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學文法學院官網

更新時間:2022-01-13 14:57:23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Add 東北大學學姐
為你免費答疑

關于《東北大學考研》我們搜集了部分東北大學考研真題和復試資源,免費贈送;并提供有償的東北大學初試/復試/調劑輔導(收費合理,內部資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領資源或了解研究生輔導的,請加網頁上的學姐微信。東北大學官網來自東北大學研究生院網站,及歷年考研分數線數據的匯總(學校網站一般不穩定,或存留的分數線年限較少)。以下即是東北大學歷年考研分數線,希望對東北大學考研報考有用。

東北大學文法學院官網:

東北大學文法學院


東北大學文法學院簡介: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文法學院在東北大學建校伊始就開啟了學術探索之路,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棟梁之才。多年來,文法學院始終與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同向同行,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
歷史沿革
1923年4月26日東北大學成立伊始設立文法學科,9月開始招生。1929年1月文科成立文學院,法科成立法學院,1929年12月25日文法兩院合并成立文法學院。1931年“9·18事變”后,文法學院師生隨同東北大學被迫走上了流亡之路。
1949年3月,在流亡回歸沈陽的東北大學工學院和理學院(部分)的基礎上成立了沈陽工學院。1950年8月,更名為東北工學院。在東北工學院時期的政治理論教研組基礎上先后改組更名的馬列主義教研室、社會科學部和社會科學系成為文法學院恢復建立的學科基礎。
1993年3月,在原東北工學院基礎上東北大學復名后,12月24日文法學院恢復建立。
2014年7月,文法學院政治經濟學學科劃入工商管理學院。2014年9月文法學院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二級學科博士點、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點、科學技術史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哲學、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劃入新成立的馬克思主義學院。
學科設置
文法學院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本科專業5個。
其中: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公共管理。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公共管理(含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土地資源管理3個學科研究方向)。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公共管理(含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土地資源管理、社會保障4個二級學科研究方向);法學(含法學理論、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國際法學3個二級學科研究方向)。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公共管理碩士(MPA)。
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本科專業5個: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法學、新聞學、土地資源管理。
文法學院是全國理工科大學中最早獲得文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也是全國首批24所具有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
公共管理學科為東北大學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高原學科和遼寧省“雙一流”學科建設國內一流學科,行政管理學科為遼寧省重點學科。
研究機構
學院設有民政部研究基地東北大學城鄉社區建設研究院、中共中央組織部全國黨員教育培訓示范基地遼寧社區干部學院、科技部國家科技政策東北研究中心、教育部科技政策研究戰略培育基地、教育部民族地區社區教育與終身學習型社會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行為法學會國家與地方治理委員會學術研究基地東北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重點基地遼寧省公共文化研究基地、遼寧民政事業發展研究院、政治學與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學術研究機構。
學術組織
學院基層學術組織共設有5個系(行政管理系、公共事業管理系、土地資源管理系、法學系、新聞學系)和1個研究所(社會保障與教育政策研究所)。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81人,其中專任教師65人,機關工作人員15人,非教師專業技術人員1人。專任教師中教授19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導師19人。
學院教師中有國家“萬人計劃”第一批教學名師1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人,遼寧省教學名師5人,全國MP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公共管理類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民政部全國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專家委員會委員1人,民政部全國社會事務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1人,中國政治學會常務理事1人,中國土地學會常務理事1人,遼寧省軟科學研究會理事長1人,遼寧省土地學會副理事長1人,遼寧省“興遼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遼寧省高等教育創新人才1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2人、“千”人層次1人,中共遼寧省委、省政府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1人,遼寧省社會科學委員會法學部學部委員1人、管理學部委員1人。
在校學生
目前各類在讀學生2220人,其中:本科生640人,科學學位碩士研究生394人,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1120人,博士學位研究生136人,留學生53人。
教學成果
學院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教材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其中:行政管理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被評為國家“雙一流”專業建設點;《老子的人生智慧》、《外國民商案例選讀》、《社區管理學》被評為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大學生心理健康漫談》被評為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行政管理學》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研究》、《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材體系建設研究》分別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一、二等獎;《社區管理學》、《教育經濟與管理》被評為國家精品教材。
科研成果
在科學研究領域,學院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民政部全國重大招標項目等各類科研課題近千項,參與中央和國家、省市多項重要文件和法律法規的起草和政策咨詢工作,在國內外享有重要學術影響力。
 
