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吉首大學706體育學綜合研究生考試大綱 正文
吉首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體育學)
考試科目代碼:[706] 考試科目名稱:運動生理學、運動訓練學、學校體育學
一、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1)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30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答題方式:閉卷、筆試
(3)試卷內容結構
學校體育學:120 分
運動生理學:90 分
運動訓練學:90 分
(4)題型結構
簡答題: 10 小題,每小題 20 分,共 200 分
分析論述題:3 小題,每小題 30 分或 40 分,共 100 分
二、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運動生理學
(一)考試要求
1、考察對基本概念和機制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了解正常人體生理活動的現
象、規律及其調節機理;
2、掌握體育鍛煉對機體各器官系統的影響及其機制,特別是青少年生理特
點及體育鍛煉對其功能的影響;
3、掌握體育教學、體育鍛煉及課余運動訓練的生理學原理及常用生理指標
測試方法,并初步運用于體育實踐;
4、理論聯系實際,能夠準確、熟練地使用所學知識來解決運動實踐過程中
遇到的實際問題。(二)考試內容
緒
論
1、識記:(1)穩態 ;(2)興奮和興奮性; (3)反應和適應。
2、理解:(1)運動生理學的研究方法;(2)運動生理學的研究現狀;(3)運
動生理學的發展趨勢。
第一章
肌肉收縮
1、識記:(1)肌纖維的結構;(2)肌管系統;(3)粗肌絲、細肌絲的分子組
成;(4)靜息電位、動作電位的概念;(5)靜息電位、動作電位形成的原理;
(6)神經—肌肉接頭的興奮傳遞;(7)骨骼肌的收縮形式、特點;(8)骨骼
肌纖維類型的劃分;(9)不同肌纖維的形態、機能及代謝特征。
2、理解:(1)動作電位的傳導;(2)神經—肌肉接頭的結構;(3)肌電;(4)
肌纖維收縮的分子機制;(5)肌絲滑行學說;(6)骨骼肌的特性;(7)骨骼
肌收縮的力學表現。
3、運用:(1)運動對骨骼肌的影響;(2)骨骼肌纖維在運動中的應用。
第二章 呼吸與運動
1、識記:(1)呼吸的概念;(2)呼吸的三個環節;(3)人體的主要呼吸肌;
(4)人體主要的呼吸形式;(5)影響肺換氣的因素;(6)氧脈搏和氧儲備的
概念;(7)氧運輸的形式;(8)二氧化碳的運輸形式。
2、理解:(1)肺內壓;(2)胸內壓;(3)潮氣量;(4)補吸氣量和深吸氣
量(5)補呼氣量;(6)肺活量;(7)余氣量和功能余氣量;(8)肺通氣量和
肺泡通氣量;(9)肺換氣和組織換氣;(11)肺牽張反射;(11)化學因素對
呼吸的調節;(12)運動時通氣機能的變化;(13)運動時換氣機能的變化。
3、運用:(1)運動時如何合理運用憋氣;(2)運動時如何進行與技術動作相
適應的呼吸。(3)氧離曲線的特點及其生理意義。第三章
血液與運動
1、識記:(1)血液的組成;(2)血液與體液的概念及區別;(3)內環境的
概念;(4)血液的功能;(5)血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度。
2、理解:(1)血液的理化性質;(2)紅細胞壓積。
3、運用:運動對血液的影響 。
第四章
循環與運動
1、 識記:(1)心臟的一般結構;(2)心肌的生理特性;(3)心肌收縮性的
特點;(4)血壓的形成及正常值;(5)動脈血壓的影響因素;(6)心臟的體
液調節;(7)心臟的神經調節。
2、理解:(1)心動周期;(2)心臟的泵血過程;(3)心音;(4)心臟泵功
能的評定;(5)心電圖;(6)各類血管的功能特性;(7)靜脈血壓及影響因
素;(8)心血管活動的自身調節。
3、運用:(1)運動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第五章 胃腸道與腎臟排泄
1、識記:(1)消化與吸收;(2)物理性消化與化學性消化。
2、理解:(1)食物在胃腸道的消化過程 (2)營養物質在胃腸道的吸收(3)
