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吉首大學712生態學研究生考試大綱

發布時間:2020-12-07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2021吉首大學712生態學研究生考試大綱

2021吉首大學712生態學研究生考試大綱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1吉首大學712生態學研究生考試大綱 正文

吉首大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自命題考試大綱
考試科目代碼:[712]
考試科目名稱:生態學
一、試卷結構
1) 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 150 分,考試時間為 180 分鐘。
2) 答題方式:閉卷、筆試
3) 試卷內容結構
(一)基礎知識部分
80%
(二)研究進展、動態部分
20%
4) 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10 小題,每小題 4 分,共 40 分
簡答題:6 小題,每小題 10 分,共 60 分
論述題:2 小題,每小題 25 分,共 50 分
二、考試內容與考試要求
(一) 生物與環境
1、識記:(1)生物種的概念;(2)環境的概念;(3)生態因子的概念;(4)生態幅;(5)馴化。
2、理解:(1)生態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2)生態因子的限制性作用;(3)最小因子定律與耐
性定律的意義;(4)內穩態及其保持機制。
3、運用:(1)以實例說明生物的耐受限度的實際應用;(2)以實例說明生態幅的劃分。
(二)
能量環境
1、識記:(1)光飽和點的概念;(2)光補償點的概念;(3)有效積溫法則的概念;(4)長日照
植物;(5)短日照植物。
2、理解:(1)光質、光強、光周期的生態作用;(2)溫度對植物和外溫動物的影響;(3)風對
生物的作用;(4)火對生物的影響。
3、運用:(1)以實例說明光因子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2)以實例說明溫度因子的生態
作用及生物的適應;(3)以實例說明風的生態作用;(4)以實例說明火的生態作用。
(三)
物理環境
1、識記:(1)聚鹽性植物;(2)泌鹽性植物;(3)不透鹽性植物。
2、理解:(1)水因子的生態作用;(2)大氣組成及其生態作用;(3)土壤理化性質及其對生物
的影響。
3、運用:(1)以實例說明水因子的生態作用及生物的適應;(2)以實例說明土壤因子的生態
作用及生物的適應。
(四)
種群及其基本特征
1、識記:(1)種群的概念;(2)單體生物和構件生物的區別;(3)年齡錐體;(4)性比例;(5)
生命表;(6)存活曲線;(7)種群增長率;(8)內稟增長率;(9)生態入侵;(10)集合種群動態。
2、理解:(1)種群生物學是種群生態學與種群遺傳學的整合;(2)與密度無關的種群增長模
型; (3)與密度有關的種群增長模型; (4)自然種群的數量變動規律; (5)種群的調節。
3、運用:(1)以具體數據編制生命表;(2)根據模型求人口增長率; (3)邏輯斯諦方程的運用與意義; (4)集合種群理論的意義與應用。
(五)
生物種及其變異與進化
1、識記:(1)物種的概念;(2)基因庫;(3)基因頻率;(4)自然選擇;(5)遺傳漂變;(6)建
立者效應。
2、理解:(1)影響物種進化的主要因素;(2)遺傳瓶頸和建立者效應;(3)表型的自然選擇模
型;(4)物種形成的方式。
3、運用:(1)試分析種群的遺傳變異與自然選擇在物種進化中的意義;(2)試分析物種形成
的過程。
(六)
生活史對策
1、識記:(1)生活史;(2)生長與發育速度的關系;(3)繁殖的類型;(4)擴散;(5)繁殖成效;
(6)繁殖價值;(7)權衡;(8)分配原理;(9)繁殖格局。
2、理解:(1)影響植物擴散的主要因素;(2)遷移的生態學意義;(3)不同繁殖格局的適應性;
(4)不同繁殖策略理論;(5)休眠的生態學意義。
3、運用:(1)試以分配原理分析繁殖與生長、存活及運動的關系;(2)試分析不同生活史對
策的意義。
(七)
種內與種間關系
1、識記:(1)密度效應;(2)植物的性別系統;(3)婚配制度的定義;(4)領域性;(5)社會等
級;(6)他感作用的概念;(7)捕食作用;(8)寄生;(9)共生。
2、理解:(1)有性生殖的優越性;(2)決定婚配制度的環境因素;(3)了解他感作用的生態學
意義;(4)高斯假說;(5)種間競爭模型; (6)生態位理論。
3、運用:(1)試以實例說明生物密度效應規律的應用; (2)試舉例說明你對生物領域性和捕
食作用的認識。
(八)
群落的組成與結構
1、識記:(1)生物群落的概念;(2)優勢種和建群種;(3)常用的種的個體數量指標;(4)種
的綜合數量指標;(5)群落的結構要素;(6)葉面積指數;(7)層片;(8)邊緣效應;(9)空間
異質性;(10)島嶼平衡理論。
2、理解:(1)群落的基本特征;(2)兩種不同的群落性質觀;(3)群落種類組成的性質分析;
(4)種間關聯;(5)群落的外貌與季相;(6)群落的水平結構與垂直結構。
3、運用:(1)物種多樣性在空間上的變化規律;(2)試以實例來說明影響群落結構和組成的
因素有哪些。
(九)
群落的動態
1、識記:(1)演替的概念;(2)演替的類型;(3)演替頂極。