東北大學文法學院聯系方式:
院辦:024-83687643(傳真) 
教學辦:024-83688313
MPA辦:024-83681211 
學生辦:024-83683420
 
東北大學文法學院發展歷程:
新中國成立前的文法學院(1923-1949)
1921 年初,主政東北的張作霖接受時任奉天教育廳長謝蔭昌的建議,決定創辦大學教育。同年,奉天省公署擬定東北大學的組織大綱,其中規定“大學暫定六科分年組織”,并說明文科分六學系:國文學系、歷史學系、地理學系、教育學系、俄文學系、英文學系;商科分二學系:銀行學系、外國貿易學系;法科分三學系:法律學系、政治學系、經濟學系。1922年12月,奉天省公署委任汪兆璠為東北大學文法科籌備員,并決定在奉天公立文學專門學校校址開辦文法科大學。
1923年4月,東北大學正式成立。5月,汪兆璠被委任為文科學長兼法科學長,7月東北大學舉行第一屆新生入學考試,文法兩預科各取二班,合計120人左右。9月,正式開學。1925年7月東北大學文科成立中國文學系、英文學系、俄文學系、政治學系、法律學系。1928年3月為適應本省各中學師資的需要,東北大學設師范部,添招英文、數理兩專科。4月汪兆璠去職。周守一(天放)被委任為文科學長兼師范部學長;臧啟芳為法科學長。7月,東北大學師范部教育系成立。8月,文科添設哲學心理學系、史學群學系。法科添設經濟學系。開始實行選課制,并開始招收女生。
1929年1月根據原國民政府教育部關于實行大學學院制的通令,由張學良校長主持研究決定,將東北大學文科改為文學院,由周天放任院長;法科改為法學院,由臧啟芳任院長。同時成立教育學院,由李樹棠任院長,并將原設在文科的教育學系、英文專修科等劃歸教育學院領導。3月,張校長捐資100萬元,建筑文法學院校舍,即漢卿南、北樓。7月文、法兩院舉行第一屆畢業典禮。文學院畢業生:英文學系12人、俄文學系13人,法學院畢業生:法律學系22人、政治學系16人。是年文、法學院制定了《組織大綱》、《教務通則》、《課程一覽》、《獎學規則》、《懲戒總則》等。9月法學院添招法律專修科一級,政治專修科二級。專修科學生均系校機關服務人員,在夜間授課。至此,東北大學已有六個學院。其中文學院五個系:中國文學系、英文學系、俄文學系、哲學心理學系、史學系;法學院三個系:法律學系、政治學系、經濟學系;教育學院兩個系,八個專修科:教育行政學系、教育心理學系、政治專修科、法律專修科、國文專修科、英文專修科、數理專修科、博物專修科、體育專修科、家政專修科。
1929年12月25日張學良校長將文、法合為一院,汪兆璠為文法學院院長。1931年4月文法學院院長汪兆璠調任東北政務委員會秘書,劉百昭代理院長。6月30日《東北大學文法學院院刊》正式出版。刊出著名學者吳貫因教授等人撰寫的學術論文40篇。“九一八”事變后文法學院隨校遷到北平。1933年3月,劉百昭辭職,曹國卿受聘為文法學院院長。1934年7月,文法學院添設史地學系及女子家政專修科。9月,文法學院分設,方永蒸任文學院院長,曹國卿任法學院院長。1935年7月, 文學院英文學系、法學院法律學系學生均已畢業,停止招生。1936年7月東北大學改組,廢秘書長,周鯨文為秘書長主任兼法學院院長,楊維禎任文學院院長。
1937年1月7日,國民黨政府教育部任命臧啟芳代理校長職務。2月,臧啟芳遵教育部命在開封借河南大學校舍,暫設東北大學辦事處,部分文法學院學生、教職員工由平去汴。2月20日到汴后,臧代理校長兼任文學院院長,聘白世昌為法學院院長,并于2月20日開學。6月30日,在汴文法兩院遷到西安,與工學院集中于一處。盧溝橋事變后,在北平的東大文、法學院部分學生直接走上抗日戰場,部分學生到西安東大就學。8月,東大聘李光忠為經濟學系主任兼文學院院長,聘婁學熙為秘書長兼政治學系主任。
1938年3月,東大開始遷往四川,5月,在四川三臺復課。7月,東大工學院并入國立西北工學院,東大文學院改為文理學院,增設化學系。這時,在三臺的東北大學只剩有文理學院和法學院。文理學院含:中文、史地、化學等三個學系;法學院含:政治、經濟等兩個學系。共有學生283人。改聘李光忠為法學院院長、黃方剛為文理學院院長。1939年6月,奉南京政府教育部令暑假后法學院增設工商管理學系。8月,聘李光忠為教務長兼法學院院長,肖一山為文理學院院長。11月,李光忠辭去法學院院長的兼職,聘趙鴻翥為法學院院長。1940年8 月,設東北史地經濟研究室,金毓黻為主任。史地學系分為歷史學系和地理學系。1941年6月國立東北大學東北史地經濟研究室編輯的《東北集刊》第一期由東北大學出版組出版發行。7月,奉教育部令法學院恢復法律學系,增設新生院。8月趙鴻翥院長在校授學14年,特奉教育部令休假一年,聘婁學熙為法學院院長。12 月遵南京政府教育部令改法學院為法商學院。1942年3月,東北史地經濟研究室改為研究所,暫設史地學部。8月奉教育部令改文理學院為文學院和理學院,聘肖一山為文學院院長(不久,由姜亮夫接任,姜此之后由金毓黻接任),張維正為理學院院長。文科研究所正式成立,聘金毓黻為主任,藍文征任史地學部主任,肖一山兼任主任導師,并招收研究生,以前國本中學校舍為所址。1943年2月,奉南京政府教育部令準于下年度增設外國文學系及數理學系。