尿液的形成過程;(4)腎臟在維持機體酸堿平衡中的作用;(5)腎臟在維持機
體水平衡中的作用。
3、運用:(1)運動對腎臟泌尿機能的影響。
第六章
能量代謝與運動
1、識記:(1)食物熱價及氧熱價;(2)呼吸商;(3)影響能量代謝的因素;(4)
能量統一體理論;(4)三大供能系統及其特點。
2、理解:(1)ATP 的分解放能與合成;(2)能量代謝的測定方法。
3、運用:能量統一體理論在運動中的應用。第七章 激素與運動
1、識記:(1)內分泌、外分泌的概念;(2)激素的概念;(3)激素作用的一
般特征和作用;(4)生長激素的作用;(5)血管升壓素的作用;(6)甲狀腺
素的作用;(7)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的作用 ;(8)胰島素的生理作用;
(9)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10)甲狀腺素的生理作用。
2、理解:(1)激素作用的機理與過程;(2)催乳素、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
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的作用;(3)催產素的作用;(4)糖皮質激素的作用;(5)
甲狀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6)激素分泌的調控。
3、運用:(1)結合激素的作用特點,試分析為什么興奮劑在運動中屢禁不止。
第八章
肌肉活動的神經調控
1、識記:(1)感受器與感受器官的概念;(2)感受器的一般特征;(3)視覺
器官的組成;(4)聽覺器官的組成;(5)本體感覺的結構;(6)神經系統的
基本結構和功能;(7)興奮在神經纖維的傳導。
2、理解:(1)感覺信息的傳導;(2)大腦皮質的功能定位;(3)眼的感光功
能;(4)聽覺的形成;(5)位覺的形成過程;(6)肌肉運動的神經調控;(7)
姿勢反射。
3、運用:(1)空間視覺、眼肌平衡與運動;(2)試說明牽張反射在運動中的
意義;(3)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及運動中的教學。
第九章
免疫與運動
1、識記:(1)免疫的概念;(2)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概念;(3)抗
原和抗體的概念;(4)人體主要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2、理解:(1)體液免疫的過程;(2)細胞免疫的過程;(3)中等負荷對免
疫機能的影響;(4)大負荷對免疫機能的影響;(5)運動性免疫模式;(6)
運動性免疫抑制的生理意義;(7)運動性免疫抑制調理。3、運用:(1)在運動中如何避免出現免疫抑制;(2)在運動中,若出現運動
性免疫抑制,如何進行調理。
第十章
運動訓練的生理學原理
1、識記:(1)賽前狀態的概念及其分型;(2)準備活動的生理作用;(3)進
入工作狀態和穩定狀態的概念;(4)生理極點與第二次呼吸的概念;(5)運動
負荷的生理學本質。
2、理解:(1)產生進入工作狀態的機理;(2)影響進入工作狀態的因素;(3)
生理極點與第二次呼吸產生的機理;(4)運動訓練對機體的影響;(5)運動能
力的提高的本質。
3、運用:(1)在運動訓練中如何處理負荷與恢復的關系;(2)運動訓練效果
的生理學評定。
第十一章
肌肉力量
1、識記:(1)決定肌肉力量的生物學因素;(2)肌肉力量的分類。
2、理解:(1)肌肉力量的可訓練因素。
3、運用:(1)試述在運動訓練中如何提高肌肉力量;(2)肌肉力量的檢測方
法。
第十二章
有氧、無氧能力運動能力
1、識記:(1)需氧量與攝氧量的概念;(2)氧虧的概念;(3)運動后過量氧
耗的原因;(4)個體乳酸閾的概念;(5)最大攝氧量的概念。
2、理解:(1)最大攝氧量的測定方法;(2)最大攝氧量的影響因素;(3)個
體乳酸閾的測定方法;(4)無氧閾的測定方法。
3、運用:(1)最大攝氧量在運動中的應用;(2)個體乳酸閾在運動中的運用;
(3)從生理學角度分析提高有氧工作能力的訓練方法;(4)無氧閾在運動中的
應用(5)從生理學角度分析提高無氧工作能力的訓練方法。第十三章 運動性疲勞與恢復過程
1、識記:(1)運動性疲勞的概念;(2)運動性疲勞產生的機理;(3)恢復過
程的特點。
2、理解:(1)運動性疲勞的發生部位與特征;(2)運動性疲勞的診斷方法;
