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交通學院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介紹

發布時間:2020-05-18 編輯: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
吉林大學交通學院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介紹

吉林大學交通學院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介紹內容如下,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站的更新!敬請收藏本站,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有各種考研問題,也可直接加我們網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全程免費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吉林大學交通學院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介紹 正文

一、組織機構


主 任: 王 薇 主管:消防安全等全面工作
副主任: 丁同強 主管:研究生、科研工作
副主任: 李志慧 主管:本科教學
支 書: 丁同強 主管:支部全面工作


二、學科簡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學科是研究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交通信息的采集、傳輸、處理和控制的基本理論與技術以及電子、通信、信息與控制技術在交通運輸工程中的應用的學科,主要依托“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學科的研究成果,并與“交通運輸工程”一級學科下的“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道路與鐵道工程”等二級學科協調發展。本學科的研究范圍包括:(1)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系統,如系統建模與仿真、性能分析與評估、系統擴充與兼容等;(2)交通信息工程與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如信息采集與處理、自適應信號處理與算法、檢測與估計、信息傳輸等;(3)智能運輸系統(ITS)的理論與技術,如載運工具定位與跟蹤、運行防護間隔控制、智能駕駛控制、故障診斷與運行自動化等;(4)交通信息系統,如交通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通信協議、網絡管理與計算機通信網等;(5)交通運輸安全保障與防護技術,如交通法規、交通安全、可靠性理論、容錯糾錯技術、人機工程與狀態監測等;(6)交通理論與交通控制,如交通流理論、信號控制方案優化及效果評價理論和方法、交通控制模擬技術等。從技術構成來看,本學科的核心是IT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中的應用,是未來一定時期內IT產業中最具發展潛力的一個分支。

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簡介

吉林大學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下設“交通工程研究所”和“智能運輸系統研究與開發中心”,以交通工程和道路交通運輸領域的信息化與智能化為教學科研工作的主要內容。其前身是創建于1956年的汽車運輸專業,并于1985年5月更名為交通運輸系,2001年更名為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2002年被評為吉林省重點學科,2007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分別在1998年和2000年獲得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二級學科的碩士和博士授予權,并與其他二級學科共享博士后流動站。
在國內同類院校中,大部分道路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學科都采用由兩個以上行政單位共建的方式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為了滿足本專業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需要,根據交通學院的整體發展規劃,調集校內相關專業的骨干教師正式成立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全面負責該學科的教學、科研工作,為提高本學科的教學科研質量提供了重要基礎。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擁有一支學術水平高、結構合理的教學科研隊伍,現有教師1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有博士學位的13人,有碩士學位的2人。先后有7名教師出國進修,30多人次參加境內外的國際學術會議,并多次邀請國外交通專家來校講學,進行學術交流。經過“九五”期間“211工程”的建設,“智能運輸系統”、“交通控制”、“交通安全”和“交通信息工程”等研究方向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由國家專項資金資助及自籌資金購置各類科研及實驗研究設備總價值近2000萬元,建成了動態交通信息采集系統、路面狀況檢測系統、交通信號控制模擬系統、交通違章自動監測系統、智能化交通監視與控制系統、GPS衛星定位系統、PTV交通模擬系統(工程版)等,自行開發研制了交通流誘導系統、交通事故現場快速勘察系統、交通事故再現與智能化處理系統、公共交通調度與信息查詢系統、混合交通自適應信號控制系統、車載導航系統等,大大改善了本專業的教學與科研手段,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在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中,有多位教師分別兼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交通運輸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委、國家智能運輸系統專家組成員、中國交通規劃研究會常務理事、吉林省及長春市公安交通管理科技咨詢專家、《中國公路學報》等交通運輸學科核心刊物常務編委、中國交通工程學會理事、中國道路交通安全協會理事、吉林省交通工程學會主任委員、中國交通工程學會理事、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青年科技工作者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實施暢通工程專家組專家、中國公路學會青年專家、第一屆、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全國交通運輸領域青年學術大會組織委員、長春市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等職務,在國內同行中具有重要影響。
近年來,我系分別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美國運輸部科研成果獎1項、吉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二等和三等獎各1項、交通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全軍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大慶市科技進步獎2項、吉林省教委教學成果二等獎和三等獎各1項,獲得科研專利6項,在同類院校中居領先地位。
自1996年以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共完成省部級以上項目50余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973計劃項目等2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2項;發表學術專著、專業教材和科技讀物10余部,在核心專業期刊和著名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200余篇,被SCI、EI、ISTP等國際著名收錄系統收錄的100余篇。目前承擔運行的省部級以上項目10余項。