2、理解:(1)不同演替學說的異同點;(2)群落演替的一般過程與功能的變化;(3)兩種不同
的演替觀。
3、運用:(1)控制演替的幾種主要因素;(2)說明應該怎樣研究演替。
(十)
群落的分類與排序
1、識記:(1)中國的植物群落分類系統;(2)法瑞學派的群落分類;(3)美國的群落分類。
2、理解:(1)群落的數量分類方法;(2)群落的命名法;(3)生物群落的排序。
3、運用:(1)試以實例對群落進行分類、命名與排序分析。
(十一) 生態系統的一般特征
1、識記:(1)生態系統的概念;(2)食物鏈;(3)食物網;(4)營養級;(5)生態效率參數;(6)
負反饋。
2、理解:(1)生態系統的主要組成成份;(2)能量為何呈金字塔形;(3)營養級位之內的生態
效率。
3、運用:(1)以實例說明營養級位之間的生態效率;(2)以實例說明負反饋調節對維護生態
平衡的意義。(十二)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
1、識記:(1)初級生產的概念;(2)次級生產的概念;(3)分解過程的性質。
2、理解:(1)初級生產量的主要限制因素;(2)初級生產量的主要測定方法;(3)次級生產量
的測定;(4)分解速率的決定因素;(5)生態系統能流模型的含義。
3、運用:(1)以實例對不同層次上的能流進行分析;(2)影響分解過程的主要因素;(3)以實
例說明自養生態系統和異養生態系統的區別。
(十三)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
1、識記:(1)物質循環的概念;(2)庫的概念;(3)流通的概念。
2、理解:(1)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類型;(2)水循環過程;(3)碳循環過程;(4)氮循環過程;
(5)磷循環的特點;(6)硫循環過程。
3、運用:(1)舉例說明碳循環對人類環境生態平衡的意義;(2)氮循環的主要過程。
(十四)
地球上生態系統的主要類型及其分布
1、識記:(1)陸地生態系統的水平分布格局;(2)陸地生態系統的垂直分布格局。
2、理解:(1)影響陸地生態系統分布的因素;(2)熱帶雨林的特點;(3)常綠闊葉林的特點;
(4)草地生態系統特征;(5)荒漠生態系統特點;(6)淡水湖泊生態系統特征;(7)濱海濕地生
態系統特征;(8)大洋生態系統特征。
3、運用:(1)舉例分析我國垂直地帶性更替規律;(2)舉例說明我國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特點。
(十五) 應用生態學
1、識記:(1)全球變化的概念;(2)溫室效應;(3)生物多樣性的概念;(4)可持續發展的概
念;(5)生態恢復的概念;(6)生態工程的概念。
2、理解:(1)全球變化的主要現象和研究領域;(2)全球變化的生態后果;(3)減緩全球變化
的途徑;(4)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5)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6)生態系統管理;(7)最大持
續產量;(8)有害生物防治。
3、運用:(1)試述農業發展及其對生態系統的影響;(2)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護原理規劃一個
新的自然保護區;(3)以若干實例說明如何進行生態系統的管理。
(十六)
分子生態學
1、識記:(1)遺傳多樣性;(2)基因流;(3)親緣地理學。
2、理解:(1)生物對逆境脅迫的分子水平適應;(2)種群遺傳多樣性分析;(3)種群的遺傳分
化;(4)親緣地理學的研究內容。
3、運用:(1)試述生物抗逆境脅迫的分子機制;(2)試述生物在種群水平上的遺傳結構。
(十七)
景觀生態學
1、識記:(1)景觀生態學的研究內容;(2)尺度及其有關概念;(3)格局與過程;(4)空間異
質性和綴塊性;(5)島嶼生物地理學理論;(6)綴塊-廊道-基底模式;(7)邊緣效應。
2、理解:(1)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在景觀生態學中的應用;(2)景觀結構分析的數量方法;
(3)景觀模型的建立。
3、運用:(1)結合實例說明如何利用景觀生態學原理和方法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自然資源
管理。
(十八) 研究進展
1、了解有關普通生態學研究的最新進展。
三、參考書目
牛翠娟,婁安如,孫儒泳,李慶芬. 基礎生態學(第 3 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
吉首大學

添加吉首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吉首大學考研分數線、吉首大學報錄比、吉首大學考研群、吉首大學學姐微信、吉首大學考研真題、吉首大學專業目錄、吉首大學排名、吉首大學保研、吉首大學公眾號、吉首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吉首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吉首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jsu/cankaoshumu_389290.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