(3)促進恢復的方法。
3、運用:(1)結合運動特點,分析不同運動項目疲勞的機理;(2)試結合運
動特點,分析如何消除不同運動項目所致的疲勞。
第十四章 兒童少年生長發育與運動
1、識記:(1)兒童少年各系統的解剖生理特點。
2、理解:(1)兒童少年生長發育的一般規律;(2)影響兒童少年生長發育的
因素;(3)兒童少年身體素質的發展規律;(4)兒童少年主要身體素質發展的
特點。
3、運用:(1)如何根據兒童少年的生理特點來指導教學和訓練;(2)如何通
過體育鍛煉來促進兒童少年的生長發育。
第十五章 女子的生理特點與體育運動
1、識記:(1)女子氧運輸系統的特點;(2)女子運動系統的特點;(3)女子
身體發育的特點;(4)女子身體成分特點。
2、理解:(1)女性生理階段的劃分;(2)女性運動能力的特點;(3)月經周
期及其調節;(4)月經周期中運動能力的變化;(5)妊娠與運動能力。
3、運用:(1)結合女性的生理特點,談談在運動中如何健身和運動訓練;(2)
女運動員在月經期如何安排運動訓練;(3)如何給孕婦指導運動健身。
第十六章
環境與運動能力
1、識記:(1)高原環境的概念;(2)高原應激的生理反應;(3)高原適應的生理基礎
2、理解:(1)高原訓練提高有氧能力的生理學基礎;(2)高原訓練的要素;
(3)熱應激的生理反應;(4)熱適應的生理學反應;(5)冷應激的生理學變
化;(6)冷服習的生理特點;(7)人對水環境適應的生理特點。
3、運用:(1)在運動中如何進行高原訓練,在運動中有哪些注意事項;(2)
在熱環境中,如何對運動員進行訓練;(3)在冷環境中,如何對運動員進行訓
練;(4)在水環境中對運動員進行訓練有哪些注意事項。
第十七章
體適能與運動處方
1、識記:(1)體適能概念 ;(2)體適能的分類;(3)有氧適能;(4)肌適
能;(5)康寧;(6)運動處方概念、分類、要素。
2、理解:(1)有氧適能的生理學基礎;(2)有氧適能的影響因素;(3)運動
處方的制定原則;(4)運動處方的實施步驟。
3、運用:(1)減肥運動處方的制定方法。
第十八章
肥胖與體重控制
1、識記:(1)肥胖的診斷標準;(2)體成分的估算方法;(3)減肥運動處方
的原則。
2、理解:(1)能量平衡;(2)肥胖的成因;(3)現代肥胖的原因;(4)運
動減肥的機理;(5)運動員控制體重的注意事項和原則。
3、運用:(1)減肥運動處方的制定方法。
第十九章
老年人的生理特點與運動
1、識記:(1)衰老的概念;(2)老年人的生理特點;(3)老年人健身的原則
2、理解:(1)老年人的劃分標準;(2)運動對延緩衰老有何作用。
3、運用:(1)結合老年人的生理特點,談談如何指導老年人健身。
(三)參考書目[1]王步標,華明等《運動生理學》(第 2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
[2]王瑞元,蘇全生《運動生理學》北京
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 年
運動訓練學
(一)考試要求
《運動訓練學》課程考試旨在考察學生對于運動訓練學的基本原理方法的理
解與掌握,考察學生認識分析運動訓練中各種現象的能力,檢驗學生運用訓練學
理論指導各專項訓練實踐,解決運動訓練實踐中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內容
第一章
運動訓練與運動訓練學
1、識記:(1)競技體育的形成與發展;(2)運動訓練學概述。
2、理解:(1)競技體育的基本特點與社會價值;(2)《運動訓練學》的理論
體系。
3、運用(或掌握):競技體育中的運動訓練;
第二章
運動訓練學理論的主體構成
1、識記:(1)運動訓練負荷釋義;(2)運動訓練負荷的構成;(3)運動
訓練方法釋義;(4)運動訓練過程及其構成。
2、理解:(1)運動成績及其決定因素;(2)運動訓練負荷的控制;(3)
運動訓練方法的多維分類體系;(4)運動訓練過程的組織實施。
3、運用(或掌握):(1)競技能力及其構成因素;(2)常用運動訓練方法
及其應用。
第三章
運動訓練的基本原則
1、識記:(1)運動訓練原則釋義;(2)運動訓練原則理論體系的演變運
動訓練負荷的構成;(3)導向激勵與健康保障訓練原則釋義;(4)競技需要與
區別對待訓練原則釋義;(5)系統持續與周期安排訓練原則的釋義;(6)適宜
負荷與適時恢復訓練原則的釋義。
2、理解:(1)導向激勵與健康保障訓練原則的科學基礎;(2)競技需要
與區別對待訓練原則的科學基礎;(3)系統持續與周期安排訓練原則的科學基礎;(4)適宜負荷與適時恢復訓練原則的科學基礎。
