大學建筑學院二年級設計教學研究.中國建工出版社,2007.10
[5]?? 副主編,東南大學建筑學院設計教學研究系列叢書,中國建工出版社,2007.10
[6]?? 龔愷、張彤、薛力、鮑莉、張嵩等編.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學生作業選. 中國建工出版社,2005.10
[7]?? 鮑莉,賀穎 譯. 營造親和城市.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 2005.01
[8]?? 吳錦繡,鮑莉譯. 城市住宅設. 南京:江蘇省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7.01
[9]?? 張彤,鮑莉主編. 建筑的責任:東南大學援助汶川“5?12”特大地震災后重建工作紀實.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2010.05

主要發表論文
[1]?? 鮑莉,賀穎. 一個建筑的生長——析瑞士雀巢公司總部辦公樓的發展 建筑學報2003.12.
[2]?? 賀穎,鮑莉. 潤揚大橋綜合管理樓設計,從概念到建筑-2007第六屆上海(國際)青年建筑師設計作品展集粹(作品收錄),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6
[3]?? 賀穎,鮑莉. 無錫湖濱一號體驗場,建筑'07'06'05:當代中國建筑創作論壇作品集,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10
[4]?? 賀穎,鮑莉. 潤揚大橋綜合管理樓設計,建筑'07'06'05:當代中國建筑創作論壇作品集,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10
[5]?? 鮑莉. 蘇州同里古鎮人居環境營建的生態策略初探,建筑師,Vol.132,2008.04
[6]?? 鮑莉,羊燁. 既有建筑改造應用自然通風技術,建筑科技,2009年12期(約稿)
[7]?? 張彤,韓冬青,王建國,鮑莉. 綿竹市廣濟鎮災后重建的整體性設計建筑學報,2010.9,
[8]?? 鮑莉,羊燁,洪沛竹. 綿竹市廣濟鎮安居房及廉租房建筑學報,2010.9,
[9]?? 鮑莉,賀穎. Minergie_-_明日建筑,極少能源,生態城市與建筑,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03

會議論文及報告
[1] BAO Li. Experiment of Housing Refurbishment with the Concept of Levels: Initiative Case Study on Ruyi Residential Quarter in Nanjing, DENSE LIVING URBAN STRUCTURE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Open Building, Hong Kong, October 23-26, 2003,ISBN 9627757055,P287-296, 論文應邀作大會宣讀
[2]?? BAO Li. Two strategies of affordable housing for the low-income families in Nanjing, China,ADEQUATE AND AFFORDABLE HOUSING FOR ALL, Research, Policy, Practice, Research Abstrac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Housing Research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Toronto, 2004,CUCS PRESS UTORONTO, 2004.6, P93-94
[3]?? BAO Li. 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關注城市中低收入階層居住問題,可持續發展的城市住宅,第四屆中國城市住宅研討會論文集, ISBN 962-8272-86-1, 2004.10,論文應邀作大會宣讀
[4]?? 鮑莉,朱雷. 教與學的有序組織——建筑設計教學方法初探,南京國際建筑教育論壇會議論文集,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5,ISBN 7-81089-859-0. 論文應邀作大會宣讀
[5]?? 鮑莉等. 結構有序的教學法研究與實踐——關于二年級建筑設計教與學,2005建筑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全國建筑院系院長系主任會議論文集,2005.9, ISBN 7-5381-4565-6. 論文應邀作大會宣讀
[6] 鮑莉,洪沛竹. Light Adaptation(光適應——舊建筑改造中自然光的適應性改造), Sustainbale Building Restoration and Building Physic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hanghai,2008.9. 論文應邀作大會宣讀
[7]?? 鮑莉,羊燁. 既有建筑綠色改造中的自然通風技術策略初探,第五屆國際智能、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入選論文,2009.3,北京
[8]?? 鮑莉,唐魁. 中國高校圖書館建筑生長模式的研究,第四屆海峽兩岸大學圖書館建筑學術研討會文集, 哈爾濱 2010.6. 論文應邀作大會宣讀
[9]?? “綠色建筑創作”國際研討會,武漢: 華中科技大學. 2010.05
10] 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與建筑——從傳統經驗到當代全球化進程. 瑞典皇家工學院, 東南大學, 2010.06

