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簡介

發布時間:2020-05-30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簡介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簡介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簡介 正文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的歷史沿革可追溯自1978年沈陽航空工業學院計算機及應用本科專業。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學校辦學思路的調整,1995年組建了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2003年更名為計算機學院,延續至今。
計算機學院自1978年開始招收計算機及應用專業(1999年調整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四年制本科生,是遼寧省較早建立的計算機本科專業之一,自創辦以來一直是我校的重點建設專業, 2010年被評為“遼寧省特色專業”。2012年開始招收本科和碩士學位研究生留學生。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學院積極開展本科專業/方向建設。先后于2005年開始招收網絡工程專業四年制本科生、2009年開始招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嵌入式系統方向)專業四年制本科生、2011年開始招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技術方向)專業四年制本科生,2013年開始招收軟件工程專業四年制本科生,學院現有在校本科生1180人。
計算機學院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軟件工程兩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計算機技術和軟件工程兩個領域的工程碩士培養權。2002年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學科被評為“遼寧省重點學科”,2007年計算機軟件與理論二級學科被評為“遼寧省重點培育學科”。2009年,在遼寧省“提升高等學校核心競爭力特色學科建設工程”中,計算機應用技術二級學科和計算機軟件與理論二級學科雙雙被確定為優勢特色重點學科,在2010、2011年度連續獲得遼寧省教育廳支持,在2012年教育部學科評估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全國排名64,遼寧省內位居東北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之后,排名第三?,F有境內外在讀碩士研究生200余人。
計算機學院現有教職工6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31人,講師/工程師3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9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39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7人?,F有省級學科帶頭人2人,遼寧省百千萬人才百層次3人,千層次4人,萬層次1人;國防科工局創新團隊1個,遼寧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1個。
計算機學院現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軟件工程系、網絡工程系、物聯網工程系,一個實驗中心、一個留學生工作教研室和一個大學生創新實驗室。2009年11月獲批組建遼寧省大規模分布式系統重點實驗室,由分布式系統研究室、網絡與信息安全研究室、網絡與通信研究室、數據庫技術研究室、嵌入式系統研究室、計算機圖形與圖像處理研究室等七個專業研究室組成。
計算機學院及其所屬學科現有7個省市級重點實驗室和研究中心:其中遼寧省工程中心1個:遼寧省知識工程與人機交互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重點實驗室3個:遼寧省人工智能與自然語言處理重點實驗室、協同翻譯省級重點工程實驗室、遼寧省大規模分布式系統重點實驗室;市級實驗室2個。2015年學科所屬的沈航人機智能研究中心(沈陽格微軟件有限責任公司)申報的“多語言協同翻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獲批國家級實驗室。
計算機學院及其所屬學科具有較強的整體科研實力,專業教師學術造詣深、工程實踐能力強,與航空航天企事業單位及地方研究所和生產企業聯系密切。在自然語言處理、網絡與信息安全、數據庫技術、分布式系統、嵌入式系統、數字(醫學)圖像處理等研究方向形成了結構合理、研究方向穩定的研究隊伍。近3年,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17項,累計經費2871萬元;省級科研項目24項,累計經費1475萬元;市級科研項目10項,累計科研經費2136萬元,橫向科研經費4700萬元,總計科研項目總額為11182萬元。發表論文400余篇,其中SCI檢索15篇;專利17項。2014年新增科技獎勵三項:中國航空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沈陽市科技進步三等獎、遼寧省自然成果獎三等獎。


沈陽工業大學

添加沈陽工業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沈陽工業大學大學考研分數線、沈陽工業大學報錄比、沈陽工業大學考研群、沈陽工業大學學姐微信、沈陽工業大學考研真題、沈陽工業大學專業目錄、沈陽工業大學排名、沈陽工業大學保研、沈陽工業大學公眾號、沈陽工業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沈陽工業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沈陽工業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shenyanggongyedaxue/yanjiushengyuan_306494.html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