3、運用(或掌握):(1)導向激勵與健康保障訓練原則的訓練要點;(2)
貫徹競技需要與區別對待訓練原則的訓練學要點;(3)貫徹系統持續與周期安
排訓練原則的訓練學要點;(4)適宜負荷與適時恢復訓練原則的訓練學要點。
第四章
運動員體能及其訓練
1、識記:(1)體能與體能訓練釋義;(2)力量素質釋義;(3)速度素質
釋義;(4)耐力素質釋義;(5)協調素質釋義;(6)柔韌素質釋義;(7)靈
敏素質釋義。
2、理解:(1)體能訓練的基本要求;(2)影響肌肉力量的生物學因素;
(3)力量訓練應注意的問題;(4)耐力訓練的基本要求;(5)協調素質訓練
應注意的問題;(6)柔韌素質訓練注意的問題;(7)靈敏素質的影響因素。
3、運用(或掌握):(1)各種力量素質的訓練及評定;(2)各種速度素質
的訓練及評定;(3)各種耐力素質的訓練及評定;(4)各種耐力素質訓練的常
用方法和手段;(5)協調素質的訓練與評定;(6)柔韌素質的訓練與評定;(7)
靈敏素質的訓練與評定。
第五章
運動員技術能力及其訓練
1、識記:(1)運動技術的定義、構成及基本特征;(2)運動技術原理。
2、理解:(1)運動員技術能力的決定因素及評價;(2)運動技術訓練的
基本要求。
3、運用(或掌握):(1)運動技術訓練常用的方法;(2)不同項群技術訓
練要點。
第六章
運動員戰術能力及其訓練
1、識記:(1)競技戰術概述;(2)運動員競技戰術能力概述。
2、理解:(1)運動員戰術能力評價;(2)戰術特征分析。
3、運用(或掌握):(1)戰術方案的制定;(2)戰術訓練的方法與要求。
第七章
運動員心理能力及其訓練
1、識記:(1)1、運動員心理能力釋義;(2)運動員心理能力與體能、技能及戰術能力的關系;(3)運動員心理訓練的內容與特點。
2、理解:運動員心理訓練的相關問題。
3、運用(或掌握):常用的心理訓練方法與評價。
第八章
運動員知識能力及其培養
1、識記:(1)運動員知識能力釋義;(2)運動員知識能力的重要性。
2、理解:(1)運動知識的構成;(2)運動知識的獲得與運用。
3、運用(或掌握):運動員知識能力的培養。
第九章
運動員多年訓練計劃的制訂與實施
1、識記:運動員多年訓練過程的結構。
2、理解:全程性多年訓練計劃的制訂與實施。
3、運用(或掌握):區間性多年訓練計劃的制訂與實施。
第十章
運動員年度訓練計劃的制訂與實施
1、識記:運動員年度參賽安排及年度訓練計劃的類型。
2、理解:賽前中短期集訓的訓練安排。
3、運用(或掌握):大周期訓練計劃的基本構成。
第十一章
周課訓練計劃的制訂與實施
1、識記:(1)訓練課的不同類型及要求;(2)訓練課的結構。
2、理解:訓練課的負荷量。
3、運用(或掌握):周訓練計劃的制訂與實施。
(三) 參考書目
田麥久、劉大慶,《運動訓練學》,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 年
學校體育學
(一)考試要求
《學校體育學》考試旨在考察學生對學校體育的地位、作用的認識與理解,
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運動訓練與競賽等各項工作開
展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的理解與掌握,以及運用學校體育的理論與方法指導學校體育工作實踐、思考與解決學校體育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考試內容
第一章
學校體育的歷史沿革與思想演變
1、識記:(1)學校體育;(2)學校體育學;(3)軍國民學校體育思想;(4)
自然主義學校體育思想;(5)體質教育思想;(6)成功體育思想;
(7)終身體育思想
2、理解:(1)我國學校體育的歷史沿革;(2)我國學校體育思想的啟蒙;(3)
軍國民學校體育思想的引入;(4)自然主義學校體育思想的傳入;(5)
蘇聯學校體育思想的引入;(6)我國學校體育思想的未來發展
3、運用:(1)試析軍國民體育思想對我國學校體育的影響;(2)試析自然主
義體育思想對我國學校體育的影響;(3)簡述 20 世紀后期我國學校
體育發展
第二章
學校體育與學生的全面發展
1、識記:(1)學生身體發展;(2)學生心理發展;(3)社會適應;(4)社
會適應能力;(5)學生動作發展
2、理解:(1)學校體育對促進學生身體發展的作用和基本要求;(2)促進學
生心理發展的要求;(3)加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4)