研究實踐項目
縱向科研項目
[1]???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建筑熱濕解耦環境控制原理及方法研究》(51036001/E0608),分項負責:“實現熱濕負荷最小化的建筑設計方法與理論研究”。項目負責人:張小松. 2011-2014
[2]??? 參與可持續發展住宅與生態技術集成化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01-2003
[3]??? 參與高等理工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項目(項目編號304),開放·交叉·融合——走向可持續發展時代的土建類綜合創新人才培養和基地建設,項目負責人:王建國 錢強等,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國家高教司,2005-2010
[4]??? 參與21世紀土建類復合型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錢強,邱洪興,鮑莉,吳京等,教育部2007年度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2007-
[5]???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建筑學的建設,教育部,2007年-,主要參與者,排名5
[6]??? 參與《圖書館建筑設計規范》GJG38-99修訂,主編單位:中國西北建筑設計院,參編單位:清華大學建筑學學院,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 2008-2010
[7]??? 新型木結構建筑示范工程. 委托者:江蘇省建設廳。項目負責人:鮑家聲,鮑莉。合作單位: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等,2009 -2010
[8]??? 參與結合現代技術與傳統文化的現代木結構建筑研究,東南大學2005年國家自然基金預研項目,2005-2007
[9]??? 主持歐美發達國家綠色住宅技術在中國的適應性研究——以朗詩國際街區為例,委托者: 松下電器研究開發(中國)有限公司,合作者:石邢,張宏等,200903-200909
[10] 主持東南大學教學改革項目“建筑設計課程(二年級)”,2006-;
[11] 參與東南大學建筑設計基礎教學和課程發展的合作研究,2002-2003,合作完成,主持二年級教學研究及實踐
[12] 主持市場化背景之下住宅設計若干問題之研究——子課題三:城市舊住區改造與復興,建筑學院青年教師研究基金,獨立完成

橫向設計項目
[1]??? 深圳市職業技術學校圖書館,投標第一名并中標實施,鮑家聲,賀穎,鮑莉等. 1995
[2]??? 西安大明宮小康居住區設計,鮑家聲,鮑莉等,1996年,國家首次小康居住區評選一等獎
[3]??? 三門峽市體育館,南京市優秀設計,投標第一名并中標實施,鮑家聲,鮑莉等.1996-1997
[4]??? 南京東晟花園住區設計,投標第一名,鮑家聲,鮑莉等. 1998
[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活動中心. 盧志昌,鮑莉,戴航等. 1998
[6]??? 坦桑尼亞摩洛哥羅醫療護理中心.Holistic Formation Center in Morrogoro, Tanzania, Hebert kramel, Bao Li etc.1999
[7]??? 揚州新能源小區規劃與建筑設計,鮑家聲,鮑莉等. 2001
[8]??? 馬鞍山安徽科技大學教學樓設計,賀穎,鮑莉. 2001
[9]??? 南京軍區營房綜合體設計,賀穎,鮑莉. 2002
[10] 東臺市金地花園規劃與建筑設計,鮑莉,王承慧. 2003
[11] 泰州高港新區文化藝術中心設計,投標第一名并中標實施,賀穎,鮑莉等,2004
[12] 皖南醫學院新校區南北校門,陳忠范,鮑莉. 2004
[13] 安徽師范大學新區1-11號景觀橋梁,陳忠范,鮑莉. 2004
[14] 常州御源新城規劃與建筑設計,賀穎,鮑莉. 投標第一名并中標實施,2005-2008
[15] 中國香泉湖國際度假中心生態示范園區規劃及單體,董衛,王靜,鮑莉,張玫英,吳錦繡,2006
[16] 南京白鷺洲商業街設計,賀穎,鮑莉. 投標第一名,2006
[17] 潤揚大橋綜合管理樓,賀穎,鮑莉. 2007年,第6屆上海國際青年建筑師作品展評建成類一等獎
[18] 宜興陶瓷城會展中心設計. 徐小東,鮑莉等。2007
[19] 安徽池州梅村無止橋設計,委托者:香港無止橋基金會。項目負責:南京大學建筑學,合作單位:東南大學土木學院、合肥工業大學等,2008-2010
[20] 四川省綿竹市廣濟鎮災后重建二期項目及安置房及廉租房設計. 鮑莉、萬邦偉等, 2008-2010
[21] 宜興市周鐵鎮部分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及老鎮區保護性整治規劃設計. 鮑莉、王靜、徐春寧、徐小東、王承慧,2009-2010
[22] 鎮江銀山門地塊建筑設計及建筑群綠色生態技術整合設計. 董衛、鮑莉、李雱、石邢、馬敏等,2009-2011
[23] 南京江寧秣陵社區農民之家. 鮑家聲,鮑莉等,2009 -2010
[24] 常州金壇市錢資蕩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設計,徐小東、鮑莉等,投標第一名并中標實施2009-
[25] 張家港長江(國泰)創意產業園規劃設計,2010
[26] 煙臺市高新區科技產業園C區規劃與設計. .鮑莉、賀穎等, 2010-2011
[27] 合肥市高新區天源迪科科技園規劃與設計. 鮑莉、賀穎等, 2010-
[28] 赤峰市松北區商住地塊規劃與設計. 冷嘉偉,鮑莉、徐春寧等。2011-

