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由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研究生維護,整理發布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信息和研招數據,加學姐微信,可免費咨詢
我們還提供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研究生1對1輔導和考研真題等服務,有問題都可加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研究生微信溝通。
2024廣東技術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研
2023廣東技術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研究生復試分數線)...[查看全文]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院系設置
研究生專業更多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2022年各專業招生專業目錄
2021考研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研究生教育學專業復試分數線
2021考研廣西師范大學研究生教育學專業復試分數線
2021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045114考研科目及參考
2021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045114考研科目及參考
2021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學前教育045118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2021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學科教學(語文)045103考研科目及參考
2021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學前教育045118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2021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教育學040100考研科目及參考書目
2021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050300考研科目及參考書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怎么樣

1、學校不大,但是學習氛圍很好,同學很熱情,有事去找老師的時候,老師的態度也不錯,只是學校真的好小
2、會計學是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師范學院很受歡迎的專業,分數比較高的還有文學
3、自動化專業是不錯不過環境就差了點,自動化專業是設在西校區的校區很小,環境很一般,你得好好考慮清楚哦
4、廣技師其實還蠻不錯的,在校本部讀的話挺好的,不過其他校區都很小,如果你要報讀會計專業的話,12級財管班和財注師班在新校區,離市中心比較遠
5、學校面積很小,有四個校區,校本部最大,其他三個校區都很小,學校環境也比較差不過新校區建設中,未來應該會很好好的專業就是教育,管理,會計,自動化等都比較好
6、2A里面不壞,讀師范類的或者考個教師證出來做教師是可以的,其他設計類的專業相對一般,校區在天河上社,交通還不錯,商業環境也挺ok
7、你好,我是這里的師兄,我們學校的工業設計還是挺不錯的,但是相比于電子信息工程、會計等省級特色專業要差一點,就業方面就業率還是很高的,其他專業也一樣
8、財務管理屬會計學院的,應該還是挺不錯的吧學的東西也就是會計啊,管理方面的吧,以后的就業范圍較廣我個人認為,只要你有心,在哪個學校都一樣能學到東西學校是一般的2a本科,環境不算很好,但是硬件設施各種都算齊全學習氛圍很不錯
9、在廣州,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算小有名氣的還有,除了廣州大學、深圳大學、廣東金融學院之外,在廣東省2A高校處于中上吧!
10、如果是本校區的專升本是比較有優勢的相對來說錄取的分數要低一點點個人覺得還行吧,其實教學質量是其次,看你想不想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11、這是校本部,在廣州天河區上社那邊,以前叫民族學院校園氛圍不錯,讀書的環境很好住宿和一般公立學校一樣,比較舊,很像矮層的小區,畢竟有點歷史相應的設備也還好,該有的都有交通方便,門口就是車站,過幾個站就有地鐵對面是天河公園,沒事可以去散散步,很大的上社那邊有步行街
12、南校區是很小,運動的只有籃球場和羽毛球場.經貿學院在這邊.學校比較陳舊,宿舍一般六人,還有四人的,住宿費就貴一點,床上下都睡人的.每校區都有本科和專科
官方介紹
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是一所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省屬普通高等學校,全國獨立設置的職業技術師范院校,首批廣東省普通本科轉型試點高校。
學院發展歷史悠久。創辦于1957年,前身為廣東民族學院,首任院長是著名老一輩革命家羅明同志。2002年更名為廣東技術師范學院,2002年、2005年,原廣東省機械學校、原廣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和廣東省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先后并入。學院坐落于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和改革開放前沿地廣州,共有校本部、西校區、北校區、白云校區等4個校區。
學院學術傳統深厚,崇教重學。現有工學、人文和管理等三大主要學科門類,控制科學與工程、職業技術教育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民族學和機械工程等5個廣東省重點學科。現有教育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民族學、新聞傳播學等4個一級學科碩士授權點,涵蓋22個二級學科方向,教育碩士、工程碩士(電子與通信工程碩士)、會計碩士等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學院是“職業學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專業學位”和“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計劃”研究生招生培養單位,有“廣東省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等13個廣東省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設有20個二級學院,全日制普通在校生16916人。學院擁有64個本科專業。其中,理工科專業28個,文科36個,師范類30個。有2個國家級、8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11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個國家級、4個省級卓越教師培養計劃項目,2門國家級、30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國家級、2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4門其他省級優質課程。