提高學生動作發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3、運用:(1)試析體育活動對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2)試析學校體育對學
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3)試析學校體育對促進動作發展的作用
第三章
我國學校體育目的與目標
1、識記:(1)學校體育的結構;(2)學校體育的地位與作用
2、理解:(1)學校體育目的;(2)學校體育目標
3、運用:(1)試析制定學校體育目標應考慮的因素;(2)試析實現學校體育
目標的基本要求第五章
體育課程編制與實施
1、識記:(1)體育課程的特點;(2)體育課程的學科基礎;(3)體育與健康
課程實施
2、理解:(1)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2)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
本質;(3)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的過程
3、運用:(1)試析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制定的理念;(2)試析體育與健康課
程實施應注意的問題
第六章
體育教學的特點、目標與內容
1、識記:(1)體育教學;(2)體育教學目標;(3)體育教學內容
2、理解:(1)體育教學本質;(2)體育教學過程的特點;(3)制定體育教學
目標的程序;(4)制定體育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5)制定體育教
學目標基本要素;(6)制定體育教學目標應注意的問題;(7)體育
教學內容的特點
3、運用:(1)試析體育教學目標的制定;(2)試析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
第七章
體育教學方法與組織
1、識記:(1)體育教學方法;(2)講解法;(3)動作示范法;(4)完整法;
(5)分解法;(6)預防與糾正錯誤法;(7)自主學習法;(8)發現
式教學法;(9)合作學習法;(10)領會教學法;(11)體育教學組
織形式
2、理解:(1)講解的基本要求;(2)動作示范的基本要求;(3)預防與糾正
錯誤的手段;(4)自主學習法的特點及教學步驟;(5)合作學習法
的特點及教學步驟;(6)分組教學的基本形式
3、運用:(1)試析完整法與分解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2)試析領會教學
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3)試析體育課組織管理的實施第八章
體育教學設計
1、識記:(1)體育教學設計;(2)學段(或水平)教學計劃;(3)學年與學
期教學計劃;(4)單元/模塊教學計劃;(5)課時教學計劃
2、理解:(1)體育教學設計的層次、依據與原則;(2)體育教學設計與教學
計劃的區別;(3)學段(或水平)教學計劃的設計;(4)學年與學
期教學計劃的設計
3、運用:(1)試析體育教學設計的過程及要素;(2)試析單元/模塊教學計劃
的設計;(3)試析課時教學計劃的設計
第九章
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與教學評價
1、識記:(1)體育與健康課程學習評價;(2)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評價;(3)
體能評價;(4)知識與技能評價;(5)態度與參與評價;(6)情意
表現與合作精神評價
2、理解:(1)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的目標;(2)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的內容;
(3)體育教師教學評價的核心理念;(4)體育教師教學評價的內容
3、運用:(1)試析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的方法及評價主體;(2)試析體育教