榮譽、獲獎
[1]??? 2008年,“建筑設計”國家級精品課程,主要任課教師之一,排名五
[2]??? 2009年,國家級教學團隊,教育部,主要參與者,排名5
[3]??? 城市住宅(譯著),吳錦繡,鮑莉,2008.05,第21屆華東地區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
[4]??? 1995年,西安大明宮小康居住區設計,國家小康居住區評選一等獎,主要設計者
[5]??? 2007年,潤揚大橋綜合管理樓設計,第6屆上海國際青年建筑師作品展評建成類一等獎,賀穎,鮑莉,2007.8
[6]??? 鎮江歷史街區西津渡鎮江銀山門地塊建筑設計及建筑群綠色生態技術整合設計為集成適宜性綠色低碳技術試點項目,董衛、鮑莉、李雱、石邢、馬敏,江蘇省土木建筑學會第四屆“建筑師杯”建筑設計一等獎,2011
[7]??? 江蘇省公共租賃住房優秀設計方案競賽三等獎,鮑莉,張玫英,2010.9
[8]??? 2010年東南大學優秀教學工作一等獎
[9]??? 2009年東南大學優秀教學工作一等獎
[10] 2008年獲“吳健雄、袁家騮獎”獎教金
[11] 2008年東南大學“三育人”積極分子
[12] 2007年東南大學優秀教學工作二等獎
[13] 2005年獲“常州市政府獎教金”
[14] 2010年指導學生(任培英)課程設計——“時裝創意工坊”獲第9屆Revit杯全國大學生建筑設計作業觀摩評選優秀作業獎
[15] 2008年指導學生(王偉實)課程設計——“鐵路博物館”獲第7屆Revit杯全國大學生建筑設計作業觀摩評選優秀作業獎
[16] 2007年指導學生(張一楠)課程設計——“青年公寓設計”獲第6屆“晶藝杯”全國大學生建筑設計作業觀摩評選優秀作業獎

當前承擔課程
[1]??? 碩士研究生,國際聯合教學;
[2]??? 碩士研究生,建筑設計;
[3]??? 本科三年級,建筑設計;
[4]??? 本科三年級,建筑設計與理論;
[5]??? 本科三年級,建筑認知實習。


姓名:徐小東 性別:男
職稱:副教授 學院:建筑學院

研究方向:現代城市設計理論與實踐、公共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建筑建構方法與實踐)、綠色建筑與城市設計研究、現在人居環境研究

徐小東,男,197208生,江蘇宜興人。1997年畢業于東南大學建筑系,2000年獲東南大學建筑學碩士學位,2005年6月獲東南大學工學博士學位,同年始任教于東南大學建筑學院,2006年-2007年以訪問學者身份在香港中文大學建筑系進行學術交流與學習,2009年晉升為副教授和碩士生導師。長期以來一直致力于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建筑建構方法與實踐)、現代城市設計理論與實踐、綠色建筑與城市設計、現代人居環境等領域的研究與實踐,至今在《建筑學報》、《新建筑》等期刊發表各類學術論文30余篇,專著和譯著各1本,曾參與省級和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各1項,主持亞熱帶建筑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重點科研基金、開放基金和東南大學基金各1項,在研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1項、亞熱帶建筑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和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基金各1項。迄今已主持或參與各類城市設計、博物館創作30余項

東南大學

添加東南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東南大學考研分數線、東南大學報錄比、東南大學考研群、東南大學學姐微信、東南大學考研真題、東南大學專業目錄、東南大學排名、東南大學保研、東南大學公眾號、東南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東南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東南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