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學師范學院碩士教育專業介紹

發布時間:2020-04-27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集美大學師范學院碩士教育專業介紹

集美大學師范學院碩士教育專業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集美大學師范學院碩士教育專業介紹 正文

 
專業介紹
 
一、教育碩士(小學教育)的人才需求
 
世界教師教育的總體發展趨勢朝向高學歷層次、高專業標準、高綜合素質的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奠基工程的小學教育,成為國際教師教育改革的首要重點。而提高小學教師的學歷層次,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如美國80年代初就有將近半數的小學教師擁有碩士以上學位,90年代后,不少州明文要求小學教師證書的更新須具有雙碩士學位,且擁有碩士學位的小學教師人數逐年增加。世界各國對小學教師的學歷與素質要求在不斷提高,培養碩士層次小學教師是全球性的教師教育改革發展必然和整體的趨勢。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嚴格教師資質,提升教師素質,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福建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著力培養教育教學專家”“造就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和引領作用的名師、名校長,產生若干名在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教育家。”《廈門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造就一批在全國、全省有影響力的、具有教育家素質的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而提升小學教師的學歷和學位,正是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造就名師、教育家的重要途徑之一。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小學教育課程改革面臨著很多問題,需要教師成為研究者,碩士層次的小學教師才有初步的研究教育問題的基本能力。培養適應新時期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發展要求的碩士層次水平的小學教師,才能滿足小學教育日益增長的質量發展要求,為小學師資隊伍建設注入新鮮血液。
 
現在福建省碩士層次的小學教師比例極低,以教育處于全省領先地位的廈門市為例,具有碩士學位的小學教師不足0.3%,不僅與美國等發達國家遠超50%的比例有天壤之別,就是與上海等國內發達城市相比也相去甚遠——上海市具有碩士層次的小學教師比例為7%,一些名校甚至高達20%-30%。福建省、廈門市碩士層次小學教師的低比例,與其作為沿海發達省份和城市的地位極不相稱,與福建省、與廈門市的教育發展需求極不適應。加快福建省、特別是廈門市碩士層次小學教師的培養,打造一支數量充足、競爭力強、充滿活力的高素質的小學教師隊伍具有迫切性。根據我們對廈門市的調研,許多具有本科學歷的小學優秀教師都有提升學歷、學位的自我發展需要,而福建省各市的許多區(縣)特別是廈門市的各區都在積極建設教育強區(縣),對教師小學教師向碩士層次提升給予鼓勵和期待。這些都顯示,在福建省尤其是廈門市,教育碩士(小學教育)具有穩定、持久的生源。
 
二、招生計劃
 
教育碩士(小學教育)專業學位擬分為在職與全日制兩種。
 
在職教育碩士(小學教育)學位研究生招生對象為:具有大學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三年以上第一線小學教育工作經歷的在職人員,主要為小學文化基礎課的優秀教師和學校領導、管理干部,省、市、區、縣教育行政部門的有關干部、管理人員和教師進修學院的教研員。僅具有大學本科學歷而無學士學位者,則需具備小學高級及其以上教師專業技術職稱。
 
全日制教育碩士(小學教育)學位研究生招生對象為:應屆本科生,尤其是應屆小學教育和其他師范類專業本科生;具有相應學歷條件的社會工作人員。
 
報考在職教育碩士(小學教育)研究生,按國家有關規定,參加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統一考試。考試科目為外國語、政治、教育學、心理學和專業課五門。外國語、教育學、心理學三門課程為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全國統—(聯合)考試科目,政治、專業課考試由各試點單位自行組織。專業課考試為“寫作”。
 
報考全日制教育碩士(小學教育)研究生,需參加全國統一研究生入學考試,考試課程按國家規定執行。
 
每年在職教育碩士(小學教育)研究生擬招生人數為15-25人;全日制擬招生人數為10-20人。
 
為保障優秀生源與招生規模,擬采用以下措施:
 
其一,與廈門市教育局及各區教育局簽訂合作培養教育碩士協議,由市、區教育主管部門負責推薦優秀教師報考我校教育碩士研究生,并給予考取教育碩士的教師每人1.8萬的學費補貼,可使我院小學教育專業碩士招生有了可靠保障。
 
其二,發揮福建省小學教師培養培訓基地的輻射作用。我院舉辦了福建省小學骨干教師、學科教學帶頭人、廈門市專家型小學教師培訓等項目,培養各級優秀教師近500人;已畢業近1200人小學教育本科生到全省各地小學任教,另有9 屆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函授生畢業。這些學員、畢業生及其所在學校大多數與我院建立了交流關系,其中一部分還建立了教學與科研合作關系,他們已成為我院辦學的重要資源,可保證優秀生源考取我院小學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
 
其三,深入各級教育局和各類小學,與各級優秀小學教師建立信息聯系,了解他們升學意愿,并建立生源庫,及時通過郵件、短信等快捷渠道其聯絡,通報招生信息等,確保不錯過優秀生源。
 
其四,通過準確的目標定位、富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保障培養質量,在學生中樹立良好口碑,這是吸引優秀生源的根本措施。
 
三、培養目標定位
 
教育碩士(小學教育)培養旨在提升具有相關專業背景的學生特別是在職小學教學與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也就是提高他們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小學教育實踐問題的能力,即為小學教育領域培養高層次的應用型專業人才,也就是培養教育實踐家,而不是教育理論家。其目標取向:教育教學能力為主,教育科研和教改能力為輔。
 
