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生態學專業簡介

發布時間:2020-04-2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生態學專業簡介

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生態學專業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生態學專業簡介 正文

【專業介紹】
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生態學專業,于2003年申報,2004年批準正式招生,經過10年建設,本專業辦學條件和辦學質量達到國內同類院校先進水平。現有專職教師 32 人,其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9 人,21 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隊伍中 79% 為 45 歲以下中青年教師,58% 為 35 歲以下青年教師,是一支年富力強、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教學科研團隊。專業于2006年11月順利通過學校新增設專業評估和2007年10月的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評估,于2013年5月順利通過學校組織的理科專業評估,并獲得優秀。
本專業依托生態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水土保持二級學科博士點,生態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碩士點,以及生態學、水土保持學省級重點學科這一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致力于培養具備“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生態學基礎與應用型優秀人才,具備系統的生態學專業理論和知識,具有開展生態學科學研究和生態建設實踐技能,能夠從事農業、林業、水利、環保、工業等廣泛行業的教學與科研單位、政府部門和企事業的生態學教學、科研、規劃、技術開發等不同工作。
【主干課程】
本專業開設的核心課程主要包括:普通生態學、植物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統計與實驗設計、植物生理生態學、景觀生態學、恢復生態學、生態學實驗與技術、生態工程、環境科學概論、地理信息系統導論。
課程體系圍繞培養目標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進行整體設計,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生態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最新的生態學理論與應用技術。教學內容在強調基本理論課堂傳授的同時,尤其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等基本技能的培養,實踐教學貫穿于課程實驗、課程與專業綜合實習、課程論文與畢業論文等各環節,并充分利用本系師資學歷高和科研能力強的優勢,鼓勵教師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
《普通生態學》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關系、種群生態、群落生態和生態系統的基本概念、原理與方法;《生態學實驗與技術》主要培訓生態學常用的野外測定與室內分析的國際先進儀器設備,并開設綜合的生態研究探索型實驗;《植物生物學》要求學生認識植物的細胞、組織、器官的形態特征以及功能,掌握營養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態解剖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技巧,以及植物的分類與演化。《景觀生態學》主要培養學生應用景觀生態理論進行野外景觀類型調查、數據采集、景觀生態功能區劃、景觀生態分類規劃與設計的能力。《恢復生態學》重點理解和掌握退化生態系統形成的原因與機理,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的理論基礎、實踐、技術與方法,以及生態恢復與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健康的關系等內容,熟悉不同退化生態系統采用的技術與方法。

【就業及升學前景】
本專業培養的人才就業面廣、社會需求良好。接近50%的畢業生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就業部門涵蓋高校、中學、科研院所(中科院,環境保護研究院,標準化研究院等)、政府部門(市委辦,環境保護局,農辦,林業局,工商局等)、企事業單位(環保公司,綠化公司,通訊公司等),自主創業的畢業生亦發展良好。每年亦有很大比例畢業生進入中科院和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或遠赴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留學深造。
【辦學特色與優勢】
本專業學科基礎堅實,辦學條件先進,師資力量雄厚;擁有教育部創新團隊;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新世紀國家百千萬人才,“閩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等優秀人才;在森林和濕地生態以及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方面研究在國內外有一定的影響力。人才培養注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注重生態規劃/生態評價/生態工程設計、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建設方面技能的訓練,注重研究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結合;充分利用學科優勢和重點實驗室優質資源,本科四年全程實施班主任制和導師制。在導師指導下,學生主持國家級、省級、校級以及院級大學生課外科技立項課題,居全校前列。