四、本科生培養目標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負責“交通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培養工作,具體目標是培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未來社會與科技發展需要,德智體美等全面和諧發展與個性相統一,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堅實的自然科學、外語和計算機應用基礎,掌握必備的信息工程、交通工程、土木工程和系統工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并能在交通工程領域從事城市道路交通信號控制、高速公路交通監控、交通工程設施設計、交通信息系統分析、道路通行能力與服務水平分析、交通政策研究、交通系統規劃與設計、交通系統運行分析與評價以及交通事故智能化處理與交通安全分析與設計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五、研究生培養目標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自然科學、外語和計算機應用基礎,系統掌握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學科的理論和技術,能夠運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通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交通運輸領域從事交通信息的需求研究、交通信息系統的設計與開發、交通信息的采集與傳輸技術組合優化、交通信息的融合處理、交通信息的合理運用等工作,具有較強的獨立進行交通決策、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的高級技術人才。
本專業培養的碩士研究生應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作風,具有本學科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深入的專門知識,了解本學科現狀、發展方向和國際學術研究前沿,對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統某些方向具有深入分析的能力,熟練掌握一門外語,具有較強的在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和生產部門從事科研和技術工作的能力主要學習。
本專業培養的博士研究生應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作風,應具有本學科堅實而寬廣的理論基礎和深入而系統的專門知識,深入了解本學科現狀、發展方向和國際學術研究前沿,對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系統具有獨立分析能力,能主持和組織實施科研與生產所需的實驗、檢測、分析和研究,并取得創造性成果,掌握兩門外語,其中一門聽、說、讀、寫達到熟練程度,具備學術帶頭人的良好素質,能勝任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和生產部門的教學、科研技術和管理工作。

六、畢業生適應的工作領域

本專業畢業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可以在國家與省市的發展計劃部門、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交通規劃與設計部門、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城市規劃與建設部門、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從事道路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領域的設計、開發、管理、科研和教學工作。
隨著“暢通工程”、“平安大道”等活動的開展,特別是隨著智能運輸系統(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在我國的興起,國家和各地區的有關部門越來越重視交通運輸信息化建設的問題,國家在“十五”期間確立了十項ITS重大攻關課題,并確定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濟南、青島等十幾個大中城市作為ITS建設的示范城市,同時有更多的城市在積極創造條件對ITS的部分內容進行研究、開發、試驗和應用,急需大量的高級專門人才,為本專業各層次的畢業生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由于交通運輸的信息化建設符合科學技術的發展規律,順應了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因此,吸引了一大批國內外的高新技術公司從事該領域的業務,如億陽集團、中國大恒、中國普天等,這又為本專業的畢業生特別是碩士、博士畢業生提供了大量的更具吸引力的就業機會。

七、師資隊伍

博 導:楊兆升、曲昭偉、楊慶芳、于德新
教 授:楊兆升、曲昭偉、楊慶芳
副教授:丁同強、李志慧、席建峰、陳永恒、王 薇、鄭黎黎、宋現敏、
講 師:曹寶貴、陶鵬飛、胡宏宇、林賜云、龔博文
工程師:魏 巍
吉林大學

添加吉林大學學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眾號“考研派小站”,關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眾號,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吉林大學考研分數線、吉林大學報錄比、吉林大學考研群、吉林大學學姐微信、吉林大學考研真題、吉林大學專業目錄、吉林大學排名、吉林大學保研、吉林大學公眾號、吉林大學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吉林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

吉林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

本文來源:http://m.btfokj.cn/jilindaxue/yanjiushengyuan_293675.html

推薦閱讀