師教學評價的方法及評價主體
第十章
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識記:(1)課程資源;(2)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
2、理解:(1)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的特點;(2)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的分類;
(3)競技運動項目的開發與利用;(4)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開發與
利用;(5)新興運動項目的開發與利用
3、運用:(1)試析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資源的開發與利用;(2)試析體育場地
設施資源的開發與利用;(3)試析人力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第十一章
體育課教學
1、識記:(1)體育與健康課的類型;(2)體育實踐課結構;(3)體育實踐課
密度(4)體育實踐課運動負荷
2、理解:(1)體育實踐課結構的依據及構成;(2)體育實踐課密度的安排與調
控(3)體育實踐課運動負荷的安排與調控;(4)體育與健康理論課的
準備;(5)體育與健康實踐課的準備
3、運用:(1)試析體育實踐課密度的測定與評價;(2)試析體育實踐課運動負
荷的測定與評價;(3)試析體育實踐課的看課與分析課
第十二章
課外體育活動
1、識記:(1)課外體育;(2)課外體育活動
2、理解:(1)課外體育活動的意義;(2)課外體育活動的性質與特點;(3)
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
3、運用:(1)試析課外體育活動工作計劃的制定;(2)試析課外體育活動的組
織實施
第十三章
學校課余體育訓練
1、識記:(1)學校課余體育訓練;(2)身體訓練;(3)技術訓練;(4)心理
訓練;(5)戰術訓練;(6)重復訓練法;(7)變換訓練法;(8)循
環訓練法;(9)競賽訓練法
2、理解:(1)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定位、目標及特點;(2)學校課余體育訓練
的組織形式;(3)運動隊的組建;(4)學校課余體育訓練計劃的制定
3、運用:(1)試析學校課余體育訓練的內容和方法;(2)試析學校課余體育訓
練效果的評價
第十四章
學校課余體育競賽
1、識記:(1)學校課余體育競賽;(2)年度體育競賽日程計劃;(3)競賽規程計劃;(4)淘汰法;(5)循環法;(6)順序法;(7)輪換法
2、理解:(1)學校課余體育競賽的意義及特點;(2)學校課余體育競賽的組織
形式;(3)學校課余體育競賽計劃和規程;(4)學校課余體育訓練計
劃的制定
3、運用:(1)試析學校課余體育競賽的方法;(2)試析學校課余體育競賽評定
成績與名次的方法
第十五章
體育教師
1、識記:(1)體育教師;(2)體育教師專業能力
2、理解:(1)體育教師的性格(2)體育教師的專業知識;(3)體育教師的專
業能力;(4)體育教師的工作特點
3、運用:(1)試析體育教師的特征;(2)試析體育教師的工作與研究
三、參考書目
[1] 潘紹偉,學校體育學(第 3 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周登嵩.學校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吉首大學
添加吉首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吉首大學考研分數線、吉首大學報錄比、吉首大學考研群、吉首大學學姐微信、吉首大學考研真題、吉首大學專業目錄、吉首大學排名、吉首大學保研、吉首大學公眾號、吉首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吉首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本文來源:
http://m.btfokj.cn/jsu/cankaoshumu_389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