 
【專業介紹】
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生態學專業,于2003年申報,2004年批準正式招生,經過10年建設,本專業辦學條件和辦學質量達到國內同類院校先進水平。現有專職教師 32 人,其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9 人,21 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隊伍中 79% 為 45 歲以下中青年教師,58% 為 35 歲以下青年教師,是一支年富力強、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教學科研團隊。專業于2006年11月順利通過學校新增設專業評估和2007年10月的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評估,于2013年5月順利通過學校組織的理科專業評估,并獲得優秀。
本專業依托生態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水土保持二級學科博士點,生態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碩士點,以及生態學、水土保持學省級重點學科這一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致力于培養具備“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生態學基礎與應用型優秀人才,具備系統的生態學專業理論和知識,具有開展生態學科學研究和生態建設實踐技能,能夠從事農業、林業、水利、環保、工業等廣泛行業的教學與科研單位、政府部門和企事業的生態學教學、科研、規劃、技術開發等不同工作。
【主干課程】
本專業開設的核心課程主要包括:普通生態學、植物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統計與實驗設計、植物生理生態學、景觀生態學、恢復生態學、生態學實驗與技術、生態工程、環境科學概論、地理信息系統導論。
課程體系圍繞培養目標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進行整體設計,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生態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最新的生態學理論與應用技術。教學內容在強調基本理論課堂傳授的同時,尤其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等基本技能的培養,實踐教學貫穿于課程實驗、課程與專業綜合實習、課程論文與畢業論文等各環節,并充分利用本系師資學歷高和科研能力強的優勢,鼓勵教師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
《普通生態學》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關系、種群生態、群落生態和生態系統的基本概念、原理與方法;《生態學實驗與技術》主要培訓生態學常用的野外測定與室內分析的國際先進儀器設備,并開設綜合的生態研究探索型實驗;《植物生物學》要求學生認識植物的細胞、組織、器官的形態特征以及功能,掌握營養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態解剖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技巧,以及植物的分類與演化。《景觀生態學》主要培養學生應用景觀生態理論進行野外景觀類型調查、數據采集、景觀生態功能區劃、景觀生態分類規劃與設計的能力。《恢復生態學》重點理解和掌握退化生態系統形成的原因與機理,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的理論基礎、實踐、技術與方法,以及生態恢復與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健康的關系等內容,熟悉不同退化生態系統采用的技術與方法。
【就業及升學前景】
本專業培養的人才就業面廣、社會需求良好。接近50%的畢業生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就業部門涵蓋高校、中學、科研院所(中科院,環境保護研究院,標準化研究院等)、政府部門(市委辦,環境保護局,農辦,林業局,工商局等)、企事業單位(環保公司,綠化公司,通訊公司等),自主創業的畢業生亦發展良好。每年亦有很大比例畢業生進入中科院和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或遠赴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留學深造。
【辦學特色與優勢】
本專業學科基礎堅實,辦學條件先進,師資力量雄厚;擁有教育部創新團隊;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新世紀國家百千萬人才,“閩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等優秀人才;在森林和濕地生態以及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方面研究在國內外有一定的影響力。人才培養注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注重生態規劃/生態評價/生態工程設計、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建設方面技能的訓練,注重研究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結合;充分利用學科優勢和重點實驗室優質資源,本科四年全程實施班主任制和導師制。在導師指導下,學生主持國家級、省級、校級以及院級大學生課外科技立項課題,居全校前列。
 【專業介紹】
福建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生態學專業,于2003年申報,2004年批準正式招生,經過10年建設,本專業辦學條件和辦學質量達到國內同類院校先進水平。現有專職教師 32 人,其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9 人,21 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隊伍中 79% 為 45 歲以下中青年教師,58% 為 35 歲以下青年教師,是一支年富力強、積極進取、勇于創新的教學科研團隊。專業于2006年11月順利通過學校新增設專業評估和2007年10月的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評估,于2013年5月順利通過學校組織的理科專業評估,并獲得優秀。
本專業依托生態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水土保持二級學科博士點,生態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碩士點,以及生態學、水土保持學省級重點學科這一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致力于培養具備“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生態學基礎與應用型優秀人才,具備系統的生態學專業理論和知識,具有開展生態學科學研究和生態建設實踐技能,能夠從事農業、林業、水利、環保、工業等廣泛行業的教學與科研單位、政府部門和企事業的生態學教學、科研、規劃、技術開發等不同工作。
【主干課程】
本專業開設的核心課程主要包括:普通生態學、植物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統計與實驗設計、植物生理生態學、景觀生態學、恢復生態學、生態學實驗與技術、生態工程、環境科學概論、地理信息系統導論。
課程體系圍繞培養目標對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進行整體設計,培養學生具備扎實的生態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最新的生態學理論與應用技術。教學內容在強調基本理論課堂傳授的同時,尤其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等基本技能的培養,實踐教學貫穿于課程實驗、課程與專業綜合實習、課程論文與畢業論文等各環節,并充分利用本系師資學歷高和科研能力強的優勢,鼓勵教師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
《普通生態學》要求學生理解和掌握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關系、種群生態、群落生態和生態系統的基本概念、原理與方法;《生態學實驗與技術》主要培訓生態學常用的野外測定與室內分析的國際先進儀器設備,并開設綜合的生態研究探索型實驗;《植物生物學》要求學生認識植物的細胞、組織、器官的形態特征以及功能,掌握營養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態解剖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技巧,以及植物的分類與演化。《景觀生態學》主要培養學生應用景觀生態理論進行野外景觀類型調查、數據采集、景觀生態功能區劃、景觀生態分類規劃與設計的能力。《恢復生態學》重點理解和掌握退化生態系統形成的原因與機理,退化生態系統恢復的理論基礎、實踐、技術與方法,以及生態恢復與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健康的關系等內容,熟悉不同退化生態系統采用的技術與方法。
【就業及升學前景】
本專業培養的人才就業面廣、社會需求良好。接近50%的畢業生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就業部門涵蓋高校、中學、科研院所(中科院,環境保護研究院,標準化研究院等)、政府部門(市委辦,環境保護局,農辦,林業局,工商局等)、企事業單位(環保公司,綠化公司,通訊公司等),自主創業的畢業生亦發展良好。每年亦有很大比例畢業生進入中科院和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或遠赴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留學深造。
【辦學特色與優勢】
本專業學科基礎堅實,辦學條件先進,師資力量雄厚;擁有教育部創新團隊;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新世紀國家百千萬人才,“閩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等優秀人才;在森林和濕地生態以及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方面研究在國內外有一定的影響力。人才培養注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注重生態規劃/生態評價/生態工程設計、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建設方面技能的訓練,注重研究型人才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結合;充分利用學科優勢和重點實驗室優質資源,本科四年全程實施班主任制和導師制。在導師指導下,學生主持國家級、省級、校級以及院級大學生課外科技立項課題,居全校前列。
福建師范大學

添加福建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福建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福建師范大學報錄比、福建師范大學考研群、福建師范大學學姐微信、福建師范大學考研真題、福建師范大學專業目錄、福建師范大學排名、福建師范大學保研、福建師范大學公眾號、福建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福建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福建師范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fjsfdx/yjsy_253695.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