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碩士教育技術專業簡介

發布時間:2020-04-28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閩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碩士教育技術專業簡介

閩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碩士教育技術專業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閩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碩士教育技術專業簡介 正文

閩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學科的發展開始于1978年漳州師范學院電教中心的創立。2001年開始招收教育技術學本科,2006年課程與教學論獲碩士學位授予權,設立了信息技術教育方向的學術型研究生。2014年開始招收教育技術學專業教育碩士。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本學科已形成了一支年富力強、結構合理、特色顯明的學術團隊,成為省內教育技術學科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地和聚集中心,對省內教師教育和基礎教育信息化發揮了重要的引領和輻射作用,并在全國同類院校同類學科中顯示一定的優勢和特色。
(一)師資隊伍
在學科組合和人才培養方面,我們整合教育科學學院、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和計算機系的師資力量,借助本系應用心理學一級碩士點和課程與教學論二級碩士點的辦學經驗,設置教學設計、信息技術教育、教育軟件工程三個研究方向。
本學科教師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在專業領域開展了富有成效的科研工作,歷經幾年的建設和發展,師資力量得到不斷的充實和完善,現已形成一支學歷結構、年齡結構、知識結構相對合理的教學科研團隊。目前,本學科共有專業教師14人,平均年齡38歲;其中副高以上職稱3人,講師8人,實驗師2人;博士1人,在讀博士2人。有5位教師先后被選配到北師大、華東師大、華中師大、浙江大學訪學進修。
(二)教學資源
教育技術學科是統一于教育教學過程之上由諸多學科的知識結合起來且又區別于諸多學科的跨學科知識體系,課程設置涉及教育理論和信息技術中的多個領域。專業核心課程主要有信息技術教學法、電視教材的編導與制作、多 媒體技術基礎、網絡基礎及教育應用、多媒體課件制作、網絡媒體 設計、遠程教育等。這些課程的開展需要專業化的教學資源支持,我們依托學校的網絡平臺,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學院資料室的各種在線資源,通過下載和自制教學課件等進行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課外自主學習。教育技術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力求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目前,我校建立了多媒體技術實驗室、遠程教學實驗室、音頻技術實驗室、現代教育技術綜合實驗室、微格教學實驗室以及數字編輯實驗室等。近年來由于實驗設備的更新、實驗環境的改善以及實驗教學方法、手段的改進,極大地提高了實驗教學質量,通過綜合和設計性實驗教學,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都得到了加強。
(三)教學科研
以科研為先導,以教學為中心,鼓勵教師追蹤學習教育技術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和發展動態,提高教師的教學和應用水平。近三年來,全體教師在專業領域開展了富有成效的科研工作,發表學術論文40多篇、發明專利30多項。其中在《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現代教育技術》、《中國遠程教育》、《遠程教育雜志》等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9篇。主持福建省社科規劃課題1項,福建省教育廳課題4項,漳州市科研課題2項,校級各類課題10項。出版專著教材3部,其中有安素平副教授所著的《教學績效設計導論》,冉新義副教授主編的《現代教育技術》,袁東斌講師(排名第二)主編的《數字攝影與攝像》。許陵老師主持獲得包括“一種USB傳輸的遠程學習腦電波信號采集帶”等國家發明專利近40項。
(四)教學管理
本學科點在教學管理方面,做到教師能夠嚴格執行校院各項教學管理制度, 不遲到不早退,近三年教學事故實現零報告。本專業教師對學生管理嚴格,平時成績包括考勤、課堂表現和作業三大部分,對逃課、作弊等違紀行為,采取了比較嚴厲的批評與處罰措施。我校具有一個美麗、幽靜的校園環境和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這一重要外部條件,感染、熏陶、激勵全系學生勤奮學習、拼搏 進取。同時,學院建立了嚴格的請、消假制度和考試條例,嚴肅上課和考試紀律。本專業絕大多數學生都能認真遵守校規校紀, 遵守學校、學院各項規章制度,學習刻苦努力,勤奮進取,成績優秀 率較高,表現出來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教師們以自己的課題、項目吸引學生的參與,從而帶動了學生積極實踐和創新。
(五)社會合作
立足閩南,輻射全省。本教學點自從創辦以來,就致力于服務閩南地區的基礎教育教學與實踐,建立多個教學實踐基地,并且與廈門五中等建立教學合作友好單位,達成多項合作意向。
(六)培養方案
按照“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重創新”專門人才的總體要求,加強課程建設,突出專業特色本專業的課程建設主要以體現“師范性”為原則,以“強調復合型、突出實用性”為基本出發點,重視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七)學術交流
鼓勵教師參加國內學術會議并多次邀請國內知名學者、教授來我校做學術報告。 先后邀請華東師大張際平教授、華南師大徐福蔭教授、中央電教館劉雍潛研究員、華東師大顧小清教授、清華大學、西北師范大學楊改學教授等 10 余位教育技術學術名家來校講學;30 余人次出席全國性高層次學術會議。 本學科點定期舉辦學術沙龍、研究生論壇、教育技術熱點與前沿問題講座,活躍學術氣氛。
(八)實踐基地建設
學院對學生教育實習與見習工作高度重視,學院制定詳細的 學生教育實習計劃來保障學生實習與見習系統科學有效地進行。學生實習期間,由本校教師、實習基地人員進行指導,滿足本專業實 踐教學的需要。努力加強與中小學校教育信息化的聯系。每個年級安排教育見習和專業見習工作,積極與漳州市、縣教育局溝通聯系,盡可能讓學生走進中小學校園、走近教室,在薌城中學、漳州第五中學、漳州華僑中學、漳州第一職業技術、漳州第二職業技術學校、漳州電視臺等單位建立見習實習基地。了解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對資源開發及應用的現狀與需求,充分發揮專業學科教師及學生在教學資源開發和數字化校園建設和管理能力,和中小學校加強聯系,搭建服務中小學校信息化教學、專業教學實踐實習基地和科研實驗基地。
閩南師范大學

添加閩南師范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閩南師范大學考研分數線、閩南師范大學報錄比、閩南師范大學考研群、閩南師范大學學姐微信、閩南師范大學考研真題、閩南師范大學專業目錄、閩南師范大學排名、閩南師范大學保研、閩南師范大學公眾號、閩南師范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閩南師范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閩南師范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mnsfdx/yjsy_262805.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