1946年11月東北大學由四川三臺遷回沈陽復校。1947 年2月,東北大學在沈陽北陵校址開學。設有5個學院,27個系(科),其中文學院設有文學、中文、外語、歷史、教育、哲學6個系,俄文、體育兩個專科。法商學院設有政治、經濟、法律、工商管理4個系。文學院院長陸侃如、法商學院院長傅筑夫。是年冬,陸侃如辭職,任陳克孚為文學院院長。1948年6月,東北大學遷往北平,文法學院在光明殿胡同上課。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東北大學的文、法、理、商、教育學院回到長春,與解放區的東北大學合并。東大工學院和部分理學院師生回到沈陽。
東北工學院時期(1950——1993)
1950年在東大工學院的基礎上建立了沈陽工學院,后改名為東北工學院。為加強學生的政治理論學習,東工成立了政治理論教研組。當時,有專職教師4人,負責人是高景芝(女),另有兼職教師若干人。在學生中開設的政治理論課主要是:社會發展史、形勢任務。1950年東工政治理論教研組改稱馬列主義教研室,教師29人,林干為主任。教研室下分馬列主義基礎、政治經濟學和中國革命史等三個教研組、一個資料組。開設聯共黨史、中國革命史、政治經濟學和形勢任務等課。1954年10月陳銘卿接任林平任馬列主義教研室主任。1956年是年楊友森接任陳銘卿任馬列主義教研室主任,尚久亮、赫元明、韓寶興任副主任。1959年馬列主義教研室成立哲學教研組,中國革命史教研組改為中共黨史教研組,馬列基礎教研組改為科學社會主義教研組。全室人數達58人。1964年楊友森主任調離。副主任是尚久亮、楊佩偵。
1966年6月,文革開始后,馬列主義理論課全部停課。1968年,12月,東工成立革命委員會之后,馬列主義教研室的大部分教師到盤錦五七農場參加勞動,少數教師調到院革委會機關工作。1971年,調回10名原馬列主義理論課教師,參加工科實驗班的教學工作。1972年馬列主義教研室(通稱大教研室)重新組建,主任尚久亮,副主任王長榮、趙延本。下設:哲學、政治經濟學、中共黨史、科學社會主義等四個教研室和一個資料室。各室作開課的準備,部分教師為工農兵大學生授課。1974年,馬列教研室的全體教師下放到各系,參加實踐活動,并講授馬列的一些原著。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后,下放到各系的馬列主義理論課教師重新回教研室集中。許多因受迫害而離開教研室的教師也相繼回到馬列主義教研室。全面承擔全院學生的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工作。1978年,馬列主義教研室又增設自然辯證法研究室。1981年,陳昌曙任馬列主義教研室主任,王長榮、關崇明、王國鈞、李榮來、西力任副主任。1983年,馬列主義教研室又增設科學學與科學管理研究室和中文教研室。1月趙寶甫任馬列主義教研室主任,李榮來、西力、遠德玉任副主任。1984年1月,自然辯證法研究室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
7月1日,馬列主義教研室改名為社會科學部,下設中國革命史,政治經濟學、哲學、科學社會主義、中文等五個教研室;自然辯證法、科學學與科學管理等兩個研究室;一個資料室。1985年2月,東工有7位專家被聘為國務院第二屆學科組評議成員,其中,有社科部的陳昌曙先生。7月1日陳昌曙(自然辯證法)、陳敬燮(科學學與科學管理)、趙寶甫(政治經濟學)等三人,晉升為教授。這是新中國成立后,東工的第一批文科教授。是年自然辯證法研究室開始招收碩士學位研究生。12月社科部領導班子有了新的調動,趙寶甫任主任,金蘊芳、吳明泰、王文江任副主任。1986年6月,科學社會主義教研室改名為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同時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是年,科學社會主義教研室與政治經濟學教研室也開始招收碩士學位研究生。是年陳昌曙教授被批準為科學技術哲學博士生導師。1987年3月,自然辯證法研究室組建了《工程師論壇》編輯部,1988年1月該雜志改名《中國工程師》。8月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正式招收本科生。10月自然辯證法研究室改名為技術與社會研究中心。是年,中國革命史教研室開始招碩士學位研究生。10月社科部改為社會科學系,領導班子成員以及下設機構不變。1988年,吳明泰任社科系主任,金蘊芳、王文江、石俊田為副主任。1990年,丁曉春任社科系主任,吳明泰、婁成武、石俊田為副主任。1993年初,社科系科學技術哲學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9月社科系科學技術哲學,開始招收博士生。
東北大學(復名后)時期(1993——今)