學院堅持立德樹人,擁有一支學術水平高、在海內外影響大,愛崗敬業、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401人,其中專任教師1027人,正高職稱147人,副高職稱352人,副高以上職稱人員占專任教師比例48.6%,具有博士學位303人,占專任教師29.5%。隊伍中,有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國家哲學社科基金規劃評審組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組部“青年QR”入選者,有全國優秀教師、第四屆新世紀巾幗發明家優秀獎獲得者、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年度影響力提名人物、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廣東省青年珠江學者、廣東省特支計劃青年文化英才、會計領軍人才、南粵優秀教師(南粵教壇新秀)、廣東省教學名師、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廣東省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對象等獲得者。
學院堅持產教結合、科教融合,科研水平和服務社會能力強。學院建設有2個廣東省級智庫(職業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民族發展研究中心),1個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廣東技術師范學院民族研究所)、2個廣州市重點實驗室(數字內容處理及其安全新技術、工業機器人驅控技術及部件)、1個廣東省科技廳國際合作基地、1個廣東省經信委中小微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13個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20多個省廳級以上科研平臺。近5年,學院教師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30項,其中國家級2項。學院擁有2個國家級和8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和14個省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項目、9個省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等一批國家級、省級重點建設項目。與順德區人民政府共建了“廣東順德現代職業教育研究院”、與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共建了“廣東技能人才知識產權實訓基地”,與陽江市人大共建了“陽江市地方立法研究評估與咨詢服務基地 ”,與廣物汽貿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廣播電視臺、中興通信等公司共建了157個校企合作人才培育實踐基地,與廣東工業大學共建了1個國家發改委工程實驗室聯合實驗室。學院建設有廣東工業實訓中心,擁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約2.11億元。圖書館藏書約220.61萬冊。
學院突出職教特色,服務廣東經濟社會。作為廣東“職教母機”和職業教育研究和職教師資培養培訓“重鎮”,學院致力于培養高素質職業教育師資和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發揮培養培訓職教師資的母機作用,先后被國家教育部、財政部、省教育廳選定為“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院校”“國家民委職業教育師資培訓中心”“廣東省職業技術教育協同創新發展中心”“廣東省高技能人才實訓基地”“廣東省中職校長培訓中心”“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研究與指導中心”“廣東省職業院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廣東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發展中心”等。學院是廣東省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會、廣東職教師資培養培訓聯盟、中德合作職教師資培養培訓聯盟理事長單位。
學院人才培養成果豐碩。學院始終堅持人才培養中心地位, 2017年通過了本科審核評估。2018年1月與教育部學校規劃發展中心簽約成為全國首家“智慧學習工場試點高校”。近5年獲廣東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學校教師參與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一項。學院堅持協同育人,支持學生創新實踐,學生在“挑戰杯”系列競賽、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等國內外高水平學科競賽中屢獲大獎,共獲國家級獎勵617項、省級獎勵1182項。畢業生廣受社會歡迎,就業率連年保持在95%以上,獲評教育部“2015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廣東省就業先進工作單位”、“廣東省創新創業示范校”獲 “全國第三屆黃炎培優秀學校獎”、“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廣東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稱號。
六十年弦歌不輟,一甲子春華秋實。學院雖數易其名,卻不改初心,秉承“厚德博學、唯實求新”的校訓精神,堅持“面向職教、服務職教、引領職教、特色發展”的辦學定位,積極搭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有機互通的“立交橋”,努力創建國內一流、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技術師范大學。
-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網
- 學校網址:www.gpnu.edu.cn/
- 研究生院網址:yjsc.gpnu.edu.cn
- 聯系電話:020-38256458,020-38256455(Fax)
- 郵箱:[email protected]
- 通訊地址:廣州市中山大道293號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研招辦(辦公樓614)
-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VR全景航拍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