四、培養方式
 
學院與廈門市、區的教育行政部門及多所小學溝通協商,簽訂了合作協議,將多個學校建為學校的教育實習、見習基地,形成聯合培養、協同創新、互利共贏的良性互動機制。根據協議要求,這些教育基地要為教育碩士(小學教育)的實踐教學提供必要的職業訓練場所、校外課堂以及實驗條件,并指導、協助學生的教育實習、見習及調查等活動;適時安排高水平教育管理者、教師到學校講學,或參加有關的交流活動;定期組織召開或參加有關研討會,對教育碩士的培養方式提出意見和建議;及時反饋教育改革進程中的經驗與困惑,為教育碩士(小學教育)的培養提供具有實效性的指導。此外,學校聘請省市教育管理工作者、小學校長和中學名師擔任兼職導師,還擬建立區縣教育局長聯席會議、重點小學校長培養咨詢會議等制度,以聽取用人學校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育人機制。為彰顯教育碩士(小學教育)培養的實踐教學特色,切實做到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及創新的統一、校內知識學習與校外實踐教學及實際操練的統一,本培養模式實施全程實踐教學模式,每學年安排足夠的時間進行實踐教學。
 
五、質量保障條件
 
(一)師資資源
 
具有一支專兼職結合、職稱結構、學歷結構、知識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  人,其中專任教師 46人,實驗技術人員5人。專任教師中教授6人,副教授 20人,講師19人,助教1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3人,碩士學位30人。專任教師中,多位教師既有豐富的小學教育本科教學經驗,也深入研究小學教育教學理論,熟悉小學教育教學實踐。兼職教師實力雄厚,除了部分來自高校的小學教育教學研究專家,更多是來自一線的專家型教師、省市級名師,具有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可以滿足采取雙導師制。
 
(二)教學條件
 
圖書資源完全可以滿足需要。集美大學現有館藏紙質文獻228.64萬冊,中外文現刊2700多種,引進了包括超星數字圖書館、維普全文數據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Springer、Ei village等39個中外文全文或文摘數據庫。這些都為課題研究提供了搜集和查找資料的極大便利和可靠保障。除此以外,學院還建有圖書室,藏有教師教育類圖書1萬多冊。
 
多媒體教室10間、語音室3間,可以滿足教師采用現代化手段教學。數字微格教學系統一套,共有6個實訓教室。可以滿足學生實訓的需要。
 
(三)管理保障
 
1.組織保障。圍繞培養目標,建立一套符合專業碩士培養要求的運行機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管理按照上級教育部門和用人單位的要求,采取學校、學院系層層落實的組織保障體制。學院主管領導負責的教育碩士(小學教育)專業學位管理辦公室,肩負著培養方案的實施、協助校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辦公室完成學籍管理、課程安排、成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制度保障。制定出《集美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育碩士(小學教育)專業研究生指導教師工作量核算辦法》;制定出《集美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育碩士(小學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教師遴選條例》、《集美大學教師教師教育學院教育碩士(小學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學籍管理規定》與《集美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育碩士(小學教育)專業學位培養和管理暫行條例》;制定出《集美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關于教育碩士(小學教育)專業學位培養方案》等相關制度。
 
六、自身的優勢與特色
 
(一)本科小學教育專業建設富有特色
 
本專業構建專業特色的主要舉措有:適應小學教育需要,教活學科基礎課程;與小學課改聯動,教實專業核心課程;加強監管和評價,提高技能和實踐教學實效;量身開展團會活動,營造獨特校園文化。因此,辦學質量過硬。在就業中,一直具有公認的顯著優勢。以2013年為例,就業率達97.2%,80.2%的畢業生考入公辦學校,其中語文方向90%考入公辦學校,顯示出超群的教師職業能力和強大的就業競爭力。
 
(二)與地方合作辦學成效突出
 
1.運用“協同培養”機制進行實踐教學
 
一是建設“雙導師制”培養體系,聘請基地學校校長、骨干教師擔任學生兼職實踐導師,保證實習教學質量;二是學院每年召開一次由教育實習基地學校領導、教師參加的“教育實習基地工作研討會”;三是學校定期召開由教育實習基地學校領導、教師參加的“小學校長論壇”、“小學名師論壇”;四是在部分優質實踐基地中建立一批教研基地,加強高校與基地的合作與交流,促進“基地圈”效益最大化。
 
(二)運用導師制培養小學專家型教師
 
從2000年1月到2011年12月,學院先后兩批共承擔廈門市37位小學專家型教師的培養任務。小學專家型教師的培養,是全新生事物,沒有可以沿襲固有的模式。于是,學院嘗試運用了研究生培養的常用模式導師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運用“問題解決”模式培養省級學科教學帶頭人                              
 
學院于2010年冬獲福建省教育廳批準,成為“福建省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帶頭人培養基地”之一。這一輪,承擔來自全省各地42位培養對象為期兩年的培養任務。學院構建了以學科為基石,以“問題解決”為主軸,以學科知識和教育理論拓展為兩翼的培訓模式,經過階段性的實踐檢驗,行之有效,不但得到培養對象的高度評價,也得到獨立評估小組的確證。
 
(四)建立“立體化校本教研共同體”
 
近年來學院成立了由高校、小學和地方教研室三方組成的“立體化校本教研共同體”,發揮共同體的聯合優勢,探索基礎教育問題,研究教師教育以及高校與中小學的科學銜接等問題,服務引領基礎教育,實現高校與小學的雙贏。
 
  教育碩士(小學教育領域)培養方案.doc
集美大學

添加集美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集美大學考研分數線、集美大學報錄比、集美大學考研群、集美大學學姐微信、集美大學考研真題、集美大學專業目錄、集美大學排名、集美大學保研、集美大學公眾號、集美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集美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集美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jmdx/yjsy_261631.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