1993年3月8日,東北工學院復名為東北大學后,成立了文法學院籌備小組,組長由副校長王師兼任,副組長由社會科學系主任丁曉春擔任。1993年12月24日東北大學文法學院在原社會科學系的基礎上恢復建立,院長彭定安,副院長王太金、婁成武、陳凡、翟文豹(兼)、朱俊勤,黨總支部書記王太金,副書記翟文豹。在文法學院恢復建立之前,東北大學已具備一定的文科基礎,文、史、哲、政、經、法各學科都有一定的實力。文法學院的前身社會科學系從1982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7 年開始招收本科生,1994年開始招收博士生。2014年7月,文法學院政治經濟學學科劃入工商管理學院。2014年9月文法學院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二級學科博士點、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點、科學技術史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哲學、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業劃入新成立的馬克思主義學院。
目前,文法學院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本科專業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公共管理。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公共管理(含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土地資源管理3個學科研究方向)。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公共管理(含行政管理、公共政策、土地資源管理、社會保障4個二級學科研究方向);法學(含法學理論、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國際法學3個二級學科研究方向)。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公共管理碩士(MPA)。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本科專業5個: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法學、新聞學、土地資源管理。文法學院是全國理工科大學中最早獲得文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也是全國首批24所具有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公共管理學科為東北大學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高原學科和遼寧省“雙一流”學科建設國內一流學科,行政管理學科為遼寧省重點學科。
學院設有民政部研究基地東北大學城鄉社區建設研究院、中共中央組織部全國黨員教育培訓示范基地遼寧社區干部學院、科技部國家科技政策東北研究中心、教育部科技政策研究戰略培育基地、教育部民族地區社區教育與終身學習型社會建設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行為法學會國家與地方治理委員會學術研究基地東北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遼寧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重點基地遼寧省公共文化研究基地、遼寧民政事業發展研究院、政治學與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學術研究機構。
學院基層學術組織共設有5個系(行政管理系、公共事業管理系、土地資源管理系、法學系、新聞學系)和1個研究所(社會保障與教育政策研究所)。
 

添加東北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東北大學考研分數線、東北大學報錄比、東北大學考研群、東北大學學姐微信、東北大學考研真題、東北大學專業目錄、東北大學排名、東北大學保研、東北大學公眾號、東北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東北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東北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